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十讲(选修自己整理的)

合集下载

大学美育章节笔记整理教案

大学美育章节笔记整理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美育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

2. 掌握美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学习如何通过美育提升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4.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 美育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

2. 美育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美育知识。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材。

2. 相关图片、音乐、电影等辅助教学材料。

3. 学生作业与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美?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美育?2.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对美的理解。

二、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1. 讲解美育的基本概念,包括美的定义、美的类型、美的价值等。

2. 介绍美育的历史发展,从古代到现代,强调不同时期美育的特点。

三、美育的作用1. 讲解美育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如提升审美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创造力等。

2. 讲解美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促进文化交流、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经济发展等。

四、案例分析1. 通过图片、音乐、电影等案例,让学生感受美育的魅力。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美的体现,以及美育在其中的作用。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美育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结合自身经历,谈谈美育在个人成长中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提问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美育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美育与生活1. 讲解如何将美育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如环境布置、人际交往、艺术创作等。

2. 分享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美育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三、审美能力的培养1. 讲解如何提升审美能力,包括观察力、鉴赏力、想象力等。

2. 介绍一些提升审美能力的具体方法,如参观美术馆、观看音乐会、阅读艺术书籍等。

四、人文素养的培养1. 讲解美育与人文素养的关系,强调美育在提升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2. 介绍如何通过美育培养人文素养,如学习传统文化、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大学美育

大学美育

音乐的奥秘一、音乐是什么1.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2.音乐的定义广义:是指任何以声音组成的艺术。

3.音乐的作用: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

4.音乐的三大元素节奏、音高、音色5.音乐的基本学科门类:(每一个门类里至少知道两个部分的内容)音乐学理论(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教育、音乐治疗)、作曲与作曲理论(作曲、视唱练耳、作品分析、电子音乐研究)、音乐表演研究(指挥、声乐、西洋管弦乐器、民族乐器、钢琴、电子乐器)6.音乐表演的两种基本方式:声乐、器乐。

(分析:并不是所有人声演唱的作品都被称之为歌曲,很多音乐家也往往会采用人声模拟器乐的方式,来表达音乐情感。

这些作品中往往没有具体歌词,演唱者将人的嗓音甚至身体,作为一件特殊的乐器来使用。

因此不是所有人演唱的作品都被称之为歌曲)。

7.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乐谱乐谱的作用:准确记录作曲家的作品,使作品得到更好地传播。

(我国很多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来进行传播的。

)二、节奏1.节奏: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2.时值指音符或休止符的长度,亦指一个音发出后所占有的实际时间。

特别关注:3.节拍: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

又称拍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称节拍为板眼。

小节线:乐谱中,用来划分节拍单位、且出现在强拍之前的垂直线叫小节线。

(1)二拍子:四二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内有两拍。

(2)三拍子:四三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内有三拍。

4.音乐家通常采用何种手法传达乐曲的节拍?1有规律的时值2突出重音3相同的伴奏模式5.速度的作用:速度决定了音乐的快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元素,它影响了作品的情感与演奏难度。

常见的速度标记:慢板、中板(或行板)、快板、急板。

(分析:乐曲速度与情感的关系)第二节旋律1.音高定义:人类心理对音符基本频率的感受。

2.标准音:A3.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

大学美育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知识点总结一、美育的概念和意义美育是一种通过艺术和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趣和审美兴趣的教育方法。

美育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

美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育的意义包括但不限于:1. 增强学生审美情感。

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增强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2. 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 增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发展。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二、美育的基本内容美育的基本内容包括艺术教育和美术教育两个方面。

1.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以及文学、哲学、美学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鉴赏、审美创造和审美表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艺术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音乐教育、舞蹈教育、戏剧教育、美术教育、文学教育、哲学教育、美学教育等。

2. 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通过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以及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技法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水平,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认知发展。

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绘画教育、雕塑教育、书法教育、工艺美术教育、美术史教育、美术理论教育、美术技法教育等。

三、美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美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学校美育课程设置、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美术教育教材建设、美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

大学美育十讲(选修自己整理的)

大学美育十讲(选修自己整理的)

