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024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全文)

2024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全文)《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进行的修订,主要针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筛查和监测、诊断和评估、治疗和随访等临床问题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指南推荐意见一览推荐意见1: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进展性肝病,应该加强筛查和防治(B,1)。
推荐意见2:肥胖、2型糖尿病(T2DM)、代谢综合征(MetS)组分、过量饮酒、无症状性转氨酶增高等高风险人群应该筛查脂肪肝和纤维化(B,1)。
推荐意见3:MAFLD 患者应该筛查并监测肝纤维化(B,1)。
推荐意见4:合并进展期纤维化的MAFLD 患者应该筛查肝细胞癌( HCC),明确诊断肝硬化时还应筛查食管静脉曲张和肝脏失代偿事件(B,1)。
推荐意见5:MAFLD 患者应该筛查并监测MetS 组分和T2DM(B,1)。
推荐意见6:MAFLD 患者应该筛查慢性肾脏病(CKD)和亚临床动脉硬化,并评估心血管病(CVD)风险(B,1)。
推荐意见7:MAFLD 患者应该坚持参加基于年龄分层的各种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C,1)推荐意见8:诊断MAFLD 基于以下 3 个标准:(1)影像学诊断脂肪肝和/ 或肝活检发现≥5% 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2)存在 1 项及以上MetS 组分;(3)排除过量饮酒、营养不良、肝豆状核变性等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其他原因(B,1)。
推荐意见9:酒精性肝病(ALD)和其他原因脂肪肝患者有肥胖和/或T2DM、MetS 时需要考虑合并MAFLD(C,1)。
推荐意见10:MAFLD 可以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他类型肝病合并存在(B,1)。
推荐意见11:超声显像是影像学诊断脂肪肝以及筛查和监测HCC 的首选方法(B,1)。
推荐意见12: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的受控衰减参数/超声衰减参数( CAP/ UAP)和肝硬度值(LSM)可以用于慢性肝病患者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与评估(B,1)。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代谢紊乱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代谢紊乱研究第一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概述 (2)第二部分代谢紊乱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4)第三部分糖代谢异常与NAFLD 的关系 (6)第四部分脂代谢异常与NAFLD 的发展 (8)第五部分氨基酸代谢异常的影响 (10)第六部分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的角色 (12)第七部分遗传因素对代谢紊乱的影响 (14)第八部分治疗策略与预防措施 (17)第一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概述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点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
这是一种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的疾病,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
根据病理学特征,NAFLD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两种类型,其中脂肪性肝炎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全球范围内,NAFLD 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全球约有 25%的人口受此病困扰,而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比例甚至更高。
在中国,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NAFLD 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尽管 NAFLD 通常进展缓慢,且许多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但该病对健康的长期影响仍不容忽视。
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 和 MRI 等已成为临床上诊断 NAFLD 的主要方法。
此外,肝活检仍然是明确诊断脂肪性肝炎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
虽然 NAFLD 的治疗策略尚未完全统一,但减肥和生活方式改善被广泛认为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例如二甲双胍和维生素 E 等。
同时,定期监测和随访也非常关键,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总之,随着人们对 NAFLD 的认识加深,对该病的防治工作也应更加重视。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医学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远期风险。
第二部分代谢紊乱的定义与影响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影响全球约 25%的人口。
它包括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从单纯的脂肪变性到非 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 ,甚至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I陆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
NAFLD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有关,而后者则由某些特殊原因所致,营养过剩所致体重增长过快和体重过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相关脂肪肝,以及隐源性脂肪肝均属于原发性NAFLD范畴;而营养不良,全胃肠外营养,减肥手术后体重急剧下降,药物/环境和工业毒物中毒等所致脂肪肝则属于继发性NAFLD范畴。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15%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高脂血症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60%
常用药品:强肝片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4000——10000元)
温馨提示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生蒜、胡椒粉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处理

• 发达/发展国家已成为第一位/第二位常见肝病 • 不明原因ALT升高者42%-90%由FLD引起 • 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MS):同时
