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证据的分类分级与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分级和来源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分级和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141015dd0c22590102029d2a.png)
观察性研究(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
特点: - 研究者不能主动控制研究条件 - 可为前瞻性和回顾性 类型: - 队列研究 - 病例对照研究 - 横断面研究 - 叙述性研究
试验性研究
---- 临床试验 特点: - 研究者可主动控制研究条件 - 可随机分配 - 前瞻性研究 类型: - 随机对照试验 - 交叉试验 - 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 临床同期对照试验
Quasi-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与随机对照试验相似 唯一区别:采用半随机分配方式
按试验对象的生日、住院日或住院号等末尾数 字的奇数或偶数分配研究对象 交替分配研究对象
容易受偏倚因素的影响 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不及RCT
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模式
试验组
研究 合格研 半随机 对象 究对象
例: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病因学研究 Lancet 1981;11:1129
肝癌(40)
HBsAg(+) 台湾 社保 人员 无肝 Ca者 (?) 无肝癌(3414)
观察5年
HBsAg(-)
肝癌(1)
无肝癌 (19252)
样本指向
+ -
HBsAg
肝 癌 有 无 40 3414 1 19252
两组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度: RR=[40/(40+3414)]/[1/(1+19252)] =223
第三章 临床研究证据的 分类、分级和来源
内
容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类
临床研究证据的分级
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
证据的分类
按研究方法分类
原始临床研究证据
按研究问题分类
病因临床研究证据
按用户需要分类
系统评价
研究证据的分类
![研究证据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4b0f7e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d.png)
Evidence-based Medicine
• (2)分组随机:
• 每个受试对象被分配到各组机会相等。 确保受试对象其它情况在对比组间尽可 能平衡,提升组间可比性。
• 随机分组最简单方法是抽签、掷硬币、 掷骰子等等。
• 简单易行,但不适合用于受试对象数目 较大多组分配。
研究证据的分类
第29页
研究证据的分类
第26页
例2: 要调查某种疾病在山东省发病情况, 试设计一个调查方案。
Evidence-based Medicine
研究证据的分类
第27页
Evidence-based Medicine
研究证据的分类
按地域将17个市分为3层 每层随机抽取2个市 每个市随机抽取3个县
每个县随机抽取4个镇
生偏性。
Evidence-based Medicine
研究证据的分类
第20页
(三)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先将总体划分为k个群组(如k个地域),再随机
抽取部分群,并将被抽取各个群全部观察单位 组成样本。 方法
班级编号: 1,2,3,……,40 随机数字: 22,56,07,97, 75 … …←40~80者减40, >80者减80。 抽中班号: 22,16,07,35… …
• 简单易行,但各组例数可能不一样。
研究证据的分类
第31页
Evidence-based Medicine
例2 将18名乙脑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 分别给予A、B.C三种药品治疗,比较治 疗后退热时间。
怎样进行随机分组?
研究证据的分类
第32页
患者编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随机数字:58 71 9630 24 18 46 23 34 27 85 13 99 28 44 49 09 79 序号(R) :13 14 17 8 5 3 11 4 9 6 16 2 18 7 10 12 1 15 处理组别:丙 丙 丙 乙 甲 甲 乙 甲 乙 甲 丙 甲 丙 乙 乙 乙 甲 丙 要求R值: 1~6为甲组,7~12为乙组,13~18为丙组。
循证医学——精选推荐
![循证医学——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59b452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6.png)
《循证医学》复习题供临床医学本科用一、选择题:第一章绪论(22个)(D)1.循证医学兴起于:A公元前1世纪B18世纪C19世纪末D20世纪90年代(ABCD)2.循证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对哪些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医学研究B临床实践C医学教育D卫生事业决策管理(ABCD)3.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A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应基于当前可得的最佳研究证据B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技能C尊重患者的选择和意愿做出临床诊治决策D保证患者获得当前最好的治疗效果(ABC)4. 循证医学是哪些因素的有机结合?A最好的研究证据B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C患者的意愿D以上都不是(ABC)5.最好的研究证据来源于:A医学基础研究成果B系统评价C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D以上都不是(ABC)6.患者的意愿是指为获得最好的医疗服务而恢复健康的:A期望B需求C选择D妄想(ABC)7.循证医学必须遵循的三原则是:A当前可得最佳临床研究证据是其核心B医师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为技术保障C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最高目标D医疗活动的便利为其运行的基础(ABC)8.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A随机对照试验的问世B统计学方法的发展C临床流行病学的产生与应用D疾病谱的不断扩大(D)9.人类医学史上首次进行的规范的RCT(随机对照试验)是:A用橘子、柠檬及其他干预治疗维生素C缺乏病试验B评价放血疗法效果试验C血清治疗白喉试验D链霉素对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研究(ABCD)10.对RCT(随机对照试验)的高度评价有:A可与显微镜的发现相媲美B临床医学发展的里程碑C开创了临床医学研究的新纪元D是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来源(ABCD)11.临床医学获得深入发展的路径是:A发展临床流行病学B使直接为病人服务的临床医生经过严格训练C掌握生物医学科学D将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ABCD)12.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是:A所研究的对象是病人群体而不是动物B所关心的是病人群体中临床事件的概率变化C分析临床事件是以一个完整的人体作为统计单位D是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科学(ABC)13.对临床流行病学的多种称谓有:A临床医学的基础科学B临床研究的方法学C临床研究的“建筑学”D以上都不是(ABCD)14. 对循证医学的提出作出卓越贡献的有:A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内科医生Arichie CochraneB英国著名临床医生、循证医学专家Iain ChalmersC加拿大著名内科医生、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D美国McMaster大学医学院教授Gordon Henry Guyatt(ABCD)15. Cochrane协作网的主要组成是:A12个Cochrane中心B1个Cochrane工作网、1个用户工作网C51个专业协作组D11个方法学组、1个协作网指导组(ABCD)16.