大学美育十讲第一讲绪论一.美育与美学的关系1.美学是研究美与人的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2.美学包含多门学科的边缘学科:1哲学的一个分支 2伦理学3心理学4艺术学产生的标志:1750年《美学》二.为什么进行美育教育?1加强美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的需要2是大学生优化素质结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3是优化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其能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和从事工作的需要4是提升大学生气质和形象,提升面向人才市场、竞业、创业竞争力的需要三.美育的任务培养审美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创造能力四.学习美育的意义1.从求知的角度:(1)审美和艺术的知识(2)开拓视野,磨砺意志从做人的角度:(1)思考伦理规范的基础,遵守规范,陶冶情操(2)根据自己的性质和气质来塑造自己的人生从致用的角度:(1)有助于生活中的艺术创作、批评等具体艺术的实践(2)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的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2.强化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生活美,提高生活质量:穿衣、饮食、外出旅游、家庭布置;熟悉艺术美,提高艺术创作五.如何学好美学?1.人生何为:敬畏生命、美在过程、追问人生。

2.懂得并接受十全九美:十全十美是一种理想;缺憾也是一种美;追求的空间。

3.欣赏美的过程:美在过程、美无终结、真的追求、善的真谛(缔造)。

4.驾驭心灵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2)树立良好“史”的意识(3)博览众长,批判意识(4)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第二讲什么是美一.美的起源二.美的本质1.美的本质的难解性2.马克思;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象的显现;人的自由自在的本质力量(是人区别动物的本质特征)三.美的特征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可见美的4个基本特征: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功利性(1)形象性: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美呈现为形象(2)感染性:美具有一种使人感动的特性(3)社会性:美属于一种社会存在物/现象,不能离开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印证“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4)功利性:美对人有一定价值,有于人有益、有用的特性。

大学美育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美育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美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美育的基本概念美育是指以美的素质、美的感受、美的表现和美的欣赏等为主要内容,以美的素养的培养为主要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为主要任务的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美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品位和审美素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美育的重要意义1. 培养艺术修养。

通过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

2. 提高综合素质。

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

3. 促进文化交流。

美育教育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艺术交流。

三、美育教育的内容1. 艺术教育。

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艺术形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 文化教育。

通过对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民俗等文化形式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

3. 美术教育。

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表现能力。

4. 艺术欣赏。

通过艺术品鉴和欣赏教育,提高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增进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四、美育教育的方法1. 实践教学。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

2. 艺术鉴赏。

通过艺术品的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进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3. 教育展览。

通过美术作品展览和艺术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五、美育教育的实施1. 教学大纲。

制定相应的美育课程大纲,明确美育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为美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依据和指导。

2. 教学资源。

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包括美术教室、音乐厅、舞蹈室等,为美育教育的实施提供保障。

3. 教师队伍。

培养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教育专业素养的艺术教师,为美育教育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大学美育期末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期末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期末知识点总结一、美育的定义和意义美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全面地、以美术为主要内容的审美教育。

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坚实的美术基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美的潜质,使学生具有高尚情操和美好品格。

在当今社会,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人文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心。

同时,美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内容和形式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手工、书法、摄影、设计等方面。

美育的形式主要包括:美术课程教学、美术活动、美术展览、美术作品评比等。

在美育的内容方面,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形式方面,需要注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美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美育的教学方法方面,需要注重因材施教,因时制宜。

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美育的策略方面,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术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美育的实践与评估在美育的实践方面,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组织美术活动、参加美术展览,进行美术作品评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实践,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美育的评估方面,需要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美术水平和审美素养。

可以采用课堂表现、作品评定、综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使学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五、美育的发展和现状目前,我国的美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但是,美育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美育教师队伍不够完善,教学资源不够充足等。

为了进一步推动美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同努力。

大学美育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美育的概念1. 美育是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得到提高的一种教育活动。

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和促进审美素养的发展。

2. 美育的重要性美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个性发展。

二、美育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美育教育,学生能够体会和感受美的存在,培养出对美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美育教育,学生可以学习认识、理解和感知美的能力,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通过美育教育,学生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观念,增强他们的审美修养和文化修养,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三、美育的内容和形式1. 美育的内容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视觉艺术、音乐艺术、表演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形式让学生接触、体验和感受美的存在,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2. 美育的形式美育的形式可以包括学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

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可以全面地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增加自己的审美体验和认知,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四、美育的实施方式1. 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在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将美育的内容与传统学科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获得审美体验。

