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等级考复习提纲145条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精整理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高一《思想政治》基本知识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经济生活需要有各种生活资料。
吃、喝、住、穿、用等方面需要的生活资料,是人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工具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便不能存在。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
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一切经济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进行的。
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个网络之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无论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外开放,让我们真正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
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
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的建设事业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既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又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坚持进一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等级考复习提纲145条
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等级考复习提纲145条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等级考复提纲145条第一部分经济常识部分50条………………………………………………………………………………………………………《第一课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研究要求:1.辨识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环节及其各自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例举或说明相关社会经济现象。
2.辨识社会生产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特征,例举或说明不同的生产基本要素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现象。
3.识记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说明GDP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统计指标。
4.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
5.理解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阐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需要公民、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运用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知识解释相关社会经济现象。
6.综合运用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比较不同经济发展方式的特征,阐释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驱动力,评论相关材料与观点。
………………………………………………………………………………………………………XXX《第二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研究要求:1.辨识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及其地位,例举体现三大产业的社会经济现象。
2.辨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说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例举体现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经济现象。
3.了解当代产业发展的趋势,解释我国推进产业布局调解和优化的方向,阐述产业布局调解与劳动失业的关系,预测劳动失业的发展趋势。
4.了解劳动者依法维权的基本途径,比较劳动者维权不同途径之间的异同,运用解决劳动争议途径的知识阐述劳动者的维权行为。
5.综合运用择业、失业和创业的知识,解释失业的紧张性,阐述择业、失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评析择业、失业和创业的社会经济现象,论证相关观点,以作出精确的代价判断和行为选择。
………………………………………………………………………………………………………《第三课合理消费依法维权》研究要求:1.识记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辨识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上海高一政治知识点整理
高一《思想政治》基本知识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经济生活需要有各种生活资料。
吃、喝、住、穿、用等方面需要的生活资料,是人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工具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便不能存在。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
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一切经济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进行的。
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个网络之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形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无论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外开放,让我们真正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
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
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的建设事业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既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又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坚持进一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简明复习提纲(精华版)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简明复习提纲(精华版)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决定因素):生产力(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积极的因素)2、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没有剥削和压迫、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劳动中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租,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少量土地,劳动成果少部分自己支配。
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关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生产过程中建立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主要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3、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为私有财产。
4、国家的实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有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6、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7、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标志: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8、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跨越,开启人类历史新起源。
9、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0、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上海高三政治学复习提纲(选修班)
学习要求:A级: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或道理,能在不同情景中予以再认和再现;对课程领域所涉及的一些社会现象能予以正确辨认,或能列举课程领域所涉及的社会现象,用相关知识加以描述或简述。
B级:理解、领悟本课程知识的内涵及其实质,知道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能够在相关的社会现象中,归纳、比较、阐述有关的知识,或能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用相关知识进行说明,作出正确解释。
C级:应用本课程的知识,正确分析、评价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或思路;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现象进行辨别分析,揭示不同社会现象的不同本质,采取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态度。
