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__柳永《雨霖铃》学生学案 - 副本
雨霖铃柳永课教案
雨霖铃·柳永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雨霖铃·柳永》;(2)了解词牌“雨霖铃”的来源及特点;(3)分析并掌握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雨霖铃·柳永》;(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柳永的忧愁与无奈;(2)理解词中所表现的爱情观;(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雨霖铃·柳永》的词牌特点;2. 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 词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2. 意象的深刻含义;3. 词人情感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词牌“雨霖铃”的来源及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雨霖铃·柳永》,理解词意,体会词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句。
4. 课堂讲解:讲解词牌“雨霖铃”的特点,详细解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阐述词人的情感表达。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词中爱情观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牌特点、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雨霖铃·柳永》的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词牌特点、修辞手法和意象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词人情感的把握和感悟;4. 学生赏析文章的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雨霖铃·柳永》全文及其注释、译文。
2. 参考资料:关于词牌“雨霖铃”、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音乐。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词中的奥秘;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3. 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词人的真挚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4篇)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4篇)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3、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雨霖铃》朗读带,歌曲《祝你一路顺风》、《送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祝你一路顺风》、《送别》的歌声中进入课堂,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的词是绝望的诗歌,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首泪眼对泪眼的离别词,也是美丽忧伤而不朽的。
我们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呢?(学生回答)进入新课。
二、词牌简介《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
相传‘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
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三、柳永简介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曾在词中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便说:“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大笔一挥,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以描写城市风貌和羁旅生活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案教学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意象叠加的艺术特色。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向叠加的表现手法。
2、难点: 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简介引入柳永 (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
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
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二、初读,把握词中流露的情感。
1、教师范读2、指名读《雨霖铃》。
3、谈谈这首词情感基调(哀伤、凄婉)4、指名再读三、在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思考这首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寒蝉长亭骤雨环境悲凉离帐饮无绪泪眼相看难分难舍别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难(融情入景虚实相生)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伤离别甚于常情愁意浓浓思夹岸杨柳晓风残月酒醒伤情念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苦(以情带景情景交融)四、讨论探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写的特别动人?讨论明确:1、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四件最能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一种已愁苦不堪,更何况是四种,真可谓是愁上加愁。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雨霖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柳永李清照)二、作者简介:柳永? (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着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精品3篇
第4篇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纵观我国文学的发展,历来有先秦散文、汉魏辞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之分。
确实,一朝一代都有其见长的文学样式,这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学发展到宋代,文人致力于词的创作,改变了诗歌的样式,拓宽了诗歌的境界,使词成为文学史上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铃》。
二、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
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
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
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三、学生集体朗读,正字正音。
四、学生听配乐朗诵,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朗诵结束后,学生谈感受。
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作者自始至终都沉浸在凄凉哀婉的感情中。
(补充: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决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就是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五、学生概括上下阕的意思。
明确: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有深深离愁;下阕写别后想象,孤独痛苦,有无限伤情。
六、作者这种凄凉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找出本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文字)明确直接抒情: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赏析。
1、学生体会文中直接抒情文字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态和心境。
2024年精选雨霖铃教案一等奖
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
分析词中运用的意象,如“寒 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体会其所营造的氛围和情感。
2024/2/28
探究词人如何通过意象来表达 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变化。
理解词中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复 杂性,如离愁别绪、思念之情 等。
9
写作技巧指导与训练
01
介绍词的基本写作技巧 和格律要求,如押韵、 平仄等。
13
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介绍与雨霖铃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或 艺术形式,如诗词、歌曲、舞蹈等, 让学生了解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呈 现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尝试,如仿写、改 编、演唱等,以加深对雨霖铃的理解 和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 艺术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雨霖铃所表达的情感和 主题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培 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朗读指导不够