循证医学教育的方式是将循证医学课程开设于:A本科生B研究生C全科医师D毕业后教育(C)17. 循证医学研究包括:A高质量证据的生产B临床实践应用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ABCD)18. 制定“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统一标准”的工作组成员有:A临床试验研究专家B统计学家C流行病学家 D 生物医学杂志编辑(ABCD)19.世界卫生组织实施临床试验统一注册制度的目的是:A透彻了解研究设计和应该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实施过程B了解研究及其结果的可靠程度C协调重复的临床试验D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20.我国循证医学的发展步伐包括:A派出临床医师到国外学习临床流行病学B在华西医科大学成立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Cochrane中心)C国际Cochrane协作网批准中国Cochrane中心注册D创办《中国循证医学杂志》(ABCD)21. 循证医学的思想灵魂是:A基于问题的研究B遵循证据的决策C关注实践的后果D后效评价、止于至善(ABCD)22. 循证医学的实践模式是:A提出问题,收寻证据B评价分析,决策实践C后效评价D持续改进,止于至善第二章提出临床问题(10个)(C)23.临床医师实践循证医学的身份是:A研究者B应用者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C)24.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时,提出问题应以()为中心?A患者B患者所患疾病存在的重要临床问题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ABC)25.临床医师每天与患者面对,应该善于在临床实践中:A观察问题B发现问题C提出问题D思考问题(ABCD)26.提出临床问题应具备的条件有:A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同情心B丰富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C一定的人文科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D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ABCD)27.在临床医疗实践过程中,问题常来源于哪些情况?A病因、病史和体格检查 B 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C诊断性试验和治疗D预后和预防(C)28.临床问题大致都是:A背景问题B前景问题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C)29. 背景问题的构建包括:A问题词根加动词B一种疾病或疾病的某一方面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ABCD)30.前景问题的构建包括:A诊断与鉴别诊断B干预措施C病因D预后(ABCD)31. 提出临床问题的注意事项有:A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关键问题B确定问题的范围C关注患者所关心的问题D为临床科研提出问题(ABCD)32.要提出一个好的临床问题,临床医生需要:A深入临床实践,勤于思考B具备基础扎实的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C跟踪本专业研究进展,从患者角度思考D经常与同行讨论交流第三章研究证据的分类、分级和来源(10个)(C)33.临床研究证据按照研究方法分类分为:A原始临床研究证据B二次临床研究证据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ABCD)34.临床研究证据按照研究问题分类分为:A病因临床研究证据B诊断临床研究证据C预防及治疗临床研究证据D预后临床研究证据(ABCD)35.临床研究证据按照用户需要分类分为:A系统评价B临床证据手册、临床实践指南C临床决策分析D卫生技术评估、健康教育资料(ABCD)36.临床研究证据按照获得渠道分类分为:A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B灰色文献C在研的临床研究证据D网上信息(ABCD)37. 原始研究证据主要包括:A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B队列研究、横断面调查设计C前后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D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ABCD)38.其他形式的随机对照试验有:A半随机对照试验B非等量随机对照试验C组群随机对照试验D单个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ABCD)39.队列研究又称为:A前瞻性研究B发生率研究C随访研究D纵向研究(ABC)40.临床医生主要使用的临床研究证据有:A临床实践指南B临床决策分析C临床证据手册D以上都不是(ABCD)41.证据分级须参照的因素有:A论证强度B风险性C费用D计算利弊的平衡点(ABCD)42.目前常用的证据来源有:A数据库B杂志C指南D专著第五章循证医学常用统计方法(5个)(ABCD)43.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全过程分为以下步骤:A设计B收集资料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C)44.频数分布的重要特征是:A集中趋势B离散趋势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ABCD)45.常见的平均数有:A算术平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百分位数(ABCD)46.离散趋势的统计学描述有:A极差B四分位数间距C方差、标准差D变异系数(ABCD)47.循证医学常见的“率”有:A发病率B患病率C病死率D治愈率第七章系统评价(3个)(ABCD)48.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应用条件有:A干预试验Cochrane系统评价B研究背景C研究目的 D 纳入和排除标准(ABCD)49.按照偏倚的来源可将其分为:A选择性偏倚B实施偏倚C减员偏倚D测量性偏倚(ABCD)50.为避免实施偏倚,须采取“盲法”,施盲的对象可以是:A受试者B实施干预者C结果测量者D统计分析人员第八章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6个)(ABC)51.病因包括:A外界客观存在的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等有害因素B人体本身的不良心理状态C遗传缺陷D以上均不是(ABC)52.病因的致病效应非常复杂,包括:A单一病因引起一种疾病B一种病因引起多种疾病C多个病因综合作用引起一种疾病D没有病因也会发生疾病(ABC)53.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发病,是一个复杂的效应过程:A涉及宿主、致病因素和环境因素B取决与机体内部的各种病理生理和免疫防卫机制C受外界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影响D以上均不是(ABC)54.评价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的原则有:A真实性评价B重要性评价C适用性评价D以上均不是(ABCD)55.影响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真实性评价的因素有:A除暴露的危险因素外,其他重要特征在组间是否可比B测量各组暴露因素和临床结局的方法是否一致C是否随访了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D研究结果是否符合病因的条件(ABCD)56. 评价病因和不良反应研究证据适用性的因素有:A你的患者与研究对象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研究结果不能用B你的患者发生疾病(或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如何?C你的患者对治疗措施的期望和选择如何?价值观如何?D是否有备选的治疗措施?第九章诊断试验的评价和应用(4个)(ABCD)57.