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摘要: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仪器与设备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2.测量过程3.数据处理与分析五、实验报告要求六、注意事项正文:【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使用测量仪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工程测量是研究和应用测量理论与技术,对各种工程项目的几何形状、大小、位置及物理特性进行测量、描述和评价的一门学科。

实验中将涉及到测量误差的计算与分析,以及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

【实验仪器与设备】1.全站仪2.经纬仪3.水准仪4.测距仪5.测量标尺6.其他辅助工具【实验步骤】【准备工作】1.检查实验仪器,确保仪器状态良好,功能正常。

2.熟悉实验流程,了解各步骤的操作要点。

3.确定实验场地,做好安全措施。

【测量过程】1.使用经纬仪进行角度测量。

2.使用水准仪进行高差测量。

3.使用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

4.记录测量数据,整理测量成果。

【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测量误差,分析误差来源。

2.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最终测量结果。

3.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报告要求】1.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包括测量数据、计算过程和分析结果。

2.绘制实验成果图,清晰展示测量结果。

3.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实验纪律,确保实验安全。

2.爱护实验仪器,正确使用和存放。

3.注重实际操作,培养良好的动手能力。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系统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TDN86/51教学系统的基本操作二、实验设备TDN86/51教学实验系统一台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系统认识实验(1)(1)程序的输入与修改从3500H内存单元开始建立0-15共16个数据。

实验步骤a.使用串行通讯电缆将实验系统与PC微机相连。

b.将位于线路板右下角的系统状态选择开关拨至86档,开启实验系统。

c.在系统软件所在目录下键入MD86↙,选择对应串口号,进入集成操作软件环境,出现系统提示符“>”。

按下F1功能键,进入全屏幕编辑界面,按ALT+F建立新文件(NEW),即可开始输入源程序。

实验程序及流程如下:STACK SEGMENT STACK ;8088宏汇编程序DW 64 DUP() ;定义堆栈段STACK ENDSCODE SEGMENT ;定义代码段ASSUME CS:CODESTART: MOV DI,3500H ;程序开始设数据区首址MOV CX,0010H ;字节数送入CX中MOV AX,0000HSAHFA1: MOV [DI],AL ;写入一字节INC DI ;修改地址指针INC AX ;修改数据DAA ;十进制调整LOOP A1 ;未填完转移A2: JMP A2CODE ENDS ;代码段结束END START ;程序段结束d.输入程序后,按F2保存程序(规定扩展名为*.asm),使用ALT+X返回集成软件环境。

e.按F2,输入源程序名↙(省略扩展名,系统默认为.asm),对源程序进行汇编,生成目标文件(*.obj)及错误信息文件(*.m)。

若给出LST文件名则生成相应*.lst文件。

f.汇编无误后,按F3输入文件名↙对汇编生成的*.obj文件进行连接,连接信息显示于屏幕上,生成相应*.exe可执行文件。

g.按F5,输入*.exe可执行文件名↙,填入程序段地址CS:0000↙及偏移地址IP:2000↙,PC开始将程序从磁盘装入到教学系统内存,提示装载完毕后使用U0000:2000↙命h.当发现源程序输入错误或需要调整时,在调试界面下可用A命令来修改,如修改2000句为(2)运行程序系统提供了单步运行、设断点运行、连续运行等方式,具体操作如下:a.单步运行:其操作如下表,每运行一条指令后会显示下一条待执行指令并以蓝底白字显示变化寄存器的内容,重复T↙(或按F4键)就可一步一步地运行,直至程序结束。

建筑材料实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建筑材料实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实验作业指引书一、水泥原则稠度用水量检测实行细则1.原则稠度用水量可用调节水量和不变水量法中任一种测定, 如发生争议此前者为准。

2.实验前检查: 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 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应运转正常。

3.拌和用品先用湿布掠过。

称取水泥500克。

拌和水量如采用调节水量法时按经验找水, 采用不变水量法时为142.5毫升(水量精准至0.5ml)。

将拌和水倒入锅内, 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500g水泥加入水中。

4.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 升至搅拌位置, 启动搅拌机, 依原则程序搅拌完毕。

5.搅拌结束后, 及时把净浆装入模具内, 用小刀插捣, 振动多次, 刮去多余净浆, 抹平后迅速放在试锥下固定位置, 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 拧紧螺丝, 然后突然放松, 让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 到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

6.用调节水量法测定期, 以试锥下沉深度28±2mm之间拌和用水量为原则稠度用水量, 如超过范畴需调节水量, 重新实验, 直至达到原则。

7、用不变水量办法测定期, 依照仪器上相应标尺计算得到原则稠度用水量。

8、如下沉度下沉不大于13mm时, 应当用调节水量法测定。

注:实验室温度为20±2℃ , 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养护箱温度为20±1℃, 相对湿度不低于90%。