2. 美育课程设置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设置专门的美育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体验和理解各种艺术形式,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3. 艺术实践活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艺术实践活动或校外艺术实践考察等形式,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艺术,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并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五、美育与学生发展1. 美育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促进通过美育教育,学生能够在审美体验和鉴赏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大学美育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美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总结大学美育第一章的知识点,包括美育的定义、作用、目标和实施途径等。

一、美育的定义美育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

它涵盖了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美育的作用 1. 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接触艺术作品和参与艺术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3. 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使他们更加丰富多彩地体验人生。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美育的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对美有敏感,能够欣赏和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分析、评价和欣赏艺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通过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4.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了解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

四、美育的实施途径 1. 美术教育: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2. 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欣赏、合唱、乐器演奏等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3. 舞蹈教育:通过舞蹈表演、舞蹈创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和身体协调能力。

4. 戏剧教育:通过戏剧表演、戏剧创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戏剧艺术欣赏能力。

五、美育的评价方式 1. 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艺术作品,包括作品的内容、表现形式和艺术价值等。

大学美育第十章教案设计

大学美育第十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艺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审美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艺术鉴赏方法分析、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艺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审美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将艺术鉴赏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艺术鉴赏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在欣赏这段艺术作品时,有哪些感受和想法?(二)新课讲授1. 艺术鉴赏的基本原则(1)尊重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关注艺术作品的整体性。

(2)注重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涵美。

(3)了解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流派。

2. 艺术鉴赏的方法(1)视觉观察法:关注艺术作品的颜色、形状、线条等视觉元素。

(2)听觉感知法:关注艺术作品的音色、节奏、旋律等听觉元素。

(3)情感体验法:关注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3. 审美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1)广泛涉猎艺术作品,丰富审美经验。

(2)学习艺术理论,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3)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审美情趣。

(三)案例分析1. 以一幅绘画作品为例,引导学生运用艺术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2. 分组讨论:如何将艺术鉴赏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审美鉴赏水平?(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章重点内容,强调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艺术鉴赏,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四、作业布置1. 搜集一幅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运用艺术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并撰写一篇鉴赏文章。

2. 针对生活中的一些审美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 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大学美育知识点提炼总结

大学美育知识点提炼总结

大学美育知识点提炼总结美育,即美的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让学生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大学美育是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基础上,通过美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下面将从美育的概念、意义、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提炼总结。

一、美育的概念美育是一种通过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形式。

它主要包括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审美情感是指人对美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价值的认知;审美能力是指人通过对美的感知、思维和表达等能力;审美意识是指人对美的认识和理解;审美素养是指人具有欣赏、感悟、理解和表达美的能力。

二、美育的意义1. 培养艺术情操。

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水平,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 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审美、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丰富课外生活。

通过美育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 促进社会进步。

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美育的内容1.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摄影等方面的教育。

2.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对美的感知、思维、理解和表达等方面的教育。

3.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当代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4. 创意教育。

创意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5.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美育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教育。

大学美育学习资料总结

大学美育学习资料总结

绪论一、什么是美育?美育是指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审美与美感审美:人感受、体验、判断、评价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和审美活动。

美感:人从对象中发现、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后激起的肯定性评价和正面情感。

详细定义美育:是运用人类社会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美的成果,对人自身进行美化的教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是审美主体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以生动直观的形象为手段,通过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韵,以激发情感,陶冶性灵,培养情操,追求理想为特征,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也就是说,美育是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鉴赏包括艺术在内的各种审美对象,运用各种审美方式来熏染感化人,升华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纯净人的灵魂,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丰富人的本质,以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美育的发展(一)美育在中国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前•我国较早提倡美育的学者是王国维(1906)。

王国维简介•1877年,(光绪三年)出生,世代清寒,幼年苦读。

•22岁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

•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甲骨文、金文、汉简)。

•1925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

新中国建立前他认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

¡±新中国建立前继王国维之后蔡元培1913年出任民国临事政府教育总长时,首次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为国家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956年:人民政府重视美育并有详细的明文规定。

1957年—1975年:“左倾”思潮影响,我国教育方针中没有美育的地位。

1976年—现在:逐步恢复了审美教育,并于1986年美育重新被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之中。

