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形势下,大数据审计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审计的几点思考
发 展 观 为 统 领 , 自觉 融 入 经 济 社 会 建 设 和 发 展 大 局 ,着 力 破 除 做好服务 , 没有了监督, 也就谈不上服磊 如果离开了服务的宗旨,
阻碍 国有企业科学发展进 程中的各种体制机 制性 障碍 ,充分发 监 督就 是 无 源之 水 ,也 就失 去 了其 监 督 的 意义 。因 此 ,服 务 和监 挥 审计 的建设性作用 。 督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只有两者紧密结合 ,才能有效地发挥
控制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 已经被越来越 要通过审计 ,为出资人和企业管理层服务 。为企业管理层服务 , 被企业管理所重视。内部控制涉及到一个单位的人事 管理、生产 就是要为其改进管理、堵塞漏洞、完善制度服务 。为出资人服务 , 管理 、财务管理 、购销业务管理 、重大投资和资产处理等各个方 就 是 要 为其 评价 和 考 核 和 国有 企 业 , 以及加 强 和 改进 监 管服 务 。 面。通过内部控制情况审计 ,企业可 以将内部控制的监督 、评价 2 . 强化对 国有企业经常性的审计监督。保证国有资产的真 作 为重 要 工 作 内容 ,寻 找 内部 控 制薄 弱 环节 ,对 企 业 内部 控 制 建 实 、安 全 、效 益 ,是审 计 机关 的重 要 职责 。因 此 ,我 们 要切 实 加 设 是 否 健 全 和抵 御 风 险能 力 程 度进 行 衡 量 ,从 而 有效 防范 和化 解 强 对 国 有及 国有 控股 企 业 的 审计 监 督 ,摸 清 家 底 ,核 实 盈亏 ,严 风 险 。 同时 ,内部 控 制 审计 作 为现 代 企 业制 度下 自我 约 束 机 制 的 查 借 国 有企 业 改 制之 机 侵 吞 转移 国有 资产 的行 为 以及 弄 虚 作假 、
合投资合 同、协议 的有关规定 ,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对于减少的 为要 实 施 跟踪 审 计 ;对 公 共 服务 型 的 企 业 ,要 重 点关 注 其 是否 满 项 目要 核 实 其 变动 原 因 及授 权 批 准 手续 。其 次 履行 了公 共服 务 职 责 ;继 续加 大 对 改 组 改制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将其应用于现代企业发展的历程中,具有重要现实作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审计工作是由审计人员开展经济活动,全面监督企业重大项目与经济收支情况,整个过程需要审计人员独立完成,由此确保经济活动的规范性与真实性,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为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应立足于实际情况创新审计理念与审计模式,明确审计工作与大数据的特征,探究契合点将其相互结合,积极应对大数据为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由此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满足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审计工作创新策略一、大数据技术对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一)提供高效服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在全新的发展背景下,工作模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发展的历程中,可有效降低成本并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了全新思路与方式,面对海量的信息数据,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筛选与分类相关信息,经过系统分析之后提取有用的数据,结合个性化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数据,由此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二)确保工作质量受固有思维的影响,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习惯性分析每个要素,然后再对其进行总结归纳。

但是,因审计人员的工作任务较多,无法完全挖掘每个信息的价值,难以发现审计内容之间的潜在联系。

但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能够深入挖掘海量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统一归纳整理,再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由此得到明显提升,企业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也可得到保证,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一)工作理念面临的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审计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均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若完全沿用传统的审计理念开展各项工作,审计工作效率则会大打折扣,无法满足既定的要求。

浅谈大数据审计助力审计全覆盖

浅谈大数据审计助力审计全覆盖

浅谈大数据审计助力审计全覆盖作者:李婧岚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1期【摘要】“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了我国数据应用技术发展和资源开放共享。

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审计全覆盖工作实施,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文章将依据大数据审计与审计全覆盖的发展现实,分析大数据审计与审计全覆盖的关联性,寻求推动审计全覆盖实施创新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审计全覆盖创新发展随着互联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与之相关的大数据技术也相应发展起来,表现出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繁多、数据处理快速等诸多特征。

近几年,大数据技术与众多行业融合,证明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

尤其是在审计行业内,大数据审计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审计工作向高效、精准的方向发展,随着审计全覆盖政策的提出与实施,大数据审计必将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推动审计全覆盖目标的早日实现。