该检测细则根据GB/T1346-《水泥原则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查办法》。

二、水泥凝结时间检测实行细则1.测定前, 将圆模放在玻璃板上, 并调节仪器使试针接触玻璃板时, 指针对准标尺零点。

2.依原则稠度用水量制取水泥净浆, 及时一次装入圆模, 插捣振动多次后刮平, 然后放入养护箱内。

3.初凝测定期, 从养护箱取出圆模放到试针下, 使试针与净浆面接触, 拧紧螺丝, 然后突然放松, 让试针自由沉入净浆, 到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观测指针读数, 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最初测定期, 应轻扶金属棒, 已防试针撞弯。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灼热丝实验,探究灼热丝的耐热性能,理解灼热丝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灼热丝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材料,其主要成分为耐热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导电良好的特性。

实验中,我们将灼热丝放置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其表现出的各种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可以评估灼热丝的耐热性。

三、实验器材1. 灼热丝:使用标准的耐热金属灼热丝,长度约为20厘米。

2. 烧杯:用于装载灼热丝和加热水等。

3. 温度计:用于测量实验环境的温度。

4. 加热器:用于提供实验环境的热源。

5. 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详细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实验器材准备齐全,并检查其完好性。

b. 清洗烧杯并确保其干燥。

c. 标定温度计,确保其准确度。

2. 实验设置:a. 将烧杯放置在加热器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

b. 将温度计插入烧杯中,确保其与水接触。

c. 将灼热丝固定在实验环境中,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

3. 实验操作:a. 打开加热器,使水温逐渐升高。

b. 每隔10℃,记录一次灼热丝的变化。

c. 观察灼热丝的颜色、形状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变化。

d.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判断灼热丝的耐热性。

4. 实验数据记录:a. 记录每次温度变化时的灼热丝观察结果。

b.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其他重要数据和观察结果。

5. 实验结果分析:a. 分析灼热丝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和可能的原因。

b. 利用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评估灼热丝的耐热性能。

6. 结论和讨论:a.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灼热丝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b.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c. 提出进一步研究该实验的建议。

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避免烫伤或烧伤。

2. 当加热水温度超过50℃时,注意防止水溅出。

3. 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灼热丝的变化,并记录详细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实验结束后,清洗和归还实验器材,并妥善保管实验记录表。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原理,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实验仪器:XXXX仪器•实验材料:XXXX材料•其他:XXXX设备、器皿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仪器、材料摆放整齐,确保周围环境整洁,无杂物影响实验操作。

•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所有连接线插好且牢固。

•准备好所需试剂和药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2. 实验操作步骤1.步骤一: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2.步骤二: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步骤三: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时要认真仔细,确保操作步骤正确,避免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或事故发生。

•注意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完整,实验后应及时清洗器材并归还到指定位置。

4.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操作细节、观察结果和数据。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现象或结论。

•可将实验结果用图表展示,以增加可视化效果。

四、实验拓展•针对本实验,可以进行进一步拓展,例如探究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扩展实验的应用范围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的操作,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实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规律,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自由沉淀曲线。

去除率~沉速曲线(η~u 曲线)。

二、实验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的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 公式。

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0000)1(P sdP u u P η 其中: η —— 总去除率P 0 、P —— 未被去除颗粒的百分比 u s 、u 0 —— 沉淀速度 实验用沉淀柱进行,如右图。

初始时,沉淀时间为0,悬浮物浓度为C 0,去除率η=0。

设水深为H (实验时为水面到取样口的垂直距离),在t i 时间能沉到H 深度的最小颗粒d i 的沉速可表示为:ii t Hu =。

实际上,沉淀时间ti 内,由水中沉至柱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i s u u ≥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柱底,同时,颗粒沉速i s u u <的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到柱底,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i s u u <,但这部分颗粒并不全在水面,而是均匀分布在整个柱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以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小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i 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i ,则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

在 t i 时间,取样点处实验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为C i ,沉速i s u u ≥(i d d ≥)的颗粒的去除率:000011i i i C C C P C C η-==-=-,其中,0C CP i i =表示未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绘制 P ~u i 关系曲线,可知121212000C C C C P P P C C C -∆=-=-=,P ∆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由u 1降至u 2,即颗粒粒径有d 1减到d 2时,此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粒径在d 1~d 2间的那部分颗粒的百分比。

