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四、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历史教学案例来说明史料在其中的运用:
在教授中国近代史中“鸦片战争”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史料, 如当时的政治环境、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以及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计划等。这些史料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 解清政府的无能和落后以及英国侵略者的强盗行径。
三、史料运用
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形式:
1.插入图表
图表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表现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数据。 例如,在讲述某一时期的经济状况时,可以插入相关的统计图表或贸易路线图等, 让学生更清晰地了生自主搜集和分析史料,以便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例如, 在讲述世界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古埃及金字塔的史料,并分析其历史意 义和文化价值。
四、史料运用的效果和局限性
1、史料运用的效果
通过运用史料,中学历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参与度得到了提高;其次,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得到了培养;最后, 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意识得到了增强。
3、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 意识
史料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传统,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学生可以更 好地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
三、史料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 式
1、引入生动的史料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动的史料,如图片、故事、文物等,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讲述美国独立战争时,可以展示《独立 宣言》的原件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经过。
有时候,单纯的历史事件描述不足以让学生全面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这 时候,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相关的史料,如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文化背景等,来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史料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史料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以史料为本,以史料为师,以史料为学,以史料为用。
古人云:“古之学者为治世之学。
”史料是记录历史的原始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依据和重要来源。
史料教学法强调在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史料的使用,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和历史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
史料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分析历史、评价历史,形成批判性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史料教学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搜索、筛选、分析和运用史料进行研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史料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史料教学法具有许多独特的教学特点。
史料教学法是一种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
在史料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是与学生一同参与史料的选择、分析和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和历史探究。
史料教学法强调“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具体的历史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史料搜集和史料分析,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史料教学法也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原始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增强对历史的体验和认知。
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际运用性。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史料来开展课堂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原始史料、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多种形式的史料来引导学生开展历史研究和历史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学生可以通过史料来展开课外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史料、查阅历史资料、采访历史人物等方式来进行历史研究和历史调查,形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深入认识。
史料教学法也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开展一些项目式的探究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课外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来开展历史项目研究,提高他们的历史调研和历史表达能力。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历史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材料,通过史料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触及历史的脉络,有利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就如何运用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进行探讨。
1. 强化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材料,是历史真实性和严谨性的体现。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历史事件中的原始资料,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真实感受历史。
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实的存在。
2. 提高学生历史研究和分析能力史料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获取历史资料,还要能够研究和分析史料,明确史料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将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借助于历史事件的史料,学生可以进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和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史料教学要求学生在接触历史文献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分析和思辨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这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历史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通过史料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中的人物、事件和情感,加深对历史的认同和情感投入。
这对于学生的历史修养和历史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经典史料导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前阅读史料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
选取一些经典的历史史料,如《苏格兰手稿》,《阁楼》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来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感受历史的魅力。
2. 史料分析与讨论在历史课堂中,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史料,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史料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析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探究史料的价值和局限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的价值和局限性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创新,其中史料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史料教学是指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原始资料(史料)纳入教学中,通过分析和研究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特点的一种教学方式。
本文将探讨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优势。
一、史料教学的运用1、史料教学使用范围广史料教学的使用范围极广,不仅可以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还可以应用于大学、研究机构的历史研究与教学,甚至在社会文化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史料教学是具有普适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2、史料教学内容丰富史料教学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像、实物等多种形式的原始资料,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这样的内容的多样性,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更为立体的教学内容。
3、史料教学方法多样化史料教学的方法丰富多彩,包括填空、连线、图表等形式的较为简单的方法,同时也包括课前研究自主探究、课堂研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模拟等深度的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1、拓宽学生视野史料教学能够带领学生走到历史的源头,通过接触历史上的原始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具体背景、过程和结果,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并扩宽了学生的视野。
2、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史料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探究、分析和比较,这样的过程中会让学生思考和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历史意识通过史料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沿袭和历史衍生的趋势,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其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
4、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在史料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个人或小组研讨、讨论等活动,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不仅在历史学科中有所体现,也在其他学科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史料教学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各种历史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