存在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发病基础的代谢紊乱 及相关疾病 • FLD可使50岁以下患者寿命缩短4年,50岁以上 者则为10年 • 多边缘学科 • 约30%原因不明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定义
• 脂肪肝:当肝内三酰甘油储积超过肝湿重的5%, 或低倍视野内30%以上肝细胞脂变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无过量饮酒史 的FLD
• 包括 单纯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脂肪性肝硬化
• 丙型肝炎、Wilson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所致肝 脂肪堆积以及类脂质沉积病一般不列入此范畴
• 45岁以上伴有糖尿病,难坚持长期减肥者 • NASH患者:血清高转氨酶血症 • 隐原性FLD病程呈慢性进展性,或组织学
证明存在慢性炎症、纤维化者
23
“保肝”药物的辅助治疗
• NASH患者,表现为血清转氨酶持续增高或 肝活检显示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 原发病因不明的隐源性脂肪肝 • 单纯性脂肪肝基础治疗6个月仍无效或所采用
4
NASH发生肝硬化的危险因素
• 肝活检发现纤维化和铁负荷过重是预示肝硬化 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肝纤维化明显和/或桥状 纤维化是NASH快速进展为肝硬化的标志
• 年龄>50岁 • 内脏性肥胖特别是体重反复波动 • 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 • AST/ ALT>1、 ALT>2倍正常上限、
TG>1.7mmol/L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完整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完整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I 陆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与其发病关系密切。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NAFLD 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为进一步规范NAFLD 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仁,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其中推荐的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为3 个级别5 个等次,文中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1] ,推荐意见的证据分级,参见《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 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 诊疗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休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 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指南》将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临床诊断标准[2,3]凡具备下列第1 一5 项和第6 或第7 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 g,女性每周<70 g。
2.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月干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 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5. 血清转氨酶和Y 一谷氨酞转肤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 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病,在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所以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现综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目的是为广大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参考,进而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
定义及自然病史早在1962年leery就发现某些患者的肝组织学病变与酒精性肝病无法鉴别,均有显著的脂肪沉积,直到1980年,luawig将与饮酒无关的脂肪肝称为nafld[1],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而出现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nafld的组织学包括单纯脂肪变性和伴有肝细胞损害和炎症的脂肪变性。
后者称之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可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单纯性脂肪变性患者的预后良好,对198例该类患者进行的为期21年的随访研究发现:3例进展为肝硬化,仅1例死于肝相关疾病,而11%的nash患者死于肝相关疾病。
另外,许多隐原性肝硬化患者具有nafld的代谢性危险因素,这些患者可能就是以前未被认识的nafld。
当进展为肝硬化时,肝脂肪变性改变可能消失。
因此更易造成诊断上的困难。
但nafld进展为肝硬化大约需要数10年的时间,少数可发生肝细胞癌[2]。
病因肥胖性脂肪肝:marceau等对重度肥胖症进行肝活检研究发现,86%伴有肝细胞脂肪变性,74%有肝纤维化,24%有脂肪性肝炎,2%发生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多发生于急性肝炎恢复期和慢性乙型、丙型肝炎者,由于营养调节不当如摄入脂肪过多而活动减少造成的,也与炎性肝细胞的变性有一定关系。
糖尿病性脂肪肝:4%~46%的脂肪肝患者有糖尿病,约50%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性脂肪肝,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是由于胰岛素缺乏,血浆脂蛋白清除能力降低所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控制体重/减少腰围
NHLBI guideline 1998
对于所有病人
(内脏性肥胖/超重/体重增长迅速)
饮食控制、增加运动+/-行为治疗
BMI>30或BMI>27+危险因素
减肥药物(奥利司他、西布曲明)
BMI>40或BMI>35+肥胖相关疾
病
减肥手术(胃成形手术、空回肠旁路术)
减肥对NAFLD的影响
2) 肝细胞气球样变;
3) 小叶内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或小叶内炎 症重于汇管区;
4) 可伴有或无肝细胞坏死、Mallory小体、肝 窦周纤维化。
其中第1项-第3项为诊断NASH的必备条 件。
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根据在脂肪性肝炎基础上,肝腺泡3区纤维化、门静脉纤维化、架桥纤维 化的程度和肝硬化的有无可将脂肪性肝炎分为4期:
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晰;
肝脏体积增大,肝边缘角变钝;
