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二编)
• 首先,人的本质离不开目的性及其实现。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幸 福观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有两大特点,
• 一是他的社会性和历史性,马克思等人主张个人 的幸福只有在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之中才 可能真正实现,人类真正彻底幸福的时代只能是 共产主义社会。
• 二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只有将个人幸 福与社会幸福相结合,才会有真正的个人幸福。
• 3.德福一致的意义
• 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没有德福一致原则的总体存在, 就会出现严重的道德失范、社会危机。这或者是社会 的原因,或者是道德本身的问题。但德福一致原则的 破坏肯定会影响、破坏社会必需的稳定与进步。 • 从个体角度看,没有德福一致的原则,道德生活就是 一种无意义的纯粹的牺牲。这样的道德生活即便有某 种合理性,也是极不人道的。同时由于道德努力得不 到肯定,个体肯定会走向这一道德规范的反面去寻求 更合目的性的生存方式。
• 第二,从雅福的角度看,德与福是一种等同关系,具 有一致性。 • 德行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超越牺牲的性质。 • 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 惑,勇者不惧。” • 包尔生也说“外在的幸福并不总是落到明智和有德性 的人身上,但有德性者也倾向于认识到这一点。即使 他没有得到它,他也能在心中发现幸福。” • 德性与雅福之间的等同关系更能够体现伦理学上德福 一致原则的精神实质。
(二)教师的幸福能力及培养 • 1.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 所谓狭义的幸福能力,主要是指主体 必须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 有品味人生意义的价值性条件。
• 幸福能力之所以需要培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幸 福与主体的联系。 • 主体要具有的幸福能力至少有三个方面: • 1.主体必须有一个合乎人本质的人生目的。 • 2.主体必须有一种走向最终目标的创造性活动。 • 3.主体的合目的的创造性活动本身必须合乎人 之为人的道德法则。
教师职业道德范围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体现在教师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教师行为的各个方面。
二、职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现象不是从来就有,它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每种职业一经产生,就有了一定的社会性。
三、职业具有专门性、独立性、稳定性、特殊性等特点。
四、教师职业作为社会职业的一种,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责任”。
五、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长期性和复杂性2、延续性和艰苦性3、艺术性和创造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个体性和群体性六、教师劳动复杂性的特点:1、教师劳动任务相当复杂2、教师劳动对象存在差异3、教师劳动工具日益复杂4、教师劳动过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5、教师劳动成果复杂多样七、教师的劳动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个体劳动是教师劳动的基本形式。
八、“道德”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道德”这个词的起源和历史,都包含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活动和行为标准。
九、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意识水平高层性2、道德境界高尚性3、道德意识自觉性4、行为举止规范性5、道德影响深广性6、道德内容先进性十、教师道德处于当时社会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较高的道德层次上。
十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地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十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
教师劳动和其他劳动不同的显著特点是教师劳动的出发点是培养人,归宿点也是培养人。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
他在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是教师职业中最根本、最具普遍的道德规则。
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集体主义原则2、教育人道主义原则3、教书育人原则4、乐教勤业原则5、教育民主原则6、教育公正原则7、人格示范原则8、依法执教原则三、集体主义贯穿于社会主义道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之中,成为构成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说课讲解
师德范畴
仁慈
幸福
公正
威信
良心
义务
LOGO
第一节
教师良心
一、良心概念
❖ 《孟子》中将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称之 为良心,主张人应当注意找回被流放的良心。朱 熹则将良心视为宰制人心的“道心”。王阳明将 良心看作澄澄朗朗的“本心”。
❖ 英文中的“con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的 “conscire”,意即“知道”。以后知行合一, 就有了按良心办事的意思。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 中,良心就是“超我”制约“自我”的人格命令 的一部分。
(二)良心与信仰——道德的内在 机制
❖ 良心作为一种非常个体化的心理现象,个体自身 的主体状况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 良心一方面反映完善生活的理想,另一方面依靠 这一理想核准自身。生活理想是道德义务和良心 之所以能够给主体带来神圣性的内在源泉。
❖ 在良心的形成或修养过程中,信仰因素的作用是 不可或缺的。对终极价值的信仰既使良心能够形 成,又使良心具有道德上的神圣性。
在作用方式上讲,就是它凭借的主要是情感武器。 当主体选择一种合乎良心的行为时,主体获得一 种欣慰、自豪和愉快的积极的心理愉悦感受。当 主体遇到一种合乎人性和道德的事情时,会发自 内心地予以赞许、敬佩和羡慕等。
3.良心的意志成份
❖ 意向是良心的认知和情感的自然延伸。 ❖ 良心结构中的“意”,首先是“意向”的“意”,
彻底性还表现在其 作用的时间维度上
❖ 良心对人的调节表现在行动之前、行动之中和之 后。
❖ 良心是道德人格的重要构件,也是道德人格的忠 实卫士。“没有良心”的人,肯定是道德人格上 有严重疾病的人。
(二)良心作用的方式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3.良心的意志成份
意向是良心的认知和情感的自然延伸。 良心结构中的“意”,首先是“意向”的“意”,
LOGO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咸阳师范学院 曾永安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 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 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 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教师义务、教师良 心、教师公正、教师义务、教育威信)
师德范畴
仁慈