但是大数据审计与审计全覆盖作为两个新概念,如何合理有效结合,相互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寻求大数据审计助力审计全覆盖的新路径。

1审计全覆盖的内涵所谓审计全覆盖,是一种多形式、多目标、多层次的新型审计概念。

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目的是有效监督国有资产、公共资产的合理化配置与利用,进而对权力运行实施审计监督,规范国家权力,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审计全覆盖存在以下三个表现:第一,审计对象全覆盖。

审计全覆盖政策针对的目标对象并不是单一的某个点,而是涉及国有资产,以及国有资源诸多方面,进而通过这些审计对象深入细化到各层级的相关经营管理单位,包括各级政府、行政单位、国有企业、个人等。

第二,审计过程全覆盖。

审计全覆盖工作执行过程中,审计机关会对各级单位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对公共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对国有资源的开发情况进行审计,涉及所由目标对象的全部流程。

2大数据审计对审计全覆盖工作的影响2.1推动精确性审计向混杂性审计转变在传统审计时代,审计工作的重点实施对象是财务数据,例如财务凭证、财务报表等。

大数据背景下对工程审计的思考

大数据背景下对工程审计的思考

大数据背景下对工程审计的思考摘要:审计工作在项目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初期的项目规划、招投标、图纸设计及现场管理等多方面,都需要在审计工作约束下有序开展。

审计工作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对质量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约束作用。

开展审计工作可以及时发现生产中的各种问题,避免酿成重大事故,保障项目的质量安全。

在时代的推动下,原有的事后审计工作显然无法满足社会进步的需求。

网络时代,审计工作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无论是对应用模式还是实施内容,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大数据;工程审计;建筑工程引言互联网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商业运作模式。

丰富的网络资源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面对众多类型的资源,如何精准定位,快速提取,提高其应用价值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大数据技术以其独特的快速、精准等优势,遍布于各个行业的发展中。

在工程审计中也不例外,引进数据技术后,管理水平更高,数据资源更加科学、完整,可参考价值更高。

大数据融入审计工作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为了壮大企业的竞争实力,如何在工作中合理应用数据技术已经成为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因此,文章从大数据工程审计的必要性出发,就目前审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展开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借鉴。

1、工程审计概述工程项目审计内容涵盖工程建设管理全过程。

主要包括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合同管理、物资管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竣工结算和评价等环节。

主要涉及项目法人、建设管理单位、运行单位,审计设计、施工、监理及物资供应等相关参建单位也涵盖在内。

在设计阶段,主要审查招标文件、设计合同、审计概算和参加设计方案的快审等。

在招标阶段,主要审核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建设标准、建设内容、标准划分、技术规格、数量、报价方式、竣工时间、投标人须知等内容。

在施工阶段,主要对合同履行的情况进行审查,主要包括工程实施进度、项目概算执行情况、工程是否变更、是否有补充合同、总承包以及转分包、索赔以及费用、工程验收、工程款项、特殊材料使用以及设备等。

大数据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大数据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

2019年第02期(总第218期)经济纵横大数据给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于泳雷强吕锋(中央军委审计署西安审计中心,陕西西安710061)摘要:大数据时代的首要特点就是信息量大,为各行各业工作带来了便利。

大数据对于审计工作的影响亦是如此,在给其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挑战和危险性。

本文阐述了大数据的特点,分析了大数据为审计工作带来的机会和风险,并针对其中的风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有效扩大大数据时代为审计工作带来的机遇以及有效规避大数据的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安全性。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风险;机遇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信息的规模更加庞大,信息更新和传播速度也更快。

如此一来,对于审计工作而言不仅加大了审计工作量,同时也会为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在单位管理中审计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出现任何问题的话都会对整个单位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为单位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在大数据时代下,要正确认识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审计质量。

一、大数据的特点分析(一)信息容量大在信息存储量方面,大数据与传统数据存储的MG和GB相比,其存储单位可以达到TB甚至是PB。

这种情形下,用户收集数据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同时获取的信息量也会大幅增加。

甚至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的总量增长趋势会产生翻倍效应等等,也正是这样才出现了信息爆炸的说辞。

(二)信息数据多样化大数据背景下,其呈现出数据类型也将更多,多样性突出,主要是数据的产生途径和传播途径都将具有明显的多样化。

也就是说,大数据背景下,我们所有的人都将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同时也都是信息的管理者。

