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应急监测能力实施方案

应急监测能力实施方案

应急监测能力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加,因此应急监测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应急监测能力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为应急决策提供支持的能力。

因此,建立健全的应急监测能力实施方案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原则。

1. 目标,建立健全的应急监测能力实施方案,提高应急监测能力水平,为应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原则,科学性、实效性、灵活性、全面性。

三、实施方案。

1. 完善监测设施建设,加强监测设施的建设,包括监测站点的布设、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等,确保监测设施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加强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健全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体系,包括监测站点之间的信息共享、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处理等,提高监测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响应速度。

4. 加强监测人员培训,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5. 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机制,包括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和指挥调度等,提高应急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应急监测能力实施方案的详细计划和时间表。

2. 加强对监测设施的建设和更新,确保监测设施的完善性和准确性。

3. 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 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体系,加强监测站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5. 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6. 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机制,包括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和指挥调度等。

五、保障措施。

1. 落实专项资金,确保应急监测能力实施方案的资金保障。

2. 加强对监测设施和技术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监测设施和技术的正常运行。

3. 加强监测网络体系的建设和维护,确保监测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应急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方案应急监测方案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紧急情况,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应急监测方案非常重要。

本方案适用于各种紧急情况下的监测工作,如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旨在组织和指导相关人员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1. 应急监测责任确定监测方案的主要责任人和相关监测单位,并明确各自的职责。

主要责任人应具备丰富的行动识别和应急处置经验,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监测设备。

2. 应急监测设备根据不同的紧急情况,准备相应的应急监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空气质量检测仪、水质监测仪、地震监测设备、火灾监测设备等。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3. 监测区域划分根据紧急情况的性质和范围,将监测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每个区域应设置相应的监测点,以便及时了解情况。

在监测点附近设置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相关因素,定时收集和报告数据。

4. 监测信息收集和传输监测人员应定期检查监测设备,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监测数据应及时传输到指定的监测中心,并与其他相关单位共享信息。

同时,将数据呈现在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以便关注情况的人员及时获取信息。

5. 应急监测团队建立应急监测团队,包括监测专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团队成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熟悉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了解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流程。

6. 监测报告和预警发布监测人员应定期制作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现场状况和预测分析。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管理人员汇报,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议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 应急演练为了提高应急监测的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模拟不同紧急情况,要求监测人员迅速准确地收集信息和发布预警,以检验整个监测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之,应急监测方案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具。

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监测方案,并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紧急情况,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和危害。

希望相关部门和人员重视并积极实施该方案,为公众提供一个安全和稳定的环境。

自行监测应急预案方案

自行监测应急预案方案

一、方案背景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自行监测应急预案方案。

二、编制目的1. 提高企业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2. 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3. 规范自行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4. 《企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内部自行监测工作,包括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的监测。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自行监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监测工作。

2. 设立应急监测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应急监测工作。

3. 各部门、车间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车间应急监测工作的落实。

六、应急监测程序1. 预警:当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数据异常时,应急监测小组应立即启动预警程序。

2. 评估:应急监测小组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环境风险,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3. 应急响应: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监测措施。

4. 监测:应急监测小组对受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数据准确。

5. 处理: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异常情况,降低环境风险。

6. 总结:应急监测结束后,对事件原因、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七、应急监测措施1. 设立应急监测站,配备必要监测设备和人员。

2. 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确保数据实时更新。

3. 制定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范监测流程。

4. 加强应急监测培训,提高应急监测人员业务水平。

5.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监测实战能力。

八、应急监测物资储备1. 监测设备:气体检测仪、水质检测仪、土壤检测仪等。

2. 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护服、手套等。

3. 应急物资:砂袋、围油栏、应急照明设备等。

九、预案管理1. 定期修订预案,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2. 加强预案宣传,提高员工对预案的认知度。

应急监测实施方案

应急监测实施方案

应急监测实施方案一、应急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目的应急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目的是为了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监测能力,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为应急决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应急监测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1.建立应急监测体系,包括监测设备、监测网络、监测人员等。

2.明确突发事件的监测指标和标准,包括对气象、地质、水文、环境等各方面指标的监测要求。

3.制定监测预案,明确监测任务的分工和责任,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4.建立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监测信息,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5.加强监测技术装备和人员培训,提高监测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应急监测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1.加强监测设备的更新和维护,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2.建立监测网络,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3.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4.建立监测信息发布平台,实现监测信息的及时发布和传播。

5.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应急监测工作的协调机制,确保应急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应急监测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1.加强应急监测设备和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建立健全的监测信息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3.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4.建立监测信息的保密机制,确保监测信息的安全。

5.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建立应急监测工作的协调机制。

五、应急监测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建立应急监测实施方案的效果评估机制,对监测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六、结语应急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高突发事件的监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应急监测工作,不断完善应急监测体系,提高应急监测水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背景应急监测是区域内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及时发现和识别突发事件和灾害,从而为应急响应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区域应急监测方案变得尤为必要。

