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中山大学数电实验
实验一 TTL与非门的静态参数测试一、实验目的1. 掌握TTL与非门电路主要参数和电压传输特性的测试方法。
2. 熟悉数字电路试验箱、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1.数字电路试验箱、万用表、示波器.2器件:74LS00 X 2.电阻:560Ω X 1,1OkΩ X 1三、实验内容1、低电平输出电源电流I CCL和高电平输出电源电流I CCH及静态平均功耗:与非门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电源提供的电流是不同的。
I CCL:指所有输入端悬空,输出端空载时,电源提供器件的电流.也称空载导通电流.测试电路如图(一)(a)所示。
I CCH:指输出端空载,每个门各有一个以上的输入端接地,其余输入端悬空,电源提供器件的电流。
也称空载截止电流,电路如图(二)(b)所示。
:为电路空载导通功耗P on和空载截止功耗P off的平均值,其值为:(通常P on>P off)图(一)2、输入短路电流I IS和输入漏电流I IH:I IS:(或I IL)指被测输入端接地,其余输入端和输出端悬空时.由被测输入端流出的电流。
也称低电平输入电流。
在由多级门构成的电路中,I IS相当前级门输出低电平时,后级向前级门灌入的电流。
因此.I IS越小,前级门带负载的个数就越多。
测试电路如图(二)(a)所示。
I IH:指被测输入端接高电平,其余输入端接地,输出端悬空时,流入被测输入端的电流。
也称高电平输入电流。
在由多级门构成的电路中,它相当于前级门输出高电平时,前级门的拉电流负载。
I IH越小,前级门电路带负载的个数就越多。
I IH较小,难以测量。
测试电路如图(二)(b)所示。
图(二)3、输出高电平U OH及关门电平U off图(三)测量电路如图(三)(a)所示。
先调W,使输入电压为0V这时输出电压即为U OH。
然后渐渐增大输入电压,当输出电压下降到90%U OH时,测得输入电压即为关门电平U off。
4、输出低电平U OL及开门电平U on测量电路如图(三)(b)所示。
数字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数字逻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数字电路的基本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熟悉数字电路实验设备和仪器。
二、实验原理数字逻辑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基础课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数字逻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数字电路的基本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
数字逻辑电路主要由逻辑门组成,逻辑门是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
常见的逻辑门有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
根据逻辑门的功能,可以将数字电路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只与当前输入有关,而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不仅与当前输入有关,还与之前的输入有关。
三、实验内容1. 逻辑门实验(1)实验目的:熟悉逻辑门的功能和特性,掌握逻辑门的测试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将实验箱中的逻辑门连接到测试板上。
② 根据实验要求,将输入端分别连接高电平(+5V)和低电平(0V)。
③ 观察输出端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④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逻辑门的功能。
2.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熟悉常用组合逻辑电路。
(2)实验步骤:①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② 将电路连接到实验箱中。
③ 根据输入端的不同组合,观察输出端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④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电路的功能。
3.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熟悉常用时序逻辑电路。
(2)实验步骤:①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时序逻辑电路。
② 将电路连接到实验箱中。
③ 观察电路的输出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④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电路的功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逻辑门实验结果:通过实验,验证了逻辑门的功能和特性,掌握了逻辑门的测试方法。
2.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掌握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熟悉了常用组合逻辑电路。
3.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掌握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熟悉了常用时序逻辑电路。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综合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简易二层电梯控制器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姓名:2012年11月10日一、实验课题要求在本次数字电路的综合设计实验中,我选择的课题为简易二层电梯控制器,其设计要求如下:模拟真实电梯的运行情况,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电梯控制器控制二层电梯的运行。
