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模版
小学级别数学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小学级别数学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
- 确定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例如学生能够掌握某个数学概念或解决某个数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
-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要讲解的数学知识点和相关的例题或练习。
三、教学方法
- 选择适合小学级别的数学微课教学方法,例如讲解、示范、互动等。
四、教学流程
1. 上课前准备:
- 准备教学所需的教具、课件或其他辅助材料。
- 确定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前置技能。
2. 导入与激发兴趣: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知识讲解与示范:
- 通过简洁清晰的语言,讲解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
- 通过示范解题或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4. 练习与巩固:
- 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 在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解题方法和思路。
5. 拓展与应用:
-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或其他领域。
- 提供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6. 总结与评价:
- 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
- 设计适合小学级别的数学微课教学评价方式,例如作业、小测验、口头回答问题等。
六、教学资源
- 列出所需的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例如教材、课件、练习册等。
七、教学反思
-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寻找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以上是一份小学级别数学微课教案设计模板,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案例模板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案例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理解和应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1.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3. 数字的排序和比较;4. 分数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入本课的主题;2. 概念讲解: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3. 实例演示: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如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4. 练习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6. 总结回顾: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四、教学资源- 数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水平选择适当的数学教材;- 实物教具:如计算器、数字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解题步骤。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作业评定: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小测验:通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一份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案例模板,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小学数学优秀微课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优秀微课教案模板第1篇:小学数学微课教案小学数学微课教案1、通过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不用测量如何求第三个内角2、从一副三角板的内角和让学生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3、用量角器量一量、计算得出各种三角形的内角和。
4、用撕拼的方法得出各种三角形的内角。
5、用拼折的方法得出各三角形的内角和6、预习自测7、小结预习成果符宁舟20xx-10-2第2篇:小学数学微格课教案小学数学微格课教案《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2、合理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提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分钟)出示本节课课题《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展示出本节课3个复习目标,并提出要求。
(二)复习(5分钟)1、复习除法的性质:2、复习乘法交换律:3、复习乘法结合律:3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3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1个数,积不变。
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a,b,c表示3 个数,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5、课堂练习= 3900 = 900(三)、及时训练、学生口答。
(1分钟)根据运算律,在里填适当的数。
42= 67(四)、老师小结简便运算的方法。
(1分钟)1、解题四步骤:(一看)看数据的特点,运算符号的特点,(二想)想用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三算)巧算、妙算;(四查)检计算是否正确。
2、养成自觉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习惯。
(五)开放与探究(2分钟)(六)想一想(3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课堂总结:(七)、拓展延伸。
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八)、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1、植物园里有松树和柏树,每行松树有43棵,柏树每行37棵,两种树都是125行。
小学级别数学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小学级别数学微课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研究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技巧和策略。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加法算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学生掌握加法算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 准备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例如:黑板、白板、教学PPT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引入活动,激发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兴趣。
2. 概念讲解:简明扼要地介绍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3. 示例演示:以具体的例子,展示加法算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
4. 练训练: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5.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确保学生掌握了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 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例如:课堂练成绩、小组合作表现等。
-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
七、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八、教学延伸- 提供一些相关的研究资源和推荐书目,以便学生深入研究和巩固所掌握的知识。
九、教学参考- 列出本节课所参考的教材和其他相关教学资源的信息,方便学生和家长查阅。
十、附录- 附上本节课所使用的教学PPT和其他相关资料,方便学生和家长复和回顾。
小学数学微教程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微教程教案模板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加法和减法1. 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 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3. 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第二课:乘法和除法1.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 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3. 乘法和除法的练习题第三课:分数和小数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分数的加减运算3.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4. 分数和小数的转换第四课:图形和几何1. 常见的图形名称和特征2. 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3. 图形的分类和比较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展示数学运算和图形特征的过程。
3.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价1. 口头回答问题: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用语言回答。
2. 书面练习:给学生出示一些练习题,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3. 小组合作: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教学资源1. 数学课本和练习册2. 教学投影仪和电子白板3. 计算器和尺子教学计划1. 第一周:第一课和第二课的教学2. 第二周:第三课和第四课的教学3. 第三周:复习和测试以上为小学数学微教程教案模板,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来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使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数学微课程教案模板
小学阶段数学微课程教案模板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数学微课程- 适用年级:小学阶段(一至六年级)- 课时数:每课时约15分钟- 教学目标:通过微课程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微课程将围绕以下数学内容展开:- 数字与计算- 几何与图形- 数据与统计- 代数与方程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微课程研究,学生能够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如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等。