目的本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高效、严谨的应急监测机制,为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应急响应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所有区域内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应急监测工作。

方案内容1.应急监测预案作为应急监测的基础,应急监测预案是一套行之有效、适用范围广泛的应急管理方案。

应急监测预案中应包含应急预警、监测监控、报警处理等内容。

2.设备设施应急监测工作需要使用各类监测设备和监测设施,比如气象监测设备、水文监测设备、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等。

各种设备应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配置和安装,以便实现全面监测。

3.人员配备应急监测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监测人员应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他们需要具备快速反应、果断决策等能力。

4.数据传输应急监测工作中,数据传输是至关重要的。

应急监测数据应及时传输到相关部门和单位,以便对事件或灾害做出及时、准确的应急响应。

重要措施1.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通过预警实现早期预测和预警,确保全面监测。

2.根据不同监测对象,确定相应的监测指标和方法,并按照标准操作执行。

3.设立应急响应中心,形成多部门联动、协调应急工作的机制。

4.加强应急监测数据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结语本方案的实施,可以提高应急监测工作的效率和精度,为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应急响应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不断完善方案,更新技术手段、人员队伍等,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应急情况。

应急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方案应急监测方案应急监测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了及时获取现场情况以及对事件进行快速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项工作。

应急监测方案是指事先制定的应急监测工作的操作指南和规范,旨在提高事故应急救援效率和应急决策的科学性。

一、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1.明确目标与任务:明确应急监测的目标和任务,例如事发地点周边环境监测、人员伤亡情况监测、物资调度监测等。

2.确定应急监测组织结构和人员:制定应急监测工作的组织结构,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与权限。

成立应急监测组织,并明确人员分工和协同配合关系,确保应急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明确应急监测设备和工具: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应急监测所需的设备和工具,例如监测仪器、无人机、通讯设备等,并进行相关设备的采购和维护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转。

4.建立监测技术支持体系:建立科学、专业、全面的监测技术支持体系,包括应急监测的技术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等,以提高应急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应急监测方案的实施1.现场勘查与监测:根据事故性质与规模,快速组织应急监测人员到达事故现场,通过现场勘查和监测,获取事故相关的数据、图像等信息。

对事故现场环境、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原因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评估。

2.数据采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整理、分析和处理,包括数据的比对与验证,以及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准确的监测结果。

同时,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归档系统,以备后续查询和参考。

3.信息发布与通报:采取多种方式,包括新闻发布、现场通报、网络媒体等,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和警示信息,向公众传达事故情况和防范措施,保障公众的安全和生命财产。

并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确保应急监测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进行。

4.后期评估与总结:对应急监测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总结,分析监测工作的不足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以提高应急监测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三、应急监测方案的优势和意义1.提高救援效率: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提供及时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有助于指挥部和救援人员制定科学、有效的救援方案,提高救援效率和抢救生命的机会。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们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威胁。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应急监测系统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的地区和场景,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以确保及时、准确地监测和掌握突发事件发生的实时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

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区域应急监测方案,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对事件进行监测和应急响应,降低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方案1. 确定监测要素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应急场景,确定监测的要素。

例如,在自然灾害情境下,需要监测气象变化、地表水位和流量、地震震级等;在社会安全情境下,需要监测人员密度、车辆流量、视频监控等。

2. 建立监测网络在确定监测要素后,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网络。

监测网络应涵盖整个区域,包括城市、乡镇、景区等不同空间层级。

监测设备应分布在关键位置上,以确保监测范围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实时监测和预警在建立监测网络后,需要针对不同的监测要素,制定相应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方案。

预警信息应能够及时传达,以提前预防和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同时,应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协调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4. 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在实施监测方案前,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提高监测人员对于应急事件的应对能力,增强应急反应意识和协调能力。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演练,以检验监测方案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总结建立区域应急监测方案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

通过确定监测要素、建立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和预警以及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等措施,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减轻事故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环境应急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在环境突发事件(如化学品泄漏、污染源爆炸等)发生时,通过采集、分析和评估环境数据,及时判断环境状况,指导应急措施和决策的监测活动。

环境应急监测的目标是保护公众的人身安全和环境的整体健康。

二、监测方案1. 环境数据的采集(1)建立环境数据采集网络:在可能发生应急事件的区域建立环境数据采集站点,包括气象站、水质监测点等,并与监测中心进行数据传输和共享。

(2)仪器设备部署:根据应急事件类型和可能的污染物种类,配置相应的监测仪器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2. 监测方法和程序(1)气象监测:采集气象数据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以及大气污染物浓度和PM2.5等指标。

监测频率为每小时一次。

(2)水质监测:采集水质数据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COD等指标,以及污染物浓度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

(3)土壤监测: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污染物分析,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监测频率为每周一次。

