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管理实务》教学教案—01认知运输

合集下载

运输管理实务模块一 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

运输管理实务模块一  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

任务1.1 物流运输系统的认知

三、物流运输方式的划分

(三)按运输范畴不同进行分类

1.干线运输


2.支线运输
3.二次运输 4. 厂内运输 1. 集货运输 2. 配送运输

(四)按运输作用不同进行分类

任务1.1 物流运输系统的认知

三、物流运输方式的划分

(五)按运输协作程度不同进行分类

1. 一般运输


2. 联合运输
3. 多式联运

(六)按中途是否换载分类


1. 直达运输
2.中转运输
任务1.1 物流运输系统的认知

四、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 何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

一般来说,运输方式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因素:

1.货物特性 2.运输批量


3.运输距离
4.运输时间 5.运输成本
技能训练1.1 社会实践调查



一、调查任务——我国物流运输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 通过对我国物流运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了解我国物流运输业的构成及其 发展变化趋势,深刻认识物流运输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地位和作用。 三、调查内容 1. 调查我国近几年各种运输方式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完成情况; 2. 调查我国近几年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状况; 3. 调查我国物流运输系统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四、实训要求 1.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小组4~5人。 2.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任务 分工等具体工作。 3.统计、整理、分析调查数据和各项统计指标。 4.撰写调查报告。结合调查的结果,阐述我国物流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并 完成小组之间的学习交流。

《运输管理实务》教学教案—01认知运输

《运输管理实务》教学教案—01认知运输

《运输管理实务》教学教案—01认知运输任务1:认识运输【教学⽬的】掌握运输的概念、功能和特点,了解运输系统的组成要素,掌握各种运输⽅式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运输的特点,各种运输⽅式的特点【教学难点】各种运输⽅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教学内容】⼀、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对⼈和物的载运与输送,有时专指物的载运与输送。

它是利⽤设备和⼯具,将物品从⼀地运送⾄另⼀地的物流活动。

包括集货、分配、中转、搬运、装⼊、卸下等活动。

在现代物流中,运输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对物品进⾏空间位移,以改变物品的空间位置为⽬的的活动。

⽣产领域的运输活动,⼀般是在⽣产企业内部进⾏,因此称之为⼚内运输。

它是作为⽣产过程中的⼀个组成部分,是直接为物质产品的⽣产服务的。

其内容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这种⼚内运输有时也称之为物料搬运。

流通领域的运输活动,则是作为流通领域⾥的⼀个环节,是⽣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延续。

其主要内容是对物质产品的运输,是以社会服务为⽬的,是完成物品在空间位置上从⽣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它既包括物品从⽣产所在地直接向消费所在地的移动,也包括物品从⽣产所在地向物流⽹点和从物流⽹点向消费(⽤户)所在地的移动。

⼆、运输的功能物质产品的⽣产是以满⾜社会的各种需求为⽬的的。

从经济学的⾓度讲,物质产品具有交换价值和使⽤价值。

⽽物质产品的使⽤价值只有在最终消费过程中才能实现。

物质产品在未进⼊消费领域之前,它的使⽤价值只是⼀种潜在的可能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物质产品的⽣产地和消费地在同⼀地的情况⼏乎很少,它们之间总是具有⼀定的距离,即存在着空间位置上的差异。

