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风剂
方剂学治风剂
五、分类
❖ 1、疏散外风—外风病证—川芎茶调散、消风散
(大 秦艽汤、小活络丹、牵正散、玉真散)
❖ 2、平熄内风—内风病证—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天麻钩藤饮。
六、使用注意
❖ 1、辨清内外之风精确选方。 ❖ 2、阴虚津少者慎用疏散外风方。
川芎茶调散《局方》 一、构成
❖1、涉及使用方法中旳茶叶。 ❖2、重用薄荷。
①为何养阴?
②为何化痰?
③为何重在熄风治标?
❖④与凉开三宝之区别。
羚羊角、钩藤—熄风平肝,凉肝清热—君
桑叶、菊花—助清肝、又散风热———臣
生地、芍药、甘草—酸甘化阴
贝母、竹茹—清热化痰
为佐
茯神—————安心神
甘草—————又调和——————为使
五、临床应用:
❖ 1、原则 ❖ 2、当代 ❖ 3、加减
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一、构成:
1、主要配伍。 2、羚羊角。 3、生地、竹茹用量。
二、使用方法—竹茹先煎,代水再煎余 药三、主治—肝热生风(热极风动证)
❖ 1、病机:肝热灼津、筋脉失养。
❖ 2、主症 : 高热不退、眩晕、手足抽搐, 甚痉厥,舌绛干,脉弦数。
❖ 3、痉厥:痉病昏厥。
四、方解:
❖ 1、治法—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 2、配伍 ❖ 3、阐明:
天麻、钩藤
平肝熄风
石决明
平肝潜阳 平肝熄风
牛膝 引血下行,补益肝肾 清热活血
山栀、黄芩 清肝泻火
补益肝肾
益母草 活血利水
杜仲、桑寄生
补益肝肾
夜交藤、茯神
安神定志
本方作用特点:善治头痛目眩,清热力强,兼 能安神。
二、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证。 三、症状: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治风剂
方剂学——第十四单元治风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治风剂的适用范围治风剂适用于外风侵袭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风病。
外风证,症见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骨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或口眼歪斜,甚则角弓反张及破伤风等;内风证,症见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甚则卒然昏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
要点二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当辨别风病属内、属外。
应分清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
外风与内风常相互影响,应分清主次,全面兼顾。
细目二疏散外风要点一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芎荆芥各四两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细辛一两防风一两半薄荷叶八两【用法】为细末,饭后清茶调服。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组方原理】君:川芎—善祛风止痛,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
臣: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头痛。
佐:薄荷—辛凉散风,荆芥、防风、细辛——疏散风邪,祛风止痛。
使:甘草—调药和中,使升散不致耗气;清茶—上清头目,可监制风药之辛燥。
方歌: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
趣记:川兄细心防止老伯抢金戒川芎细辛防芷老薄羌荆芥老:国老,甘草【鉴别】九味羌活汤与川芎茶调散均有祛风散邪之功。
九味羌活汤以发汗解表,祛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表证,兼有里热之证。
川芎茶调散长于发散头面部位之风邪,具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之功,主治外感风邪之偏正头痛。
要点二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组成】秦艽三两川芎独活当归白芍药石膏甘草各二两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白茯苓生地黄熟地黄各一两细辛半两【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
口眼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组方原理】君:秦艽—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臣:羌活、防风—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独活、细辛—搜少阴之风。