(三)信息传播速度快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传播速度较传统数据相比,更新快,传播速度也更快,可以将信息的多样化特征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从而有效保证数据信息的高价值性和高精准性。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金融大背景下,单位审计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数据本身作为一项新技术对于审计工作而言既创造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所以,在此背景下开展审计工作必须要提升对风险的控制能力,提高审计质量。

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探析

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探析

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探析发布时间:2021-11-11T03:03:02.85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3期作者:张忠云[导读] 我国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发展,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青岛工学院山东青岛 266300摘要:大数据背景下各个行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都会面临庞大的数据,如何管理利用好这些数据信息和资源成为现阶段的重点问题。

企业审计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规范化经营的基础。

本文从大数据的含义和特点入手,总结了现阶段大数据对审计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为大数据背景下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方法;审计技术引言我国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发展,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审计工作中引入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推动审计数据和审计证据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不仅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有效促进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道德标准的提高。

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也给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针对当前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对策,加快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大数据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它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从大容量、高时速的动态数据中获取价值,其本质是一种容量大、种类丰富的信息资产,只有通过新处理模式才能发挥出辅助决策、优化流程功能的效用。

大数据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大数据是海量数据的集合,必需通过先进的传感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才能收集整理,大数据技术的出现转变了人的思维模式和数据处理方式,由抽样方法逐步向分析全部数据过渡,更全面的呈现出数据背后的本质问题。

其次,数据类型越来越多样化,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错综复杂的融合在一起,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进步,非结构化数据比例越来越大,对决策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新形势下做好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
另 一 方 面 结 合 行 政 事 业 审计
管 理 和 廉 政 建 设 方 面 取 得 显 著成效 的 行 业 和 单 位 关

通 过 宣传 好 的 典 型

引 导 和 促 进 党政 机
行 政 事 业 单位 完 善 管理
加 强廉政 建 设
,
树 立行 业 新 风
37
工作 研 究
屯丈 〕 屯 处 ,岌 } 七 、 犯
产 、 , 阮 叭
声 ? 汽 ù ù 、 ,
建设 社 会
邓 小 平 理 论 的 精 髓 就 是 一 切 从 中国 的 实 际

审 工 的 作 考 思 点 几 下 势 形 新 好 计 做
研 究 当代 中 国 最 迫 切 需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 ,
当代 世界 的 主

题 是 和平 与发展
义初级 阶段
,
绕 实 现 财政 审 计 的 目 标 来 展 开
审 计 的 总 体布 局 之 中 形 成合 力
, 。
并 把 各 项 审 计 工 作纳 人 财 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审计 机 关 内 部 应 密 切 配 合


联合 行动
,
,
监督 财 政 收 支 的 真 实 性
, 。
合法 性
效益性

促进 同
财 政 收 支规 范 化
的问题 份量 的行业
,
围绕 发展 经 济 的 主 调 进 行 审 计 工 作 部 署 进 经 济 发 展 的 一 支 重 要力 量 一

使 审 计工 作 成 为 促
以下 就新 形 势 下 如 何做 好 审 计 工 作 谈 点 粗 浅 认 识 :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作者:张慧玲来源:《理财·经论版》2019年第03期大数据时代来临,给审计全覆盖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为适应新常态,满足新要求,审计监督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审计人员需要掌握新技术、新方法。

一、运用大数据审计的必然性大数据与审计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尤其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涉及的也不再只是财务数据,还有大量的业务数据。

随着审计全覆盖的推进,审计任务量必然大幅度提升,而单纯靠传统的审计方法,无法实现对被审计单位大量数据的获取及处理,这也导致数字化审计方式成了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审计方法从传统审计方法向大数据审计方法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审计资料以后不仅仅是纸质资料,更多的则会是大量电子数据;审计思路也会从过去的财务审计,转化为综合绩效审计。

審计思路与审计数据结合以后需要借助计算机语言来进行处理。

二、审计全覆盖的现状现今,一部分有经验的审计前辈,虽然业务能力过硬,但是计算机水平有待提高,他们进行审计工作主要依靠的是主观经验判断,利用审计抽样对被审计单位一部分数据有选择性地查证,用样本去推断总体,更倾向于手工查账,从纸质资料查问题,对综合性总体的处理能力较弱;而另一种审计人员则主要是集中在年轻审计人员群体,他们虽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对网络信息处理这些现代化的技术非常熟悉,但审计的经验不够丰富,审计思路不够开阔,对庞杂的数据资源不能够抽丝剥茧发现审计疑点,导致审计分析成果不够全面。