因此,只有通过运输活动,才能把物品送达⽤户⼿中,才能消除物质产品在空间位置上的差异。

物质产品只有通过运输,才能进⼊消费,从⽽实现物质产品的使⽤价值,社会各种需求才能得到满⾜。

可见,物质产品的运输功能是创造物质产品的空间效⽤,消除物质产品的⽣产与消费之间在空间位置上的差异,实现物质产品的使⽤价值和满⾜社会对物质产品的各种需求。

运输管理实务(第二版)配套教学课件第1章 货物运输概论

运输管理实务(第二版)配套教学课件第1章 货物运输概论
经济里程
运输管理实务
速度:80—100km/h 公路运输
成本: 固定成本低 变动成本相对高
能力:通常5—10吨
经济里程:200km以内 灵活性:最好,可门到门运输
运输管理实务
速度:80—160km/h
成本:固定成本很高 变动成本相对低
铁路运输
能力:货车60—100吨 列车通常3000吨左右
经济里程:200km以上
表 1—2 几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点的对比
技术经济特点
适运对象
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相对高,占用土地多, 短途、零担运输,其他运输方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短途运输速度快,空气 式的集散运输。
污染严重。
初始投资大、运输容量大,成本低廉,占用土 大宗货物,散件杂货等的中长
地多,连续性强,可靠性好。
途运输。
运输能力大,成本低廉,速度慢,连续性差, 中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国际海
运输管理实务
课堂活动
引例:
2018年3月19日早上,杭金衢高速,杭州方向, 兰溪服务区不到2公里,发生大货车起火事故,导致道 路中断无法通行,后方堵车4公里。经各施救方的努力, 三个多小时后,道路才能正常通车。 思考:这起事故对货物运输活动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运输管理实务
一、货物运输系统的含义 货物运输系统是指与货物运输相关的各种要素组成的整体。 运输系统的协调完整是货物运输生产的基本支持条件。
公路运输线路上的停车场(库)、货运站,铁道运输线路上的中间站、编组站、区段站、货运站, 水运线路上的港口、码头,空运线路上的空港,管道运输线路上的管道站等都属于运输节点范畴。
运输管理实务
运输活动的对象是货物。 物资、商品等从被承运起,一直到交付收货人为止,统称为货物。

运输管理实务第二版教学设计

运输管理实务第二版教学设计

运输管理实务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运输管理实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管理方法和实践技巧,掌握相关运输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运输管理实务能力,并能在不同场景下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而言,本课程的重点在于:1.培养学生的运输需求及供应关系的认知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企业中的运输问题。

2.培养学生对合同管理、货物追踪和运输成本控制方面的认识,提高运输管理实务技能。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前瞻性地分析并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1.运输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运输需求及供应关系的认知3.合同管理4.货物追踪5.运输成本控制6.运输安全管理三、教学重点1.运输需求及供应关系的认知2.合同管理3.货物追踪四、教学难点1.运输需求及供应关系的认知2.运输成本控制3.运输安全管理五、教学方法1.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理解并掌握知识。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指导下进行讨论和解决。

3.通过竞赛、模拟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布置论文、答辩等任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教学评估1.通过考勤、作业、答辩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日常成绩评估。

2.通过期末考核对学生进行总评估。

3.针对学生存在问题,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进行跟踪评估。

七、教材选用和参考书目教材选用:刘清华、史静、崔宇明. 运输管理实务第二版[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21年.参考书目:1.张宇,李丹媛. 全球供应链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2.刘进法. 物流管理[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3.张洪山,李林. 企业物流管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八、教学进度安排章节内容学时数第一章运输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第二章运输需求及供应关系的认知8第三章合同管理8第四章货物追踪 4第五章运输成本控制 6第六章运输安全管理 4九、教学团队1.主讲教师:张三,副教授2.辅导教师:李四,讲师;王五,助教十、教学实验室及设备要求1.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基础教学设备。

运输管理实务1认识运输与管理工作

运输管理实务1认识运输与管理工作

项目一 认识运输与管理工作
引入案例
思考题:
1.什么是传统运输业?其有什么表现形式? 2.现代物流要求运输业向什么方向转化?
项目一 认识运输与管理工作
任务一 认识运输
• 一、运输的定义及其功能
• (一)运输的定义及与搬运、配送的区别 • 1.运输的定义 •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运输的定义是:“用设备 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 中包括集货、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 作。”通俗地说,运输是指人们借助运输工具,实现运输 对象的空间位置移动的目的性活动。
项目一 认识运输与管理工作
• 二、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 • • • • • • • • (一)运输与物流的联系 (1)运输是物流系统的基础功能之一。 (2)运输合理化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关键。 (二)运输与物流的区别 (1)物流是超出运输范畴的系统化管理。运输是物流的一个环节 及重要的组成部分。 (2)物流不同于运输只注重实物的流动,它还同时关注着信息流 和增值流的同步联动。 (3)物流以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利益为中心,运输只是物流管理控 制的必要环节,处于从属地位。 (4)物流的管理观念比运输更先进。 (5)物流比运输更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
项目一 认识运输与管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
• (四)运输在物流中的地位 •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 物流是“物”的位移,不仅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也改变 了物的空间状态。运输正好承担了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任 务,是改变空间状态的主要手段。 • 2.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 (1)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没有运 输,生产内部的各环节就无法连接,生产过程则不能最后 完成。 • (2)在社会上,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连接 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连接着国民经济各部门、 各企业,连接着城乡,连接着不同国家和地区。

