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知识问答题
防震减灾知识测试题及其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测试题及其答案一、选择题1. 地震是由什么引起的?A. 风力B. 电力C. 地球运动D. 水力答案:C. 地球运动2. 以下哪个不是减少地震危害的措施?A. 建造抗震建筑B. 加固老旧建筑C. 提高地震预警系统能力D. 加大地震发生频率答案:D. 加大地震发生频率3. 震中是指什么地方?A. 发生地震的地方B. 地震波传播最快的地方C. 地震波幅度最大的地方D. 距离地震中心最近的地方答案:A. 发生地震的地方4. 以下哪个不是地震前的预兆?A. 岩石变形B. 地表地貌变化C. 动物异常行为D. 雨水增加答案:D. 雨水增加5. 震源深度越浅,地震对地表产生的破坏力越大。
A. 对B. 错答案:A. 对二、填空题1. 地震的强度通常使用哪个指标来表示?答案:里氏震级2. 地震波传播最慢的波是什么波?答案:S波3.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对地表破坏程度进行评定的,常用的评定标准是什么?答案:中国地震烈度表4. 地震的发生是随机的,无法预测。
答案:对5. 地震后,我们应该迅速撤离危险区域,避免继续受到伤害。
答案:对三、简答题1. 简述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和原理。
答案: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是在地震发生前,提前预警可能受到地震影响的区域,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逃生或防护措施。
该系统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差异,利用地震台网的观测数据来进行地震预警。
当地震波从震源传播到某个地震台网的观测点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差异,可以预测地震波到达其他地区所需的时间,从而提前发出预警信号。
2. 简述抗震建筑的设计原则。
答案:抗震建筑的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结构合理:建筑结构应采用合理的构造形式和强度设计,使其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 刚性足够:建筑物应具备足够的刚性,能够抵抗地震引起的变形和振动,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 疏散通道畅通:建筑物内部应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撤离。
防震减灾知识测试题及其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测试题及其答案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上地壳中发生的震动现象。
地壳中的岩石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石发生破裂释放能量,导致地震的发生。
2. 什么是地震的震级和震源?地震的震级是用于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常用的是里氏震级和矩震级。
震级越高,地震的能量越大。
地震的震源是指地震发生的具体位置,通常是地壳中的断层带或破裂面。
3. 地震的破坏因素有哪些?地震的破坏因素包括地震本身的震级和震源位置、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地基的稳定性等。
4. 防震减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防震减灾的基本原则是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基本原则包括预防、减轻和恢复三个方面。
5. 防震减灾的措施有哪些?防震减灾的措施包括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加固和改造、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公众的地震教育和安全意识提高等。
6. 地震应急避险措施有哪些?地震应急避险措施包括室内和室外的避震方法。
室内避震方法包括躲避到坚固的桌子、床下、门框等避难点,保护头部和颈部。
室外避震方法包括远离高大建筑物和危险物品,躲避到开阔地带等。
7. 如何进行地震安全教育?地震安全教育包括普及地震知识、研究地震应急避险技能和培养地震安全意识等。
可以通过举办地震安全讲座、开展地震演和推广地震安全手册等方式进行地震安全教育。
8. 地震预警系统是什么?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监测地震前兆信号,提前发出地震警报的系统。
它可以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提供给人们逃生避险的宝贵时间。
9. 如何应对地震灾害后的救援工作?地震灾害后的救援工作包括搜救被困人员、提供紧急救护、恢复基础设施、提供生活救助等。
应当建立完善的地震救援体系,提前做好灾后救援的准备工作,并与相关机构进行协调合作。
10. 如何评估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地震灾害的损失可以通过统计受灾人口和房屋损坏情况、估算经济损失、分析社会影响等方式进行。
地震的知识问答

地震的知识问答地震的知识问答强烈的地震灾害以其突发性给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对于地震,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震的知识问答,欢迎参考~地震的知识问答1、什么是地震?答: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狭义而言,人们平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
2、天然地震有几种类型?答: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地震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
它的影响范围一般较小,发生得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例如,当地下岩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
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3、构造地震是怎样发生的?答:通常,我们所说的地震是指构造地震。
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这就要从地球的内部构造说起。
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约为6370千米的多层球体,最外层的地壳相当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它与地幔(厚约2900千米)的最上层共同形成了厚约100千米的岩石圈。
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当岩石圈某处岩层发生突然破裂、错动时,便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出来,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该处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直到地球表面,引起地表的震动,便造成地震。