诊断试验的重要性评价的指标有:A特异度B敏感度C似然比D验前概率和验后概率(C)58.用于鉴别诊断的诊断试验特异度达到多少可称为高特异度?A65% B75% C85% D95%(ABCD)59.诊断试验证据真实性的简单标准有:A是否与目标疾病的参考标准独立地进行了盲法比较?B是否纳入适当的研究对象?C研究采用的金标准是否与诊断试验无关?D测量诊断试验的方法在另一组受试对象中也能得到可靠结果?(ABC)60.诊断试验的适用性评价应考虑:A该诊断试验在本地是否能实施、经济上能否承担、准确性如何B根据该诊断试验产生的验前概率是否符合临床估计C由此产生的验后概率是否影响对患者的处治和对患者有利D该诊断试验能否对医院、科室、个人产生经济效益第十章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与应用(5个)(ABCD)61.治疗要达到的目的有:A治愈或根治疾病B延缓疾病的进程C预防或减少疾病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D缓解症状,改善脏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ABCD)62.评价治疗性研究证据的真实性的条件有:A研究对象是否随机分配B是否隐藏了随机分配方案C组间基线是否可比D随访时间是否够长(C)63. 评价治疗性研究证据的重要性的条件有:A治疗措施的效应大小如何?B治疗措施效应值的精确性如何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ABCD)64.如何应用评价后的文献结果解决病人的问题?A你的患者是否与研究对象差异较大,导致结果不能应用?B该治疗措施在你的医院能否实施?C你的患者从治疗中获得的利弊如何?D患者对治疗结果和提供的治疗方案的价值观和期望如何?(C)65.治疗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A沾染B干扰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第十一章疾病预后的证据评价(6个)(ABC)66.患者预后问题一般都包含哪些因素?A定性的,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发生B定量的,这些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C时序的,这些结果大约过多久会发生D定位的,这些结果大约会在什么场所发生(A)67.预后研究最常用的方案是:A队列研究B随机对照试验C纵向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ABC)68.疾病预后的循证步骤有:A提出临床问题B检索研究文献C证据评价D结果报告(ABCD)69.影响预后证据质量的主要偏倚有:A收集偏倚B存活队列偏倚C迁移性偏倚D测量性偏倚(ABCD)70. 影响预后证据质量的其他因素有:A人口学特征B疾病状况C经济、家庭因素D心理及依从性(ABCD)71.影响预后证据的真实性评价的标准有:A证据中样本的代表性B对样本进行完整的随访C结果采用客观指标,判断采用盲法D调整其他因素第十二章临床经济学评价(ABCD)72.临床医生作出决定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A诊断、治疗措施的有效性B诊断、治疗措施的安全性C病人的生活质量D卫生资源的消耗(ABC)73.成本的类型有:A直接成本B间接成本C隐性成本D无形成本(ABC)74.效果的类型有:A效果B效用C效益D效能(ABCD)75.对待具体的医疗保健措施的不同观点有:A病人及家属希望最大程度得到可能的医疗服务B医疗机构关心服务效果及自身的经济效益C卫生行政部门考虑以有限资源为多数人提供有益的服务D医疗费用支付单位希望医疗费用越少越好二、名词解释:1.Meta分析:Meta分析是一类用以比较和合成针对同一科学问题研究结果的统计学方法,其结论是否有意义,取决与所纳入的研究是否满足一定的条件。
研究证据的分类
![研究证据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499990810a6f524ccbf8581.png)
用于分层的特征是指影响观察值变化的主要因素。 方法 本例:6个年级,每个年级为一层,每层随机抽取学生, 合起来为200学生。 优点:样本代表性好,抽样误差减少。
Evidence-based Medicine
注意: 各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大小是不同的。 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 层抽样。
Evidence-based Medicine
(三)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 先将总体划分为k个群组(如k个地区),再随 机抽取部分群,并将被抽取的各个群的全部观 察单位组成样本。 方法 班级编号:1,2,3,……,40 随机数字:22,56,07,97,75 … …←40~ 80者减40, >80者减80。 抽中班号:22,16,07,35… …
实验对照(experimental control)
Evidence-based Medicine
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是施加某种与处理 因素有关的实验因素。
赖氨酸添加试验中,实验组儿童的课间餐为添 加氨基酸的面包,对照组为不加氨基酸的面包。
自身对照(self control)
对照与试验在同一受试对象身上进行。如身体对称部 位或试验前后接受不同研究因素,一个为对照,一个 为实验,比较其差异。
观察性研究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病例对照试验(case control study) 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tudy) 叙述性研究(descrptive study) 病例系列(case series) 个案报道(case report)
Evidence-based Medicine
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
![循证医学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b761b7e901f69e31433294fb.png)
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在临床指南中也引入或修订了各自的 证据分级和推荐标准。
局限性:局限于治疗方面,不适于预防、诊断等其他领域
证据的分类、分级与 推荐
授课内容
第一节 证据分类 第二节 证据分级与推荐 第三节 GRADE标准特点及应用
学习目的
掌握证据的分类依据、GRADE证据分级和 推荐标准的内涵和关系
熟悉临床研究证据分级与推荐系统的演进 过程及内容
了解其他领域的证据分级系统
1、飞速发展医疗科研 (尤其是临床研究)导 致大量科研成果产生(海 量信息);全球23000余 种生物医学期刊每年发 表数百万篇文献
1992年AHRQ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
四、SIGN标准
1996年,英格兰北部循证指南制定项目(North of England Evidence Based Guidelines Development Project,NEEBGDP)发布了其制定 的证据分级标准和推荐强度,将RCT,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共同作为 最高级别的证据,这是英国继加拿大和美国之后较系统全面发布自己的 分级标准。
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
二、按使用者需求分类
第二节、证据分级与推荐
要实现科学高效的决策,使用者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检索和评价证据质量(quality of evidence),只需要充 分利用研究人员预先确立证据分级标准和推荐意见,参考 各种高质量证据帮助科学决策。
1979年,加拿大定期体检特别工作组(Canadian Task Force on the Periodic Health Examination ,CTFPHE)首次 对研究证据进行分级并给出推荐意见。
循证医学重点
![循证医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6446df76a20029bd642df7.png)
第一章绪论一、循证医学(EBM)的概念指临床医生对病人诊断、治疗应该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任何决策需建立在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
这些科学证据也应该是当前最佳的证据。
来自于设计合理、方法严谨的临床研究报告。
如医学期刊的研究报告,以及对这些研究所进行的系统评价。
