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之清明【唐】杜牧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历代文人骚客描写清明的诗词数不胜数,精彩纷呈。
最脍炙人口、传诵不绝的当属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下面小编带给大家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篇1七绝·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纷纷:形容多。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译诗]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简析]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
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
“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
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
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
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
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牧《清明》诗歌详细解析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清明》,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经典名篇。
这首诗描述清明时节主人公雨中赶路的愁苦心境和问询牧童的瞬间情形,抒发异乡思亲的沉痛心情。
一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起笔破题,交代时令与天气,以节令与环境来渲染凄冷的气氛。
清明时节,细雨淅沥,春寒料峭,这既是自然背景的描述,又是全篇感情基调的铺垫,暗示了诗人凄冷的物理感受和复杂的心理情绪。
这与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紧承首句意脉,点明诗中主人公的“行人”身份和正在赶路的状态,“欲断魂”三字是此篇的“诗眼”和理解的关键,特别突出了极为沉痛悲伤的心境。
三、四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采用生动活泼的问答方式,透露以酒解愁的心理活动,而牧童的肢体动作语言,不仅将作者、读者的视线引向凄迷的远方,而且以在清明时节开放的“杏花”呼应了题目与开头的“清明”,既给人留下了意乱花迷的想象余地,又暗写了诗人忧伤情怀的沉痛执着与不可解脱。
全诗以素描形式将“细雨”“行人”“牧童”“酒家”“杏花村”等意象糅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自然凄迷、清淡素雅、灵动秀丽而又情感深沉的画面,创造出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凄美意境。
经典诗歌往往将情、景、事、理、趣熔于一炉,创造优美感人的意境,展现巨大的艺术魅力。
杜牧这首《清明》诗以抒情为主调,因事而见情,层次分明,画面清新,易读易记。
但真正读懂和正确理解本义的读者并不普遍。
诗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词往往被忽略:一是“行人”,二是“断魂”。
《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1清明二绝·其一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翻译街头都是踏青的姑娘们,头上梳着乌黑的双暂,打扮得很漂亮。
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她们随着在花丛中飞舞的蜂呀、蝶呀,做出种种天真娇娆的姿态。
东风,这春天的使者,好像也在过清明节呢,吹得特别柔和。
你看,它吹得来禽开了一树多么美丽的花!注释双髻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
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鬓发,所谓“双发若鸦”,“云鬓堆鸦”。
妖邪:袅娜多姿。
来禽:即沙果。
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
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
创作背景宣和四年(1122),诗人以五绝《墨梅》见赏于宋徽宗,官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
见赏之后,谪监陈留酒税之前,诗人写下这首诗。
赏析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妙情景。
开头一句的“街头”即是指明地点的:春天来了,清明走近,户外的景色这般美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男儿女儿。
可诗人要着力渲染的并非是其他人与物,而是发如墨染,头盘双髻的一群群少女。
她们的笑脸可与春色媲美,她们的腰肢可与杨柳争高低。
徜徉在美妙的春光里,她们个个妖娆无比,几可追蜂赛蝶。
一个“学”字,将人与物糅在一起,既有了错综交杂的色彩,又蕴含了丰富而不俗的韵致,这流淌在诗人笔端的诗句,无不表露出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意。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引向了东风,而且用一“作”字将其拟人化,仿佛那东风也通晓人意似的,特意在这清明佳节之际,催开了一树树争奇斗艳的花朵,来点缀自然,点缀佳节,给游春的人们送上美景,也送上欣喜。
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
《清明》原文及翻译赏析2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代:贾岛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__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译文及注释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
胜:优美的。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原文赏析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原文赏析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原文赏析清明是自古有之的一个节气,这时候的天气通常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十分适合野外踏青和扫墓,杜牧也借此机会出行在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这首诗的内容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原文赏析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传承至今的民俗节日中,清明是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
汉魏以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主要为时令的标志,一般在现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
此时天气温暖清爽,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生机勃勃,“清明”节令由此得名。
唐宋之后,它将原来在其前一、二日的寒食节俗收归到自己名下,尤其是其中的祭祀活动,具有时令与节日的双重意义,而且节俗意义日渐增强,成为民俗中的大节。
古时重要的寒食节日渐势微,逐步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中国境内民族大多将清明作为祭祖日,每年清明时节,不仅长居祖籍的亲人要上坟祭扫,远离家乡的人们回到故里祭拜,而且时至今日,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及港、澳、台胞也纷纷赶回祖籍,认祖归宗,虔诚拜叩,祭奠祖灵。
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踏青是清明的又一重要节俗。
清明时节,杨柳青青,芳草萋萋,百花吐艳,生机一片,人们趁祭奠而踏青郊游,嬉娱欢乐。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程颢《郊行即事》)。
杜牧的这首清丽可人的《清明》,描写的就是江南清明的景象,别具新意,情景交融,是至今盛传天下的七绝名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诗人一开端就点明“清明时节”。
清明,时至仲春,一般都是气清日朗,风和景明。
此时的江南莺歌燕舞,万物萌生,桃红柳绿,春色满园,宋代诗人黄庭坚有诗“佳节清明桃李笑”(《清明》)。
不仅是春耕春种的农事大好时光,也是古往今来人们忙里偷闲、回归故里,亲朋团聚、祭祖扫墓,并踏青游春、观花饮酒的重要佳节。
“雨纷纷”,也是这个时节江南天气的显著特征,春雨绵绵,蒙蒙密密。
《清明》古诗注释及译文