彩超见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 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
凡具备第1项加第2-4项之一者可确诊为弥 漫性脂肪肝;
CT诊断依据
肝脏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 值≤1.0可考虑存在弥漫性脂肪肝, CT平扫的诊断价值大于增强扫描
肝/脾CT比值≤1.0者为轻度;
合并症象
50%血清铁蛋白增高,6%~11%转铁蛋白饱和度 增加,但肝组织铁含量大多正常。 20%可有IgA增高和ANA阳性。
排除其他肝病
病毒性肝炎:血清HBeAg, HBVDNA, HCVRNA阳性
Wilson病:血清铜蓝蛋白、铜氧化 酶降低,角膜可见K-F环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核抗体、抗肝 肾微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 粒体抗体阳性
非酒精性脂肪肝指南.总结

非酒精性脂肪肝指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通常发生在饮食习惯不良、缺乏体育运动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中。
在NAFLD的早期阶段,肝脏中会出现过多的脂肪沉积,而这种情况在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时,就会伴随着肝脏炎症和细胞死亡。
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NASH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NAFLD的症状NAFLD通常不会导致太多的症状,特别是在早期的阶段。
但是,如果NAFLD发展为NASH,则患者可能会体验到以下症状:•疲惫感和虚弱感•腹痛和肝区不适•耳鸣或耳闷•冲动性皮疹或乳头状瘤•黄疸或黄色肤色NAFLD的预防和治疗如果您已经被诊断为NAFLD或NASH,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1. 改善饮食习惯减少糖分和可食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可以有效控制NAFLD的发展。
采用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植物性食物和富含纤维的食品,可以帮助降低肝脏脂肪沉积的风险。
2. 增加运动量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和能量消耗量,从而降低NAFLD和NASH的发生率。
根据研究,每周可以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等,可以有效预防NAFLD的发展。
3. 控制体重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通过控制腰围和BMI指数,以达到正常体重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预防NAFLD的发生。
4.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果您有吸烟或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那么请尽量避免这些习惯或戒除它们。
5. 接受医学治疗对于严重的NAFLD和NASH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医学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请务必在医生的建议下接受治疗,不要自行使用药物或进行手术治疗。
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通常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
nfald诊断标准

nfald诊断标准
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表现:患者通常无饮酒史或饮酒量未达到诊断酒精性肝病的标准(男性每周饮酒折合乙醇量<140g,女性<70g)。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
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2.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可有体重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
3.实验室检查:血清转氨酶和γ-谷酰基转移酶(GGT)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为主。
4.影像学检查: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5.病理学检查: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凡具备以上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同时,诊断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标准可能因不同的研究机构和专家而有所差异。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护理PPT

谢谢观看
肥胖、尿病患者,或有家族史的人群需特 别关注。
这些人群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相关指标。
谁需要护理? 早期患者
有轻微肝脏脂肪积聚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生活 方式干预。
早期干预可有效防止病情加重。
谁需要护理? 中重度患者
已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或肝 纤维化的患者需更密切的护理。
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进行综合管理。
何时进行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定期检查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
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何时进行护理?
症状出现时
一旦出现乏力、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
何时进行护理?
生活方式改变时
患者在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时,需要专业指导和 支持。
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能提高依从性。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2. 谁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护理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5.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定义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以肝脏脂肪 积聚为特点的疾病,且不因酒精摄入而引起。
常见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患者 。
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病因
多与肥胖、不良饮食、缺乏运动、胰岛素抵抗等 因素有关。
了解病因有助于制定护理计划。
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症状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进展后可出现乏力、右上 腹不适等。
定期检查肝功能是必要的。
谁需要护理?