(4)环境辐射监测:采集环境辐射数据,包括γ射线、α射线等,监测频率为每小时一次。

(5)生物监测:采集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样品,包括水生态系统的浮游动植物、鱼类等,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的昆虫、鸟类等,监测频率根据情况确定。

3. 数据分析和评估(1)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应急事件特征,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和评估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预警。

(2)数据评估标准: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和相关法规,制定相应的数据评估标准,判断监测数据是否超过安全范围。

(3)数据通报和发布:及时将监测数据、评估结果和预警信息通报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决策参考和应急指导。

4. 应急措施和决策支持(1)应急指挥中心:建立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及时接收和处理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2)应急预案:根据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污染治理等措施。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方案为了响应《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鲁环发〔2009〕80号)文件, 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和环境安全风险源单位的监管, 健全环境安全预警体系, 确保环境安全, 特制定本方案。

本公司委托山东中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为本公司提供应急监测, 委托协议见附件。

化验室接到事故信息后, 根据接报的情况判断可能的污染物质, 进行应急准备, 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 分别进行现场的监测采样和实验室的准备工作。

一、环境安全预警监测点位的设置1.厂区废水排放口2.厂区废气排放口二、监测项目1.废水监测内容包括: pH、石油类、氨氮等。

2、废气监测内容包括: 火灾次生污染物VOCs、CO、SO2。

三、污染物现场应急监测方法现场应急监测方法要求包括:a) 现场可监测的项目, 应首选对样品前处理要求低、可直接读数, 能给出定性、半定量或定量检测结果的快速标准分析方法。

无标准分析方法的项目, 优先选择检测结果准确程度高的快速检测方法和检测仪器。

现场无法测定的项目, 应迅速送至实验室分析;b) 可根据实际情况, 利用事件现场周围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等作为补充监测手段。

也可采用生物监测、无人机监测、激光雷达探测等新型监测技术手段辅助监测;c) 对于影响事件处置、司法鉴定或损害评估判定结果的关键样品, 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方法测定;d) 当需要开展跨界联合监测或多地、多部门联动监测时, 各监测方应统一采用应急监测现场指挥部确定的应急监测方法。

不能统一监测方法的, 应做好方法间的比对验证。

四、监测仪器与药剂应配备少量空气瓶、污水瓶等及现场气体采样器、采样袋, 通讯联络器材、交通车辆等, 配合并协助当地环保局进行监测。

五、监测布点与频次1.布点原则(1)采样断面(点)的设置一般以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 同时必须注意人群和生活环境, 考虑饮用水源地、居民住宅区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 合理设置参照点, 以掌握事故发生地点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承担和污染范围为目的。

应急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方案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概述(一)污染事件2010年7月28日,吉林省永吉县因山洪暴发,致使装有三甲基氯硅烷等物质的化学原料桶被洪水冲入松花江。

事故发生后,吉林省沿松花江设置了八道防线拦截漂流在松花江中的化工原料桶。

同一天,吉林市区部分区域也出现停水。

在吉林大桥、松花江大厦、温德桥附近,均有群众目击大量漂浮的蓝色铁桶,桶上写有“有机硅”字样。

有目击者估计,这些铁桶约几百个,铁桶不断往外冒白色气体,在江边一两百米处可闻到刺鼻异味。

图为:28日10时许,受洪水影响,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新亚强化工厂1000多只装有三甲基一氯硅烷的原料桶顺松花江水流往下游飘。

(二)分类及特征该突发事件按照产生的原因属于化学品泄漏事件。

突发事件原因:自然原因是山洪暴发;人为原因是保管不当,没有做好预防措施。

二.污染物的理化性质(一)物理性质三甲基氯硅烷(CH3)3SiCl 或 C3H9ClSi,相对分子量108.64,密封阴凉干燥保存。

SCRC 400605。

用途:聚硅酮液中间体。

甲基硅油封头剂。

抗水剂。

贮于低温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

与氧化剂、酸碱类等分储分运。

灭火:二氧化碳、干粉、干砂。

禁用水和泡沫。

无色透明液体。

有挥发性,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而成游离盐酸。

溶于苯、乙醚和过氯乙烯。

相对密度(d254)0.846。

熔点-40℃。

沸点57℃。

折光率(n20D)1.3884。

闪点-28℃。

易燃。

有毒。

有腐蚀性。

(二)化学性质及用途溶解性:溶于苯、乙醚和全氯乙烯。

遇水即水解,释出游离盐酸。

用途作用1.由于硅-卤键的特殊活泼性,由三甲基氯硅烷出发,可以合成一系列含硅-官能团结构的有机硅化合物,如三甲基烷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氧烷、六甲基二硅氮烷、三甲基氰基硅烷等。

2.三甲基氯硅烷是在有机分子中引入三甲基硅基的优良试剂,可以作为羟基、羧基、氨基等官能团的保护基团。

连接和脱去三甲基硅基的反应,产率高,条件温和,适用范围广,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应用。