《清明》古诗注释及译文《清明》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4月4日或5日或6日。
这个时候天气往往比较清爽明朗,不过在诗里主要是指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
- “时节”:时候的意思。
- “雨纷纷”:细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 “路上”:在道路上。
- “行人”:出行的人,在这里指在外赶路的人。
- “欲断魂”:“欲”就是好像、几乎要的意思。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愁苦,就像灵魂要和身体分开了一样。
- “借问”:请问、打听。
- “酒家”:卖酒的店家。
- “何处有”:哪里有。
- “牧童”:放牧的小孩。
- “遥指”:远远地指着。
- “杏花村”:杏花盛开的村庄,这里可能是一个实际的村庄名,也可能是泛指杏花深处的村庄,那里有酒家。
译文:清明这个时候啊,细雨就像丝线一样,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你看那路上,有不少赶路的人呢,他们的样子看起来可愁苦啦,就像魂儿都快没了似的。
为啥呢?可能是清明这个时候容易让人思念故去的亲人,再加上这雨下得人心里头乱糟糟的。
这时候有个人就想啊,我得找个地方喝点酒,解解愁啊。
于是他就向一个小孩打听:“小娃娃呀,你知道哪里有卖酒的地方不?”这小孩啊,正放着牛呢,听到问话,就朝着远处指了指,说:“看呐,那杏花盛开的村子里就有酒家呢。
”这首《清明》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那可老有名了,它就像是一幅生动的清明小画。
开头描绘出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景象,一下子就把那种阴沉沉、湿漉漉的氛围给烘托出来了。
然后写路上行人那种愁苦的状态,让人特别能感同身受。
最后通过行人问牧童酒家在哪,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情节,又给这画面增添了一点生动的趣味。
它不仅仅是在写清明的景象和一个简单的问路情节,更是在表达一种淡淡的哀愁,这种哀愁就像那细雨一样,悄无声息地钻进人的心里。
而且啊,这诗里提到的杏花村,后来都成了一个特别有名的酒文化的象征了,很多地方都叫杏花村,都想沾沾这诗的光呢。
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

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翻译赏析《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古诗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前言】《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
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注释】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翻译】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赏析】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清明杜牧古诗

清明杜牧古诗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位于安徽池州贵池区秀山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1][2]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
《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杜牧,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杜牧清明诗句的解释

杜牧清明诗句的解释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周朝时期。
杜牧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被誉为“小诗之祖”,清明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深远感人,激发着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以下是对杜牧清明诗句的解释: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句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细雨纷飞的景象,寥寥行人笼罩在阴郁的雨幕之中,形成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
行人或许思念远方的亲人,或许忧虑人生沧桑,内心感到凄凉无助,彰显出对生命无常和人生寄托的深刻思考。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句诗表现了春城飞花的壮丽景象,寒食节上东风拂面,柳树依风斜倚,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画面。
飞花落柳,自然生长,岁月流逝,平凡中透露着对美好生活追求和珍惜的品质。
3.“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这句诗表达了霜禽欲降临之际羞涩的目光,而粉蝶若懂得这份情愫,意味着它们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霜禽和粉蝶借代了生活中的爱情和温情,悄然述说着情感细腻和美好的故事。
4.“模糊开处清歌尽,依约新桃暗咽成。
”这句诗描绘了清明时节歌声如梦的景象,歌声渐渐模糊,但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记。
而新桃花在暗香中渐渐凋零,但却在依依觅食中,完成了一场生命的终曲,呈现出寓意深远的生死循环。
5.“足风得意长安道,精神愉悦书生多。
”这句诗以长安风物为背景,描述了当时书生们得意洋洋、快乐自在的情境。
长安作为繁荣文化之都,书生们在这里活跃,精神状态饱满,充满了朝气与活力。
揭示了当时书生们对于知识文化追求的热情和向往。
在杜牧的清明诗句中,蕴含着对生活、情感和自然的沉思和表达,通过诗意的形象和语言,勾勒出一个个动人的画面,激发人们对美好与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清明诗句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启迪和鼓舞着人们对生命和社会的思考和回味。
愿清明诗句永远伴随人们的生活和传承,永远教导和感动着人们。
《清明》古诗词鉴赏6篇