最佳证据:二、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1、高素质的临床医生2、患者的参与3、最佳研究文献证据4、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和知识三、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别1、提供和评价证据者:doer:临床流行病学家、各专业临床专家、卫生经济学家、卫生管理和决策者、社会工作者、医学信息工作者、统计学工作者等2、应用证据者:user:临床医务人员、卫生管理和决策者、临床药学及药物研制工作者等四、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步骤)“五步曲”1. 问题: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2. 证据:检索有关医学文献3. 评价:严格评价文献4. 应用: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5. 效果:后效评价,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循证医学产生的背景1. 信息与网络的迅猛发展2. 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3. 临床科研方法学兴起4. 临床经济学的发展对临床实践提出新的要求5. 临床医生开始意识到,单凭推理或理论来指导临床行为有时是不可靠的。
从理论上认为有效的疗法,在临床实践中不一定真正有效。
第二章PICOP: Participant(or Problem) 参与者或问题I: Intervention (or E: Exposure) 一个方法或措施C: Comparison 与之对比的另一个方法或措施O: Outcome 结果第三章证据的来源和检索1.证据的分类:①原始研究证据②二次研究证据:由原始证据进行整合评价归纳/综合得到,是对多个原始研究证据再加个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证据2.证据的分级:I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手机所有多个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系统评价(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II级:单个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III级:有对照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如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Iv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V级:专家意见、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二.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1.方法学因素2.研究过程因素:(1)研究对象方面的因素:诊断明确;有代表性;比较组具有可比性(2)观测结果方面的因素:临床研究结局指标的合理性、观察或检测方法是否合理和正确,敏感度与特异度如何3.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面的因素:如实收集正、反面的资料;注意缺失的数据4.统计分析方面的因素:采用正确的统计方法5.内部真实性和外在真实性:内部真实性(internal validity)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它回答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
证据分级、分类和推荐 李静
![证据分级、分类和推荐 李静](https://img.taocdn.com/s3/m/d2f78c7d48d7c1c708a145ab.png)
2011年再次推出GRADE系列文章
2008年推出的系列文章主要针对使用GRADE 结果的临床医生和决策者,这些结果包括证 据概要表、结果总结表和推荐强度分级 未能为负责使用GRADE 方法生产结果的人 提供详尽指导:包括系统评价及卫生技术评 估作者、指南委员会成员及为指南委员会提 供支持的方法学家们 2011年推出的系列文章弥补了上述不足,为 使用GRADE 的每一个步骤提供指导
Guideline 1 created equal!!
Article 1
Guideline 2
Article 2 Textbook
CME
Expert
What’s the truth?
证据分级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Campbell和Stanley首次提出了研究证据分级的 思想,评价教育领域部分原始研究的设计,将随机对照研究的质量定 为最高并引入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的概念
Ⅱ2
证据来自于比较了不同时间、地点有无干预措 施的研究;或无对照研究但疗效巨大(如1940
年青霉素的应用)
Ⅲ
基于临床研究、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的报
告,或权威专家的意见
B 考虑该疾病的证据尚可 C 支持考虑该疾病的证据缺乏
D 不考虑该疾病的证据尚可 E 不考虑该疾病的证据充分
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GRADE证据推荐强度
根据研究结果对患者的利弊关系,将推荐强度分为强和 弱两级
推荐强度
定义
强
干预措施明显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弱
干预措施因研究质量低而利弊不确定或利弊 相当
术语
解释
利
包括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章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
![第三章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37709adbb9f3f90f76c61b7b.png)
2020年3月2日
26
3)间接证据
第一类,如欲比较两种活性药物的疗效时,若无两药直接 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但有两药均与同一安慰剂比较的随 机对照试验时,便可进行两药疗效的间接比较。但其证据 质量比两药直接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低
第二类间接证据包括人群、干预措施、对照措施、预期结 局及相关研究中类似的因素。
4、质量高低不一 (技术、方法和
3、有限个人精力:如 手段???)
365天每天阅读19篇文章,
才能全面了解本领域进 展。
循证医学证据分类、分 级与推荐的标准和方法
2020年3月2日
4
第一节 证据分类
2020年3月2日
5
一、按研究方法分类
临床证据可分为研究证据和非研究证据,前者又可分为原始研究 证据与二次研究证据两类。
此后多个机构和组织分别对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了规 范,但方法各异,标准不一,甚至彼此矛盾。
2020年3月2日
10
2020年3月2日
11
一、CTFPHE标准
水平 定义
级别 定义
Ⅰ 至少一项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 A
考虑该疾病的证据 充分
Ⅱ1 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尤 B 其来自多个中心或研究组
2)研究结果不一致
不同研究间大相径庭的疗效评估(异质性或结果的差异)意味着各种疗法的疗 效确实存在差异。差异可能源于人群(如药物对重症人群的疗效可能相对显 著)、干预措施(如较高药物剂量会使疗效更显著)或结局指标(如随时间推移 疗效降低)。
当结果存在异质性而研究者未能意识到并给出合理解释时,证据质量亦降 低。
推荐级别 强
弱
具体描述
明确显示干预措施 利大于弊或弊大于
第三章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
![第三章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16571d6afab069dc502201cc.png)
加拿大定期体检特别工作组(CTFPHE标准): 1979年,三级标准
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ACCP标准) :1986年, 五级标准
HTA) 实践参数(practice parameter)
14
专家意见 个人经验 其他(当地的“智慧”、“诀窍”、
“常识”等)
15
病因:如何确定疾病的原因? 诊断:如何正确解释从病史、体检得到的资
