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冲击疗法
骶管冲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 1 疗程治疗后 ,优 2 6例 ,良 3 5例 ,无效 1 例; 2 经 疗程治疗后优 4 例 , 2 例 , 1 良 1 有效率 10 0 %。
失 。功 能完全或基 本恢复 ;良 :经 注射 治疗 后症状
和体征 大部分消 失 ,功能 改善 ;无效 :经 治疗 后症
维普资讯
中华 临床 医学卫 生 杂志 ,2 0 0 7年 5月 ,第 5 ,第 5期 卷
39
状和体征无减轻或反而加重 。 2 结 果
骶椎 问盘双突出者 l 。 3例 1 . 2方法
药 后观察无异常 ,患侧 卧位 3 mi 后离院 ,回家俯 0 n
卧和患侧 卧位大于 2 。1次/ ,3次/ h 周 疗程 ,疗程间
休息 2周 。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
1_ . 3术 中反 应 2 推 药 过程 中患 者感 到不 同程度 的 双侧 或单侧 下肢 胀重 或麻 刺感 ,个别患者 出现 下肢 有发热感 ,有 2例患者推药后 出现头晕、恶心 ,心 慌 ,虚汗 ,高枕平卧休息约 5 n后消失 。 mi
11病例选择 .
患者有典型病史 , 明显 的症状及体 有
奈德注射液 2mg 0 ,维生素 B2 l注射液 l ,复方氨 mg 林 巴比妥注射液 2 l 2 多卡 因 5 , 生理盐水 m , %利 ml加
混合成 2 ml 0 的溶 液后 ,再注入 2 ml 0 生理盐水 。注
征。 并经 C T证实 。而且主要选择 以腰骶部疼痛 或向 臀部及 同侧下肢放 散痛剧 烈 ,严重 影响工作和 生活 者。本组 6 2例 ,男 3 例 ,女 2 8 4例 ,其中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6 6岁 ,发现病史最短 2个月 ,最长 2 5 年。其中第 4 、5椎 问盘突出或膨出 2 8例 ,第 5腰 椎 、第 1 骶椎椎问盘突出 2 例 ,第 4 腰椎和第 1 l 、5
骶骨冲击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效果好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骶骨冲击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效果好吗
导语:很多的朋友由于工作的原因,时间一长就出现了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对于身体的伤害很大,要及时的治疗。
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很多,其中骶
很多的朋友由于工作的原因,时间一长就出现了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对于身体的伤害很大,要及时的治疗。
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法很多,其中骶骨冲击疗法是比较新颖的治疗方法。
那骶骨冲击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效果好吗?这个问题很多朋友都比较好奇,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骶骨冲击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效果好吗?
腰椎间盘突出症,因为压迫下肢的神经根,而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
意见建议: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骶管内冲击治疗,可以减轻神经根的水肿,而使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缓解,一般情况下经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是难以根治,有复发的可能,如果彻底治愈的话还是需要手术。
建议找中医开汤药治疗。
可以吃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止痹痛。
独活、续断、金毛狗、人参、甘草、三七、乳香、没药、黄芪、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熟地、白芍、桂枝、茯苓、杜仲炭、牛膝。
你找中医,就用这些加减治疗。
骶骨冲击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不过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这种治疗方法的。
对于腰间盘突出的患者说,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才是最好的。
想要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治疗,这样才能保障效果。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

骶管注射疗法骶管生理解剖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骶管注射疗法起源于外科麻醉一法,即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注射于骶裂孔内,以阻滞骶神经,使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产生区域性麻醉,局部肌肉松弛,手术无痛,临床叫做骶管阻滞麻醉,简称"骶麻"。
近些年来,应用骶管疗法治疗腰腿痛已被广大基层医生所熟悉,习惯称做骶管疗法,或简称为"骶疗",随着专科特色疗法的发展和创新,应用骶管技术治疗疑难病症的病种也越来越扩大,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
为使骶管疗法在临床发扬广大,现综合报告一些骶管疗法治疗疑难病的方法和体会,愿与同道切磋交流共勉共进。
骶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生理:骶管系指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骶骨段的延迟部分,上起自第五腰椎,下至于尾骨,其位于骶骨中间的骨性管道中。
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
骶骨的上端与第五腰椎,下端与尾骨相接,分别成为腰骶关节和骶尾关节。
骶骨的前面光滑平整,紧邻盆腔内脏组织。
骶骨后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紧邻皮下组织和皮肤。
在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道,为脊椎官腔,上半部分有蛛网膜下腔,下半部分为硬脊膜外腔(即骶管)。
在骶尾关节上,相当于第4、5骶骨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它与左右髂后上嵴成为一个等边三角行,三角形的下角是骶裂孔穿刺定位的重要依据。
穿刺定位时先以左手中指尖触及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顶端4-8cm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上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起的"骶角",两骶角之间即为骶裂孔。
杨氏定位法为:在臀后裂纹上1cm 处有一凹陷即是穴(骶裂孔)。
骶裂孔外覆盖着一层1-2cm厚的骶尾韧带,穿刺时经过皮肤皮下组织骶尾韧带,即可进入骶管腔内,深约2cm骶骨孔的大小和形态变异很大,其直经为0.2-1cm,一般呈V或◇形。
骶裂孔畸形占10%,骶裂孔闭合占5%,位置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在治疗前做病人体查时。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

