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教育统计学》教案--第一章
《教育统计学》优秀教案

《教育统计学》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教育统计学方法对教育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技能,如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3. 能够运用教育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教育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证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教育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 描述性统计分析;5. 推断性统计分析;6. 教育统计软件的使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教育问题,引发学生对教育统计学的兴趣和思考;2. 讲解:讲解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3. 实践:让学生运用教育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学生成绩、教育质量等;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结果和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育统计学教材;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讲解;3. 案例:收集实际教育问题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4. 教育统计软件:安装并提供学生使用的教育统计软件,如SPSS、EXCEL等;5.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学术文章、视频教程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华东师大心理统计学大纲教材:《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编著,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6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一、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统计学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数理统计学。
它主要是以概率论为基础,对统计数据数量关系的模式加以解释,对统计原理和方法给予数学的证明。
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另一类是应用统计学。
它是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工业领域,称为工业统计学;应用到医学领域,称为医学统计学;应用到心理学领域,称为心理统计学,等等。
应用统计学是与研究对象密切结合的各科专门统计学。
二、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内容 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从不同角度来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分,可以分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三部分。
1.描述统计 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2.推断统计 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断统计。
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
3.实验设计 实验者为了揭示试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
其中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等。
以上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随机变量 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的现象,成为随机变量。
第一,一次试验有多中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第二,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第三,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
教育统计教案

教育统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什么是教育统计以及其意义;2.掌握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3.能够运用教育统计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教育统计的概念及意义教育统计是指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技术对教育事务进行全面、系统和定量的测量、描述、分析和预测的过程。
它帮助我们了解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为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依据,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2.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1)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2)频数和频率:频数是指某一现象在样本中出现的次数,频率是频数与样本容量的比值;(3)平均数和中位数:平均数是所有观察值之和除以观察值个数,中位数是将所有观察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值;(4)标准差和方差:标准差是观察值与平均数的偏离程度的平均数,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
3.教育统计的常用方法(1)描述统计:通过图表和统计指标对数据进行汇总和描述,如频数分布表、柱状图、折线图等;(2)推断统计: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常用方法有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3)相关分析:用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4)时间序列分析:用来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三、教学过程1.导入和引导通过提出问题或引用相关数据,激发学生对教育统计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思考教育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2.概念讲解介绍教育统计的概念、定义和意义,结合实际案例解释教育统计在教育决策和改革中的应用。
3.基本概念及常用方法的介绍详细讲解教育统计中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频数、频率、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和方差,并结合图表和实例进行说明。
介绍教育统计中常用的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相关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4.应用练习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通过给出具体的教育统计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总结和拓展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教育统计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教育统计学_第一章 绪论

六、教育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六: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
四、学习教育统计学的注意事项
几个问题
畏难情绪 重点注意使用条件 多做练习
五、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统计学
描述统计 推断统计 实验设计
1、描述统计
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 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目的是将大量零散的、杂乱无序的数字资 料进行整理、归纳、简缩、概括,使事物 的全貌及其分布特征清晰、明确地显现出 来。
六、教育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抽签法:先将总体各个体编上号,这些号 码无大小意义,仅是各个体的代号,每一 个体都要有一个号码。将每一号码写到纸 签上或卡片上,充分混合,任意抽取,抽 到预定的数目为止。
六、教育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随机数码法:在总体数目较大时,抽签法 不方便,用随机数码表,将各个体先编上 号,从《随机数码表》中任何一个地方开 始,向任何一个方向选取。教育研究中一 般采用不可重复抽样。
二、什么是教育统计学
教育研究数据的特点
研究数据和结果多以数字形式呈现 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数据具有规律性 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
三、学习教育统计学的意义
学习心理与教育专业的诸课程需要统计学 知识。
从事心理与教育工作的实践需要统计学知 识。
进行心理教育科学研究需要统计学知识。 科学的思维需要统计学知识。
(完整word版)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第一章概述描述统计定义:研究如何把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科学的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作用:使杂乱无章的数字更好的显示出事物的某些特征,有助于说明问题的实质。
具体内容:1数据分组:采用图与表的形式。
2计算数据的特征值: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离散量数(方差)3计算量事物间的相关关系:积差相关(2列 3列多列)推断统计定义: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数据(样本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推论总体情形。
作用:用样本推论总体。
具体内容: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
2如何对总体参数特征值进行估计。
3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数据类型一从数据来源来划分1计数数据:计算个数或次数而获得的数据。
(都是离散数据)2测量数据:借助一定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
(连续数据)二根据数据所反映的测量水平1称名数据(分类)定义: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数据。
特点:数字只是事物的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意义。
统计方法:百分数次数众数列联相关卡方检验等。
(非参检验)2顺序数据(分类排序)定义:指代事物类别,能够表明不同食物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的某种特征的程度的数据。
(年级)特点: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
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数量.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常规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3等距数据(分类排序加减(相等单位))(真正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定义:不仅能够指代物体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的数据。
(成绩温度)特点:真正的数量,能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不能进行乘除计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 Z检验 t检验 F检验等。
4比率数据(分类排序加减法乘除法(绝对零点))定义:表明量的大小,也具有相等单位,同时具有绝对零点。
(身高反应时)特点:真正的数字,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在统计中处理的数据大多是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
教育统计学教学设计

