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历史解析材料题答题思路和方法指导(共34张PPT)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ppt精编课件
163040 8.14
698900 317570 91290 34.88 15.85 4.56
1993年 18247536 23112566
所占%100 78.95
990262 4.28
6259899 6279762 4214204 27.08 27.17 28.23
2019/8/18
---根据世界银行1991研年修和班1995年的发展报告统计的数字
2019/8/18
研修班
16
二、精读设问部分
从要求回答的两问中,可体会出第①问的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最大限度 获取有效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且限定的范围是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 两方面,而第②问则是第①问的延伸,是综合第①问情况后作出的结论,从中 可把握第②问的解题方向,结论应以“艰苦创业”和“生产经营”两方面来下, 要注意既应有对有关情况直接的认识结果,更应有在此基础上上升到一定理论 高度认识的情况,领会第②问的命题意图是考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
2019/8/18
研修班
26
• 回答:①根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 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
• ②据材料二,比较1941和1944年的几组 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③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它边区大 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 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简述理由。
用训练而造成的。
2019/8/18
研修班
2
(一)材料解析题的结构
材料解析题通常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提示部分,是由一段或数 段文字材料,图形材料或数字材料构 成;第二部分即设问部分,是根据材 料相应地提出若干相关的问题,要求 学生解答。
人教版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指南(二)课件(共33张PPT)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
节,指出它所反映的现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
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故事情节及历史现象,对 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20/7/6
16
解题方法与步骤: 1、明确题意,确定作答范围; 2、拟定论题,梳理主要史实; 3、形成论据,注意层次逻辑; 4、小结归纳,紧扣题干主旨。
2020/7/6
9
“天主教庭”——教廷
2020/7/6
10
重商主义——15-18世纪
2020/7/6
11
知识拓展一
(一)重商主义,是15世纪—18世纪初受到 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重商主义又分为 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
早期重商主义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 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斯塔福。
2020/7/6
3
(二)、做题流程——标准(任务)
1.先看设置的问题,勾画出设问中的关键词; 2.然后审读对应的相关材料,在材料中清晰勾画和设问有 关的词句(有效信息); 3.接着在该题旁边空白处草拟答案,再联系教材相关知识 审读、修正; 4.最后在答题卷对应位置书写答案。
2020/7/6
4
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 “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 “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9分)
2020/7/6
6
书写匆忙; 思路不清; 涂改严重;
2020/7/6
7
“中国古代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020/7/6
8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方法与策略(共66张PPT)
③“托”教材:
命题的承载点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命题的答案是 “依托”教材的,它通过针对问题把材料和教材有 积结合并尽可能地有教材的言语表达来实现,在看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评估和考试 命题的依据
教学变
化
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
的理解
由对史事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
的思考
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
的探究
由对教材的复述转化为对历史
考纲分析
高考历史考什么?
2017/18-19年考试大 纲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 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 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 历史、学解科决核问心题素的养主能要力包;考查考生的人 文 括: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 唯劳物全史面观历发史展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四)巧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现象
27.(2017年全国卷1)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
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
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
考试变
化
(一)关联历史纵横,增强时空
观念
(二)展开多向思维,强化历史
解释
(三)搜集情境史料,成就实证
意识
(四)巧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
(一)关联历史纵横,增强时空观念
42.(2017年全国卷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时间 表4
中国
外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
命题的承载点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命题的答案是 “依托”教材的,它通过针对问题把材料和教材有 积结合并尽可能地有教材的言语表达来实现,在看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评估和考试 命题的依据
教学变
化
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
的理解
由对史事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
的思考
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
的探究
由对教材的复述转化为对历史
考纲分析
高考历史考什么?