物流运输实务 第2版 项目一 物流运输认知

物流运输实务 第2版 项目一 物流运输认知
任务一主要学习物流运输市场构成、供求、竞争、 运输系统构成等基础内容
任务二主要学习运输型物流企业的评估指标、组 织结构、业务运作流程和部门设置及职责。
通过“任务情境”创设认知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学习,在学 习过程中通过知识链接、拓展提升等内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物流职业理想;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组织协调和创新能力;

竞争情报 收集和调

物流运输 市场需求
调研
客户资源 调研
物流流量 和流向调

二、物流运输市场调研方案设计
1. 确定调研目的
2. 确定调研对象 和调研单位
3. 确定调研项目
4. 制定调研提纲 和调研表
5. 确定调研时间、 地点,各调研工作
期限
6. 确定调研方式 和方法
7. 确定调研资料 整理和分析方法
02 任务
认知运输型物流企业
【任务情境】
赵明同学是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学院学生,今年读大三。进入大三后,赵明应 聘了几家实习单位,最终,他选择了DB物流公司。
【任务情境】
了解关于DB的企业性质,公司的组织结构,具体部门,岗位设置,业务流程等信 息。
运输型物流企业认知流程
【任务实施】
赵明同学要分别从DB物流的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企业组织结构、业务 流程、部门设置等内容对其进行全面了解。
8. 确定提交报告 的方式
9. 制定调研的组 织计划
内容三 调研实施(内容略) 内容四 调研报告 (见教材)
【归纳总结】
运输市场随运输需求和供给而产生,它的运行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进行。 本任务学习包括:

《运输实务》教(学)案

《运输实务》教(学)案

教案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课程:运输实务任课教师:第一章物流运输概论知识目标:1.了解运输的概念、地位与作用,理解运输的特点。

2.知道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及技术经济特征。

3.理解运输市场及运输合理化。

4.运输成本的构成及掌握降低运输成本的措施。

5.理解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含义,了解运输产品质量的特征及提高运输质量的意义。

能力目标:1.能描述出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2.能画出运输系统构成图;3.会分析判断运输活动是否合理。

教学课时:课时第一节物流运输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运输的概念、了解运输的功能及原理;2、能够描述运输与物流的关系;3. 了解运输的地位及作用;4. 掌握运输的分类及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分析,思考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运输的概念,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的功能及原理。

2.难点: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的特点。

一、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人或者物借助于运力创造时间和空间效应的活动。

简单的说指“物”的载运与输送(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一个大企业内部相距较远的车间间等)。

我们这么课程研究的对象是货物运输,包括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物料搬运)的运输。

当产品因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价值增加时,运输就创造了空间价值,时间效应则是指这种服务在需要的时候发生。

所谓运力,是指由运输设施、路线、设备、工具和人力组成的,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

关于人的运输称为客运,货物的运输成为货运。

二、运输的功能及原理(一)运输的功能1.产品转移。

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使产品在价值链中来回移动,即通过改变产品的地点与位置,消除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空间位置上的背离,或将产品从效用价值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用价值高的地方,创造出产品的空间效用。

另外,因为运输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少时间完成从原产地到规定地点的转移,使产品在需要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创造出产品的时间效用。

2.产品储存。

如果转移中的产品需要储存,且在短时间内又将重新转移,而卸货和装货的成本费用也许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中的费用,这时,可将运输工具作为暂时的储存场所。

武理工《运输管理》教案第1章 运输系统

武理工《运输管理》教案第1章 运输系统

《运输管理》教案第1章运输系统一、学习目标本章节主要介绍交通运输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运输管理中的概念和交通运输业发展情况有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积累基础知识。

二、背景介绍本、主要介绍了什么是交通运输,交通运输行业及其产品的性质,交通运输的需求供求关系和变化原理,交通运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交通运输产品的测量指标。

交通需求的产生、交通运输供给的变化方式和基于供求关系的定价原理,交通运输系统的分类依据及其特点,以及交通运输产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三、关键词交通运输、运输系统、运输子系统、运输统计指标、运输方式四、具体内容知识点一:交通运输基本概念运输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

运输过程本身不能创造价值,运输的价值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体现。

即将物品从原材料提取地A运送到加工中心3,原材料在B地有更高的价值,运输过程产生了这个附加值。

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活动的多样性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运输需求,也许居住在郊区比居住在他们工作的工业中心能带给人们更多的幸福感,这种生活工作中的不同也产生了日常的交通需求。