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熟地—养血白术、茯苓、甘草—益气;石膏、黄芩—清风阳所化之热。
中医药大学《治风剂》教案
第十七章治风剂【教学目的】1.掌握本类方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川芎茶调散、消风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6首)3.熟悉独活寄生汤(1首)4. 了解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牵正散(3首)【教学内容】【定义】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用于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属“八法”中“汗法”、“清法”、“补法“等范畴。
【立法依据】在治疗原则上,外风宜散,内风宜熄。
【分类】治风剂适用于因“风”引起的病证。
风病的范围很广,病情变化也很复杂,可分为“外风”和“内风”两大类。
外风是由外感六淫之风邪侵袭人体所致,多与寒、湿、热、痰等病邪相兼为患,而风邪毒气,从伤口而侵入人体的破伤风,亦属外风范畴;内风是内生之风,由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其发病机理有肝风上扰、热盛动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
根据感邪性质的不同,可将治风剂分为疏散外风剂和平熄内风剂两类。
【注意事项】临床运用治风剂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必须辨证准确,分清外风,内风,而分别选用疏散外风法或平熄内风法,并分辨寒、热、虚、实而分别配以温、清、补、泻等法。
2.应该辨明外风是否引动内风,内风是否兼挟外风,如有兼挟则当兼而治之。
3.应针对不同的病情,灵活加减化裁,或数法合参,因风邪不能独伤人,多挟寒、热、湿、燥、痰等邪伤人。
4.辛散疏风药多温燥,易伤津液,且易助火,对于津液不足或阴虚,或阳亢有热者均应慎用,亦可少佐滋阴之品以制约之。
17.1疏散外风疏散外风剂,主治外风侵袭人体头面、肌肉、关节、经络、筋骨等部位所致的病证,如中风、破伤风、外感风邪头痛、风寒湿痹、鼻渊、风疹、湿疹等。
症见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脉关节挛痛、屈伸不利,鼻塞不闻香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其中,外感风邪,浅在皮毛与肺经,以表证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已在解表剂中论述。
常用辛散祛风药如麻黄、防风、川芎、白芷、荆芥、薄荷、乌头等。
第19章治风剂
注意事项:
1.气虚头痛禁用——应该用补中益气 汤
2.血虚头痛禁用——应该用四物汤。 3.肝阳上亢头痛禁用——应该用天麻
钩藤饮。
导致头痛的原因很多不同,有外感与 内伤的不同对于以上的均不宜使用。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 中风前
部热痛,面色如醉
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喎斜
中风时
甚或眩晕颠仆,昏不
知人,移时始醒
中风后
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
长有力
症状
甚或眩晕颠仆,昏不 知人,移时始醒 或醒后不能复元或肢 体渐觉头不目利眩,晕口,眼目渐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 形喎斜
脉弦长有力
中风前 中风时 中风后
【组成】镇肝赭龙牡牛龟,冬麦金铃甘药茵元。 【趣记】镇肝这龙牡牛贵,冬卖金铃敢要银元。 【功效】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心中烦热, 面色如醉,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 角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 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
症状
方解
• 君药——川芎:辛香走窜,上达头目,祛风 活血,行气止痛。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 (偏、正头痛)。
臣药——祛风止痛(1)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 (2)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 (3)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宣通鼻窍。 佐药——防风、薄荷、荆芥: 辛散上行,疏风止痛,透邪外出,清利头目。 使药——(1)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2)★清茶:苦寒清上降下,清利头目,制约
