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幼儿园常见疾病防控措施 幼儿园健康保健
![幼儿园常见疾病防控措施 幼儿园健康保健](https://img.taocdn.com/s3/m/6ab69cd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9.png)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各种传染疾病的高发区。
为了确保幼儿园的健康与安全,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幼儿园健康保健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幼儿园常见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幼儿园常见疾病包括手足口病、水痘、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针对这些疾病,幼儿园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
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幼儿园儿童。
预防措施包括:-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经常消毒幼儿园的公共场所和器具;- 提倡儿童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发现病例及时隔离,减少疾病传播。
2.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
预防措施包括:- 注重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患病儿童应尽量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3. 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儿童的健康造成威胁。
预防措施包括:- 加强对麻疹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老师的防护意识;- 对于患传染病的儿童及时请假并进行隔离观察;- 进行麻疹疫苗接种,提高儿童的免疫力。
4.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对幼儿园的儿童易发生集体感染。
预防措施包括:- 定期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提倡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清新;- 鼓励儿童接种流感疫苗,提高免疫力。
二、幼儿园健康保健除了预防控制常见疾病外,幼儿园还需要加强健康保健工作,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1. 饮食健康幼儿园应合理搭配营养餐,保证儿童的膳食均衡。
要加强对儿童的饮食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 运动锻炼幼儿期是儿童运动发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园应提供合适的户外活动场地和器材,鼓励儿童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
3. 定期体检幼儿园应定期组织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儿童的健康问题。
4. 心理健康幼儿园应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学前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
![学前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https://img.taocdn.com/s3/m/175699b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2.png)
学前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学前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前儿童常常还是容易患有各种寄生虫病。
这些病症的危害十分严重,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
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前儿童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介绍,并提供一些防治的建议。
1. 蛲虫病蛲虫病是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预防和治疗蛲虫病的方法包括:多喝开水和用开水煮熟的食物,定期做驱虫治疗,保持卫生习惯。
2. 绦虫病绦虫病是由细粒绦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这种病症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消瘦等。
预防和治疗绦虫病的方法包括: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生肉,严格按照驱虫药规定服药。
3. 异尖线虫病异尖线虫病是一种由异尖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食欲不振、消瘦等。
预防和治疗异尖线虫病的方法包括:多吃绿叶蔬菜、水果,避免食用生肉,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4. 圆线虫病圆线虫病是由圆线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消瘦等。
预防和治疗圆线虫病的方法包括: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豆类、蔬菜等,避免食用生肉,使用驱虫药物。
5. 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病症,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等。
预防和治疗弓形虫病的方法包括:避免接触病畜、卫生废弃物和粪便等,不吃未经高温加工的猪肉、羊肉,注意个人卫生习惯。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患有寄生虫病的情况比较常见,家长和老师应该定期对孩子进行体检,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定期给孩子进行驱虫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同时,如有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规范治疗。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c33f2a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1.png)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学前儿童的健康是家长和教育机构关注的重点。
在学习和游戏的过程中,学前儿童易受传染病的影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
因此,了解常见的学前儿童传染病及预防措施对父母和老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学前儿童传染病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脚上出现红点或水泡。
预防措施包括:- 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儿童之前和之后。
- 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 保持室内和玩具的清洁卫生。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体液,如唾液、分泌物等。
2.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鼻塞等。
预防措施包括:- 定期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对于高风险群体的人。
- 覆盖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手肘或纸巾遮掩口鼻。