教育统计学教学设计1. 前言教育统计学是一门对社会和教育现象进行测量、收集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它涉及到课程设计、师资管理、学业评估和资源分配等方面。
本篇文档将对教育统计学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教学指导。
2. 教学目标在本教育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掌握:1.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使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释教育问题;3.理解如何解释统计结果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4.掌握教育统计学的软件工具。
3. 教学内容3.1 教育统计学基本概念本部分将介绍教育统计学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包括数据类型、测量尺度、数据的收集和解读,以及常见的统计方法。
3.2 统计学习方法本部分讲授如何使用统计学习方法来分析教育问题,如教师评估、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
我们将探讨基础的统计学习方法,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
3.3 教育统计学的应用该部分将介绍如何将教育统计学方法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包括教学设计、教育资源分配、学习者评估和学校绩效等方面。
3.4 使用统计学软件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R等,以及如何设计和分析数据。
3.5 课程设计这部分将讨论如何设计教育统计学课程,包括基础课程、高级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并提供实用的教学指导。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4.1 传授知识这部分将通过传授基础知识,如相关概念和方法,为学生建立知识基础。
4.2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将提供一个互动的环境,让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和意见。
4.3 个人研究学生将进行个人研究并完成课程作业。
这将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4.4 组内小组研究这部分将要求学生参与小组研究项目,以此培养其合作学习和沟通技巧。
4.5 组间竞赛将定期进行小组间的竞赛和课程测试,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方法。
5. 教学评价本课程的评价将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个人研究作业、小组研究报告和测试成绩等方面。
学生还将受到一定的互评和教师评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评估其学习方法和成果。
教育统计学 教案

教育统计学教案教案标题:教育统计学教案目标:1. 了解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教育统计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教育统计学的概念,解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2. 提出一个关于教育问题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教育统计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30分钟)1.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a. 解释教育统计学的定义和范围;b. 介绍教育统计学在教育研究和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2.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a. 介绍教育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和实验等;b. 介绍教育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等;c. 演示如何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 教育统计学在教育问题解决中的应用:a.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使用教育统计学的方法和技巧解决教育问题;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教育统计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教育工作中。
三、实践应用(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教育问题,并运用教育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过程和解决方案;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析和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教育统计学研究,如参与教育调查或实验项目;2. 提供更多教育统计学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教育统计学的知识;3. 组织学生参加教育统计学的竞赛或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提升。
教育统计学