幸福
公正
威信
3.良心的消极底线
良心是主体对于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 良心往往是那些最基本和最起码的义务或责任的 反映,是消极底线的最低限定。
所以当人违背基本义务、准则时主体会受到严重 的自责。良心是有层次或境界上的不同的。良心 的基本性质并不妨碍较高的道德追求。
二、良心的形成
良心的形成大体上可以从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去 观照。这至少涉及习俗和信仰两个问题。
(一)良心与习俗——良心是一种 “世袭智慧”
动物的获得性的习惯是人的义务感、忏悔等等产 生的源头。
人的良心也是一种获得性的心理现象。心理遗传 和积淀
由父母、教师、社会生活圈、法律、宗教等的权 威使个人在习俗中长大,并根据社会的普遍意志 调整、形成自己的个人意志,这就是所谓的良心。
作为一种获得性遗传,人类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某 些向善的性质。这种向善的性质是个体之所以能 够在后天接受习俗影响的心理前提。
并不外显,但涉及道德行为,尤其是涉及利益与 义务冲突的行为时,良心就会内在地发生作用。 良心的内隐性也使道德个 神圣性的含义在此是指良心可以带来主体的神圣 体验的意思。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1、教师道德范畴:是指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良心、公正、荣誉、威信等。
2、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主要有:教师良心、公正、荣誉、威信等。
3、良心: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各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4、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5、教师良心主要表现为:首先,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群体、对整个事业有一种高度自觉的道德责任感,对自己应当履行的道德职责,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把自己对学生、教师集体、对教育事业而负的责任,看着是自己的义务,并准备尽自己所能去履行这一义务。
其次,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
当确定自己的行为符合师德规范、履行了教师义务时,便产生肯定、欣慰、自豪的情感体验,否则,会产生否定、愧疚、不安的情感体验,受到“良心责备”,从而促使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
6、教师良心是一个教育工作者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是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教师的道德灵魂。
7、教师良心的形成和产生有其客观的社会基础。
表现在:首先,教师良心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形成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越显重要,他们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的要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逐渐把这些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的责任感,并自觉地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调节自觉地教育教学活动,形成教师的职业良心。
其次,教师良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关系的自觉反映。
教师职业道德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当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意识到这种道德关系,并产生自觉遵守特定的道德准则和要求以维护这种道德关系时,才能产生道德责任感,进行道德上的自我控制,自我道德评价和调节,形成自己的职业良心即教师良心。
2013年教师职业道德
2013年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论一、单选判断知识点1、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了解道德的内涵:①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道德;经济关系改变了,道德就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②以善恶为评价标准:在阶级社会中,一个人的行为究竟是善还是恶,主要是以自己所隶属的阶级利益为判断标准的,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越阶级的,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
凡事符合本阶级的利益或者符合从本阶级的利益中引申出来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就是善;反之就是恶。
③多选-道德的调整手段3个:A人们的行为习惯、B社会舆论、C内心信念行为习惯的特点3个:稳定性、群众性、持久性单选-对人们主动选择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的道德条件是:内心信念④多选-道德调整的关系范围4个: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2、职业道德调整的范围:从事一定职业的成年人。
3、道德的认识功能的方式是:评价——命令4、职业道德是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5、古代教育家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仁者爱人”6、判断:①教师的职业活动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②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判断时,三者缺一不可)③教师职业道德是世世代代的教师调整学生、同行、上级、学生家长等关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和结晶。
这种最一般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都是存在的,是能够沿用的。
④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责任性,是教师自觉、积极职业态度形成的基础,是教师教育、教学和自身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⑤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教育人、感化人的作用。
⑥教师职业道德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明显标志。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综合》知识点大全
理解与认同教师职业1.何为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师说》——韩愈)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如下图)①非专门化阶段(兼职教师)②专门化阶段(职业教师)③专业化阶段(专业教师)补:师范生就业,职业理想要先行,不能无奈选择教师行业,性格孤僻少言等也不要选择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3.教师的职业价值①社会价值:A.为社会发展培养英才B.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特别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C.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主力军。