- 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桌子等。
3.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症状包括发热、红疹和水疱。
预防措施包括:- 接种水痘疫苗,这是预防水痘的最有效方法。
-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的皮肤病变部位,以免传播病毒。
- 经常洗手,并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 如果有病例出现,应尽快把患病儿童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4.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症状包括咳嗽、发热、乏力等。
预防措施包括:- 接种卡介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手段。
- 避免与患病儿童长时间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
- 维持良好的室内通风,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
- 定期进行结核菌素皮肤测试,以便早期发现结核病感染。
总之,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疫苗接种和清洁环境的维护。
加强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常见传染病的认识和相关预防措施的意识,能够有效地保护学前儿童的健康,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儿科常见五种疾病
![儿科常见五种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2a90f5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7.png)
儿科常见五种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儿童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儿科医院门诊中,常见五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而这些疾病的及时预防和治疗对于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常见的五种疾病及相关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健康。
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有时还伴有发热。
家长在孩子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尽早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给予相应治疗。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正确咳嗽和洗手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2. 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是大便稀烂和频繁。
腹泻通常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但也可能与饮食不当或其他内外因素有关。
对于腹泻的治疗,首先需要保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可给予适量的益生菌,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此外,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给孩子食用生食或过多油腻食物,有助于预防腹泻的发生。
3. 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喉咙痛、发热、吞咽困难等。
对于轻度的扁桃体炎,可以通过多饮水、适度休息和使用消炎药物缓解症状。
对于复发性扁桃体炎且临床症状明显的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扁桃体切除手术。
4. 中耳炎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耳痛、听力下降以及发热。
中耳炎的治疗包括服用抗生素、退烧药物和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家长需要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给予治疗,同时避免让孩子接触寒冷和烟雾等刺激因素。
5.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口腔溃疡、手掌脚底出疹以及发热等。
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一般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包括口腔内药物、退烧药物以及保持患儿卧床休息。
总结儿童常见五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需要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
除了上述提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外,家长还需注意儿童日常饮食的均衡与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加强孩子的锻炼和免疫力提升等,以提高儿童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儿童常见病防治(精)
![儿童常见病防治(精)](https://img.taocdn.com/s3/m/113297b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b.png)
儿童常见病防治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病因1、维生素D缺乏摄入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不足,没有及时补充含维生素D的药物。
2、日光照射不足(1)日光被尘埃、烟雾、衣服、普通玻璃等遮挡或吸收。
(2)地理环境和季节的影响。
3、其他因素(1)生长过速、所需维生素D量增加。
(2)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
(3)过多的谷类食物含有大量植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成为不溶性的植互,不易被吸收。
(4)慢性疾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肝、胆、肾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 和钙磷的吸收。
(二)临床表现:1、初期:生后3个月左右发病,主要表现为夜惊、多汗、烦燥、枕秃,轻度骨骼改变,血磷、血钙正常或稍低,硷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腕骨X线片可无常异常或见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
2、激期:常见于3个月~2周岁的小儿。
除初期症状加重外,主要有以下改变: (1)骨骼的改变:颅骨软化、方颅、出牙迟、囟门关闭迟;肋骨串珠、赫氏沟、鸡胸、漏斗胸;驼背、脊柱侧弯;手镯、脚镯、膝外翻、膝内翻、骨盆扁平。
(2)全身肌肉松弛,在蛙腹。
(3)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表情淡漠,语言发育缓。
(4)血生化改变:血钙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小于30,硷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5)X线片: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杯口样改变,骨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加大,骨质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3、恢复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三)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小儿生活环境和喂养史可作诊断。