如何更有效率地查出有用的信息,需要审计干部不仅具有专业的审计业务能力、熟悉政策法规、跨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同时还必须拥有计算机能力,这对于审计人员无疑是一种挑战。

三、如何实现审计全覆盖传统的审计程序是根据年初审计项目计划,成立审计组,要求审计通知书三天之内送达被审计单位,通知被审单位送达审计有关的档案资料,审计人员不得不等到被审计单位把账本、凭证等资料送达之后才开展审计项目。

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综合联网审计平台,提前掌握被审计单位比较全面的数据信息,能及时把握审计方向,锁定审计重点,制订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开展联网审计,通过跨行业的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比对,实现对被审计单位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审计线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

大数据审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思考

大数据审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思考

科就•餐济•市協财会审计大数据审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思考刘杰(重庆市永川区审计局,重庆永川402160)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审计机关不断推动大数据审计实践,提升大数据审计能力。

"信息不对称”就是Y区审计局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就该问题产生根源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可行建议,旨在畅通大数据审计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数据”环节,为大数据审计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信息不对称0引言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援引自信息经济学领域的概念,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交易中的各方由于拥有的信息不同而导致信息掌握差异。

在大数据审计过程中,由于所提取相关数据不完全、不真实甚至缺失等问题依然会导致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在某些事项上产生“信息不对称”o归根结底就两种情况:一是被审计单位未能提供信息系统原始备份及数据字典等相关技术文档导致的;二是完整提供了相应资料,但存在审计人员尚未明确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甚至出现较大的审计风险。

因此,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就成了审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从分析大数据审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解决思路。

1大数据审计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产生的原因最不愿意看到“信息不对称”情况出现的是审计机关,因为它对审计工作的影响较大。

首先,假设在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任意一方工作人员足够负责的情况下,发现了数据存在问题,那么必然会重新推敲问题到底出在哪一个环节。

这样的推敲意味着审计效率和审计现场时间的损失,轻则事项开始前及时发现问题,联系被审计单位重新提取数据,损失重复提取数据这点时间;重则事项数据分析阶段已完成,被审计单位核对时发现并提出了问题,这就意味着这个事项的工作被完全推翻,需要重新来过。

其次,倘若双方都未能发现数据问题,那么产生的后果就更严重了,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审计人员就存在的差异的数据进行取证后,将可能直接影响审计做出的审计评价、审计报告乃至建议,导致其与实际情况相悖,这也意味着审计机关对整个事项进行“体檢'的目标落实不到位了,甚至被审计单位可能因为采纳了存在偏差的审计建议后出现不可预估的风险。

对审计全覆盖的一些思考

对审计全覆盖的一些思考

一、开展审计全覆盖的必然性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出台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些政策措施涉及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方方面面,为切实保障经济社会深化改革,就必须充分发挥审计全覆盖的作用,努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同时,通过审计全覆盖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从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及效益各环节着手,旨在发现违法乱纪苗头,谨防经济犯罪,把好资金资源的使用关口,充分发挥国家“免疫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有效转变审计观念的几点思考

有效转变审计观念的几点思考
3. 突出整改当“谋士”。坚持把 审计监督作为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 揭露和查处经济违规违纪违法问题, 警示问题单位,深层次剖析问题成因, 提出审计建议,实现健全内控制度, 改进管理,堵塞漏洞,防止新的问题 发 生。 坚 持 把“审、 帮、 促 ”有 机 结 合起来,使审计监督在服务“两个高 质量 ”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 进反腐倡廉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 变审计观念,找准政治站位,把握政 治方向,提升政治素质,以强烈的政 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 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上, 把“四 个 意 识 ”转 化 成 听 党 指 挥、 为 党尽责的实际行动上。
(二 )“转观念 ”是履行审计机关 职责使命的必然选择
2. 注重“治病”效果。在落实审 计查出问题的整改上持续发力,推进 审计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 立完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的长效机 制。常态化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 ” 工作,积极协调,把审计查出问题的 整改纳入党委政府“两办”督查范围, 列入纪委监委巡视巡察和专项整治活 动内容。坚持执行审计整改公示机制, 提高治病疗效。
审计
度地降低审计风险的产生。对一个审计项目,实行多层审理, 层层把控审计质量,谁审核谁负责,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审计 人员的重视程度,减少审计项目出错的机会。在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应积极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就相关事项进行沟通,尽 量全面掌握情况。对已查证的相关事实,应告知被审计单位, 是否能形成一致认可,对不认可的事项,在询问被审计单位 时,要认真分析被审计单位对不一致事项的情况说明,充分 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采取进一步的调查取证。
营造“三个氛围 ”创建模范机关活动, 聚焦审计“转观念 ”的新要求,通过 组织收看视频授课、教授讲座、理论 学习、优秀论文评选、审计项目案例 剖析、“转观念 ”研讨交流等系列活 动,大力营造“转 ”的氛围,把“转 观念 ”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