2017/18-19年考试大 纲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 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 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 历史、学解科决核问心题素的养主能要力包;考查考生的人 文 括: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 唯劳物全史面观历发史展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四)巧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现象
27.(2017年全国卷1)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
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
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
考试变
化
(一)关联历史纵横,增强时空
观念
(二)展开多向思维,强化历史
解释
(三)搜集情境史料,成就实证
意识
(四)巧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
(一)关联历史纵横,增强时空观念
42.(2017年全国卷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时间 表4
中国
外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
高三历史复习:材料解析题解法及典型例题指导PPT课件
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 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 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二 1958你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 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 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 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你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 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时期 (1949—)
第二遍,结合设问重点读。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 的解析定向化。设问的定向作用表现在:①确定信息提取方向,帮助考生 提取有效信息,搁置其余信息。。②确定与相关知识联系的方向。③确定能 力考查的方向。正因为设问为解析材料确定了方向,所以读材料时,一定 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再回过头来有重点地读 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 字。
⑴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 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 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 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如“阅读 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朝代的史料”,同一朝代就是考生解题所必需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对这些说明性文字,千万不能掉 以轻心。
——《甲午中日战争》下
材料二 中国所制炮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 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即 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临阵之时,一遇此等 军火,则为害实非浅鲜。
——《甲午中日战争》下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思考精品ppt课件
突出几个重点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唐宋时期、明清时期; 晚清中国社会的转型、民国初期、 国共十年对
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历史的50年代初、 60年代初、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建设。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 冷战时期
(2013•浙江文综)
(节选)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 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 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 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 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 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 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 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 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 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6分) [解析] 本题要求以“五位一体”的研究角度论证西方在1750~1850年的历 史发展特征,回答该问题的切入点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 面,具体内容需要联系所学知识作答。
全国卷一第15题、第37题、全国卷二第15题、广东卷第 15题 新课标版全国卷一第27题、大纲版全国卷第14题、安徽 卷第21题、广东卷第18题、39题 全国卷一第17题、安徽卷20题、海南卷第22 题 全国卷第35题、安徽卷第15题、18题、22题 全国卷一第41题、福建卷第19题、四川卷第3题、浙江卷 第18题、重庆卷第6题、第9题、安徽卷第12题、15题、 天津卷第7题、北京卷第41题、海南卷第14题、15题、23 题、24题、27题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完整ppt课件
从专制政治到 民主化,从人 治到法制化
从迷信愚昧到
科学化
4
唯物史观
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根本 动力;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文明史 体系
政治现代化(主要民主化和法制化) 经济现代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市场化)
现代化史观 文化现代化(主要是理性化和科学化)
社会生活现代化(如城市化)
整体史观
.
17
2、过渡时期:春秋奴战国隶(社前会7瓦70解年至,封前建22制1年度)确立
社 1.农业: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 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会 经
济
2.手工业: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主要诸侯国
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大
1.春秋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
(1)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比较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 世纪的希腊和战国时期的中国的异同。
.
21
政治:同——处于分裂状态,希腊是小国寡民,中国是诸侯
并立; 异——希腊城邦实行公民政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
政治权利。 中国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同——都是经济大发展时期。
异——希腊的工商业较发达,农业相对落后, 中国农业发达,重农抑商思想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23社会转型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知识分子倡导统治者扶持适应时代潮流24古代中国古代西方文明类型政治文明政治制度政治活动物质文明经济特征经济思想精神文明思想发展科技文化发展大河农业文明海洋商业文明君主专制公民集体民主制商鞅变法等梭伦改革等农业经济小农经济工商业经济重视商业发展儒家思想演变人文精神的起源辉煌的古代科学逐渐产生近代科学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自身的变化3对于思想应该用二分法和重点论的原则来评价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备考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共68张PPT)
高考复习中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 基础知识薄弱? • 阅读理解、分析、概括、阐释能力低? • 课堂教学效率低? • 课后复习不及时? • 教辅资料有问题? • 学习方法有问题? • 不会审题?
