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合集下载

2020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进度表

2020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进度表

太阳系示意图
分组 1
纸杯、手电筒
分组 1
沙包、兵乓球、纸片、 羽毛
分组
1
14
14.探索宇宙
查阅人类太空探索史
分组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
15.影响人类文 明的里程碑
科学阅读并制作相关卡片
分组 1
16
16.人造肥料与 第五单元 现代农业
记录豆芽生长情况
杯子、豆芽
分组 1
17
科技改变生活 17.钢筋混凝土 与现代建筑
混凝土承重实验
分组 1
小苏打、白糖、白醋、 矿泉水瓶
分组
1
4
4.化学家的研究 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集气瓶、橡胶管
演示 1
5
5.生物的遗传
观察自己和父母、兄弟姐 妹的特征
分组 1
6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6.生物的变异
找出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品 种
黑米、红米、白米 分组 1
7
7.寻找遗传与变 异的秘密
为目标狗寻找亲代
分组 1
8
8.消失的恐龙
判断化石对应的恐龙
恐龙模型
演示 1
9 10
第三单元 化石的奥秘
9.化石告诉我们 什么 10.用化石作证 据
从化石中读取信息 用化石作证据
11
11.太阳系大家 族
认识太阳系中八颗行星
12 第四单元 12.观察星空
做“星座”放映器
13 探索宇宙 13.冲出地球
体验地球引力
分组 1
分组 1
铁丝、沙子、石子、石 膏粉、塑料盒
分组
1
18
18.电动机与现 代工业
制作简易电动机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答案(实验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答案(实验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答案(实验册)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参考答案班级姓名座号⼀、判断(正确的在括号⾥打“√”,错误的打“×”)。

1、霉是⼀种微⽣物。

(√)2、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馒头容易发霉。

(√)3、霉菌都是有害的。

(×)4、⼀有病就应去注射抗⽣素。

(×)5、细胞都很⼩,不借助显微镜就看不到。

(×)6、细胞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

(√)7、“脓”是⾝体上的烂⾁。

(×)8、市场上卖的纯净⽔不含任何微⽣物。

(×)9、细菌都是有害的。

(×)10、细菌是构成⽣命体的基本单位。

(×)11、细菌繁殖的速度⽐细胞繁殖的速度快。

( √ )12、“脓”就是死亡的⽩细胞和病菌的⼫体。

(√)13、地表变化导致喜马拉雅⼭从海洋变成了陆地。

(√)14、热胀冷缩不会破坏岩⽯。

(×)15、侵蚀是指岩⽯的风化。

(×)16、⼈类改变地表的⾏为都是合理的。

(×)17、麦哲伦船队⾸次实现了⼈类的环球航⾏。

(√)18、假如以每天⾛8⼩时,每⼩时⾛4千⽶的速度,绕地球⾚道⼀周需要1000天。

(×)19、地球表⾯千姿百态。

(√)20、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21、风化后的岩⽯被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22、在地球内部,地幔最深,地壳最厚。