当P ∆无限小时,dP 代表了小于d 1的某一粒径d 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水平,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本实验所需器材如下:1. 显微镜2. 高压电源3. 量筒4. 试剂瓶5. 称量瓶6. 烧杯7. 导线8. 静电仪9. 板卡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所需实验器材是否准备齐全。

b. 清洗实验器材,确保没有污染物。

c. 与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确定实验计划和操作流程。

2. 实验操作a. 根据实验要求,配置实验所需试剂。

b.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量筒、称量瓶等设备的校准工作。

c. 进行实验样品的制备或准备好实验样品,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d. 启动实验仪器,根据仪器指南进行操作。

e.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观察到的现象。

f.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和处理。

3. 实验结果分析a. 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包括数值计算和统计处理。

b.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结论推理。

4. 实验报告编写a. 撰写实验报告,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b. 在实验报告中清晰地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c. 分析实验结果,展示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

d. 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e. 根据实验所得结果,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前请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并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操作实验仪器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损坏。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5.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归位,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安全提示1. 实验过程中要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如酸碱溶液等。

2.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电源的正确使用,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 实验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实验室管理员报告。

六、实验评分标准1.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

土壤试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土壤试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土壤实验作业指导书1.0前往现场进行土壤取样。

2.0对土样进行登记、编号、记录。

3.0含水量实验环节:3.1取代表性试样, 粘性土15~20g,砂性土有机质±50g, 放入称量盒内盖上盒盖, 将盒置于烘箱内, 在105~110℃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 粘性土不得少于8h,砂性土不得少于6h。

3.2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 放入干燥容器内冷却至恒温, 称干土质量(精确至0.01g)。

3.3含水量按下式计算:m0W0=( -1)×100m d3.4含水量应进行两次平行实验, 两次平行测定的差值当含水小于40%时不得大于1%;当含水量等于或大于40%时不得大于2%, 取两次测试值的平均值。

4.0密度实验环节(环刀法):4.1将环刀垂直压入土中, 取出后削去环刀两端余土, 擦净环刀外壁, 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并取余土测定含水量, 取出环刀内土样称重。

4.2试样的湿度按下式计算:m0P0 =v4.3试样的干密度按下式计算:P0P d =1+W15.0击实实验:5.1试样制备: 取代表性土样20kg,风干碾碎后过5mm筛, 将筛下土样拌匀, 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量;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量, 取5个土样, 按不同的含水量加水拌匀, 装入盛土器内润湿一昼夜;相邻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宜为2%。

5.2将击实筒固定在刚性底板上, 装好护筒, 在击实筒内涂一薄层润滑油, 将试样倒入击实箱内, 轻型击实分三层进行, 每层25击;重型击实分五层进行, 每层56击, 每层试样高度宜相等;二交界处的土面应刨毛, 击实后超过击实筒顶端的试样高度应小于6mm。

5.3拆去护筒, 用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土样, 拆除底板, 擦净筒外壁, 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精确至1g), 算出试样的湿密度。

5.4对不同含水量的试样按上述方法依次进行击实实验。

5.5按下列计算试样的干密度:popd =1+W15.6当试样中粒径大于5mm的土的质量小于或等于试样总质量的30%时, 应对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校正。

药物分析实验-指导书

药物分析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葡萄糖的性状、鉴别和检查一、实验目的:1、了解药品鉴别、检查的目的和意义;2、掌握药品性状测定方法和性状的正确描述;3、掌握药物的常用鉴别方法和原理;4、掌握药品中一般杂质检查的方法原理和限量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药用葡萄糖或无水葡萄糖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或颗粒性粉末;无臭,味甜。

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利用葡萄糖具有的还原性或其它特性以及存在杂质的特性可对葡萄糖进行鉴别和杂质检查。

三、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清单红外光谱仪;纳氏比色管;小烧杯;电子天平;台秤。

碱性酒石酸铜试液;酚酞指示液;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学生用备好的0.1 mol/L稀释即得);95%乙醇;标准氯化钠溶液(0.01%);稀硝酸;硝酸银试液;标准硫酸铁铵溶液()标准硫酸钾溶液(0.01%);碘试液;磺基水杨酸溶液;硫氰酸铵溶液;标准铁溶液(0.001%);25%氯化钡溶液;葡萄糖-水合物。

四、实验内容(或实验步骤)1、鉴别:(1) 取本品约0.2g于小试管中,加水5m1溶解后,缓缓滴入微温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中,即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稍微加热后可加速沉淀的生成)。

(2) 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464图)一致。

2、检查:酸度取本品 2.0g于小烧杯中,加水20m1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与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20m1(约1D),应显粉红色。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5.0g于小烧杯中,加热水溶解后,放冷,用水稀释至10m1,溶液应澄清无色。

乙醇溶液的澄清度取本品1.0g于小烧杯中,加95%乙醇30m1溶解,溶液应澄清。

氯化物取本品0.6g于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溶解使成25ml(溶液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成中性),再加稀硝酸(10.5→100学生自配)10ml;溶液如不澄清,应滤过,加水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溶液。

另取该品种项下规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使成40ml,摇匀,即得对照溶液。

生物技术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生物技术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生物技术实验操作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生物技术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了解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的细胞、组织或分子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工程等。