习近平: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教师手里操纵着幼年人的命运,更操纵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2018年9.10全国教育大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习总书记说教育的定位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②个人价值:A.受人尊敬、受人爱戴B.在践行使命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双倍的幸福--给予的幸福和收获的幸福)C.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格的升华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劳动的价值4.新时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使命教师职业责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教师法》第三条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岗位责任: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平等和创新发展:每个人都重要”“一个都不能少”,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3)国家责任: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与北师大师生座谈讲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创造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范畴及规范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执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注意: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具有▲指导、统帅和裁决作用.2、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1)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指导);(2)最根本的道德要求(统帅);(3)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裁决)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都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1)教书育人原则;(2)为人师表原则;(3)依法从教原则;(4)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即现代教育区别于维护人的依赖关系的封建教育的标志之一.5、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1)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2)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必须反映教师必须反映教师的活动特点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1、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2、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范畴★(1)教师义务。
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正反两个方面。
正面:教书育人;反面:“不要误人子弟”★(2)教师良心。
①是一种内在的而道德信念,对教师的道德活动和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作用。
②教师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有两个主要的特点:层次高、教育性强。
③教师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教师道德自律的最高实现形式。
★(3)教师公正。
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①最基本的内容:公正对待全体学生②核心:对学生的公正③教师要公正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尊重和信赖学生★(4)教师荣誉★(5)教师人格。
教师职业道德笔记整理
教师职业道德笔记整理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1、职业得本质特征:“对社会所承担得一定得职责义务”,而“所从事得专门业务”则就是职业得外部特征。
2、“对社会所承担得一定得职责”指按照一定社会需要与规定得标准,培养人得创造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价值得人得事业。
“所从事得专门业务”指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发人得智力。
3、职业就是社会分工得结果。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在教育劳动实践中形成得。
4、职业生活就是人类最基本得社会组成形式,就是个体存在与发展得基本条件。
5、“道”准则、规矩、规范。
内德于己,外施于人便就是“德”。
“道德”《荀子》。
6.道德特点:非制度化、非强迫性、自律与内化,节制牺牲。
7、职业道德得特征:内在稳定性,形成与行为尺度得多样性,适用对象得限定性。
8、对教育过程得调节作用就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重要得作用。
9、教师与学生得关系就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得关系。
一、教师职业得本质1、教师职业得本质。
教师: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得人。
教师职业:按照一定社会得需要与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得,促使人发展得一种职业。
2、教师职业劳动得特点:(长延艺个体)①长期性与复杂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学生得成长就是一个过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与反复性;教师劳动得效果要经过比较长得时间才能得以验证。
劳动得任务、对象、手段、过程复杂,结果丰富多彩。
②延续性与艰苦性。
劳动强度大,劳动难度高。
③艺术性与创造性。
课堂教学与德育工作都具有艺术性,来自于教师不断创造与创新。
④主体性与示范性。
教学内容得组织选择,教学方法得灵活应用。
学生具有模仿得天性;具有向师性,人得认识规律也就是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得原因之一。
⑤个体性与群体性。
3、教师职业劳动得社会意义/价值/为什么需要教师职业劳动?(1)教师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重要得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重要范畴概述
1. 教育爱的内涵
广义:教育爱是指充分认识到 教育存在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后,整个 社会对教育的推崇和重视,包括精神 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投入。
狭义:教育者基于对职业的理解,为 实现职业理想和道德,在教育实践中产生 的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它是以受教育 群体为对象,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 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执著的敬业精神、 富于人道的教育艺术和对自我职业行为 充分肯定的价值取向。