政治学《前言》复习提纲1、政治的涵义(A)(1)什么是政治——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全部活动(2)不同时期政治的内涵(1)、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2)、剥削阶级被消灭后,政治集中表现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2、政治与经济的关系(B)(1)、政治根植于经济任何社会的政治,就其性质而言,都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决定的。
(2)、政治为经济服务①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指导、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②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3、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B)(1)什么是国家政权?政权是阶级统治权,通常指国家权力,是政治中的根本问题。
(2)为什么说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实现和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关键在于掌握国家政权。
4、学习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B)(1)什么是正确的政治观点?正确的政治观点是符合社会发展和进步要求、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2)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的重要性①能具有政治鉴别力,在政治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判断.②能鉴别各种社会现象和政治思潮,从政治上划清是非界限,增强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抵抗力、免疫力.③能具有政治敏锐性,当一些现象刚露头时,就能及时抓住,见微知著,洞察本质,判明利害,把握发展趋势,确定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和对策。
上海高三政治学业水平复习重点
上海高三政治学业水平复习考纲会考要求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21)实体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①劳动者的劳动(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②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③资本(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联结性要素:经营管理④经营管理(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⑤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的表现①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③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运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好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改善人民生活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 = ————————————家庭消费总支出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受尊重权、获得赔偿权工业:主导的作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的水平。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①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③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最重要的环节,法定的必经程序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是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⑴财政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⑵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⑶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三思想政治复习提纲-word文档资料
高三思想政治复习提纲高三思想政治复习提纲(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是价值选择。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因为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由于人们的阶级立场,利益出发点以及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势必会产生价值冲突,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当个人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人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劳动创造价值。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复习大纲总结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念和本质(A)1)、货币的概念: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B)1)、价值尺度:(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叫做价值尺度。
(2)货币能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W--G—W)(3)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买和卖可以分离。
(4)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不能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4、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A)1)、产生原因:最初作为货币的金银以自然形状出现,这种方式很不方便,后来就产生了铸币,铸币不断磨损,变成了不足值的铸币。
但仍然被人们所接受,因为人们关心的不市这种铸币自身的价值,而是关心它能不能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实用价值。
后来国家利用人们的这一心里,制造了纸币,于是,纸币产生了。
2)、含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3)、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4)、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5、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A)1)、含义: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功能:存款、取款、消费、查询未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优点: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增强消费安全。
6、外汇和汇率(A)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间的兑换比率。
7、金钱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B)1)、金钱在现代生活中意义: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上海 新教材 政治 高二下 思想政治复习提纲
高二第二学期思想政治复习提纲第五课政治参与公民责任————第2页、第3页(涉及公民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六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第4页、第5页(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民族统一、民族团结)第七课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第5页、第6页、第7页(涉及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国际关系、竞争与合作、联合国、和平与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公民对外交往中的社会责任)第八课立党为公执政兴国————第7页、第8页、第9页(涉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等、政党制度相关知识、人民政协、党的领导)附录:重要时政第五课政治参与公民责任1、什么是公民政治参与?(P2第三段1至4行)*(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2、公民政治参与有哪些主要形式?三种。
(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是公民的政治参与)(1)政治选举:政治选举是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
*(我国的选举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平等性、自由性等特点)(2)政治结社:政治结社一般包括参加政党活动和参加政治性社会团体两大类。
*(我国公民参加共产党或者民主党派,参加工会、共青团等政治性社会团体活动,都属于政治参与。
)(3)政治表达:政治表达是公民参与政治最直接、最广泛的方式之一。
*(政治表达的具体形式是信访、领导接待日、市长热线电话、专家论证、听证会)3、公民政治参与的目的?(P5第一段2至4行)4、公民应当怎样有序的政治参与?(所谓“有序”,即指“依法”,依法是有序的必然方式+P5第二段倒数两行+P5第三段前两行+P6第一段第一行。
)5、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意义。
(P6第二段1至4行)6、我国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具有那些良好的环境条件?(总+3点即P6第三段1至5行+P6第四段第一句+P7第一段第一句+P7第二段第一句)7、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3点即P8第一段第二、三行+P9第一段第一行和倒数两行+P9第二段前两行)*(宪法和法律相关条款,为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8、为什么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如何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2点即P10第二段全部+P10第三段倒数二行)9、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应坚持哪些原则?(总加三点。