可疑者做血钙、血磷、硷性磷酸酶及X线检查。
按照骨骼的改变程度分为:轻度可见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的方颅、串珠、肋软骨沟等改变。
中度可见典型串珠、手镯、肋软骨沟、轻度或中度的鸡胸、漏斗胸、膝外翻或膝内翻、囟门晚闭,出牙迟缓。
重度可见明显的肋软骨沟、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膝内、外翻,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ppt课件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e87f9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b.png)
22
肥胖症
病因
能量摄入过多、缺乏运动、遗传 等
2024/1/30
症状
体重超标、身体肥胖、行动不便等
预防
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培养良好 生活习惯
23
贫血
1 2
病因
缺铁、缺叶酸或维生素B12等
症状
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
3
预防
合理饮食、增加含铁食物摄入、补充叶酸或维生 素B12
2024/1/30
24
预防营养性疾病的措施
18
荨麻疹
症状
皮肤出现红色斑块、瘙痒、水肿等。
治疗
使用抗过敏药物、外用激素类药物等。
2024/1/30
原因
过敏、感染、药物使用等因素导致皮肤炎症 反应。
预防
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个人卫生,增强免疫 力。
19
预防皮肤病的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清洁和使 用刺激性化学品。
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注意个人卫 生和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关闭门窗。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共用毛巾等个 人物品。
10
03
常见消化道疾病及预防
2024/1/30
11
腹泻
2024/1/30
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可能伴 有发热、呕吐、脱水等症状。
原因
感染(病毒、细菌等)、食物过敏、消 化不良等。
治疗
2024/1/30
注意保湿,使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和护肤 品。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 好的饮食习惯。
20
05
常见营养性疾病及预防
2024/1/30
学龄前儿童常见疾病防治常识医学PPT
![学龄前儿童常见疾病防治常识医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28946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2.png)
腹泻与肠胃炎
腹泻与肠胃炎概述
腹泻和肠胃炎是学龄前儿童的 常见消化道疾病,可能由细菌
或病毒感染引起。
症状识别
频繁腹泻、腹痛、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等。严重时可能出 现脱水、电解质紊乱。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 食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治疗建议
遵医嘱治疗、补充水分和电解 质、调整饮食。
耳部感染
分类
学龄前儿童常见疾病主要分为感 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营 养性疾病和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 。
常见疾病的特点
01
02
03
发病年龄
学龄前儿童常见疾病的发 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6岁。
季节性
某些疾病在特定季节更容 易发生,如呼吸道感染多 发于冬春季。
群体性
学龄前儿童常见疾病常常 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传 播。
均衡饮食与充足运动
学龄前儿童的饮食应均衡搭配,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 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促进
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控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等静态 活动的时间,保证每天有足够的
运动时间和睡眠时间。
定期进行体检
定期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 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
疾病发生的原因
01
02
03
04
免疫力低下
学龄前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 全发育,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水质不良、居住拥 挤等环境因素可能导致疾病发
生。
不良生活习惯
缺乏运动、挑食、睡眠不足等 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增加患病风
险。
预防接种
儿童诊疗方案
![儿童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844c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2.png)
儿童诊疗方案导语: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保护和关爱儿童健康是每个社会成员的责任。
儿童的身体较为脆弱,需要更加细致周全的诊疗方案。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诊疗方案,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案、预防措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方法,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照顾儿童的健康。
一、感冒及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方案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呼吸道感染是其主要表现之一。
儿童感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鼻塞、喉咙痛等。
对于儿童感冒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首先应给予足够的休息和饮食调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鼻腔冲洗、口服退热药、润喉喷雾等。
对于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病例,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方案消化系统疾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主要包括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
对于腹泻儿童,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适当调整饮食,同时观察是否有病原菌感染。
对于呕吐的儿童,可以通过给予少量、频次较多的饮食来缓解症状。
对于消化不良的儿童,除了合理饮食外,还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促消化药物,如消食片或胃复安等。
三、过敏性疾病的诊疗方案儿童过敏性疾病主要包括过敏性鼻炎、湿疹、哮喘等。
对于过敏性鼻炎,首先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同时使用局部抗过敏药物,如鼻用皮质类固醇剂、抗组胺药等。
对于湿疹患儿,除了保持皮肤清洁和保湿外,可以使用含有活性成分的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药膏进行局部治疗。