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

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质量控制的几点建议樊慧霞河北省审计厅【摘要】信息化条件下,被审计单位大多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审计工作经受着来自信息化的巨大冲击。

面对被审计单位海量的财务、业务信息,如何有效地进行审计,进行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难题。

作者就信息化条件下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审计质量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日益趋向集约化和信息化,审计工作经受着来自信息化的巨大冲击。

目前,低层次、低智能的经济犯罪越来越少,而高层次、高智能的犯罪越来越多。

经济领域违法违规的手法越来越隐蔽,违规数额越来越巨大,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魔高一尺,审计能否道高一丈?传统的手工审计已经力不从心,甚至已经影响到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审计监督职责的有效履行。

加强信息化建设,严格审计质量控制已是势在必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高素质的计算机审计人才人才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制约审计机关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方面,审计机关缺乏信息化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目前,全省只有几个市级审计机关成立了审计信息化专职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

其余市县均因人员编制问题无法成立审计信息化专职机构,个别市局甚至没有专职从事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员。

另一方面现有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仅停留在公文处理阶段。

部分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审计人员也只能依靠审计软件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电子数据进行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系统和业务电子数据还较难涉及,更谈不上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审计人才的缺乏、审计人员计算机技术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着信息化的发展、影响着审计质量地进一步提高。

二、缺乏计算机审计标准与准则计算机审计准则是衡量计算机审计工作的标准、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

我国目前有关计算机审计的规范也大多是笼统的原则性的,缺乏与现有情况相适应的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

大数据时代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

出新的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在新的会计教育下,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在面对新情境和新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够结合已学习的会计理论,在符合会计规则的框架下,通过会计工作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等,在新的工作情境,能运用自身的创新能力来解决新的问题。

(四)决策能力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会计行业服务的对象较之从前有巨大的变化,会计转型也是势在必行。

会计会从传统的核算型逐渐向会计决策型进行演变。

职业教育是与市场连接最紧密的教育,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备数字经济时代工作技能的财会人才,职业院校在进行财务专业人才培养时也要注重决策能力的培养。

具备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十分紧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知识,也需要培养有学生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的能力。

在日常财务工作中,能有效的进行沟通协调,良好表达,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工作的效率,并辅助管理者做出决策。

需要重塑会计思维与认知,提高模型化思考能力,加大对商业环境、业务场景、会计数据治理的知识学习,能够利用会计思维发现商业问题、获取关键数据、为各种业务场景决策提供支撑。

这是会计工作者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会计转型的需要,也是数字经济时代会计决策职能转型的必然要求。

(五)沟通协调能力数字经济时代,没有企业运营能变成一座孤岛。

现在的工作环境早已不是“各自为政”的年代,工作中经常需要与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内部不同层面进行沟通交流,这就要求财会工作者需要有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不仅包括语言沟通能力,还包括文字沟通能力和影像沟通能力等。

首先,是同部门和跨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

随着会计业财税融合,以及财务共享中心建立与普及,财务工作者还需深入业务,在工作中经常要和部门内部、内部各种业务部门、外部政府部门和各往来企业进行沟通,所以对财务工作者的同部门、跨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风险和控制对策探讨

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风险和控制对策探讨

财经纵横217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风险和控制对策探讨刘乐倩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模式都有了相应的变化,纷纷引入信息化系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由此产生了海量数据,形成了一场巨大的信息技术革命,也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工作,一方面,信息数据处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较大风险。