• 三、适应风证:外风、内风
• 分类:1、疏散外风 2、平熄内风
注意事项:
医学知识之治风剂
治风剂1.川芎茶调散→草熊戴新戒指,呛风喝茶(甘草、川芎、细辛、荆芥、白芷、羌活、防风、薄荷、清茶)2.大秦艽汤→秦皇拎枪逐二弟独归川药房制席草膏(秦艽、黄芩、茯苓、羌活、白术、生地、熟地、独活、当归、川芎、芍药、防风、白芷、细辛、甘草、石膏)3.小活络丹→二乌龙没乳难活(川乌、草乌、地龙、没药、乳香、天南星)4.牵正散→蚕服全蝎(白僵蚕、附子、全蝎)5.玉真散→防止驸马抢南星(防风、白芷、附子、天麻、羌活、南星)6.消风散→谨防馋牛通仓库,十亩草地归胡妈(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木通、苍术、苦参、石膏、知母、甘草、生地、当归、胡麻)7.羚角钩藤汤→领狗上草地,主妇少背菊(羚羊角、钩藤、桑叶、甘草、生地、竹茹、茯神、白芍、川贝、菊花)8.镇肝熄风汤→天涯少草龙牡恋,牛鬼折姻缘(天冬、麦芽、白芍、甘草、龙骨、牡蛎、川楝子、怀牛膝、龟板、生赭石、茵陈、元参)9.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教绝技伏神擒牛众致意(天麻、钩藤、夜交藤、石决明、桑寄生、茯神、黄芩、牛膝、杜仲、栀子、益母草)10.大定风珠→贾母五弟要归,阿妈买草鸡(鳖甲、生牡蛎、五味子、干地黄、芍药、龟板、阿胶、麻仁、麦冬、炙甘草、鸡子黄)【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
功效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03
主治
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
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
腿臂间作痛。
04 治风剂的临床应 用
中风及其后遗症
中风闭证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治宜开窍熄风,方用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等。
使用注意
辨明风病属内属外
治风剂有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之分,使用时应根据风病属 内属外的不同,分别选用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的治风剂。
兼顾病邪的兼夹
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其他病邪相兼为病。治风剂虽以治风 为主,但也要根据具体病情,适当配伍祛寒、清热、祛湿 、化痰、活血等药物。
注意煎服方法及饮食禁忌
治风剂中的部分药物如全蝎、蜈蚣等,宜研末冲服,不宜 入煎剂。服药期间应注意饮食禁忌,如忌生冷、油腻、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
内伤头痛
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头痛,起病较缓 ,病程较长,疼痛性质不一。治宜调 理脏腑功能为主,兼以祛风止痛,方 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
风湿痹痛与关节疼痛
风湿痹痛
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麻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等。治宜祛风除湿通络止 痛,方用独活寄生汤、蠲痹汤等。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剧烈、红肿灼热、屈伸不利等。治宜祛风清热通络止痛,方用白虎加 桂枝汤、宣痹汤等。
风湿性关节炎
治风剂对于风湿性关节 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能够缓解疼痛、肿胀等 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风剂可以作为类风湿 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药 物,能够减轻关节疼痛 、肿胀等症状,延缓病 情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
治风剂
定眩、牵正、解语。
3、适应证:
外风 侵袭人体头面、肌肉、关节、经络、 筋骨 风 病 内风 头痛、恶风、瘙 痒、肢体麻
木、筋脉挛急,屈伸不利、 口眼歪斜 热极生风 肝风内动 肝阳上亢 虚风内动
眩晕、震颤、语言不利、卒然昏倒、不
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
二、分类与配伍特点:
1、疏散外风剂 2、平熄 内风剂 如川芎茶调散、消风散 如羚角钩藤汤
荆芥、防风 炙甘草
五、应用:
1、辨证要点:偏正头痛,鼻塞,苔白,脉浮。
2、加减:风寒头痛去薄荷加生姜、苏叶;风热头痛 去羌活、细辛加菊花、蔓京子;头痛日久不愈加僵蚕、 全蝎、桃仁、红花。 3、现代用于:感冒头痛、神经头痛、血管性头痛、 慢性鼻炎、鼻窦炎之头痛。 4、气虚、血虚、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 头痛不宜用本方。 5、苍耳子散:苍耳子炒60克、辛夷15克、白芷30克、 薄荷叶1、5克,为末,每服6克,清茶调服。