运用国际最先进的被称为“液体刀”的骶管滴入冲击疗法采用药物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膝关节骨质增生、跟骨刺、急慢性扭伤、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该疗法不开刀,不住院,疗效显着,无副作用;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坏死、渗出致痛物质是刺激神经根诱发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利用骶管与腰骶椎管相通的解剖特点,从离皮肤最近的骶管注药,药物中大量神经营养物质和特殊的中成药配方,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区,即可达到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的作用,也可很快缓解及消除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骶疗,骶疗过程中有的病人出现强烈的坐骨神经酸胀,也能帮助我们诊断椎管内有病变;从硬膜外造影显示,只有冲击注药才能有效将药物注入腰椎管;作用机理:1、冲击原理:即红硬膜外输入一定剂量的药液直接对神经根进行冲击,减缓神经压迫, 祛除疼痛;2、悬浮复位原理:即输入体内的药液在椎管内形成压力;使粘连受压的神经纤维进行分离,使突出的椎间盘浸润悬浮,从而回复原位和弹性;3、营养修复原理:药液内含有多种营养神经细胞的成分其中含有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国家一类新药神经生长因子等成份,可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恢复神经及神经末梢的传导功能;适应症:颈、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椎管狭窄,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腰腿痛,风湿病,老年性脊椎退行性改变,四肢麻木等各种急、慢性疾患;优越性:该疗法绝对安全可靠,不住院、无危险、无毒副作用,5-10天治疗一次,药液吸收能力极强,是皮下吸收的10倍;因此,它比口服、肌肉、静脉给药更直接,更有效,是目前先进的治疗办法;禁忌人群:糖尿病患者体质极度衰弱及严重的肝、胃疾患病人; 骶管冲击疗法:患者取俯卧位,髋胸部各垫一薄枕,于骶骨裂孔周围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用9号针头从骶骨裂孔垂直进针;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存在负压;推注1ml注射生理盐水无阻力时,即可由慢至快地滴注冲击药液;冲击药液组成为:生理盐水200ml、2%利多卡因15ml、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维生素B1100mg、5%碳酸氢钠10ml;一般一小时内完成;若有头晕、颈腰骶部不适感时,可适当调慢滴速;滴毕,平卧10分钟;从骶管打入这些物质,所能到达的位置是荐椎神经根,每一条神经根有硬膜与蜘蛛网膜包被,成分中的利多卡因是麻醉物质,可以将神经暂时麻痹,地塞米松是激素物质,可以消炎,维生素B对於周边神经具有营养效果.因此,这是一种针对神经根发炎的治疗方法,大部分用在椎间盘突出引起神经压迫的治疗,在西医有种直接打硬膜外注射的治疗方法,也是这样的原理,有些难治的神经痛或癌痛,用此法但打入的物质为较强麻醉药,至於在AS的疼痛,一般除了暂时麻醉的效果外,并不会对骶髂关节炎,或是髋关节炎造成消炎的效果,因此大约一两星期後就没效了.。
骶管冲击治疗--骶疗

5、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两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臭氧是强氧化剂。1.它能通过破坏髓核基质中的蛋白多糖导致 髓核失水萎缩,解除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2.臭氧还 能破坏髓核细胞,引起髓核内蛋白多糖生产和分泌减少。 3.实验还证实臭氧可促进炎症过程消散,主要通过以下几 个方面:影响细胞因子拮抗剂和/或自免抑制细胞因子如 的释放;引起抗氧化酶过度表达以中和过量的反应性产物; 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扩张,从而导致炎症消散。
禁忌人群: 糖尿病患者体质极度衰弱及严重肝、肾、胃溃疡疾患病人。
缺点 1 椎管感染(我院从92年到现在收治四人)。 2 电解质紊乱(注射次数超过五次者均可出现)。 3 继发骨质疏松综合症(注射次数超过五次者均可出现)。 4 全脊麻(很少,但发生是灾难性的,主要于椎管内变异、
骶管囊肿等有关)。 5 远期效果差。
三 胶原酶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溶核是采用胶原酶注射选择性溶解髓 核内的胶原纤维蛋白的一种微创介入疗法,为 国内一致公认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手段 之一。 优点: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相对少,适 应症相对广泛,外科、内科、康复科、麻醉科、 放射科医生均可操作,曾一度成为治疗椎间盘 突出症的首选微创治疗方法。
优点:出发点非常好. IDET治疗对患者的选择性较高。如病人有明 显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并伴有神经根刺激
症状,IDET疗效不佳;椎间盘高度低于正常相 邻椎间盘50%或椎间盘造影发现裂程度过于严 重,IDET的效果也不好;如病人年龄高于50岁, 由于椎间盘的修复能力下降,IDET的成功率也 不高。
椎间盘内电热凝疗法(IDET) 的优缺点分析
2.术中出血、神经根、血管及肠道的损伤: 与穿刺针直径过粗、穿刺手法不熟练有关。 3. 脊柱失稳:和髓核组织大量丢失有关。 4手术器械断入体内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修订版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骶管注射疗法简介及骶管生理解剖骶管注射疗法起源于外科麻醉一法,即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注射于骶裂孔内,以阻滞骶神经,使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产生区域性麻醉,局部肌肉松弛,手术无痛,临床叫做骶管阻滞麻醉,简称"骶麻"。
近些年来,应用骶管疗法治疗腰腿痛已被广大基层医生所熟悉,习惯称做骶管疗法,或简称为"骶疗",随着专科特色疗法的发展和创新,应用骶管技术治疗疑难病症的病种也越来越扩大,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
为使骶管疗法在临床发扬广大,现综合报告一些骶管疗法治疗疑难病的方法和体会,愿与同道切磋交流共勉共进。
骶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生理:骶管系指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骶骨段的延迟部分,上起自第五腰椎,下至于尾骨,其位于骶骨中间的骨性管道中。
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
骶骨的上端与第五腰椎,下端与尾骨相接,分别成为腰骶关节和骶尾关节。
骶骨的前面光滑平整,紧邻盆腔内脏组织。
骶骨后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紧邻皮下组织和皮肤。
在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道,为脊椎官腔,上半部分有蛛网膜下腔,下半部分为硬脊膜外腔(即骶管)。
在骶尾关节上,相当于第4、5骶骨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它与左右髂后上嵴成为一个等边三角行,三角形的下角是骶裂孔穿刺定位的重要依据。
穿刺定位时先以左手中指尖触及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顶端4-8cm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上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起的"骶角",两骶角之间即为骶裂孔。