下面将从史料教学的定义、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史料教学的定义史料教学是指利用各种历史史料进行教学,并以此促使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获取、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史料包括书面史料、口述资料、图表、图片、地图等,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些史料,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原因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发展历史思维。
二、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
历史史料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的重要来源,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史料来获取历史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史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史料中的细节,推测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激发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兴趣。
由于历史史料的来源和形式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问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史料的兴趣。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绘有历史场景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猜测来了解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从而引发学生对历史史料的思考和探索。
3. 推动学生开展历史研究与探索。
史料教学不仅仅是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理解,还包括对史料的研究和探索。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历史研究与探索,从而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这种综合运用各类史料和研究方法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
三、史料教学的实施方法1. 示范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表演、视频展示等方式,模拟史料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份历史文献,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和解读,从而让学生学会使用史料来获取历史知识。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是指通过使用史料来教授历史课程,并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教学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和
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下面将介绍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
学中的具体运用。
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史料,如历史
文件、图片、文字等,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历史。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份历史
文件,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人物关系等,并通过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在进行史料教学时,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分析史料的来源、内容、作者立场等,培养学生对史料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给
学生提供多个来源不同、内容各异的史料,让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之处,并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史料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研究和分析史料,教
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教授某个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
论和研究相关的史料,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
史料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具备有效获取、分析和
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使用史料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获取和分析史料的方法
和技巧,并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利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随着我国近年来历史教育的改革,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史料教学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历史学习,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和应用效果。
(一)史料选择史料的选择对于史料教学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史料,为学生提供直接、生动的历史资料。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史料:1.文献资料:文献资料包括各种历史文书、公文、报刊杂志、书信等图书资料。
2.实物资料:实物资料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物品、绘画、雕塑、建筑、文物等。
3.口述史:口述史是指通过采访方式收集的个人或集体的口述资料。
4.多媒体资料:多媒体资料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
(二)史料分析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分析内容包括:1.掌握时代背景。
了解史料产生的年代、历史时期、社会背景等。
2.分析史料信息。
探究史料中所包含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的语言表述与意涵。
3.分析史料价值。
探究史料的价值及其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三)史料应用史料在当今社会中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文化、社会、企业等领域之中,其中与历史学有关的应用,除了为历史教育注入新的内容外,还有近代数字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进展,使得以往的纸质史料得以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并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进一步推动了历史学研究的发展。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史料教学的多样化和创新性,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更有趣味性,学生更加投入。
由于史料教学的特点是通过提供直接的历史资料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而且是生动的历史资料,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到历史的真实性,从而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提高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技巧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技巧一、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技巧,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精选史料,注重针对性在选择史料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
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史料,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所选史料应该具有针对性,能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文化时,可以选择一些与诗词、书画等相关的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三、巧妙设问,引发思考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问题应该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问题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例如,在讲解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可以通过提问“你认为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四、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史料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或遗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结语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精选史料、巧妙设问、丰富教学手段等技巧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历史认知和综合素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史料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应用史料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接触、分析和解释历史文献,因此在中学历史课程设置中,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史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体会历史事件的内在意义。
例如,在讲解近代中国史时,可以选取《戊戌变法词》、《辛亥革命宣言》等文献,通过分析这些史料,让学生了解变法运动的社会背景和目的,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同时,在学生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其进行思维启迪和历史分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历史研究的能力。
史料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教学、文献分析、实物展示等。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指以实地考察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历史文物、古迹、博物馆等场所,通过对实物、史料的观察和亲身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
例如,在教学古代中国史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故宫、长城等场所进行现场教学。
通过现场考察,引导学生认识到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军事制度,深入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二)文献分析文献分析是指以历史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献,分析其内容、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文化时,可以选取《诗经》、《论语》等文献进行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道德和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三)实物展示实物展示是指通过展示历史文物、实物等形式,让学生接触、感受历史文化,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的融合。
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工艺品时,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陶器、织物等实物进行展示。