4、什么叫震源? 什么叫震中,它是怎样确定的?答: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
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题目一震中与震源有何区别?答案一:震中是指地震波在地表上最先到达的点,一般是地震的发生地点;而震源是指地震发生的具体位置,即地震的起源位置。
题目二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判断地震烈度?答案二:地震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对地表造成破坏程度的指标。
判断地震烈度可以通过观察地震对房屋、道路、桥梁等建筑物和设施造成的破坏程度,以及人们感受到的地面晃动情况来进行评估。
题目三什么是地震预警系统?它如何工作?答案三: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能够提前发现地震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的系统。
它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强度的变化来判断地震的规模和位置,然后将预警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受影响地区的人们,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题目四震中距离越远,地震烈度会越大吗?答案四:不一定。
地震烈度与震中距离并不直接相关。
地震烈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地震的规模、震源深度、岩石性质等。
因此,即使距离震中较远,如果地震规模较大或者震源较浅,地震烈度仍然可能很高。
题目五地震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紧急避险措施?答案五:地震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紧急避险措施:- 在室内,迅速躲到桌子下或者靠近坚固结构的角落,保护头部和颈部;- 远离窗户、玻璃、吊灯等易碎物品,以免受伤;- 尽量不要使用电梯,选择安全的楼梯下楼;- 在室外,远离高大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危险区域;- 避免靠近山体、河岸等可能发生滑坡或泥石流的地方。
以上就是防震减灾专题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希望能增加大家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的试题与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的试题与答案试题一1.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2.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应力积累和释放。
3. 什么是震源?- 震源是地震能量释放的地点,通常位于地壳深处。
4. 什么是震中?- 震中是震源在地表上的垂直投影点,也是地震发生的地点。
5. 地震的强度如何衡量?- 地震的强度可以通过震级来衡量,常用的震级标准有里氏震级和矩震级。
试题二1. 什么是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描述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指标,常用的烈度标准有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烈度表》。
2. 震中附近地震烈度最高的地方通常是什么样的地形?- 震中附近地震烈度最高的地方通常是软弱地基或受侵蚀的地层,如河床沖积层、湖底沉积物等。
3. 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动,主要包括纵波和横波。
4. 什么是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的特点,在地震发生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提前发出警报,以便采取防护措施。
5. 震中附近的地区在地震发生后可能遭受到哪些次生灾害?- 震中附近的地区在地震发生后可能遭受到次生灾害,如地震海啸、地震火灾、地震滑坡等。
试题三1.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躲避到安全的地方,如桌子底下、门窗旁边等,保护好头部和颈部。
2. 地震过后,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伤员?- 地震过后,我们应该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进行伤员救助,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地点进行治疗。
3. 什么是避震设防?- 避震设防是指在建筑物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4. 地震烈度越高,建筑物所受到的破坏程度越大,是否正确?- 正确。
5. 震中附近的地区在地震发生前是否可以通过一些迹象预测地震?- 是的,地震前常会出现一些地震前兆,如地震云、地下水位变化、地磁异常等,可以用于地震预测。
防震抗灾知识问答题目及解答

防震抗灾知识问答题目及解答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上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球震动。
地震会导致地面摇晃、建筑物倒塌以及其他大规模破坏。
2. 为什么地震会造成灾害?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包括地震本身的能量释放和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地震释放的能量会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同时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洪水、火灾等次生灾害。
3. 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抗震设计和建筑材料- 加固建筑结构,如增加钢筋混凝土柱、墙等- 安装地震减震装置,如减震器和隔震系统-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的结构完整性4. 地震预警系统是什么?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来提前发出地震警报的系统。
它可以在地震波到达目标地区之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提供警报,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安全措施。