本实验涉及到的操作包括细胞培养、DNA提取与测定、酶切反应、聚合酶链式反应等。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1. 细菌培养基、平板、试管、移液器等2. 冰醋酸、洗涤缓冲液、适量溶解液等试剂3. DNA提取试剂盒、DNA测定试剂盒、酶切试剂盒、聚合酶链式反应试剂盒等4. 恒温水浴、离心机、PCR仪等实验设备四.实验步骤1. 细菌培养a. 将细菌接种入含有细菌培养基的试管中。

b. 在恒温条件下(37℃)静置培养一定时间。

2. DNA提取与测定a. 将培养基中的细菌进行离心,收集沉淀物。

b. 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DNA。

c. 用DNA测定试剂盒测定DNA的浓度和纯度。

3. 酶切反应a. 准备酶切反应体系,包括DNA片段、酶切缓冲液、酶等。

b. 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酶切反应。

c.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酶切产物。

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a. 准备PCR体系,包括DNA模板、引物、聚合酶、dNTP等。

b. 设置PCR反应程序,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

c.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

五.实验结果分析1. 细菌培养:观察培养基中是否出现菌落,菌落的形态、颜色等。

2. DNA提取与测定:测定DNA的浓度和纯度,计算DNA的产量。

3. 酶切反应: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分析酶切产物的大小和数量。

4. PCR反应: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判断PCR是否成功,分析PCR产物的大小和数量。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前需穿戴实验服、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注意操作的顺序和方法。

3.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时间等。

4. 注意实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防交叉污染。

5. 对于有毒试剂需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接触或吸入。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材料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熟悉常用材料工程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材料的取样、制备和测试方法;•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结果判断。

2. 实验仪器和材料•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金属材料样品•试样切割机•研磨机•电解腐蚀仪3. 实验步骤3.1 样品制备1.使用试样切割机根据需要制备样品,并在样品上进行标记。

2.使用研磨机对样品进行粗磨,直到表面光洁。

3.使用细研磨纸进行细磨,直到样品表面无瑕疵。

4.清洗样品,确保表面无污染物。

5.在电解腐蚀仪中对样品进行电解腐蚀处理,以去除样品表面的氧化物和污染物。

3.2 金相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金相显微镜上,并调整焦距和光源亮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目镜和物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结构特征。

3.3 电子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电子显微镜上,并调整电子束亮度和对比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微观结构特征。

3.4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1.将样品放置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上,并调整电子束亮度和扫描速度,使样品清晰可见。

2.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并记录所观察到的表面形貌特征。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需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类;•对观察到的结构特征和形貌特征进行描述;•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观察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5.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应包括实验数据记录、结构特征描述和形貌特征描述。

针对实验结果,可进一步进行数据图表绘制、实验结果分析和相关结论总结。

6. 实验注意事项1.在操作实验仪器时要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应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和纯净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在观察样品时,应注意调整仪器参数,保证样品清晰可见。

《实验实训指导书》(药理学)

《实验实训指导书》(药理学)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技术实验目的:1、掌握基本操作,锻炼动手、动脑能力;2、更好地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3、培养科学思维。

实验内容:一、药理实验的基本目的与要求二、实验动物:1、动物的选择;2、动物的标记与捉拿、固定方法;3、动物的取血方法(尾尖、眼眶静脉丛、摘眼球、断头);4、动物的给药方法(灌胃、腹腔、皮下、尾静脉);5、动物的麻醉方法;6、动物的处死方法。

三、实验设计基本原则。

实验步骤: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目的与要求药理学实验课在药理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验证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加深理解与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也是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做到下列事项:1. 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2. 实验时:(1)实验分小组进行,实验前分工明确,实验时密切配合;(2)确定实验仪器、药品、动物与实验指导相符时,将实验器材妥善安排,正确装置、保管;(3)实验操作按步骤进行,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4)注意爱护动物、节约实验药品;(5)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肃静、清洁。

3. 实验后:⑴各组同学将实验动物处死,实验台擦干净,将实验方盘送回准备室;⑵值日生搞好实验室卫生,将死亡动物送至指定场所;⑶整理实验结果,经分析思考作出结论,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按时交给指导老师。

实验报告的书写1.题目2.目的3.原理4.材料:实验动物,器材,药品5.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扼要描述出来;6.结果:要求真实、清楚;7.讨论: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结果异常或失败的原因;8.结论: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应带有提示性质。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空气质量检测仪、水质监测仪等。

2. 采样容器:例如空气样品采集瓶、水样采集瓶等。

3. 标准物质:包括空气标准物质、水质标准物质等。

4. 实验仪器:如pH计、电导率仪等。

5. 其他辅助器材和试剂。

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并选择适当的环境监测设备,如需要监测空气质量,则选择空气质量检测仪。