料?如何选择、决定诊断试验?某种诊断或治 疗措施的价值? 治疗:如何选择对病人有好处而无害处的治 疗手段,从效果和花费来看,是否值得应用? 某种药物的临床应用? 预防:如何防止疾病的发生、复发? 预后:如何估计病人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27
➢ 研究结果科学性:是否真实可信? ➢ 研究结果的是什么?有多大? ➢ 研究结果能否应用于我的病人,解
决临床问题。
28
是否同参照标准(金标准)进行独立的盲法比较; 研究人群是否包括临床上应用该试验的各种病人; 所评价的试验结果有没有影响参照标准检查的实施; 诊断试验的方法描述是否详细,能否重复。
38
随机临床试验是最严格的方法 随机试验也可能存在受偏倚的影响,
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是必要的。
39
设立对照组 随机分组
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分层随机 双盲(Double blinding)
外观一致的对照药或安慰剂 双盲双模拟(double dummy) 开放试验、单盲
40
退出和失访 已纳入的病例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 出现药物副作用的病例 对分配的治疗不依从的病例
应当对文献等证据进行评价。
23
可作为是否纳入研究的标准; 用于解释研究结果间的差异性(异质性); 用于敏感性分析; 作为研究结果统计学分析时赋予权重的根据,
第三章研究证据的分类、来源与检索2012
![第三章研究证据的分类、来源与检索2012](https://img.taocdn.com/s3/m/18a0c745852458fb770b567a.png)
(2)循证医学评价(evidence based medicine reviews, EBMR)
(3)评价与传播中心数据库(Centre for Reviews and Dissemination Database,CRDD) / (4)临床证据(Clinical Evidence) 2007年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临床证 据》提供了200多种常见疾病、540多个临床问题、超过 3000种治疗手段是否有效的证据,而且每个月都会及时更 新,已成为发达国家临床医生的必备工具书。
2.网站
(1)SumSearch:
(2)TRIP database:
()
(http://www.tripdatabase.corn)
(3)NGC(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美国国家指南交 换中心网站 ) http:// (4)NICE: ( 临床实践指南) (5)INAHTA:(国家卫生技术评估网络的网站) (6)HSTAT:(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卫生技术评估和指南网站)
Ⅱc
表3-1研究证据的分级
推荐 证据 级别 水平 Ⅲ级 Ⅲa 防治 与病因 同质性病例- — 对照研究的系 统评价 单个病例-对照 — 研究 预后 — 诊断 — 经济分析
Ⅲb
Ⅳ级
研究对象并未全部 作金标准检查,但 作了适当指标的独 立盲法比较 病例系列报 病例系列报告、 没有独立利用金标 告、低 质量队 低质量的预后队 准或未作盲法试验 列研究及病例 列 研究 对照研究 专家意见(缺乏 同左 严 格评价或仅 依据生理学/ 基础研究/ “首要原则”) 同左
第二部分
研究证据的检索
第三节 计算机检索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
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
![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b64fae087375a417866f8f9b.png)
证据水平表明一个研究的真实性不代表临床实 用性
推荐级别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费用、 执行的难易及疾病的重要性等)
8
• CTFPHE标准:1979,首次基于试验设计将证据分为三级
• 不足之处:样本量小、质量低的RCT还是I级证据吗?结果互相矛 盾的RCT仍属I级证据吗?高质量观察性研究属于II级证据吗?
强推荐的含义:对患者来讲,大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对临床医 生,多数患者应该接受该推荐方案。
弱推荐的含义:对患者来讲,多数会采纳,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采 用;对医生来讲,应该认识到不同患者有各自适合的方案,帮助患者 作出体现其价值观和意愿的决定。
影响推荐强度的因素:证据质量;利弊平衡;价值观和意愿;成本。
证据分级与推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证据的强度等级
系统综述/Meta-分析 有明确结论的RCT
– 如:可信限范围不包含临床意义的临界值
未得到明确结论的RCT
– 如:点估计值提示有临床意义,但可信限范围包含了临界值
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 病例报告
医学研究中证据的分级
系统综述
RCT
9
• ACCP标准:1986年,David Sackett针对CTFPHE标准的不 足修改而成,采用了五分法。
10
• AHRQ标准:1992年制订的临床实践指南中的标准。
11
• 牛津大学EBM中心标 准:1998年制订的, 2001年5月发布在网 络上,目前使用最为 广泛。
12
• 牛津大学EBM中心标 准:1998年制订的, 2001年5月发布在网 络上,目前使用最为 广泛。
第4讲
循证医学(前三章自己整理)
![循证医学(前三章自己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a0844126fff705cd170a17.png)
第一章循证医学总论本章重点:1、循证医学得概念2、循证医学得特点(2个)3、实践循证医学得基本条件(4个)4、实践循证医学得基本步骤(5步法)5、三要素四原则五步法思考题:1、循证医学产生与发展德尔内在原因就是什么2、在中国实践循证医学存在得挑战有哪些1、循证医学得产生(1)疾病谱得改变(2)医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匀(3)医疗模式得改变(4)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学发展与信息技术实用化使循证医学成为可能2、循证医学三要素:医生证据患者3、循证医学得定义:循证医学就是将最好得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得技能、经验与患者得期望、价值观三者完美结合,并在特定条件下得以执行得实用性科学。
4、循证医学得特点(一)决策得三要素——证据、资源、与终端用户价值意愿(1)“证据”及其质量就是实践循证医学得决策依据(2)临床医生得专业技能与经验就是实践循证医学得基础(3)充分考虑患者得期望或选择就是实践循证医学得独特优势(二)遵循四个原则(1)基于问题得研究(2)遵循证据得决策(3)关注实践得结果(4)后效评价,至于至善5、实践循证医学得基本条件(1)政府得需要、支持与女宏观指导(2)高质量得证据、高素质得医学与患者得参与(3)必要得硬件设备(4)明确得目标、准确得定位、学以致用、持之以恒6、实践循证医学得基本步骤(1)提出明确得临床问题(2)检索当前最佳研究证据(3)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医学得实践结果7、证据得三要素(1)证据得分类分级(2)证据得不断更新(3)肯定否定不确定8、循证医学得核心:高质量得临床研究数据第二章怎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与提出问题本章得要点:1、问题得来源2、问题得种类3、问题得构建本章以理解为主1、问题得特征(1)问题就是某种情境下一个未知实体,在目标状态与当前状态之间有一定差异(2)所寻找或解决得东西有一定得价值,即问题得探寻或解决者相信寻找这些未知得东西有价值2、问题得成分给定得状态目标状态解决问题得障碍3、临床问题得特殊性要求从事医疗相关工作得人员具备“(1)准确分析、查询并评价所找出证据质量得能力(2)应用找出得当前最佳证据,针对性解决临床问题得能力(3)使用证据后得后效评价(4)终身学习得能力4、问题得构建(1)背景问题(浅)○1问题词根○2一种疾病或疾病得某个方面(2)前景问题(深)○1患者或问题○2干预措施○3对比措施○4结局指标5、前景问题构建实例暴露对象结局6、△实际问题举例分析P15 实际问题举例表格,注意理解7、找准临床问题所要具备得条件(1)对患者得责任心(2)要有丰富得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3)具有一定得人文科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4)扎实得临床基本技能(5)临床综合分析得思维与判断能力第三章证据得分类、分级与推荐本章要点:1、证据得分类2、证据金金字塔(新九级)3、GRADE标准得证据质量、推荐强度1、原始研究又可以分为试验性研究与观察性研究2、原始研究证据:就是指直接在受试者中进行得单个有关疾病、诊断、预防、治疗与预后等研究所获得得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后得出得结论。