基本要求:1.电梯设有一层、二层外部呼叫按钮和内部一层、二层指定按钮(BTN);2.利用数码管显示电梯所在楼层,用LED显示电梯运行状态如上行、下行、开门、关门等。
提高要求:1.点阵显示楼层;2.用点阵显示楼层的上下滚动移出移入表示电梯的上行或下行运行方向;3.增加为三层电梯控制器。
综合考虑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提高要求,在设计过程中直接设计成三层电梯控制器,因为三层电梯的状态考虑起来比二层容易,同时避免了从二层改为三层的麻烦,因此后续的设计直接按照三层电梯的要求进行实现。
二、系统设计1.设计思路本实验课题主要任务为完成一个和实际功能相符合的电梯控制器,由于一个电梯的运动有不同的状态,而且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因此电梯控制器采用状态机来实现,思路比较清晰。
将电梯运动的各个过程设置为初始、上升、停留、下降、等待等一个个独立的状态。
而对于等待状态,则又包含开门、乘客出入、关门等各个过程,又需要严格细分。
划分好电梯的各个状态后,需要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完成源程序的编写与仿真调试。
最后,一个电梯控制器的实现需要有上下停留等等控制按键,还有状态的显示,所以我们用按键开关BTN 来控制电梯的呼叫、停留等,用数码管显示电梯所在楼层,用LED 发光二级管显示电梯上行、下行、开关门的过程,这样一个电梯的控制便能有效实现,并且简便、容易观察。
有了这样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往下进行一步步的实现便有了清晰的步骤可循。
2.总体框图为了清晰地展示三层电梯控制器的各部分逻辑关系,需要用逻辑框图来直观地反映。
1)系统结构框图图1 系统结构框图2)逻辑划分方框图CP图2 逻辑划分方框图3)逻辑流程图CPC :可以选择楼层信号 S :选择层数,可以是1-3图3 系统逻辑流程图三、源程序在完成对电梯控制器的总体设计和一定的构思之后,便开始运用VHDL语言进行程序编写的工作。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号专业计算机科学类实验人3、实验题目:AU(Arithmetic Unit,算术单元)设计。
实验内容:设计一个半加半减器,输入为 S、A、B,其中S为功能选择口。
当S=0时,输出A+B及进位;当S=1时,输出A-B及借位。
S 输入1 输入2 输出Y 进/借位Cn0 A B A+B 进位1 A B A-B 借位利用三种方法实现。
(1)利用卡诺图简化后只使用门电路实现。
(2)使用74LS138实现。
(3)使用74LS151实现,可分两次单独记录和/差结果、进位借位结果或使用两块74LS151实现。
实验分析:真值表S A B Y Cn0 0 0 0 00 0 1 1 00 1 0 1 00 1 1 0 11 0 0 0 01 0 1 1 11 1 0 1 01 1 1 0 0卡诺图:SAB 0 1 通过卡诺图可得:Y=A B+A B0001 11 100 01 10 01 1SAB 0 100 Cn=AB S +A BS01 =(A S +A S)B11 10实验设计:(1)利用门电路实现。
①利用74LS197的八进制输出端Q1、Q2、Q3作为B 、A 、S 的输入。
②用异或门74LS86实现输出Y.③用74LS86实现A ⊕B ,再用74LS08与B 实现与门。
(2)利用74LS138实现①将74LS197的Q3、Q2、Q1作为74LS138的S2、S1、S0输入,G2A 、G2B 接低电平,G1接高电平。
②将74LS138的Y1、Y5、Y2、Y6利用74LS2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Y 。
③将74LS138的Y3、Y5利用74LS0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Cn 。
0 0 0 1 1 0 0 0(3)利用74LS151实现将74LS197的Q3、Q2、Q1作为74LS151的S2、S1、S0输入,D1、D2、D5、D6接高电平,D0、D3、D4、D7接低电平。
中山大学数电实验六 同步计数器的设计
数电实验六同步计数器的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预习1、复习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方法。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设计步骤为:化简设计要求 -------→原始状态图 -------→最简状态图 -------→状态分配 -------→选触发器,求时钟、输出、状态、驱动方程 -------→画电路图 -------→检查电路能否自启本实验采用集成下降沿J-K触发器74LS73构成时序电路,其外引线图和符号如下:功能表如下:特性方程为:Qn+1 = JQn + KQn状态转换表如下(X表示无关):对每个位,作出其次态表,画出其J、K输入的卡诺图,化简后,即得输入方程。
2、按实验内容设计逻辑电路画出逻辑图(在实验内容与步骤中描述)二、实验目的熟悉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掌握J-K触发器构成同步计数器。
三、实验仪器及器件1、实验箱、万用表、示波器。
2、74LS73×2、74LS00×1、74LS08×2、74LS20×1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J-K触发器和门电路设计一个特殊的12进制计数器,其二进制的状态转换图为:0001 → 0010 → 0011 → 0100 → 0101 → 0110 → 0111 → 1000 →1001 → 1010 →1011 → 1100 → 0001 →…作出次态表如下:对Q0的J输入,作卡诺图如下:化简得Q0J = 1对Q0的K输入,作卡诺图如下:化简得Q0K = 1对Q1的J输入,作卡诺图如下:化简得Q1J = Q0对Q1的K输入,作卡诺图如下:化简得Q1K = Q0对Q2的J输入,作卡诺图如下:化简得Q2J = Q1Q0对Q2的K输入,作卡诺图如下:化简得Q2K = Q1Q0 + Q3对Q3的J输入,作卡诺图如下:化简得Q3J = Q2Q1Q0对Q3的K 输入,作卡诺图如下:化简得Q3K = Q2用proteus 7.4 模拟连接如下:将Q0、Q1、Q2、Q3的输出连接到实验箱右上角的0-1显示器,接连续脉冲后,观察得知驱动方程和电路连接都是正确的。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号专业计算机科学类实验人3、实验题目:AU(Arithmetic Unit,算术单元)设计。