2. 准备好采样容器,并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的干扰。

3. 校准实验仪器,例如使用标准气体校准空气质量检测仪,校准pH计等。

4.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取样点位,并进行采样。

如需要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则在不同房间进行采样。

a) 空气采样:打开空气质量检测仪,根据仪器指示进行采样,将样品采集瓶置于适当位置。

b) 水样采样:使用水样采集瓶,将待测水样采集到瓶中。

5. 将采样容器密封并标记好采样点位、时间等信息,确保样品不受污染。

6. 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实验室,或者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现场分析。

7.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各项分析,如使用pH计测试水样的酸碱度,使用电导率仪测试水样的电导率等。

8. 记录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续可以制作相关数学图表进行展示。

9. 按照实验要求对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清洗和储存。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眼镜等。

2. 操作时注意不要弄破采样容器,以免造成污染。

3. 使用实验仪器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 样品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干扰,如风力、温度等。

5.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并储存实验器材和试剂,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可以比较不同样品的环境参数,例如不同地点的空气质量、水体的酸碱度等。

利用统计和图表分析,可以得出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和建议。

指导书-测试技术实验

指导书-测试技术实验

测试技术基础实验说明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实验室实验一光栅传感器测位移实验1).实验目的1.了解光栅传感器的基本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2.掌握光栅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原理及方法。

2).实验原理光栅位移传感器由光源、聚光灯、标尺光栅、指示光栅和光电元件组成。

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照射在光栅上,再通过光栅照射在光电元件上,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光栅测量位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莫尔条纹现象。

两块栅距w相同,黑白宽度相同的长光栅,当它们的刻线面彼此平行互相靠近,且沿刻线方向保持成一个很小的夹角θ时,由于遮光效应或光的衍射作用,在a-a线上,两块光栅的黑色刻线相交,透光缝隙相重,因此形成一条亮带。

在b-b线上,一块光栅上的黑色刻线正好将另一块光栅的透光部分挡住,形成一条暗带。

这些明暗相间的条纹就是所谓的莫尔条纹。

当光栅透过的光线越多,光电元件的输出越大,当光栅透过的光线越少,输出信号与位移间的关系可近似的用正弦函数表示。

即: V=Vo+VmSin(2πx/w)式中:V --光电元件输出的电压信号;Vo--输出信号中的平均直流分量;Vm--输出正弦信号的幅值; W --栅距。

X --两光栅间的瞬时相对位移量。

由上式可见,光电元件的输出电压的大小反映了光栅瞬时位移量的大小,从而实现了位移量向电量的转换。

在实际应用中,被测物体的移动方向是经常改变的,而莫尔条纹的明暗变化只与位移有关,而与位移方向无关,为了辨别位移的方向必须增加一个观测点,然后根据两个观测点输出信号U1、U2间的相位关系来定位移的方向。

当光栅正向运动时,U1超前U2 90度,当光栅反向运动时,U2超前U1 90度,利用这一特点,便可构成简单的辨向电路。

通常采用的是“四倍频辨向电路”。

所谓四倍频电路是一种位置细分法,就是使正弦信号在0度、90度、180度、270度都有脉冲输出,可使测量精度提高四倍。

将辨向电路输出信号(Y 1、Y2)送到加、减计数电路进行记数,再通过译码驱动电路,将位移量显示出来。

无领导小组讨论实验(实践)指导书

无领导小组讨论实验(实践)指导书

法政学院实验中心
无领导小组讨论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实践)编号】标题
无领导小组讨论实验
二、【实验准备】
1、学生需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并掌握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理论与技术。

2、小组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

三、【实验目的】
无领导小组讨论(LGD)是模拟工作会议的方式来测评管理者的能力,通常由(5-8)被评价者集中起来组成小组,要求他们就某一问题开展不指定角色的自由讨论,4-6位评委通过对被评价者在讨论中的言语及非言语行为的观察作出评价,。

主要评价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团队领导、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影响力等指标。

通过本实习,旨在使学生了解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课程,通过实验,掌握无领导小组实验方法,了解该测评技术的测评目标,了解该测评技术的适应性和应用范围,以进一步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技术,使自己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实验要求】
本实习将主要采用角色模拟方式进行,同时辅以师生共同讨论以及教师释疑解惑的方法,运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试工具,来促进学生对人力资源的理论与实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五、【实验步骤】
1.实验前的培训,包括测评工具介绍、实验方法、注意事项等等。

2.无领导小组讨论实验角色分配:
(1)“主考官”由教师扮演;
(2)参加“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为“应试人”,由学生扮演,由“主考官”当场随机抽取双数6人;
(3)“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考官为“评分员”,由学生扮演。

3.无领导小组讨论实验
4.无领导小组实验解释
5.写出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大物实验二指导书-2024鲜版