大定风珠(加鸡子黄、五味子)
二、方解: 鸡子黄、阿胶 滋阴养液,平熄内风 大队浓浊
生地、麦冬、白芍、麻仁
龟板、鳖甲、牡蛎
养阴柔肝
填阴塞隙
柔肝熄风
育阴潜阳
炙甘草、五味子
酸甘化阴,安神定志
三、功用:滋阴熄风
四、主治:温病邪热久羁,灼伤真阴,虚风内动之 证。 病机:温邪久留,灼伤真阴;或误汗妄攻,重 伤真阴 邪去八九分,真阴仅存一二分。
三、方解:
怀牛膝 代赭石 滋养肝肾,引血下行,折其阳亢 重镇平肝潜阳 镇肝熄风潜阳 滋养阴液,益阴潜阳 疏泄肝气,清泄肝阳之
生龙骨、牡蛎
生龟板、玄参、天冬、白芍 茵陈、生麦芽、川楝子
有余,益胃和中,防金石类药物碍胃。
配伍特点:镇潜并用,滋疏并投,标本兼顾。
《方剂学》——治风剂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有虚证者不宜使用
化痰熄风剂
药材: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 栀子、益母草、川牛膝、杜仲、桑寄 生、夜交藤、茯神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 肾
用法:水煎服
适用症状: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 的头晕目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语言蹇涩,或舌强不语,痰多气短
针对病位配伍
针对病变部位选 择相应的药物
根据病位深浅选 择药物
根据病位特点选 择药物
根据病位发展趋 势选择药物
针对病期配伍
初期治风剂以疏风散邪为主 中期治风剂以活血通络为主 后期治风剂以补益肝肾为主 恢复期治风剂以调理气血为主
针对病性配伍
针对风热者,配伍清热解 毒药
针对风寒者,配伍辛温解 表药
治风剂的处方组成 多以虫类药为主, 配以活血化瘀、通 络止痛的药物
治风剂的分类
疏散外风剂:适用于外风所致的头痛、痹证、半身不遂等病证。 平息内风剂:适用于肝风内动所致的眩晕、中风、痉挛等病证。 祛风通络剂:适用于风邪所致的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病证。 搜风止痉剂:适用于破伤风、癫痫等病证。
祛风解痉剂
常见药材:白附 子、天南星、天 麻、全蝎等
功效:祛风止痉, 适用于风邪引起 的痉挛抽搐、角 弓反张等症状
注意事项:孕妇 慎用,过敏体质 者禁用
配伍禁忌:不宜 与乌头类药材同 用
05
治风剂的配伍原则
针对病因配伍
针对风邪外袭:治风剂应配伍散风药,如荆芥、防风等 针对肝风内动:治风剂应配伍平肝药,如钩藤、石决明等 针对风痰阻络:治风剂应配伍祛痰通络药,如天南星、白附子等 针对风热上扰:治风剂应配伍清热药,如黄连、黄芩等
《方剂学》第十三章,治风剂
▪ 3,配伍特点: ▪ 重用镇潜诸药, ▪ 配伍滋阴之品, ▪ 镇潜以治标, ▪ 滋阴以治本, ▪ 标本兼顾, ▪ 以治本为主。
▪ 4,加减法: ▪ 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栀子。 ▪ 痰多,加——胆星,竹沥。 ▪ 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山萸肉。 ▪ 中风后遗证,加——桃仁,红花,丹参,地龙
▪ 臣: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源自▪木通——渗利湿热
▪
知母,石膏——清热泻火
▪ 佐: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
▪ 使:生甘草——清热解毒,和中调药
▪ [重点,难点] ▪ 1,病机:风毒与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浸淫
血脉,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所致。
▪ 2,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风疹,湿疹的常 用方。
▪ [功用] 滋阴熄风
▪ [主治] 阴虚风动证。
▪ [方解]
▪ 君:鸡子黄,阿胶——滋阴养液,柔润熄风
▪ 臣:干地黄,生白芍,麦冬——滋阴柔肝,滋水 涵木
▪ 佐:生龟板,鳖甲,生牡蛎——滋阴潜阳,重镇 熄风
▪
麻仁——滋阴润燥,补虚
▪
五味子——收敛真阴
▪ 使:炙甘草——和药
▪ [重点,难点]
▪ 1,病机: 因温病热邪久羁,邪热灼烁真 阴,或因误下妄攻,重伤阴液,导致真阴 大亏,虚风内动。
第十三章,治风剂
▪ 第十三章,治风剂
▪ 一,定义: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的药 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 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 二,分类:
▪ 1,疏散外风:具有疏散祛风除邪的作用, 治外风证。即由外界风邪侵袭人体的肌腠, 经络,肌肉,关节,筋骨等部位,而引起 的各种病证。
镇肝熄风汤(1)
▪ [组成] 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
《方剂学》——治风剂
没药研 各二两二钱
【用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