本文首先对这一时代下的审计工作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并着重探讨其控制对策,以期指导实际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风险;控制对策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7-0217-01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为各行各业都提供了巨大的数据资源。

同时,先进的数据化技术也在悄悄改变着企业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让企业的信息资源获取的更充分,管理更高效,并产生了新型的数字化审计方式,使企业的发展更有战略性和系统性。

但由于事物的两面性,在高效运转和海量信息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风险和问题,如违规操作甚至高层次经济犯罪,明显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控制。

一、审计风险分析1.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虽然信息技术在高速发展,各行各业也将许多工作建立在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但在相关制度规定上却存在滞后现象。

由于认识到了数据信息对行业的巨大影响,ISACA 于2001年成立,目的在于针对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工作提供管理、监督等保障性服务。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没有出现能被一致认可的云审计标准,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录入及统计数据时存在标准上的分歧,甚至在审计的目的和内容方法上同样存在迷茫。

2.审计数据各环节管理的风险增加审计数据主要分为采集传输、储存管理和分析三个环节。

首先,被审计单位分布广,数量巨大,为实现数据的全面覆盖,需要尽可能获取各行各业各级单位的数据信息,同时包括内、外部数据,往往一个单位的数据量就需以“亿”来计算。

如此巨大的数据,不仅在采集上可能存在不全面、质量不高的情况,而且在传统网络传输方式下,也会风险较大。

关于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关于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审计关于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几点思考◇ 侯新亚今年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召开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

要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

一、新形势下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内涵审计监督全覆盖是我国国家治理与经济改革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未来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全面推进审计工作的建设,需要全面准确把握审计全覆盖的基本内涵。

“审计监督全覆盖”这一理念的首次正式提出是在2013年10月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要求审计机关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全面覆盖是构建监督密网的重要内容,是衡量监督体系权威高效的重要内容。

只有全面覆盖,才能真正保证监督的震慑力。

要想实现审计全覆盖,审计机关要建立相适应的审计机制与工作机制,做到统筹安排、权责清晰、落到实处、提升实效。

审计全覆盖不仅要在一个审计事项中做到全覆盖,还应对所有应接受审计监督的主体进行全覆盖,对于该审的一定要审,凡是要审的则严肃审计,全覆盖、重实效。

二、审计监督全覆盖在实施中面临的困难按照审计长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审计全覆盖要做到“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

如今审计工作在推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但基于当前国家审计的现状,审计机关也在探寻推进审计全覆盖的道路上面临着问题与阻碍。

一是审计人员配置不足。

审计业务人员不足制约了审计覆盖面的扩大;审计人员信息化技术缺乏,影响了审计全覆盖的效率;地方审计机关任务来源的多渠道,导致审计工作内容多、压力大,质量难以保证,存在审计风险;现存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力量没有形成合力。

基层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的困难与对策

基层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的困难与对策

382019年 第四期近年来,各地审计机关将大数据审计工作作为推进审计全覆盖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数据采集力度,积极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方法和途径。

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审计全覆盖奠定了技术基础,将疑点查找环节提前到了现场审计之前,缩短了现场审计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

但是,受制于审计力量、数据规划等因素影响,当前在基层审计机关开展大数据审计存在一定困难。

基层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的困难(一)财力投入不足。

以笔者所在地市为例,近5年来,因财政收入紧张,市、县两级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明显不足,全市审计机关工作人员人均信息化投入不到2万元。

资金主要投向为:一是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更换及维修,占总投入的58.5%。

二是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占总投入的36.9%。

三是耗材费用,占投入的4.1%。

四是门户网站运行维护费用,占投入的0.5%。

以上投入只能保障正常的工作运转,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工具开发则几乎为零。

(二)人员力量不够。

以笔者所在地市为例,2013年以前,市、县两级审计机关均未设置专门的审计信息化工作机构。

为了推进全市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审计工作,市本级于2013年成立了计算机审计信息中心,专职负责审计信息化建设及大数据审计工作。

截止目前,各县(区)审计机关仍无专门机构而由其他股室兼担此项工作。

据调查统计:全市审计机关中计算机专业相关人员,占全市审计机关人数的1.6%,这些人员既要负责大数据审计工作,又要负责审计信息化建设,也要负责外出驻点审计,导致大数据审计工作推进举步维艰。