5.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在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以下行动:- 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惊慌- 迅速寻找避难场所,如桌子下、门框旁边等结构坚固的地方- 远离窗户、玻璃、壁橱等可能会破裂或倒塌的物体- 尽量避免使用电梯,选择使用楼梯下楼- 在地震结束后,小心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危险物品或破坏的建筑物6. 如何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了解地震的风险和可能的影响- 确定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安全区域和避难场所- 准备地震应急包,包括食物、水、急救用品等生活必需品- 制定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计划,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互相联系- 参与地震演和培训,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和反应速度7. 地震后的救援工作包括哪些方面?地震后的救援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搜索和救援被困人员- 提供紧急医疗援助和急救服务- 提供食物、水和其他基本生活物资- 清理瓦砾和废墟,恢复基础设施- 提供心理支持和灾后重建指导8. 地震灾害应对中的心理健康支持很重要吗?是的,地震灾害应对中的心理健康支持非常重要。
防震减灾常识问答题库

防震减灾常识问答题库(成人组)一、单选题(25题)1 .地球岩石圈层七大板块应该是(C )2 .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B ) Λ.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C.喜马拉雅山和欧亚地震带;D.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地震带3.我国处于( )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
(A ) Λ.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台湾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D.欧亚地震带和台湾地震带4.由地下核爆炸或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震动属于(B )A.塌陷地震B.人工地震C.火山地震D.构造地震5.楼房内避震不安全的位置是哪儿?(D )A.坚固的桌下或床下;B.低矮、坚固的家具边;C.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D.阳台上6.室内躲避地震时,最安全的身体姿势是(D )A.站立B.趴卧C.侧卧D.蹲伏7 .地震后万一被埋压,下述哪种行为不利于延长生存时间?(A )A.持续地大声喊叫,引起外界注意;A.南极板块、B.南极板块、C.南极板块、D.南极板块、 欧洲板块、亚洲板块、美洲板块、 欧亚板块、北极板块、美洲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 太平洋板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大西洋板块、 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8.寻找可以维持生命的食物和水;C.设法包扎伤口;D.以吹哨、敲击金属物等省体力的方式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
9.地震后互救的原则是(A)A.以最快速度救出最多的人8.尽量把伤员运出灾区C.让被救出的人也投入到互救行动中去D.把埋压程度最重的人救出来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D)A.当地地震部门B.中国地震局C.新华通讯社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1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地震。
防震减灾知识100题问答

防震减灾知识100题问答一、选择题1、地震是地球(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B、地壳C、地幔D、内部2、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 A )层。
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核、地幔C、地幔、地核、地壳D、地核、地幔、地壳3、烈度和震级的区别(A)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4、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B)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5、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D)次,其中有感地震约(B)次。
A、5千次B、5万次C、50万次D、500万次6、(D)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B、1974年7月28日C、1975年7月28日D、1976年7月28日7、在所有自然灾害中,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B)A、洪灾B、地震灾害C、火灾D、瘟疫8、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C)A、责任B、权利C、义务D、规定9、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行(B)的方针。
A、预防为主,专群结合B、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C、预报为主,专群结合D、预报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10、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B、去楼道C、原地不动D、跳楼11、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B )A、向教室外跑B、听老师指挥C、蹲在地上D、涌向楼梯间12、兴国县地震台位于(B)A、高兴镇B、江背镇C、永丰乡D、方太乡13、我国科学家张衡在公元(C)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及答案地震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由于它的突发性,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并可能引发次生灾害以及更为广义的社会灾害。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防震减灾知识问答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防震减灾知识问答(一)1、下列自然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是?答:①滑坡、泥石流②洪涝③地震。
2、在办公室中如何避震?答:避开灯具、电脑等物品、设备。
3、最不利于晨练的天气条件?答:雾天。
4、几月份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台风)最多?答:7~9月份5、发生火灾时报警应注意什么?答:电话报警,说清位置及火情6、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答: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7、开展“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答:提高公众减灾意识、普及减灾知识。