第四节 教 育 公 正
广义:指每个人、每个阶层都有公平地接 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狭义: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人正直 和处理各种关系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
一、 教育公正范畴的确立
1.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 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
生情况的认识水平 3. 取决于教师个人道德觉悟的提高
二、 教育公正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良心
教育良心是教育主体的道德观念、道德 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在教师 职业意识中的综合体现。
教育良心的主要特征
示范性 稳定性 广泛性
内在性 综合性 自觉性
二、 教育良心的道德价值及现实意义
教师道德人格的守护神,蕴含着教育的伦理精 神。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它的内容却是客观的。
教育良心的实践力量产生的道德价值,体现在 它对教师的道德行为起着定向作用,能够增强教师 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进而促进教师主体生命价值 的自我实现,并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
一、 教育威信的内涵
教育威信与教育威严的区别 教育威信反映教师众所共仰的声望信誉, 教育威严体现的更多的却是威势和严厉。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
道德上的良心概念
❖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人们 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 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各种道德心理因素在 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 道德责任感 ❖ 自我评价能力
(一)良心的结构
❖ 从心理结构上说,良心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成份, 即认知、情感、意向。
1.良心的认知成份
❖ 公正可以分为报偿性公正与惩罚性公正。 ❖ 报偿性公正是公正的基本形式。
对惩罚性公正的忽视
❖ 这种抽象的人道主义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某种永不 消失的天赋人权。实际上这种抽象的人道主义恰 恰忘记的一个自然的结果是对善良者的不公正。
❖ 忘记了“平等仅仅是对平等者的平等,而不是对 所有人的平等”这样一个公正的基本原则
❖ 实际上如果一个对自己都不能作到公正的人,我 们就很难指望他能对别人作到公正。对自己的公 正的起码要求是努力和幸福。善待自己莫过于努 力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并恰当地努力实现这一价 值。自我价值实现的结果就是幸福的获得。
“我—你”公正
❖ 第二种公正是一种人格对等的公正。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要求主体能够充分
❖ 由于公正具有的对等性,所以人们往往容易将公 正错误地理解为平均主义。
可互换性
❖ 可互换性是对等性的要求和保证。要真正作到对 人对己用一个标准,就必须能够让自己处在对方 的位置时,仍然接受自己原先承认的法则。
❖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也。否则,就只 是自以为的公正的伪“公正”。 普世主义
中性的可互换性
❖ 超我是道德上的我,是高于现实的,以道德要求严格要求 自己的我。
“自我理想”和“良心”、道德原则 内疚、自卑、羞耻
❖ 如果本我单独表现出来,往往是不被社会所接受,所容纳 的;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第一节教师良心1.(2X)良心,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各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2.(1J)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盒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3.(1X)教师良心是道德灵魂。
4.(2X)教师良心的社会基础:第一,它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形成的;第二,它是对教师道德关系的自觉反映;第三,它是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产物。
5.(1X)教师的自我道德体验、自我道德教育是形成教师良心的基础。
6.(1X)教师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第一,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选择起指导作用;第二,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过程起监控作用;第三,教师良心对教师行为结果起评价作用。
第二节教师公正7.(2X)教师公正的确立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教师公正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制约;(二)教师公正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三)教师公正的确立取决于教师觉悟的提高。
8.(1J)教师公正的作用(“两生一师一任务”):第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二,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第四,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
第三节教师义务9.(1J)教师义务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的总和;二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自觉意识到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看作是个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
10.(3P)教师义务,从其客观要求和内容来说,是教师的一种职责、使命或任务,具有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约束力,因而也就存在着道德意识强制的因素,获得了“道德命令”的性质。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 2.无私的职业特性:甘为人梯 • 3.崇高的人格形象:道德高尚、人格示范 • 4.丰厚的劳动回报:政策法规、情感回馈
• 三、正确对待荣誉的要求
• 1.要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
•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基础和归宿,体现和组成因素
• 2.要处理好自尊和谦逊的关系
教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开始,做一个明事理、懂礼貌、有爱 心的人。
平时,无论是发试卷还是通知,或者是传递其它的物件, 都要注意用双手递给学生,以示礼貌;
课代表来交作业时,不忘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只要有学生和你说话。无论多忙,都要立即停下手上的工 作,抬起头,面带微笑,注视着学生,耐心地倾听;
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当你自己真诚的对待自己的学生是, 才能要求学生平等的对待你。
•
第三,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的原则——任何涉及儿
