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乡诗鉴赏
羁旅思乡诗鉴赏
![羁旅思乡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53e949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2.png)
《羁旅思乡诗鉴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欣赏一种很特别的诗,叫羁旅思乡诗。
你们知道吗?有时候大人们会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离开家乡,去到很远的地方。
在那些地方,他们会特别想念自己的家,想念爸爸妈妈,想念家乡的好吃的和好玩的。
诗人也是这样,他们在外面漂泊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就把这些心情写成了诗。
比如说有一首诗叫《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李白在一个安静的晚上,看到地上好像结了一层霜,抬头看看月亮,就忍不住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还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在洛阳城里感觉到了秋天的风,想给家里写信,心里有好多好多话,又怕写不完,送信的人要走了,还把信又打开看看。
小朋友们,你们能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想念吗?《羁旅思乡诗鉴赏》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羁旅思乡诗哟!有时候呀,人们会离开家,去很远的地方。
这时候心里就会特别想回家,想家里的小伙伴,想家里的大床。
诗人也是这样,他们把这种想念写成了诗。
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一个人在外地,到了过节的时候就更想家里人啦。
他知道兄弟们都去爬山插茱萸,就自己不在,心里可难过了。
还有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打仗的时候,诗人很久都收不到家里的信,觉得一封信可珍贵啦,着急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小朋友们,诗人是不是很想家呀?《羁旅思乡诗鉴赏》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羁旅思乡诗。
你们想呀,要是咱们离开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是不是会想爸爸妈妈,想家里的小狗狗?诗人也是这样的。
比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人小时候离开家,老了才回来,说话的口音没变,但是头发都白啦。
小朋友们都不认识他,还问他从哪儿来。
羁旅思乡诗鉴赏
![羁旅思乡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8757d23453610661ed9f460.png)
二、思乡怀人的情感与哪些 常见意象和特殊节日相关?
常见意象: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 鹧鸪——羁旅乡愁。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另有笛、长亭、折柳、书信等
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
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等
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 凄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孟郊的《游子 吟》 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相思知情无法传 递的无奈。 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 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如陆游的《诉 衷情》 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 中庸的《征人怨》。
三、羁旅思乡诗 常用手法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虚实相生 细节描写 对比 衬托 以景结 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 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 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 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 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 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 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 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 “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 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 情。 细节描写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
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 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 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 俗)(意思答对即可)
想象
虚实相生
真题探法
(12江苏高考)
真题探法
(12年江苏卷) 温庭筠
羁旅行役诗
![羁旅行役诗](https://img.taocdn.com/s3/m/fb8f0a195f0e7cd1842536a9.png)
三、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羁旅思乡诗”。
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一是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是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三是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四是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鉴赏: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
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
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
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羁旅思乡诗鉴赏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羁旅思乡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cb48f8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e.png)
教材中的羁旅思乡诗
初中:《次北固山下》(王湾)、《夜雨寄北》(李商隐)、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行 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 (苏轼)、《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望》杜甫……
高中: 《登高》(杜甫)《声声慢》(李清照)
一、立足课内,温故知新
答案:①情感表达生动具体:诗人通过“云烟”聚集来写羁旅之愁, 将抽象的愁绪形象化。②情感表达含蓄悠远,耐人寻味:诗人通过“猿 声”来写羁旅之愁,猿声凄切悲凉,且“几处”,以景结情,使愁情延 绵不绝,含蓄悠远。③情感表达直接明白:尾联前句直抒胸臆,直接点 明“羁愁”,表达直接清晰。
四、课堂小结
“人言落日即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对故土家园的思 念,对亲情的期盼,对团聚的渴望,是中国诗歌史上永恒的主 题,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密码。
登高 唐·杜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宋 ]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千百年来,那些羁旅愁情的绝唱,是游子们漂泊路上内心 的酸楚苦涩,也是对故乡充满诗意和温情的怀念。
五、课后作业