对于哮喘,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非常重要,主要通过长期规范使用雾化器吸入药物、控制过敏原接触、避免诱发因素等。
四、预防措施儿童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家长应按时按照疫苗接种程序给孩子接种相关疫苗。
此外,家长要教育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室内湿度过高、尘螨等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42706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8.png)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1. 简介儿科常见疾病健康教育旨在为家长提供关于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识别和治疗的基本知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孩子的健康。
本文档涵盖了一系列儿科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发热、腹泻、哮喘等。
2. 感冒感冒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由病毒引起。
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喉咙痛、低热等。
预防措施- 增强儿童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均衡。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 教育儿童勤洗手,尤其是在公共场所。
治疗建议-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饮水和果汁。
- 给予适当的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
- 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 咳嗽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冒、哮喘、肺炎等。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使用加湿器。
- 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
- 教育儿童勤洗手,避免触摸口鼻。
治疗建议- 给予足够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 提供温水,帮助缓解喉咙痛。
- 使用药物,如咳嗽药水,按医嘱使用。
4. 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可能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预防措施- 保持儿童的体温平衡,避免过热或过冷。
- 观察儿童的发热情况,及时就医。
- 教育儿童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
治疗建议- 提供适当的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
- 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 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5. 腹泻腹泻是儿科常见的症状,可能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
预防措施- 保持儿童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 教育儿童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
- 观察儿童的排便情况,及时就医。
治疗建议- 提供足够的水分摄入,如口服补液盐。
- 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 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治疗。
6.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为气喘、咳嗽和胸闷。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烟草烟雾、宠物的皮屑等。
- 教育儿童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PPT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3d85e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a.png)
充足睡眠
确保孩子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帮助恢复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
营养均衡饮食
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帮助孩子恢复体力,加速恢复进程。
休息放松
给孩子提供适当的休息时间,让他们放松心情,专注恢复身体健康。
预防复发做好长期护理
定期复诊
根据医嘱定期回访医生,检查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症状较严重
儿童感染传染病的症状通常较成人更为严重,可能出现发烧、呕吐、皮疹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预后较好
大多数儿童传染病在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的情况下,预后较好,只要及时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或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而导致感染。
飞沫传播
感染者咳嗽、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含有病原体的飞沫直接传播给他人。
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医生会根据病情给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按时服药和休息,配合隔离等措施,以确保孩子尽快康复。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水或酒精洗手,尤其是接触他人或食物前后。这可以有效杀灭细菌,预防疾病传播。
掩住咳嗽
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可以防止飞沫传播。咳嗽后要及时丢掉纸巾并洗手。
定期体检
学校应定期为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隔离传染病患者,防止疫情蔓延。
规章制度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如发热学生禁止上课、体温检测等,切实落实预防措施。
政府的预防责任
制定政策法规
政府应该制定全面的防控政策法规,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法律依据。
建立监测体系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疫情。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7e96e2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9.png)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一、常见疾病预防:1.1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预防:1.1.1定期组织疫苗接种,确保幼儿的免疫力。
1.1.2保持空气流通,适度通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滞留。
1.1.3提倡勤洗手,特别是在用餐、上厕所后,以及接触可能带有病菌的物品后。
1.1.4定期对教室、玩具等进行消毒,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传播。
1.2胃肠道疾病预防:1.2.1确保食品安全,避免生食、生水,合理搭配食物。
1.2.2定期检查食品卫生,保持餐具、饮具的清洁。