环境应急监测实施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实施方案

环境应急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为了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采取紧急监测措施,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应急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内容。

1. 空气质量监测,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参数等。

2. 水质监测,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工业废水等水体的监测。

3. 土壤监测,包括土壤污染物浓度、土壤理化性质等。

4. 噪声监测,对环境噪声进行监测。

5. 辐射监测,对环境中的辐射情况进行监测。

三、监测方法。

1. 现场监测,通过现场采样、现场分析仪器等设备进行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获取更为准确的监测数据。

3. 在线监测,利用各类自动监测设备,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在线监测。

四、监测流程。

1. 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环境应急监测。

2. 监测计划制定,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内容、监测点位、监测频次等。

3. 采样监测,按照监测计划,对空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进行采样监测。

4. 数据分析,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环境质量状况。

5. 结果报告,及时编制监测结果报告,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监测结果。

五、监测保障。

1. 人员保障,建立应急监测队伍,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2. 设备保障,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设备库,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3. 技术保障,与专业的监测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保障监测技术的先进性和准确性。

六、监测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评估环境质量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七、总结。

环境应急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环保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加强监测技术研究和设备更新,提高应急监测能力,确保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有效实施。

应急监测实施方案

应急监测实施方案

应急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应急监测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了及时了解灾害影响范围和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采取的一种紧急监测措施。

应急监测的实施对于灾害应对和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指导应急决策和资源调配,保障灾害应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应急监测实施方案1. 应急监测机制建立(1)建立应急监测指挥部,明确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确保监测工作的高效运转。

(2)建立应急监测专家团队,包括地质、气象、环境、卫生等多个领域的专家,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2. 监测设备准备(1)建立应急监测设备库,储备各类监测设备和仪器,包括遥感卫星、气象雷达、地震监测仪等,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2)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3. 监测方案制定(1)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等内容。

(2)建立监测预案,明确监测工作的启动条件、流程和责任人,确保监测工作能够及时启动和落实。

4. 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1)建立监测数据采集网络,整合各类监测数据来源,包括遥感数据、实地监测数据、传感器数据等,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建立监测数据分析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提供灾情评估和预警预报信息。

5. 监测信息发布与应急响应(1)建立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发布监测信息和预警预报,引导公众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向应急响应部门提供监测信息支持,指导应急决策和救援行动。

6. 监测成果总结与应急演练(1)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2)定期组织应急监测演练,提高监测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确保监测工作的高效运转。

三、结语应急监测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其实施方案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现场应急监测方案

食品安全现场应急监测方案

食品安全现场应急监测方案第1章章节概述 (5)1.1 食品安全现场应急监测任务与目标 (5)1.1.1 及时发觉食品安全,对进行快速响应,降低的危害程度。

(5)1.1.2 准确评估食品安全的影响范围,为调查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5)1.1.3 查明原因,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5)1.1.4 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与食品安全现场应急监测相关的其他任务。

(5)1.2 应急监测组织架构及职责分工 (5)1.2.1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食品安全现场应急监测工作,对应急监测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5)1.2.2 技术组:负责食品安全现场应急监测的技术指导、结果分析和评估。

(5)1.2.3 检测组:负责食品安全现场的采样、检测和数据分析。

(5)1.2.4 保障组:负责应急监测所需物资、设备和经费的保障。

(5)1.2.5 通讯组:负责应急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送。

(5)1.2.1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审批应急监测方案,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应急监测工作。

(6)1.2.2 技术组:负责制定检测技术方案,对检测数据进行审核和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6)1.2.3 检测组:按照技术方案开展现场采样、检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向上级报告检测结果。

(6)1.2.4 保障组:负责应急监测所需物资、设备和经费的采购、调配和管理。

(6)1.2.5 通讯组:负责收集、整理和报送应急监测信息,保证信息畅通。

(6)第2章应急监测前期准备 (6)2.1 监测资源配置 (6)2.1.1 人员配置 (6)2.1.2 设备与器材配置 (6)2.1.3 资金保障 (6)2.2 应急预案制定与培训 (6)2.2.1 制定应急预案 (6)2.2.2 应急预案培训 (7)2.3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 (7)2.3.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7)2.3.2 风险预警响应 (7)第3章现场勘查与评估 (7)3.1 现场快速评估 (7)3.1.1 评估目的 (7)3.1.2 评估内容 (7)3.1.3 评估方法 (7)3.2 现场采样与证据保全 (8)3.2.1 采样目的 (8)3.2.2 采样原则 (8)3.2.3 采样方法 (8)3.2.4 证据保全 (8)3.3 风险源识别与排查 (8)3.3.1 风险源识别 (8)3.3.2 风险排查 (8)3.3.3 风险控制 (9)第4章实验室检测与数据分析 (9)4.1 样品处理与实验室检测 (9)4.1.1 样品采集 (9)4.1.2 样品运输与保存 (9)4.1.3 样品处理 (9)4.1.4 实验室检测 (9)4.2 数据整理与分析 (9)4.2.1 数据整理 (9)4.2.2 数据分析 (10)4.3 结果报告与通报 (10)4.3.1 结果报告 (10)4.3.2 通报 (10)4.3.3 保密要求 (10)第5章应急响应措施 (10)5.1 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10)5.1.1 立即启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工作。

