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量分析法

合集下载

《SPSS统计分析》第10章 相关分析

《SPSS统计分析》第10章 相关分析

12.990 16.290 17.990 19.290
12.500 15.800 17.500 18.800
11.500 14.800 16.500 17.800
2.200 5.500 7.200 8.500
3.300 5.000 6.300
3.300
1.700 3.000
5.000 1.700
1.300
3.分析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程度。往往因为第三个变量的作用,使相关系数不能真正反映两个 变量间的线性程度。 这是应该控制一个变量的变化求另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也就是说, 在第三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变量的线性程度。
CORRELATIONS /VARIABLES=VCP with HEIGHT WEIGHT /PRINT=TWOTAIL NOSIG /MISSING=PAIRWISE .
6.300 3.000 1.300
1.800 1.500 3.200 4.500
2.700 6.000 7.700 9.000
5.000 8.300 10.000 11.300
12.000 15.300 17.000 18.300
9: 9 14.790 14.300 13.300
4.000 1.800 1.500 3.200 4.500
返回
典型相关分析
返回
典型相关分析概念
典型相关分析是用来描述两组随机变量间关 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线性组合,可以将一组变量组合成一个 新的综合变量。虽然每组变量间的线性组合有无 数多个,但通过对其施加一些条件约束,能使其 具有确定性。
典型相关分析就是要找到使得这两个由线性 组合生成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的系数。
学习通过编程解决偏相关问题

10第十章信度与效度分析方法

10第十章信度与效度分析方法

10第十章信度与效度分析方法信度与效度是研究中经常涉及的概念,用于评估测量工具(问卷、测验等)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常用的信度分析方法和效度分析方法。

信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稳定和一致地评估所要测量的概念或现象的程度。

信度分析主要包括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切割信度。

1.重测信度重测信度是通过对同一群体在不同时点进行两次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来评估测量工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常用的重测信度分析方法包括相关系数法和检验差异法。

相关系数法可以通过计算测量工具在两个不同时间点的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评价测量工具的信度。

一般认为,相关系数大于0.7表示信度较高。

使用检验差异法时,可以使用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来比较两次测量之间的差异。

2.内部一致性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是评估测量工具各个项目或子量表之间的相关性来衡量测量工具整体测量的一致程度。

常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方法包括Cro nbach's α系数、Kuder-Richardson公式20(KR-20)和Split-half 法。

Cronbach's α系数是最常用的内部一致性分析方法,一般认为,α系数大于0.7表示信度较高。

3.切割信度切割信度是评估测量工具中各个项目之间的一致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检验差异法和相对切割信度系数。

检验差异法使用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来检验测量工具中各个项目之间的差异,一般认为,差异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表示项目之间具有较高的切割信度。

相对切割信度系数通过计算测量工具中各个项目得分的标准差和总分的标准差之比来评估切割信度,一般认为,相对切割信度系数大于0.3表示切割信度较高。

效度是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地评估所要测量的概念或现象的程度。

效度分析主要包括内容效度、构效度和准确性效度。

1.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评估测量工具是否充分地反映所要测量的概念或现象的内容和特征。

常用的内容效度分析方法包括专家评分法、相关系数法和因素分析法。

热工原理·第10章-03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热工原理·第10章-03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2019/9/28
第六章 单项对流传热实验关联式
25
4. 特征速度及定性温度的确定
特征速度一般多取截面平均流速。 定性温度多为截面上流体的平均温度(或进出口截面 平均温度)。
5. 牛顿冷却公式中的平均温差
对恒热流条件,可取 (tw tf ) 作为 tm 。
对于恒壁温条件,截面上的局部温差是个变值,应利 用热平衡式:
式中: —— 流体的体积膨胀系数 K-1 Gr —— 表征流体浮生力与粘性力的比值
(2) 量纲分析法:在已知相关物理量的前提下,采用 量纲分析获得无量纲量。
2019/9/28
第六章 单项对流传热实验关联式
7
a 基本依据: 定理,即一个表示n个物理量间关系的 量纲一致的方程式,一定可以转换为包含 n - r 个独立 的无量纲物理量群间的关系。r 指基本量纲的数目。
(c)组成三个无量纲量
1 hu a1 d b1 c1 d1 2 u a2 d b2 c2 d2 3 c pu a3 d b3 c3 d3
(d)求解待定指数,以1 为例
1 hu a1 d b1 c1 d1
2019/9/28
第六章 单项对流传热实验关联式
10
t y y0
现象2: h t 0
t y y0
2019/9/28
第六章 单项对流传热实验关联式
4
建立相似倍数:
h h