(二)美育在西方的发展古代西方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的论著中。

大学美育的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的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的知识点总结一、美育的定义和意义1.1 美育的定义美育是指通过对艺术、文化、美学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促进个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使其具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

美育是一种全面性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1.2 美育的意义美育对大学生的意义在于:(1)培养审美情感,提升个体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其心灵的美感;(2)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3)促进文化传承,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提升国民素质和文化软实力;(4)促进全面发展,帮助学生综合发展,提高其感悟力、观察力、表现力和表达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基本内容和形式2.1 美育的基本内容美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和文化教育三个方面:(1)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四大艺术形式的教育;(2)审美教育:即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欣赏、鉴赏和评价教育;(3)文化教育:即对传统文化、世界文化、当代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2.2 美育的基本形式美育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1)学校教育:美育主要通过学校的艺术课程、社团活动、艺术节等形式进行;(2)社会教育:美育还可以通过美术馆、音乐厅、戏剧院、影剧院等社会机构进行;(3)家庭教育:家庭也是美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成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习惯。

三、美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3.1 美育的教学方法美育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1)启发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启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2)实践教学:通过艺术实践和创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3)体验式教学:通过音乐鉴赏、美术作品的欣赏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和体验艺术的魅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大学美育整理

大学美育整理

第一章审美的本质毕达哥拉斯学派对音乐的数学结构的发现,美是和谐与比例,根源于对宇宙万物与灵魂本质的理解,其审美本质从属于“宇宙观”。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是美学思想史上首次专题讨论审美本质的文献。

但他不是抽象的概念,可以直接体验到完美存在实体。

美是理念美的事物,美本身,美是理式“美本身”永远比“美的事物”更完善亚里士多德把属性范畴的宾词承担了“美本身”的存在。

马普洛丁将美神学化。

休谟将审美本质心理化,主观化,相对化,失去了客观标准不再具有重要性。

黑格尔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的生命在于显现。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审美本质在于(A)。

A.美在生活B.美在理念C.美在移情D.美在关系儒家: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

美是人内在修养的自然体现,“善养吾浩然之气”,“气象”道家:“大象无形”“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光而不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意象对感性表象的超越和区别,成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方向。

佛教的“境界”观念更支撑强化了这一方向。

马克思将审美的本质归结于自由的劳动。

人的自由本质必须依托于劳动。

就根源言,审美的本质是规律与目的相统一的活动所产生的自由形式;就功能言,审美的本质能动协调规律与目的的自由活动形式;就价值言,审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对象化理想。

第二章审美活动经验审美心理要素五种,感觉、知觉、想象、情感、领悟。

感觉,就是对事物各种个别感性属性如颜色、温度、硬度、形状、声音的感受。

人的五种感官视听触味嗅所能感受的。

感觉是审美经验的门户,并且是整个审美感受及其心理结构所依靠的基础。

感觉所具有的生理快感只和美感有一定联系。

知觉,不同于感觉对个别属性的感受,是对事物的整体性感受。

是先感知到整体的现象,之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

把一个三角形的很多部分都擦掉,你仍然能一眼看出来这是个三角形,这就是因为从整体上感知它。

这种心理叫完形心理,属于一种审美经验模式。

大学美育教学内容

大学美育教学内容

大学美育《大学美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授课对象为大学各专业本科生,课程属性为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各专业必修课。

讲授美育和美学理论知识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环节。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从而初步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提高在审美欣赏活动和审美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就是要培养做人的基本素质,使青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完美的人格,它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独特功能和重要地位。

2、了解教育的根本任务,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人类美化自身的学科1、高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育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

基本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根本任务,是要塑造完美的人格: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之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校美育的实施,①教学活动(设置美育和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课程,开掘和发挥所有课程的美育因素);②课外活动(组织文艺社团,举办美育方面的讲座演出、展览、参观、比赛等等);③校园环境的美化和文明校园建设等。

2、掌握美育的任务,了解美育的实施。

第二章美是什么1、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代表性观点:美是理念,美是主观观念,美是事物的属性,美是关系,美是生活。