EBM-3 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
![EBM-3 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c10f082e5901020207409cdd.png)
原始临床研究证据
二次临床研究证据
病因临床研究证据
诊断临床研究证据
系统评价
临床实践指南
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
灰色文献
预防临床研究证据
治疗临床研究证据
临床决策分析
临床证据手册
在研的临床研究证据
网上信息
预后临床研究证据
卫生技术评估
健康教育资料
2013-12-29
针对临床,用于指南,传播广泛,影响权威,
推荐意见的强度与证据级别相对应
最大的不足:
内容复杂、应用局限、标准各异
2013-12-29
中国循证卫生保健协作网
11
(六)GARDE标准
2000年,包括WHO在内的1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创立“
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工作组
数据库并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词,确定各词之间的逻 辑关系与检索步骤,制定出检索表达式并在检索过程 中修改和完善检索表达式。
2013-12-29
中国循证卫生保健协作网
32
步骤5:
判断和评估检索到的证据能否回答临床问题
如果是为使用证据而检索,主要是从证据的级别和临
床适用性来判断检索结果的质量。
如果是为制作证据(如撰写系统评价)而检索,还应
IV
V
非随机的历史对照试验
无对照的系列病例报道
2013-12-29
中国循证卫生保健协作网
7
(三)1992年AHRQ标准
EBM-3 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
![EBM-3 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ea9f0f3f453610661ed9f4ca.png)
五种因素可导致证据质量下降,三种因素则可 提升证据质量
最终,每一结局相应的证据质量归属于从高到 极低的四类之一
2015/10/29
EBM-LiuQ
14
Significance of the four levels of evidence
2015/10/29
EBM-LiuQ
15
Quality assessment criteria
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Levels of Evidence
2015/10/29
EBM-LiuQ
10
以上分级标准的共同点:
针对临床,用于指南,传播广泛,影响权威,
推荐意见的强度与证据级别相对应
最大的不足:
内容复杂、应用局限、标准各异
2004年正式推出 第1个从使用者角度制定的综合性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标准 28个国际组织已采纳GRADE标准
2015/10/29
EBM-LiuQ
12
GRADE步骤——定义问题、收集证据
2015/10/29
EBM-LiuQ
13
GRADE步骤——证据质量评级
RCTs开始被定为支持干预效果估计的高质量证 据,观察性研究定为低质量证据
且结果一致时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剂量及其效应大小间有明显关联
可能的混杂因素
2015/10/29
EBM-LiuQ
19
GRADE步骤——分级推荐
指南制定者(而非系统评价员)综合所有信息 做出最终判定,得出哪些结局是关键性的,哪 些结局是重要(而非关键性)的,然后做出证 据总体质量级别的最终决策。
循证医学(前三章自己整理)
![循证医学(前三章自己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978993bcfc789eb172dc88c.png)
第一章循证医学总论本章重点:1.循证医学的概念2.循证医学的特点(2个)3.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条件(4个)4.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5步法)5.三要素四原则五步法思考题:1.循证医学产生和发展德尔内在原因是什么2.在中国实践循证医学存在的挑战有哪些1.循证医学的产生(1)疾病谱的改变(2)医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匀(3)医疗模式的改变(4)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学发展和信息技术实用化使循证医学成为可能2.循证医学三要素:医生证据患者3.循证医学的定义:循证医学是将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的技能、经验和患者的期望、价值观三者完美结合,并在特定条件下得以执行的实用性科学。
4.循证医学的特点(一)决策的三要素——证据、资源、和终端用户价值意愿(1)“证据”及其质量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2)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3)充分考虑患者的期望或选择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独特优势(二)遵循四个原则(1)基于问题的研究(2)遵循证据的决策(3)关注实践的结果(4)后效评价,至于至善5.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条件(1)政府的需要、支持和女宏观指导(2)高质量的证据、高素质的医学和患者的参与(3)必要的硬件设备(4)明确的目标、准确的定位、学以致用、持之以恒6.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检索当前最佳研究证据(3)严格评价,找出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医学的实践结果7.证据的三要素(1)证据的分类分级(2)证据的不断更新(3)肯定否定不确定8.循证医学的核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第二章怎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本章的要点:1.问题的来源2.问题的种类3.问题的构建本章以理解为主1.问题的特征(1)问题是某种情境下一个未知实体,在目标状态和当前状态之间有一定差异(2)所寻找或解决的东西有一定的价值,即问题的探寻或解决者相信寻找这些未知的东西有价值2.问题的成分给定的状态目标状态解决问题的障碍3.临床问题的特殊性要求从事医疗相关工作的人员具备“(1)准确分析、查询并评价所找出证据质量的能力(2)应用找出的当前最佳证据,针对性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3)使用证据后的后效评价(4)终身学习的能力4.问题的构建(1)背景问题(浅)○1问题词根○2一种疾病或疾病的某个方面(2)前景问题(深)○1患者或问题○2干预措施○3对比措施○4结局指标5.前景问题构建实例暴露对象结局6.△实际问题举例分析P15 实际问题举例表格,注意理解7.找准临床问题所要具备的条件(1)对患者的责任心(2)要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3)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4)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5)临床综合分析的思维和判断能力第三章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本章要点:1.证据的分类2.证据金金字塔(新九级)3.GRADE标准的证据质量、推荐强度原始研究又可以分为试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2.原始研究证据:是指直接在受试者中进行的单个有关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后得出的结论。
第三章 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
![第三章 证据的分类分级与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7f01ac8377232f60dccca13f.png)
24
质量评价的局限性 研究质量低可能与研究报告不恰当有关
与作者联系,补充或核实情况 真实性的测量标准与实际研究的结局之间的联系?