 ◇刘红霞 王晓春 曹路基层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的困难与对策392019年 第四期2019·04方法据统计:五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参加审计署计算机中级技能培训5人,年均参训人员1人,占适训人员的7.6%。

通过率约60%左右。

相较其他先进地市审计机关,无论是适训人数、参训人数、通过率均明显不足。

以上因素导致数据采集过程难,数据清理进度慢,数据分析耗时长,致使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审计全覆盖和民生、自然资源资产、精准扶贫、重大政策执行等专项审计工作中鲜少发挥作用。

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审计工作

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审计工作

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审计工作作者:晏婧来源:《理财·市场版》 2019年第11期晏婧作为一种能够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大数据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专业的审计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的获取、存储与处理获得了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以及对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

身处这样一个时代,审计工作应创新模式,提升对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能力,实现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迎来新机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衍生的以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为特点的大数据技术,带给了审计工作全新的形态。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改变会越来越大。

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海量信息为做好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传统审计,主要是从会计资料的的验证入手。

许多工作就是查证数据的真伪和差错。

做审计工作,如果掌握的信息太少或者是不充分,查出来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的效果就越不理想。

在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所需要处理的资料,不再限于手工凭证、账簿和报表,而是海量的审计数据,这些数据的完备性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更快的速度、更便利的审计体验大数据技术,带给审计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审计的效率越来越高,审计工作变得越来越轻松了。

过去做审计,在纸堆里埋头苦干,要查阅大量的手工账本,忙得焦头烂额,效果还不见得好。

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审计部门不仅可以充分掌握各种审计数据信息,而且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将这些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很快就能够得出结果,效率提高了,成本也节省了。

(三)可采取更多的审计分析手段,对各种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传统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

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各项有关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判断。

它的审计方法主要涉及详查法和抽查法。

这些方法多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验证,而大数据技术具有更深、更广的洞察能力,能够使审计数据分析向挖掘性分析进行转变,让审计发挥更大的功能。

大数据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发展变革,我国迎来了大 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使得各行各业的经营模式 等发生了改变,例如:商品广告频繁出现于各种购物网页 之中、个性化定制产品的产生、银行客户信用的分析、国 家宏观政策的制定。这些无疑都体现出了大数据巨大的应 用作用,不管人们是否愿意,都必须重视大数据带来的影 响。
大数据概述
对进行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而言,大数据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大数据的 特性,收集关于被审计单位的各种数据,例如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活动报表、收支情况 等信息数据。其中,所谓大数据主要分为三大类型,其一就是结构化的大数据信息, 还有就是半结构化大数据信息以及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第一类结构信息就比如被审计 单位的财务报表中所搜集到的相关信息;半结构化信息以及非结构化的信息就比如图 片、网络日志等。大数据信息还有5v特点,包括规模性、高速性、真实性、多样性、 价值型,也就是具有蕴涵数据量大、种类多、数据获取速度快等多方面的优点,大数 据时代让审计工作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现今大数据风靡的社会中,大数据的应 用不仅仅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也由于数据结构的复杂性而保证了结果的可靠 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审计能够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减少 审计风险。所以,在审计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是现代审计工作开展的关键。
应用趋势 当前审计工作大多以抽样审计的方法为主,通过对样本群体的分析 来反映被审计单位整体的财务状况,但这种方法容易受到审计环境等局限 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被审计单位内部的个别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被 充分反映。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效的信息处理技术使得审计工作全覆盖 成为可能,因此全面审计成为可能。国家审计的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 计资料等都普遍呈现电子化、数字化、海量化的特点,摆脱了传统财务信 息、纸质业务开展的轨迹。

新形势下,大数据审计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大数据审计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大数据审计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各行业信息化、数据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化已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而对于审计工作来说,大数据环境下,势必对审计思路、审计方式方法、组织模式及相关制度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要求审计工作从信息化初级建设阶段逐步走上大数据建设、利用阶段。

在这样的环境和形势下,如何将各行业各部门的形形色色的各类数据整合起来,转换成为审计工作需要的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利用数据是开展好审计工作的关键点。

大数据环境下,单兵作战、单系统分析、单审计项目应用已经不能适应审计发展的新需要。

要着力树立大局意识,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多部门、多系统、跨行业的大数据审计资源,从而实现在组织架构、现场管理、数据资源、信息传递等多方面的审计大协同作业。