实验内容:设计一个半加半减器,输入为 S、A、B,其中S为功能选择口。
当S=0时,输出A+B及进位;当S=1时,输出A-B及借位。
S 输入1 输入2 输出Y 进/借位Cn0 A B A+B 进位1 A B A-B 借位利用三种方法实现。
(1)利用卡诺图简化后只使用门电路实现。
(2)使用74LS138实现。
(3)使用74LS151实现,可分两次单独记录和/差结果、进位借位结果或使用两块74LS151实现。
实验分析:真值表S A B Y Cn0 0 0 0 00 0 1 1 00 1 0 1 00 1 1 0 11 0 0 0 01 0 1 1 11 1 0 1 01 1 1 0 0卡诺图:SAB 0 1 通过卡诺图可得:Y=A B+A B0001 11 100 01 10 01 1SAB 0 100 Cn=AB S +A BS01 =(A S +A S)B11 10实验设计:(1)利用门电路实现。
①利用74LS197的八进制输出端Q1、Q2、Q3作为B 、A 、S 的输入。
②用异或门74LS86实现输出Y.③用74LS86实现A ⊕B ,再用74LS08与B 实现与门。
(2)利用74LS138实现①将74LS197的Q3、Q2、Q1作为74LS138的S2、S1、S0输入,G2A 、G2B 接低电平,G1接高电平。
②将74LS138的Y1、Y5、Y2、Y6利用74LS2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Y 。
③将74LS138的Y3、Y5利用74LS0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Cn 。
0 0 0 1 1 0 0 0(3)利用74LS151实现将74LS197的Q3、Q2、Q1作为74LS151的S2、S1、S0输入,D1、D2、D5、D6接高电平,D0、D3、D4、D7接低电平。
中山大学数电实验三 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中山大学数电实验三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数电实验三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预习报告1、复习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及与之相应的MSI功能表及其使用方法。
组合逻辑电路既可以用实验二中的“列出真值表 ? 写函数式 ? 化简或变换 ? 画出逻辑图”方法来设计,也可以利用某些MSI(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功能特点来设计。
实验中用到的MSI有:74LS138(译码器、数据分配器)、74LS151(数据选择器),其构造如下图所示。
译码器是将每个输入的二进制代码译成对应的输出高、低电平信号。
如下图为3线-8线译码器。
当附加控制门Gs的输出为高电平(S=1)时,可由逻辑图写出:从上式可看出,Y0—Y7同时又是A2、A1、A0这三个变量的全部最小项的译码输出。
所以这种译码器也叫最小项译码器。
如果将A2、A1、A0当作逻辑函数的输入变量,则可利用附加的门电路将这些最小项适当的组合起来,便可产生任何形式的三变量组合逻辑函数。
译码器又可作为数据分配器,可以将一路信号送到地址选择信号指定的输出。
如输入为D,地址信号为A、B、C,可将D按地址分配到八路输出F0、F1、F2、F3、F4、F5、F6、F7.数据选择器的功能是从一组输入数据中选出某一个信号输出,或称为多路开关。
2、复习采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实现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如使用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实现组合逻辑电路。
本实验用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要实现的真值表如下所示: S1 S0 A B Y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1 0 1 0 0 0 0 1 0 1 1 0 1 1 0 1 01 1 1 11 0 0 0 0 1 0 0 1 1 1 0 1 0 1 1 0 1 1 0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0 0 1 1 1 1 0用proteus 7.4 模拟连接如下图所示:模拟示波器显示如下图所示(只显示输出Y的波形):本实验用数据分配器74LS138要实现的真值表如下所示:用proteus 7.4 模拟连接如下图所示:数电实验三利用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等组合逻辑功能模块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题目:简易钢琴游戏学院:班级:姓名:学号:班序号:【实验任务及要求】一.基本要求:1.、用8×8 点阵进行游戏显示。
2、BTN1~BTN7 七个按键模拟钢琴演奏时的“1 2 3 4 5 6 7”七个音符。
点阵的第一列对应音符“1”,第二列对应音符“2”,依此类推,低中高音自定。
3、光点在点阵第一行随机出现,逐点下落,下落速度为0.2 秒/行,如图1 所示。
4、在光点下落到点阵最后一行之前的过程中,如果按下与该列点阵相应的音符键,该光点消失,蜂鸣器演奏相应的音符声音,计分器加1。
如果在光点下落到最后一行依然没有进行相应的按键操作,该光点消失,计分器不加分。
计分器由数码管显示。
5、每隔 1 秒在点阵的不同列的第一行出现一个光点,如图2 所示。
二、提高要求:1、光点在点阵某行随机出现,然后逐点下落。
2、下落速度随机变化。
3、光点按照存储的乐曲顺序和速度的出现。
4、自拟其它功能。