- 技能目标:通过微课程研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微课程研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研究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引入:通过简短的故事、图片或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2.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
3. 研究内容呈现:通过微课视频和互动教学软件展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包括具体概念、例题讲解和解题思路。
4. 研究活动设计:设计一些与研究内容相关的练和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检测与反馈:通过课堂小测、讨论和个别指导,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课堂小测:每节课结束时进行简单的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研究中的困惑。
4.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微课视频:精心制作的微课视频,包括概念讲解、例题演示等。
2. 互动教学软件:利用互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和研究活动设计。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共五篇)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课题反比例设计者课题组成员来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46~48页设计时间2016年4月录制方式手机+白板时长 8分设计理念数学新课程的学生观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因此,本课设计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首先通过对正比例的复习,直接导入新课教学,揭示课题,根据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和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接着运用反比例的知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反比例,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反比例,能体会函数思想。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能利用反比例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重难点和关键1.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关键: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教学方法讲解法、提问法、探究法等微课教学过程设计环节讲解设计意图导入(1)分1.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2.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1)相关联的量(2)比值一定巩固旧知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过程(6)分 1.课件出示例1师:在表1和表2中,有哪几个变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表1和表2中的关系相同吗?生:表1的两个变量(长和宽),积相等都是24。
表2的两个变量(长和宽),和相等都是12。
2.课件出示例2 师:表中有哪几种量?时间是怎样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每两个相对应数的乘积是多少?发现了什么?生:速度和时间这两个量,时间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减少,时间随着速度的减少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速度和时间的积总是一定的,都是120(表示的是路程),路程一定时,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
微型数学课程教案模板-小学版
微型数学课程教案模板-小学版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数学内容:1. 数字与数的认识2. 加法与减法3. 乘法与除法4. 分数与小数5. 几何图形与空间关系三、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
-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 引导学生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概念。
- 帮助学生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转化方法。
-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和空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通过板书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新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2. 游戏与活动法:利用数学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3. 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情景模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探究: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3. 练习: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或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练习成绩:通过学生的练习册和作业,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口头问答:随堂进行口头问答,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技能的理解程度。
4. 课后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准备相应的教案和教具。
2. 板书:用于呈现重点概念、公式和问题解决步骤等。
3. 数学游戏和活动材料: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准备相应的游戏和活动材料。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有待加强,他们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也存在一些困难。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案例模板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案例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如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具体知识点,如几何图形的识别与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学生能够利用(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软件、教具)来辅助学习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一:(具体知识点描述,如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 知识点二:(具体知识点描述,如几何图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三、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教学方法,如故事引入、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兴趣。
2. 简短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
新课导入1. 利用(教学方法,如PPT展示、实物演示)讲解新知识点。
2. 通过(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游戏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知识。
实践操作1.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数学题目练习、实际测量)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如个别辅导、整体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总结与反思1. 学生进行(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自我总结)回顾和总结学习内容。
2. 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如点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教案。
2. 数学题目和练习册。
3. 多媒体教学工具和软件。
4. 教具和实物模型。
六、教学建议1.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
2.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4.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小学级别数学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小学级别数学微课教案设计模板1. 课程概述本微课教案旨在为小学级别的学生提供一种互动式、趣味性的数学研究体验。
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如分数的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研究的态度。
3. 教学内容- 知识点:介绍(具体知识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具体知识点)解决问题。
- 互动环节:设计有趣的互动游戏或练,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解释相关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4. 互动环节:设计有趣的互动游戏或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复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和巩固。
5.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互动等。
-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正确率、解答过程等。
-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练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教学资源- 教案:详细的微课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
- 课件:精美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知识点和案例分析。
- 互动游戏或练:设计有趣的互动游戏或练,巩固所学知识。