第一章:概述一、教育统计学的含义(一)什么是统计学A统计学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分支。
自然界中有两类现象:a.确定现象b.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可用概率论来描述,起源于(法)帕斯卡对赌博现象的研究。
B数理统计学:以概率论为基础C应用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学理论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二)什么是教育统计学探讨如何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研究教育现象中数量关系的科学。
根据不同功能可划分为:1.统计设计:研究如何科学全面地搜集统计数据以确保统计结论的可靠性。
如:如何进行随机抽样,如何设计实验等。
2.描述统计:研究如何对搜集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以显示数量关系,如:计算数据的集中度、离散度等。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测和判断未知的总体特征,如总体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二、几个基本概念(一)变量与变量值A变量: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的事物的某种特征。
B变量值:变量具体的数值如考试的分数、智力水平C变量的类型:①类别变量: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
不能做量化分析,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
如性别男1 女2②顺序变量: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
仅表示等级,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和绝对值。
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相等单位。
如:五点评分:ABCDE③等距变量:存在大小关系,无绝对零点,但存在相对零点。
可进行数学运算、有相等单位。
如IQ④比率变量: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他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如长度(二)总体与样本A总体:具有某种特征的个体总和例如大学生、中学生、女性、男性,包括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总体的量化特征称为总体参数。
如总体平均数B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观察对象。
样本容量(>30称为大样本,<30称为小样本),样本的量化特征称为样本统计量,如样本平均数。
(研究分布关系越大越好;研究事物关系越小越好)第二章:原始数据的整理一、次数分布表(一)分类1.简单次数分布表:又称简单频叔分布表,根据不同组别数据出现频数编制而成。
教育统计学教案

教育统计学教案教育统计学教案一课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育统计学中数据收集的方法和重要性。
2. 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数据整理的步骤。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教育统计学中非常基础但又很重要的一部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大家想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数据收集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做调查的时候,比如了解同学们喜欢的科目。
教师:非常好!那我们来看看数据收集都有哪些方法。
(展示相关内容)比如普查,就是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调查。
还有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那么,大家说说这两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呢?(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普查能得到全面准确的信息,但花费时间和精力多;抽样调查比较节省,但可能有误差。
教师:说得很对!那我们在实际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学习数据整理。
大家分组,完成一个小任务。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杂乱的数据)请你们把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并用合适的统计图表表示出来。
(巡视指导各小组)小组代表:我们组整理出来了,用柱状图表示不同数据的数量。
教师:很好,其他组也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各小组展示交流)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是教育统计学的基础,通过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推断打下基础。
在教材中,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作业设计: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收集方案,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制作成报告。
结语: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统计学教案二课题:集中趋势的度量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意义。
教育统计学第一讲

1、学习教育统计学可以顺利地阅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科研报告和文献,从中可以间接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2、学习教育统计学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在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中,需要运用教育统计方法来提高科学性及其效率。
3、学习教育统计学可以为学习教育测量及教育评价打下基础。标准化测验的编制过程中,测题的筛选、测验信度和效度的鉴定;教育评价中,对评价质量、评价信度的估计、效度的鉴定、评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都运用了大量的教育统计方法。
2、推论统计是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推论统计的内容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推论统计的目的在于根据已知的情况,在一定概率的意义上估计、推测未知的情况。
3、实验设计是实验者为了揭示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订的实验计划。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等。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教研室:教育学教研室教师姓名:姜涛授课时间:第一周(1)
课程名称
教育统计学
授课专业和班级
教育学专业13级
授课内容
第一章绪论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统计学的含பைடு நூலகம்;理解教育统计学的概念、任务、内容及意义;掌握教育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教育统计学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教学难点
教育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容量,一般用n来表示。一般把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教育统计学第一章.

教育统计学的性质
教育统计学是教育学与统计学交叉结合的学科,
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属于应用
统计学的范畴,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教
育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定量
化的研究工具。
教育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数理统计学研究的领域包括怎样设计一个实验,如何从局
部观测推论整体情况,如何从特殊情况推论一般规律,如何对
第一章
教育统计学的内容 教育统计学的发展
绪论
教育统计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育统计学中几个基础概念
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
搜集、整理、分析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 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断找出教 育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具体讲,就是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 等手段有意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 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 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利地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又可以提高工作
的科学性和效率,同时也为学习教育测量打下基础。
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
(1)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 (2)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3)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 (4)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 体特征。 总之,在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都 具有变异性与规律性的特点。
假设进行推论估计与检验等等。 教育统计学偏重于数理统计方法如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 应用,因而对各种统计方法公式的推导及理论上的证明介绍较 少,着重介绍各种统计方法在不同的教育研究中应用的条件和
教育统计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明确教育统计学的学科性质与用途,了解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内容,理解一些基本概念。
明确学习和应用统计方法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学习方法】了解与理解。
【重点难点】教育统计学的性质及内容【讲义内容】第一节教育统计学的性质与用途一、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教育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
统计学是从数量方面研究随机现象总体特征的理论与方法学科。
统计学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数理统计学,它主要以概率论为基础,对反映事物特征的数量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出统计数据分析的模型、一般原理和方法,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数理证明;一部分为应用统计学,即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在自然和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在各个实践领域中的应用,着重阐述各种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及统计结果的解释。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把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教育或心理学领域,研究教育或心理现象的一门应用统计学,它是我们正确认识教育或心理现象数量特征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讲述各种基本的数理统计学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在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应用。
人们研究自然和社会各种现象,是为了正确认识各种事物或现象的特征与联系,了解现状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等,从而更好地顺应规律,取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最佳途径、方法和效果。
同样,我们研究教育或心理问题,也是为了探索各种教育或心理现象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各种教育和心理现象间以及其他现象的相互联系等,以便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发展教育理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统计研究主要使用数据来说话,离开了数据就不能称之为统计研究。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或现象的存在、发展、变化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它是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中着重从数量的角度去研究教育现象的发展变化,从而达到对其质的属性和规律的认识。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实验等手段获得的大量数据,并以此了解教育现象的特征,探索教育现象的变化规律。
01 第一章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思想