1.2.3教育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勤洗手的习惯。
1.2.4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对幼儿的饮食进行监管。
二、常见疾病管理:2.1发病初期的管理:2.1.1一旦发现幼儿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立即隔离患儿。
2.1.2第一时间通知家长,要求他们及时就医,并告知其他家长注意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
2.1.3配备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初步的医疗处理,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救治。
2.2疾病康复期的管理:2.2.1确保患儿症状完全消失后才允许返园,家长需提供医生证明。
2.2.2对患儿康复后的饮食进行特殊管理,保障其身体的逐渐康复。
2.2.3进行环境清洁消毒,特别是患儿所用过的床上用品、玩具等物品。
2.2.4组织康复儿童进行身体锻炼,逐渐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三、日常保健与卫生管理:3.1定期健康检查:3.1.1每学期开展一次幼儿的健康体检,建立个体健康档案。
3.1.2对发现的慢性疾病或潜在健康问题,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并向幼儿园提供医生的诊断证明。
3.2环境卫生管理:3.2.1定期组织卫生防疫工作,清理卫生死角,保持环境整洁。
3.2.2配备专业卫生人员进行日常卫生监测,确保幼儿所处环境卫生合格。
3.2.3提倡定期开展空气检测,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四、突发疫情管理:4.1突发疫情防控措施:4.1.1配备紧急医疗物资,确保在疫情暴发时能够及时应对。
4.1.2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疫情爆发时有序疏散、隔离患儿。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184c24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c.png)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在现代社会,幼儿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小朋友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免疫系统相对脆弱,因此,预防和管理幼儿常见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管理制度,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健康。
一、幼儿常见疾病概述1.1 常见疾病类型在幼儿阶段,感冒、腹泻、过敏性疾病等常见病随时可能发生。
感冒是最普遍的,孩子们常常因为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
腹泻则可能由于饮食不当或细菌感染引起,而过敏性疾病则主要与环境因素和遗传有关。
了解这些疾病的特征,可以帮助家长更快识别和应对。
1.2 影响因素幼儿的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环境、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
比如,家庭环境的卫生状况、儿童的日常饮食是否均衡,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水平。
此外,缺乏锻炼和睡眠不足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二、疾病预防措施2.1 健康教育首先,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的第一步。
家长和老师应该定期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比如如何辨别常见疾病的症状,何时该就医等。
可以利用手册、讲座等形式,让大家了解如何保护孩子的健康。
同时,定期组织健康知识的培训,也能增强家长的预防意识。
2.2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他们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此外,规律的作息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抵抗力。
2.3 环境卫生环境卫生也不能忽视。
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定期清理玩具和日常用品,避免细菌滋生。
同时,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公共场所,应该定期消毒,确保孩子们的活动环境安全无虞。
家长要教育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在吃东西和上厕所后,减少细菌传播的机会。
三、疾病管理策略3.1 早期识别在疾病管理中,早期识别是关键。
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注意观察他们是否有异常的表现,比如持续发烧、食欲不振等。
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能够减少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常见的儿童疾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的儿童疾病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a3efe0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03.png)
常见的儿童疾病及预防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儿童的保健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儿童的身体较为脆弱,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一、感冒感冒是儿童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较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感冒的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喉咙痛、咳嗽等。
感冒可通过飞沫传染,儿童应远离生病的人群。
预防感冒的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去拥挤的场所、勤洗手等。
此外,儿童可以适量饮用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汁以增强免疫力。
二、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手足皮肤出现疱疹及溃疡。
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包括飞沫传播、直接接触等。
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
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到拥挤的场所、注意保持家居清洁等。
如果确诊了手足口病,患儿应居家休息,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三、麻疹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
该病的症状包括高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发炎、皮疹等。
麻疹的传染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易在儿童之间传播。
麻疹的预防措施是注射麻疹疫苗。
一般情况下,在儿童1岁时开始接种麻疹疫苗。
另外,父母也应该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尽早发现麻疹等疾病的症状并及时就医。
四、肺炎肺炎是儿童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
该病的传染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和经呕吐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物品传播。