我们应该逐步考虑建立各专业数据审计平台,最终构建全国范围的审计数据技术支持总平台。

依托网络化管理及云计算技术逐步将各个数据平台、各个数据中心及各级审计机关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立起审计大数据资源平台。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努力探索。

大数据环境的利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要等数据全了再开展审计,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就是一句空话。

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数据充分利用,探索在现有数据下的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是做好审前投入。

这里的前期投入主要是指大数据分析工作。

可适当设立分析课题,对某些热点或风险点问题进行常规分析研究,给予团队一定的时间和人力保障,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三是做好法律保障。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从法律上、制度上规范国家审计范围内各个单位和部门的各类电子数据的规范性以及报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是建立分层的数据分析形式。

三是建立数据授权制。

大数据环境下财政审计思路和方法探索

大数据环境下财政审计思路和方法探索

大数据环境下财政审计思路和方法探索张照民摘要:财政审计作为政府审计工作的重点,具有难度高、数据量大的特点。

大数据环境下,传统审计方法已无法完成对海量的财政数据进行分析。

计算机审计方法在财政审计中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审计效率,使得全面审计成为了可能。

本文对大数据环境下财政审计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审计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财政审计;思路;方法一、引言随着财政部门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审计部门开展财政大数据审计提供了可能。

通过运用计算机审计方法,分析海量财政数据,可以有效地扩大审计覆盖面,为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提供支撑,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本文结合审计实践,就大数据环境下怎样对地方财政进行审计,简要介绍一下部分经验和做法。

二、财政信息系统基本情况(一)财政一体化管理系统。

财政一体化管理系统是财政部门最核心的数据系统,也是开展财政计算机审计分析最有价值的载体。

该系统涵盖了从预算编制至预算执行等预算执行业务全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模块:预算编制、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

(二)会计核算系统。

该系统主要用于预算内资金、非税收入、代管资金等会计核算,临沂市各级财政部门大部分使用四方至诚财务软件进行核算。

(三)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用于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执收单位和代理银行等有关的收费信息数据联系起来,实现了直接缴库、集中汇缴等形式的非税收入主要业务管理。

(四)部门决算报表软件。

该软件用于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编报决算报表,各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财政部门编制决算的要求填列本单位决算数据,报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将本级各部门决算报表汇总后形成部门决算汇总报表。

三、实施财政计算机审计思路和方法(一)四本预算编制的完整性、真实性、合规性情况。

一是对部门预算数据与2020年上级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数据对比分析,关注上级提前下达的转移支付是否编制入年初部门预算的问题。

二是对部门预算数据进行分析,关注代编预算规模,是否细化到部门,细化到基层单位,细化到具体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大数据审计的几点思考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各行业信息化、数据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化已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个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而对于审计工作来说,大数据环境下,势必对审计思路、审计方式方法、组织模式及相关制度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要求审计工作从信息化初级建设阶段逐步走上大数据建设、利用阶段。

在这样的环境和形势下,如何将各行业各部门的形形色色的各类数据整合起来,转换成为审计工作需要的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开展审计工作,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利用数据是开展好审计工作的关键点。

大数据环境下,单兵作战、单系统分析、单审计项目应用已经不能适应审计发展的新需要。

要着力树立大局意识,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多部门、多系统、跨行业的大数据审计资源,从而实现在组织架构、现场管理、数据资源、信息传递等多方面的审计大协同作业。

我们应该逐步考虑建立各专业数据审计平台,最终构建全国范围的审计数据技术支持总平台。

依托网络化管理及云计算技术逐步将各个数据平台、各个数据中心及各级审计机关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立起审计大数据资源平台。

做好目前大数据环境下审计工作: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努力探索。

大数据环境的利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要等数据全了再开展审计,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就是一句空话。

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数据充分利用,探索在现有数据下的审计工作的
开展。

二是做好审前投入。

这里的前期投入主要是指大数据分析工作。

可适当设立分析课题,对某些热点或风险点问题进行常规分析研究,给予团队一定的时间和人力保障,对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三是做好法律保障。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从法律上、制度上规范国家审计范围内各个单位和部门的各类电子数据的规范性以及报送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信息是把双刃剑,大数据更是如此。

我们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成果时,也不断地饱受大数据的侵扰。

因此,在大数据的风险防范管理方面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

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数据传输存储使用过程的保密管理。

二是建立分层的数据分析形式。

三是建立数据授权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