Ch


C
t t

Ct
相似倍数间的关系:
y y

Cy
ChC y h t
§6-2 相似原理的应用
1 如何进行模化试验 (1)模化试验应遵循的原则 a 模型与原型中的对流换热过程必须相似;要满足上 述判别相似的条件

仪器分析课件-第10章-红外光谱分析法

仪器分析课件-第10章-红外光谱分析法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 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 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如:
13:15:17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三、 分子的振动形式
两类基本振动形式:变形振动和伸缩振动。以甲烷为例:变形振动
13:15:17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五. 红外光谱峰的吸收强度 P297
这种方法适用于组分简单,样品厚度一定(一般在液体样品 池中进行),特征吸收谱带重叠较少,而浓度与吸光度不成线性 关系的样品。
13:15:17
红外光谱的应用
3 .吸收度比法 该发适用于厚度难以控制或不能准确测定其厚度的样品,例如厚度不均匀 的高分子膜,糊状法的样品等。这一方法要求各组分的特征吸收谱带相互 不重叠,且服从于郎伯 — 比尔定律。 如有二元组分 X 和 Y ,根据 朗伯 -比尔定律 ,应存在以下关系;
1.位置:由振动频率决定,化学键的力常数 K 越大,原子折合质量 m 越小, 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反之,出现在低 波数区(高波长区); 2.峰数:分子的基本振动理论峰数,可由振动自由度来计算,对于由 n 个原子 组成的分子,其自由度为3 n
3n= 平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 分子的平动自由度为3,转动自由度为:非线性分子3,线性分子2
13:15:17
红外光谱的应用
二、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大致可分为官能团定性和结构定性两个方面。 定性分析的一般过程: 1. 试样的分离和精制 2.了解与试样性质有关的其它方面的材料 3. 谱图的解析 4. 和标准谱图进行对照 5. 计算机红外光谱谱库及其检索系统 6. 确定分子的结构
13:15:17
红外光谱的应用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本章教学目的:1、了解沉淀中沉淀式和称量式的概念。

2、明确沉淀剂选择的条件。

3、掌握沉淀形成的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沉淀的条件教学内容:一、重量分析法原理什么是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gravimetric analysis):根据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来测定欲测组分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

分类如下:沉淀重量法分类气化法电解分析法热重量分析本章重点讲解讨论沉淀重量法和气化法。

1、沉淀重量法(precipitation method):利用沉淀反应,加过量沉淀剂于试样溶液中,使被测组分定量地形成难溶的沉淀于试样溶液中,经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称量,根据称得的重量计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溶解 BaCl 2沉淀剂 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例如:测定试液中硫酸根离子含量:试样 试液 BaSO 4 称量BaSO 4恒重 计算百分含量Fe 3+ → Fe (OH )3 → Fe 2O 3Ba 2+→ BaSO 4 → BaSO 4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沉淀形(式):沉淀析出的形式。

称量形(式):烘干或灼烧后称量时的形式。

2、气化法(volatilization method ):被测组分是挥发性的,或与试剂反应后能生成气体的,则可用加热或蒸馏等方法使其挥发除去。

然后从减轻的重量(失重)计算被测组分含量;或者用某种吸收剂吸收挥发出的气体,根据吸收剂增加的重量(增重)计算被测组分百分含量。

适用范围:对于高组分含量物质的测定,重量分析法比较准确,一般测定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1%,主要用于高含量硅、磷等试样分析。

不足之处:操作繁琐、费时较多、不适于生产中的控制分析,对低含量组分的测定误差较大。

二、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沉淀法)1、重量分析法(沉淀法)对沉淀形式的要求①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这样才能保证被测组分沉淀完全。

Ksp <10-8 ②沉淀应易于过滤和洗涤。

颗粒较大的沉淀好于较小的沉淀。

颗粒大的晶形沉淀比同质量的颗粒小颗粒沉淀具有较小的总表面积,易于洗净。

第十章 电位分析法(全)