谁需要护理? 高危人群
非酒精性脂肪肝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一)血清学检查 • 血清转氨酶水平正常或轻、中度升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 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为主。
(二)影像学检查
• B型超声检查是诊断脂肪性肝病重要而实用的手段,其诊 断脂肪性肝病的准确率高达70%~80%左右。CT平扫肝脏密 度普遍降低,肝/脾CT平扫密度比值≤1可明确脂肪性肝 病的诊断,根据肝/脾CT密度比值可判断脂肪性肝病的程 度。
2、脂肪肝低龄化
• 有研究显示在儿童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为2.6%-9.6%。 • 2004年香港地区肥胖儿童脂肪肝的患病率高达77%。 • 2000年我国教育部,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组织的全国学生 肥胖调查结果,城市7一12岁学生肥胖率为12%,另一项对 100名10一14岁肥胖儿童检查统计资料表明,脂肪肝检出 率达18%,因此,估计我国儿童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4%。 总体而言,与成人相比,儿童NAFLD的患病率相对较低。
诊断NAFLD一些问题
• 对于无过量饮酒史的慢性HBV以及非基因3型HCV 感染患者 , 并存的弥漫性脂肪肝通常属于NAFLD范畴。
诊断NAFLD一些问题
• 对于血清转氨酶持续异常的HB2SAg阳性患者,若其血清HBV DNA 载量低于104 拷贝/mL且存在代谢危险因素,则转氨酶 异常更有可能是由NAFLD所致 。
肝保护剂
• NAFID 伴肝功能异常(例如血清转氨酶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 ) 、代谢综合征、经基础治疗3~6个月仍无效,以及肝活 体组织检查证实为NASH和病程呈慢性进展性经过者。可采 用针对肝病的药物辅助治疗,以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 ,可依药物性能以及疾病活动度和病期合理选用多烯磷脂 酰胆碱、维生素E、还原型谷胱甘肽以及熊去氧胆酸等相 关药物但不宜同时应用多种药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目录1、饮食诱导模型 (2)2、化学物质诱发模型 (2)3、基因编辑模型 (3)4、复合模型 (4)最常用的复合模型: (4)参考文献: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酒精滥用的肝病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变。
可从单纯性脂肪肝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或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
根据Younossi等人的研究,“NAFLD是世界范围内肝脏疾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并且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成为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这种疾病会影响成人和儿童。
”图1. 全球NAFLD大概的患病率和PNPLA3基因型的分布NASH诊断的金标准是肝脏活组织检查,但是这种方法非常具有侵入性。
NAFLD患者的肝酶有时是正常的。
虽然超声波可以检测到脂肪肝,但它无法检测纤维化或炎症。
目前还没有针对NAFLD的批准治疗方法,因此研究不仅针对NASH治疗药物的开发,还针对新的诊断方法,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大力投资NAFLD / NASH研究。
动物模型在阐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新药的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临床前研究需要根据研究的特定NAFLD表型使用不同的动物模型。
NAFLD和NASH的临床前动物模型可分为四类:饮食诱导模型、化学物质诱导模型、基因编辑模型、复合模型。
1、饮食诱导模型给予动物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建立的脂肪肝模型,其主要发病机制是营养过剩,食物中脂类、胆固醇和(或)糖类过量,无法完全吸收利用,脂类堆积于肝而引发脂肪肝,进一步出现肝炎性改变及纤维化。
该模型与人类NAFLD 相似,是最常见的NAFLD动物模型。
不同的饮食诱导模型具有不同的特点。
饮食诱导模型的一个挑战可能是在开始研究之前需要较长的时间造模。
表1. 不同的饮食诱导模型的特点2、化学物质诱发模型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脂饮食,已被用于制备小鼠的NAFLD,可导致脂肪变性,炎症,纤维化甚至肝细胞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eseaseNAFL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esease NAFLD)是一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
NAFLD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
流行病学NAFLD常合并肥胖和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
NAFLD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和肥胖明显相关,肥胖者NAFLD发病率增高4.6倍,躯干性肥胖也是NAFLD重要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NA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与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的代谢综合症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
二次打击学说:初次打击主要为胰岛素抵抗,各种病因所致的NAFLD几乎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