从学科素养方面看问题
国家考试中心吴伟指出: 能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 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
阶段性史实的跨度过大,需要细分
•2.依据之二——高考命题规律(以2015全国文综卷二为例)
题号 24
25 26
知识点
儒家的政治理 想 汉代重视地方 吏治 唐宋经济重心 南移的动力
题号 28
29 30
知识点
洋务运动与传统 观念的冲突 康有为《新学伪 经考》的主旨 日本对华经济掠 夺转嫁战争负担
二)爱因斯坦热和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中国和世界近代 史); • 2014年 (卷一)宋应星和牛顿科技成果的对比(中国古代和世界近 代);(卷二)清朝对东北的开发(中国古代和近代)。 • 2015年:(卷一)古代和近代儒学的发展(中国古代和中国近代), (卷二)苏格拉底与孟子法制思想的对比(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
二、学习方法指导
• 1.基础知识掌握策略
• 2.基本能力提升策略
三、专项训练和解题指导
•从诊断考试中发现的几个问题 •1.文综三科审题时间分配问题 •按分数平均分配时间,选择题时间过长;历史答题匆忙作答。 •2.审题习惯问题 •材料阅读得不够仔细,深入; •总体把握不够,根据枝节性信息进行判断; •先看材料,再看问题——浪费时间; •看一问,答一问,缺乏总体布局,容易出现重复现象。 •3.主观题答题 •发散性不强,条理性不够,关键词不到位 •4.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解不深刻 •核心概念、阶段特征、知识体系有待深化、建构、完善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方法及要求[课件]
油站,引领你走向成功。
一、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返璞归真”
“以《考试说明》为准,以教材为本”是高考命题
的基本原则。《考试说明》是复习的指南针,认真学
习《考试说明》,做到有“的”放矢,可以事半功倍。
《考试说明》强调三个方面:能力要求、知识范围、
题型示例。
通史复习要以教材为依托,对教材的把握应
体现在四个方面:借助教材落实双基,借助
教材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借助教材“查缺补
漏”,回归教材组织训练。在以教材为本的同
时,也要适当拓宽知识面,深化且突破教材
重点、难点,把握考试说明的各种能力要求。
二、简化知识,网化进程——“精 巧取舍”
二轮复习复习与高三第一轮复习最主要的区 别是:在一轮夯实双基的基础上,把握历史 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历史网络体系,实现 知识的重组与整合。“简化知识”是指将历史 知识概括、简要化,将教材主干知识“由厚变 薄”。突出面和线,以面、线适当带点,做到 纲举目张。
[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20年12月”“中国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材料中毛泽东的观点具有一定
的代表性。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但十月革命通过
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夺取政权的做法已得到中国共产党早 期组织成员的共同认可,且从“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
了的一个变计”可知暴力革命是必然的选择。
故答案为C
2、二审: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由 表及里的分析
由于受时代局限性以及记录者的政 治立场、阶级立场和认知能力等诸多 因素的影响,材料记录的史实、陈述 的观点等可能存在真与伪、正与误的 区别;材料中表述的内容也可能只涉 及表面现象。因此,对材料应综合分 析,认清其本质。
【例证】
一、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返璞归真”
“以《考试说明》为准,以教材为本”是高考命题
的基本原则。《考试说明》是复习的指南针,认真学
习《考试说明》,做到有“的”放矢,可以事半功倍。
《考试说明》强调三个方面:能力要求、知识范围、
题型示例。
通史复习要以教材为依托,对教材的把握应
体现在四个方面:借助教材落实双基,借助
教材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借助教材“查缺补
漏”,回归教材组织训练。在以教材为本的同
时,也要适当拓宽知识面,深化且突破教材
重点、难点,把握考试说明的各种能力要求。
二、简化知识,网化进程——“精 巧取舍”
二轮复习复习与高三第一轮复习最主要的区 别是:在一轮夯实双基的基础上,把握历史 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历史网络体系,实现 知识的重组与整合。“简化知识”是指将历史 知识概括、简要化,将教材主干知识“由厚变 薄”。突出面和线,以面、线适当带点,做到 纲举目张。
[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信息是“1920年12月”“中国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材料中毛泽东的观点具有一定
的代表性。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但十月革命通过
中心城市工人暴动夺取政权的做法已得到中国共产党早 期组织成员的共同认可,且从“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
了的一个变计”可知暴力革命是必然的选择。
故答案为C
2、二审: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由 表及里的分析
由于受时代局限性以及记录者的政 治立场、阶级立场和认知能力等诸多 因素的影响,材料记录的史实、陈述 的观点等可能存在真与伪、正与误的 区别;材料中表述的内容也可能只涉 及表面现象。因此,对材料应综合分 析,认清其本质。
【例证】
高考历史新课标二轮知识突破课件主观题答题技巧(31张PPT)
(2)意义类: ①政治、文化意义:从事件的性质、过去的影响、未来的 影响等角度回答。 ②经济意义:从事件背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 经济措施不同角度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典例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途径,先从民 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开始,把两国关系大大地发 展……1952年到1958年中日民间交流出现高潮。友好与贸易 这两个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最积极因素,有如两个车轮, 推动日中关系前进,也给日本政府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吕乃澄、周卫平主编 《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
【典例分析】 生产工具和土地制度的变化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对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 意义更为深远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 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或1982年,在 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
【典例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 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 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 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中“新的学术追求”具体含义指什么?简述其背景。
【答案】 含义:向西方学习。(如学生回答“面对社会 现实,呼吁革新”,可酌情给分) 背景:民族危机出现,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思想界死 气沉沉。
【解题对策】 (1)政治方面,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策、改革和革命, 政党组织派别和政治格局等方面的内容。一般可从国情、领 导阶级及其实施的方针策略、群众支持或拥护程度等方面回 答。 (2)经济方面:主要包括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经 济措施、工业化道路等方面内容。一般可从符合国情、经济 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适时 调整等方面思考。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复习思路指导PPT教案
第5页/共48页
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
• 重要原因:2016年全国Ⅱ卷33题 •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
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 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 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第7页/共48页
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
• 主要目的:2016年全国Ⅱ卷35题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
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 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 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D )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016年
24、27、28、 30、31、32
第15页/共48页
二、说明、反映型选择题高频出现