杨氏定位法为:在臀后裂纹上1cm 处有一凹陷即是穴(骶裂孔)。
骶裂孔外覆盖着一层1-2cm厚的骶尾韧带,穿刺时经过皮肤皮下组织骶尾韧带,即可进入骶管腔内,深约2cm骶骨孔的大小和形态变异很大,其直经为0.2-1cm,一般呈V或◇形。
骶管注射疗法

骶管注射疗法简介骶管注射疗法起源于外科麻醉一法,即将一定剂量的局麻药注射于骶裂孔内,以阻滞骶神经,使下腹部、盆腔、会阴部产生区域性麻醉,局部肌肉松弛,手术无痛,临床叫做骶管阻滞麻醉,简称"骶麻"。
近些年来,应用骶管疗法治疗腰腿痛已被广大基层医生所熟悉,习惯称做骶管疗法,或简称为"骶疗",随着专科特色疗法的发展和创新,应用骶管技术治疗疑难病症的病种也越来越扩大,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
为使骶管疗法在临床发扬广大,现综合报告一些骶管疗法治疗疑难病的方法和体会,愿与同道切磋交流共勉共进。
骶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生理骶管系指人体脊椎管中的硬脊膜外腔在骶骨段的延迟部分,上起自第五腰椎,下至于尾骨,其位于骶骨中间的骨性管道中。
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
骶骨的上端与第五腰椎,下端与尾骨相接,分别成为腰骶关节和骶尾关节。
骶骨的前面光滑平整,紧邻盆腔内脏组织。
骶骨后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紧邻皮下组织和皮肤。
在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道,为脊椎官腔,上半部分有蛛网膜下腔,下半部分为硬脊膜外腔(即骶管)。
在骶尾关节上,相当于第4、5骶骨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它与左右髂后上嵴成为一个等边三角行,三角形的下角是骶裂孔穿刺定位的重要依据。
穿刺定位时先以左手中指尖触及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顶端4-8cm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上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起的"骶角",两骶角之间即为骶裂孔。
杨氏定位法为:在臀后裂纹上1cm处有一凹陷即是穴(骶裂孔)。
骶裂孔外覆盖着一层1-2cm厚的骶尾韧带,穿刺时经过皮肤皮下组织骶尾韧带,即可进入骶管腔内,深约2cm骶骨孔的大小和形态变异很大,其直经为0.2-1cm,一般呈V或◇形。
骶裂孔畸形占10%,骶裂孔闭合占5%,位置也有高低之分,所以在治疗前做病人体查时。
骶管冲击疗法是怎样的疗法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骶管冲击疗法是怎样的疗法呢
导语: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人都会有各种职业病,比如腰间盘突出就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职业病,经常做办公室的人,或者经常开车的司机都是腰间盘突出的
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人都会有各种职业病,比如腰间盘突出就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职业病,经常做办公室的人,或者经常开车的司机都是腰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
现在对于腰间盘突出的治疗已经引起了各大医疗的注意,骶管冲击疗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那么骶管冲击疗法是怎样的疗法呢?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骶管冲击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把消炎镇痛药物通过骶管达到硬膜外神经根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是一种疗效不错的保守治疗的方法,但也有一些风险,最好在国家正规医院操作。
北京应该三级医院均可以的,一般在医院的疼痛科您咨询就可以了。
北京宣武医院最出名。
一定要医生评估您的病情能否用这种方法
骶管冲击疗法:采用大量的等渗液体,在一定的时间内注入或滴入硬膜外腔内,对硬膜外腔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及压力。
通过大量液体的压力作用,达到钝性的、无创伤性的分离粘连,扩大压迫脊神经根的间隙,分开或移动椎间盘突出的压迫,使神经根得以游离、复位,纠正病灶及其周围的酸性环境及高渗状态,改善细胞代谢,大量液体对神经根产生按摩作用,可抑制炎性渗出,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减轻细胞损伤,抑制粘连的发生和发展。
维生素类参与神经细胞代谢,促进神经细胞损伤,抑制粘连的发生和发展。
维生素类参与神经细胞代谢,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及修复功能。
利多卡因可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解除肌肉及血管的痉挛,促进代谢,同时利多卡因可抑制氧自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引言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部颈椎关节病变引起的疼痛、活动受限和神经系统症状。
骶管冲击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通过骶管对颈椎进行修正,可以缓解病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一、骶管冲击治疗原理及机制骶管冲击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颈椎的脊柱调整和颈椎病的治疗。
其原理是通过对患者的颈椎进行特定方向的力量冲击,调整颈椎的位置,缓解神经根的压迫,从而减轻疼痛和神经系统症状。
冲击的力量和角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骶管冲击治疗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整颈椎位置:通过冲击治疗,可以调整颈椎的位置,减轻椎间盘的压力,改善颈椎的弯曲和扭转,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2. 缓解神经根压迫:颈椎病常常会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疼痛和神经系统症状,骶管冲击可以通过改善颈椎位置,减轻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这些症状。
3. 促进血液循环:骶管冲击可以促进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营养物质的供给和代谢产物的排泄,有利于颈椎病的康复和恢复。
二、临床疗效观察近年来,骶管冲击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临床研究表明,骶管冲击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着良好的疗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疼痛缓解:骶管冲击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颈部疼痛,包括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肩臂痛、局部疼痛和颈椎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疼痛等。
研究表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的患者占总数的70%以上。
2. 神经系统症状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