高中政治复习提纲(全)
①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原因( 1)必要性: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当前的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① 一般说来, 价格上升, 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价格下降, 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②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 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一种商 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相反。 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其互补品商品的需求量也减 少;反之相反。
为主旨,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3、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对象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3)按照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消费结构:
(1)含义: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
②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就业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 求。劳动者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 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③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①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③有利于各生产要素 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收入属按劳分配。
上海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螄 (1) 我们的经济生活蒂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蝿生产→基础,交换→流经过程,分配→中间环节,花销→最后目的芇必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膅原因:①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我国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③经济建设→雄厚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羀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解决社会本责问题薈①以人为本→保护人民公众利益芇②全面发展→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薆③协调发展→有利于协调发展(城乡、地区发展)蚂④可连续发展→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薁 (2) 发展经济与改进生活莇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蚃①社会存在的基础:人类所需要的生活花销资料本源于社会生产莄②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进步经济发展→经济生活变动→政治文化生活变动→使整个社会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辩证关系蒇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能够分肄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袂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腿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薇①劳动者的劳动②土地③资本④经营管理⑤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世产力)蒅新式工业化道路主要特色薃①科技含量高②经济效益好③资源耗资低和环境污染少④ 人力资源获得充分发挥袇 GDP 统计指标含义、意义和弊端蚇含义:一国公民经济的各部门在一准时期内所生产的最后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袅意义:① GDP 总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②人均 GDP:人们的丰饶程度③公民经济各部门创立的价值在 GDP 中所占比率的变化:一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羀满足广大人民公众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改进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就,实现共同丰饶。
螇发展生产和改进生活的关系肂发展生产是改进人民生活的物质前提,改进人民生活则是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螃 (3) 适当花销与合理花销虿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总收入 -(个人所得税 +社会保障金) =花销 +存储螇生产与花销辩证关系蒃①生产决定花销膁②花销对生产有反作用:花销对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花销结构的分类蒈①生计花销、享受花销、发展花销袆②物质花销、精神花销袄③耐用花销品花销、非耐用花销品花销、服务花销羃④自给性花销、商品性花销蒁⑤衣、食、住、行、用肁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羆恩格尔系数的意义芅反响一个国家或家庭的花销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高低(花销水平↑→恩格尔系数↓)莁花销结构变化和进步表现芀①生计花销↓、享受花销↑、发展花销↑肆②物质花销↓、精神花销↑蚆③耐用花销品花销↑、非耐用花销品花销↓、服务花销↑肃④自给性花销↓、商品性花销↑聿⑤食品比重↓即恩格尔系数↓膆原因:①生产发展、社会进步②人们花销水平的提升和花销结构的优化螃花销者的权益薁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选择权④公正交易权⑤受敬爱权⑥获得补偿权袈花销者维权主要路子芆①和经营者协商膄②去花销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节③去仲裁机构仲裁袁④去法院诉讼莆 (4) 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薄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及其重要作用蚀①第一产业:农业在公民经济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着基础的作用(①衣食之源、生计之本②其他部门的存在发展离不开农业)虿②第二产业:工业在公民经济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决定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①为其他部分供应物质技术装备②供应基本生活花销品③国家积累的本源,牢固国防)莆③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隆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色,是一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羅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蒂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推进服务业全面发展。
高三政治常识会考复习提纲(上海版)
前言《我们的政治生活》1、识记:政治的含义和核心(P2、5)政治,指的是特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全部活动。
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2、理解: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P4)政治与经济密切联系。
政治植根于经济,又反过来为经济服务。
经济决定政治。
政治对经济又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指导、影响或制约经济的发展。
(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3、识记: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P7)①思想政治素质对于人的其他各种素质具有主导作用②思想政治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首要条件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应对国际严峻挑战的紧迫需要第一课《人民政权人民当家》第一节“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1、识记:国家性质的含义以及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P17)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即哪个(哪些)阶级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哪个(哪些)阶级是被排斥在政权之外的被统治阶级。
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2、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含义和本质(P17-19、P21)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首要标志: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基础:工农联盟社会基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极为广泛)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第二节“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3、理解: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P23)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密切相关。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又反映了国家性质。