第十章 电位分析法(全)
21
1.氟电极
Ag , AgClㄧKF(0.1mol/L),NaCl(0.1mol/L)∣LaF3膜
① F - 选择性电极的结构 • 1. LaF3单晶膜 • 2. 塑料电极管 • 3. 内参比电极 Ag / AgCl • 内参比溶液 0.1mol/L KF,0.1mol/L NaCl
22
② F - 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机理:
19
测定时:
①用两种不同pH值的标准缓冲溶液定
位,调节仪器斜率。 ②选用pH值和待测液相近的标准缓冲 溶液调斜率。
20
10-2-3 其他类型的离子选择性电 极
• (一)均相晶膜电极 1.氟电极 2.以Ag2S为基质的晶体膜电极 • (二)多相晶膜电极 如 Ag2S + PVC • (三)流动载体电极-液膜电极 • (四)敏化离子选择性电极
25
2.能斯特响应范围标准曲线符合能斯特响应的直线区间的浓度范围 通常为 10-1~10-6 mol/L
3.检测限(检测下限)
(a):两延长直线交点A处的 活度值 (b):直线部分延长线与弯曲 部分相距 18/n mv处
标准曲线
26
(二)电极选择性系数
选择性系数Kijpot ① 表示待测离子i与共存干扰离子j的选择性系数。 Kijpot越小,则电极对 i 离子的选择性越高, 即j离子在测定i离子时对电极电位的贡献越小。
n
n
pH玻璃电极║试液∣参比电极 E池=φ参-φ指+φ液接 =常数 - 0.0592 lgαH+ =常数+0.0592 pH 零电流状态测定电池电动势,为什么?
4
10-2.离子选择性电极和膜电位
• 概念和分类 • 玻璃电极和pH测量 • 其他类型的离子选择性电极

第十章-电位分析法

第十章-电位分析法
14
玻璃膜
15
玻璃膜电位的形成:
玻璃电极在水溶液中浸泡,形成一个三层结构,即 中间的干玻璃层和两边的水化硅胶层。 浸泡后的玻璃膜示意图:
膜电位构成:相界电位、扩散电位之和。
16
玻璃膜电位的形成:
水化硅胶层具有界面, 构成单独的一相,厚度一 般为0.01~10 μm。在水化 层,玻璃上的Na+与溶液 中的H+发生离子交换而产 生相界电位。
测定的只是某种型体离子的平衡浓度。
电位滴定法:利用电极电位的突变来指示滴定终点的
滴定分析法,是电位测量方法在容量分析中的应用。 测定的是某种参与滴定反应物质总浓度。


指示电极: 在电位分析中,将电极电位随被测电活性物
质活度变化的电极称为指示电极。
参比电极: 与被测物质无关的、电位比较稳定的、提供
的电极,K后取负号; b. Ki j 称之为电极的选择性系数; 其意义为: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待测离子和干扰离 子产生相同电位时待测离子的活度αi与干扰离子活度αj的
Zi/Zj次方的比值:
Ki j = αi /(α j)Zi/Zj
25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
Nernst响应,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
① 线性范围:AB段对应的检测离子 的活度(或浓度)范围。(Nernst响应)
② 级差: AB段的斜率(S), 活度相差一数量级时,电位 改变值,S=2.303 RT/nF , 25℃时,一价离子S=0.0592 V, 二价离子S=0.0296 V。离子电荷数越大,级差越小,测定 灵敏度也越低,电位法多用于低价离子测定。
电极电位(25℃): EAgCl/Ag = EAgCl/Ag - 0.059lgaCl-
7

