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应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土壤——自然地理学课件PPT

第六章 土壤——自然地理学课件PPT
4
第二节 土壤物质组成
土壤是个多相分散体系,由无机和有机的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组成 。
6
一、矿物质
土壤矿物的类型
▪ 原生矿物 ▪ 次生矿物
土壤矿物的分布规律
▪ 干冷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原生矿物; 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较多的氧化铁、氧化 铝和氧化钛等较为稳定的矿物;
▪ 热带亚热带地区,次生粘土矿物以水铝石、高岭 石等为主;干旱寒冷地区,次生粘土矿物以伊利 石、蒙脱石、蛭石为主。
15
2.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指土壤水分能够被植 物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不能被植物吸 收利用的称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的称为有效水。
▪ 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为萎蔫系数 ▪ 旱地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为田间持水量 ▪ 旱地土壤最大有效水分量 = 田间持水量 -
萎蔫系数
16
土壤水吸 力
土 壤 颗 粒
12
膜状水
▪ 土粒吸足了吸湿水后,还有剩 余的吸引力,可吸引一部分液 态水成水膜状附着在土粒表面, 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 植物可以利用此水。但由于这种水的移动非常缓慢 (0.2—0.4mm/d),不能及时供给植物生长需要,植 物可利用的数量很少。
– 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最大 分子持水量
▪ 中子土壤水分仪
• 通过测定反映慢中子云的密度与水分子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确定土 壤含水量。
• 不破坏土壤,可测量土壤深达30米的剖面含水量,但是不能用于 表层土
• 缺点:垂直分辨率较差,表层测量困难,且辐射危害健康
▪ 张力计式土壤水分传感器
• 通过安装在土壤中的张力计,测量土壤水的吸力,然后依据土壤 水分特征曲线来换算成土壤含水量 20

自然地理PPT课件

自然地理PPT课件

▪ 二、填空题
▪ 1.当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或秋分点时,太阳 光线直射_____ 。此时,北半球或南半球 各纬度地带的昼夜长度_____ ,南、北极 的太阳高角度为______ 。
▪ 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地 段_____ ,两极比较_____ 的扁球体。
▪ 3.彗星是一种质量很小但具有特殊外表和 轨道的天体。它由______ 、______ 和 ______ 三部分组成。
▪ 16.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都是自 向 ,环绕太 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它行星的 自转方向也是自 向 ,与其公转方向相同。
▪ 17.所有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同地球表面相割 而成的圆圈统称为 或 。一切通过地轴的平 面同地面相割而成的圆圈叫做 。
三、选择题
▪ 1.目前使用的历法是建立在_______ 基础上的。
▪ 7.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_____ 球状或 星球状天体。行星是绕______ 运转且 ______ 的天体。
▪ 8.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绕太阳运动具有以下 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第一、______ 。第 二、______ 。第三、_____ 。第四、 ______ 。
▪ 9.卫星是围绕______ 运转的天体。它的质 量小,自身______ 光。
▪ 四、问答题 1.试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2.怎样正确理解自然地理学同其它学科的联系? 3.现代自然地理学有何明显特征和发展趋势? 4.试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5.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何地理意义? 6.简述地球各圈层的特点。 7.试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8.何谓太阳活动?它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 A.加上一天。 C.从早上开始。 B.不变。 D.减去一天。
▪ 6.国际日期变更线是
▪ A.180o经线。 B.0o经线。 C.A和B D.本 初子午线。

1.自然地理学概论幻灯片

1.自然地理学概论幻灯片

第 二 章
北半球水平运动的偏向
第 二 章
在极地、赤道和中纬地区的偏转
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周期
第 二 章
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俯视图
第 二 章
宇宙中的地球
4.地球的运动及其环境效应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的重要意义。
第 一 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 其区域分布规律。 • (2)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 律。 •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 (物质循环 、能量转换、信息传输)。 • (4)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 (5)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 化、调控。
第 一 章
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时间轴 古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现代地理学
第 一 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 自然地理环境
• 1) 概念 • 2) 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 • 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 • 下界:岩石圈的上部(陆地上深5-6km,海 洋上深4km)。 • 即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 和生物圈。
第 一 章
• 1. 2. 3. 4.
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
未来地理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个视野(全球) 两个基础(文理工融合的学科基础和地球系统科学 专业基础) 三种技术(地理观测、调查与信息获取技术,地理 实验与分析技术,地理综合与集成技术) 四个观念(人地相互影响,区域相互联系,圈层相 互作用,可持续发展) 五种能力(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多视角观察 和多维度分析,多尺度分析,多种方法合理使用和 集成,应用地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服务社会和经 济的能力)