电子科技大学大物实验二指导书-2024鲜版
最小二乘法
对于非线性关系的数据,可以采用最小二乘 法进行拟合处理。
2024/3/28
逐差法
逐差法用于处理等间距变化的数据,可以有 效消除线性系统误差。
公式选择
根据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 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14
结果分析与讨论
误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包括系统误差和 随机误差的估算和讨论。
化学品泄漏
迅速撤离泄漏区域,通知实验室管理人员, 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2024/3/28
触电
立即切断电源,用绝缘物体将受害者与电源 分离,进行急救并呼叫救援。
受伤或不适
立即停止实验,进行急救处理,并报告实验 室管理人员或教师。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8
28
加深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 理解
学习使用基本物理实验仪 器和设备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 思维习惯
4
实验原理
本实验基于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验证物理定律的正确性
利用实验数据,分析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024/3/28
5
预期结果
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验证 物理定律的正确性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 理能力
04
图表编号
图表按章节编号,如图1-1、表2-1等 。
2024/3/28
21
图表绘制及标注规范
01
02
03
图表绘制
使用专业的绘图工具(如 Matplotlib、Excel等)绘 制图表,确保图表清晰、 美观。
2024/3/28
图表标注
图表要有标题、坐标轴标 签、数据点标注等,方便 读者理解。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热电偶的标定与校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热电偶的温度标定与校验方法,初步了解铜――康铜热电偶的特性;掌握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2.掌握单支热电偶采用冰浴法的连接线路;3.掌握电位差计的使用;4.学会制作热电偶丝;5.能利用误差理论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

二、实验内容1.对单支热电偶进行温度校验(或标定);2.绘制铜-康铜热电偶的热电势――温度特性曲线。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1.UJ33d数字式直流电位差计;2.DHT-2型热学实验仪;3.铜-康铜热电偶丝;4.0~50℃二级标准水银温度计;5.电冰箱;6.保温杯;7.手锤;8.塑料杯;9.调压器;10.砂纸。

四、实验原理将A、B两种不同材质的金属丝的两端点焊接成一个闭合回路。

当两个接点处于不同温度时(如图1),在闭合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图1图2 为了测量温差电动势,就需要在图1的回路中接入电位差计,但测量仪器的引入不能影响热电偶原来的性质。

根据中间导体定则,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导体,只要与第三种导体相连接的两端温度相同,接入第三导体后,对热电偶回路中的总电势没有影响。

在A、B两种金属之间接入第三种金属C时,若它与A、B的两连接点处于同一温度T0(图2),则该闭合回路的温差电动势与上述只有A、B两种金属组成回路时的数值完全相同。

所以,我们把A、B 两根不同化学成份的金属丝的一端焊在一起,构成热电偶的热端(工作端)。

将另两端各与铜引线(即第三种金属C)焊接,构成两个同温度(T0)的冷端(自由端)。

铜引线与电位差计相连,这样就组成一个热电偶温度计。

如图3所示。

图 3当热电偶材料一定时,回路中的总电势E AB(T,T0)成为温度T和温度T0的函数差,即E AB(T,T0)=f(T)-f(T0)当热端温度T为测量点的实际温度时,若使冷端的温度T0不变,即f(T0)=C(常数),则E AB(T,T0)=f(T)-C回路中产生的热电势仅是热端温度T的单值函数。

密立根油滴实验-指导书

密立根油滴实验-指导书

密立根油滴实验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likan )在1909年到1917年通过实验测量微小油滴上所带电荷的电量,证明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的电量q 为基本电荷e 的整数倍,明确了电荷的不连续性,并精确地测定出基本电荷e 的数值。

由于密立根油滴实验设计巧妙、原理清楚、设备简单、结果准确,所以它是历史上一个著名而有启发性的物理实验,1923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带电油滴在重力场和静电场中运动的测量,证明电荷的不连续性,并测量基本电荷e 的大小。

2.通过实验中对仪器的调整、油滴的选择、跟踪、测量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

3.了解现代测量技术在试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MOD-5型密立根油滴仪,钟表油,喷雾器三、实验原理一个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油滴处在二块平行板之间,在平行板未加电压时,油滴受重力的作用而加速下降,由于空气阻力f e 的作用,下降一段距离后,油滴将匀速运动,速度为V g ,此时f e 与mg 平衡。

如图1所示。

由斯托克斯定律知,粘滞阻力为g r V a f ηπ6=mg = (1) 式中η为空气粘滞系数,a 为油滴的半径。

此时在平行板上加电压V ,油滴处在场强为E 的静电场中,其所受静电场力qE 与重力mg 相反,如图2所示。

当 qE 大于mg 时,油滴加速上升,由于f r 的作用,上升一段距离后,将以V e 的速度匀速上升,于是有(2) 由(2)式可知,为了测定油滴所带的电荷量q ,除应测平行板上所加电压V 、两块平行板之间距离d 、油滴匀速上升的速度V e 和V g 外,还需知油滴质量m 。