流体力学 第10章 相似性原理与因次分析

流体力学 第10章 相似性原理与因次分析

所以上式写为
可写成: 可写成:
除以上式, 用 ρg 除以上式, λ 并令 f ( , Re) = d 2 则 或:
l 2 p = f ( , Re) ρv d d
p l v = hf = λ ρg d 2g
2
p
l v = hf = λ d 2g γ
2
第二节
流动相似的基本概念
力学相似性原理) (力学相似性原理) 模型——研究题目,状态,过程的简化表述. 研究题目,状态,过程的简化表述. 模型 研究题目 模型试验成果要用于原型, 模型试验成果要用于原型,故原型与模型两液流 动相似,即原型(prototype)与模型 与模型(model)上同名 动相似,即原型 与模型 上同名 物理量( 对应成比例. 物理量( v, p, F ....... )对应成比例. 6.2.1 几何相似 原型与模型几何长度对应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原型与模型几何长度对应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长度比尺: 面积比尺: 长度比尺: λ = l p 面积比尺: λ = λ2
λT = λI
λν = λu λl
ul ul = ν p ν m
λρ λν λu λl = λρ λ λ
2 u
2 l
λu λl =1 λν
Re p = Re m
原型雷诺数=模型雷诺数 原型雷诺数 模型雷诺数 雷诺相似准数) (雷诺相似准数)
2. 重力相似准则(弗劳德准则) 重力相似准则(弗劳德准则)
研究,解决, 研究,解决, 发现, 发现,发明 模型试验的理论与方法是工程师必备知识! 模型试验的理论与方法是工程师必备知识! 是工程师必备知识
量纲分析法(因次分析法)(第四节) )(第四节 第一节 量纲分析法(因次分析法)(第四节) 10.1.1 量纲

自考成本管理会计第十章本量利分析法

自考成本管理会计第十章本量利分析法
4、在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既定的条件下, 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售价的高低,单位 售价提高,盈亏临界点降低,反之,盈亏临 界点升高。
(二)边际贡献式盈亏临界图(见P240)
这个图的优点在于:能反映任一销售量下的 边际贡献。在图中,盈亏临界点的边际贡献 刚好等于固定成本,超过盈亏临界点的边际 贡献大于固定成本,实现了利润;低于盈亏 临界点的边际贡献小于固定成本,表明企业 发生了亏损。
例4(P231)
1、加权cmR=30%×50%+40%×30%+25%×20%

=32%

(50-35)× 2000+(15-9)× 4000+(8-6)× 5000
或加权cmR=
×100%

50×2000+15×4000+8×5000

=(30000+24000+10000)÷(100000+60000+4000) × 100% =64000÷200000×100%
P=px-bx-a (二)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及变动成本率 1、边际贡献(cm) 边际贡献是指产品销售收入与其变动成本之
差。表现形式有:单位边际贡献(cm)和边 际贡献总额(Tcm)两种。 (1)cm=p-b (2)Tcm=px-bx
2、边际贡献率(cmR) 它是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第二节 盈亏临界分析
一、盈亏临界点的基本计算模型 盈亏临界点是指当产品的销售业务达到某一
水平时,其总收入等于总成本,或边际贡献 总额正好等于全部固定成本,即利润为零, 这种特殊状态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就称为盈 亏临界点。 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可通过损益方程式来进行。

第10章 LTI控制系统的分析

第10章 LTI控制系统的分析

(5)最大超调量Mp(Maximum Overshoot): 指响应的最大偏离量c(tp)与终值c(∞)之差的百分比,即100 % c()
(10.1.1)
0.1C(∞)
tr或tp评价系统的响应速度;ts同时反映响应速度和
0
tr
阻尼程度的综合性指标。Mp%评价系统的阻尼程度。
T dC(t) C(t) r(t) dt
(10.2.1)
例如,常见的RC低通滤波器(一阶控制系统)电路,其微分方程为 T u'(t) u(t) r(t)
其中u(t)为电路输出电压,r(t)为电路输入电压,T=RC为时间常数。当初始条件为零时,其传递函
数为
(10.2.2)
其框图模型如图10-2-1所示。
增加或删除节点可以调节曲线的曲率和走向。MATLAB里面spline函数是三次样条插值,也就是 用分段光滑的曲线去插值,每一段都是三次多项式。spline()函数的使用方式如下: yi = spline(x,y,xi):使用三次样条插值来寻找y在矢量xi指定的点上的函数值yi。y是x 的函数,即y=f(x), x和y是一一对应关系,均是有多个元素的向量,如果y是一个矩阵,数据结果是一个向量,插值 按y的每一行算出。这种情况下,length(x) 必须等于size(y,2),yy是size(y,1)*length(xx)向量。 如果峰值时间为tp,则tp=spline(y,t,max(y))求出y在自己最大值发生的时间t,即峰值时间为tp。 3. 计算误差面积、最大超调量Mp (1)使用梯形面积积分函数trapz(t,y)计算y在时间t内的误差面积。 (2)最大超调量Mp:在图10-1-1中,由于系统的阶跃响应的稳态值为1,则根据(10.1.1)式有:

第10章:定量预测5-因果关系分析法

第10章:定量预测5-因果关系分析法

ˆ Y t 1
=Yt(1+A%+B%+C%+D%+· · · · · · · · · · · · · · )
• 表示t+1期预测对象的预测值;表示t期预测对象的 实际值;A%表示预测对象受第一个因素影响的程 度;B%表示预测对象受第二个因素影响的程度; 以此类推。例如:见下页
• 例1: 已知某空调制造公司2006年销售中央 空调750套。市场调研人员通过对历史统计 资料的研究估计出,未来各因素影响销售 量的程度为:商品质量的提高和价格的降 低可使销量增加30%;国家经济政策的变 动(如紧缩)可能使销量减少10%;由于 规格不全而失去部分顾客,可能使未来销 量减少5%;居民收入的增加可能使未来销 量增加20%;同类产品的竞争可能使销量 减少8%,预测2007年企业空调的销售量?
• 4 变量遗漏问题 当回归结果与经济理论不一致时,重要变量 的遗漏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比如:有一个大学生进行需求预测,根据收 集到的历史资料进行回归后得到的预测方程为: Q=7.8+3.42P,价格系数为正值,并在统计上显 著。对这样的一个结果,我们认为不合常理,一 个解释是:价格一直上涨,但收入和人口数也增 加,价格和收入、人口呈现正相关,所以3.42反 映收入和人口增加而导致需求的增加。因此,为 了分别找出这些影响,全面合理的解释因变量的 变化,就需要在回归方程中增加新的变量。
解决方法:对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高度相关 进行检验,从方程中取消一个高度相关的 自变量。 多重共线性举例说明: SPSS的多重共线性诊断功能 Collinearty Diagnostics 数据10-2
• 我们曾经收集1985-2005年粮食产量(因变量)、 耕地面积、劳动人口等9个变量的数据,分别进 行一元回归。可决系数R2结果如下表(一般认为 可决系数大于0.7效果较好,否则效果较差。)

B136-分析化学-第九、十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答案 (2)

B136-分析化学-第九、十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答案 (2)

第九章沉淀滴定法一、莫尔(Mohr)法1. 莫尔法测定Cl-采用滴定剂及滴定方式是(B )(A)用Hg2+盐直接滴定(B)用AgNO3直接滴定(C) 用AgNO3沉淀后,返滴定(D)用Pb2+盐沉淀后,返滴定2. 下列试样中的氯在不另加试剂的情况下,可用莫尔法直接测定的是( D )(A) FeCl3(B) BaCl2(C) NaCl+Na2S (D) NaCl+Na2SO43. 用莫尔法测定Cl-的含量时,酸度过高,将使(Ag2CrO4不易形成,不能确定终点),碱性太强,将生成(生成褐色Ag2O,不能进行测定)。

4.关于以K2CrO4为指示剂的莫尔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指示剂K2CrO4的量越少越好(B)滴定应在弱酸性介质中进行(C)本法可测定Cl—和Br—,但不能测定I—或SCN—(D)莫尔法的选择性较强二、佛尔哈德(Volhard)法5.(√)佛尔哈德法是以NH4SCN为标准滴定溶液,铁铵矾为指示剂,在稀硝酸溶液中进行滴定。

6. 佛尔哈德法测定Ag+时, 应在(酸性)(酸性,中性), 这是因为(若在中性介质中,则指示剂Fe3+水解生成Fe(OH)3,影响终点观察)。

7.(×)用佛尔哈德法测定Ag+,滴定时必须剧烈摇动。

用返滴定法测定Cl-时,也应该剧烈摇动。

8.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返滴法以NH4CNS标准溶液滴定Cl-时,下列错误的是(D )(A)滴定前加入过量定量的AgNO3标准溶液(B)滴定前将AgCl沉淀滤去(C)滴定前加入硝基苯,并振摇(D)应在中性溶液中测定,以防Ag2O析出三、法扬司(Fajans)法9.( √ )在法扬司法中,为了使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通常加入适量的糊精或淀粉使沉淀处于胶体状态。