骶管冲击治疗可以改善这些症状,促进神经系统的康复和恢复。
3. 活动功能改善:颈椎病患者常伴有活动受限的情况,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骶管冲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颈部活动功能,使患者能够更自如地进行日常活动和工作。
三、适应症和禁忌症骶管冲击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都适合这种治疗。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本文旨在探讨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一、治疗原理骶管冲击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原理是通过冲击波产生的机械振动刺激椎管内神经根的传导功能,从而改善神经组织的缺血和缺氧情况,加速新陈代谢、消除炎症反应,使神经根的功能得以恢复。
具体操作为,医生在患者仰卧位的情况下,用手向外侧按压患者骶骨与髂骨之间的间隙,使其产生一系列的压力和振动,经过适当的冲击波,刺激神经根产生生物电传导,从而恢复神经根的正常传导功能。
二、临床疗效一些研究显示,SFPT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尤其是对于慢性颈痛和上肢放射痛的缓解效果更好。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接受SFPT治疗的92%的患者可获得较显著的缓解,且疗效稳定,近期术后复发率极低。
此外,该治疗方法相对简便、无创,患者能够迅速接受治疗,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三、安全性与副作用当然,就像任何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一样,SFPT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据相关研究发现,SFPT所产生的冲击波会对邻近的软组织和骨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而且在操作中如果没有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可能会导致神经根压迫、肌肉痉挛等不良后果。
因此,在进行SFPT治疗前,应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遵循科学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以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四、问题与展望综上,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新型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其原理简单、操作便捷、疗效显著。
然而,其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也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我们相信,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SFPT治疗将成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该病病程长、症状复杂,临床分析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1.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原理及作用机制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物理疗法,通过应用特定的冲击波作用于患者的颈椎脊柱,从而改善神经根受压的状况,缓解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1)促进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提高组织的代谢水平;2)减少炎性反应和软组织水肿,改善颈椎周围组织的内环境;3)增加神经细胞脱水和细胞内离子平衡,改善神经功能;4)促进软骨修复和再生,减轻神经根受压。
2.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颈椎病变引起的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滑脱等;早期颈椎病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无效或疗效欠佳者。
(2)禁忌症: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怀孕或有可能怀孕的妇女、皮肤感染或潮红的患者、患有癫痫、精神病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3.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
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经过3个月的冲击治疗后,约有80%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神经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骶管冲击治疗还可通过改善颈椎周围组织的内环境和提高组织代谢水平,促进软骨修复和再生,进一步减轻神经根受压,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4.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注意事项(1)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疗程进行,避免超量治疗或过频治疗;(2)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休息和营养,不可过度劳累;(3)治疗过程中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和颈部过度用力,防止再次诱发病情;(4)治疗期间注意病情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5)治疗后应定期复查,评估临床疗效,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探讨了其原理及治疗方法、临床表现、效果评价、注意事项以及案例分析。
研究表明骶管冲击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文章提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建议,强调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推广价值。
总结指出通过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优势,并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可深入了解骶管冲击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骶管冲击,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分析,治疗方法,效果评价,注意事项,案例分析,有效方法,研究建议,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对于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后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有必要对骶管冲击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旨在通过对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探讨其治疗原理、临床效果以及注意事项,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骶管冲击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机制,分析其治疗效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研究骶管冲击的原理及治疗方法,深入了解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机制。