肺炎的症状包括体温升高、咳嗽、胸痛、呼吸急促等。
预防肺炎的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勤开窗通风、注意饮食卫生等。
此外,孩子还可以接种预防肺炎的疫苗。
五、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
水痘的症状包括发热、身体起红点、疱疹等。
水痘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通过空气感染等途径传染。
预防水痘的措施为接种水痘疫苗。
此外,家长和孩子可以将家居环境保持清洁,勤洗手等预防措施。
六、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传染途径主要包括眼分泌物间接传染、飞沫传染、接触传染等。
保育员的孩子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保育员的孩子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a3605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a.png)
保育员的孩子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作为保育员,我们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孩子在幼儿园或保育中心接触到许多人和环境,可能更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以帮助保育员更好地照顾孩子的健康。
一、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感冒、咳嗽和扁桃体炎等。
为了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传播,保育员应该:1. 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孩子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方式,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2. 加强手卫生:教育孩子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鼻、餐前和上厕所之后。
3. 保持室内通风: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4. 避免与患病儿童近距离接触:如果一个孩子出现症状,及时将其隔离。
对于孩子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保育员应做到:1. 及时发现症状: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出现发热、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2. 及时就医:如果孩子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3. 提供适当的水分和营养:确保孩子充足的饮水量,提供易于消化的饮食。
二、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是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常导致腹泻、呕吐等症状。
为了预防胃肠道感染的传播,保育员应该:1. 加强手卫生: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儿童排泄物之后。
2. 确保食品安全:注意食材的新鲜度,储存食物时保持清洁,避免食物交叉污染。
3. 适当处理排泄物:及时更换儿童的尿布或训练裤,注意正确的处理和清洗。
对于孩子出现胃肠道感染的症状,保育员应做到:1. 及时发现症状: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腹泻、呕吐或腹痛等症状。
2. 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确保孩子足够饮水,提供易于消化的食物。
3. 避免传染:将患有胃肠道感染的孩子隔离,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
三、皮肤感染皮肤感染包括湿疹、水泡丘疹和疥疮等。
保育员应该:1. 注重个人卫生:洗手、清洁儿童的皮肤,保持衣物的干净和干燥。
2. 确保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和寝室的清洁,定期更换床上用品。
儿童常见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
![儿童常见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70d3669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f.png)
增加营养补充
根据医嘱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 等,为皮肤健康提供支持。
保持水分平衡
充足的水分摄取有助于美化皮肤, 预防干燥脱屑。
预防重点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保持皮肤清洁、避 免过度接触化学品等是预防皮 肤病的基础。
2 合理饮食营养补充
均衡的膳食,摄取足够的维生素 和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强皮肤抵 御力。
生活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重皮 肤护理和饮食调理。
环境改善
营造清洁、干燥、通风的居家环 境,避免过敏源刺激。
注意事项总结
用药安全
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注意药 物禁忌和不良反应,勿滥用激 素类药物。
外用护理
及时清洁皮损,正确使用外用 药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生活习惯
调理作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避免刺激性因素。
坦诚交流,倾听双方诉求
信任建立 2
以专业态度争取患儿家长的信任
问题讨论 3
耐心解答疑问,提供专业建议
方案制定 4
共同制定治疗和预防方案 良好的医患沟通交流是治疗的基础。医生要以同理心倾听父母的担忧与诉求,并耐心解答各种疑问,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方案。建立互相信任的关 系,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确传因素
许多儿童皮肤病都与遗传因素 有关。基因的变异会影响皮肤 发育和防御机能的正常运作。
环境因素
不良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 过度使用药物等都可能引发皮 肤问题。空气污染、辐射和化 学物质也是诱因之一。
免疫异常
免疫系统过激或失衡会导致皮 肤炎症、过敏等多种皮肤病。 如湿疹、银屑病等都与免疫功 能失调有关。
3 适当防晒护理
儿童皮肤娇嫩,需要选用专门的 防晒产品并做好防晒工作。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095f853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c.png)
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幼儿园儿童数量的增加,儿童疾病的管理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外界的重要场所,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因此,建立科学的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与管理制度对于维护儿童的健康和保障他们的成长尤为重要。
二、幼儿园常见疾病预防措施1.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手足口病是幼儿园中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包括:(1)加强儿童个人卫生教育,定期教育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避免交叉感染。
(2)加强幼儿园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空气流通,保持教室等场所的清洁。
(3)避免孩子的接触,避免共用饮水杯、食物等。