尽管进行了朗读练习,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评价不够具体和深入 ,部分学生朗读时情感表达不够准确。
课堂时间有限
由于课堂时间限制,部分教学内容和讨论未能充分展开,留有一定遗 憾。
2024/2/28
25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01
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储备
在课前可布置相关预习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背景和诗词基础知
识,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02
强化朗读指导
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注重从语音、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024/2/28
03
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可适当增加课堂时间或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讨论,
加深对《雨霖铃》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可结合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
分析,拓展学生视野。
2024/2/28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刘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法。
3、提问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想必大家都很熟悉这句话,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离别,生离死别是人间最伤心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并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刘永的《雨霖铃》,看看他是怎样写离别的。
二、文学常识(一)、解题。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一作“雨淋铃”。
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坡缢死杨玉环。
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这一词调有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
(二)作者简介柳永,北宋婉约派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代表作《雨霖铃》。
曾任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经常跟歌伎、乐工一道生活,还说“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
宋仁宗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酌低唱,岂可令仕宦!”还说:“何用浮名?且去填词!”遂落第。
柳永索性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转而成为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
作品以白描见长,吸收口语入词,通俗易懂。
当时传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足见其作品在社会上的普及与流行。
(三)写作背景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
黄昇《花庵词选》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仁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精选9篇】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精选9篇】篇一: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在悼念亡妻王弗时所作;………人们常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我们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长亭送别,执手相看,西口走送,挥手回眸,柴门扶杖,汽笛声催。
.。
.。
.我们学习过那么多宋词,应该明白宋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答:两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板书)。
二、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
熟悉民间乐曲。
但为(人)放荡不羁,屡试不中。
直到中年之后,改名为永,中过进士,只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他的词,内容多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情别绪,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曲折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但他一生穷困潦倒,以至最后寄食寺庙,在贫困交加中逝去僧舍。
2024版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精品
01
02
03
04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 选择、简答等,检验学生对词
作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词作的 不同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
合作和交流能力。
邀请学生尝试朗诵词作,指导 学生掌握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布置相关拓展阅读任务,引导 学生进一步了解柳永及其作品,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合作关系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关注学生的成长进步,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共同协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建设
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和组织,加强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互动与交流,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校 氛围。
个别辅导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知识与能力并重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语 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通过文本解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跨学科整合
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如历史、艺术等,拓宽学生 的知识领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需求
1 2 3
针对问题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 难度,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针对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提高教学 效果。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风格,采用个性化的 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实录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实录《《雨霖铃》教案一等奖实录》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雨霖铃》教案一等奖实录【课程分析】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宋词从风格上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提及婉约派,当首推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多年来,它常诵不衰。
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结束唐诗单元的学习、鉴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诗歌。
要鉴赏词的艺术魅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词的发展脉络,掌握诗与词的联系与区别,把握词的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为深入鉴赏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教两个文科班,学生的思维活跃,感悟能力强,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较活跃。
因此只要老师创设出浓郁的鉴赏氛围,搭设好层层深入学习的台阶,学生就能够走进作品的艺术境界,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每个人的风采,做学习的主人。
【设计理念】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思想。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老师的诱导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索和研究中掌握知识,学会总结,学会反思。
诗歌鉴赏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
主要考查两方面的内容:1、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于此,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诵读、感悟、理解、分析,不断地积累,才能真正形成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这既是高考的需要,更是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的需要。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发展脉络及特点。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教案标题:《雨霖铃教案一等奖》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雨霖铃》这首诗,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