2. 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总结疾病的特点和症状变化。
3. 评价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比较其与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劣。
4. 探讨骶管冲击治疗后的注意事项,提出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5. 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6. 最终总结骶管冲击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
1.3 研究意义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常出现颈椎疼痛、肩背疼痛、手臂无力等症状。
骶管冲击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骶管冲击治疗的临床分析,评估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共纳入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
患者年龄范围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54岁。
患者病史平均为8个月。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骶管冲击治疗,每周1次,连续4周。
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状态均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状态指数(NDI)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4周的骶管冲击治疗,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平均为7.5分,治疗后降至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的功能状态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治疗前,患者的NDI指数平均为34.2分,治疗后降至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一步观察发现,骶管冲击治疗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中均有良好的疗效。
治疗前后的VAS和NDI评分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在40-50岁、50-60岁和60-70岁的患者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
骶管冲击治疗的安全性良好,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骶管冲击治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
骶管冲击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改善功能状态,且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中均有良好的疗效。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缺乏对长期疗效的追踪观察和对治疗机制的深入研究。
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来验证这些结果,并探索骶管冲击治疗的机制。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一、骶管冲击治疗的原理骶管冲击治疗采用了骶管冲击波技术,通过将低能量骶骶管冲击波传入病变部位,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进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冲击波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新血管生成、激活干细胞、减少炎症反应等方式来改善受损组织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代谢,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二、骶管冲击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1. 病理生理学效应:骶管冲击治疗可以改善椎动脉的血液供应,减轻颈椎病变部位的缺血和炎症症状,从而缓解患者的颈痛、头痛等症状。
通过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再生,可以改善并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2. 临床疗效: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骶管冲击治疗在减轻疼痛、改善运动功能、恢复神经功能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显示,骶管冲击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3. 安全性:骶管冲击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不需要手术或药物介入,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临床观察表明,骶管冲击治疗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几乎没有不适感,术后恢复快,不会对生活和工作产生太大的影响。
三、临床病例分析患者张女士,55岁,因颈部疼痛、上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一个月,在行相关检查后被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医生决定给予患者骶管冲击治疗。
治疗过程中,患者情绪稳定,配合度高,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上肢麻木无力症状减轻,行走能力得到改善。
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
1. 术前评估:在给予患者骶管冲击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术中操作:骶管冲击治疗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随时调整治疗参数。
3.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护理和指导,保持患者的体位舒适,避免剧烈运动和劳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引言: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压迫颈髓和神经根引起的临床病症。
临床表现主要有颈部疼痛、肩背疼痛,上肢放射痛,手麻木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为主,但效果不理想。