8、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答: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9、突发地震时,高层居民不应采取的逃生方法是什么?答:乘坐或躲到电梯里;跟随拥挤的人群沿楼梯逃生;跳楼逃生。
10、地震后被埋压住怎么办?答:如果可以自救,则扒开掩埋物,使身体脱出,摆脱困境;如果无法自行脱困,争取寻找或扩大可呼吸的空间;若已骨折,不要轻易移动,应等待救援。
11、人埋在废墟中怎么才能躲避烟尘?答:用衣服、毛巾等裹住头部;用手帕等捂住口鼻、闭上眼睛。
12、在野外露营时怎样防泥石流?答:不要在山谷或河沟底部露营。
13、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有80%以上属于?答:被烟气熏死。
14、使用液化气或煤气,一定要养成的习惯?答:先点火、后开气。
15、装饰材料中的什么物质对人体有危害?答:甲醛、苯、甲苯等。
16、我国通用火警电话?答:119。
17、我国通用急救电话?答:12018、我国通用交警电话?答:122。
19、我国通用匪警电话是?答:110。
20、哪些部门可以接收救灾捐赠?答:民政部门、授权的慈善机构、红十字会。
21、在旷野遇到雷电时的正确做法?答:钻到汽车里;双脚并拢蹲下,头伏在膝盖上。
地震基本知识问答

地震基本知识问答第一部分地震常识1. 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答: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 公里左右,地壳厚度为35 公里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2. 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3. 地震是什么?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4. 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 倍。
1995 年日本大阪神户7.2 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 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5. 地震有几种类型?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6. 什么是构造地震?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7. 什么是火山地震?答: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
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8. 什么是塌陷地震?答: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9. 什么是诱发地震?答: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10. 什么是人工地震?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比赛题目及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比赛题目及答案题目一:地震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地震是由地壳内部的断层运动引起的。
地壳板块在构造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滑动、断裂或相互挤压,导致地震的发生。
题目二: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有什么区别?答案: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现象对建筑物、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的指标,通常使用烈度表进行量化;而地震震级是用来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通常使用地震仪观测到的地震波振幅进行计算。
题目三:地震预警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答案: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强度,利用地震传播速度较慢的纵波来提前预测地震。
当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系统会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受到地震影响的地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题目四: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紧急避险措施?答案: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采取以下紧急避险措施:- 尽量远离窗户、大型家具、悬挂物等可能掉落的物体;- 就地躲避,寻找结实的桌子、床铺等掩蔽物,保护头部和颈部;- 尽量避免使用电梯,选择安全的逃生通道离开建筑物;- 在户外时,远离高楼、电线杆、悬崖等可能坍塌的地方;- 注意避免火源和可能导致火灾的物品。
题目五:如何准备地震应急包?答案:准备地震应急包时,应包含以下物品:- 应急食品和饮用水,保持足够的储备量;- 急救药品和医疗用品,包括创可贴、消毒液等;- 个人卫生用品,如湿纸巾、手消毒液等;- 保暖衣物和睡袋,以备可能的寒冷环境;- 手电筒、备用电池和手机充电器等应急工具;- 重要文件的复印件和现金备用。
以上是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比赛的题目及答案。
希望能够通过这些问题和答案,提高大家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防震抗灾知识问答题目及解答

防震抗灾知识问答题目及解答
1.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现象,导致地壳的震动和变形。
2. 为什么地震会造成破坏?
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地震波传播导致的建筑物振动,超
出建筑物可承受的极限,从而导致倒塌、破裂等破坏。
3. 如何预防地震?
预防地震的主要措施包括地震建筑设计规范的遵守,采用抗震
结构和抗震设备,以及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4. 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
在地震发生时,应尽量躲避窗户、天花板和其他可能掉落物品
的地方,迅速躲到桌子下或者坚固的家具旁边,保护头部和颈部。
5. 什么是抗震设备?
抗震设备是指用于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力和振动的装置,常
见的抗震设备包括隔震设备、阻尼器等。
6. 如何进行地震应急预案?
地震应急预案包括组织人员疏散、提供临时避难所、救援伤员和灭火等措施,需要在地震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演练。
7. 地震预警系统是什么?
地震预警系统是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和震级,提前向公众发出地震预警信息,以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防护措施。
8. 如何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破坏?
保护建筑物免受地震破坏的方法包括合理的抗震设计、加固和改造老旧建筑、使用抗震材料和装置等。
9. 地震和火灾之间有什么关系?