(×)23、铁在空⽓中会⽣锈。

(√)24、铜、铝⾏装许多⾦属在空⽓中都会⽣锈。

(√)25、在⾦属外⾯加涂⼀层油漆可以有效地防⽌⽣锈。

(√)26、不锈钢永远都不会⽣锈。

(×)27、铁锈仍然是铁。

(×)28、喷漆可预防铁⽣锈。

(√)29、铁会⽣锈,其他⾦属不会⽣锈。

(×)30、雪融化是⼀种不产⽣新物质的变化。

(√)31、⽵⼦适合⽣长在碱性⼟壤⾥。

(√)32、家⽤清洁剂⼤多是酸性的。

(×)33、太阳,包括围绕太阳运动的⾏星、彗星、卫星组成的天体统称为太阳系。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8: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8:蜡烛的变化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
我们发现
干燥的烧杯内无明显变化;内壁涂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有浑浊物质产生(像雾);白瓷燃烧皿底部有黑色物质。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后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教师批改
教师签名:第( )实验组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教材位置
第30页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蜡烛的变化
实验目的
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有什么新物质产生。
实验器材
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
实验步骤
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一)探究的问题: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材料:干湿馒头、塑料袋.方法:条件组合温暖潮湿温暖干燥寒冷潮湿寒冷干燥结论实验方法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暖气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冰箱里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结果容易发霉不容易不容易不容易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结论:地球是球形.(三)实验名称: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资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现象:先看到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然后看到番茄酱向外溢出.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化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1 / 5(四)实验名称:地震的模拟实验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征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激烈的震颤感.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五)探究题目: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感化资料:酒精灯、、水、小石块、镊子、火柴.方法: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征象:重复几回后;小石块碎裂.结论:冷暖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六)探究的问题:流水的搬运作用材料: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方法:1.用本条将沙子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2.将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5.往水杯中加水;观察现象.现象:沙子和泥土不断被水流带走.结论:流水有搬运作用.(七)实验名称:蜡烛变化的实验.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燃烧皿(白瓷)、石棉网等.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从头罩在火焰上方.(3)将一只白瓷的燃烧皿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燃烧皿;观察它的底部.2 / 5征象:干燥的烧杯壁有水珠;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清石灰水变混浊;白瓷熄灭皿底部有黑的.结论:蜡烛熄灭后生成新的物资.探究的问题:铁钉生锈的原因(八)假设:铁钉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材料:几根铁钉、几根试管、少许油、干燥剂、冷开水、水.方法:1.将一根铁钉放入有干燥剂的试管里;2.将另一根铁钉放入装满冷开水的试管里;并放入少量的油;3.将第三根铁钉放入一般的水中;并将铁钉的一半露在氛围中.4.天天观察生锈情况.现象:放有干燥剂的试管中的铁钉几乎不生锈;放有冷开水和油的试管中的铁钉也几乎不生锈;放置在有空气和水中的铁钉生锈最快.结论:铁钉生锈与水和氛围有关.(九)实验名称:变色花实验.资料:紫甘蓝水、碱水、毛笔、白醋、纸花等.步骤:(1)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2)在“叶子”上抹碱水.(3)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看一看纸花变成什么颜色?现象:纸花的“花瓣”变成红色;“叶子”变成绿色.结论:这说明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十)探究的题目:比较哪种洗涤用品的效果好我的猜想:洗衣粉的效果好材料:水、大烧杯、洗衣粉、肥皂粉、污物相同条件:污物大小、布料、浸泡时间、搅拌次数、洗涤用品用量.不同条件:不同的洗涤用品方法:1.往2个装有同样多水的大烧杯里分别放入一小勺洗衣粉和一小勺肥皂粉;分别搅拌3分钟.2.每组选择一种污物;并把2块有同样污物的布条分别浸泡在2种溶液中.3 / 53.观察面条上污物的变化;并记录.现象:对于油污;肥皂的效果好;对于果汁;洗衣粉的效果好.结论:不同的污物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十一)实验名称:环行山的形成的模拟实验.资料:盘子、细沙、石子等.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现象: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高度高的坑深一些、大一些;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头大坑深一些、大一些.结论: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深浅都有关系.(十二)制作: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制作准备: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制作过程: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十三)实验名称: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研究题目: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间隔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我的假定:行星公转周期与行星与太阳之间间隔有关实验准备:1.5米长的细绳、水笔的塑料管、有孔的橡皮塞、秒表、砝码、合适的场地实验过程:1、把细绳穿过塑料管;一头拴上橡皮塞;一头拴上砝码.2、捏住塑料管;举过头顶;让橡皮塞做匀速圆周运动.注意:塑料管下的绳长保持不变.3、分别使转动的绳长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每次转动10圈;然后用转动时间除以10;至少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为公转周期.实验结论: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点(六年级)
3.将推测的结果画下来;
4.交流各自的推测,并简要说明理由。
2.观察地球构造模型
1.出示地球构造模型,仔细观察;
2.将模型与自己的推测进行比较;
3.明确地球的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4.结合教材内容,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内部构造的秘密。
3.自制地球构造模型
1.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课题:1、各种各样的能量
实验器材: 吸管、剪刀、胶带、记号笔、橡皮筋若干、米尺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制作吸管火箭
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吸管火箭模型。注意不要剪到手,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
2.制作发射器
1、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发射器。
2、将吸管火箭模型放到发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标记0刻度,然后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记号笔在吸管上以厘米为单位依次标上刻度。
操 作 要 点
1.点燃花生米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2、将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铁丝上,并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架。
3、用火柴小心地点燃花生米。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2.加热水
1、将三角架放置在点燃的花生米上,并迅速放上石棉网及装了水的烧杯,将温度计悬垂于水中。
2、等花生米燃烧完毕后,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并记录。
5.实验总结
用文字和图示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并作出解释。
6.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实验内容: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实验单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实验单教案与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1.蜡烛的变化
实验一:观察点燃前的蜡烛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
1.蜡烛的变化
实验二:蜡块加热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1.烛的变化
实验三:蜡烛燃烧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
验四:观察点燃后的蜡烛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
实验五:探究常见物质的变化类型
【素材积累】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霞,暮染烟岚,在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就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六(1)班任课教师:杨昌慧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 水滴里的生物授课日期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总体上对微生物进行概述。