交通需求的产生及变化规律可以通过交通需求曲线来表达。

运输工具、基础设施便利性、可得性、需求、运输供给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道姬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

交通运输供求关系运输需求,是一种由其他经济或社会活动派生出来的需求。

运输需求是人们对于所接受运输服务的支付意愿,同时它也反映了这种意愿随运输价格或成本水平而发生的变化。

运输供求关系指在商品经洗条件下,运输商品供给和运输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它是运输提供者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

通过对比运输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变化,可以得到某个价格下的运输需求。

知识点二:运输系统及运输子系统划分运输系统运输系统一般可以被视为一个包括三个主要成分的经济系统,分别是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和负载。

《运输实务》教案

《运输实务》教案

《运输实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运输实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运输实务的主要流程和环节;(3)熟悉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 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运输实务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能够运用运输实务知识进行运输规划和决策;(3)具备一定的运输实务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对运输实务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提高对运输行业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运输实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运输实务的定义;(2)运输实务的分类: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物流运输等。

2. 运输实务的主要流程和环节(1)运输需求分析;(2)运输路线规划;(3)运输方式选择;(4)运输合同签订;(5)运输货物装卸;(6)运输货物跟踪与监控;(7)运输费用计算与结算。

3. 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1)公路运输:灵活、快捷、成本较低;(2)铁路运输:大运量、安全、准时;(3)水路运输:运费低、适合长途运输;(4)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合紧急货物;(5)管道运输:适合液体、气体等特殊货物。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输实务的基本概念、分类、流程和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运输案例,让学生了解运输实务的具体操作和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运输实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角色扮演法:模拟运输实务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运输企业或运输现场,增强对运输实务的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操作熟练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运输实务》教案设计

《运输实务》教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档教案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课程:运输实务任课教师:第一章物流运输概论知识目标:1.了解运输的概念、地位与作用,理解运输的特点。

2.知道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及技术经济特征。

3.理解运输市场及运输合理化。

4.运输成本的构成及掌握降低运输成本的措施。

5.理解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含义,了解运输产品质量的特征及提高运输质量的意义。

能力目标:1.能描述出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2.能画出运输系统构成图;3.会分析判断运输活动是否合理。

教学课时:课时第一节物流运输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运输的概念、了解运输的功能及原理;2、能够描述运输与物流的关系;3. 了解运输的地位及作用;4. 掌握运输的分类及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分析,思考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运输的概念,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的功能及原理。

2.难点: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的特点。

一、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人或者物借助于运力创造时间和空间效应的活动。

简单的说指“物”的载运与输送(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一个大企业内部相距较远的车间间等)。

我们这么课程研究的对象是货物运输,包括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物料搬运)的运输。

当产品因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价值增加时,运输就创造了空间价值,时间效应则是指这种服务在需要的时候发生。

所谓运力,是指由运输设施、路线、设备、工具和人力组成的,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

关于人的运输称为客运,货物的运输成为货运。

二、运输的功能及原理(一)运输的功能1.产品转移。

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使产品在价值链中来回移动,即通过改变产品的地点与位置,消除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空间位置上的背离,或将产品从效用价值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用价值高的地方,创造出产品的空间效用。

另外,因为运输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少时间完成从原产地到规定地点的转移,使产品在需要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创造出产品的时间效用。

2.产品储存。

如果转移中的产品需要储存,且在短时间内又将重新转移,而卸货和装货的成本费用也许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中的费用,这时,可将运输工具作为暂时的储存场所。

运输实务教案

运输实务教案

教案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课程:运输实务任课教师:第一章物流运输概论知识目标:1.了解运输的概念、地位与作用,理解运输的特点。

2.知道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及技术经济特征。

3.理解运输市场及运输合理化。

4.运输成本的构成及掌握降低运输成本的措施。

5.理解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含义,了解运输产品质量的特征及提高运输质量的意义。

能力目标:1.能描述出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2.能画出运输系统构成图;3.会分析判断运输活动是否合理。

教学课时:课时第一节物流运输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运输的概念、了解运输的功能及原理;2、能够描述运输与物流的关系;3. 了解运输的地位及作用;4. 掌握运输的分类及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分析,思考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运输的概念,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的功能及原理。

2.难点: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的特点。

一、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人或者物借助于运力创造时间和空间效应的活动。

简单的说指“物”的载运与输送(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一个大企业内部相距较远的车间间等)。