- 复题:提供一些复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7. 教学建议- 教师应熟练掌握教案内容,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电子微课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拓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教学内容、实例分析、互动环节等。
2. 教学视频:相关教学内容的讲解视频。
3. 教学工具:计算器、绘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教学视频或动画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 详细讲解(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互动环节-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 通过提问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实例分析-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 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实际应用能力: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进?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优秀10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91~92页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先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表(包括电子表)表面上的整时数.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钟表、教学过程:一、引入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生异口同声地说:“闹钟”。
师:闹钟有什么作用呢?生1:可以叫我们起床。
生2: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干什么。
生3: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认识钟表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观察活动。
(师:课件出示4时)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生1:我的钟面上有三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粗较细的是分针,那个又长又细的是秒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时针、分针及名称。
)。
师:这个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他已经认识秒针了,真了不起,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一步地认识秒针。
钟面上还有什么?生2:钟面上有12个数。
小学阶段数学微课程教案模板
小学阶段数学微课程教案模板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微课程1.2 课程主题(具体主题,例如:加减法运算)1.3 课时安排(总课时/单节时长)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例如: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具体能力,例如: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等)二、教学内容与过程2.1 导入部分- 教学活动:通过(具体方式,例如:故事、游戏、问题)导入课程-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建立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2.2 新课部分- 教学活动:讲解(具体知识点,例如: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展示(具体案例,例如:实际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3 练习与巩固部分- 教学活动:进行(具体形式的练习,例如:口算、笔算、应用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2.4 总结与反思部分-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反思能力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通过(具体方式,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 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四、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资源:教材、PPT、练习题等-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五、教学建议- 对学生的建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作业,主动请教问题- 对老师的建议: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 对家长的建议:鼓励孩子学习,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保持沟通。
小学数学微课设计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XX数学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XX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难点:XX数学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和拓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微课视频、PPT课件、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练习题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微课的学习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实际案例引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主体教学(1)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问题。
(2)教师针对微课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3. 拓展延伸(1)教师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重点和难点。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态度等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针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七、微课设计要点1. 视频时长:微课视频时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确保内容精炼、重点突出。
2. 画面设计:画面简洁、美观,便于学生观看。
3. 语音语调:教师讲解清晰、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共鸣。
4. 互动环节:设置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 课后作业:布置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方法。
- 通过微课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微课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分数的约分和通分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以实际问题引入,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如何比较两人拥有的苹果数量?-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微课展示- 介绍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分数约分和通分的操作步骤。
-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互动环节-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如何将一个分数约分?如何将两个分数通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
4. 实践环节-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的基本性质和约分、通分方法。
-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教师评价:-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过程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客观?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微课视频、图片、文字等。
2. 作业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模板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模板一、课程概述本小学数学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概念和解题技巧。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2.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3. 学会利用图形和图表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和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和技巧;- 教学方法:通过数学游戏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2. 乘法和除法概念- 教学内容: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表和除法口诀;- 教学方法:通过互动游戏和实际问题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图形和图表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利用图形和图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和图表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运用图形和图表进行问题求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课程:通过问题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课堂讲解:介绍新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3. 练习演示:通过示例演示具体的计算步骤和解题过程;4.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辅助和纠正;5. 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成果;6. 课后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学习情况;2. 练习评估: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正确率;3.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和答案;4.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数学练习册和教材;2. 互动白板和投影仪;3. 学生个人电脑或平板电脑。