以上观点对于认识美的本质的意义及局限性。

美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于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还包括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大学美育礼仪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礼仪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礼仪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美育礼仪?美育礼仪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传授和弘扬社会行为准则,培养每个人独立、自觉、文明的行为准则和修养,使公民在社会生活中能够遵守礼仪规范,维护社会秩序、建立文明社会的一种教育形式。

美育礼仪是一种在文明社会中培养和完善自身的修养、礼貌、言行举止和与人相处的方式的教育方式。

美育礼仪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是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将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

因此,大学美育礼仪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大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待人接物的良好品行和言行举止,对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美育礼仪的重要性1. 社交礼仪在大学里,社交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社交礼仪是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一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在社交活动中,社交礼仪不仅是一种外在的约束,更是一种内在修养的表现。

它是人们在与他人交往中的基本准则,是一个人社会形象、文明修养和素质的重要标志。

大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规则,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要学会在社交活动中遵循一定的规矩和礼貌。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社交礼仪,大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结交朋友,建立社会关系,增进社会和睦。

因此,社交礼仪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 个人形象在大学里,一个人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而个人形象的形成不仅仅是靠衣着、言行、举止等外在的事物来决定的。

一个人的形象更多的是要看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综合素质、道德品格、情感态度等方面。

而美育礼仪的培养就是在这些方面展现作用。

通过美育礼仪的培养,可以让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友善相处。

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是一个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

要使自己形象良好,就要培养自己的美育礼仪。

大学生的个人形象是与社会、与集体、与他人息息相关的,只有形成良好的个人形象,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

因此,美育礼仪的培养对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及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美育——精选推荐

大学美育——精选推荐

⼤学美育第⼀章美学是什么三、何为美学和朱光潜的三种对松树的态度《后⾯有答案》1.美学的诞⽣感性认识的科学”。

这⼀事件被美学史认为是美学学科诞⽣的标志。

德国哲学家康德进⼀步把美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标志着美学的真正成熟。

康德知意情真善美2. 对美学的两种理解:研究审美和艺术1.审美⼼理学朱光潜《⽂艺⼼理学》:近代美学所侧重的问题是:“在美感经验中你们的⼼理活动是什么样?”⾄于⼀般⼈所喜欢问的“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算是美”的问题还在其次。

美学的最⼤任务就在分析这种审美经验。

2.2.艺术哲学:什么是艺术⿊格尔《美学》: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我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四、学习美学的意义1.美学在当代肩负的第⼀重使命是精神层⾯的。

在情感匮乏、感觉迟钝的⼯业时代,美学的任务就是陶冶⼈的性情,使⼈成为⼀个完整意义上的⼈。

也即美学可以培养出⼈丰富的情感和对⾃然的敏锐感,做到落花有意,流⽔含情,让⼈重新学会⽤诗意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的唯⼀标准,是所有⽬标的最终⽬标。

1.1.当代世界⼈的物质⽣活与精神⽣活出现了失衡,过于注重物质⽽轻视精神,⼈的内⼼⽣活出现失衡。

1.2.⼈与⾃然的关系出现了失衡。

2.提⾼⼈的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美化⽣活,是美学在当代所应承担的第⼆重使命。

第⼆章形式美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的审美特性,因⽽形式美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

狭义地说,形式美是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然属性(⾊、形、声)以及他们的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第⼀节形式美的要素⾊彩、线条、声⾳、动作等⼀、⾊彩:红黄绿蓝紫⿊⽩⾊彩的审美特性是⼗分明显的,它具有表情性,能够向我们传达出⼀定的感情意味,传达出能够引动⼈的情感反应的信息。

大学美育课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课知识点总结

大学美育课知识点总结美育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对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通过学习美育课,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文化艺术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下面将对美育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学生和老师进行学习和教学。

一、美术知识点1. 色彩色彩是美术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它能够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在美术课上,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意境,了解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方法,以及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

2. 绘画技法学生需要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包括素描、水彩、油画等不同的绘画技法。

通过学习这些技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丰富自己的绘画作品。

3. 经典艺术作品在美术课上,学生需要学习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了解这些作品的意义、风格和艺术特点,以便为自己的创作提供灵感和参考。

4. 美术史学生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美术史知识,包括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音乐知识点1. 音乐基础知识学生需要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乐的要素、音乐的类型、音乐的形式等,以便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音乐史学生需要学习一些重要的音乐史知识,包括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乐理知识学生需要学习一些音乐理论知识,包括音高、音程、节奏、音符等基本概念,以便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4. 乐器演奏学生可以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学习和演奏,通过学习乐器演奏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