应急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方案第1篇应急监测方案一、前言鉴于当前形势及需求,为确保安全生产及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特制定本应急监测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监测目标、监测手段、响应程序及保障措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准确、高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

二、监测目标1. 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风险因素进行实时监控;2. 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预警,为决策层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3. 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跟踪监测,评估影响范围及程度;4. 对应急响应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三、监测手段1. 信息收集:- 通过人工巡查、自动化监测设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收集与突发事件相关的各类信息;-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单位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2.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实时分析,识别风险因素及潜在隐患;-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可能的影响范围。

3. 预警发布:- 根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通过短信、电话、广播、网络等多种途径,确保预警信息迅速、准确、广泛地传播。

4. 跟踪监测:- 对已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持续跟踪,实时掌握事件发展态势;- 评估事件影响范围及程度,为决策层提供实时、准确的决策依据。

四、响应程序1. 预警响应:- 接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预警响应程序;- 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应急准备。

2. 应急响应:- 确认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成立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应急工作;- 各部门、单位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高效地开展应急工作。

3. 信息报告:-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各部门、单位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事件信息及应急工作进展;- 定期汇总、分析应急工作情况,为调整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五、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 成立应急监测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建立健全应急监测组织体系,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运转。

应急监测演练方案

应急监测演练方案

应急监测演练方案一、演练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应急监测能力,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中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开展监测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事件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制定本应急监测演练方案。

二、演练背景假设某市某企业发生化学泄漏事故,导致周边环境受到污染,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及时掌握事故现场环境污染情况,为事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决定开展应急监测演练。

三、演练时间2023年某月某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四、演练地点某市某企业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五、演练内容1. 模拟事故发生并启动应急预案2. 组织人员迅速集结并前往事故现场3. 设立现场指挥部,明确各小组职责分工4. 开展现场环境监测,包括大气、水质、土壤等监测项目5. 实时传输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研判6. 根据监测数据制定事故处置方案7. 组织人员进行污染清除和生态修复8. 总结演练成果,提出改进措施六、演练组织架构1. 演练指挥部:负责整体演练的策划、组织和指挥2. 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演练的实施和指挥3. 监测组:负责现场环境监测工作4. 数据组:负责实时传输监测数据和数据分析研判5. 处置组:负责根据监测数据制定事故处置方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污染清除和生态修复6. 后勤保障组:负责演练期间的物资、设备和人员保障七、演练预期效果通过本次应急监测演练,检验我国应急监测体系的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实战能力,提高监测人员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应急监测技能,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监测流程,为应对实际环境污染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八、演练筹备和实施1. 筹备阶段: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标、内容和要求;准备演练所需的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确保通讯、交通等保障措施到位。

2. 实施阶段:按照演练方案进行实地演练,各小组密切配合,确保演练顺利进行。

3. 总结阶段:演练结束后,组织人员进行总结评估,分析演练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九、注意事项1. 确保演练安全:在演练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背景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突发情况时,对区域应急监测的要求十分重要。

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得灾害现场情况是保障应急处理的基础。

本文档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区域应急监测方案,包括预防、应对、保护三个阶段,旨在提高区域应急监测效能,降低损失。

预防阶段预防阶段主要是针对自然灾害等潜在风险进行提前预防和应对。

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采取一系列措施,如:1.整理和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出现的灾难情况进行预防和控制,明确各阶段的应急措施及各自的责任。

2.加强检测监测:安排对可能的灾难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查,确保灾害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获得,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应急措施。

3.投入应急设备:对可能发生灾害场所的应急物资设备进行统一的统计和管理工作,并及时更新和储备应急物资设备,以提高应急处理的速度和效能。

4.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对应急处理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加强应急处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高,提高应急处理的效能和准确度。

应对阶段应对阶段是当灾难发生时的应急阶段。

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通过多方面的积极努力,控制灾害的影响,如:1.发布应急响应警报:对可能出现的灾难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以灾难等级等为评估标准发布应急响应警报,提醒民众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2.建立有效的应急通讯系统:建立一套高效、可靠的应急通讯系统,包括应急指挥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保障应急处理信息、指令的快速、精准传递及接受。

3.建立应急物资保障:考虑到灾难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应急物资的储备也应进行细致规划和统筹,确保各种应急物资及时到位,满足应急处理的需要。

4.提高应急应对能力:各级政府和应急处理机构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灾难应急处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应急处理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

