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山水诗”的比较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陶渊明与谢灵运生活背景及艺术成就 (2)

(一)陶渊明的生活背景艺术成就 (2)

(二)谢灵运的生活背景艺术成就 (2)

二、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山水诗”艺术风格之成因浅析 (3)

(一)不同的出身与生活经历促成了各自艺术风格的形成 (3)

(二)不同的心境和出发点对各自艺术风格的影响 (4)

(三)玄理的阐发对各自诗歌风格的影响 (4)

三、陶谢诗歌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5)

(一)相同之处 (5)

1.陶谢两人都继承了玄言诗的特点,在诗里都谈玄。 (6)

2.陶谢诗作都有强烈的自我情感色彩。 (6)

(二)不同之处 (6)

1.对玄言诗的继承和发展上 (6)

2.在变化创新方面 (7)

3.审美兴趣与结构特征的不同 (8)

4.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征的不同 (9)

【摘要】:在诗歌史上,陶渊明和谢灵运往往被并举为晋宋诗坛两颗璀璨的明珠。陶渊明是魏晋诗风的集大成者,是文学史上大力创作田园诗歌的第一人。而谢灵运则开创了南朝一代新风。陶的“田园诗”和谢的“山水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后人将他们并称为山水田园诗。本文将从两人诗歌风格、用词等方面分析,陶谢诗歌的不同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玄言诗、词藻、兴趣、结构特征、家庭背景

一、陶渊明与谢灵运生活背景及艺术成就

(一)陶渊明的生活背景艺术成就

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田园大诗人。曾在做过县令,因经常到东流种菊,留下千古佳话。他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有所作为。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也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察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只是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

(二)谢灵运的生活背景艺术成就

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原名谢公义。东晋末年的诗人。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游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他所到之处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是他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谢灵运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句过于雕琢,冗长。其诗意境新奇,辞章绚丽,影响深远。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

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

二、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山水诗”艺术风格之成因浅析

(一)不同的出身与生活经历促成了各自艺术风格的形成

陶渊明出身没落地主家庭,29岁开始出仕.不久就辞官归隐。此后,他又做过几任一类的小官,每次时间都很短,4l岁时,再次出为彭泽县令,不过80多天,便而去.从此脱离了官场。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一段时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有时他也亲自参加一些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在这种劳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境况愈来愈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并不是对政治不感兴趣,他曾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政治抱负。但他生活的年代,一方面正值皇室宗族内部斗争、军阀对政权充满野心的门阀制度时期,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电造成严重的不安全感,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能不有所消减;另一方面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中,对后代影响最大的是刚园诗歌。这些优秀诗歌的成因除了现实生活的影响外,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道两家思想对陶都有显著的影响。他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他常常把儒家虚构的淳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合成一体,作为理想世界来歌颂。

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主要跟他的出身与经历有关。谢灵运出身于门阀士族.其先世谢鲲在西晋时便是官僚世家,祖父谢玄更官居晋车骑将军而显赫一时,谢灵运本人18岁就袭爵康乐公。炫赫的家世,与生俱来的爵禄,促成了他高人一等、傲视万物的思想,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也有深刻的影响。刘裕代晋后,门阀士族的特权受到一定的遏制,谢灵运降公爵为侯,并先后被外放为永嘉太守与临川内吏。政治上不得意,“遂肆意游邀”,游兴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间中还屡次退居“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的会稽故里,与亲朋好友过着“纵放为娱”、“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见宋书谢灵运传)的隐逸浪游生活。

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都就是创作于出任永嘉太守及隐居会稽期间。可阻说.政治上的失意,直接促成了他山水诗的创作。

(二)不同的心境和出发点对各自艺术风格的影响

对自然的酷爱,是陶渊明的天性,诗人静观默想山水田园之美,并终老于此,使诗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死相依、休戚与共。诗人把自己的一切都托付给大自然:“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逢”(《饮酒》其四)“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神释》)“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拟挽歌辞》其三),因此,陶的归隐是彻悟,归隐后所关注的,也主要是田园生活景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同上,其一),与绚丽多姿的名山胜水相比.田园的生活与景象是素朴无华的,陶也无意从中寻幽探奇,只是以朴实疏淡的笔触,把素朴无华的田园生活与景象写入诗中,藉以抒发其淡泊宁静的心境,与谢诗中精雕细琢、声色并作的秀句比较,陶诗的佳句尤见一种自然天成的风韵,而陶诗的总体风格,则是在清新自然中,更显质朴无华。

而谢灵运纵游山水,大量写作山水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仕途之不得意而寄情于斯,借山水游历来掩饰他追逐功名利禄的政治用心。这与陶渊明之田园诗,在出发点上就有根本的不同,不同的出发点就会有不同的心境,从而形成雕琢、清丽的艺术风格。如《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宵愧云浮,栖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拖。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届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就用雒琢、清丽的语言写出了诗人被贬在外.心绪低沉却依然自视甚高的矛盾心理。与陶渊明诗“望云渐高鸟,J临水愧游鱼”表达的同一意思。不过.陶渊明是从心底向往自然,而且真正归返自然。而谢灵运则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他之流连于自然实在是有些追不得已。相比之下,谢灵运更喜爱名山胜水,但其山水并不像陶渊明诗那样,跟大自然有泯然难解的情感,而是视山水为愉悦性情的对象。这些明媚秀美的山水,显然比朴素无华的田园诗更具“丽”的特色。(三)玄理的阐发对各自诗歌风格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