三、舞蹈知识点1. 舞蹈基础知识学生需要了解舞蹈的基本概念,包括舞蹈的要素、舞蹈的类型、舞蹈的形式等,以便提高对舞蹈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2. 舞蹈史学生需要学习一些重要的舞蹈史知识,包括不同时期的舞蹈风格、著名舞蹈作品及其创作者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和表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美育》教案 第十课 篆书、隶书之美

《大学美育》教案    第十课  篆书、隶书之美

课题篆书、隶书之美课时2课时(90 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篆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2)了解隶书的基本笔画、结构特点和审美特色(3)学会篆书和隶书的鉴赏,能够体会篆书和隶书的文字之美思政育人目标:通过学习篆书和隶书的相关知识,以及欣赏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体会篆书和隶书蕴含的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篆书和隶书的鉴赏教学难点:体会篆书和隶书的文字之美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一节课:考勤(2 min)→案例分析(8 min)→传授新知(15 min)→篆书鉴赏1(10 min)→篆书鉴赏2(10 min)第二节课:案例分析(8 min)→传授新知(12 min)→隶书鉴赏1(10 min)→隶书鉴赏2(10 min)→课堂小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 min)⏹【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案例分析(8 min)⏹【教师】通过PPT展示《泰山刻石》,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泰山刻石》使用的是什么字体?(2)《泰山刻石》中的文字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1)《泰山刻石》使用的是小篆(2)《泰山刻石》中文字的全部笔画都是粗细相等的线条,体态修长,结构匀称,疏密有度,沉稳朴拙,有一种内敛、含蓄的灵通过分析作品,引导学生代入到各种情境中,从而进行思考与理解,为传授新知进行铺垫动之美,如仙子临风,仪态万方,别有一番气韵 【学生】聆听、思考、体会传授新知(15 min)【教师】讲解篆书的出处篆书主要分为大篆和小篆,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石鼓文合称“大篆”,而小篆是大篆的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美育十讲第一讲绪论一.美育与美学的关系1.美学是研究美与人的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2.美学包含多门学科的边缘学科:1哲学的一个分支 2伦理学3心理学4艺术学产生的标志:1750年《美学》二.为什么进行美育教育?1加强美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的需要2是大学生优化素质结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3是优化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其能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和从事工作的需要4是提升大学生气质和形象,提升面向人才市场、竞业、创业竞争力的需要三.美育的任务培养审美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创造能力四.学习美育的意义1.从求知的角度:(1)审美和艺术的知识(2)开拓视野,磨砺意志从做人的角度:(1)思考伦理规范的基础,遵守规范,陶冶情操(2)根据自己的性质和气质来塑造自己的人生从致用的角度:(1)有助于生活中的艺术创作、批评等具体艺术的实践(2)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的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2.强化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生活美,提高生活质量:穿衣、饮食、外出旅游、家庭布置;熟悉艺术美,提高艺术创作五.如何学好美学?1.人生何为:敬畏生命、美在过程、追问人生。

2.懂得并接受十全九美:十全十美是一种理想;缺憾也是一种美;追求的空间。

3.欣赏美的过程:美在过程、美无终结、真的追求、善的真谛(缔造)。

4.驾驭心灵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2)树立良好“史”的意识(3)博览众长,批判意识(4)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第二讲什么是美一.美的起源二.美的本质1.美的本质的难解性2.马克思;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象的显现;人的自由自在的本质力量(是人区别动物的本质特征)三.美的特征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可见美的4个基本特征: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功利性(1)形象性: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美呈现为形象(2)感染性:美具有一种使人感动的特性(3)社会性:美属于一种社会存在物/现象,不能离开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印证“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4)功利性:美对人有一定价值,有于人有益、有用的特性。

不指事物的实用功利性,而指普遍的社会效应。

美的范畴一.优美与崇高(1)优美: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其本质属性为和谐。

从自然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角度看: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2)崇高(壮美):和谐、自由的审美范畴。