童的事情,必须认真听取儿童的意见;
•
第四,无歧视原则——所有儿童都应当受到平等的对
待,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
教师对自己的公正
• 教师公正实际上就是要在以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处 理上实现某种中度。教师应当对得起自己尊、荣誉以及合理的经 济利益等合法权益的要求和维护。
• 一、教师荣誉的含义
• 荣誉:是指一定社会整体或和国当事人, 以某种赞赏性的社会形式或心理形式对一 定义务和相应行为具有的道德价值所表示 的肯定性判断和态度。
• 教师荣誉: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 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 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社会评价与自我 认知的统一)
• 二、教师荣誉的内容
• 其中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个学生,是教师
公正的最基本的内容。(师生关系)
《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重要范畴
案例
教师应当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
凭良心做事是时下一句比较流行的话,说者往往或轻描淡写,或信誓旦旦,但 潜台词大都是表明“我”是一个有良心的人。在教育日趋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 的今天,教育应恪守教育的伦理精神,坚守教育崇善的精神家园。教育历来以善自 居,不仅教育系统很有必要提倡凭良心行事,而且教育者应当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 成为教育活动中的“善的化身”。
广义上的教育爱其爱的主体多元,既包括教育者,也包括非教育者,对 象泛指整个教育事业。
狭义上的教育爱,其主体主要为教育者,是教育者“基于对职业的理解, 为实现职业理想和道德,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它是 以受教育群体为对象,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执著 的敬业精神,富于人道的教育艺术和对自我职业行为充分肯定的价值取向”
首先,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在处理一些与学生利益息息相关的事务 时,如选举班干部,批改考卷,评定学习成绩,分配劳动任务,评定助学 金等活动中,发扬公正,抑制偏私,做到办事公道。
其次, 在教育活动中,为了鼓励先进,树立正气,鞭策后进,抑制歪 风,奖赏和处罚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实现教育的实质公正,关键在于“因材施教”,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天 赋,能力来进行教育,使其能够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作为一名教师,如 果说不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大致相同的学习条件,却可以在因材施教方面, 为实现真正的教育公正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其次,从教育良心的形成的内外机制看,师德教育是教育良心形成的外 因,师德修养是教育良心形成的内因。
教育良心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个体在教育活动和社会生活 中能否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不断 地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 和自我改造,如此才能把外在的道 德律令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律,才 能形成有效而牢固的教育良心。
1_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含义_指
1: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含义: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准则,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幸福。
二.教师职业的三个原则答:1):循循善诱:教师的教学艺术。
1.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善于质疑、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3.教会学生自学并授之以方法。
2):诲人不倦: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
1.爱心,诲人不倦的动力。
2.耐心,诲人不倦的前提。
3):因材施教:教师的育人之道。
1.尊重学生个性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2.了解学生特点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3教师职业道德的六个内容爱国守法——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四.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具有高度的严格性。
2.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具有强烈的自觉性。
3.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具有独特的示范性。
4.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具有潜在的深远性。
5.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五.新时期,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师德观1)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理解1.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
3.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
2)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1.终身学习,持续发展2.注重小节,修炼人格3.乐于奉献,实现自我6.师德规范体系由什么组成?4种基本关系:对待国家的道德;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对待学生的道德,对待自己的道德。
3个基本层次:理想层次,原则层次,规则层次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体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志存高远;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规范行为,关注细节;勤奋钻研,启发人为;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评价指社会个人,团体或组织一定的标准,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或传统习惯,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行为所做的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笔记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笔记第一章:人类文明与师德一、教育推动人类文明进步1. 教育的定义与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它通过特定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影响,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1)教育的个体功能- 传授知识:教育使个体掌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