4、分析说明:我国政权对内对外国家职能(P24-28)对内职能:①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免费下载】上海高三政治学业水平复习考纲
上海高三政治学业水平复习考纲会考要求高一部分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1、识记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及其地位(P3-4)生产: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2、理解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P5)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3、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设计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案(P9-10)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第一节“社会财富增长之源”1、理解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21)2、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P2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能够调动人们经济活动积极性的生产关系,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反之,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3、理解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及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P24-28)实体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①劳动者的劳动(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②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③资本(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联结性要素:经营管理④经营管理(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⑤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的表现①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上海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哲学)
9、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要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所获取的感性材料必须合乎实际;必须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10、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1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
12、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客观实在性是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具有的共同特性,也是它们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的特性。
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并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3、意识就其起源来说,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的统一;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A.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
B.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特点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
D.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
判断: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1)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2)上述材料体现的是与的关系。
13、判断:认识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经验,一个是间接经验。( )
(3)把握联系促进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等级考复习提纲145条第一部分经济常识部分50条………………………………………………………………………………………………………《第一课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学习要求:1. 辨识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环节及其各自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例举或说明相关社会经济现象。
2. 辨识社会生产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特征,例举或说明不同的生产基本要素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现象。
3. 识记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说明GDP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统计指标。
4. 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
5. 理解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阐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需要公民、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运用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知识解释相关社会经济现象。
6. 综合运用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比较不同经济发展方式的特征,阐释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驱动力,评论相关材料与观点。
………………………………………………………………………………………………………《第二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学习要求:1. 辨识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及其地位,例举体现三大产业的社会经济现象。
2. 辨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说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例举体现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经济现象。
3. 理解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解释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阐述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就业的关系,预测劳动就业的发展趋势。
4. 理解劳动者依法维权的基本途径,比较劳动者维权不同途径之间的异同,运用解决劳动争议途径的知识阐述劳动者的维权行为。
5. 综合运用择业、就业和创业的知识,解释就业的重要性,阐述择业、就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评析择业、就业和创业的社会经济现象,论证相关观点,以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第三课合理消费依法维权》学习要求:1. 识记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辨识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2. 辨识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例举体现消费者合法权利的社会经济现象。
3. 理解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比较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异同,运用消费与生产关系的知识解释社会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预测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或可能结果。
4. 理解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运用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的知识解释社会经济现象,作出判断。
5. 阐释理性消费行为的表现,辨别不健康的消费心理,运用培养理性消费行为的知识解释不同的消费行为。
6. 理解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比较解决消费争议不同途径的异同,运用解决消费争议途径的知识阐述消费者的维权行为。
………………………………………………………………………………………………………《第四课国家财政依法纳税》学习要求:1. 识记财政的含义,说明国家财政收支的分配是通过国家的预算实现的,辨认或例举反映财政收支的社会经济现象。
2. 识记税收的要素、主要税种和基本特征,辨认或例举反映税收的要素、主要税种和基本特征的社会经济现象。
3. 识记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辨认或例举纳税人权利和义务的社会经济现象。
4. 理解财政的重要作用,阐述财政作用的发挥与财政收入、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运用财政作用的相关知识以图文信息转换的方式描述或解释社会经济现象。
5. 理解税收的主要作用,运用税收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释相关社会经济现象,以图文转换的方式描述税收变化的情况,推断税收调整可能带来的结果。
6. 综合运用依法诚信纳税的知识,解释依法纳税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和责任,理解依法诚信纳税的重要性,评析有关纳税的社会经济现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