以雄浑、刚性、壮观、粗糙、怪异、迅疾、巨大为特点,给人以惊心动魄、振奋精神、开阔心胸、激情荡漾的特点。

二.悲剧与喜剧(也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1)悲剧:往往在情感上给人以震撼、惋惜、同情、悲愤,机器人的内心波澜,往往我们在苦难中容易发现自身的渺小,从而激起想要改变命运的冲动,从理论上讲,死和由死产生的悲戚。

(2)喜剧:本质在于可笑性,主要表现形式是滑稽与幽默,丑乃滑稽的本质。

三.美的形态千姿百态的自然美、贴近人生的社会美、净化心灵的艺术美第三讲审美感受一.审美——人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评价、追求、创造的活动。

1.【德】古典美学代表人物康德2.审美意识——人在审美实践中对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心理、情感和能力的总和:审美要求、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理想。

3.美感:是审美感受的一切简称,指的是审美主体在接触审美对象后在情感上产生的强烈反应,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在理智上得到启示的一种审美效果。

4.快感——满足生理需要的一种官能感受。

5.美感与快感的关系区别:快:满足生理感官需求五官实用目的美:不单是生理,主要是精神上审美需要的满足视觉、听觉功利性,主:利它性联系:“快”先于“美”,并作为积极要素,包含在“美”中,“美”是一种特殊的“快”,是对“快”的超越和升华。

美感—--精神上(利它性、实用性)快感----物质上(实用性)二.审美的主/客观条件1.形成具体的美的欣赏关系(1)须要客观的审美对象的存在(前提)(2)审美主体也应有相应的审美条件2.必要的审美修养:知识储备;文化教养;生活阅历。

3.审美心境:较长时间影响人整体行动较持久情绪状态4.健康的审美观(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固性)三.美感的基本特征美感是1.直觉(瞬间性、顿悟性、模糊性、多样性)与理性的统一2.差异性与一致性的统一(时代/民族/阶级/个人的差异性和共同性)3.超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美感的差异性:不同审美主体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其审美感受/领悟的必然差别。

四.常见的审美经验说(一)移情说1.移情(物我同一)2.(1)由人及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泪眼问花花不语)(2)由物及人:借景生情,感物兴怀(3)移情说分析————立普斯“移情说”(二)心理距离说———距离产生美1.心理距离:审美心理和功利心理之间的距离。

2.“心理距离说”内容:要求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保持一种适当的“心理距离”。

审美主体超越审美客体与功利的目的。

3.空间距离: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距离。

时间距离:审美鉴赏应当选择最恰当的时机。

距离太近——容易使人信以为真;距离太远——主题与对象产生不了共鸣。

四.共鸣说1.共鸣:审美欣赏产生的一种心灵感应现象。

2.表现:(1)主客体整体性强烈共鸣(主客容一、物我两忘)(2)不同客体的局部共鸣第四讲形式美一.含义:是指构成实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颜色、形态、声音)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一等)特征:(1)抽象性(草书)(2)相对独立性(3)装饰性(4)单纯性二.形式美的构成(一)形态:形态是物体存在的空间形式。

1.构成的层次性2.线条的重要性3.审美意味的丰富性(二)色彩:色彩是构成形式美和获取形式美的重要形式。

1.表情性:指色彩具有表达一定情感的特征。

2.象征性。

(三)声音:最强的情感符号(噪音乐音)1.声音的类别性2.审美意味的情感性三.形式美的组合规律(一)整齐有序——最简单的形式美(二)1.对称:体现事物各部分之间关系,组合最普遍的法则,外在形式与内在质量都以一条线为中轴而左右对称。

2.均衡:是对称的变态。

(三)比例匀称1.比例匀称比例:事物形式因素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恰当的数量关系。

匀称:一个事物各个部分比例恰当的状态。

2.黄金比例分割(四)节奏韵律节奏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呈现的相同因素,有规律的重复的连续形式。

韵律:有节奏的有规律变化、重复而产生的一种情调。

(五)多样统一之美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形式美的高级形式。

“多样”趋“异”、“统一”趋“共性、整体的联系”。

1.和谐:是形式美表现事物整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完美形式。

2.多样统一的基本形态:对比调和与渐变四.形式美的艺术形态1.古典美:完整典雅、和谐形态2.现代美破碎、扭曲、怪诞的艺术形式五.形式美教育意义和实践方法(一)在美育中的意义培养审美形式感、运用形式美规律创造美拓展文化事业。