- 塑造人格:教育帮助个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发展能力:教育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 陶冶情感:教育培养个体良好的情感态度,如爱国、友善、尊重等。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文化传承:教育是传递和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 社会整合:教育有助于统一社会价值观,促进社会稳定。
- 社会流动:教育为个体提供社会阶层流动的渠道。
- 社会创新:教育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推动社会进步。
2. 教育与人类文明的关系(1)教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提供动力。
3. 教育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1)传递文化- 教育将人类积累的文化遗产,如语言、艺术、科学知识等,传递给下一代。
- 教育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使文化得以保存、发展和创新。
(2)培养人才- 教育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 教育通过素质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3)创新知识- 教育机构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 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4)引领价值观- 教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风气向好。
- 教育通过德育活动,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师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保障1. 师德的定义与内涵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体现了教师职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
教师职业道德ppt课件
20
一、爱国守法(依法治教)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
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 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校长找其谈话,她还不以
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中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
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
28
试题连接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
A 为人师表
B 清正廉洁
C 敬业爱业
D 团结协作
答案:A
2.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 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 )
A.依法执教 B.爱岗敬业
C.热爱学生 D.严谨治学
(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 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 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 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 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 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他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 要求。
2014年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职业道德部分
职业道德修养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单判)道德的内涵:1有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
2 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
4.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从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把这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并成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准则的过程。
(多)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判)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领域,作为指导和调节职业生活中的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相互关系的职业道德并非是人类社会一经形成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出现了社会分工才逐渐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判)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多)职业道德的功能(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判)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需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多)构成要素:教师职业道德从整体上来说,是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荣誉等因素构成。
教师的职业活动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简多)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严格的标准型(多)教师职业道德总是蕴含和体现着多方面的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一般说来,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
教师职业道德(课后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1.何为教师职业道德?其特点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特点:一、意识水平高层性二、道德境界高尚性三、道德意识自觉性四、行为举止示范性五、道德影响深广性六、道德内容先进性2.有人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中国自古就有“尊德贵道”的说法,道德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如果一个人失去了道德,那么,他即使再有学问、有本领,都是无济于事的,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而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倘若教师的人格品德、学识不高,缺乏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遵循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自觉性,试问:他将如何去履行他的天职,完成他的使命呢?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