10. 卤化银对卤化物和各种吸附指示剂的吸附能力如下: 二甲基二碘荧光黄>Br ->曙红>Cl ->荧光黄。

如用法扬司法测定Br -时, 应选(曙红或荧光黄)指示剂;若测定Cl -,应选(荧光黄)指示剂。

(完整版)分析化学武大第五版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分析化学武大第五版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五版)上册武汉大学主编第一章概论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第五章酸碱滴定第六章络合滴定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第八章沉淀滴定法与滴定分析小结第九章重量分析法第十章吸光光度法第十一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第一章概论1、答:定义: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相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

任务:定性、定量、结构。

作用:略2、答:略3、答:取样→分解→测定→计算及评价注:取样的原则:应取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样品;分解的原则:①防止式样损失;②防止引入干扰。

4、答:Na2B4O7·10H2O的摩尔质量比Na2CO3的大,故选择硼砂作为标定盐酸的基准物质可以使称量误差减小,但是硼砂含10个结晶水不稳定,而碳酸钠摩尔质量小,性质稳定。

6、答:a.偏低b.偏低c.偏低d.无影响e.偏大f.偏小g.偏大h.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7、答:偏低NaOH O H O C H OH O C H NaOH V M m C 1210002422242222⨯⨯=••因为失水后的H 2C 2O 4中含有比同样质量H 2C 2O 4·2H 2O 更多的能与NaOH 作用的H +,这样测定时消耗V NaOH 增大,所以C NaOH 偏小。

8、答:偏高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略)1、答:不对。

应将原始试样全部送交分析部门,再由分析人员对原始试样采用四分法进行缩分,依据经验公式取样,再分解、测定等。

2、答:分解无机试样和有机试样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试样的分解时将待测物转化为离子,而有机试样的分解主要是破坏有机物,将其中的卤素,硫,磷及金属元素等元素转化为离子。

3、答:用NaOH 溶解试样,Fe ,Ni ,Mg 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与Zn 基体分离。

4、答:测硅酸盐中SiO 2的含量时采用碱熔法,用KOH 熔融,是硅酸盐中的硅转化为可溶性的K 2SiO 3,再用容量法测定:测定硅酸盐中Fe ,Al ,Ca ,Mg ,Ti 的含量时,用HF 酸溶解试样,使Si 以SiF 4的形式溢出,再测试液中Fe ,Al ,Ca ,Mg ,Ti 的含量。

分析化学第10章课后习题

分析化学第10章课后习题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1.与化学分析法相比,吸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①灵敏度高 ②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快速. ③ 准确度较高 ④ 应用广泛 。

2.何谓复合光、单色光、可见光和互补色光?白光与复合光有何区别? 答:⑴复合光指由不同单色光组成的光;单色光指其处于某一波长的光;可见光指人的眼睛所能感觉到的波长范围为400-750 nm 的电磁波;将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照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就可形成复合光,它们称为互补色光; ⑵ 白光是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光,它是将将各种小组长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

3.简述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及物理意义,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答:确定前提为:①入射光为平行单色光且垂直照射;② 吸光物质为均匀非散射体系;③吸光质点之间无相互作用;④辐射与物质之间的作用仅限于光吸收过程,无荧光和化学现象发生。

其物理意义如下:当一束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A 与物质的浓度c 及吸收层厚度 b 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 Kbc TI I A t===1lglg0 4.摩尔吸收系数κ在光度分析中有什么意义?如何求出κ值?κ值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答:⑴摩尔吸光系数κ在光度分析中的意义:当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mol/L 和吸收层厚度为 1cm 时,吸光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光度。

(2)在适宜的低浓度时,测其吸光度A ,然后根据bcA=κ计算而求得。

(3) κ值受入射光的波长,吸光物质的性质、溶剂、温度、溶液的组成、仪器灵敏度等因素的影响。

5.何谓吸光度和透射比,两者的关系如何?答:吸光度A 是指入射光强度与透射光强度的比值的对数值。

透射比T 是指透射光强度I t 与入射光强度I 0的比值。

两者的关系如下:TI I A t 1lg lg0== 6.在光度法测定中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答:⑴物理因素:①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②非平行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③ 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分析化学(第五版)-