胰岛素抵抗通过促使外周脂解增加和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肝细胞脂肪储积,并诱致对内外源性损害因子敏感性增高;二次打击主要为反应性氧化代谢产物增多,导致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因子、线粒体解耦联蛋白-2、以及Fas配体被诱导活化,进而导致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
肠道系统发酵产生的乙醇、内毒素、肝毒药物、缺氧、肝脏CYP2E1表达增强,以及肝组织铁负荷过重和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均可作为二次打击参与NASH的发病。
一、病因与分类1.原发性NAFLD 营养过剩致体重增长过快和体重过重,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症相关脂肪肝,以及隐源性脂肪肝2.继发性NAFLD 营养不良、全胃肠外营养、减肥手术后体重急剧下降、药物毒物中毒所致的NAFLD。
⑴肝脂肪变的分期1级:《33%肝细胞脂肪变2级:33%-66%肝细胞脂肪变3级:》66%肝细胞脂肪变⑵脂肪性肝炎的分级1级:轻度脂肪变:大泡性为主,小叶内脂变的肝细胞《66%。
气球样变:偶可见到(腺泡三区肝细胞)小叶内炎症:低倍镜下可见1-2个炎症灶,为散在性和轻度急性(多形核)炎症,偶见慢性炎症(单个核细胞)汇管区炎症:无或轻度9多为慢性炎症)2级:中度脂肪变:通常为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累及33%以上的肝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评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评估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最常见的肝病之一,包括单纯肝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X NASH相关肝硬化和极少数肝细胞肝癌。
NAFLD诊断和评估近年来有些许进展,肝组织病理学仍是诊断的全标准,无创性诊断和评估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NAFLD的诊断和评估包括肝脂肪变性、炎症(气球样变和小叶内炎症)和纤维化的有无及其程度。
对肝脂肪变性,影像学检查可采用常规超声、受控衰减参数和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
目前仍缺乏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的血清学检测指标用于区分单纯肝脂肪变性、NASH和肝纤维化,瞬时弹性成像和磁共振弹性成像诊断NAFLD肝纤维化有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IiVer disease , NAFLD)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发生与机体的代谢异常有关,近年来建议将其命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IiVerdiSeaSe z MAFLD)O NAFLD疾病谱包括单纯性非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 NASH)X NASH 相关肝硬化和极少数肝细胞癌。
NASH是NAFLD的进展形式,组织学上以小叶内炎症、肝细胞气球样变为特征,并伴随肝纤维化进展加快D。
影响NAFLD进展的因素很多Z包括年龄、性别、人种、饮食、乙醇、代谢、肠道菌群和遗传易感性等,对不同因素影响下发生的NAFLD的确切诊断和评估尤为重要。
NAFLD病理学诊断和评估肝脏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目前仍是肝脏疾病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的全标准,然而大量潜在的NASH患者因无法进行肝脏活检而被延误诊治。
活检的有创性、取样偏差、观察者间误差和不能动态进行等不足,已不能满足临床诊疗和药物临床评估的需求。
病理学诊断对肝活检的标本和大小有具体要求,应力求用粗针(16G)穿刺,标本长度须在1∙0 Cm以上(1.5〜2.5 Cm),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6个以上汇管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研究进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西医学名词,着重从解剖定位、组织病理学角度描述,病名本病是现代医学针对该病病因、病位及病理改变综合定义而命名。
中医学多从症状、病因病机等方面命名,将其归属于胁痛、痞满、肝胀、肝痞、肝癖、肝着、积聚、痰证、痰浊、湿阻、瘀证、肥气、积证等范畴[1-4]。
中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对该病进行过观察和记载,《难经》中载有:“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
《黄帝内经》记载到:“湿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邪在肝,两胁中痛,塞中,恶血在内”。
《古今医鉴》提出:“胁痛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留为病”。
孟胜喜[5]等学者通过查阅中医学古籍文献,从病名、病因、病机、病证等不同角度,发现与该病相关的中医学病名可达 44个。
“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协作组将NAFLD 的中医病名确定为“肝癖”。
2009 年发布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将NAFLD的病名定为“肝癖” “胁痛” “积聚”。
如《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提出:“癖者,谓僻侧在于两胁之间,有时而痛是也”。
中医学对NAFLD的命名主要是依据其症状、体征特点结合病因病机。
该命名不仅可以相对全面和准确地概括其病位、病机特点,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特色。
1. 对病因的认识1. 1饮食失节饮食是人体生存、生长发育和保持健康的基本条件。
人体通过饮食,从食物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化生为精、气、津液等,以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只有做到饮食规律,搭配合理,五味均衡,使脾胃健运,气血生化充足,才能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