地震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地震破坏了电力系统和燃气管道,造成火灾风险增加。
10. 地震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地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精神创伤、疾病传播和饮用水污染等健康问题。
以上是关于防震抗灾知识的问答题目及解答。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东湖路学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 地震是地球(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B、地壳C、地幔D、内部2. 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B去楼道C、原地不动D、跳楼3. 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B )A、向教室外跑B、听老师指挥C、蹲在地上D涌向楼梯间4. 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A )。
A、安全通道B、跳楼C乘坐电梯D从窗户抓绳下滑5.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D )。
A、不停地呼救B、不顾一切的行动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6.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B )发明的。
A、祖冲之B、张衡C、毕升 D 、蔡伦7.创伤现场急救技术(A)。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8.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B )。
A. 火山地震B、构造地震C陷落地震D、人工地震9.个人避震就近躲避的不当的做法是(C )A降低身体重心,蹲下或席地坐下B. 紧抓桌腿或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摔倒C. 张大眼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D. 用手保护头部或后颈,或用衣被顶在头上10.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室外,你应当怎样避免下列哪种危险的避震方法(A )A. 靠近桥梁、河岸等空旷地带B. 不在狭窄的胡同、走廊、楼梯上停留C. 远离楼房和高大建筑物、烟囱、架空管道D. 不在电线杆、高压线、大型广告牌下行走11 每年(B )为我国防灾减灾日。
A、9月11日B、5月12日C、4月22日D、6月5日12 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A )A、先保护头B、先保护胸部C、先保护双手D先保护双脚13 在街上遭遇地震,应抱头迅速到(C )A、最近的建筑物内B、立交桥C、空旷地蹲下D、建筑物旁边14 地震发生时,在平房人员迅速保护头部向室外跑,来不及可以(C )A、依靠鱼缸B、依靠书柜C、躲在床下或桌下D、站在房中央15. 狗,猪,猫,鱼,鼠,羊等动物对地震异常反应中最明显的是(A. 狗.B. 猪.C. 鱼16.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地质灾害?A、山崩、滑坡和泥石流B、水土流失和地石沉降C土地沙漠化D、喷沙冒水和河流决堤17. 最为抗震的房屋结构是(A. 土坯墙B. 砖石结构C. 砖混结构D. 剪子墙结构E. 框架结构18. 如遇到起火或有毒气体泄露,躲避要选择( A )A.在下风向没水的地方B.在上风向有水的地方.19. 谚语:“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跑;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乱叫;冰天雪地蛇出洞,鸽子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这些征兆说明下面哪一种现象就要发生?(C)A .日本鬼子进村扫荡 B. 预示附近要发大水了C.地震前的先兆D.古老的乡村赶庙会20. 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 A )层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核、地幔C地幔、地核、地壳D地核、地幔、地壳21. 几级地震为有感地震(B)A、2级B、3级C、4级D、5 级22. 当地震发生时你在上课,应如何避震(B )A、向室外跑B听老师指挥暂时躲在自己的课桌下,等地震震后迅速撤到大操场上C涌向楼梯23.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必须达:(A )A、抗震设防要求B、设防标准C、抗震设防设计D、设防规范24.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主要原因是(A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坍塌砸伤人B、大地震动C、地面开裂D、火灾25. 地震时一种自然现象,它是(A )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震知识竞赛问答题大全

地震知识竞赛问答题大全一、地震预报知识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
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
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形变,小地震活动,地磁,地电,地应力,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物质变化等。
地震前地下水有什么异常变化?应当排除哪些干扰?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但是,地下水的变化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必须注意排除下雨下雪、干旱、河水涨落、冰雪融化、人为抽水及灌溉、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干扰。
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仅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什么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指对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十年左右或更长一段时间可能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应重点加强监视和采取防御措施的,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确定性地区。
什么是地震重点危险区?指对一年尺度内,我国西部宁、甘、川、滇以西可能发生6级以上,东部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经国家地震局和省级地震局批准,应强化跟踪、力争作出震前有效预报的确定性地区。
什么是短期预报?指对专区以下确定范围,三个月内,有、无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并明确震级区间级差什么是临震警报?指对一周内,有肯定地点和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并明确震级区间级差<1级,需要社会防御和政府采取应急措施的地震预报。
什么是地震活动性?一般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指对局部或总体地震活动要素的特征性表述。
分析一般可采用:①地震活动期、地震活跃期、地震高潮期,地震幕、地展平静期等;②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地震迁移、地震条带、地震空区以及各种多数表征的空间特征区等;③地震活动强度增强,减弱,、地震活动水平上升.下降,高低、地震频次增加、降低等。
我国地震预报的政策是什么?①鼓励预报研究与严格管理预报发布相结合;②专家的科学判断与政府行政决策相结合;③预测、预防与预报相结合。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比赛题目及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问答比赛题目及答案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指的是地球上地壳内部发生的震动。
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释放引起的,它会导致地表的震动和地质结构的破坏。
2. 什么是防震减灾?防震减灾是指采取措施来降低地震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伤害。
它包括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等。
3. 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是什么?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在于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地震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伤亡,通过采取有效的防震措施,可以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提高人们的生存能力和恢复能力。