由于空气中的悬浮和空气表面张力的作用,可将油滴视为圆球,其质量为(3)由(2)和(3)式得油滴半径为(4)由于油滴半径a 小到10-6 米,所以,空气的粘滞系数η应修正为⎪⎩⎪⎨⎧=⋅==+mg V a d V q qE mg V a g e ηπηπ66ρπ334a m =g Vg a ρη29=(5)将(5)代入(4)式,得(6) 于是,带电油滴质量m 为 (7) 设油滴匀速下降和匀速上升的距离相等,均为l ,则有所以油滴所带的电荷量为(8) 令(8)式中 ,则(8)式变为(9)该式就是动态法测量油滴带电荷的公式。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及分析七、思考题八、参考文献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采用A与B两种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其中A为XXX,B为XXX。

在一定条件下,A与B会发生XXX反应,产生XXX物质。

该反应符合化学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器材1.XXX试剂2.XXX试剂3.XXX试剂4.容量瓶5.移液管6.烧杯7.玻璃棒8.加热板等四、实验步骤1.将XXX试剂按要求加入容量瓶中。

2.将XXX试剂按要求加入容量瓶中。

3.使用移液管将两种试剂充分混合。

4.观察化学反应过程,记录反应时间和反应现象。

5.将反应产物过滤,收集固体产物。

6.使用玻璃棒将固体产物均匀搅拌,使其充分干燥。

7.称取干燥后的产物质量,并计算出反应的收率。

五、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2.试剂的加入顺序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进行。

3.操作时要认真仔细,避免出现误操作和漏操作。

4.实验器材要保持清洁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A与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并得到了XXX产物。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该反应的收率为XX%。

同时,在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XXX现象,并对其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七、思考题1.XXX试剂与XXX试剂在该化学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本次实验中是否存在误差?如何减小误差?3.如果将XXX试剂的用量加倍,该反应会发生什么变化?八、参考文献1.XXX,《化学实验指导书》。

2.XXX,《化学实验技术手册》。

3.XXX,《化学实验原理与应用》。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说明:标红色——第一、二次实验任选四项标蓝色——第三次实验项目目录第一部分演示实验一、静压传递自动扬水实验 (1)二、水击综合实验 (3)三、流谱流线显示实验(一) (6)四、流谱流线显示实验(二) (8)五、能量方程演示实验 (11)第二部分量测实验一、静水压强量测实验(4台) (12)二、流速量测(毕托管)实验 (15)三、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18)四、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实验(4台) (22)五、文丘里流量计及孔板流量计率定实验(4台) (25)六、孔口与管嘴流量系数验证实验(4台) (28)七、动量方程验证实验(4台) (31)八、管流流态实验(4台) (34)九、堰流流量系数的测定实验 (38)十、闸下自由出流流量系数的测定实验 (41)十一、水跃实验 (45)十二、圆柱绕流压强分布测量实验(6台) (46)十三、平板边界层实验 (52)十四、翼型表面压强分布 (56)附1:体积法电子流量仪使用方法 (60)附2:XSJ-39BI型流量数字积算仪瞬时流量的测读方法 (63)演示实验一静压传递自动扬水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液体静压传递、能量转换与自动扬水的现象。

可了解流体的静压传递特性、“静压奇观”的工作原理及其产生条件以及虹吸原理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实验装置本实验的装置如图I-1-1所示。

图I-1-1 静压传递扬水仪实验装置图1.供水管;2.扬水管与喷头;3.上密封压力水箱;4.上集水箱;5.虹吸管;6.逆止阀;7.通气管;8.下水管;9.下密封压力水箱;10.水泵、通气管;11.水泵;12.下集水箱。

本实验装置配备有:上、下密封压力水箱、扬水喷管、虹吸管、逆止阀、水泵、可控硅无级调速器、水泵过热保护器及集水箱。

(三)实验原理集水箱4中的具有一定位置势能的水体经下水管8流入下密封压力水箱9,使箱中表面压强增大,并经通气管7等压传至上密封压力水箱3,箱3中的水体在表面压强作用下经过扬水管与喷头2喷射到高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数控机床的结构与操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2、掌握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特点;
3、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
4、掌握数控机床的回零过程及工件坐标的设定;
5、掌握试切法对刀方法。

二、主要仪器及试材理
数控机床;游标卡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数控机床的组成
数控机床用于汽车、摩托车等机械加工行业,一次装夹零件可实现外圆、内孔、螺纹、锥面及复杂弧面的自动加工,是中小型轴、盘类零件的理想加工设备。