三、创新功能:1.将游戏规则改为只有当光电下落到最后一行,并及时按键后,才能加分并发出对应音符,增加了游戏难度,使得游戏更好玩。
2.游戏有两种模式,通过一个拨码开关控制,游戏中的光电是随机出现,或者是按照歌曲《小星星》出现。
【功能说明】本实验利用开发板模拟钢琴游戏,总体上实现了30秒倒计时,随机出点下落,按乐曲出点下落,按键及时按下后用数码管显示计分,并使蜂鸣器发声等功能。
①30秒倒计时:利用开发板的数码管模块进行输出,当接通电源后,游戏的30秒开始倒计时,当计时到达0时,停止出点,游戏结束;可以拨动SW0(reset)从新开始游戏。
②随机出点下落:利用开发板的点阵输出模块,每隔一秒随机在第一行的任意一列随机出现一个光点,每隔0.2秒光点下落。
③按乐曲音符出点下落:利用开发板的点阵输出模块,按照乐曲的音符在点阵的第一行的对应位置出现光点,每隔0.2秒光点下落。
与随机出点的功能以一个拨码开关SW1,进行切换。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实验九
学院: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专业:软件工程姓名: ******学号:*********日期: 2018年6月5日实验内容:计数器的设计预习报告4、异步触发器:存在触发器逐级延迟问题。
同步计数器:各级触发器输出相差小,译码时能避免出现尖峰,但是电路实现较复杂。
二、预习报告内容1使用JK触发器设计一个16进制异步加法计数器,并用逻辑分析仪观察并记录CP和每一位的输出波形。
1)真值表:2)选用JK触发器,控制函数:J0=K0=1J1=K1=1J2=K2=1J3=K3=1CLK由前一个触发器的输出连接(B0连接外部CLK)3)proteus仿真从左到右依次为Q0Q1Q2Q34)波形图A0为外部CLK,A1-A4分别为Q0Q1Q2Q3,成功实现。
内容2使用JK触发器设计一个16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并用逻辑分析仪观察并记录CP和每一位的输出波形。
1)真值表同内容1.2)控制函数:J0=K0=1J1=K1=Q0J2=K2=Q0Q1J3=K3=Q0Q1Q2所有触发器CLK为同一个3)Proteus仿真4)波形图A0为CLK,A1-A4分别为Q0Q1Q2Q3内容3使用JK触发器和门电路设计实现一个二进制四位计数器模仿74LS194功能(详见实验七表二)。
要求在实验箱上设计实现左移或右移功能;在proteus软件上实现置零,保持,左移,右移,并行送数功能。
1)功能表2)逻辑表达式保持:Q N+1 = Q N右移:Q3N+1 = Q0 , Q2N+1 = Q3 , Q1N+1 = Q2 , Q0N+1 = Q2左移:Q3N+1 = Q2 , Q2N+1 = Q1 , Q1N+1 = Q0 , Q0N+1 = Q3并行送数:Q3N+1 = A , Q2N+1 = B , Q3N+1 = C , Q3N+1 = D注意:由于用到了数据选择器,右边的Q n为数据选择器的输出而不是JK触发器的输出3)Proteus仿真由于布局的原因,开关为00为并行送数,01为保持,10为左移,11为右移A)并行送数控制函数为:J n = D n , K n = (D = A、B、C、D)Proteus电路图:A、B、C、D为并行送数的数据B)保持控制函数为:J n = Q n , K n =Proteus电路图:C) 左移J3 = Q2 , K3 =J2 = Q1 , K2 =J1 = Q0, K1=J0 = Q3 , K0 =Proteus电路图:D) 右移J3 = Q2 , K3 =J2 = Q1 , K2 =J1 = Q0, K1 =J0 = Q3 , K0 =Proteus电路图:E)总图:其中两个74LS153决定了使用哪个功能的四个JK触发器A接S0, B接S1。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HUNAN UNIVERSITY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学生姓名董雪婧学生学号************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503指导老师何海珍2016 年12 月27 日实验一:素数检测器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实验前,进行预习;2.利用课余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3.实验报告内容有:素数检测器的逻辑图;用VHDL语言设计素数检测器,用尽量多的方法来描述;4.实验结束前,要将素数检测器的仿真波形文件拷贝,实验报告需要。
二、实验原理对于4位输入组合N=N3N2N1N0,当N=1、2、3、5、7、11、1 3时该函数输出为1,其他情况输出为0”逻辑图四位素数检测器的标准和设计四位素数检测器最小化后的设计VHDL程序数据流描述:波形图三、实验内容实验步骤(解题思路)根据题目,建立文档,新建Quartus文件;根据设计图连接电路;根据其编写VHDL程序;仿真,绘制波形图;1.根据设计图连接电路2.VHDL程序关键代码仿真结果四、结果分析虽然异或不是开关代数的基本运算之一,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相当普遍地使用分立的异或门。
大多数开关技术不能直接实现异或功能,而是使用多个门设计实验二:加法器的设计与仿真一、实验目的1.实验前,进行预习;2.利用课余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3.实验报告内容有:全加器的逻辑图;用VHDL语言设计全加器;4.实验结束前,要填将3种电路的仿真波形文件拷贝,实验报告需要。
二、实验原理1.全加器用途:实现一位全加操作逻辑图真值表X Y CIN S COUT0 0 0 0 00 0 1 1 00 1 0 1 00 1 1 0 11 0 0 1 01 0 1 0 11 1 0 0 11 1 1 1 1 VHDL程序数据流描述:波形图2.四位串行加法器逻辑图波形图3.74283:4位先行进位全加器(4-Bit Full Adder)逻辑框图逻辑功能表注:1、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采用两位对折列表,节省表格占用的空间,如:[A1/A3]对应的列取值相同,结果和值[Σ1/Σ3]对应的运算是Σ1=A1+B1和Σ3=A3+B3。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材料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号专业计算机科学类实验人3、实验题目:AU(Arithmetic Unit,算术单元)设计。