2. 感冒预防措施感冒是幼儿园中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预防感冒的措施包括:(1)教育幼儿学会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避免飞沫传播。
(2)加强室内通风,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定期消毒幼儿园的公共场所,减少病菌传播。
3. 肠道传染病预防措施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或饮水传播,预防措施包括:(1)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保证食品的卫生质量。
(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生熟不分的食物。
(3)定期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饮水卫生。
4. 传染病预防接种在幼儿园中,要求所有儿童都应接种相应的疫苗,包括麻疹、流感等传染病的疫苗。
这样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中的传播。
三、幼儿园常见疾病管理制度1. 疫情监测与报告幼儿园应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定期对疾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一旦发现疫情,要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2. 疾病隔离与治疗一旦发现有儿童出现疑似传染病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并及时送医治疗。
同时,要通知其家长,协助其进行治疗和隔离措施。
3. 清洁消毒管理幼儿园应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保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
特别是对餐具、玩具等物品要进行定期消毒处理,防止病菌传播。
4. 个人卫生教育幼儿园要加强幼儿对个人卫生的教育,定期进行手部卫生教育,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各种传染病的传播。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小学生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f66e0b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0.png)
【导语】学⽣常见病综合防治是学校卫⽣⼯作的⼀项重要内容。
国家卫⽣部原国家教委和全国爱国卫⽣运动委员会早在1992年联合制定下发了《全国学⽣常见病综合防治⽅案》、⽅案中规定:学⽣常见病主要有蛔⾍病、沙眼、龋齿、贫⾎、营养不良(肥胖)、视⼒低下、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
以下内容是⽆忧考为⼤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学⽣不传染的常见病 1.近视 近视是青少年的⼀种常见病,是指看远看不清,看近清晰的屈光异常。
青少年近视多数是假性近视。
其主要原因是平时不注意⽤眼卫⽣,使睫状体过度紧张⽽逐渐形成近视眼。
如果不注意⽤眼卫⽣,久⽽久之,就会形成真性近视。
它的发⽣和发展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2.龋齿 龋病及⽛周疾病是影响⼉童青少年健康和⽣长发育最常见的⼝腔疾病。
我国学⽣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且随着⽣活⽔平的提⾼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周病患病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要从学⽣⼝腔健康教育⼊⼿,提⾼学⽣⼝腔健康意识,培养学⽣良好的⼝腔卫⽣习惯。
龋齿是⼝腔中的⾷物残渣附着在⽛齿上经过发酵产⽣酸形成⽛菌斑。
可将龋齿分为三度即浅龋、中龋和深龋。
俗话说“⽛疼不是病,痛起来要⼈命”。
3.营养不良和单纯性肥胖 学⽣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法是:以同等⾝⾼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于120%为肥胖。
⽬前中学⽣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长发育障碍,⽽肥胖是⾼⾎压、⾼⾎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
这两种疾病均与⽇常饮⾷关系密切。
4.贫⾎ 贫⾎是青少年最常见疾病之⼀,它不仅影响青少年正常的⽣长发育,⽽且对学⽣的智⼒⾏为及免疫功能等有很⼤的危害,是学⽣常见病中重点防治疾病之⼀,青少年贫⾎主要是缺铁性贫⾎,属营养性贫⾎,因此防治⼯作的重点是饮⾷调整膳⾷结构和合理营养。
5.蛔⾍感染 蛔⾍感染是⼉童时期最常见的肠道寄⽣⾍疾患之⼀,对⼉童少年的健康和⽣长发育有长期的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降温护理:
小儿降温处理以物理降温比较安全。 1.避免直接吹风。 2.头额部冷湿敷或头枕冰袋,前者常用。 3.温水浴: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风,室温在24--26 ℃之间,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 用35--37℃温水全身或局部擦浴, 促进蒸发散热。 4. 30—50%酒精擦浴,能起到降低体表温度的作用,但肛温可能 仍高。小婴儿慎用。胸、腹部禁用酒精擦浴。
儿童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一.发 热
儿童正常体温范围:
小儿的正常体温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小儿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早 晨3—6点稍低,下午5—7点稍高。 体温在37 ℃—38 ℃之间为低热,39 ℃—40 ℃为高热,40 ℃以上为超高 热。
(1)一般护理:
1.环境:清洁、安静,每天至少通风1次,以 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衣被适宜,同时 也有利于患儿的休息。 2.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保证足够的水分供给。
3、为了缓解儿童喉部的干痛,要多给儿童喝些温开水。 4、为了帮助儿童缓解呼吸困难,当儿童躺在床上时, 应当将儿童的上身垫高一点。 5、如果已经发生了哮吼,你一定要冷静对待,不要慌 张。一方面要做准备马上去医院急诊,同时要打开房间 的窗户,让儿童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支气管炎
当支气管受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黏膜发生炎症时,称为支气管 炎。
临床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 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 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 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 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 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 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 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 5、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 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主要为呼吸道传播,通常是通过 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保护易感人群:
家长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同时,勤 给儿童洗手,尤其是大人接触过公共物 品后要先洗手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注意 室内要保持通风减少和动物的接触 ,避 免传染给儿童.