近年来,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对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分析和总结。
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观察组采用骶管冲击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肩背疼痛,上肢放射痛,手麻木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3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22例),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在颈部疼痛和肩背疼痛的改善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手麻木和上肢放射痛改善方面,两组差别不显著(P>0.05)。
讨论:骶管冲击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物理治疗方法,可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治疗时,患者取仰卧位,骶管经岛突下方穿刺后接入负压吸引装置,以减少穿刺疼痛,然后通过骶管插管将生理盐水注入硬膜下腔,使脊髓和神经根得到保护,再通过电子控制仪,进行骶管冲击治疗。
治疗时,按照一定的次数和频率,通过骶管冲击,传至颈部,起到逐步放松颈部肌肉、增加颈部活动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颈椎生理活动等作用。
该方法简单易行、无需住院,更重要的是其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颈部疼痛和肩背疼痛等症状,是一种简单易行、无创伤的物理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但是,本研究仅为小样本量研究,需要进一步开展随机对照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进一步确定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骶管冲击治疗是一种通过应用高压气体来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其实质是利用气体的冲
击力将气体注入到受损的骨组织中,以此来改善颈椎病的症状。
临床上通常会采用骶管冲
击治疗来减轻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同时也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100例接受了骶管冲击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来
评估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包括对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详细记录,以及
对治疗前后的病情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骶管冲击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和炎
症症状,且安全性较高,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具体来说,经过骶管冲击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活动范围也得到了恢复。
在治疗后的随访中,患者的颈椎病症状呈现出显著的好转,并且该治疗方法的效果较为持久。
患者的体温和血液参数也得到了改善,说明骶管冲击治疗对炎症的控制效果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骶管冲击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颈椎病患者,某些病例可能会出现治疗
无效或有轻微不良反应的情况。
在实施骶管冲击治疗之前,严格的患者筛选和详细的术前
评估十分重要。
骶管冲击治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
通过减轻疼痛和炎症,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该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受限于样本数量和
治疗年限,对于该治疗方法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导言颈椎病是指颈椎发生各种病理变化,以颈痛、颈肩臂痛、肌肉僵硬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常伴随着神经根受压或损伤的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物理治疗等。
但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手术治疗费用高,患者术后恢复周期长,而物理治疗疗效不佳。
骶管冲击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其疗效显著,但临床应用还不广泛。
因此,本文对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应用进行探讨。
一、骶管冲击治疗的原理及特点骶管冲击治疗是一种通过放置一个小孔的导管进入骶管,用高频电流产生热效应破坏髓质的细胞膜及肿瘤细胞,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
二、方法与材料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即止痛药物、肌肉松弛剂及理疗等,治疗时间为4周。
实验组采用骶管冲击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同样为4周。
材料: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均采集颈椎病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等。
三、结果分析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性质、疼痛程度以及神经功能均无统计学差异。
而治疗后,实验组的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同时实验组的颈椎运动功能恢复快,头部活动范围更大,迅速达到原先的水平。
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也较为显著。
四、结论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能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恢复颈椎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新型治疗方法。
但骶管冲击治疗技术要求非常高,治疗前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防止并发症。
骶管疗法适应症和具体操作方法

骶管疗法适应症和具体操作方法1.骶管疗法适应症:腰骶神经病变引起的骶尾部疼痛,L↓5、 S↓1髓核突出症,L↓5、S↓1椎管狭窄症,下肢血管神经紊乱症,性功能紊乱症等。
2.实用解剖硬脊膜囊终止于S↓1下1/4,因此,S↓1以下的椎管又称为骶管。
由于上述解剖特点,故进行骶管穿刺用药时,只要注意穿刺成功后,穿刺针沿着骶管纵轴不要穿入过深就不会有穿入蛛网膜下腔而流出脑脊液之忧。
所以,操作较硬脊膜外穿刺简便,技术要求也不是很高,有利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S↓1椎下1/4处,相当于髂后上棘连线水平,做骶管注射时,不应超过此一平面,否则仍有穿破硬脊膜的可能。
但是,事实上只有45%病人与此符合,其余人则是不同程度的高于或低于这一水平。