1.熟记“羁旅思乡诗”的各类特征。 2.完成《导于练》的相关练习。
谢谢欣赏
明月
通过中秋赏月的描写,
借景抒情
表达作者思念亲人, 也抒发了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
托的美好祝愿。
《渔范家仲傲淹·秋思》浊燕酒然一未杯勒家归万无里计,。雁长城、烟、边、浊声落酒、日、号、 家角孤、、借用景典抒情
羁旅诗鉴赏
![羁旅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2852008eff9aef8941e06c5.png)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 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③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边塞诗中多有涉及。如 柳中庸《征人 怨》。
思乡怀人常用的意象
宿建德江 日暮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鸿雁、明月、家书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子规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捣衣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
主要手法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联想想象 ”“借景 抒情”、“触景生情”、“虚实结合”、 “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 手法:对写 乐景反衬哀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④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 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 《登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 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代诗歌鉴赏》第七课时——羁旅思乡诗1
![《古代诗歌鉴赏》第七课时——羁旅思乡诗1](https://img.taocdn.com/s3/m/83ae56c30508763231121223.png)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两首诗都以“除夜”为题,“除夜”指
,
两诗都选择
作为意象。
(2)高诗的“霜鬓明朝又一年”、戴诗的“明日又逢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含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哀伤。(2分) 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凄苦悲凉,并暗寓被贬的失意(2分) (2)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2分)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特性,显
(杜甫《天末怀李白》“只有年年鸿雁飞”
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 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 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 《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 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 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成为一种象征 意义上的鸟了。
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上下映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①,朝朝马策与刀环②。 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④。
三、羁旅乡思诗的鉴赏方法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
2、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羁旅思乡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羁旅思乡诗》](https://img.taocdn.com/s3/m/4e47871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4.png)
教材 致远)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羁旅思乡诗》
高考语文
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 对亲人的思念。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 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 温馨家庭的憧憬之情。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以及“元宵 ”“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
意象 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
声、油灯等。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情感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 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
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
情)。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
技法 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
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链接 《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
古诗题材鉴赏:羁旅思乡诗
![古诗题材鉴赏:羁旅思乡诗](https://img.taocdn.com/s3/m/1b244329dd3383c4bb4cd2cb.png)
八声甘州·柳永(北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 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 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 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 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词的下片又抒写了什么? 设想(对想)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本为虚写,但 “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更见怀念 之深。而后再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 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自己“倚阑”远望之时 的愁苦。曲折委婉表现了登楼凭栏,两地相思之苦。
(三)手法技巧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景抒情,以景 结情; ②虚实相生(想象、对想、因梦寄情)、 细节描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 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 封。”张籍《秋思》), 衬托 (反衬:以 乐景衬哀情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杜甫《绝 句》),渲染烘托; ③对比等等。
(四)思想情感
①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羁旅漂泊的苦楚,抒发 漂泊无定的孤苦凄凉,如张继《枫桥夜泊》。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思 乡怀亲之情,如孟郊《游子吟》。 ③抒写独居他乡、年华易逝的苦闷,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如杜甫《登高》 ( 前三种情感经常交叉出现)。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乡怀亲之情,如柳中庸《征 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 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姑苏城外寒山寺