【自然地理学】第7部分自然地理学应用

【自然地理学】第7部分自然地理学应用

气候或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2008年春节前,冰雪灾 害
交通、电网、花卉、蔬菜……
武汉城区蔬菜价格上涨
由于气象、气候导致资源短缺
• 集贸市场价格远大于超市价格 • 郊区蔬菜难于进城 • 雪灾“摧残”菜园 • 公路封闭外省蔬菜进不来
T:怎么办?武汉政府如何应对呢?
武汉市政府的应对
• 鼓励企事业单位出城买菜 • 疏通蔬菜进城通道 • 投放储备,平抑物价 • 加强市场管理 • 免征管理费 • 蔬菜灾后恢复工作,抢播速生菜 • “三个确保”:确保蔬菜“春淡”不见淡,
2
很高 (600-800)
很丰富
很好
季风和交易风海岸地区,干湿热带地 区(东南亚),某些河口地区
3 高(400-600) 丰富
柯本气候分类系统中所用的符号及意义
全球六个气候带(柯本气候分类 系统)
德国气候学家柯本(W. Koppen)以气温和降水为指标,参照自然植被状况于 1900年建立了柯本气候分类系统,在气候分类法中属于经验分类。随后经过多次修 订,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气候分类系统。
气候类型图(据刘德生)
2、 气象要素对人的直接影响
——方法、原理与实 例
第十四章 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第十五章 地表环境预测 第十六章 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第十七章 地表环境的优化与调控
一、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一、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1 气候类型划分与气候环境评估 2 生物环境分区与评估 3 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与区划 4 水资源与水资源分布(水圈部分已讲过) 5 土地分级与评估 6 综合自然区划
经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速率, 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质的速 率,叫做净初级生产率。
世界大陆净初级生产率 (Huggett,1998)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地球伍光和 ppt课件

自然地理学第一章 地球伍光和 ppt课件

爱 斯 基 摩


25.09.2020
17
天体组合
天体
星系
25.09.2020
18
天体组合
1、银河系:大约有 1500 多 亿颗 恒 星 , 呈扁平旋涡状,其 直 径 约 10 万 光 年 , 厚 度 约 1.2 万 光 年 。
25.09.2020
19
天体组合
2、太阳系
位置:距银心27000光年,距银边23000光年.
11
行星
➢ 行星的概念 ➢ 太阳系八大行星 ➢ 小行星
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这个陨石坑 是5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30~50米的铁质 流星撞击地面的结果。这颗流星重约50万千 克、速度达到20千米/秒,爆炸力相当于 2000万千克梯恩梯(TNT),超过美国轰炸日 本广岛那颗原子弹的一千倍。爆炸在地面上 产生了一个直径约1245米,平均深度达180 米的大坑
猛结烈论爆:炸“宇而成宙。在不断膨胀.”
温度由下于降膨后胀的,产其物密;度氦逐丰渐度减3小0%,;温微度波逐背渐景降辐低射
25.09.2020
3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2、天体
包括恒星、行星、 卫星、彗星、流星、 星云
25.09.2020
4
恒星
➢ 恒星的概念 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行发光发热的天体。
15
➢ 流星的概念 ➢ 流星分类
偶发流星 周期流星
流星
是星际空间运行的尘埃或固体块, 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改变轨道冲 向地球,与大气摩擦发生燃烧,少 数落到地面即为陨石。
25.09.2020
16
➢ 星云的概念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 雾状外表的天体。

自然地理学应用PPT文档82页

自然地理学应用PPT文档82页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自然地理学应用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建,2000)
100~ 500 500~ 1 000
> 1 000

十 中国的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特征
四 章
三大阶梯: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并且由青藏高原起周围呈阶梯状 降低。
三横三纵加一弧的山文特征——中国地表结构的骨架。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 十
四 人对温、湿度感觉分类

温度20~24℃,湿度40%~60%是体感最舒适的温、 湿度范围。当环境的炎热和潮湿组合时,人的感觉极不舒 服。温度与湿度的组合情况可以用温湿度指数THI来表示。
第 十
四 生物环境评估指标

生物环境评估指标:
1.生物多样性
2.净初级生物生产率

十 四
生物在地表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四 地面起伏分级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面起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大多数人
来说,在平坦的地面生活要比在高低不平的地面生活更方便些。
用地面高度值的标准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面的起伏程度,
可以称之为地面起伏度。根据地面起伏度,可以评价其对人类生
活的适宜度。
地面起伏度与人类生活的适宜度