(二)实践方法:1.贴近自然、社会,领略形式美的千姿百态。

2.欣赏艺术精品,增强形式美的感受力。

3.参加实践训练,提高形式美的创造力。

第五讲自然美一.自然美的含义1.含义(指自然事物的美)2.特征(1)形式大于内容(2)多样性(3)易变性二.自然美的类型1.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美2.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美:(1)人工建设美(三峡、千岛湖)(2)文化设施美(泰山石刻)(3)神话传奇石之美:透、瘦、漏、皱水之美:晶莹、沉静、流动三.自然美的形态雄伟、险绝、奇特、秀丽、幽深之美、旷阔四.自然美的特征1.丰富性、天然性2.重在形式美五.自然美的欣赏方法1.调动审美感官,充分发挥想象2.扩充自然知识,丰富实践经验3.提高文化修养,培养人文情趣4.关注时空变化,掌握基本方法:(1)选择最佳时机(2)选择最佳景点六.自然美审美意义1.丰富精神生活,提高高尚情操;2.增长自然知识,促进人才成长;3.培养欣赏能力,促进文艺创造;4.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热情。

第六讲社会美一.什么是社会美?1.概念:指社会主体、社会事物、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美。

体现:实践成果、主体、活动之美。

来源于社会实践,是人类本质力量在实践中的体现。

2.审美标准:真、善、美美的分类及范畴一.崇高与优美二.喜剧与悲剧三.化丑为美(一).崇高美、优美的内涵及特征1.崇高美的内涵崇高——是指在矛盾双方的冲突对立中呈现出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美,凡是能激起人观赏赞叹与惊心动魄之情的、不平凡的、伟大的、奇特的事物和人物。

2.优美的特征优美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表现为天伦之乐、长幼情深。

感情上:优美事物的体积相对较小、崇高事物的体积相对较大。

二.喜剧与悲剧<一>喜剧1.喜剧的含义:喜剧性最显著的效果是引人为美,以笑为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肯定生活中的美的艺术。

2.喜剧的美:一种是滑稽;一种是幽默;一种是讽刺。

特征:揭示旧势力、旧世界的内在空虚本质和无价值形式,以及人们最后埋葬在它的勇气和力量。

3.夸张也是喜剧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悲剧一种是新事物,新力量的悲剧;一种是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三.化丑为美<一>什么是丑?丑是与美相对的,丑在形态上是反常态的,畸形的、怪异的、丑陋的。

内容上,除了一部分是善的、肯定的、正确的、积极的,大部分是悲的、否定的、病态的。

<二>。

美与丑的关系美与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以丑为美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条重要审美法则。

比如现代的艺术作品,以骷髅、破罐为例。

<三>丑的审美功能丑作为审美功能是多方面的:1.以丑为美扩大了审美范畴;2.丑美对比,增益其美,益增其丑(文艺作品中常见运用美丑对比来揭露丑,弘扬美);3.透视丑恶,益增其善。

第八讲艺术美一.艺术美及其特征1.艺术:广义:包括文学,近于我们所说的文艺。

特点:(1)形象反映生活(2)能动地反映生活(3)艺术对生活的反映可以是间接的或者是曲折的,但不能是歪曲的。

1.艺术美与艺术(1)两者紧密联系。

(艺术美存在于艺术中,艺术是蕴含艺术美载体)。

(2)区别:艺术字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有差别的,所以艺术美有高低层次之分。

特点:A强烈的情感性;B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C鲜明的形象性;D特殊的愉悦性;E丰富的相向性;F最大限度突破时空限制二.艺术的分类(一)1.造型艺术2.表情艺术;3.语言艺术4.综合艺术5实用艺术(二)艺术美构成:1,。

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2.艺术家对生活的情感认知。

三.三级审美要素1.艺术美:人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生图画情景。

2.意蕴:潜伏隐藏在艺术作品内部的深层内涵;意境: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入客观事物、景物而产生的含蓄、丰富深远、耐人寻味。

典型:典型形象又称艺术典型。

<一>。

造型艺术:1.又称空间艺术或者视觉艺术,都以线条、色彩、形状等为表现手段,塑造的形象是可视的、静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