4. 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原则是什么?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要满足地震荷载的要求;- 建筑物的重心要尽量保持稳定,避免倾覆;- 使用抗震材料和结构形式,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考虑地震时的位移和变形,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结构的变形。
5. 地震预警系统是什么?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和震中距离,提前预测地震发生的系统。
它可以在地震波到达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向人们发出预警信息,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避震措施。
6. 预防地震灾害的个人应急措施有哪些?个人应急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寻找安全的避震位置,如桌子下、墙角等;- 远离玻璃窗、大型家具和其他易倒物品;- 避免使用电梯,选择使用楼梯下楼;- 如果室内有人员聚集,保持冷静,避免踩踏事故发生;- 地震过后,及时检查自己和他人是否受伤,尽快撤离危险区域。
7. 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紧急救援措施有哪些?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紧急救援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救援人员迅速组织,对受灾人员进行救助和疏散;- 搜索和救出被困人员,提供急救和医疗救治;- 对受损建筑物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崩塌;- 组织物资和资源的调配,满足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进行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
地震知识问答题

地震知识问答题强烈的地震灾害以其突发性给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毁灭性的破坏,那么你对地震了解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地震知识问答题,欢迎参考~ 地震知识问答题1、什么是地震?答: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急剧破裂而引起的地面震2、什么是地震烈度??答:是指地震时地面某一地点受到的地震影响或破坏程度。
3、有文字记载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哪一次?答:我省华县1556年8级地震。
(死亡83万人)4、什么是地震的三要素?答: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
5、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特点是什么?答: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
6、世界上两大地震带是哪两条?答: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7、正在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学生如何避震?答: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平房或一楼可迅速撤离到户外)。
8、地震时引发火灾,正确的逃生方法是什么?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而逃。
9、避震时应采取哪种姿式?答: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10、地震时被压埋人员首先应该保护好什么的部位?答:头部和胸部。
11、遇到破坏性地震时,路上的行人可以躲在高墙或立交桥下吗?答:不可以。
12、在家里遇到地震时应采取怎样避震措施?答:躲在坚固的桌椅下或开间较小的厨房或卫生间。
1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何时通过?答:2008年12月27日通过。
14、我国《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的临震应急期为多长时间?答: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延长10日。
15、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在每年哪一天?答: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三。
16、按照我国《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地震预报一般应由谁来发布?答: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
17、我国政府确定每年5月12日为什么日?答:防灾减灾日。
18、根据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哪些活动?答:爆破、采矿、采石、钻井、抽水等。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答卷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答卷一、判断题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2、在室内避震,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3、地震时被埋压应拼命呼唤。
()4、天气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异常说明地震要来了。
()5、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树木、危险物。
()6、历史上从未记录到发生地震的地方,今后也不会发生地震。
()7、家庭防震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准备:制定家庭防震计划、合理放置家具及物品、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8、地震次生灾害包括火灾、煤气泄漏、房屋倒塌、水灾。
()9、我国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危害最为严重。
()10、“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是由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于1984年提出的世界性防灾减灾的战略构想。
()11、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提出“安全奥运”理念,也包括了减灾工作。
()12、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是国家减灾委员会。
()13、地震发生时可以在立交桥下避灾。
()14、灾害发生后,自救互救是主要的救灾方式。
()15、自然灾害逃生时,多人向同一个方向拥挤是很不安全的,因此处在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向与人流相反的方向移动。
()16、在有大风的雷雨天气里,最好打带有金属杆的雨伞,因为这样的雨伞才不易损坏。
()17、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测地震大小用的。
()18、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机场、车站等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应当设置紧急疏散场地。
()19、地震谣言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20、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东部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飓风”。
()21、火灾逃跑时,遇到浓烟,应直立行走。
()22、乘飞机严禁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放射性物品、刀具及其他危险物品。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100)

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100)防震减灾知识问答一百题一、地震基本知识1、什么是地震?什么是地震灾害?答: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觉到的地面振动。
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
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灾害。
2、什么是地震三要素?答: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称为地震三要素。