实验内容:设计一个半加半减器,输入为 S、A、B,其中S为功能选择口。
当S=0时,输出A+B及进位;当S=1时,输出A-B及借位。
S 输入1 输入2 输出Y 进/借位Cn0 A B A+B 进位1 A B A-B 借位利用三种方法实现。
(1)利用卡诺图简化后只使用门电路实现。
(2)使用74LS138实现。
(3)使用74LS151实现,可分两次单独记录和/差结果、进位借位结果或使用两块74LS151实现。
实验分析:真值表S A B Y Cn0 0 0 0 00 0 1 1 00 1 0 1 00 1 1 0 11 0 0 0 01 0 1 1 11 1 0 1 01 1 1 0 0卡诺图:SAB 0 1 通过卡诺图可得:Y=A B+A B0001 11 100 01 10 01 1SAB 0 100 Cn=AB S +A BS01 =(A S +A S)B11 10实验设计:(1)利用门电路实现。
①利用74LS197的八进制输出端Q1、Q2、Q3作为B 、A 、S 的输入。
②用异或门74LS86实现输出Y.③用74LS86实现A ⊕B ,再用74LS08与B 实现与门。
(2)利用74LS138实现①将74LS197的Q3、Q2、Q1作为74LS138的S2、S1、S0输入,G2A 、G2B 接低电平,G1接高电平。
②将74LS138的Y1、Y5、Y2、Y6利用74LS2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Y 。
③将74LS138的Y3、Y5利用74LS0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Cn 。
0 0 0 1 1 0 0 0(3)利用74LS151实现将74LS197的Q3、Q2、Q1作为74LS151的S2、S1、S0输入,D1、D2、D5、D6接高电平,D0、D3、D4、D7接低电平。
数电实验-实验七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SUN YAT-SEN UNIVERSITY院(系)学号17339072专业实验人欧雪莹实验题目:实验七译码显示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中规模集成译码器的逻辑功能和抵用方法(2)熟悉数码管的使用二.实验器件(1)数字电路实验箱、数字万用表、示波器。
(2)器件:74LS48,74LS194,74LS73,74LS00三.实验内容(1)使用显示内容决定显示位置的方法显示学号(2)使用显示位置决定显示内容的方法显示学号四.实验原理1.数码显示译码器BCD码七段译码驱动器-----74LS48,用来驱动共阴极。
在实验箱上使用了两个四位数码管,对应已经连接好74LS48,实验时无需再练线,74LS48只保留引出了A0、A1、A2、A3四个引脚。
2.四节拍发生器在第一个脉冲的上升沿到达后,置入0111,在CP作用下依次为1011,1101,1110,在第四个CP下降沿到达后又使Q=1,实现第二个循环。
2.扫描式显示利用数码管的余辉效应和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虽然在某一时刻只有一个数码管在显示,但人眼看到的是多个数码管“同时”被点亮的效果。
由选通信号控制多路开关,先后送出由高位到低位(或由低位到高位)一位十进制的BCD码。
3.具体实验方法有两种,一是内容决定显示位置。
二是位置决定显示内容。
下面是具体的设计过程:(1)显示内容决定显示位置将脉冲信号输入74LS197作为十六进制计数器,输出分别连入两块4位数码管的位选端,做到控制数码管从第1位到第4位扫描的同时在第5位到第8位扫描。
并将74LS197的低三位输出作为译码器74LS138的输入,译码器输出分别接到74LS48对应输入端即可实现0~7的译码。
通过对74LS197的输出做逻辑运算在(当输出位1001时,将其运算为0,输入到74LS48对应端口)实现9的译码。
(2)显示位置决定显示内容通过74LS194作为四节拍顺序脉冲发生器,输出分别连入两块4位数码管的位选端,做到控制数码管从第1位到第4位扫描的同时在第5位到第8位扫描。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综合实验报告课题名称:点阵显示控制器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学号:072385班内序号:30姓名:杨杨实验指导教师:张永梅课程主讲教师: 刘丽华报告提交日期: 2009年12月30日北京邮电大学一、课题名称点阵显示控制器二、摘要及关键词本次综合性数字电路实验主要完成了点阵显示控制器的三种功能,分别是光电扫描,字符显示以及动态图像显示。
本次实验所采用的软件是QuartersⅡ,硬件是EPM7128SLC84-15。
实验通过对于8×8点阵来显示相应的图像,分别通过行和列控制显示,显示的频率通过分频来得到。
本课题的目的是让我们初步了解点阵结构的显示器,为以后的更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扫描分频点阵显示三、设计课题的任务要求1.使用8×8点阵做一个基本矩阵,设计扫描控制电路,使光点从左上角像素点开始扫描,终止于右下角像素点,然后周而复始地重复下去,扫过一帧所需时间为16秒;2.用8×8点阵显示字符,每次显示1个字符,至少显示4个字符,每秒切换一个字符;3.用1个8×8点阵显示一幅活动图象或多个字符滚动显示;4.以上三种功能可以手动或自动转换;5.选做:自拟其它功能。
四、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图1.设计思路及分块电路设计本次实验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通过分频器产生的时钟信号进行不同频率的扫描,从而实现不同图像的扫描。
1.扫描(hehesm):输入1MHz的时钟信号分频24位,周期为16s,使扫描8×8点阵的时间为 固定的16s 。
24位信号中的18,19,20控制列选通21,22,23控制行选通,从左往右扫描完一行后再转到下一行,依次从上向下逐行扫描信号。
2.显示(hehexianshi):显示部分用计数器实现。
输入1MHz 的时钟信号分频22位得到一个4s 的时间周期,每秒显示一个字符。