我们这么课程研究的对象是货物运输,包括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物料搬运)的运输。

当产品因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价值增加时,运输就创造了空间价值,时间效应则是指这种服务在需要的时候发生。

所谓运力,是指由运输设施、路线、设备、工具和人力组成的,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

关于人的运输称为客运,货物的运输成为货运。

二、运输的功能及原理(一)运输的功能1.产品转移。

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使产品在价值链中来回移动,即通过改变产品的地点与位置,消除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空间位置上的背离,或将产品从效用价值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用价值高的地方,创造出产品的空间效用。

另外,因为运输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少时间完成从原产地到规定地点的转移,使产品在需要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创造出产品的时间效用。

2.产品储存。

如果转移中的产品需要储存,且在短时间内又将重新转移,而卸货和装货的成本费用也许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中的费用,这时,可将运输工具作为暂时的储存场所。

运输管理实务项目一实训任务1 认知运输系统

运输管理实务项目一实训任务1  认知运输系统

任务1 认知运输系统
【技能训练目标】
了解本地的运输系统的具体构成情况。

能够认识本地若干个较大的运输节点,掌握本地常见的运输工具的类型,了解本地的运输线路构成。

【技能训练准备】
1.分组
根据情况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选组长1名,负责全部组员的分工合作。

2.信息准备
通过网络、报纸等信息媒介了解本地的运输系统的状况。

3.机械器具准备
网络机房。

4.训练地点
教室、机房、运输节点实地调查。

【技能训练步骤】
认知运输系统技能训练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认知运输系统技能训练步骤
【技能训练注意事项】
1.制定计划应格式规范,切实可行。

2.外出调查时,注意安全,不要在货场内玩耍、追逐打闹。

3.调查报告应具体详实的反映调查的内容,格式规范。

4.汇报时指定专业用PPT汇报,其他组员可补充。

【技能训练评价】
认识运输系统技能训练评价表如表1。

表1 认识运输系统技能训练评价表
备注:
1.综合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对学生初期能力参考条件。

2.能级标准:
1级标准:在教师指导下,能部分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
2级标准:在教师指导下,能全部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
3级标准:能独立地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
4级标准:能独立地又快又好地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
5级标准:能独立地又快又好地完成某项实训作业或项目,并能指导其他人。

【技能训练建议】
建议各组的调查任务有所区隔,相互补充。

可分别调查运输节点、运输路线及运输工具。

《运输实务》教案

《运输实务》教案

教案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课程:运输实务任课教师:第一章物流运输概论知识目标:1.了解运输的概念、地位与作用,理解运输的特点。

2.知道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及技术经济特征.3.理解运输市场及运输合理化.4.运输成本的构成及掌握降低运输成本的措施。

5。

理解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含义,了解运输产品质量的特征及提高运输质量的意义.能力目标:1.能描述出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2.能画出运输系统构成图;3.会分析判断运输活动是否合理.教学课时:课时第一节物流运输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运输的概念、了解运输的功能及原理;2、能够描述运输与物流的关系;3。

了解运输的地位及作用;4。

掌握运输的分类及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分析,思考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运输的概念,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的功能及原理。

2.难点: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的特点。

一、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人或者物借助于运力创造时间和空间效应的活动。

简单的说指“物"的载运与输送(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一个大企业内部相距较远的车间间等)。

我们这么课程研究的对象是货物运输,包括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物料搬运)的运输。

当产品因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价值增加时,运输就创造了空间价值,时间效应则是指这种服务在需要的时候发生。

所谓运力,是指由运输设施、路线、设备、工具和人力组成的,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

关于人的运输称为客运,货物的运输成为货运。

二、运输的功能及原理(一)运输的功能1.产品转移。

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使产品在价值链中来回移动,即通过改变产品的地点与位置,消除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空间位置上的背离,或将产品从效用价值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用价值高的地方,创造出产品的空间效用。

另外,因为运输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少时间完成从原产地到规定地点的转移,使产品在需要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创造出产品的时间效用.2.产品储存。