第二节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术语与符号
第三节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思想
理解与练习
第一节 教育统计学的思维方式
一、思维方式及其基本类型
(一)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二)归纳主义与演绎主义
(三)从部分到整体与从整体到部分
二、教育统计学的思维方式
一、思维方式及其基本类型
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主体在思维实践中,所经常采
教育统计学主要是要在经验主义的观测数据基础上遵循从部分到整体即从样本到总体亦即从样本统计量到总体参数的思维路向归纳概括出统计规律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概括性的经验命题之一或者为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性的决策依据之一或者为教育实践者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之一
第一章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思想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教育统计学的思维方式
......
(三)抽样方法
1、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是指,(可获得)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取 为样本个体的概率都不为零的抽样方法。因此,有时也被 称为概率抽样 。 (1)简单随机抽样 ①抽签法 ②随机数码表法 (2)非简单随机抽样 ①分层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就是依据个体的某 个特征先将总体划分成若干层级,然后再从每个层级中随 机抽取样本个体的随机抽样方法。 ②整群随机抽样:它抽取的是总体中某些个体所组 成的群体而不是一个个个体本身,而被选中的若干群体中 所有个体就构成了样本。 ③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它是整群抽样与简单 随机抽样的联合运用。
一、总体、样本与个体
(一)总体
总体就是研究者(或调查者)所欲探讨(或 意涵)的那个所有对象的集合。 譬如,江苏省所有中小学名师,截至2006年 10月我国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省区,北京市所 有农民工子女,安徽省所有二年级学生,南京市 所有入学儿童,月平均消费水平在当地平均消费 水平之下的大学生群体,等等,都有可能成为某 项研究的总体。 1、目标总体 2、可获得总体
教育统计学教案

教育统计学教案教学目标:1. 介绍统计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2. 学习基本的统计学概念和方法;3. 培养学生对教育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统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学概述1. 统计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统计学的发展和应用领域;3. 统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节:数据收集与整理1. 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2. 数据的类型和测量尺度;3. 数据整理、清洗和编码。
第三节:统计描述1. 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表;2. 中心趋势的度量:均值、中位数和众数;3. 数据的离散程度: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第四节:统计推断1. 参数估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2. 假设检验:原假设和备择假设;3. t检验和方差分析。
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实例分析:引入实际的教育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统计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 实践应用:通过实际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培养学生数据处理和统计思维能力;5.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测试学生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2. 作业评估:布置统计学作业,评估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应用能力;3. 实践报告:要求学生进行教育数据分析,并撰写实践报告,评估学生的数据处理和统计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教育统计学教材,如《教育统计学导论》;2. 多媒体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3. 数据库和软件:提供教育数据集和统计软件,供学生进行实践分析。
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为预设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水平进行相应调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统计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统计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和方法。
教育统计学教案2