”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高于其他行业。
3.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什么?一、长期性和复杂性二、延续性和艰苦性三、艺术性和创造性四、主体性和示范性五、个体性和群体性4.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1.两者的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共道德在教师领域的特殊表现,是社会公共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公共道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基础和来源。
2.两者的区别:从产生的时间来看,教师职业道德要晚于社会公共道德;就其发展空间而言,它主要是从教师职业领域中形成和发展的;从两者的的适用范围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适用范围没有社会公共道德那样广泛,具有明显的专业适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良心与信仰——道德的内在 机制
良心作为一种非常个体化的心理现象,个体自身 的主体状况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心一方面反映完善生活的理想,另一方面依靠 这一理想核准自身。生活理想是道德义务和良心 之所以能够给主体带来神圣性的内在源泉。 在良心的形成或修养过程中,信仰因素的作用是 不可或缺的。对终极价值的信仰既使良心能够形 成,又使良心具有道德上的神圣性。 儒学、乌托邦、内圣外王
良心首先是一种对于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认知。
一个“有良心”的人,实际上就是一个对自己应
当做什么和不应当做什么有理性和明确的自我觉
悟的人。
良心也只有凭借对道德责任和义务的内化的认知,
才能对人的行为作出评价和调控。
2.良心的情感成份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良心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 我们知道,良心的自我评价和调控之所以有效, 在作用方式上讲,就是它凭借的主要是情感武器。
(二)良心的特质
良心具有内隐、神圣和消极底线的性质
1.良心的内隐性
内隐性或先验性可以理解为良心的一种特性。
内隐性是说良心是深藏于人心之中的,虽然平常 并不外显,但涉及道德行为,尤其是涉及利益与 义务冲突的行为时,良心就会内在地发生作用。 良心的内隐性也使道德个体往往有被遮蔽的可能。
2.良心的神圣性
神圣性的含义在此是指良心可以带来主体的神圣 体验的意思。 神圣体验的真实源泉是主体在道德关系和道德生 活中所获得的自由感和意义感。简单地说,就是 一种人性“伟大”的感受。一旦道德主体违背良 心,也就会产生有背天地良心的感觉,就会有心 虚、自卑和自责等与神圣感相反的体会。良心的 神圣性来自于道德主体所拥有的人生信念和人格 理想。
威信 义务
LOGO
第一节
教师良心
一、良心概念
《孟子》中将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称之 为良心,主张人应当注意找回被流放的良心。朱 熹则将良心视为宰制人心的“道心”。王阳明将 良心看作澄澄朗朗的“本心”。 英文中的“conscience”来源于拉丁文的 “conscire”,意即“知道”。以后知行合一, 就有了按良心办事的意思。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 中,良心就是“超我”制约“自我”的人格命令 的一部分。
彻底性还表现在其 作用的时间维度上
良心对人的调节表现在行动之前、行动之中和之 后。
良心是道德人格的重要构件,也是道德人格的忠
3.良心的消极底线
良心是主体对于责任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
良心往往是那些最基本和最起码的义务或责任的
反映,是消极底线的最低限定。
所以当人违背基本义务、准则时主体会受到严重 的自责。良心是有层次或境界上的不同的。良心 的基本性质成
良心的形成大体上可以从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去 观照。这至少涉及习俗和信仰两个问题。
良心是与公正、仁慈和义务等概念有 密切关系的范畴
首先,良心与公正、仁慈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良心与义务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
“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 ——西塞罗,《论辨集》
本我就是最原始的我,充满了各种欲望;无意识行为、饥 饿、口渴。 行成意象、冲动性行为 、 “快乐原则”, 自我是现实中的我; 推迟行动、考虑后果、“现实原则” 、 超我是道德上的我,是高于现实的,以道德要求严格要求 自己的我。 “自我理想”和“良心”、道德原则 内疚、自卑、羞耻 如果本我单独表现出来,往往是不被社会所接受,所容纳 的; 如果超我单独表现出来,就是超越社会的,使人就像道德 机器。 这两者经常存在冲突,所以自我就是调节这两者间的冲突 的,使我们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同时又很 好的生存。
道德上的良心概念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人们
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道德 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各种道德心理因素在 个人意识中的统一。 道德责任感
自我评价能力
(一)良心的结构
从心理结构上说,良心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成份, 即认知、情感、意向。
1.良心的认知成份
LOGO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咸阳师范学院
曾永安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 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 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 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教师义务、教师良 心、教师公正、教师义务、教育威信)
师德范畴
仁慈 公正 良心
幸福
(一)良心与习俗——良心是一种 “世袭智慧”
动物的获得性的习惯是人的义务感、忏悔等等产 生的源头。 人的良心也是一种获得性的心理现象。心理遗传 和积淀 由父母、教师、社会生活圈、法律、宗教等的权 威使个人在习俗中长大,并根据社会的普遍意志 调整、形成自己的个人意志,这就是所谓的良心。 作为一种获得性遗传,人类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某 些向善的性质。这种向善的性质是个体之所以能 够在后天接受习俗影响的心理前提。
当主体选择一种合乎良心的行为时,主体获得一
种欣慰、自豪和愉快的积极的心理愉悦感受。当
主体遇到一种合乎人性和道德的事情时,会发自
内心地予以赞许、敬佩和羡慕等。
3.良心的意志成份
意向是良心的认知和情感的自然延伸。 良心结构中的“意”,首先是“意向”的“意”, 其次才是“意志”的“意”。这是因为许多情况 下良心只表现意向而不表现为意志,或者只有意 向而没有意志的参与。 良心所具有的意志成分具有较大的自由特性,与 那些由纯粹外力产生的强制性的意志力有明显的 感受上的差异。
三、良心的作用
(一)良心作用的特点 (二)良心作用的方式
(一)良心作用的特点
该特点主要表现于彻底性
彻底性的第一个表现在 作用的深度上
“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 的良心”。用中国传统的伦理语言来说,良心最 易使人“慎独”。
良心作用的特色之一是使人无处遁形。良心的这 种内在和深入的制约与许多外在的制约手段(比 如法制)和勉强的义务要求相比,良心的作用是 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