如果饮食失节,饥饱失常,或暴饮暴食,或饮食口味的偏好均可形成饮食失宜。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进食的食材、烹调制作方法、配料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现代的粮食主要是精细粮,而且烹调制作方法上以油炸、油炒为主,进食肉蛋奶等高热量食物增多。
由于长期过食肥甘厚味,影响到了脾冑的正常运化功能,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输布转化为营卫气血,反成痰浊膏脂积聚于体内。
如果蕴结于肝,肝气疏泄不利,气血瘀滞,发为NAFLD。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从利害角度论述了“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五味既可以充养五脏,也可以损伤五脏。
《临证指南医案•湿》提出:“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梁酒醴过度”。
《医学入门》指出:“善食厚味者生痰”。
《本草经疏》谈到“好食油面猪脂,浓厚胶固,以致脾气不利,壅滞为患,皆痰所为”。
都论述了饮食中肥甘厚味过多易于产生痰湿。
痰湿积聚于肌肤则表现为超重、肥胖,痰湿、湿热内积于肝脏发展为NAFLD。
1. 2劳逸失度人体需要适量的的劳作以助气血流通,增强体质,也需要休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
劳逸均要适度,才有利于健康,即《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倶”。
长时间缺乏锻炼、缺少劳动,长时间的多逸少劳、久坐、久卧,可成为致病因素。
《素问•宣明五气论》记载:“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的劳作方式己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代人的工作主要在室内,脑力劳动居多,加之以车代步,长期久坐,活动量较少。
由于过度安逸少劳,脾胃功能减退,谷气不消,致气血壅遏不行,进而痰饮、水湿停聚肝而致病,日久痰瘀互结,阻于肝络。
1. 3情志失调人类具有社会属性,在社会中相互交流,有着丰富的的情感。
中医学认为人的情感与内在的脏腑气血关系密切,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反过来,情志也可以影响脏腑气血。
外界的不良刺激如社会环境不良、社会地位变化、经济状况改变、家庭或工作中人际关系紧张等都会产生不良情绪,超过了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时,就会损伤脏腑气血致病。
中医学历来重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朱丹溪在《医林绳墨》中写道:“气也,常则安,逆则祸,变则病,生痰动火,升降无穷,燔灼中外,血液稽留,为积为聚”。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调畅情志,对保持心情开朗舒畅起着重要作用。
反之,外接因素导致的情志异常,尤其是大怒或情志过度压抑,肝气郁结,进而肝脾不调,脾失健运,湿浊不化,或湿热毒邪侵及肝脏,影响肝气疏泄,日久则气滞血瘀,湿、热、痰、瘀停积肝络发展成NAFLD。
1.4体质因素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认识到人在个体之间存在着体质差异,并且具有复杂性。
《灵枢•寿天刚柔篇》云“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体质学说认为体质是指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7],受到中医学“形神合一”生命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的影响。
中医学认为素体禀赋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受性,如《丹溪心法》:“凡肥人多痰”。
《张聿青医案》更是明确指出:“形体丰者多湿多痰”。
痰湿内蕴,可使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气滞血癍,肝络失和形成NAFLD。
李红[8]等釆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沙1386例NAFLD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发现体质分布有多至少依次为平和质(42. 9%)、痰湿质(17. 1%)、湿热质(10. 2%)、阳虚质(9. 9%), 存在兼夹体质。
说明体质类型与NAFLD具有相关性。
1. 5他病延及肝脏人身是一个整体,中医脏象学说认为,脏腑之间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一脏有病可传及他脏。
《景岳全书•胁痛》言:“胁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然而心肺脾胃与膀胱亦皆有胁痛之病,但以邪在诸经气逆不解,必次相传”。
NAFLD与身体状况及其他疾病有密切的联系,与慢性代谢性疾病、营养过剩性疾病如肥胖、代谢性综合征、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关系密切。
肝气疏泄与脾胃健运相互为用,如果失疏泄,无以助脾胃健运,或脾失健运,湿热郁蒸,影响肝脏。
对NAFLD的发生发展来说,多大数时候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气候环境潮湿,感受湿疫邪毒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加上工作、生活压力大,过度安逸少劳,使痰湿膏脂转输不利,易致水、湿、痰、饮积聚体内,进而血脉瘀阻,痹阻肝络而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
2. 对病机的认识许多学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NAFLD的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湿热内藴,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瘀互结,痹阻于肝脏脉络而发病,其中痰、湿、瘀、积是NAFLD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病理因素,痰湿凝聚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