大体编写结构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发展史和概貌。

预期学习结果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观察、人事微生物。

难点: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时 1 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放大镜、显微镜、烧杯学生准备:抹布、水样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情况分析一、观察水样引导学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集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想进一步了解的知识。

二、用显微镜观察水样带领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并尝试用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出示水样,要求学生把采集的水样由瓶子倒进烧杯,提醒保持桌面整洁。

2、请学生观察水样。

3、教师质疑学生发现:水滴里面除了一些肉眼可以看见的小颗粒外还有有其他的吗?借助什么来观察可能会有收获?4、教师示范用法。

强调轻拿轻放。

5、教师强调:(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1、倒水2、学生有序观察观察,然后进行交流。

显微镜:3、生按顺序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4、小组汇报交流,目镜(对着眼物镜(对着标载物台(放置反光镜(反射光线、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镜臂通光孔镜座。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制作汽水》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制作汽水》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制作汽水》教案第二部分,探究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通过实验验证,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质变化的过程,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因和特点。

第三部分,制作汽水。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自行制作汽水,体验制作的过程,加深对物质变化的认识。

第四部分,品尝汽水。

学生品尝自制的汽水,感受汽水的味道和口感,同时也了解到汽水的成分和制作方法。

第五部分,总结和反思。

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回顾物质变化的过程,加深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

本课通过实验和制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变化的过程,加深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

第二部分,研究汽水中的气体。

首先,让学生观察汽水中是否有气体,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哪两种物质混合能够产生像汽水中那样的气泡,以激发学生对气泡产生原因的猜想。

最后,通过两个探究性实验,学生发现白醋和小苏打混合能够产生气泡,并且鉴别出气泡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从而明白制作汽水的原理。

第三部分,自制柠檬汽水。

介绍制作柠檬汽水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有趣的体验活动中发现每一步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类变化的特征,并感受到制作的快乐。

最后,让学生品尝自制汽水和买来的汽水,比较它们的不同,为后续了解工厂制造的汽水做铺垫。

第四部分,探究工厂生产的汽水。

通过视频、文字等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工厂制造汽水与自制汽水的不同,了解汽水中含有调味剂、咖啡因、色素、香料等添加剂,并明白经常饮用会影响身体健康。

第五部分,拓展。

通过介绍发现汽水秘密的人,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敢于尝试,并鼓励大家课后继续制作健康美味的汽水。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经常喝汽水,他们对汽水的一些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研究和发现。

本节课的目的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种类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汽水,并能够分辨汽水制作过程中产生了哪类变化。

新苏教版2021-2022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

新苏教版2021-2022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第1课水滴里的生物一、问题解答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如瓜果上的霉菌、墙角地缝中的霉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等等,比如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

问题2: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二、实验与制作制作名称: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制作准备: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制作过程:1、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2、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3、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第2课做酸奶一、问题解答问题1: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

(2)、用热水冲洗筷子。

(3)、勤用肥皂洗手。

问题2:细菌的三个特点是什么?答:(1)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

(2)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3)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二、实验与制作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C-40°C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实验名称: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实验准备:每组豆子若干、纸杯八个、实验记录纸实验过程:(1)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2.实验》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2.实验》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2.实验》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2.实验》这一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基础,对于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严谨性和对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严谨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2.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实验操作方法的正确运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2.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实验主题。

2.实验操作: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3.实验观察与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

4.实验分析: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教师进行引导和指导。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原理和现象,并进行拓展讲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实验主题和关键步骤。

可以采用流程图、列表等形式,展示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和分析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