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雨霖铃》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
3.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准确表达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并理解诗歌。
教学准备:1. 《雨霖铃》的诗歌原文和注释。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前阅读诗歌的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雨霖铃》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于《雨霖铃》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二、诗歌理解(15分钟)1. 分段解读《雨霖铃》的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意境和情感。
2. 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的意思。
三、诗歌鉴赏(20分钟)1. 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技巧,如押韵、节奏、比喻等。
2. 分组让学生互相分享对于《雨霖铃》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诗歌鉴赏的语言进行表达。
四、个人表达(1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下对于《雨霖铃》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2. 学生可以选择用诗歌的形式进行表达,也可以用散文或其他形式进行写作。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选择朗读、演讲或展示书面作品。
2. 教师和同学对于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雨霖铃》的读后感或鉴赏文章,并在下节课上交。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或创作比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雨霖铃》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柳永导学案学习目标:1、鉴赏词中形象,品味词的意境,理解情感。
2、理解把握词中运用的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预习任务】阅读下面材料,了解词人柳永: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
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
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
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宋翔凤在《乐府余论》提到:"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
入竹垞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力为之也。
"又如刘熙载的《艺概》中说道:"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惟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
"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鹤冲天·黄金榜上宋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带来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
据传说,柳永善作俗词,而宋仁宗颇好雅词。
有一次,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他。
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考科举求功名,他并不满足于登进士第,而是把夺取殿试头名状元作为目标。
落榜只认为“偶然”,“见遗”只说是“暂”,由此可见柳永狂傲自负的性格。
他自称“明代遗贤”是讽刺仁宗朝号称清明盛世,却不能做到“野无遗贤”。
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精选)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讨论、诵读、写作等多种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
包括柳永《雨霖铃》的赏析、柳永其 他代表作品的选读、相关历史文化知 识的介绍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雨霖铃》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诗词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作中的离情 别绪,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 学素养。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01
播放《雨霖铃》歌曲,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02
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雨霖铃》是柳永的一首代表作,创作于他离开汴京南下时 与恋人惜别之际。全词以“离情”为主线,通过描绘秋景、 抒写离情别绪,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真挚情感。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雨霖铃》词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01
介绍柳永的生平、文学成就及《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词作赏析
02
讲解《雨霖铃》的意境、情感、艺术手法等,引导学生欣赏词
背诵并默写全词,积累名句, 增强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 词中的节奏美和音韵 美。
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模仿和创作实 践提升文学素养。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会欣赏《雨霖铃 》中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词中所表达的离情别绪,感 受柳永对爱情的执着和真挚。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互相评价彼 此的表现和成果,促进交流和合作。
《雨霖铃》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雨霖铃》教案一、教案背景《雨霖铃》是一首中国民间传唱的古老歌曲,由南宋文学家柳永所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人乐府词的代表之作。
这首词以其深沉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精湛的艺术实力,深受人们喜爱,被广泛传唱并流传千古。
教授学生《雨霖铃》不仅是让学生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一个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霖铃》的背景、作者以及音乐特点。
2. 学会欣赏《雨霖铃》的音乐和文学价值。
3. 能够理解并运用适当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描述《雨霖铃》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介绍《雨霖铃》的背景和作者柳永。
了解南宋的社会背景、文学特点和柳永的生平。
2. 分析《雨霖铃》的音乐和文学特点。
了解其曲调、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特点,并探讨其在音乐和文学上的艺术价值。
3. 欣赏《雨霖铃》的音乐录音,并学习歌词的解读和理解。
4. 小组合作,根据《雨霖铃》的歌词创作一段小剧场表演,展示对《雨霖铃》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和解读《雨霖铃》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对《雨霖铃》有较全面的了解。
2. 听音乐法:通过播放《雨霖铃》的音乐录音,让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的美妙。
3. 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和创作《雨霖铃》的小剧场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雨霖铃》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使用多媒体资料和教科书,向学生讲解《雨霖铃》的音乐和文学特点。
3. 欣赏:播放《雨霖铃》的音乐录音,让学生聆听并体会其音乐美。
同时,对歌词进行解读和讨论。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雨霖铃》的歌词创作一段小剧场表演,表达对《雨霖铃》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5. 展示:学生完成小剧场表演后,进行展示,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对《雨霖铃》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关于《雨霖铃》的背景、作者和音乐特点的问题。
优质课一等奖 柳永《雨霖铃》学生学案
柳永《雨霖铃》学案设计:蜗牛老师☆作者简介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
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
因排行第七,又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词”,对宋词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著有《乐章集》。
☆背景内容这首《雨霖铃》,写于作者将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
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柳永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