保护阶段保护阶段主要是对灾后情况进行处理和重建工作。

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采取一系列措施,如:1.确保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加强对受灾地区的安全保卫工作,避免各种社会治安问题在灾难事件折射下加剧。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背景概述应急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等应急事件频繁发生,对应急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对区域内的环境、空气、水质等指标进行及时监测,以确保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监测方案监测指标在应急监测中,需要重点关注如下指标:1.空气质量:包括PM2.5、PM10、SO2、NO2、CO等;2.水质:包括各类重金属、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3.噪声和辐射:需要关注噪声和电磁辐射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监测方法区域应急监测主要依靠人工和自动化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

其中人工监测是通过专业人员现场采集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的方法。

而自动化监测则是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配合远程监测系统来完成。

监测设备常用的自动化监测设备主要包括:1.空气质量监测设备:PM2.5监测仪、PM10监测仪、SO2监测仪、NO2监测仪、CO监测仪等;2.水质监测设备:PH计、电导仪、溶解氧检测仪、化学需氧量仪、重金属含量检测仪等;3.噪声监测设备:声级计等;4.辐射监测设备:电离辐射剂量仪等。

监测方案流程区域应急监测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监测站点建设:在区域内选择合适的站点,建设设备并进行校准和测试;2.数据采集:自动化监测设备定时采集数据,并上传至远程监测系统;3.数据处理:远程监测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数据趋势,输出预警信息;4.预警发布: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向公众发布监测预警,提醒公众采取措施。

应急响应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及时调用应急响应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通常应急响应分为四级,每级对应的应急措施不同。

四级应急响应分别为:1.Ⅰ级应急响应:暴露人群必须转移;2.Ⅱ级应急响应:暴露人群必须疏散;3.Ⅲ级应急响应:暴露人群必须隔离;4.Ⅳ级应急响应:暴露人群必须防治。

应急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应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应急监测方案的作用

应急监测方案的作用

应急监测方案的作用引言应急监测是指在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下,为了及时获取信息和判断形势,采取措施进行监测和预警的一项工作。

应急监测方案是应急管理部门或相关单位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一套操作指南和实施方案。

本文将探讨应急监测方案的作用以及为什么制定应急监测方案是必要的。

作用1. 预警和预测应急监测方案的核心作用之一是预测和预警。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数据收集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异常信号,并进行预测和预警。

例如,在地震应急监测方案中,可以利用地震仪网络对地震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防护措施。

通过预警,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提前采取行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信息收集和分析应急监测方案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收集和分析信息。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信息的快速收集对于判断和应对形势至关重要。

应急监测方案提供了一套统一的信息收集和传递流程,促进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同时,在收集到信息后,应急监测方案还包括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模型,可以辅助进行形势判断和决策制定。

3. 协调应急资源应急监测方案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起到协调应急资源的作用。

通过建立一套应急资源调配机制,各部门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协调资源,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响应效率。

应急监测方案将根据不同类型事件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资源调度计划,确保资源能够及时到达需要的地方,最大化地发挥作用。

4. 评估和改进应急监测方案还可以用于对应急预案的评估和改进。

通过实际应急演练,可以发现预案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应急监测方案记录了应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反馈信息,可以对实际应急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完善和更新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为什么制定应急监测方案是必要的1.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制定应急监测方案是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的重要手段。

应急监测方案从预警到资源调度再到评估改进的全过程,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指导,使各部门能够协调行动,快速响应,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

区域应急监测方案1. 简介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以及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区域内的应急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为各地制定一套区域应急监测方案,以应对各种灾害和污染等突发事件。

2. 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分为三类:2.1 大气环境监测包括:空气质量监测、大气降水质量监测、气象条件监测等。

2.2 水环境监测包括:水质监测、河流流量监测、水位监测等。

2.3 土壤环境监测包括:土壤污染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等。

3. 监测设备监测设备分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讯设备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设备。

3.1 传感器传感器是监测设备的核心部件,需要选择具有较高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传感器。

不同监测内容需要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空气质量监测需采集PM2.5、PM10、SO2、NOx等数据;水质监测需采集水温、PH值、溶解氧、COD等数据;土壤污染监测需采集重金属、有机物质等数据。

3.2 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负责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

需要选择具有稳定的通讯性能和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的数据采集器。

3.3 通讯设备通讯设备包括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两种方式。

有线通讯需要布设光纤或网线,通讯通常更为稳定。

无线通讯则需要考虑信号覆盖范围和通讯距离等问题。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设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设备包括服务器和计算机等。

使用高性能的计算机和服务器可以高效地处理大量监测数据,分析数据趋势,预测可能的环境变化。

4. 监测方案4.1 布设监测设备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确定监测设备的布设位置。

建议根据各项监测指标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设计出合理、科学的监测布点方案。

4.2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应按照一定周期进行,建议设置不同的采集周期以满足不同监测需要。