教师要注重过程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反馈如何,教学方法是否适用,教学重难点是否突破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 录下来.
实验现象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
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填表人
xx年9月23日
XX年六年级
实验名称
观察洋葱、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
实验目的
识别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差异
小球先着地.
实验结论
空气对小球比揉成团的纸的阻力小.
填表人
xx年1月3日
xx年10月28日
某某小学实验报告
XX年六年级
实验名称
模拟地震的发生、判断地震中央和强弱
实验目的
用实验模拟地震,以正确理解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强化学生防灾减灾自我救护的意识.
实验材料
纸箱、小木块或积木、记号笔
实 验 过 程
在纸盒上画出街道的图形,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 用小木块垒成楼房.然后在纸盒底部敲击,使楼房 倒塌.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央和强 弱.
实验现象
常见的物质有的是酸性物质,有的是碱性物质.
大多数是碱性物质.
实验结论
常见的物质有的是酸性物质,有的是碱性物质.
大多数是碱性物质.
填表人
XX年12月9日
XX年
某某小学实验报告
XX年六年级
实验名称
试一试那种洗涤用品的效果好
实验目的
了解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知道去污
原理
实验材料
不同的洗衣粉假设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假设
实验材料
洒精灯、装有水的容器、小石块、镜子、火柴
实 验 过 程
用镒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洒精灯火焰上烧一 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 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

2022年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含实验)

2022年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含实验)

2022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蜡烛的变化1.做一支蜡烛实验材料:蜡块、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皿、试管夹、蜡烛模子、棉芯等。

制作方法:①将蜡块切成碎屑。

②加热蜡屑成蜡油。

③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将蜡油倒入模子里。

④等蜡油凝固,蜡烛就制成了。

活动结论: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经历了由固体到液体再到固体的形态变化。

但没有产生新物质,仍然是蜡烛。

2.实验一: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实验材料:烧杯、抹布、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白瓷碗等。

实验方法:①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

②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③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

实验现象: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烧杯内壁变成白色。

白瓷碗的底部有黑色烟灰。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会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这些新物质分别是水、二氧化碳、炭黑等。

3.实验二: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实验要求:点燃一小张纸,看看纸点燃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实验现象:这张纸在燃烧前是白色固体,片状。

燃烧时出现红色的火光和黑色的烟雾,白色固体片状慢慢转化为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燃烧后就全部转化成黑色粉末状固体。

实验结论:纸在燃烧后变成了灰烬,产生了新物质。

4.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剩下的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6.两大类物质变化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没有产生新物质,区分的标准就是有没有产生新物质。

7.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盐溶解、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成钢锭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烟花绽放(烟花绽放时有气体、粉尘产生,伴有发光发热现象)火柴燃烧(火柴燃烧产生灰烬,伴有发光发热现象)石灰石遇盐酸(因为石灰石遇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2.铁钉生锈1.铁钉上的锈呈红褐色,疏松多孔,容易脱落,非常松软。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3-6年级实验一览表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素材-3-6年级实验一览表  (苏教版)
级 能源
下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册
拓展
应用
页码
实验名称
P28 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P40 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P53 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
P59 制作小水轮
P60 比较白炽灯和荧光灯的效率 P65 热传递实验 P66 让瓶子吹泡泡 P68 制作空气动力玩具小汽车
实验类型
实验仪器
备注
分组实验 黏土、树叶、贝壳等
不同的声音
页码
实验名称
P2 空气的性质
P6 热空气和冷空气 P9 研究空气的成分
P11 二氧化碳的性质
P16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P18 热在固体中传播或热传导
P19
热在液体和空气中传播(热对 流)
P22 固体的热胀冷缩
P23 常见的加热和冷却现象
P24 吸热和散热
P27 雨、霜、雾的成因
P28 水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P30 声音的产生 P33 声音的传播 P34 如何听到声音
分组实验 任意四种固体
P31
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 变化
分组实验
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筒
P32 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分组实验 在水中会沉或浮的固体若干、不易判断沉浮的固体若干
P33 认识固体的溶解与分离
演示实验 适量面粉、盐、水、搅拌棒
P35 认识液体的性质
分组实验
油、水、蜂蜜、牛奶、天平、表面光滑的板子、滴管、蜡 纸
简单的电路控制
液体的导电性 探测暗盒电路 探究磁铁性质 自制指南针 制作电磁铁 研究电磁铁 认识呼吸系统 测肺活量 人体血液循环 彩色水点实验 黑盒子模型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复习点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复习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制作蜡烛:切碎蜡块,蜡块形状由大变小;加热蜡屑,蜡块由固态变成液态(蜡油);倒入模具,插入棉芯,蜡油凝固成固体,蜡烛制成。