月江落南乌,船深啼夜。半秋、钟,霜声客天到船寒客夜夜泊、、 江枫渔火、孤舟客子, 景情声色兼容。羁旅之 思,家国之忧,身处乱 世尚无归宿(仕途)的 身世之悲。
仕途无望 晚年漂泊 战乱频频 身世之悲 家国之愁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详解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8ee43f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9.png)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详解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诗歌的鉴赏是重要的考点,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思想怀远诗的鉴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思乡怀远诗的鉴赏方法思乡怀人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思乡怀人诗分类1、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愁思。
例孟浩然《宿建德江》、张继《枫桥夜泊》、王建《十五夜望月》2、思亲念友。
例杜甫《月夜忆舍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例王涯《秋思赠远二首(其一)》4、闺中怀人、例沈如筠《闺怨》、李清照《一剪梅》、李白《子夜吴歌》(二)思乡诗情感表现及其寄托方式1、物象:月.、雁、杜鹃(又叫子规、杜宇、布谷鸟)鹧鸪、柳、笛等。
2、时空:黄昏、春秋、年关、佳节、乡人乡音乡景、梦等。
(三)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心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因此题中所列的“咨嗟”、“休对”、“且将”都是直抒胸臆的词,表达了了作者无奈、苦涩的心情。
高中语文的送别诗的鉴赏方法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如《送友人》、《送元二使安西》、《夜雨寄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
“爱别离,怨憎会”,是佛家所说的人生大苦之一,正因如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2004b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4.png)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羁旅思乡诗是一种古代诗歌体裁,主要描写行走在异乡他乡的人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这种诗歌常常流露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对异地的困苦、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羁旅思乡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真挚:羁旅思乡诗反映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和内心情感,诗人深深思念故乡,情感真挚而深沉。
他们经常从外在环境和内心感受两方面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土的情感。
2.景物描写:羁旅思乡诗通过描写外界的景物,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怀念。
诗人常常以家乡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农田村庄等作为描写的主体,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这些景物也常常带给诗人对比鲜明、感受深刻的体验,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离愁别绪:羁旅思乡诗中常常流露出作者在异乡身处陌生环境、离亲别友的困苦境遇。
诗人对于长期的离乡之苦、离别亲朋好友之伤感常常用一种激烈的离愁别绪来表达。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唤起读者对离别的共鸣,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返乡盼望:羁旅思乡诗中常常描写了诗人对返乡的盼望。
这种盼望既表现在情感层面上,也表现在对家乡的乡土风土人情的思念上。
通过对返乡的盼望的描写,诗人向读者传递出了对故乡的特殊感情,以及返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得到安慰和归属感的期望。
5.语言优美:羁旅思乡诗的语言多以古朴优美为主,具有浓郁的文学气息。
这种语言带有古人的倾诉之情,洋溢出了深深的哀愁与惋惜之意。
同时,这种古朴的语言也增强了诗歌表现力和感染力。
6.音韵优美:羁旅思乡诗常常注重音韵的协调和押韵的运用,使诗句的音乐感更加明显。
通过押韵的运用和音韵的协调,诗人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羁旅思乡诗是一种真挚而深沉的表示离乡之痛苦和思乡之情的诗歌。
通过对外在景物的描写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他们对故乡的深深思恋之情,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诗篇。
羁旅思乡诗鉴赏技巧
![羁旅思乡诗鉴赏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7368f76312b3169a551a40f.png)
2、
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 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 生死难卜的处境;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 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 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③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 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羁旅思乡诗鉴赏技巧
题材特征: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 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常见标志:
“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 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常见意象:
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 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整体感知: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 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 “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 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 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 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 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 当作法度。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
常见情感内容: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 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 亲人等。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 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 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 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0a421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8.png)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羁旅思乡诗一、羁旅思乡诗: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作者因长期客居在外,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内容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