4.3 数据共享监测数据应当实现共享,提供站点数据查询和利用服务。

同时建议开发APP,提供专业的监测数据查询和应急处理支持。

4.4 应急响应当监测数据异常时,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预警相关责任单位或部门,协助其进行应急处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监测一、应急监测及其内容实施应急监测是做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处理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对污染事故的类型及污染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为污染事故及时、准确的迸行处理、处置和制订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可以说,应急监测是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与善后处理中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

有效的应急监测可以赢得宝贯的时间、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减少事故损失。

二、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及特殊要求1、应急监测的内容 :一般现场应急监测的内容包括 :(1)石油化工等危险作业场所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2)运输工具的破损¨倾覆导致的泄漏、火灾、爆炸等。

(3)各类危险品存储场所酌泄漏、火灾、爆炸等。

(4)各类废料场、废工厂的污染。

(5)突发性的投毒行为。

(6)其他。

2、应急监测的作用与要求具体地说。

现场应急监测的作用与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事故特征予以表征能迅速提供污染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如污染物的释放量、形态及浓度,估计向环境扩散的速率、受污染的区域和范围、有无叠加作用、降解速率以由污染物的特性《包括毒性、挥发性、残留性》等。

(2)为制定处置措施快速提供必要的信息,鉴于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应根据初步分析结果。

能迅速提出适当的应急处理处置,或者能为决策者及有关方面提供充分的信息,以确保对事故做出迅速有效的应急反应,将事故的有害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为此,必须保证所提供的监测数据及其他信息的高度准确和可靠。

有关鉴定和判断污染事故严重程度的数据质量尤为重要。

(3)连续、实时地监测事故的发展态势;对于评估事故对公众和环境卫生的影响以及整个受影响地区产生的后果随时间而变化,对于污染事故的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因为在特定形势下的情况变化,必须对原拟定要采取的措施进行实时的修正。

(4)为实验室分析提供第一信息源有时要确切地弄清事故所涉及的是何种化学物质是很困难的,此时,现场监测设备往往是不够用的,但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实验室分析提供许多有用的第一信息源,如正确的采样地点、采样范围、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及分析方法等。

(5)为环境污染事故后的恢复计划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数据。

鉴于污染事故的类型、规模、污染物的性质等千差万别,所以试图预先建立一种确定的环境恢复计划意义不大。

而现场监测系统可为特定的环境污染事故后的恢复计划及其修改和调整不断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数据。

(6)为事故的评价提供必需的资料对一切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十分重要的相近事故,进行事故后的报告、分析和评价,对千将来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或发生后的处理处置措施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可提供的信息包括污染物的名称、性质 (有害性、易燃性、爆炸性等 )、处理处置方法、急救措施及解毒剂等。

3.应急监测的特殊要求由于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程度和范围具有很强的时空性,所以对污染物的监测必须从静态到动态、从地区性到区域性乃至更大范围的实时现场快速监测,以了解当时当地的环境污染状况与程度,并快速提供有关的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理处置措施。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提供最一般的监测技术,达到更快地动用各种仪器设备,以便迅速有效地进行较全面的现场应急监测。

但是,应急监测往往要分析各类样品,浓度分布非常不均匀 ;在采样,分离、「测定方面的快速确定方案,有时受到限制,影响大范围迅速监测 ;有时没有完会适用的分析方法来测定某些事故污染物 ;需要快速、连续监测 ;在事故的不同阶段,应急监测的任务和作用各异,因此,一个好的现场快速监测方案或器材必须在 "时间尺度的把握 "(事故中的快速、恢复阶段的分析与研究 )和 "空间尺度把握 "(不同源强、不同气象条件下,如非定常风场、准静风等条件下的危害区域 )方面,具备以下特殊要求 :(1)现场监测要求立刻回答 "是否安全 "这样的间题;长时间不能获得分析结果就意味着灾难。

所以分析方法应快速、分析结果直观。

易判断,必须是最一般性的监测技术,已便达到更快地动用各种仪器设备;迅速有效地进行较全面的现场应急监测的目的。

(2)能迅速判断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所以分析方法最好具有快速扫描功能,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

准确度和再现性。

(3)当发生污染事故时,环境样品可能很复杂且浓度分布极不均匀。

因此,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及抗干扰能力要好。

(4)由于污染事故时空变化大,所以要求监测器材要轻便、易于携带,采样与分析方法应满足随时随地均可测试的现场监测要求。

分析方法的操作步骤要简便,易掌握。

(5)试剂用量少、稳定性要好。

(6)不需采用特殊的取样和分析测量仪器,不需电源或可用电池供电。

(7)测量器具最好是一 "次性使用,避免用后进行刷洗、晾干、收存等处理工作。

(8)简易检测器材的成本要低、价格要便宜,以利于推广。

三、现场应急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现场监测仪器与设备是随着环境污染事故监测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环保产业领域,并且,每次硬件方面的进步均为现场监测技术与方法的进步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上的保障。