• 依据前提与结论的连接项所表明的关系是否充分,推理 型选择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充分条件型和非充分 条件型。举例分析如下:
• (一)充分条件型: • 该类型提问项一般为“足以说明(证明)”等,表明题
干所涉及的信息与题支(结论)必须构成充分条件,结 论往往是必然的。 • 这类题难度系数不大,因此我们将不展开介绍
第10页/共48页
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
• 必修材料题对于历史背景的考查:2015年全国Ⅱ卷40题 • 材料一: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
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 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 ,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 ,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 。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 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 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 饮下了毒药,从容赴死
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
• 重要原因:2016年全国Ⅱ卷33题 •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
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 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 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第7页/共48页
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
• 主要目的:2016年全国Ⅱ卷35题 •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
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 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 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D )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016年
24、27、28、 30、31、32
第15页/共48页
二、说明、反映型选择题高频出现
• 依据前提与结论的连接项所表明的关系是否充分,推理 型选择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充分条件型和非充分 条件型。举例分析如下:
• (一)充分条件型: • 该类型提问项一般为“足以说明(证明)”等,表明题
干所涉及的信息与题支(结论)必须构成充分条件,结 论往往是必然的。 • 这类题难度系数不大,因此我们将不展开介绍
第10页/共48页
一、突出对历史背景(原因)的考查
• 必修材料题对于历史背景的考查:2015年全国Ⅱ卷40题 • 材料一: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
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 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 ,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 ,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 。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 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 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 饮下了毒药,从容赴死
高中历史答题技巧+课件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观点一般从材料的头和尾去找,或高度概括,有出处的可参考出处的题目。 如果是表明态度的,最好选择主流的、符合教材观点。论据至少两三个史实或 从正反两方面,并尽可能从材料给出的提示角度来论证观点 。结论上高度(上 升哲学层面或唯物史观,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语句写进去),忌简单重复观点。
二1.人、物主类:观把题一答个人题概方括法为一类人(如:康有为——知识分子、维新派)2.事情类:把
一1、件事解概题括方为法一:类(事(1)如带:问察举题、阅九读品材中料正(、包科括举题—头—选、官正制文度、)出3处.时)间,类:明早确、材晚料、
较早、较晚、历史悠久、完善、渐进4.地方类:偏远、边疆、邻近、区域、全国各地、
二、主观题答题方法
(8)史料实证题: ①首先从史料来源判断出史料的类型(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简单概括该史料对研究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历史的重要史料价值(强调一手或 二手史料)。
②归纳总结:该史料从某、某、某等几个方面反映了什么时期、什么地区 的什么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或是某方面历史的一个缩影)。
沿的海主、题口。岸、(内2)地将5.文材化料类根:据佛句教号、,道分教— 号— 、文省化略;号改、汉关姓联、词互等相将通婚材—料—划民成族若融干合段; 玄落奘,取结经合、设鉴问真,东渡联—系—所中学外知文识化,交最流大6限.器度物地类找:出科有技、效生信产息力和7内.对容抗,类后:生将产类关似系内 不容适合应并生。产力(、3…)…写矛明盾问尖锐题、,…组…织矛答盾案激。化8.法律类:运用相关法律(看见法律都这
为这一思路,除非题中明确要求只答正、反其中一个方面;另外,有的历史事 件比较特殊,只存在正反其中一个方面,如“新中国成立的影响”、“法西斯 的侵略”)
二1.人、物主类:观把题一答个人题概方括法为一类人(如:康有为——知识分子、维新派)2.事情类:把
一1、件事解概题括方为法一:类(事(1)如带:问察举题、阅九读品材中料正(、包科括举题—头—选、官正制文度、)出3处.时)间,类:明早确、材晚料、
较早、较晚、历史悠久、完善、渐进4.地方类:偏远、边疆、邻近、区域、全国各地、
二、主观题答题方法
(8)史料实证题: ①首先从史料来源判断出史料的类型(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简单概括该史料对研究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历史的重要史料价值(强调一手或 二手史料)。
②归纳总结:该史料从某、某、某等几个方面反映了什么时期、什么地区 的什么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或是某方面历史的一个缩影)。
沿的海主、题口。岸、(内2)地将5.文材化料类根:据佛句教号、,道分教— 号— 、文省化略;号改、汉关姓联、词互等相将通婚材—料—划民成族若融干合段; 玄落奘,取结经合、设鉴问真,东渡联—系—所中学外知文识化,交最流大6限.器度物地类找:出科有技、效生信产息力和7内.对容抗,类后:生将产类关似系内 不容适合应并生。产力(、3…)…写矛明盾问尖锐题、,…组…织矛答盾案激。化8.法律类:运用相关法律(看见法律都这
为这一思路,除非题中明确要求只答正、反其中一个方面;另外,有的历史事 件比较特殊,只存在正反其中一个方面,如“新中国成立的影响”、“法西斯 的侵略”)
历史高考复习对策及解题技巧.pptx
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线索,经济工业化进程 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是其核心,还包括思想文化 上的科学化和理性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和 文明化,重点强调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6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6
7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6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 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 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社成立。
(6)110周年:《辛丑条约》签订。
(7)100周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8)90周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共成立。
2(59)8感0谢周你的年阅读 :“九一八”事变。
2019-11-6
(10)70周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珍珠港事
件,太平洋战争爆发。
(11)6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欧洲煤钢共同
15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6
16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6
例:(08天津文综)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 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 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17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6
18
感谢你的阅读
28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6
B.走自己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夺取全国政权。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 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和实践 上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正确道路。