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乐景衬哀情(3)侧面落笔。
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标志①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危楼、危栏等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思亲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开贬所儋州之前。
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
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天帝;巫阳,古代女巫名。
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描绘登通潮阁所见情景,娴雅的笔触中隐然透出羁旅愁绪。
首句“倦客愁闻归路遥”,开门见山地点明诗人的心境和处境。
B.白鹭“横”于秋浦之上,化动为静,不用“飞”或“翔”,却着一“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也传达出诗人凭栏远眺的神情意态。
C.诗人被贬出京师,漂泊在海南,北归无期,发出“余生欲老海南村”的叹息,这自悲自悯的情感已经淹没了诗人心中执着的期望。
羁旅思乡诗鉴赏景
![羁旅思乡诗鉴赏景](https://img.taocdn.com/s3/m/d6cd0d56852458fb770b5637.png)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 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 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 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 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 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 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 •
回乡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 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 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 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啰嗦 ,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 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乡 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 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三种写法:一、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 远;二、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三、想望中的人虽 远,却近在比邻。作者着眼空间距离来抒写思乡之情。作品极写 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 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现了诗 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极远的天涯尚可望到,而故乡却 望不到,可见望乡之难超过了极点。这首诗就是属于钱中书说的 第一种写法,
常见情感之四——闺中怀人
子夜吴歌(李白பைடு நூலகம்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 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https://img.taocdn.com/s3/m/e58da3e5551810a6f5248696.png)
• 13.答案示例: • 我赞同梅尧臣的评价(点明观点)。[角度一]“鸡声茅 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作 者旅外早行,所见之景很多,所以难写[一层];作者选取 代表典型景物的五个名词性短语,不着一个动词,却简洁 而又合面地描摹出旅途见闻,营造了悲凉孤寂的氛围[二 层]。[角度二]这两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表面上写 旅途景色,实际上既含有“早行”的条件,又含有旅途的 艰辛和羁旅的愁思[一层],作者固然是“早行”,但板桥 上的“人迹”,分明表示“更有早行人”,作者似乎在惊 佩,似乎在懊恼,但都表达出急于归家的迫切心情[二层], 寥寥十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总结] • [10分,表明观点,1分;分角度分析,6分,两个角度各3 分;语言表述,3分;结构层次,1分。]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 •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 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绝句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 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 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 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 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 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杜陵:作者的故乡。
12.(7分)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 经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 • 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 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 鸣。 • C.“榆叶”句仍紧扣“早行”。“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 “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 耀眼。 • 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 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 现。 (2)作者以“凫雁满回塘”收束全诗,试简析其妙处。 13.宋代诗人梅尧臣评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结合诗 句说说你的理解。(200字左右)(10分)
羁旅思乡诗赏析
![羁旅思乡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ae121310661ed9ad51f3a3.png)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唐 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
★羁旅怀乡诗常见意象 自然意象:暮霭、暮钟、夕阳(斜晖)、暝色、圆 月(残月、明月)、西风(秋风)、冷雨、寒雪、 秋霜; 动物意象:猿啼、鸿雁(孤雁、归雁)、寒蝉、沙 鸥、鹧鸪、宿鸟; 景物意象:落花、杨花、梧桐、芭蕉、芳草、浮萍 飞蓬、老树、枯藤、浮云、流水、客船、孤帆、短 笛、孤灯(残灯); 地点意象:天涯、海角、寒山、断桥、长亭、古道 茅店、西楼(高楼)、驿站、故园……
羁旅诗词的情感分类
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 乡之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人的思念。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3、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 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1)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尾联的“不须嗟”三字你是如何认识的?