《清明》古诗词鉴赏《清明》古诗词鉴赏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古诗词鉴赏1《寒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清明即事》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1)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2) 淡荡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3)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4)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5)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冯延巳《鹊踏枝清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7)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8)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9)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10)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11)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12)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13)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14)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15)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16)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清明》古诗词鉴赏2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杜牧《清明》古诗鉴赏

杜牧《清明》古诗鉴赏杜牧《清明》古诗鉴赏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清明》古诗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2.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3.借问:请问。
古诗今译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名句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
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
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镜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
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
“借问酒家何处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
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写法叫作“互文见意”。
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
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牧《清明》的全诗翻译及赏析百感集于此悠扬,忆往昔繁华梦长。
流年似水无常态,万物皆空生离殇。
蒹葭苍苍色渐凋,殢雨斑斓花易销。
风云变幻依旧在,人事难料苦苦逃。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外青草碧,杏花村东流水滨,我问青草流水旁,有人信尺素书消。
春寒料峭酒旗斜,人随沙趣向谁家。
寻常时节蒙视频,路灵心事缠绵夜。
忆苦思甜又何选,笑谈风过星空趋。
属国何曾不陵夷,流亡亦曾忸怩。
岁月了了难执花,顺乎人心又岂稀。
傲江湖还剩下几场,哺纲路错婴儿哀。
飘零浩浩回顾远,怨红尘头不知耳。
恍然于此岂佳句,晏子闻之欢颜歧。
狼狈狗尾继续杖,奈愁何罪殚忧泣。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巫山神女迟。
回首也知不甚美,惹笑苍茫亦若是。
无奈秋尽春又至,人情世故无处栖。
在此去住还如斯,欲停试问归期未;心事牵绕无须更,杳冥无方瘴气围;回首还寻岁月远,细胞无力纵欲泣;飞逝弯弓海日茫,他日青霜重长弦;粉妆树国锦龙裔,谁让妆页分身么。
一片陵迟情犹未,数缕尘烟感叹息;河天碧浩心长诗,谁念得尽颓陵耻。
熙熙朝市夜绝知,有情离愁境许伊。
何以重来未有讳,故当归去附书医。
极目依稀愁不休,斜阳远近独田聚;蓬门已规深春水,风沙再拟空蒹葭。
人生几许真情在,长恨如潮难尽写。
又是清明欲过时,泪眼烟花各归去?以上即是对杜牧的《清明》这首诗的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回忆和对生离死别的感叹。
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凄凉景象,行人在雨中徘徊,寻觅寄宿之所。
诗人通过描述杏花村的青草碧和流水滨,展现了生活的喜悦与烦恼。
诗中既有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又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情雅丽,给人以思索。
杜牧以深刻的笔触表现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无常。
他像一位哲人,凭借着敏锐的感觉和审视力,准确地捕捉到了生活中的落寞和无助。
在辗转流连的人生中,诗人犹如迷途的行人,渴望找到心灵的归宿。
他对岁月的执着和对离别的悲伤,都使这首诗具有深厚的人情味,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清明 唐·杜牧 译文