(3)党史上的三次转折: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2C9 .十感谢一你的阅届读 三中全会。
6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6
7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6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 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 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社成立。
(6)110周年:《辛丑条约》签订。
(7)100周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8)90周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共成立。
2(59)8感0谢周你的年阅读 :“九一八”事变。
2019-11-6
(10)70周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珍珠港事
件,太平洋战争爆发。
(11)6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欧洲煤钢共同
15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6
16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6
例:(08天津文综)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 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 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17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6
18
感谢你的阅读
28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6
B.走自己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 夺取全国政权。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 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和实践 上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正确道路。
(3)党史上的三次转折: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2C9 .十感谢一你的阅届读 三中全会。
材料题解题指导课件—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注:①当试题没作特别规定时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事件产生 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主要依据是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历史进步。 ②要分清主次影响,即以积极影响为主,还是以消极影响 为主。一般情况下,近年的考题在评价积极影响和消极影 响时,也要注意分清主次,应以积极的为主。
2.意义类 (1)从性质、作用、积极的影响、历史功绩等方面思考。 (2)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
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答案】(1)内容: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 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改宗主督 护制为三长制。
巩|固|练|习
(2020全国Ⅰ卷·45节选)
题|型|技|巧
1.影响类 (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 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 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需要 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第一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第二种: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思考。
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
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
人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晚清至民国星期制普及的时代背景。(6分)
【答案】①西学东渐;②戊戌维新;③清末新政;④民国建立;⑤政府示 范与推行。
材料 表2 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法交流(百日思考)(共26张PPT)
此外,也可用视角变换法复习工业革命、“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等主干历史基础知识。这种方法把史观与基础历史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可大 大提高复习的效益和水平,更好地适应高考历史试题命题改革的发展趋势。
四、指导考生需要注意的事项
1、史学理论不容忽视。 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课题
专题一1 专题一23 专题二123 专题三123 专题三4四
专题五12 专题六12七 专题八12九 专题十12 专题十一123 专题十二12
周课时
5 5 5 5 5 5 5 5 5 5 5
作业
限时训练 模拟训练 文综周练
12个专题导学案制作
内容要求:
1、典题分析 2、知识要点 3、深化理解 4、限时训练 5、模拟训练
十年建设1956-1966
十年文革1966-1976
徘徊时期1976-1978
新时期1978至今
三、复习方法与策略
3、多元史观(范式)复习
史观问题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是史学家研究历 史的范型和模式,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 走向多元, 多元史观提高历史学习的框架新认识。
现代化史观、 整体史观(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生态史观 革命史观
二轮专题开始前分工合作为对方准 备好所需资料。
41.(12分) 历史小论文:
材料——文字材料 图片材料 目录表格
高考题型解读: SOLO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
分层次评价 一等分 二等分 三等分
SOLO
高 考 策 略
4、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历史学科思维下的 问题格式。
四、指导考生需要注意的事项
1、史学理论不容忽视。 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课题
专题一1 专题一23 专题二123 专题三123 专题三4四
专题五12 专题六12七 专题八12九 专题十12 专题十一123 专题十二12
周课时
5 5 5 5 5 5 5 5 5 5 5
作业
限时训练 模拟训练 文综周练
12个专题导学案制作
内容要求:
1、典题分析 2、知识要点 3、深化理解 4、限时训练 5、模拟训练
十年建设1956-1966
十年文革1966-1976
徘徊时期1976-1978
新时期1978至今
三、复习方法与策略
3、多元史观(范式)复习
史观问题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是史学家研究历 史的范型和模式,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 走向多元, 多元史观提高历史学习的框架新认识。
现代化史观、 整体史观(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生态史观 革命史观
二轮专题开始前分工合作为对方准 备好所需资料。
41.(12分) 历史小论文:
材料——文字材料 图片材料 目录表格
高考题型解读: SOLO
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
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
分层次评价 一等分 二等分 三等分
SOLO
高 考 策 略
4、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历史学科思维下的 问题格式。
2020高考冲刺复习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选择题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共40张PPT)
一 要以此作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
三
2.选项参照法
技 选项参照法就是利用某一选项提供的信息,对其他选 技
巧 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一种解题方法。具体选项之间的关系 巧 二 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因果、包含、交叉、矛盾、重复等。 四
返 首 页
22
(2019·全国卷Ⅱ)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
技 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 技
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
技 主要发明创造( )
技
巧 A.源自于劳动实践
巧
二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四
C.取决于资金保障
返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首 页
[技巧运用]
6
A项——正确选项
由材料“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