2. (1)描绘出一幅夷陵早春风光图(或“写出夷陵春意萌动的景 象”),早春的雪压在枝头,雪中的橘树傲然而立;在寒冷的春雷中, 竹笋破士出芽。作者捕捉这春天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暗示春天的蓬 勃生机,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表现作者在逆境中的坚 强与对未来的希望。 (2)示例一:“不须嗟”流露出诗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及 对前途充满的乐观信念。不仅仅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生活遭遇的豁达 态度,而且表现了作者在如风如雨的政治斗争中虽遭挫折仍顽强坚 定,相信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政治的春风和自然的春风一样,迟 早会吹进这偏远山城的。 示例二:“不须嗟”是诗人无奈的自我安慰。此处诗人虽然是自 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 守推官,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 没有什么可感叹,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 实际上有大可嗟之意,慨叹自己政治上的不如意。
古诗题材分类鉴赏之羁旅思乡、闺怨诗
![古诗题材分类鉴赏之羁旅思乡、闺怨诗](https://img.taocdn.com/s3/m/3e18a6a1dd3383c4bb4cd28f.png)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也被称作“羁旅行役诗(羁旅:客居异乡的人;行役:行旅,出行)”。
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一、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常见意象及特征: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表达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家人思念自己角度)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三、思想内容:①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凄苦、孤寂。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②思乡思亲及身不由已的苦闷。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四、语言特色: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范仲淹的《苏幕遮》。
浑厚悲凉,杜甫的《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深沉委婉,杜甫的《月夜》,方干的《思江南》,张继的《枫桥夜泊》。
五、思乡类诗词的鉴赏,或物或事或人,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营造何“意境”,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是“触景伤情”“托物传情”还是“因梦寄情”。
触景伤情: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伤情: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羁旅思乡诗鉴赏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1. 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
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3.手法方面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①乐景衬哀情。
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
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三、常见意象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
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
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四、鉴赏方法1、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候馆:旅舍。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
其意思是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
这个比喻,妙在即景设喻,触景生情,亦赋亦比亦兴,是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悠然神会。
从这一点来说,他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显得更加自然。
这首词所写的是一个常见的题材,但却展现出一片情深意远的境界,让人感到整首词本身就具有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式的含蓄蕴藉,令人神往。
这固然取决于感情本身的深挚,但和构思的新颖、比喻的自然、想象的优美也分不开。
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这遥想实际上是离愁的深化,它使整首词意境更加幽远。
而上下两片结尾的比喻和想象所展示的情意和境界,更使人觉得,词中所展示的画面,虽然有限,情境却是无限的。
俞平伯评说下片结尾两句“似乎可画,却又画不到”,这“画不到”处不只是春山外的行人,更是那悠远的情韵。
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比如,鉴赏王维的思乡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就要弄清楚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亲人,而从对方入笔抒写感情的写法: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高度概括而又极其自然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背乡客旅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
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这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抒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表现了汉民族固有的重家庭伦理的心态。
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一经唱出,便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诗首句写“作客”,次句写“思亲”,都是实写,都是朴素自然的直接抒情;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向了虚写。
诗人驰骋想象的翅膀,跨越空间,设想在重阳节的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兄弟们定会象往年一样登山眺望,也一定会按照传统的风俗插戴茱萸,畅饮黄酒,同时也一定会想念自己——远离家乡的手足,这一番想象,实际上是反衬诗人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
全诗一正一侧,一实一虚,短短四句起伏变化,加强了深挚情感的表达,显得韵味无穷。
正如清人张谦宜所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的感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后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参考答案:“折柳”是曲子《折杨柳》的简称,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此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鉴赏方法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五、鉴赏示例《《别云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夏完淳。
古诗全文如下: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三年来我奔走四海,今天却又成为了俘虏。
我为了这河山流了多少泪,谁又说天地宽广四海为家?我已经知道自己的长辞之日不远了,想要与故乡诀别却又难舍。
待到我英魂归来的那一天,拭目以待抗清的义旗在空中飘扬。
【鉴赏】《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华亭时所作。
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
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
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
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化入无痕,无一丝童稚气,不像出自十七岁少年之手,这是家学渊源训育和斗争实践磨练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全诗意脉流注贯通,语词率真豪壮,虽作者无意求工,但他高度的爱国热忱构成其诗作的内在生命,造成了文品和人品的完美结合,赋就了人间第一等真诗。
《夜归》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周密。
其古诗全文如下:夜深归客倚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译文】夜归天黑,需撑着竹杖而行,好在田埂上聚有磷火和萤火虫,发出微光,使人顺利通过。
到了村店,也因月昏无灯,泥路滑,十分难行,又好在村店竹窗射出读书、补衣灯的光亮,照着人继续前行。
鉴赏这首七言绝句诗描写深夜归家的情景。
一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题“夜归”。
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这大约是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至深夜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