25
临床研究评价的目的 减少或纠正偏倚及混杂,获得科学的临床研究结果: 严格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法; 采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
26
不同临床问题需要不同的研究设计 临床问题 疗效评价 治疗的不良反应 诊断或筛查试验 预后评价 无法进行RCT或有伦理问题的疗效评价
44
CTFPHE标准
ACCP标准
首次对Ⅰ级水平的RCT规定了质量; 将证据等级与推荐强度一一对应; 但忽视了低级别的证据。
证据质量等级标准的发展
老五级证据
新五级证据
53
新九级证据
54
GRADE标准
55
GRADE 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
证据水平 高 中 低
具体描述
未来研究几乎不可能改变现有疗效评价结果 的可信度
例如研究证据显示营利性医院患者死亡率低于非营利性医院。但通常营利性医院卫生资源更 多,就诊患者社会经济状况普遍较好、病情较轻。考虑到这些混杂因素,若得出营利性医院 疗效更好,其证据强度将降低。 3)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剂量及其效应大小间有明显关联。
62
三 影响推荐强度的因素 推荐强度反映对一项干预措施是否利大于弊的确定程度。 干预措施的有利方面包括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负担和减少资源消
14
非研究证据 专家意见 个人经验 其他(当地的“智慧”、“诀窍”、“常识”等)
15
按研究问题分类 病因:如何确定疾病的原因? 诊断:如何正确解释从病史、体检得到的资料?如何选择、决定诊断试验?某种诊
断或治疗措施的价值? 治疗:如何选择对病人有好处而无害处的治疗手段,从效果和花费来看,是否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GRADE标准 的特点及应用
57
一 GRADE标准特点
证据质量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确信疗效评估的正确性; 推荐强度指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确信遵守推荐意见利大于弊; 反映一项干预措施是否利大于弊的确定程度
58
【GRADE标准的优势】 1.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指南制定小组制定; 2.明确界定了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 3.清楚评价了不同治疗方案的重要结局; 4.对不同级别证据的升级与降级有明确、综合的标准; 5.从证据到推荐全过程透明; 6.明确承认价值观和意愿; 7.就推荐意见的强弱,分别从临床医生、患者、政策制
12
13
二次研究类型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R/Meta analysis) 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PG 临床决策分析(clinical decision analysis) 临床证据手册(handbook of clinical evidence) 卫生技术评价(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解决临床问题,包括: 发病与危险因素→认识与预防疾病; 疾病的早期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疾病的正确合理治疗→应用有疗效的措施; 疾病预后的判断→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合理用药和促进卫生管理及决策科学化。
询证医学五步法
第三章 证据的分类、分 级与推荐
9
什么是证据?
10
第一节 临床研究证 据的分类
64Βιβλιοθήκη 、证据强度解释1)强推荐的含义 对患者: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只有少数
不会;此时若未予推荐,则应说明。 对临床医生:多数患者应该接受该推荐方案。 对政策制定者:该推荐方案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被采纳作为政策
。 2)弱推荐的含义 对患者: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患者会采纳推荐方案,但仍
20
各种证据如何分辨质量?
21
第二节 临床研究评 价
22
为什么要评估证据的质量?