定义20,21为gaowei ,0,1,2为diwei ,gaowei 用来控制四个字符之间的转换,diwei 用来控制二极管快速显示行和列的点,视觉上形成暂留现象出现连续的字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触发器组成的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2、掌握MSI 时序逻辑器件74LS160、74LS194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3、熟悉MSI 时序逻辑器件的一般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1、直流稳压电源、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万用表、示波器2、TTLSSI 逻辑门 74LS00、74LS74、74LS76、74LS160、74LS194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二进制计数器试用触发器设计一个模8的同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给出状态图、驱动方程和逻辑电路图,并完成实验验证。
2、模M=13的扭环计数器下图6-1所示的一自起动扭环计数器的状态图。
试用时序逻辑器件74LS94将该电路设计出来,画出逻辑电路图并完成实验验证。
(要求为同步电路)四、实验结果(数据、图表、波形、程序设计等)二进制计数器状态转移图:1 0 1 1 1 0 0 1 1 0 1 1 1 0 1 1 1 0 0 0 1状态方程为:10201212Q Q Q Q Q Q Q n +=+ 012Q Q J = 012Q Q K =010111Q Q Q Q Q n +=+ 01Q J = 01Q K =010Q Q n =+ 100==K J电路图为:模M=13的扭环计数器 设计电路为:五、思考题1、用触发器和TTL SSI 逻辑门设计一个模8二进制可逆计数器。
M Q 2 Q 1 Q 0 Q 2n+1 Q 1n+1 Q 0n+1 T 2 T 1 T 0 C B 1 0 0 0 0 0 1 0 1 0 0 1 0 1 0 0 1 0 1 0 0 1 1 0 1 0 1 1 1 0 0 01 1 0 0 1 0 1 01 1 0 1 1 1 0 01 1 1 0 1 1 1 01 1 1 1 0 0 0 10 1 1 1 1 1 0 10 1 1 0 1 0 1 00 1 0 1 1 0 0 00 1 0 0 0 1 1 00 0 1 1 0 1 0 00 0 1 0 0 0 1 00 0 0 1 0 0 0 00 0 0 0 1 1 1 0电路设计为:2、用MSI时序逻辑器件构成N进制计数器的常用方法有几种?它们各有何应用特点?答:1)反馈清0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计数器从全0状态S开始计数,计满N个状态后产生清0信号,使计数器恢复到初态S,然后重复上述过程。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实验报告-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总结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实验报告|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总结**大学信息学院20XX年至2021年下学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组合逻辑电路教师:学号:xxxxxxxxx姓名:序号:33 上课日期:2021.4.11班级:周六三四节一、实验器材(芯片类型及数量)芯片类型数量 QuartusII实验平台1台 7454芯片1片四2输入与或非门74LS28芯片1片四2输入与非门74LS00芯片10片注释:其中九片四2输入与非门74LS00芯片用于实验一,一片四2输入与非门74LS00芯片和其余器用于实验二。
二、实验原理数字电路按逻辑功能和电路结构的不同特点,可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大类。
组合逻辑电路是根据给定的逻辑问题,设计出能实现逻辑功能的电路。
用小规模集成电路实现组合逻辑电路,要求是使用的芯片最少,连线最少。
一般设计步骤如下:1、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输入变量、输出变量的个数,列出逻辑真值表。
2、根据真值表,一般采用卡诺图进行化简,得出逻辑表达式。
3、如果已对器类型有所规定或限制,则应将函数表达式变换成与器类型相适应的形式。
4、根据化简或变换后的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
5、根据逻辑电路图,查找所用集成器的管脚图,将管脚号标在电路图上,再接线验证。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图1.Analysisof binatorial Logic Circuits(组合逻辑电路分析)Aim: To get the logical function of the digital circuit(目的:得到数字电路的逻辑功能)• Step1 get the logical function of the digital circuit(步骤1得到数字电路的逻辑功能)• Get the logical expression step by step from the input to the output.(从输入到输出,一步一步地获取逻辑表达式)• Simplified the logical expression(简化逻辑表达式)• Filled the truth table(填写真值表)• Summarized the function of the circuit(总结该电路的功能)• Step2 Test and verify if your analysis are correct.(步骤2测试和验证您的分析是否正确)• Select the chip model and draw the circuit diagram;(选择芯片型号并绘制电路图)• Realize the circuit.(实现电路)1) Basic task: Analyze the 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following circuit(基本任务:分析下列电路的逻辑功能)2) High level task: Realizing the logical function of Full Adder by and-or-invert gate (7454) and nand gate.(高级任务:通过异或门、与或非门(7454)和与非门实现全加法器的逻辑功能。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2023年数字电路实训报告(精彩7篇)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2023年数字电路实训报告(精彩7篇)用数字信号完成对数字量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或数字系统。