清明杜牧译文《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释1.“清明时节雨纷纷”1.字词解释:“清明”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 4 月 4日至 6 日之间,这个时节天气多变,常常会下雨。
“纷纷”形容春雨细密、连绵不断的样子。
2.全句意思:清明节的时候,细雨纷纷扬扬地飘落。
这句诗点明了时间和天气状况,营造出一种迷蒙、清冷的氛围,为下文行人的心境做铺垫。
2.“路上行人欲断魂”1.字词解释:“路上行人” 指在外赶路的人,在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或是扫墓祭祖,或是羁旅在外,心情本就复杂。
“欲断魂” 形容人伤心愁苦到了极点,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2.全句意思:在雨中赶路的行人,心情低落,神魂散乱,就像丢了魂一样。
这句诗通过描写行人的状态,表现出他们在清明雨中的哀伤情绪,这种哀伤可能是因为对逝者的缅怀,也可能是游子在外的思乡之愁等诸多复杂情感。
3.“借问酒家何处有”1.字词解释:“借问” 是敬辞,用于向人打听事情。
行人想要找个地方避雨、歇脚,同时借酒来舒缓自己哀伤的情绪,所以才会询问哪里有酒馆。
2.全句意思:(行人)向别人打听哪里有酒馆。
这句诗将行人的动作和需求展现出来,使诗歌的情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情绪的渲染过渡到具体的行为。
4.“牧童遥指杏花村”1.字词解释:“牧童” 是放牧的小孩。
“遥指” 是远远地指着。
“杏花村” 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个杏花盛开的村庄,村庄中有酒馆。
2.全句意思:放牛的小孩远远地指着一个杏花盛开的村庄(说那里有酒馆)。
这句诗以生动的画面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通过牧童的动作和杏花村的意象,让人们仿佛看到了在一片美丽的杏花掩映下的村庄酒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之前行人的哀伤情绪。
清明节的童谣诗句

关于清明节的童谣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关于清明节的童谣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儿歌清明诗句《清明》(唐)杜牧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立刻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5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整理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4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10分劝,只恐风花1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明儿歌清明节,雨纷纷,家家忙着去上坟,祭先烈,祭亲人,从小就要懂孝顺。
清明节柳叶绿,桃花红,过了寒食是清明。
煮鸡蛋,卷单饼,荡完秋千放风筝。
郊外春光美如画,全家老少去春游。
清明谣(广西童谣)清明季节听啼鹃,儿女家家拜墓田,糯饭1盂鸡1只,竹篮挑上侍人肩。
清明谣春1春2春3头,春4开开猛热头,春鸟停停树上头,春牛??田横头。
割来春草喂春牛,新造房子楼外楼,爷爷阿伯出名头,圆头狮子管门头。
清明戴柳(浙江童谣)清明戴杨柳,下世有娘舅。
清明戴花,下世有妈。
清明古诗歌

清明古诗歌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闾门即事》——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蒌蒿共一丘。
•《清明日与友人游》——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清明日曲江怀友》——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24节气清明的古诗

24节气清明的古诗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
文人们在这个节气也留下了不少大作,一起来欣赏下面10首关于清明的古诗。
1.《清明》【宋】·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清明》【唐】·杜甫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
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亦自军中至。
4.《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5.《满宫花·花正芳》【唐】·张泌花正芳,楼似绮,寂寞上阳宫里。
钿笼金锁睡鸳鸯,帘冷露华珠翠。
娇艳轻盈香雪腻,细雨黄莺双起。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
6.《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7.《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唐】·戴叔伦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8.《清明日》【唐】·温庭筠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9.《采桑子·风微帘幕清明近》【唐】·冯延巳风微帘幕清明近,花落春残。
尊酒留欢,添尽罗衣怯夜寒。
愁颜恰似烧残烛,珠泪阑干。
也欲高拌,争奈相逢情万般。
10.《清明日对酒》【宋】·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杜牧一二年级古诗

杜牧的一二年级古诗原文及解析《清明》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文: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之人尽是扫墓人,好一片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景象。
人生何必这样悲观?我倒游兴正浓。
向路人借问哪里有酒家,哪里有人理睬我呢?只有远处的牧童善解人意,示意我酒家就在前面不远的杏花村。
《山行》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 1 —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译文: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看见几户人家。
我之所以停车不走,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以上是杜牧的一二年级古诗原文及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2 —。
二十四节气清明诗词

二十四节气清明诗词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与其他节日的”狂欢“属性不同,它又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不同的思想寄托,这个与众不同的节日抒发着人们丰富情感中”深刻“的那一面。
这种”深刻“情怀,随着人生阅历丰富起来愈发浓烈。
下面是关于二十四节气清明诗词的内容,欢迎阅读!●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阮郎归·南国春半踏青时[唐]欧阳修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清明日[唐]李建勋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怀[唐]李群玉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
秋分
寒
寒露
霜
霜降
降
冬
立冬
雪
小雪
雪
大雪
冬
冬至
小
小寒
大
大寒
寒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2.3-5)(2.18-21)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清明
——杜牧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天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春
立春
雨
雨水
惊
惊蛰
春
春分
清
清明
谷
谷雨
天
夏
立夏
满
小满
芒
芒种
夏
夏至
暑
小暑
相
大暑
连
秋
立秋
处
处暑
露
白露
秋天:立秋、处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天: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 阳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 6日、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23日,前后不差 1~2日。 niàn niàn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