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
芥茶亦得。
治风剂概述
疏散外风剂
平息内风剂
小活络丹
【主治】风寒湿痹。
风寒湿袭予经络 痰、瘀 风寒湿+痰瘀
↓
↓
↓
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
清茶——苦寒清上降下,清利头目,且制约诸祛风药之温燥、升散。
使:甘草——调和诸药。
治风剂概述
疏散外风剂
平息内风剂
川芎茶调散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
2.辨证要点:头痛,鼻塞,脉浮等。
3.临证加减:
①挟寒—苔薄白、脉浮紧、鼻塞流涕—生姜、苏叶,轻用薄荷; ②挟湿—苔白腻、脉浮滑、身重—苍术、重羌活,轻薄荷; ③挟热—苔薄黄、脉浮数—去羌活,加菊花、蔓荆子; ④挟瘀—带刺痛—红花、桃仁; ⑤挟痰—吐痰涎,苔白腻、脉浮滑—二陈汤; ⑥伏风偏头痛—左右无定位,脉弦—僵、蝉或蝎、蚣;
治风剂概述
疏散外风剂
平息内风剂
消风散
【组成】
当归
蝉蜕
生地
知母
防风
苦参
胡麻仁
牛蒡子
荆芥
苍术
石膏(各一钱)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治风剂概述
疏散外风剂
平息内风剂
消风散
【主治】风疹、湿疹。 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胜则动、痒自来
毒湿郁于肌肤、腠理之间:皮肤斑疹色红,瘙痒; 湿热浸淫:斑疹抓破后渗出津水,或遍身云片斑点; 病邪尚浅:舌苔白或黄,脉浮数有力。
珠
④血虚生风(血虚风动):筋脉拘挛,手足瘛瘲——阿胶鸡子黄汤
2021中医助理基础《方剂学》第十五单元 治风剂
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治风剂主要适用于外风或内风证。
外风证是风从外袭所引起的病证,以头痛、骨节疼痛、筋脉抽搐、口眼喎斜、皮肤瘙痒等为主;内风证是风从内生所引起的病证,以头晕目眩、手足抽搐、言语不利等为主,均可使用治风剂治疗。
2.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辨清病变属性,热者当清,寒者当温,虚者当补。
(2)辨治风证,外风治宜疏散,酌情配伍平息内风药;内风治宜平息,酌情配伍疏散外风药。
(3)内风外风夹杂者,治宜相互兼顾,分清主次。
疏散外风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芎荆芥各四两白芷羌活炙甘草各二两细辛一两防风一两半薄荷叶八两清茶【方歌】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趣味记忆】穷老伯界防,查枪仔细【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颠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之证乃风邪外袭,循经上扰清窍所致。
君——川芎血中气药,上行头目,善于活血祛风止头痛,为治疗诸经头痛之要药,尤长于治疗少阳、厥阴经头痛。
臣——薄荷、荆芥辛散上行,薄荷用量甚重,兼能清利头目,监制诸风药之温燥及风邪易于化热之特点。
佐——羌活、白芷、细辛、防风疏风止痛。
茶叶既能清利头目,又能监防辛温药耗散伤正。
佐使——甘草益气,调和药性。
全方配伍特点:辛散疏风于上,诸经兼顾;佐入苦凉之品,寓降于升。
消风散(《外科正宗》)【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木通石膏知母当归胡麻生地各一钱甘草各五分【方歌】消风止痒祛风湿,木通苍术苦参知荆防牛蒡蝉膏草,生地胡麻水煎之【功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风疹,湿疹。
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之证乃风热或风湿病邪侵袭人体,浸淫血脉,不得向内外疏泄透达,郁于肌肤腠理所致。
君——荊芥、防风、蝉蜕、牛蒡子疏风散邪,疏风止痒,使风邪从肌肤外透。
臣——苦参清热燥湿,苍术祛风燥湿,木通渗利湿热。
方剂学课件 14治风剂
第一节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A类)
循经上犯头目: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 袭表,邪正交争:恶寒发热,目眩,鼻塞; 风邪 风邪外袭之征:舌苔薄白,脉浮。
风邪循经上犯
外 阻遏清阳
头痛、目眩
风
头
痛 风邪袭表
恶寒发热、鼻塞
邪正相争
苔薄白、脉浮
君:川芎—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尤善治
名医方论
“肝藏血而主筋,凡肝风上羚,症必头晕胀痛, 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瘛疭,狂乱惊厥,与 夫妇妇子痫,产后惊风,病皆危险。故以羚、藤、 桑、菊熄风定痉为君。臣以川贝善治风痉,茯神 木专平肝风。但火旺生风,风助火势最易劫伤血 液,尤必佐以芍、甘、鲜地酸甘化阴,滋血液以 缓肝急。使以竹茹,不过以竹之脉络通入脉络耳。 此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良方。”
高热不退
烦闷躁扰
肝
热扰心神 甚则神昏
经 热
热极动风 手足抽搐