技 机……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可知, 技
巧 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比如说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一句话。巧
一 第一步,审题干,抓准“题眼”。首先应弄清题干的主旨, 三
明确关键语句,再分析这个关键语句的特殊性,界定解答方
技 向。
技
巧 第二步,根据题干中的“题眼”,分析选项,判断每一个备 巧
二 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眼”要求,是否与“题眼”四 有必然的联系。
出国从事工商业
巧
一
1850—1879年
72
15
49
8
三
1880—1909年
156
0
118
38
1910—1939年
这一长效热点融入试题中。
巧
巧
第二步——题干选项对照选
一 A项: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起来, 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材料解析题的答案 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 答什么,不必展开。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 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 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
非选择题的结构一般包括材料和设问。 答题过程中要在仔细审题后,有效整合材料中有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的答题。
高中历史复习解题方法指导系列 ——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 思路和方法指导
• [解题思路]非选择题的一般解法
• 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考生在材料解析题 上的失分较为明显。除了因为该项试题的发 展呈现材料源广、信息量大、设问角度活、 考查功能全、能力要求高的趋势外,还有, 一些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没有掌握一套 实际有效的解题方法、能熟练解题的步骤。 现系统介绍一下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 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 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 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 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 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 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 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要细心推敲,力 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 后面的答案。
(一)材料信息整合要注意: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
(二)材料题设问结构——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 材料题设问结构一般分类
定向词
定法词
定位词
根据材料回答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
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 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 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 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 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 表现,是解题时所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 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 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定向词分类
定向词暗含答案来源
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
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 问不受教材束缚
根据所学知识
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
回答
教材 过是个引题
根据材料和所 学知识回答
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 材料+教材 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点
•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 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 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 “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 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 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 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 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 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 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根据材料和所学 知识回答
概括 分析 比较 说明 评析 指出 列举等
原因 条件 目的 内容 影响 实质等
注提综供意合答:上题一述的般材信来料息说回。,答定位词前都会有关键的限定词,
答案来源不清 答案表述不准 答题内容不明
根据定向词 确定答案来源
根据定法词 确定答题思路
利用定位词 确定答案表述
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找取相关点。 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 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 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 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 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 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 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 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 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 倾向。
•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 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 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 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 只语。
•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材料题解答 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
•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运用基本的史学理 论观点分析材料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历史阐释 能力的最高要求,在高考题中的考查呈上升趋 势。
•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 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 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先读题目设问,给 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 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 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 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 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 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 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②读懂、 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 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 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 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 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 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的考查方向。