切碎蜡块加热蜡屑倒入模具2.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白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变白色;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

3.点燃纸:纸燃烧时逐渐变小、伴有黑烟和发光发热现象,最后化为灰烬。

实验发现: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蜡烛和纸燃烧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4.研究铁锈和铁的不同:锈铁块铁钉(1)用锤子敲击:很软很硬(2)用砂纸摩擦:无光泽有金属光泽结论: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物质。

5.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实验结论:(1)在有水和空气的环境中,铁生锈快;(2)在有水无空气中,铁微微生锈;(3)在无水有空气中,铁几乎未生锈。

6、做铁锈生成实验:(1)将一小团细铁丝塞入量筒底部,倒扣在加水的烧杯中,让量筒内外的水面平齐,记下水面位置。

(2)每天观察铁丝的变化和量筒内的水面位置。

记录铁丝生锈的变化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铁丝变化思考:为什么量筒内的水面位置会发生变化?(变高)实验结论:铁生锈需要水和空气。

铁生锈消耗掉量筒内的部分空气,导致内部气压减小,所以水面上升。

7.检测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实验:实验操作:(1)在装有小苏打的锥形瓶中倒入白醋。

(2)迅速盖上橡胶塞,导管的另一头同时插入澄清石灰水中。

(3)仔细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变浑浊。

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8.自制柠檬汽水:思考:在制作柠檬汽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什么时候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什么时候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小结:在放入柠檬汁、糖和色素时,味道、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在放入小苏打的时候,产生了气泡,产生了新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1.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滴管、水样
实验过程:
1、听老师讲解显微镜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实验现象: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这些非常小。

实验结论: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叫微生物。

画图。

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的格子扁长,格子内有一颗很小的黑点,人体表皮细胞的格子短粗,格子里的核比较大。

实验结论:不同的生物,它们的细胞形状、结构也不相同。

5.实验名称:比较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的不同现象
实验材料:地球仪、自制小帆船
实验过程:1.用纸做一只小船,插一根小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出。

4.将船放在平面上模拟航行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实验结论:地球是圆的。

6.实验名称:制作地表模型
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小竹签
实验过程:1、用铅笔绘出陆地、海洋、湖泊、高山等地形范围;2、用橡皮泥、小刀等工具、制作地表不同高度的地貌。

实验现象: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形
实验结论: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形
7.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托盘?锥形瓶?饭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烧杯
10.实验名称:流水搬运的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水杯
实验过程:1、用木条将沙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

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3、将木尺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

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

5、往水杯中加水,展示现象,并描述结果。

实验现象:往水杯中加水,沙子和泥土会被水冲走,并且水盆里有沙子和泥土。

实验结论: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侵蚀岩石,使地表发生变化。

11.实验名称: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实验材料:蜡烛、烧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
1.实验过程: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的上方。

将一只白瓷碗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取下白瓷碗,观察它的底部
实验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
变得浑浊.
实验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12.实验名称:做铁钉生锈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三只透明的小玻璃瓶(代替试管)?三只经过打磨除锈的铁钉(同一厂家,同一型号)蒸馏水(购得)食用油??????干燥剂(硅胶)电吹风?
2、将带着污迹的布同时分别放入烧杯中。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3、同时进行搅拌,并努力保证搅拌次数一致。

?
4、取出布片,放置于利于观察的白纸(或其他物体)上,观察污迹发生的变化,用排序的方法记录结果。

实验现象: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
实验结论: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
15.实验名称:研究环形山的形成
实验材料:托盘
实验过程:1、在托盘内铺上约3厘米的细沙;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4、观察石子坑影子的变化。

?
实验现象:环形山是石块撞击形成的
实验结论: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成的
16.实验名称: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有什么关系
实验材料:1.5米长的细绳、水笔的塑料管、有孔的橡皮塞、秒表、砝码、合适的场地
实验过程:1、把细绳穿过塑料管,一头拴上橡皮塞,一头拴上砝码。

?
2、捏住塑料管,举过头顶,让橡皮塞做匀速圆周运动。

塑料管下的绳长保持不变。

?
3、分别使转动的绳长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每次转动10圈,然后
用转动时间除以?10,至少重复三次,取平均值为公转周期。

实验现象:绳子短,圆周的半径就短,橡皮塞运动的长度短,完成圆周运动所需时间
长。

17.
?2、1
3、按
18.
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