手足口病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 下儿童。
4、让儿童多喝水,保证充分的水分摄入。 5、如发现儿童吸气时胸肋间内陷或儿童的嘴唇呈青紫 色,应马上送医院治疗。
肺炎
肺炎是指肺部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肺炎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鼻唇区发绀(红黑色)、
鼻翼扇动、胸痛(尤其作深呼吸时更痛),一般伴有39℃ 以上的高烧,咳嗽及咽部痰声、食欲不振等症状。有的还 可能腹泻或呕吐,严重的还会烦燥不安,面色灰白。
流行性感冒
临床症状:
✓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 通常表现为普通感冒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
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有时 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肌肉痛、眼睛发红等。 ✓ 少数出现突然高热、肺炎,病情进展迅速的患儿, 可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
家长可以做以下工作:
1、首先给儿童测体温,如果体温超过了38℃,可以采 取降温措施。及时彻底地治愈儿童的上感等疾病。
2、家长不要在儿童活动的范围内抽烟。 3、儿童咳嗽时有痰,应当让儿童把痰咳出来。如果儿 童太小,不会将痰咳出,可以将儿童趴在家长的腿上,头部 朝下,轻轻地拍儿童的背部,以帮助儿童将痰咳出来。
防控措施:
➢ 1.加强疫情监测 ,家长发现患儿早隔离、早治疗、做好 消毒隔离。
➢ 2.应每日对玩具、用具、餐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 接接触传播。
➢ 3.居室等场所保持良好通风,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 4.开展饭前便后洗手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
接触患病儿童。 ➢ 5.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 6.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注意事项:
➢ 若出现精神转差,高热不退,皮疹稀疏、透出不畅 ➢ 出现肢体抖动,甚至抽搐等情况
喉炎
当病毒或细菌通过喉部时,有时候也会使喉 部受到感染而发生炎症称为喉炎。
儿童患喉炎除了感到喉部疼痛和干咳以外, 最典型的症状是声音嘶哑,甚至会发不出声 音来,有时还会有轻微的发烧。
一般情况下,只要几天就可能痊愈。
急性支气管炎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的。也可由 于长期吸入烟尘微粒或带刺激性的气体削弱了呼吸道防御功能, 也可能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一般起病较急,有发 烧、头痛、喉部不适、频繁而较深的咳嗽、咯黏稠或脓性痰。
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长期反复的咳嗽,早晚会咳得更厉害 一些,当气候改变天气变冷时病情会加重。有胸闷、气促、呼 吸困难等症状。
3、应当给儿童测量体温,20分钟后再测量一次,并把结果 记下来。
4、帮儿童脱掉一点衣服,减少一点被褥,利于身体表面的 散热。
5、把几条毛巾或几块海绵,放入装温水的脸盆中,然后将 吸有温水的毛巾或海绵放在儿童的额头上或擦全身。一般一次 要擦5-10分钟,隔5分钟再擦一次。不要用凉水来擦。因为,用 温热的水来擦拭皮肤,会使皮肤的血管扩张,有利于散热。
但是一旦喉部发炎,就会肿胀,使气道 阻塞,呼吸困难,儿童会很不好受, 尤其是婴幼儿更难受,严重的会发生 哮吼,儿童吸入空气时发出像犬吠工作:
1、给儿童测量体温。如果体温超过了 38.5℃,给予药物退热处理。
2、为了帮助儿童减轻干咳,要注意保持房 间里空气的清新和湿润。
可散发,亦可引起局部流行。 症状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
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现 卫生部已将其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
病发部位图片
传播途径:
患者、隐性感染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源。人 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 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 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也可通过空气 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