如果转移中的产品需要储存,且在短时间内又将重新转移,而卸货和装货的成本费用也许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中的费用,这时,可将运输工具作为暂时的储存场所.所以,运输也具有临时的储存功能。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件项目一走进运输任务12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课件项目一走进运输任务12
服务等岗位。
任务实施
〉步骤一:界定运输企业 〉步骤二:熟悉各运输岗位职责
任务评价
被考评人
具体内容
评价标准
了解运输企业概念 熟悉运输型物流企业评估 指标 熟悉运输岗位工作职责
合计
分值
10 40 50 100
考评任务 识别运输企业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30%) (40%) (30%)
THANKS
800万以上
300万以上
设备
5.自有货运车辆/辆 *(或总载重量/t)*
1500以上(7500以 上)
400以上(2000以 上)
150以上(75上(150以 上)
设施 6.运营网点/个
50以上
30以上
15以上
10以上
5以上
7.管理制度
有健全的经营、作业、财务、统计、安全、技术等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 难点
• 运输合理化
任务1-2 识别运输企业
任务1-2 识别运输企业
〉 任务描述
• 运输企业是运输功能的供给者,运输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适用于《公司法》的 规定。人事经理张伟告诉实习生黎泽煌、陈洪敏和林美晴作为海迩货运公司一员,不 仅要了解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运输型物流企业标准进行评估,还要认识企业各 工作岗位职责,更好为客户服务。
30% 以 上 具 有 大 专 及 以 上 学 历,或全国性行业组织物流 师认证
13. 基 层 物 流 业 务 人员
60%以上具有中等 及以上学历或物 流职业资格
50% 以 上 具 有 中 等 及 以 上 学 历,或物流职业资格
30% 以 上 具 有 中 等 及 以 上 学 历或物流职业资格
14.信息系统* 物流经营业务信息全部信息化管理

运输实务教案

运输实务教案

教案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课程:运输实务任课教师:第一章物流运输概论知识目标:1.了解运输的概念、地位与作用,理解运输的特点。

2.知道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及技术经济特征。

3.理解运输市场及运输合理化。

4.运输成本的构成及掌握降低运输成本的措施。

5.理解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含义,了解运输产品质量的特征及提高运输质量的意义。

能力目标:1.能描述出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2.能画出运输系统构成图;3.会分析判断运输活动是否合理。

教学课时:课时第一节物流运输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运输的概念、了解运输的功能及原理;2、能够描述运输与物流的关系;3. 了解运输的地位及作用;4. 掌握运输的分类及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分析,思考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运输的概念,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的功能及原理。

2.难点: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的特点。

一、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人或者物借助于运力创造时间和空间效应的活动。

简单的说指“物”的载运与输送(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一个大企业内部相距较远的车间间等)。

我们这么课程研究的对象是货物运输,包括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物料搬运)的运输。

当产品因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价值增加时,运输就创造了空间价值,时间效应则是指这种服务在需要的时候发生。

所谓运力,是指由运输设施、路线、设备、工具和人力组成的,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

关于人的运输称为客运,货物的运输成为货运。

二、运输的功能及原理(一)运输的功能1.产品转移。

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使产品在价值链中来回移动,即通过改变产品的地点与位置,消除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空间位置上的背离,或将产品从效用价值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用价值高的地方,创造出产品的空间效用。

另外,因为运输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少时间完成从原产地到规定地点的转移,使产品在需要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创造出产品的时间效用。

2.产品储存。

如果转移中的产品需要储存,且在短时间内又将重新转移,而卸货和装货的成本费用也许会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中的费用,这时,可将运输工具作为暂时的储存场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1:认识运输【教学目的】掌握运输的概念、功能和特点,了解运输系统的组成要素,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运输的特点,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教学难点】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教学内容】一、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对人和物的载运与输送,有时专指物的载运与输送。

它是利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运送至另一地的物流活动。

包括集货、分配、中转、搬运、装入、卸下等活动。

在现代物流中,运输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对物品进行空间位移,以改变物品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

生产领域的运输活动,一般是在生产企业内部进行,因此称之为厂内运输。

它是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为物质产品的生产服务的。

其内容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这种厂内运输有时也称之为物料搬运。

流通领域的运输活动,则是作为流通领域里的一个环节,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延续。

其主要内容是对物质产品的运输,是以社会服务为目的,是完成物品在空间位置上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它既包括物品从生产所在地直接向消费所在地的移动,也包括物品从生产所在地向物流网点和从物流网点向消费(用户)所在地的移动。

二、运输的功能物质产品的生产是以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为目的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物质产品具有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而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只有在最终消费过程中才能实现。

物质产品在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它的使用价值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物质产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在同一地的情况几乎很少,它们之间总是具有一定的距离,即存在着空间位置上的差异。