………………………………………………………………………………………………………《第五课金融服务家庭理财》学习要求:1. 识记货币的基本功能,辨认或例举体现货币的基本功能的社会经济现象。
2. 理解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正确地选择利率公式计算单利或复利的利息,比较不同期限借贷的利息差异。
3. 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解释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转账结算业务及其作用,比较商业银行在不同业务中承担的角色,阐述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主要收入及其变化趋势。
4. 理解我国的中央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任务,解释中国人民银行是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比较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的异同。
5. 理解保险的职能,阐述保险两大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概括保险制度的宗旨,解释参加保险的目的。
6. 理解家庭理财的收益与风险,阐述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的关系,解释投资理财决策的原因,预测投资理财方案可能的收益和风险情况。
………………………………………………………………………………………………………《第六课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学习要求:1. 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含义,辨认或例举反映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内容的社会经济现象。
2. 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阐述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内容的内涵,运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
3. 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阐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以及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运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
4. 理解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解释非公有制经济具体经济形式的内涵,运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
5. 阐释按劳分配的内涵及其必要性,解释不同分配形式的内涵,运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知识预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和可能结果。
6. 综合运用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知识,阐述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分配领域的社会现象,预测社会分配领域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或可能的结果,论证相关观点。
………………………………………………………………………………………………………《第七课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学习要求:1. 识记资源配置有计划和市场两种基本方式,说明与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相联系的两种经济运行体制,辨认或例举反映不同资源配置方式的社会经济现象。
2. 识记市场经济的含义,辨认或例举反映市场经济的社会经济现象。
3. 理解市场机制的构成,阐释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内容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市场运作机制的知识解释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社会经济现象,预测市场变化发展趋势与可能结果。
4. 理解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运用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的知识解释社会经济现象,预测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趋势与可能结果。
5. 综合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的知识,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分析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相关的社会现象并揭示其本质,评价材料,论证观点。
………………………………………………………………………………………………………《第八课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学习要求:1. 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说明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性的市场经济,辨认或例举反映经济全球化内涵和特征的社会经济现象。
2. 识记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说明我国对外经济联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辨认或例举反映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内容的社会经济现象。
3. 理解外汇和汇率的概念,预测汇率变化可能带来的结果。
4. 综合运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知识,提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方案与思路,分析、揭示相关经济现象的本质,评价材料,论证观点。
………………………………………………………………………………………………………《拓展部分学点经济分析》学习要求:1. 识记资源配置的含义,说明资源配置优化的意义,辨认或例举反映资源配置优化的社会经济现象。
2. 理解经济指数分析工具,根据情景选择相应的经济指数公式进行运算,解释经济指数所反映的经济现象,或以图文信息转换的方式描述,并作出发展的预测或推断。
3. 理解经济模型分析工具,以图文信息转换的方式描述经济模型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规律,运用经济模型预测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趋势或结果。
4. 理解均量分析方法,根据情景正确选择均量计算公式,运用均量分析的方法解释社会经济现象,或以图文信息转换的方式描述均量分析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
5. 理解边际分析方法,运用边际分析方法解释社会经济现象,或以图文信息转换的方式描述边际分析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作出概括或推断。
6. 综合运用饼图、柱状图和折线图等经济图表形式,以图文信息转换的方式描述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评价材料,论证观点。
………………………………………………………………………………………………………第二部分哲学常识部分53条《第一课学习哲学运用哲学》学习要求:1.识记世界观的含义,能够辨认或例举符合世界观的社会现象。
2.识记方法论的含义,能够辨认或例举符合方法论的社会现象。
3.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含义和特征,能够解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4.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目的是懂得它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并运用它的观点、原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学与用的结合。
………………………………………………………………………………………………………《第二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学习要求:1.识记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辨认或例举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哲学命题。
2.知道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辨认或分别例举符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观点的社会现象。
3.理解物质和意识的概念,解释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解释意识的能动作用,比较物质和意识的概念。
4.正确阐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5.领悟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综合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社会现象并揭示其实质、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说明理由、评价有关材料论述的逻辑性及表达的准确性、对社会实际现象进行评价分析。
………………………………………………………………………………………………………《第三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学习要求:1.识记规律的含义,辨认或例举符合规律含义的社会现象。
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解释运动的概念,阐述物质和运动之间的逻辑关系。
3.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解释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比较运动与静止的区别,阐述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可知性,解释规律的客观性原理,阐述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5.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解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阐述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6.领悟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