盛 风火相煽 甚发痉厥
脉弦而数
舌绛而干 热灼阴液 舌焦起刺
君:羚羊角—清热凉肝,息风止痉。 钩藤—清热平肝,息风解痉。
*羚羊角、钩藤相合,增强凉肝熄风、清热止痉。
臣:霜桑叶—散热清肝。 滁菊花—清热平肝。
*桑叶、菊花共用,助君药以清散肝热而熄风。
佐:鲜地黄—清热凉血滋阴液。 生白芍—养阴柔肝,平抑肝阳,缓急舒筋。
*地黄、白芍相须为用,以滋养阴液,柔肝舒筋。
川贝母、淡竹茹—清热化痰,防痰闭心窍。 茯神木—舒筋解挛,宁心安神。 使:甘草—调和诸药。
运用
1、辨证要点: 高热烦燥,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 2、临证加减: ➢ 热盛者,可加大青叶、夏枯草等以增强清肝之效; ➢ 热邪内闭、神志昏迷者,可配合紫雪、安宫牛黄丸 等以清热开窍; ➢ 神昏痰鸣者,可加天竺黄、姜汁以清热豁痰; ➢ 抽搐甚者,可加全蝎、蜈蚣以增强熄风止痉作用。
治风剂
大秦艽汤
Ⅰ类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主证病机分析:风邪初中经络证。 营卫空虚 风邪侵袭 手足不能运动 舌强不语
闭阻气血经络不通
肌肉筋脉失养
口眼歪斜
大秦艽汤
Ⅰ类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主证病机分析:风邪初中经络证。
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君-秦艽 臣-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 佐1-熟地、当归、芍药、川芎 佐2-白术、茯苓
Ⅰ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证分析:外感风邪头痛(偏于风寒者)
阻遏清阳,气血逆乱
外 风 头 痛
风邪循经上犯 伴见表证
头痛、目眩
恶风发热,脉浮
功用:疏风止痛
透邪外出
分经论治
羌活太阳 荆芥 川芎少阳
厥阴
白芷阳明
细辛少阴 防风太阳
甘草
清茶
薄荷8两
头痛必用 川芎 清利头目 散胸膈之热
配伍特点:
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为一方, 升散中寓有清降, 疏风止痛而不温燥。
第二节
平熄内风
内风:热极生风 ——凉肝熄风 肝阳化风 ——平肝熄风 阴虚风动 ——滋阴熄风
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主证分析:热盛动风证。
温传 热入 病厥 邪阴
肝经热盛 热极动风
阳热亢盛:高热 热扰心神:烦躁、神昏 手足抽搐。 舌绛而干,脉弦数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羚钩 羊藤 角
凉肝 熄风
辨证要点:头痛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随证加减:外感风寒,减薄荷,加苏叶、生 姜;外感风热,加僵蚕、菊花、
蔓荆子;风湿,加苍术、藁本;
头风头痛,加重川芎,酌加桃仁、 红花、全虫、地龙。
气虚、血虚,或 肝肾阴虚阳亢、肝 风内动引起之头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药物
▪ 活血药:风邪入侵,可致经络闭阻,瘀血 乃生,瘀血阻滞,不利于疏散风邪,配伍 活血药,有利于化瘀,有助于祛风。“治 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如:地龙、乳香、没药等。
▪ 养血药:“风胜则干”,风邪侵袭,易损 伤阴血;祛风药辛温香燥,易耗伤阴血; 阴血伤又可致血虚生风。 如:当归、熟地、白芍等。
▪现代运用: 现用于感冒、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三叉神经痛、高血 压头痛等,属风邪为患者。
第二节 平熄内风
作用:平熄内风——平肝熄风
适应证:内风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肝藏血,主筋,通于风气, 体阴而用阳,故内风亦称肝风。
其病证又有虚实之分。内风之实证, 或因热盛生风,如肝经热盛,热极生风; 或因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所致。内风之虚 证,是指阴虚血亏生风,如温病后期,阴 液亏虚,虚风内动。
〖用法〗水煎服。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镇肝熄风汤 ——主治
肝阳亢盛之类中风。 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 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 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 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 弦长有力。 “治内中风证(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 谓脑充血证),其脉弦长有力(即西医所谓 血压过高)”
荆芥、薄荷(臣) 川芎茶调散——方解
川芎(少阳、厥阴):祛风活血止痛。 川芎辛温,辛香走窜,为诸经头痛之要药, 尤善治少阳、厥阴头痛。
——君 羌活(太阳)、白芷(阳明)、细辛(少 阴)、防风:疏风止痛。