发震时刻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
地震发生的地点叫做震中,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M来表示。
3、何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答: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略微有点扁的圆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球上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这些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中的特殊部位,我们把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
震源在地面的投影叫震中。
实际上震中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h≤70公里)、中源地震(h=70~100公里)和深源地震(h >300公里)。
4、何谓地震震级?答:地震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它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到的,只与地震能量有关。
一次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万吨黄色炸药(TNT)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
震级相差1.0级,能量相差30倍。
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
5、什么是里氏震级?答: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
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
如果用地震面波计算震级,则用MS表示;如果用地震体波计算震级,则用ML表示。
在60年代,里克特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地震学权威。
里克特很善于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热心回答公众提出的有关地震的问题,因此里氏震级这一术语很快成了衡量地震大小的人人皆知的术语。
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8.9级(1960年智利大地震)。
地震安全知识问答

地震安全知识问答地震安全知识问答汇总地震安全知识常见问题如下:1.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会使地面产生震动。
2.地震的震级和震源的长度有关系吗?地震的震级和震源的长度有关系,震级越高,震源越浅,地震的能量就越大。
3.地震的烈度与震级有什么关系?地震的烈度与震级成正比,震级越高,烈度越大。
4.地震的烈度如何表示?地震的烈度用仪器来测量,单位是度。
5.地震的烈度如何划分?地震的烈度有12级,1级对人体没有感觉,2级和3级能感到,3级和4级能造成建筑物的损坏,5级和6级能造成地表破坏,7级和8级会造成地面裂缝和房屋倒塌,9级和10级会造成天灾,11级和12级会造成巨大灾难。
6.地震的震中在哪里?地震的震中就是地震的中心,也称震源。
7.地震的震源是怎么规定的?地震的震源是在地球内部震源所在的深度。
8.地震的震中距离是如何规定的?地震的震中到地面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地震安全知识问答归纳地震安全知识常见问答归纳如下:1.地震的震级和震源:地震会产生不同级别的震动,当地震震级升高时,震源深度也会影响震害程度。
2.地震的引发因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它会导致岩石破裂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地震。
3.地震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地震,应该采取安装防震设备和建造防震建筑等方法。
4.地震的应急措施:在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躲避建筑物、保护头部和四肢等措施。
5.地震后的救援:在地震发生后,应该采取救援被困人员、清理废墟和恢复供水供电等措施。
地震安全知识问答大全以下是地震安全知识问答大全:1.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表现为地表的震动、地面破裂、地面变形等。
2.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地震的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通常用数字表示,地震的烈度则是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的影响程度,也用数字表示。
3.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在室内,应该立即躲到桌子下、床下、墙角等地方,避免被倒塌的物品砸伤。
防震减灾知识100题问答

防震减灾知识100题问答一、选择题1、地震是地球(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B、地壳C、地幔D、内部2、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 A )层。
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核、地幔C、地幔、地核、地壳D、地核、地幔、地壳3、烈度和震级的区别(A)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4、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B)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5、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D)次,其中有感地震约(B)次。
A、5千次B、5万次C、50万次D、500万次6、( D)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B、1974年7月28日C、1975年7月28日D、1976年7月28日7、在所有自然灾害中,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B)A、洪灾B、地震灾害C、火灾D、瘟疫8、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C)A、责任B、权利C、义务D、规定9、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实行(B)的方针。
A、预防为主,专群结合B、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C、预报为主,专群结合D、预报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10、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B、去楼道C、原地不动D、跳楼11、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B )A、向教室外跑B、听老师指挥C、蹲在地上D、涌向楼梯间12、兴国县地震台位于(B)A、高兴镇B、江背镇C、永丰乡D、方太乡13、我国科学家张衡在公元(C)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知识问答题
最好有选项和答案
满意答案:
1、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时,如果发生地震,我们要(C)A、从窗户往外跳B、迅速从车门下车C、抓牢扶手,迅速蹲下,地震过后再下车
2、你在户外时,若发生地震,应该如何避震?(B C D E)A、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B、返回室内C、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D、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E、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3、如果你被埋在废墟下应该怎样做?(ACDE)A、设法将双手从压塌物中抽出来,清除头部、胸前的杂物和口鼻附近的灰土B、大声呼救C、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D、保持体力E、尽可能的想办法维持生命
4、家庭中躲避地震的地方(ABCD)A、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B、内墙墙根C、墙角D、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5、地震后面对多人掩埋,如何来进行互救?(ABC)A、遵循“先多后少”、“先近后远”的原则,即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B、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C、如果震后情况较复杂,条件不具备,无法立即实施救援,应尽快设法请求外援,或先设法延长被掩埋者的生命,等专业救援队伍到达后再实施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