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工艺技术、艺术特色和生活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三、史料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对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社会发展,人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学科,它是我们了解与发展现代社会的重要学科之一。
而史料则是历史学家们通过考察、收集,整理、研究、分析等科学研究手段所得到的文献、画像、物品等历史记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了解和探究现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和人类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史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揭示历史真相,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史料可以忠实地反映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丰富的信息,从而揭示历史真相。
形象生动的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当时人的思想、民俗、风俗等情况,从而更好地感受到历史风云背景和深刻含义。
另外,让学生观看史料,从而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世界不同的文化。
2、提高学生的史观史念只有发展正确的史观史念,才能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用于人生的道路上。
史料是史观史念的重要来源,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到历史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在历史研究中史料的使用也需要正确的史观和史念指导,否则会引起不良的思想影响。
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史观史念、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学生可以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总结归纳历史,形成对历史的思考。
这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形成组织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做好史料工作的高要求,也需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史料的类型及其应用1、文学类史料文学类史料包括历史文献、地理志、族谱、经陈、传记等。
这些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一般以历史文献为主,主要包括史籍和碑册等。
这些文献可以帮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面貌,开展对不同历史事件的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史观。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史料教学是一种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史料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
下面我们将从史料教学的目标、方法和效果等方面介绍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史料,使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有关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信息,并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判断。
2. 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史料的能力。
历史史料往往包含大量的专业性词汇和繁复的句子结构,通过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分析不同史料的来源、立场和内容等方面的差异,教会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辨析能力,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层次思考的能力。
4. 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概念和相关知识。
通过具体的历史史料,结合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等方面的概念和常识。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具体方法十分多样,根据不同的课堂需要和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群体研讨法。
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析一份历史史料,并详细讨论其内涵、来源和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然后,各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激发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互动。
2. 案例分析法。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将相关的史料分发给学生,并要求他们根据史料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内涵。
3. 视频讲解法。
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记载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讨论其中的史料信息。
通过视听的方式,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 口头报告法。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并对其进行深度研究,并通过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史料是历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们记录了历史事件的真实过程和细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史料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从史料的引用、解读和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用史料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人物思想。
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史料,如日记、书信、实物图片等,通过阅读引用的史料,学生可以亲自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生动感知。
在讲解二战期间的南京大屠杀时,教师可以引用张仲柳等当时的南京居民的日记,让学生们亲自阅读他们的笔记,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们的悲伤,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史料的解读是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对史料的解读,了解到不同历史事件的多个角度和不同人物的思想,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人物的动机和意图等,帮助他们从史料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时,教师可以引用《太平惠民和副元聪明百工全书》中关于制作火药和指南针的史料,让学生们亲自解读其中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并培养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史料进行分析,比如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师可以引用清末《义和团研究会纪要》中关于义和团运动目标和组织的史料,让学生们思考义和团运动的因素和影响,并进行自主分析和评价。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适当的引用、解读和分析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景和人物思想,培养历史思维、科学思维和批判思维,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史料的教学方法,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历史的深入理解。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方法一、引言历史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们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本文将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方法,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合理选择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取是运用史料的第一步。
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史料。
首先,史料的真实性是选择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的历史学家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时需要确保史料的真实性。
其次,史料的典型性也是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典型性的史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此外,史料的难易程度也是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适合的史料,避免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的史料。
三、运用多媒体展示史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史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对比不同史料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四、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类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史料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结合现实生活运用史料历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需要结合现实生活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随着历史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实际运用。
史料教学法是指通过史料的收集、分析和解读来开展历史教学的方法。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对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浅析。
史料教学法能够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和具体。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课本中的文字和图片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
而通过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亲自接触并分析这些史料,从而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在教授二战历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真实的战时报道、战地信件、宣传海报等史料,通过这些史料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和对当时人们生活的影响。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史料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历史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通过分析史料,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对历史事件的理性思考和逻辑分析能力。
在教授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时,教师可以通过史料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和归纳,帮助他们从史料中总结出历史事件发生的内在原因和不同的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超越单纯的知识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历史学习者。