由于它具有逻辑运算和逻辑处理功能,所以又称数字逻辑电路。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7篇2023年数字电路实训报告,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数字电路实验报告的写作思路。
数字电路实训报告篇一一、实训时间__二、实训地点__电工电子实习基地三、指导老师__四、实训目的1、熟悉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2、了解安全用电的有关知识及触电的急救方法。
3、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能。
4、熟悉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5、熟悉电动机板前配线的工艺流程及安装方法。
6、了解电动机正转反转电路设计的一般步骤,并掌握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7、熟悉常用电器元件的性能、结构、型号、规格及使用范围。
五、实训资料(一)常用低压电器介绍1、螺旋式熔断器螺旋式熔断器电路中较简单的短路保护装置,使用中,由于电流超过容许值产生的热量使串联于主电路中的熔体熔化而切断电路,防止电器设备短路或严重过载。
它由熔体、熔管、盖板、指示灯和触刀组成。
选取熔断器时不仅仅要满足熔断器的形式贴合线路和安装要求,且务必满足熔断器额定电压小于线路工作电压,熔断器额定电流小于线路工作电流。
2、热继电器热继电器是用来保护电动机使之免受长期过载的危害。
但是由于热继电器的热惯性,它只能做过载保护。
它由热元件、触头系统、动作机构、复位按钮、整定电流装置、升温补偿元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为:热元件串接在电动机定子绕组仲,电动机绕组电流即为流动热元件的电流。
电动机正常运行时热元件产生热量虽能使双金属片弯曲还不足以使继电器动作。
电动机过载时,经过热元件电流增大,热元件热量增加,使双金属片弯曲增大,经过一段时光后,双金属片推动导板使继电器出头动作,从而切断电动机控制电路。
3、按钮开关按钮开关是用来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的,电流比较小。
按钮由动触点和静触点组成。
其工作原理为:按下按钮时,动触点就把下边的静触点接通而断开上边的静触点。
中山大学数电实验二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
数电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预习报告1、复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对实验中所选的组合电路写出函数式。
设计一个代码转换电路,输入为4位8421码,输出为4位循环码。
对应的各位码如下表所示。
由真值表可以得出:G3=B3;G2=B3B2B1B0+ B3B2B1B0+ B3B2B1B0+ B3B2B1B0+ B3B2B1B0+B3B2B1B0+ B3B2B1B0+ B3B2B1B0G2的卡诺图如下:化简得G2= B3B2+ B3B2(即B2和B3取异或)G1的卡诺图如下:00 01 11 10 00 1 1 01 1 1 11 1 1 1011化简得G1= B2B1+ B2B1(即B1和B2取异或)G0的卡诺图如下: 00 01 11 10 00 11 01 1 1 11 1 1 1011化简得G0=B1B0+B1B0(即B0和B1取异或)2、复习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对实验中要求设计的电路,列出真值表,写出函数式,画出逻辑图,并在图上标明集成块引脚号。
此步借助软件proteus 7.4来完成。
根据逻辑表达式模拟连接电路如下:模拟示波器显示如下:B1B0B3B2B1B0B3B2自上而下分别是G0、G1、G2、G3的波形。
数电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并验证其逻辑功能。
2、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并能用最少的逻辑门实现之。
3、熟悉示波器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1、数字电路实验箱、数字万用表、示波器。
2、器件:74LS00X2,74LS86X1,74LS197X1。
其中74LS00X2是四2输入与非门,74LS86X1是四2输入异或门,74LS197X1是异步计数器,它的内部由一个8进制计数器和一个2进制计数器组成,它们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串连组成一个16进制计数器。
Cr和LD两个低电平有效的控制信号是两个计数器共用的,当Cr为低电平时,输出QA、QB、QC、QD清零,LD为低电平时,把来自输入端ABCD的电平送入QA、QB、QC、QD,因LD容易受到外来干扰,在使用时需常接高电平。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总结报告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总结报告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总结报告第二次实验是Quartus11原理图输入法设计,由于是第一次使用Quartus11软件,实验中遇到了不少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1)在创建工程并且编译通过之后得不到仿真波形解决方法:经过仔细检查,发现在创建符号文件时,未对其重新命名,使得符号文件名与顶层文件的实体名一样。