机床主轴采用机械变速,机床刚性好,导轨贴塑,机床工作精度高。

整体半防护,整体结构紧凑,防漏性能好,操作方便。

一次编程输入系统后可自动完成各种工件的内外圆柱表面、内外螺纹、圆锥面和其它回转表面及其端面的加工。

2、数控机床坐标系及运动正方向
Z坐标
标准规定:Z坐标由传递切削力的主轴确定的,Z坐标平行主轴轴线的进给轴。

Z坐标正方向的规定:刀具远离工件的方向。

X坐标
标准规定:平行于导轨面,且垂直于Z轴的坐标轴为X轴。

Z轴水平(卧式),则从刀具(主轴)向工件看时,X坐标的正方向指向右边。

机床原点又称为机械原点,它是机床坐标的原点。

该点是机床上的一个固定的点,其位置是由机床设计和制造单位确定的,通常不允许用户改变。

机床原点是工件坐标系、编程坐标系、机床参考的基准点。

这个点不是一个硬件点,而是一个定义点。

3、如图1-1所示零件,毛坯为50 mm×100 mm棒料,材料为45钢,需要车削外圆和端面。

要求:(1)建立工件坐标系;
(2)手工编制加工程序并完成零件加工。

图1-1
四、实验注意事项
1、要注意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关闭电源后,方可观察机床内部结构;
2、操作应符合基本操作规范;
3、开车前必须紧束服装,戴好工作帽,检查机床有无异常情况;工作时严禁戴手套;
4 、开车时,工作台不得放置工具或其它无关物件;操作者应注意不要使刀具与工作台撞击;
5、装卸及测量工件时,把刀具移到安全位置,主轴停转;要确认工件在卡紧状态下加工;
6、使用快速进给时,应注意工作台面情况,以免发生事故;
7、主轴旋转切削过程中不能用手去除铁屑或触摸工件,消除铁屑时应用刷子,不能用嘴去吹或用棉纱擦;
8、如出现导常情况操作者应迅速按操作面板上的“急停”开关;
9、操作者在工作中不许离开工作岗位,如进行自动加工,也必须在机床旁边,以免发生不测事故;
10、加工程序编织完成后,必须先模拟运行,然后再单段运行,最后连续加工,拍下数
控机床的急停按钮后中对工件进行测量;
11、实验完毕后,要注意清理现场,清洁机床,对机床的主轴、导轨、丝杠丝母副及时润滑。

五、思考题
1、数控机床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数控机床X、Z坐标轴及其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提交零件数控加工程序清单;
2、写出零件数控加工操作详细步骤。

实验二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和加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编程指令;
2、掌握数控车床的外径切削循环;
3、掌握数控车床的外径粗切复合循环、封闭轮廓复合循环。

二、主要仪器及试材理
数控车床;游标卡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如图2-1所示零件,毛坯为50 mm×100 mm棒料,材料为45钢,车削外圆。

背吃刀量3mm,请用外径切削循环编制加工程序并完成零件加工。

图2-1
2、如图2-2所示零件,毛坯为120 mm×200 mm棒料,材料为45钢,车削外圆。

背吃刀量2mm,退刀量1mm,请用外径粗切复合循环编制加工程序并完成零件加工。

图2-2
3、如图2-3所示零件,毛坯为100 mm×100 mm棒料,材料为45钢,车削外圆。

请用外径粗切复合循环编制加工程序并完成零件加工。

图2-3
四、实验注意事项
同实验一。

五、思考题
1、固定循环编程有何意义?复合循环比简单循环好在于哪些方面?
2、指令G71、G72、G7
3、G70各适合于何种场合?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提交零件数控加工程序清单;
2、写出零件数控加工操作详细步骤。

实验三数控仿真加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控铣床的基本编程指令;
2、掌握数控铣床的刀具半径补偿。

二、主要仪器及试材理
数控仿真软件;游标卡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如图3-1是零件在XOY平面上的投影,在Z轴方向上10mm。

(1)建立工件坐标系,用刀具半径补偿按A-B-C-D-E-F-G-A的顺序手工编制加工程序并完成零件加工;
(2)建立工件坐标系,用刀具半径补偿按A-G-F-E-D-C-B-A的顺序手工编制加工程序并完成零件加工。

图3-1
2、已知零件的外围轮廓如图3-2所示,刀具端头已下降到Z=-10mm处,精铣其轮廓。

采用30mm的立式铣刀。

刀具半径补偿号为D02。

工艺路线走刀方向如下图。

采用绝对坐标输入方法,进刀时刀具从起始点直线切入到轮廓第一点(即坐标原点),退刀时刀具从轮廓最后一点法向直线切出到刀具终止点。

完成指定零件数控程序的编制并完成零件加工。

图3-2
四、实验注意事项
同实验一
五、思考题
1、刀具半径补偿功能的作用是什么?使用刀具半径补偿有哪几步?在什么移动指令下才能建立和取消刀具半径补偿功能?
2、如何输入刀具几何及半径补偿值?
六、实验报告要求
1、提交零件数控加工程序清单;
2、写出零件数控加工操作详细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