骶管穿刺时要注意这些解剖变化。
骶管注射大多是从骶裂孔进针而进入骶管的。
骶裂孔事实上是S↓5椎体未融合而形成的孔道,它与左右髂后上棘成为一等边三角形。
用手触及尾骨尖,沿尾骨中线向上触摸,当触及一“U”形凹陷即为骶裂孔,其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出物即骶角,距尾骨顶端约10mm(图4-23)。
3.骶管疗法具体操作方法(1)穿刺部位:病人俯卧位,下腹部置枕,使头部及腿部放低并使骶部突出,便于用上法寻找骶裂孔,用甲紫或美蓝涂一标记,并用碘酒固定。
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洞巾,在无菌操作下,局麻后用7号腰穿针于凹陷处,与皮肤呈70°~80°穿刺进针(图4- 24)。
骶管穿刺所经各层与胸、腰硬脊膜外穿刺完全不同,直接覆盖于骶裂孔的韧带,只是一层坚强薄膜(cathelein膜)。
此薄膜有时钙化。
穿刺针穿过皮肤及皮下组织后便抵触此膜。
此时所遇阻力较大,一旦刺破,减压甚为明显,因此有明显的落空感。
为进一步判定是否确在骶管,可注入5 ~ 10ml空气,体验有无阻力,同时在注空气时一手轻压骶部皮肤,以感觉有无皮下空气窜动。
此后,穿刺针与皮肤呈20°,水平进针2~3cm,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且注液无阻力后,即可注混合药液。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常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退变、颈椎关节炎等引起。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受压引起的颈肩痛和放射痛。
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骶管冲击是一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骶管冲击是一种物理疗法,通过应用特殊的仪器对颈椎进行冲击,改善颈椎的局部微循环,减轻颈椎的压力,对缓解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症状起到积极的作用。
骶管冲击的治疗过程简单、方便,并且无需手术,是许多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在进行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身体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等。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患者的病情以及确定治疗方案,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在进行骶管冲击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常情况下,每次治疗的时间为15-20分钟,每周2-3次,连续治疗1-2个月。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症状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
在临床实践中,研究表明骶管冲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率可达80%以上。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颈肩痛和放射痛得到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冲击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颈椎部位的氧和营养供应,促进神经根的修复。
二是通过冲击作用改善颈椎的生理功能,减轻颈椎的压力,缓解神经根受压的情况。
三是通过冲击作用刺激神经末梢,促进神经传导,增强神经根的功能。
通过上述机制,骶管冲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骶管冲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掌握冲击的力度和频率,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骶管冲击治疗适用于一部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其他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骶管注射疗法诊疗常规它是利用骶管解剖特征,注入大剂量液体和特殊药物,向头部扩散其压力,具有水冲击、液体剥离、悬浮复位等诸多功能,结合药物的作用迫使突出的椎间盘重新复位。
本组药物还具有消炎、消肿、止痛、营养神经、修复组织创伤等功效。
因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坏死而渗出的致痛物质是刺激神经根诱发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从离皮肤最近的骶管注药,药物比较容易达到病变区,再用可以减少髓核环死渗出的药物,可达到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的作用从而很快缓解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另外,骶疗也是帮助诊断椎管内病变的方法之一。
从硬膜外造影显示,只有冲击注药才能有效使药物到达腰椎椎管的病变部位。
作用机理:1、冲击原理:即经硬膜外输入一定剂量的药液直接对神经根进行冲击,解除神经压迫,祛除疼痛。
2、悬浮复位原理:即输入体内的药液在椎管内形成压力。
使粘连受压的神经纤维进行分离,(液体刀)使突出的椎间盘浸润悬浮,从而回复原位和弹性。
3、营养修复原理:药液内含有多种营养神经细胞的成分,可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恢复神经及神经末梢的传导功能。
适应症:颈、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椎管狭窄,骨质憎生,坐骨神经痛,老年性脊椎退行性改变等各种急、慢性腰腿疼疾患。
优越性:该疗法15-25天治疗一次,因药液在骶管中吸收速度极快,是皮下吸收的10倍,所以,它比口服、肌肉、静脉给药更直接,更有效,同时绝对安全可靠,不住院、无危险、无毒副作用,是目前先进的保守治疗方法。
禁忌人群: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及体质极度衰弱不适合本治疗。
经骶管腰椎硬膜外注射治疗腰腿痛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越来越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纳应用。
然而,回顾以往文献和临床实践中时常可以看到对于骶管注射的应用还是凭借经验或盲目的采取应对措施,对所用药物配伍、浓度、剂量及推进速度等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以致出现如血压降低、颅内压升高等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的病例,这些不能不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深思。
下面就骶管注射治疗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供同道参改。
1.骶管注射的历史Cathleen于1901年首先介绍了从骶管尾侧穿刺入硬膜外腔的方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
上世纪40年代此方法曾广泛用于无痛分娩,以后逐渐用于外科手术麻醉。
1978年国际腰椎研讨会上认为“硬膜内与硬膜外类固醇药物注射对腰痛患者的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确立了激素在骶管注射中的不可替代地位。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对骶管的解剖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