目前在全世界,从事简易、"现场甩仪器设备研制开发的厂商,具有较完整规模的约有数家,·主要集中在几个发达国家,如美国的 HNU公司和 HACH公司、德国的 Drager公司和 Merck公司、日本的共立公司和北川公司等。

1.感官检测法2.动物检测法3.植物检测法4.化学产味法5.试纸法6.侦检粉或侦检粉笔法7侦检片法8.检测管法9.滴定和反滴定法10.化学比色法11.便携式仪器分析法12.免疫分析法13.应急监测车14.实验室仪器法四、现场应急监测方案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发生环节、污染成分及危及程度千差万别,制定一套固定的现场应急监测方案是不现实的。

但是,应急监测工作仍然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规律性,为了规范环境监测系统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为各级政府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快速、及时、准确的技术支持,确定污染程度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将就现场应急监测方案制定过程中应该考虑的最普遍的方面(布点与采样、监测频次与跟踪监测、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 QA/QC、监测报告与上报程序等 )做一简介,供实际监测人员在实施现场应急监测时参考。

在制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现场应急监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应急监测的技术先进性和现实可行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快速与准确相结合,环境要素的优先顺序为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

(一)点位布设、采样及样品的预处理1、布点原则由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污染物的分布极不均匀,时空变化大,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各不相同、因此,采样点位的选择对于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污染范围与程度等极为重要。

一般应急监测的布点原则是:(1)采样断面(点 )的设置一般以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发生地点及其附近为主时必须注意人群和生活环境,考虑对饮用水源地、居民住宅区空气、农田土壤等区域的影响,合理设置参照点,以掌握污染发生地点状况,反映事故发生区域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为目的。

(2)对被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所污染的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和土壤均应设置对照断面 (点)、控制断面 (点),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还应设置削减断面,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 )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需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2、布点采样方法(1)环境空气污染事故1)应尽可能在事故发生地就近采样(往往污染物浓度最大,该值对于采用模型预测污染范围和变化趋势极为有用 ),并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根据事故发生地的地理特点、盛行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在事故发生地下风向(污染物漂移云团经过的路径 )影响区域、掩体或低洼地等位置,按一定间隔的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高度采样同时在事故点的上风向适当位置布设对照点。

在距事故发生地最近的居民住宅区或其他敏感区域应布点采样。

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采样点位置。

2)对于应急监测用采样器,应经常予以校正(流量计、温度计、气压表 ),以免情况紧急时没有时间进行校正。

3)利用检气管快速监测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范围,现场确定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采样时 ;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采样总体积应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2)地表水环境污染事故1)监测点位以事故发生地为主,根据水流方向、扩散速度(或流速)和现场具体情况 (如地形地貌等 )进行布点采样,同时应测定流量。

采样器具应洁净并应避免交叉污染,现场可采集平行双样,一份供现场快速测定,另一份现场立刻加入保护剂,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若需要,可同时用专用采泥器 (深水处 )或塑料铲 (浅水处 )采集事故发生地的沉积物样品 (密封塑料广口瓶中 )2)对江、河的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或事故发生地的下游布设若干点位,同时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一定距离布设对照断面小或基本静止,可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水层采样(点)。

如江河水流的流速很;在事故影响区域呐饮用水和农灌区取水口必须设置采样断面(点)根据污染物的特性, ;必要时,对水体应同时布设沉积物采样断面 (点)。

当采样断面水宽小于等于 10M时,在主流中心采样 ;当断面水宽大于 lOm时,在左、中、右三点采样后混合。

3)对湖库的监测应在事故发生地或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的水流方向的出水口处,按一定间隔的扇形或圆形布点,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水层采样,多点样品可混合成多个样。

同时根据水流流向,在其上游适当距离布设对照断面 (点)。

必要时,在湖 (库)出水口和饮用水取水口处设置采样断面(点)。

4)在沿海和海上布设监测点位时,应考虑海域位置的特点;地形¨水文条件和盛行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

多点采样后可混合成一个样。

"(3)地下水环境污染事故1)应以事故发生地为中心,根据本地区地下水流向采用网格法或辐射法在周围 2km内布设监测井采样,同时视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在垂直于地下水流的上方向,设置对照监测井采样 ;在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的取水处必须设置采样点2)采样应避开井壁,采样瓶以均匀的速度沉入水中,使整个垂直断面的各层水样进入采样瓶。

3)若用泵或直接从取水管采集水样时,应先排尽管内的积水后采集水样。

同时要在事故发生地的上游采集二个对照样品。

(4)土壤污染事故1)应以事故地点为中心,在事故发生地及其周围一定距离内的区域按一定间隔圆形布点采样,并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在不同深度采样,同时采集先受污染区域的样品作为对照样品、必要时,还应采集在事故地附近农作物样品。

2)在相对开阔的污染区域采取垂直深 10cm的表层土。

一般在 lOmXlOm 范围内,采用梅花形布点方法或根据地形采用蛇形布点方法(采样点不少于 5 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