累计次数 (6)
90---94
92
85---89
87
80---84
82
75---79
77
70---74
72
65---69
67
60---64
62
55---59
57
50---54
52
45---49
47
40---44
42
合计
2
0.02
130
5
0.04
128
11
0.09
123
14
0.11
112
24
0.18
98
平均差
定义:每一个数据与该组数据的平均数的离差 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
计算方法:
拒原始数据计算:MD= 拒频数分布表计算:MD=
平均差的评价:
优点:意义明确,计算容易,反映灵敏. 缺点:用绝对值不适合代数计算.
方差
概念: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 计算:
拒原始数据计算:σx2= 拒频数分布表计算:
间断变量-点,整数,有限。 分类标志:性质类别,数据类别。一般都结合起来用。
教育调查
教育调查:无预定因子,不实施控制条件下, 对现成的教育方面的事实进行观察分析。
分类:
时间分:
现情调查:对当前正在发生或存在的事物进行调查。 回顾调查:用追溯方法探索造成结果的因素,果到因
察。 追踪调查:对同一批调查对象在较长时间内做间隔性
76 71 66 63 88 83 77 72 68 64
70 76 81 79 73 71 66 61 55 65
74 86 78 82 74 84 67 72 76 74
第三章 集中量数
教育统计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教育统计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教育统计学以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2. 掌握教育统计学常用的概念、方法和技巧。
3. 了解如何在教育研究和政策制定中应用教育统计学。
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统计学概述1.1 什么是教育统计学- 定义:教育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它基于统计理论和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教育数据来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
- 主要任务:教育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1.2 教育统计学的重要性- 教育政策制定:教育统计学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分析,支持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 教育研究:教育统计学为教育研究者提供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帮助他们发现教育问题、验证假设和进行实证研究。
- 教育评估:教育统计学提供了评估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方法,帮助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改进教育实践和政策措施。
第二节:教育统计学的概念、方法和技巧2.1 教育统计学常用的概念-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
- 变量与测量:变量是指研究对象的特征或属性,测量是指对变量进行度量或刻画。
- 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指某个变量取值的数量,频率是指频数与样本量的比值。
2.2 教育统计学常用的方法- 描述统计分析:对变量进行整体和局部的描述,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 推论统计分析:通过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特征或作出未来的预测,常用的方法有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等。
2.3 教育统计学的技巧- 数据收集技巧:合理设计调查问卷、构建数据表格、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 数据整理技巧:清洗数据、处理缺失值、标准化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数据分析技巧: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和软件工具,正确解读和解释统计结果。
第三节:教育统计学在教育研究和政策制定中的应用3.1 教育统计学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教育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搜集教育数据,用于研究教育问题、验证教育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测量的四种量表;教育统计的基础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参数与统计量、随机变量等。
教学难点:测量的四种量表。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反馈(作业、测试、答疑、交流等情况):
通过课堂提问以及课后作业的反馈,学生对本章内容掌握良好。
课程教学小结:
课程绪论部分准备充分,也注重通过互动来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整体效果较好。
课程考核及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优秀。
教学反思(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前认真准备的事例较好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但在教育统计的正确使用讲解时用时有点多了,且有点抽象。
改进方案:
今后在教育统计的正确使用讲解时要精炼,后面课程时再在具体应用时分析统计方法的正确使用。
系(教研室)审核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
江苏大学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教育统计学
课程编号:
学分学时:3学分,45学时
学时分配:理论学时37实验学时上机学时8
授课时间: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人
开课学院:
任课教师:
选用教材:王孝玲,赵必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一章
绪论
主要知识点及教学用时安排
1.教育统计学的意义
2.教育统计应用的注意事项
3.教育统计学中基本概念(2学时)
备注(实验、上机、课外学习等安排)
布置课程作业பைடு நூலகம்
本章教学目标及对学生毕业要求的支撑性:
1.了解教育统计学的概念及内容;
2.理解学习教育统计学的意义与应用注意事项;
3.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帮助学生认识到教育统计的严谨性、科学性以及应用性价值;有助于学生学会科学使用统计来进行和评估量化研究
本章教学内容摘要:
1.教育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科学领域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
2.学习教育统计学的意义: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供科学方法;为学校实施科学管理提供有效工具;顺利地阅读教育或心理研究的研究报告和文献。
3.学习教育统计学的要求:学习正确理解和解释统计结果,学会使用统计方法。
4.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内容与概念: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数据类型,总体与个体,总体与个体,参数与统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