——臣 诸药合用,效专力强,各有侧重,止痛之 力更著。
川芎茶调散——方解
薄荷、荆芥:辛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 并可透表。
中医方剂学
主讲:长春中医药大学 王迪
第十三章 治风剂
概念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 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治 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适应范围和分类
1、外风:风从外来,六淫之首的风邪侵入 人体所引起的。人体正气不足则容易感受 外界风邪,发生风病。有风邪在肌表、经 络、筋肉、骨节等的多种外风病证。 ——头痛、恶风、肢体麻木、筋骨挛痛或口 眼歪斜,甚至角弓反张。 ——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散
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针对 气血逆乱冲激于脑的病机,引血下行,缓解气 血上冲之势,同时兼以补益肝肾。
——君
镇肝熄风汤 ——方解
代赭石:镇肝降逆。(或亦为君) 龙骨、牡蛎:平肝潜阳。
——臣 龟板、白芍:益阴潜阳,平肝熄风。 玄参、天冬:滋阴清热。
(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 ——臣
川芎茶调散——运用
▪ 辨证要点: 本方主治风邪头痛,(风寒风热均可,
风热中薄荷量重)以头痛、鼻塞为证治要 点。
川芎茶调散——运用
▪ 加减变化: 外感风寒,减薄荷,加苏叶、生姜; 外感风热,加僵蚕、菊花、蔓荆子; 风湿,加苍术、藁本; 头风头痛,加重川芎,酌加桃仁、红
花、全虫、地龙。
川芎茶调散——运用
2、分清主次:外风可引动内风,内风可兼夹 外风。这种复杂证候,应分清主次。
3、分辨病邪兼挟,病情虚实。
第一节 疏散外风
作用:疏散外风。 适应证:外风证。 表现: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 木、关节屈伸不利、半身不遂等。
常用药物
▪ 辛散祛风药:麻黄、防风、川芎、白芷等。 ▪ 清热药:风为阳邪,易从热化;祛风药多
薄荷重用,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在大 队辛温祛风药中配伍辛凉之薄荷,有监制其 过于温燥之意。
——佐
川芎茶调散——方解
茶叶:清上降下。
茶叶苦凉轻清,可上清头目。——清
上
茶叶下行之性可制约疏风药过于温燥源自升散,使升中有降,升散不至于太过。— —降下
——佐
甘草:调和诸药。
——使
川芎茶调散——配伍特点
集众多辛散疏风药为一方,升散中寓 有清降,疏风止痛而不温燥。
——臣
生地:凉血滋阴 白芍:养阴敛营
(+甘草:化阴增液以舒筋)
——佐
羚角钩藤汤 ——方解
川贝母、鲜竹茹:清热化痰。 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
甘草:调和诸药。
——佐 ——使
羚角钩藤汤 ——配伍特点
综观全方,以凉肝熄风为主,配伍滋 阴、化痰、安神之品,标本兼治,为凉肝 熄风法的代表方。
羚角钩藤汤 ——运用
3、滋阴养血药:阳热亢盛,易损伤阴血,阴 血损伤,则阴虚阳亢,更加助长风阳。 如:生地、玄参、龟甲、白芍等。
4、安神药:因阳热亢盛,易扰乱心神。 如:茯神、夜交藤、龙骨、牡蛎等。
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羚角钩藤汤 ——组成及功用
〖组成〗羚角、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 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 生甘草、淡竹茹
镇肝熄风汤 ——方解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阳有 余,条达肝气郁滞。
——佐 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能和胃安 中,以防金石、介类药物碍胃。
——使
镇肝熄风汤 ——配伍特点
全方重用潜镇诸药,配伍滋阴、疏肝 之品,共成标本兼治,而以治标为主的良 方。
镇肝熄风汤 ——运用
▪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类中风之常用方。无论是
适应范围和分类
2、内风:风从内生,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 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热极动风, 肝阳化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等均属于 内风。 ——眩晕、震颤、四肢抽搐或卒然昏倒、不 省人事、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平息内风 ——镇肝熄风汤
使用注意
1、分清内外:辨别风病属内,属外。外风宜 散,内风宜熄。
二甲复脉汤
加麻仁、鳖甲
一甲复脉汤
去麻仁,加牡蛎
加减复脉汤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 脑部热痛,面色如醉。
气血逆乱 卒中
轻证(中经络)