陈建杰教授[9]认为痰湿是NAFLD主要的病理因素,其性黏滞重浊,阻碍气血运行,血脂相当于血中之痰浊、痰湿,随气血流行,停于肝脏而形成NAFLD。
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血食物或脾虚失运,痰湿内生,肝失疏泄,继而湿停、痰凝、气滞、血瘀,最终形成湿浊痰瘀互结。
疾病早期阶段多为实证,疾病中后期耗伤正气或夹热、夹瘀、夹虚,致肝脾肾损伤而成积聚、鼓胀重症。
赵正孝[10]依据《素问•经脉别论》对“食”和“饮”的论述,认为脾气散精在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方面起了关键作用,“胃强脾弱”是导致肥胖和NAFLD的根本原因。
饮食中的水谷精微摄入过多,超过了脾气的散精能力,难以将这些精微物质全部散布于肺,导致水精不能四布,留着体内,凝聚成痰湿。
根据痰湿部位不同,如果“皮肉膏肥”表现为肥胖,货“膏肓丰满”形成NAFLD。
痰湿胶着于肝,可以出现瘀血内阻;或痰湿久蕴成毒,病情可更趋复杂,可进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甚至形成肿瘤。
3.辨证分型中医没有NAFLD的病名,从证素角度可将其归属于“痰痞”“瘀血”等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将之归属于“肝癖”“胁痛”“积证”范畴,证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
由于NAFLD病机复杂,辨证标准尚未统一,不利于指导临床,因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十分必要。
范小芬等[11]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928例NAFLD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象四诊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聚类分析提示NAFLD的临床基本中医证型为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痰证、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不足证。
陈阳[12]等对诊断为NAFLD的235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认为轻度NAFLD多集中于肝郁脾虚型,中度多集中于脾虚湿滞型,重度多为湿热困脾。
候丽等[13]回顾性分析2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证型为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且轻度脂肪肝以肝郁气滞多见,而重度脂肪肝以痰瘀互结多见。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17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4]分为肝郁脾虚证、痰湿内停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症和脾肾两虚证。
储建坤等[15]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了150例NAFL患者,并以未患NAFLD148例患者作为对照; 根据证候学评分探讨NAFLD的证候分布特点,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发现: 肝气郁滞型、湿热内蕴型、痰湿内阻型、瘀血阻滞型、肝肾阴虚型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证候,其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体质量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舒张压(DBP)。
徐亮等[16]收集临床523例NAFLD患者,探讨肝脏超声、肝功能血清学检查以及 BMI等指标与NAFLD中医各个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发现NAFLD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病程较长、发病年龄较大、血清总胆固醇(TC)、TG较高。
痰湿内阻证易出现肝功能异常;湿热内蕴证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痰瘀互结证易发生2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
李志国等[17]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NAFLD的文献结果: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郁脾虚是NAFLD的最主要证型。
张慧芹等[18]分别基于不同的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了近十余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两者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发现肝脾两脏是NAFLD的主要病位,而气滞、血瘀、痰湿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4.对治疗的研宄对于脂肪的治疗,应遵从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论。
从基础治疗做起,如制定合理的能量摄入谱、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
中医采取辨证论治、辨病论治。
4.1单味药及中药提取物治疗单味药治法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数医家主要以复方为治疗手段。
Sakata等[19]运用每日700 ml绿茶连饮12周的实验方法,发现可使NAFLD患者的肝脾CT值在经治后显著升高,血清ALT及8-异前列腺素分泌则显著下降。
现代国内医家在近几年治疗NAFLD的中医类文献中总结发现,丹参、山楂、柴胡、泽泻的使用频率最高(>75%),郁金、虎杖、半夏、大黄等次之(>45%),荷叶、白术、党参、当归等亦被广泛使用(>25%)。
而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单味药治疗NAFLD方面也有诸多研究结果可利用现代药理学原理论证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