•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 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 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 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 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 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 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 “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非选择题的结构一般包括材料和设问。 答题过程中要在仔细审题后,有效整合材料中有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有条理的答题。
高中历史复习解题方法指导系列 ——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 思路和方法指导
• [解题思路]非选择题的一般解法
• 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考生在材料解析题 上的失分较为明显。除了因为该项试题的发 展呈现材料源广、信息量大、设问角度活、 考查功能全、能力要求高的趋势外,还有, 一些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没有掌握一套 实际有效的解题方法、能熟练解题的步骤。 现系统介绍一下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 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 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 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 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 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 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 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要细心推敲,力 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 后面的答案。
(一)材料信息整合要注意: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 读题要做到三读:读题引、读正文、读出处。
(二)材料题设问结构——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 材料题设问结构一般分类
定向词
定法词
定位词
根据材料回答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
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 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 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 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 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 表现,是解题时所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 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 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定向词分类
定向词暗含答案来源
根据材料回答
材料
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 问不受教材束缚
根据所学知识
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
回答
教材 过是个引题
根据材料和所 学知识回答
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 材料+教材 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点
•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 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 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 “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 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 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 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 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 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 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根据材料和所学 知识回答
概括 分析 比较 说明 评析 指出 列举等
原因 条件 目的 内容 影响 实质等
注提综供意合答:上题一述的般材信来料息说回。,答定位词前都会有关键的限定词,
答案来源不清 答案表述不准 答题内容不明
根据定向词 确定答案来源
根据定法词 确定答题思路
利用定位词 确定答案表述
公式一、根据定向词,确定找取相关点。 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 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 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 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 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 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 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 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 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 倾向。
•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 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 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 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 只语。
•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材料题解答 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
•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运用基本的史学理 论观点分析材料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历史阐释 能力的最高要求,在高考题中的考查呈上升趋 势。
•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 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 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先读题目设问,给 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 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 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 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 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 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 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②读懂、 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 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 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 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 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 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的考查方向。
•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 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 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 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 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 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 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 “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