七、教学参考1. 小学数学教材;2. 数学教学网站和视频资源;3. 数学教育专业书籍和期刊。
以上为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模板,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讲解,得到动量定理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动量定理的推导以及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如何正确应用动量定理分析打击和碰撞这类短时间作用的力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创设实验情景)【问题一】演示:在地板上放一块海面垫,尽可能把鸡蛋举的高高的,然后放开手,让鸡蛋落到海面垫上。
首先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
实际操作:观察到鸡蛋并没有被打破。
引入: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海面垫上,鸡蛋却没有打破,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问题二】(情景暗示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在上节课知道,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新的物理量来研究运动物体对外界的作用效果:p=mv.时刻物体有一个速度,对应有一个动量。
如果说物体速度发生了变化,那么动量也会发生变化:=p-p=mv`-mv那么我们是不是要问了:一个运动的物体,它的动量为什么会变化呢?这个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问题三】(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汽车刹车(坐公交车,我们就有这样的体会)在停下来的过程中动量变化()相同,慢慢滑行停下阻力小,作用时间长;急刹车阻力大,作用时间短。
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定量关系呢?二、新课教学(一)引导学生推导动量定理,并理解其特点〖问题〗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初速度为v,在合力f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t,速度变为v`,求:物体的初动量p和末动量p`分别为多少?物体的加速度a=?〖推导〗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a 且a=(v-v)/t即:f合t=mv-mv=p`-p〖讨论〗在这个表达式中,各个物理量分别是什么?〖结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定理。
新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范文通用6篇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范文通用6篇5小学数学微课教案范文第一篇1.导入环节:微课使用了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了一厘米的长度,然后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一厘米有多长。
这个环节相当细致,有理论有实践,几乎等同于讲新课了,不过设计者的精细用错了位置,3分钟的微课,导入环节用去了1分15秒,后面的讲授很显然要收到影响。
2.讲解新知环节:(1)微课通过测量一个不足厘米笔记本的厚度,启发学生探寻"比厘米还小的单位",通过数小格的个数,得知一厘米等于10毫米。
这一点是很巧妙的,问题从实践中来,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但是在数小格之前,就告诉学生"厘米包含了10个小格",然后再去煞有介事的数。
答案已经呈现,下面的实践还有意义吗?(2)知道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的之后,教师便迫不及待地去测量笔记本的厚度,全然忘掉了微课的学习任务"认识毫米",知道一个小格的长度是一厘米就算是认识了吗?在复习旧知环节,认识厘米的时候还可以联系实际让学生直观认识一厘米的长度,到了讲授新知环节,认识毫米的时候,就不能联系实际了,来个直观感受吗?除了直观感受,毫米在尺子上的刻度线特点,也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表示毫米的线都比较短,中间较长的是5毫米刻度线。
这样充分认识之后,后面的测量活动就非常好开展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把学生的刀磨快了,再去实践。
例如这个笔记本的厚度,知道了中间那个较长的刻度线是5毫米之后,根本不用数8个格,数三个就可以了。
3.练习环节:这一环节,测量的是蜜蜂的长度,根据情景设计还是一只活着的小蜜蜂。
既然是教学生测量,那么在案例上就要想想学生能不能有这个条件去实践。
对不起,这个环节学生是无法跟着参与的,总不能先暂停视频,然后到花丛中抓一个活着的小蜜蜂,再来测量吧。
不是我求全责备,制作微课时尽量想着学生跟着实践,不能想当然。
总评:从技术上来说是一节无可挑剔的微课,教师语言、师生对话,设计得都非常出色。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模板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模板
一、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我们的教学内容涵盖小学各年级的数学知识点,包括算术、几何、统计等方面。
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式
我们会采用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每个微课的时长大约为10-15分钟。
微课中会有生动的动画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我们还会提供练习题和答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安排
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每周安排1-2节微课。
每节微课后,我们会安排一定时间的练习和讨论,以巩固所学知识。
我们还会定期进行测试,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馈
我们会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们的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模板。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微课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运用。
- 通过具体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基本性质。
-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物教具(如:分数卡片、正方体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知识点,准备好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通过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引入课题。
2. 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如何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二)新课讲解1. 介绍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 通过PPT展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教具(如分数卡片、正方体等),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1. 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2. 题目包括: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等。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强调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分数,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实例,进行分析、总结。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内容多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运用数方格、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感受转化思想;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重点难点长方形框架、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尺、剪刀、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策略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1.游戏:小小魔术师。
(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往外拉。
)
2.(课件出示两个花坛)我们已经学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如果要比较这两个花坛的大小,怎么办,谁有办法?
探究新知
1.用数方格的方法启发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用课件演示:先出示一个画有方格(每个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
米)的长方形,再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放在方格图上面,用数方格(不满
一格的按半格计算)的方法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验证猜想推出平行四边
形的面积公式。
(1)提问:不数方格,能用其它方法来证明它们面积相等吗? 利
用学具想办法验证。
(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一把三角尺和一把剪
刀。
)
5分钟
.
(2)提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后再计算它的面积,这其
实就是计算平行四边行面积的第二个方法就是割补法。
(3)教师演示把平行四边形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方
法变成长方形的过程。
(4)小结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巩固练习
(1-2题)
1.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2.求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让学生学会用公式S=ah来列式计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分钟归纳小结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宽
用字母表示:S=ah
30秒
课后练习(2-3题)
1.计算下面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2.5cm,高=3.2cm。
(2)底=6.4dm,高=7.5dm。
参考答案:(1)8 cm2(2)48 cm2
2.小明家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面积是120平方米,量得底是20米,它的高是多少?
参考答案:6米
教学反思
1.通过图文并茂,把静止的问题活动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造出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本课是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入,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更易于接受,,从而喜欢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