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上片主要是铺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片主要是抒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感。
☆诵读指要《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
朗读时当声情哀婉缠绵。
如“寒蝉凄切”“切”字为韵脚,要读得鲜明;尾音拖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竟无语凝噎”的“竟”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念去去”的“念”是领字,要稍重、稍停,拖音以带出下文;“酒醒何处”的“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那堪”二字要稍重,随后的“冷落清秋节”稍缓;“便纵有千种风情”中,“便”字要顿住,“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里表达苦痛无奈之意。
☆问题导思1、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2、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我们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回忆几个。
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
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3、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
(1)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2)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3)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每课一诗,由徐晓燕同学介绍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蝶恋花》。
教师稍加点拨,要求同学们熟读成诵。
二、《雨霖铃》教学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
下面,就请李佳梁同学来主持这篇课文教学。
主: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主持这篇课文的学习。
刚才,徐晓燕同学给大家介绍了宋代词人晏殊脍炙人口的名作《蝶恋花》,下面我们要学的同样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好词。
说到词,它究竟是怎样一种诗体呢?请大家看投影幕。
〔显示〕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馀)、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主:我们知道,宋词与唐诗一样,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后人习惯上把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这风格迥异的两派,前者往往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而后者则以清丽柔婉见长。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划分是针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
历史上的许多词人就既有豪放的词作,亦不乏婉约的作品。
比如苏轼,我们对他的“大江东去”相当熟悉,但他的作品中也有婉约之情。
这是我们要在鉴赏过程中注意的一点。
今天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估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生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雨霖铃》学案
《雨霖铃》学案知识链接柳永其名:原名三变,故世称柳三变;家中排行第七,故又有“柳七(郎)”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其事:一、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将名字抹去。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
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四、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写作风格:婉约派代表人物,曾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
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雨霖铃柳永优质课教案
雨霖铃·柳永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雨霖铃·柳永》,使学生了解词牌的特点,掌握基本的文学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的离愁别绪,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雨霖铃·柳永》的内容,分析其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把握,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音乐形式导入,创设离别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离愁别绪。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雨霖铃·柳永》,了解词牌的特点,感知词中的意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情感和艺术特色,共享学习成果。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5. 情感体验:邀请学生朗读或演唱词,感受词人的离愁别绪。
6. 总结拓展: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古典诗词。
四、作业设计1. 熟读《雨霖铃·柳永》,理解词意,掌握词牌的特点。
2. 分析词中的意象,描绘词人离别的情景。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离愁别绪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效果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3.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针对不同学生,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学习?六、教学准备1. 教材:《雨霖铃·柳永》全文及其注释、译文。
2. 参考资料:有关《雨霖铃·柳永》的背景资料、词人柳永的简介、词牌的知识。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图片、音乐、投影仪等。
七、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离别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雨霖铃》导学案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
北宋第一位专
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
因排行第七,又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词”,对宋词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著有《乐
章集》。
☆背景内容
这首《雨霖铃》,写于作者将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
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柳永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
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上片主要是铺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片主要是
抒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感。
☆诵读指要
《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
朗读时当声情哀婉缠绵。
如“寒蝉凄切”“切”字为韵脚,要读得鲜明;尾音拖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竟无语凝噎”的“竟”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念去去”的“念”是领字,要稍重、稍停,拖音以带出下文;“酒醒何处”的“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那堪”二字要稍重,随后的“冷落清秋节”稍缓;“便纵有千种风情”中,“便”字要顿住,
“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里表达苦痛无奈之意。
☆问题导思
1、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意
境?
2、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我们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
名言呢?请回忆几个。
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
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3、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
(1)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2)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
(3)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
此时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
你能否试着代他说两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称为“千古俊句”,你认为好在哪里?
5、这首《雨霖铃》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
假设让你为它取个题目的话,你会拟个什么样的题目呢?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