史料教学法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史料教学法,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历史事件本身,还可以通过分析相关的政治文件、经济数据、文化艺术等史料,了解历史事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有着显著的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探讨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结果的研究,从而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学生认识历史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历史,是历史教师必须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史料运用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材料,它不仅反映了历史事实,而且反映了历史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思想等各个方面。
史料不同于教材、教辅,是真实存在的、具体的历史物证,它可以直接让学生参透历史事实,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史料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历史事件的背后,理解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和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和影响等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史料运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不同种族、文化和思想在人类历史中的交汇和碰撞,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方法1.引导学生读懂历史图片。
历史图片是反映历史事实的重要史料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放映历史图片或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进行分析和解读,让他们在视觉和感性上感受历史,并帮助学生发现历史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和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2.帮助学生阅读历史文献。
历史文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状况。
古代文献的文字晦涩、叙事繁杂,难于理解。
因此,教师需要对文献进行分析,解读其中的重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献的意义。
同时,教师还应当开展文献阅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让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
历史遗址、博物馆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场所,它们不仅是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历史史料的重要来源。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一、史料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史料教学法是指以史料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对史料的选择、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探索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的教学方法。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素材,而史料教学法则是将史料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1. 针对性的史料选择史料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有针对性的史料,以便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史料,如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所选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史料,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和推测,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史料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历史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提高他们的历史科研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历史学家的研究方法,选取相关史料进行历史事件的研究,撰写历史研究报告或作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认识通过史料教学法,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认识。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培养其对历史事件的敏感度和认识能力,提高其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史料教学法的实际效果与问题1. 实际效果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
通过史料教学法,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过程,培养其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也对中学历史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
史料教学是指将史料作为教学材料,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运用的教学方式。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
史料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
通过引入真实的史料,学生能够接触到当时的人物、事件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影响。
在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战争时,教师可以找到当时的军事报告、战争策略和战争后的文献资料,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史料来推断当时的战争情况和决策过程,从而对这场战争有更深入的理解。
史料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事件的具体形象,增强学生的历史直观感受,避免了单纯依靠教科书中的文字叙述和图片的局限。
史料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理解能力。
历史学是一门分析性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理解。
史料是进行历史分析的重要依据,学生在研究史料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搜集、筛选和分析,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出较强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不同来源的史料,对比其中的异同之处,来判断这些史料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这样的研究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史料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历史不仅仅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简单记录,也是对于社会、文化和人类发展的思考和总结。
通过引入史料教学,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在研究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决策时,学生可以通过研究相关的史料,进行理性的思考。
他们可以探究这个决策背后的动机和目的,并思考这个决策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反思,学生能够培养出深厚的历史思想和历史意识。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进行合理的安排。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浅析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史料教学法是指在历史教学中,通过运用各种历史文献、遗址、文物、图片、音像资
料等史料,让学生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沉浸在历史的现场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使得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兴趣。
实际运用中,史料教学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利用史料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史料阅读、史料整理、史料辨析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历史研究,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历史认识。
二是通过史料讲述历史故事,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教师可以利用史料向学生介绍
历史人物、事件、文化等,并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意义。
三是利用图片、音像资料等史料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这些资料的展示,学生
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演变,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进程和背景。
四是通过独立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独立研究历史事件或人物,并要求学生利用各种史料来分析和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得
历史课堂更加深入。
总之,史料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
通过各种史料
的运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更加感性地认识历史,从而增强自己的历史素养和
能力,为将来更好地应对社会挑战打下坚实基础。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历史是一门以史料为基础的学科,而史料教学是指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和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实。
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介史料,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在教授二战期间的纳粹暴行时,可以让学生看到犹太人集中营的照片和幸存者的证词,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残酷性。
又如,在教授文化大革命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毛泽东的指示文件和红卫兵的标语,通过分析史料了解到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动因和实施过程,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全面准确。
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批判性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引导学生就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作者立场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在教授明朝时期的历史事件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史料中的信息判断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多种解释,并学会分辨历史事件中的主客观因素,提供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史料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在中学历史课堂上,通过引入史料,使学生产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
学生通过认真研读和分析史料,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情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学生可以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可以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宽广的历史视野。