在改变符号文件名之后成功的得到了仿真波形。
(2)得到的仿真波形过于紧密不便于观察解决方法:重新对仿真域的时间进行设定,并且对输入信号的周期做相应的调整,最终得到了疏密有致的仿真波形。
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初步掌握了Quartus11的使用方法,并且熟悉了电路板的使用。
在实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半加器和全加器)也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真正达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
实验操作中应特别注意的几点:(1)刚开始创建工程时选择的目标芯片一定要与实验板上的芯片相对应。
(2)连接电路时要注意保证线与端口连接好,并且注意不要画到器件图形符号的虚线框里面。
(3)顶层文件的实体名只能有一个,而且注意符号文件不能与顶层文件的实体名相同。
(4)保存波形文件时,注意文件名必须与工程名一致,因为在多次为一个工程建立波形文件时,一定要注意保存时文件名要与工程名一致,否则不能得到正确的仿真结果。
(5)仿真时间区域的设定与输入波形周期的设定一定要协调,否则得到波形可能不便于观察或发生错误。
心得体会:刚接触使用一个新的软件,实验前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比如在引脚设定时一定要做到“对号入座”,曾经自己由于这一点没做好耗费了很多时间。
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大小问题基本都是自己独立排查解决的,这对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个极大地提高和锻炼,总之这次实验我获益匪浅。
第三次实验是用VHDL语言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由于Quartus11软件在之前已经使用过,所以本实验的主要任务就是编写与实验要求相对应的VHDL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
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类实验人
3、实验题目:AU(Arithmetic Unit,算术单元)设计。
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半加半减器,输入为 S、A、B,其中S为功能选择口。
利用三种方法实现。
(1)利用卡诺图简化后只使用门电路实现。
(2)使用74LS138实现。
(3)使用74LS151实现,可分两次单独记录和/差结果、进位借位结果或使用两块74LS151实现。
实验分析:
通过卡诺图可得:Y=A B+A B
S
AB 0 1
00 Cn=AB S +A BS
01 =(A S +A S)B
11 10
实验设计:
(1)利用门电路实现。
①利用74LS197的八进制输出端Q1、Q2、Q3作为B 、A 、S 的输入。
②用异或门74LS86实现输出Y.
③用74LS86实现A ⊕B ,再用74LS08与B 实现与门。
(2)利用74LS138实现
①将74LS197的Q3、Q2、Q1作为74LS138的S2、S1、S0输入,G2A 、G2B 接低电平,G1接高电平。
②将74LS138的Y1、Y5、Y2、Y6利用74LS2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Y 。
③
将74LS138的Y3、Y5利用74LS00实现与非门作为输出Cn 。
0 0 0 1 1 0 0 0
(3)利用74LS151实现
将74LS197的Q3、Q2、Q1作为74LS151的S2、S1、S0输入,D1、D2、D5、D6接高电平,D0、D3、D4、D7接低电平。
Z即为输出Y、将D3、D5接高电平,其他接低电平。
Z即为输出Dn。
实验过程及出现的问题:
按如图所示接好电路
问题:由于实验电路箱中74LS86和74LS08不能同时工作,所以改用两次74LS00来实现与门。
实验结果:
如图为第一种方式实现的示波器显示结果。
D8为时钟CP1,D9、D10、D11分别为S、A、B,D13,D14为Y,Cn。
4、实验题目:ALU(Arithmetic&Logic Unit,算术逻辑单元)实验内容:用proteus设计一个六输入二输出的ALU.
控制端:S2、S1、S0决定ALU的8种功能,其中指定6种功能为与、或、非、异或、全加、全减,剩余功能自由拟定。
数据输入端:当ALU进行全加(全减)运算时,三个数据输入端分别为被加数(被减数)、加数(减数),进位(借位)。
当ALU 进行全加(全减)运算时,两个输出端分别为和(差)、进位(借位)。
当ALU进行逻辑运算时,两个输出端为逻辑运算的结果和结果的取反。
控制端功能S2 S1 S0
0 0 0 与
0 0 1 或
0 1 0 A非
0 1 1 B非
1 0 0 异或
用两个74LS197实现六位数输入,用两个74LS151作为数据选择器输出,其中一个74LS197的八进制输出端作为74LS151的地址输入端,另一个74LS197的八进制输出端进行逻辑门运算作为D0~D8的输出。
Y1=A⊕(B⊕C)
Y2=AB+(A⊕B)C
Y1=A⊕(B⊕C)
Y2=A(B⊕C)+BC;
实验过程及出现的问题:
①由于proteus没有74LS151,故用74HC151代替。
②考虑到用门电路实现全加,全减所需原件过多,故用74LS138
实现全加,用74LS153实现全减。
由真值表得
③,按照设计在proteus上实现ALU. 如图
④运行仿真实验结果:
其中A0为时钟cp0,A1~A6为六个输入,A8,A9为两个输出。
实验总结与设计体会:
1、一种功能可以有多种方法实现,如实验三可以用逻辑门,可以用74LS138,可以用74LS151实现,实验四中全加全减器的实现也是。
最重要的是要找最简单的实现方法,以及分析可行性。
2、实验前一定要先分析实验所需的原件,以及要如何实现,在实验过程中才能对实验有清晰的认识,不会因为连线过多而导致混乱,如实验四中所需原件和连线都比较多。
3、用实验电路箱和proteus做实验有很大的区别,实验箱的器件较少,所以要利用已有的器件替代没有的器件,proteus的原件多,但设计时要学会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