四 三大阶梯与西高东低的地势

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并且由 青藏高原起向东呈阶梯状降低。三大 阶梯是中国地形总轮廓的真实写照。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5 000 m 之间,是最高一级阶梯,也是第一级 阶梯;青藏高原的东面和北面则是由 一系列盆地和高原组成的第二级阶梯, 平均高度在1 000~2 000 m之间;以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 界,向东海拔大多低于500 m的低山、 丘陵、平原区,构成了第三级阶梯。 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大都由西向 东流。比如,中国大的河流长江、黄 河、珠江、淮河、海河等都是如此。
表 14-5 生物环境的分级评价
生物种类 生 物环境 的 区域或者生物群落
评价
最丰富
最好
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和中纬度森
林地区,淡水沼泽,礁与藻床发育的
近海地区,大多数河口地区
很丰富
很好
季风和交易风海岸地区,干湿热带地
区(东南亚),某些河口地区
丰富

干湿热带地区(东南亚),半湿润的
亚热带地区,部分大陆架

十 柯本气候分类系统中所用的符号及意义
四 章


全球六个气候带

(柯本气候分类系统)

德国气候学家柯本(W. Koppen)以气温和降水为指标,参照自然植被状 况于1900年建立了柯本气候分类系统,在气候分类法中属于经验分类。随后经 过多次修订,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气候分类系统。
在柯本气候分类系统中,首先根据气温状况将全球气候分为六个气候带, 用A、B、C、D、E和H表示,在柯本气候分类系统中位于表示字母的首位。


四 柯本气候分类与主要的气候带和气候型
章 其中A、C、D、E带为湿润气候,B带为干旱气候,H带为高地气候。各 带气候又据气温、降水及自然植被分布划分为若干气候型,用f、m、w等字 母放在首位字母后表示,如Af 表示热带雨林气候。在气候型的基础上又根据 气温的差异划分出气候副型,用a、b、c、d等字母放在第三位来表示,如Cfa 表示副热带湿润气候。
(王建,2000)
>5 000 5 000~ 3 500 3 500~ 1 000 1 000~ 500

十 地面元素组成与人类的元素地球化学环境

(王建,2000)
章 地球表层存在很多种元素,根据它们与人体、生物的关系,可以将其划 分为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毒元素。由于不同地区的地面组成物质的不 同,导致了元素在各个地区的分布不平衡,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 响。如果要评价一个地区地面物质组成对人类环境有利或不利,适宜或不适 宜,就要从这些元素的含量高低以及对人体有害还是有利来评价。

改变大气 圈、水圈 的组成
生物在地表环境 形成中的作用
参与地表 化学元素 的迁移
参与岩石的 风化和土壤 的形成Leabharlann 参与岩石 和非金属矿 物的建造


世界大陆净初级生产率

(Huggett,1998)

从世界海洋和陆地生物净初级生产率分布图不难看出,生物净初级生产率,
陆地高于海洋,近岸浅海高于开阔大洋,森林高于草原,沼泽高于河流、湖泊,
草原高于沙漠,草甸高于冻原等等。


世界陆地生物群

(Mackenzie,1998)


十 生物环境分级评价结果


级别 1
2 3 4 5 6
净初级生产率 (g/m2/a) 最高(>800)
很高(600~800) 高(400~600) 中等(200~400) 低(100~200) 很低(0~100)
第四篇 自然地理学的应用
——方法、原理与实例
第十四章 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第十五章 地表环境预测 第十六章 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第十七章 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
第十四章 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第一节 气候类型划分与气候环境评估 第二节 生物环境分区与评估 第三节 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与区划 第四节 水资源与水资源分布 第五节 土地分类、分级与评估 第六节 综合自然区划
一般
一般
地中海型气候区、半湿润的大陆区,
许多大陆架
单调

干旱、半干旱的赤道与中纬度地区,
开阔大洋的大部分地区
很单调
很差
荒漠、冻原、冰原,某些大洋区域
第 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与区划


14.3.1 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的途径

海拔高度:生物的生产量、人口、经济密度,都随着海拔高度增大而减小。 地面组成:从地面组成的元素含量高低,来估价人类生活的元素地球化学 环境,将人类的元素地球化学环境划分为好、一般和差。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严重威胁着 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地面起伏:地面起伏越大,人类生活越不方便,根据地面起伏度的大小, 将人类生活的适宜度划分为4级:小于100 m为适宜,100~500 m为一般, 500~-1 000 m为不适宜,大于1 000 m为很不适宜。 地貌部位:不同的地貌部位其环境条件也是不同的。


四 海拔高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分级

从目前的状况看,无论是生物的生产量,还是人口的密度,都存在随
着海拔高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因此可以说,在目前的科技和经济条件下,
对大多数人来说,高海拔地区仍然是不太适合居住与生活的地方。如果要
对海拔高度进行分级的话,可以借鉴原来对山地、丘陵的分类标准。
人类生活适宜度的海拔高度分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