现代研究认为,药物通过骶管注入硬膜外腔直接作用于硬膜和神经根,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断化学刺激因子对神经根的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诸多治疗方法中,骶管注射疗法的疗效是肯定的,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有效率在55%-80%。
2. 骶管注射药物的配伍及作用机制骶管注射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其用药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同地区在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注射速度及适应证等方面差异颇大。
回顾以往文献,药物大体可分为皮质激素类、局部麻醉药类、B族维生素及其他如透明质酸、碳酸氢钠、ATP、丹参针、麝香针等类,名目繁多,莫衷一是。
中药如丹参针、麝香针的应用,并没有客观的理论依据,是否有确切的疗效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也是今后研究需加强的地方。
2.1激素的应用目前临床上仍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激素在骶管内的确切作用机制,多数还是认为是激素的消炎镇痛作用。
而Cackler则通过研究认为醋酸强的松龙对椎管内的炎症毫无作用,长期应用还会产生严重并发症。
且有研究已证实大量应用激素会在椎管内形成高渗透压,对神经根造成化学性刺激和脱水变性甚至不可逆损伤。
对于激素的用量,目前多主张中短效激素如地塞米松为10mg-15mg,醋酸氢化可的松为25mg-50mg,甲泼尼龙为40mg-80mg,强地松龙25mg-50mg,可一周一次;长效类如曲安缩松(确炎舒松-A)为20mg-40mg,曲安西龙为20mg-40mg,2周~3周一次为宜。
激素的选择、用量和给药次数与骶注疗效、疗效持续时间及副反应有着直接关系。
糖尿病、高血压、胃十二指肠溃疡及重度骨质疏松等患者应忌用;对1次治疗毫无疗效的患者不给再次注射;连续注射不超过4次,长效激素不超过2次。
况且激素局部注射后能降低局部的免疫力,因此细菌易从局部或远处病灶经血到达骶部引起感染。
所以作骶管封闭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掌握用药剂量、间隔时间。
2.2局麻药的选择麻醉药的毒性反应是骶管注射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与选用的药物、浓度、剂量、患者的体质及是否误入血管等因素有关。
有研究证明在皮质激素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给予高浓度或大容积布比卡因不增加治疗效果,反而增加风险和不良反应,故主张局麻药以最小有效浸润浓度为宜(布比卡因为0.125%),且最好应用低毒性局麻药。
药理试验证明普鲁卡因性质稳定,毒性小,对组织无刺激,维持时间约30分钟-60分钟,且副作用较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应用前应常规做普鲁卡因皮试,过敏者可改用利多卡因。
3. 骶骨的解剖特性与进针3.1骶骨的体表标志与穿刺骶管穿刺成功的关键在于骶裂孔的定位,而它的定位一般又是以骶角为标志的,骶角缺如或不明显,必然引起触摸骶角定位或从尾骨尖向上定位骶裂孔的的困难。
骶裂孔狭窄或方向偏歪等变异又是穿刺失败的另一原因。
回顾文献,临床上可有以下几种定位方法:(1)直接触摸骶角法:骶骨背面突起较多,除骶角外可有其他异常结节存在,有时会出现定位困难;(2)间接触摸法:先摸到尾骨尖,沿后正中线向上约4.0cm~4.5cm处,旁开0.7cm~1.0cm即可触到骶角;(3)表面定位法:骶裂孔中心与两髂后上棘约呈一等腰三角形,两髂后上棘至两骶角间中点连线左为8.2cm,右为8.1cm,也可定位骶角或骶裂孔;(4)表面标志法:S2棘突中点到骶角连线中点的距离约为5.7cm~7.5cm,即可从上到下沿正中线定位。
3.2骶裂孔与进针的关系骶裂孔的外形必然与穿刺有着直接的联系,观察表,骶裂孔的背面可呈三角形、方形、马蹄形、不规则形等,变异颇大。
不规则形异常骨片从骶裂孔的顶部和周边向孔深入构成穿刺的直接对抗,可导致穿刺失败。
长方形和尖形裂孔顶部升高与蛛网膜更加接近,临床上穿刺应加以注意。
两侧骶角不对称时可使骶裂孔的开口偏向一边,此时不易沿中线进针,否则穿刺针易偏向一侧而出现单侧麻醉,影响治疗效果。
裂孔的宽度从4mm到16mm、高度从3mm到20mm不等,骶裂孔的狭窄加上前后径的狭小均可增加穿刺的难度,临床上的实际操作应加以注意。
3.3骶管及其内容物与进针的关系硬膜外腔穿刺的一般规律是越低越安全,骶管注药是在硬膜外腔的最低端,所以是最安全的。
硬膜囊一般终止于S2水平,自硬膜囊止端至骶裂孔的平均距离为4.7cm,但有少数人硬膜囊终止有变异,裂孔的前方就可能是硬膜囊。
有人测量了骶角下端到硬膜囊下端的距离,男性为5.7cm~7.5cm,女性为4.5~6.4cm,这可作为穿入深度的参考值,但临床操作时所选穿刺点应满足进针的深度与骶角连线的距离成人不应超过3cm,以免伤及蛛网膜下腔。
硬膜囊在骶管内几乎紧贴后壁而远离前壁,骶管前部布满了椎内静脉血管网,穿刺时的出血和惊厥与损伤静脉丛和药物注入血管内有关,因此,穿刺沿骶管前壁推进时出血较多,沿后壁时则较少,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3.4药物的剂量、推进速度与并发症关于骶管药物的剂量、注射速度的确定,因受解剖、生理、病理、患者体质等方面诸因素的影响,迄今仍缺乏解剖学定量化研究,临床上应用主要依赖于医师的经验。
骶管容积约为20ml~30ml,注药量不足,小于15ml时,往往会影响药物的渗透,达到神经阻滞的时间偏长,起不到治疗的目的;而药量超过20ml,麻醉平面偏高,常有下肢软弱无力的表现。
陈梦华等报道也认为注射容量应相当,最少用量不低于17ml。
至于注射速度,有人主张大剂量冲击疗法,认为50ml以上的较大剂量药物的体积膨胀牵拉作用及快速注入的冲击力起到对突出物及神经根有物理剥离粘连及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或使两者移位,起到“液体刀”的作用。
但是大剂量冲击疗法有使硬膜向蛛网膜下腔压迫出现颅内压升高的危险,其增高的幅度与注药量和速度有关,与药物无关。
骶管容积约20ml-30 ml,并非空腔、稍多于30ml药液足以达到病变部位,且能起到一定的液压剥离作用。
大剂量、快速冲击并不是大家认同的方法。
研究证明注射速度并不影响药液在硬膜外间隙的扩散,缓慢或间断注药,并不使扩散减弱,盲目快速加压只会增加副反应。
4骶管注射的临床适应症及注意事项4.1临床适应证骶管注射的运用有其严格的临床适应症和禁忌证,并不凡是腰腿痛都可行骶管注射疗法,且骶管注射用药的剂量、配伍、浓度、注药速度因腰腿痛的类型、因人、因生理结构和耐受程度而异,操作人员往往很难一步掌握到位。
对局部炎症性疾病为主的病例,机械性神经根受压因素较小,所以表现出较好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未破裂,突出早期、轻中度突出及轻度腰椎管狄窄疗效较好,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复杂性腰腿痛及反复保守治疗无效者、腰椎粉碎性骨折致椎管狭窄、神经根严重受压者,疗效欠佳。
临床中应注意,有明显手术适应证者应及早行手术治疗,不可盲目的应用骶管注射,以免耽误病情。
4.2临床应用注意事项骶管注射麻醉药物治疗腰腿痛,其实质是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一种,低血压是其常见的并发症。
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减退及椎间孔进行性闭塞,药物在硬膜外腔容易扩散,引起广泛的交感神经阻滞等原因,最容易发生低血压,应用麻醉药时用量宜少,推药速度宜慢。
注射后病人尽量平卧30min以上,以免在阻滞状态下加重病损。
椎管肿瘤、脊柱结核及化脓性感染、穿刺部位有感染灶及皮肤病者禁用此法。
另外,骶管内注射的药物较多,浓度较高,药物吸收慢也是引起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故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用药规律,切忌盲目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