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
通过史料教学,学生需要自己寻找并分析史料,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史料教学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方法之一,它通过引入历史文献和资料,让学生直接接触和分析原始资料,从而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史料教学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史料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注重对历史知识的传授,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而史料教学通过引入原始资料和文献,让学生亲自参与历史的解读和研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史料分析和研究,自主地探索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背后的原因,从而产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史料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方式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的内涵。
通过分析史料,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的多方面信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察力和历史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事件。
史料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历史是一个需要大量知识储备的学科,学生需要记住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史料教学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研究原始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而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学生在处理历史文献和史料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整理、分类和归纳等方式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史料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历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史料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史料教学中还需要进行一定的信息检索和整理,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著名史学家周谷城曾说:”离开史料,不能讲历史,离开史料固不能有历史”。
同样一个成功的历史课堂也离不开史料。
史料教学,实际是指基于史料的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教学界,20世纪50、60年代英国中学历史教育出现了”危机”。
为了走出窘境,英国对历史教学进行了改革,掀起了”新历史”的思潮。
和传统的历史教学相比,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和具体学情,选取合适的史料来引导学生对其识读、理解、分析、探究等,继而获得相应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能力。
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
经过不断的理论探讨和大量实践,人们逐渐认可和接受。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2003年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史料教学法的运用,实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观,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
史料教学也符合当下高考命题改革的要求,以全国卷I为例,2007年开始所有的选择题题干全是材料创设情境,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史料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传统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在史料研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来自其它同学不同观点,不同文化材料的理解,都有助于他们学会包容、理解和尊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精神与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史料教学法也日益受到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视。
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史料教学还未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还有很多值得探究和反思的地方。
一、史料教学使用过于泛化,抛开教材盲目堆砌史料
例如,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的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发展》时,有位教师引用了以下史料:
材料一:伽利略指出不需要外力也可维持运动,论证了惯性运动。
通过著名的比萨斜塔自由下落实验,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物体落下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例”的观点,即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材料二:三条定律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对它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所获得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这三条定律内在联系紧密共同构建了牛顿力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材料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本理论是涉及时空和引力的,按照研究的对象的不同其相对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它提出了”弯曲时空”“同时相对性’、”四维时空”、等。
这位老师为了追求史料教学形式,不根据具体的课型,也不考虑课程目标,”一刀切”地把史料充斥到课堂中,这是极不负责也是不太现实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也毫无意义可言。
二、史料选取时不加审查,引用时不标明出处,真实性不足
剪伯赞先生曾这样说到:“错误的史料得出的结论,必定是错误的结论”。
在教学中如果对搜集的材料审查不足,弄不清出处,稍不谨慎就会使虚假或错误的史料出现在课堂中,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误导学生。
例如,在一次校际交流活动,有位年轻教师在学习必修一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由于这一课所讲述的历史,年代久远,概念生疏,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储备极为匮乏,就设计了以下情境:
情境一:作为雅典郊区农民出身帕帕迪,今年(公元前399年)三十岁。
在阳光普照的今天,作为家庭男主人的他要去参加在雅典公民召开的大会。
因为可以领到薪水,他很是愿意去参加公民大会,即使每隔十天召开一次公民大会严重影响家里农活的进展程度”。
情境二:”在公民大会召开后,帕帕迪成为一名审判员,作为民众法庭6000名审判员中的一员。
苏格拉底是这次的审判对象。
最终,第二次表决以360票通过了对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
在这个教学案例里,他虚构了一个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农民”帕帕迪”,重现他的政治生活,引领学生进入古希腊的城邦小国,了解当时的民主生活。
这一虚拟情景后来还广为教师所引用,但”帕帕迪”终究是虚构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的真实性和适用性不禁让人怀疑。
通过对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分析,那么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该如何选取、运用及呈现史料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发挥,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史料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和策略:
1.充分运用教材史料。
纵观教材所选用史料,以史料的类型划分,主要包括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如图像、图表、地图等)。
以史料的呈现方式划分(以人教版必修本教材为例),主要包括:引言、正文穿插、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小字注释、学思之窗、学习延伸栏目等几类.。
这些史料可以加深学生对正文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教材中的史料充分重视加以利用,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的不同章节或是选修本教材以及其他版本教材中史料进行重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探究,即可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又容易让学生对历史知
识形成整体的认知,可谓是事半功倍。
2.建立资料库,根据课型,“因课施教”选取史料。
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做个有心人,在读书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尝试着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在生活中对地方名胜古跡、家庭收臧、风俗传说等稍加留心,就会搜集到很多有效的资源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厚积方能薄发,教师惟有使自身的阅读范围不断扩大,才能完成史料教学的准备工作,保证日常课堂中史料运用的得心应手。
当教材史料不能满足历史教学需要的时候,那么就要求教师围绕教学目的搜集和选取一些史料作为支撑,当课程内容比较直观学生易接受的,可以多采用一些历史图片和文字史料来展示历史原貌。
如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讲述了新中困初期以及新时期的外交局面;当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历史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可多采用文字史料进行进行解释和阐述。
如第三单元的《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里有大量的政治名词,如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邦联、联邦制,分权与制衡等。
在讲解这一课时,就可在课前补充有关代议制和君主立宪制等含义的史料。
3.尽量选取原始史料,正史史料和著名专家学者运用的史料,对转引史料的应注明出处,加强史料的严谨性。
真实性,可靠性是教师在进行史料搜集和选取时要遵循的第一要则。
努力做到”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尽量选用原始的史料。
比如在讲述到必修一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材内容较为枯燥,为了能让学生突破”1787年宪法的颁布”这一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就摘取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的部分原文。
教师还可以把历史专著中的精华作为教学史料的主要来源之一,诸如二十四史以及近现代权威的历史学者的著作(如钱穆的《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刘宗绪的《世界近代史》、钱乘旦的《世界史》等)。
当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果认为一种教学模式有效即可用于所有范围,是达到特定教育目标的唯一途径,那就是错误的。
因为没有一种模式在所有的教学目的中是都优于其他。
史料教学法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再思考的问题,我们唯有在探索中前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新民.英国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J].学科教育,2001,(8)
[2]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05,(9)
[3]林文锋.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J].学周刊,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