大多数干预措施的效果不是非常显著,有的甚 至可对病人造成伤害。
应当对文献等证据进行评价。
23
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的意义:
可作为是否纳入研究的标准; 用于解释研究结果间的差异性(异质性); 用于敏感性分析; 作为研究结果统计学分析时赋予权重的根据,
不同亚型,不同特征的患者人群。
31
结果是否有助于处理我的病人
✓ 结果能否用于自己的病人 -检查样本的代表性:研究人群与我的病人越接近, 应用结果的把握就越大
✓ 是否考虑到临床上所有的重要结果 ✓ 治疗的利与弊
① 治疗作用;肺癌,保守/开放治疗 ② 不良事件;SARS,类固醇治疗 ③ 费用:公费,自费,病人经济状况 32
临床问题 疗效评价
治疗的不良反应
最佳的研究设计 RCT
RCT
诊断或筛查试验
与金标准进行盲法比较
预后评价
队列研究
无法进行RCT或有伦理问 队列研究 题的疗效评价
暴露不良环境的危害
病例对照研究
27
不同临床问题的相似评价标准
➢ 研究结果科学性:是否真实可信? ➢ 研究结果的是什么?有多大? ➢ 研究结果能否应用于我的病人,解
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预后因素分布的 差异
由医生决定给予治疗可造成偏倚 通过配对等方法可减少各干预组之间
的差异、控制该混杂因素,但对于未 能识别的混杂因素,仍可能影响结果。
38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
随机临床试验是最严格的方法 随机试验也可能存在受偏倚的影响,
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是必要的。
39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三大要素
各种证据是否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33
第三节 临床研究证 据的分级
34
分级的依据
证据来源 证据科学性
证据可靠程度
35
分级始于研究设计 各类设计具有不同的优缺
点
36
非系统性临床观察研究
临床医生对疾病的非系统性观察 病例报告 病例分析 专家评论
无对照、样本量小 存在较大的偏倚
37
非随机研究
➢ 是否用双盲; ➢ 是否交待全部研究结果; ➢ 随访的完整性,有无干扰;
30
预后研究评价
患者是否在病程的相同起点开始随访; 随访的完整性:从纳入研究到研究规定的终点,
失访率高低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结果评定标准的客观性:定义结果的测量或评价
标准,评价标准要有足够的客观性; 对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是否进行校正,如疾病的
63
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的表达方式
证据质量 高质量
中级质量 低质量
极低级质量
表达方式 ⊕⊕⊕⊕或A ⊕⊕⊕○或B ⊕⊕○○或C ⊕○○○或D
推荐强度
支持使用某干预措施的 强推荐
支持使用某干预措施的 弱推荐
反对使用某干预措施的 弱推荐
反对使用某干预措施的 强推荐
表达方式 ↑↑或1 ↑?或2 ↓?或2 ↓↓或1
43
代表性分级标准
加拿大定期体检特别工作组(CTFPHE标准): 1979年,三级标准
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ACCP标准) :1986年, 五级标准
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AHRQ标准) :1992 年,四级标准
苏格兰院际指南网络(SIGN标准 ):2001年,四 级
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1998年,五级 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E标准):
11
按研究方法分类
原始临床研究数据:直接在受试者中进行单个 有关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试验研 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 析、总结后得出的结论。
二次临床研究数据:全面收集某一问题的全部 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严格评价、整合、分析、 总结后所得出的综合结论,是对多个原始研究 证据再加工后得到的证据。
设立对照组 随机分组
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分层随机 双盲(Double blinding)
外观一致的对照药或安慰剂 双盲双模拟(double dummy) 开放试验、单盲
40
随访
退出和失访 已纳入的病例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 出现药物副作用的病例 对分配的治疗不依从的病例
41
16
按用户需要分类
政策制定者:政府官员、机构负责人 等(禁烟、禁反应停)
研究者:临床和基础研究教学人员等 (研究立项)
卫生保健人员:医生、护士、技师等 (诊断和治疗)
患者和公众:患病和健康人群(个人 保健、康复)
17
19
临床研究证据的来源
数据库资源 网站资源 杂志 会议文献 在研和未发表的临床试验
定者角度作了明确实用的诠释; 8.适用于制作系统评价、卫生技术评估及指南。
59
二 影响证据质量的因素
一)可能降低证据质量的因素 1)研究的局限性
研究的局限性包括隐蔽分组缺失、盲法缺失(特别是结局指标为主观性指标 且对其评估极易受偏倚影响时)、失访过多、未进行意向性分析、观察到疗 效就过早终止试验或未报道结果(通常是未观察到疗效的一些研究)。 2)研究结果不一致 不同研究间大相径庭的疗效评估(异质性或结果的差异)意味着各种疗法的疗 效确实存在差异。差异可能源于人群(如药物对重症人群的疗效可能相对显 著)、干预措施(如较高药物剂量会使疗效更显著)或结局指标(如随时间推移 疗效降低)。 当结果存在异质性而研究者未能意识到并给出合理解释时,证据质量亦降低 。
62
三 影响推荐强度的因素
推荐强度反映对一项干预措施是否利大于弊的确定程度。 干预措施的有利方面包括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
质量、降低医疗负担和减少资源消耗。 不利方面包括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生活质量或增加
资源消耗等。 GRADE系统只有强弱两级推荐,为方便使用GRADE还为
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提供了首选的符号描述法,也为喜欢 使用数字和字母形式的机构提供了首选的数字/字母描述法
强调做任何事情都应该: 以事实为依据 —— 询证决策 不断补充新证据 —— 与时俱进 后效评价实践效果 —— 止于至善
结果是: 强调实事求是,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注重决策质量,提高了决策的成本-效果
询证医学的特点
基于问题,立足于用,以人文本 需求驱动,方法保障,查证用证,后效评价
询证医学的目的
系统评价中对RCT质量评价内容
研究的质量 随机分组、方法、编盲 盲法;双盲、单盲、开放性 随访:病例是否完整 分析方法
影响结果解释的因素 偏倚的来源
42
对研究质量的处理
排除质量低的研究,但有排除产生真 实性结果研究的危险
纳入低质量的试验同时探讨质量高低 对效应估计值的影响 用敏感性分析探讨排除低质量研究对 系统评价结果证据强度的影响 使用Meta回归模型 累积性Meta分析
具体描述
未来研究几乎不可能改变现 有疗效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未来研究可能对现有疗效评 价有重要影响,可能改变评 估结果的可信度 未来研究很有可能对现有疗 效评估有重要影响,改变评 估结果可信度的可能性较大 任何疗效的评估都很不确定
推荐级 具体描述 别
强
明确显示干预
措施利大于弊
弱
利弊不确定或
者利弊相当
56
即结果越精确或质量高的赋予较大权重
24
质量评价的局限性
研究质量低可能与研究报告不恰当有 关 与作者联系,补充或核实情况
真实性的测量标准与实际研究的结局 之间的联系?
25
临床研究评价的目的
减少或纠正偏倚及混杂,获得科学的 临床研究结果: 严格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法; 采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
26
不同临床问题需要不同的研究设计
有不少患者不采用。 对临床医生:应该认识到不同患者有各自适合的方案,帮助每
个患者作出体现他(她)价值观和意愿的决定。 对政策制定者:制定政策需要实质性讨论,并需要众多利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