因此,只有通过运输活动,才能把物品送达用户手中,才能消除物质产品在空间位置上的差异。

物质产品只有通过运输,才能进入消费,从而实现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社会各种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可见,物质产品的运输功能是创造物质产品的空间效用,消除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在空间位置上的差异,实现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和满足社会对物质产品的各种需求。

三、运输的特点运输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按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运输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属性而言,运输与其他产业部门有很大区别。

其主要特点为: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是为满足把产品从生产地运往下一个生产地或消费地的运输需要。

因而,就整个社会生产过程来说,运输生产是在流通领域内继续进行的生产过程。

2.运输生产过程不像工农业生产那样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客、货)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的实物产品。

对用户来说,其产品直接为人们所消费;对运输对象来说,它把价值追加到被运输的货物身上。

所以,在满足社会运输需要的条件下,多余的运输产品和运输支出,对社会是一种浪费。

3.在运输过程中,劳动工具(运输工具)和劳动对象(客、货)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是一种位移运动,不同于实体物产品及非实体物的信息类产品,在运输生产进行的同时即被消费掉。

因此,运输产品既不能储存,也无法调拨,只有在运输能力上保有后备,才能满足运输量的波动和特殊的运输需要。

4.人和物的运输过程往往要由几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旅客旅行的起讫点、货物的始发地和终到地遍及全国。

因此,必须有一个干支相连、互相衔接的交通运输网与之相适应。

同时,运输业的生产场所分布在有运输联系的广阔的空间里,而不象工农业生产那样可以在比较有限的地区范围内完成它们的生产过程。

由此可见,如何保证运输生产的连续性,以及根据运输需要,按方向、按分工形成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5.各种运输方式虽然使用不同的技术装备,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性能,但生产的是同一种产品,对社会具有同样的效用。

运输产品具有同质性,不同于工农业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品,工农业产品由于其生产工艺不同,导致其产品有很大的差异。

四、运输方式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运输方式分为多种不同的种类。

通常按照运输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设施的不同,将运输方式分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

(一)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生产点多、面广,最显著的运营特点是它的灵活性。

公路运输有速度较快、可靠性高和对产品损伤较小的特点。

汽车承运人具有灵活性,他们能够在各种类型的公路上进行运输,不像铁路运输那样受到铁轨和站点的限制,所以公路运输比其他运输方式的市场覆盖面都要高。

公路运输的特点使得它特别适合于配送短距离高附加价值的产品。

由于运送的灵活性,公路运输在中间产品和轻工业产品的运输方面也有较大的竞争趋势。

总的来说,公路运输在物流作业中起着骨干作用。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的固定成本较低,这是因为,运输企业并不需要拥有公路线路。

但是,变动成本相对较高,因为公路的建设和维修费用经常是以税和收费站的形式向承运人征收的。

(二)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一种适宜于担负远距离的大宗客、货运输的重要运输方式,如煤、沙、矿物和农林产品等。

在城市之间拥有巨大的运量和收入。

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铁路运输不论在目前甚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是综合运输网中的重要一员,是大宗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

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大都市都通铁路,铁路运输在国际物流中也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但是,受到铁轨、站点等的限制,铁路运输一般是按照规定的时间表运营的,发货的频率要比公路运输低,因此铁路运输的灵活性不高。

虽然铁路设备和站点等的限制使得铁路运输运营的固定成本很高,但是铁路运输运营的变动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铁路运输的总成本通常比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要低,高固定成本和低变动成本使得铁路运输的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三)水路运输水路运输包括内河水路运输、沿海水路运输和远洋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的投资省、运输能力大、占地少,干线运输成本和能耗低,因此运价便宜。

水路运输适合于运输低价值货物如谷物、钢铁矿石、煤炭、石油等。

水路运输的运营范围和运输速度受到限制,除非其起始地和目的地均接近水道,否则必须有铁路和公路运输作补充。

水路运输的速度较慢,也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

在固定成本方面,水路运输排在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之间。

码头的开发和维护一般是由政府统一进行的,因此,与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相比,水路运输的固定成本适中。

变动成本则只包括运营中的成本,相对是较低的。

(四)航空运输航空运输在物流业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但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航空运输速度快,现代喷气式客机巡航速度为800~900 km/h,比汽车、火车快5~10倍,比轮船快20~30倍。