肢体渐觉不利 口眼渐形歪斜
重证(中脏腑) 眩晕颠仆,不省人事
镇肝熄风汤 ——方解
本证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气血 逆乱为标,证属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治 以镇肝熄风为主,佐以滋养肝。
镇肝熄风汤 ——方解
怀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 。
〖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羚角钩藤汤 ——主治
热盛动风证。 症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 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 脉弦而数。
羚角钩藤汤 ——主治
病机:温热病邪传入厥阴,肝经热盛, 热极动风。
热盛动风多见于温病极期,按病变阶段 有气、营、血分的分别,但推其病所,总 不离厥阴肝木。因动风为筋脉的病变,筋 束骨,联络关节,刚劲柔韧相兼,而筋为 肝所主,并有赖于肝血的濡养。若温邪入 侵于肝,或其他脏病影响到肝,致阳盛而 热,津液亏少,筋脉失养,失去柔和而刚 强之性太过,则生内风。
镇肝熄风汤 ——主治
病机:肝肾阴虚,肝阳化风。 本方所治之类中风,张氏称之为内中 风,病位在肝。肝为风木之脏,中年以后, 精气亏虚,或后天失养,病后体虚,阴虚 于下,阳亢于上,若加烦劳恼怒,起居失 调等因素,以致肝阳化风,血随气逆,上 冲于脑,发为类中。
镇肝熄风汤 ——主治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肝阳化风
中风之前,还是中风之时,抑或中风之后, 皆可运用。临床应用以头目眩晕,脑部热 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
镇肝熄风汤 ——运用
▪ 加减变化: 心中烦热甚者,加石膏、栀子以清热除
烦; 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水以清热化痰; 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以补
肝肾; 中风后遗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不能
▪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肝经热盛动风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 干,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羚角钩藤汤 ——运用
▪ 加减变化: 若邪热内闭,神昏谵语者,宜配合紫
雪或安宫牛黄丸以清热开窍; 抽搐甚者,可配合止痉散以加强熄风
止痉之效;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泻热。 本方清热凉血解毒之力不足,运用时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散——组成及功用
〖命名〗以川芎为主药,用时以清茶调下, 故名。
〖组成〗川芎、荆芥、防风、细辛、白芷、 薄荷、甘草、羌活
〖用法〗食后以清茶调下。 (散、丸——浓缩丸、片、颗粒)
〖功用〗疏风止痛。
川芎茶调散——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 症见:偏正头痛或巅顶痛,恶寒发热, 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 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腑,风乃清阳之 邪,“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外袭, 循经上犯头部,阻遏清阳,故见头痛。
羚角钩藤汤 ——方解
羚羊角:凉肝熄风。 钩藤:清热平肝,熄风解痉。 羚羊角偏于清热,且具有较强的平肝熄风作 用,钩藤清热作用不显著,但具有熄风解痉之 功。二药既可平熄肝风,又能清肝经之热,二
者合用,相得益彰,清热凉肝,熄风止痉之
功益著。 ——君
羚角钩藤汤 ——方解
桑叶、菊花:清热平肝。以加强凉肝熄风 之效。
复元者,可加桃仁、红花、丹参、地龙等活 血通络。
镇肝熄风汤 ——运用
▪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
溢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 肝风内动者。 ▪ 使用注意:
若属气虚血淤之中风,则不宜使用本 方。
炙甘草汤 (复脉汤)
大定风珠 ——演变
加鸡子黄、五味子
三甲复脉汤
加龟板
去参,桂,姜,枣;加芍
可酌加水牛角、丹皮等。
羚角钩藤汤 ——运用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流脑、乙脑以及妊娠子痫、
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 盛,热极动风,或阳亢风动者。 ▪使用注意:
若温病后期,热势已衰,阴液大亏,虚 风内动者,不宜应用。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