距离越长,航空运输所能节约的时间就越多,快速的特点就越显著。

虽然航空运输费用比铁路运输或公路运输高得多,但是如果要求迅速交货,或者要将货物在短时间内运到遥远的市场时,航空运输仍是理想的运输方式。

经常使用航空运输的产品有易腐产品(如新鲜海货、新鲜花卉)和价值高、体积小的产品(如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珠宝等)。

航空运输机动性大。

飞机在空中飞行,受航线条件限制的程度比汽车、火车和轮船小得多。

它可以将地面上任何距离的两个地方连接起来,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飞行。

大多数城市间的航空货运都是利用定期的客运航班,这种做法虽然是经济的,但它降低了航空货运能力和灵活性。

航空运输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小。

要发展航空运输,从设备条件上讲,只要添置飞机和修建机场,通常这是由国家投资来开发和维护的,航空运输的固定成本与购买飞机有关,也与所需要的特殊搬运系统和航空货物集装箱有关。

这与修建铁路和公路相比,一般来说建设周期短、占地少、投资省、收效快。

据计算,在相距1000 km的两个城市间建立交通线,若运输能力相同,修筑铁路的投资是开辟航线的1.6倍,开辟航线只需2年。

另一方面,航空运输的变动成本包括大量的燃料消耗、维修保养及较高的飞行人员和地勤人员的费用。

(五)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一种随着石油的生产而发展起来的特殊货物运输方式,货物直接在管道内进行运输,没有汽车、火车一类的运输工具。

与其他所有的运输方式相比,管道运输具有独特的性质。

它可以每天运营24小时,仅仅受到完全更换运输商品和管道维修保养的限制,它的可靠性非常高。

管道运输最明显的缺点是运输对象的范围受到限制:只能运送气体、液体和浆状产品等,主要是石油、天然气、水和流体的化学物品等。

管道运输的固定成本很高,主要是建设成本以及运输控制成本等。

据计算,建设一条年运输能力为1500万t煤的铁路,需投资8.6亿美元,而建设一条年运输能力为4500万t煤的输送管道只需l.6亿美元。

但一经建设完毕,其变动成本是相当低的。

管道运输石油产品比水路运输费用高,但仍然比铁路运输便宜。

经常的管理人员也只有铁路运输的l/7。

管道运输的成本一般只有铁路运输的1/5,公路运输的l/20,航空运输的l/66。

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比较见表l.1。

任务2:认知运输系统【教学目的】掌握运输系统的概念与构成,了解运输系统的3个组成要素。

【教学重点】运输的特点及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教学难点】运输节点类型及功能【教学内容】运输系统是由各种运输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整体。

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有:运输工具、运输节点和运输线路。

一、运输工具现代运输所使用的工具主要包括汽车、铁路机车及车辆、船舶、飞机、管道等。

(一)汽车汽车是公路运输的最基本运输工具,它由车身、动力装置和底盘3部分组成,是一种非轨道承载的机动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或货物以及特殊用途。

除上述外,还包括与电力线相连的车辆,如无轨电车及整车质量超过400Kg的车辆。

运输主要使用的是货车,货车是一种主要为载运货物而设计和装备的商用车辆,可以分为下面几种:1.普通货车:一种在敞开(平板式)或封闭(厢式)载货空间内载运货物的货车。

2.多用途货车:在其设计和结构上主要用于载运货物,但在驾驶员坐椅后带有固定或折叠式坐椅,可载运3个以上的乘客的货车。

3.全挂牵引车:一种牵引杆式挂车的货车。

它本身可在附属的载运平台上运载货物。

4.越野货车:在其设计上所有车轮同时进行驱动(包括一个驱动轴可以脱开的车辆)或其几何特性(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最小离地间隙)、技术特性(驱动轴数、差速锁止机构或其他形式机构)和它的性能(爬坡度)允许在非道路上行驶的一种车辆。

5.专用作业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特殊工作的货车。

例如:消防车、救险车,垃圾车、应急车、街道清洗车、扫雪车、清洁车等。

6.专用货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输特殊物品的货车。

例如:罐式车、乘用运输车、集装箱运输车等。

7.挂车:就其设计和技术特性需由汽车牵引,才能正常使用的一种无动力的道路车辆,用于载运人员或货物,有特殊用途。

8.半挂车:车轴置于车辆重心(当车辆均匀受载时)后面,并且装有可将水平或垂直力传递到牵引车的联结装置的挂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