分析化学(第五版)-

HCl
溶样 稀H2SO4 BaSO4
过滤
洗涤
灼烧
称重
计算
mp
Ba%
• 铁矿中铁含量的测定(滴定或容量分析法):
称样 硫-磷混酸 Fe3+ 还原剂
mS
溶样
精品课件
Fe2+ K2Cr2O7 Fe3+
VC
mp
仪器分析的分类
电化学分析法
质谱分析法
仪器分析
色谱分析法
分析仪器联用技术
精品课件
光分析法 热分析法
精品课件
1.2.5按生产部门的要求 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生产 部门 要求
例行分析 ---一般化验室对日常生产中的原 (常规分析) 料和产品所进行的分析。
快速分析 ---为控制生产过程提供信息。
仲裁分析
---权威机构同公认的标准方法进 行准确地分析,以判断原分析结 果的准确性。
精品课件
分析目的 例仲 行裁 分分 析析
易燃,烧纸味,灰散
丝 柔软,光泽
卷缩,臭味,灰颗粒
合成纤维 弹性,耐热 卷缩,冒黑烟,灰小球
精品课件
举例二
“碘盐如何?”(含不含?含多少?) IO3-+5I-+6H+ →3I2+3H2O
用食醋,KI淀粉试纸检验(含不含碘)20~50mg·kg-1 用仪器分析测定碘的含量ωI2 =0.005%(属于痕量分析) 根据碘酸钾、碘化钾在酸性介质中与结晶紫形成稳定的 离子缔合物,用四氯化碳萃取后。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出 食盐中碘酸钾的含量,再换算出碘的含量。 可参考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06年第六卷第三期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2年18卷第五期
精品课件

第10章:空间分布型测定

第10章:空间分布型测定

1第10章 空间分布型测定第1节 生物种群空间分布型的聚集度指标测定生物种群田间分布型常因种类和发育阶段的差异而不同,亦随种群密度的大小而有所变化,同时还受地形、土壤和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了解不同生物种群空间分布型的差异,不仅可以认识它的生活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还可以根据不同分布型进行调查取样及有关生物学试验的设计。

研究生物种群空间分布型的聚集度指标始见于50年代后期, 近20多年来发展迅速。

它即可用于判断种群的空间分布型, 又可对种群群体行为、种群扩散型的时间序列变化等提供有用的信息。

1. 聚集度测定的指标用于病虫空间分布型的聚集度测定的指标有多种, 归纳介绍如下。

(1) 平均拥挤度m* (Lloyd, 1967)通俗地讲,平均拥挤度表示生物个体在一个样方中的平均邻居数,它反映了样方内生物个体的拥挤程度。

m*=x x x j j j jj ()-==∑∑111θθ=x +S 2/x -1式中x j 为第j 个样方的个体数,θ为样方总数,x 为平均密度(有时亦记为m ), S 2为样本方差。

(2) I 指标I =S 2/x -1当Ⅰ<0时为均匀分布, 当Ⅰ=0时为随机分布, 当I >0时为聚集分布(Moore, 1954)。

(3) m*/m 指标在Moore (1954)的m *指标的基础上,Lloyd (1967)提出了m */m 指标,即平均拥挤度与其平均值之比值,即:m m m x*/*=当m */m <1时为均匀分布;当m */m =1时为随机分布;当m */m >1时为聚集分布。

(4) C A 指标C A =(S 2/x -1)/xKuno (1968)最早提出并认为,当C A <0时为均匀分布, 当C A =0时为随机分布,当C A >0时为聚集分布。

(5) 扩散系数C该指标C=S2/x用于检验种群是否偏离随机型。

当C<1时为均匀分布,当C=1时为随机分布,C>1时为聚集分布。

第十章 电化学分析法

第十章 电化学分析法
第十章 电化学分析法
主要内容
概念 参比电极与指示电极 电位法测溶液的pH值
永停滴定法
概念:
电化学分析法:根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及 其变化来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它是以测量溶液 的电导、电位、电流和电量等电化学参数,对待 测组分进行含量测定。 电位法:电化学分析方法之一,是利用测量原电池 的电动势以求出被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将待 测物质的溶液与指示电极、参比电极组成原电池, 由于电池电动势和被测溶液浓度之间服从能斯特 方程式,因此测得电池的电动势,即可求出待测 溶液的浓度。
3、滴定剂与被测滴定剂均为可逆电对 如硫酸铈滴定亚铁: 开始滴定后,溶液中生成Fe3+, 形成可逆电对Fe3+/Fe2+,产生电 流,并随着[Fe3+]增大,电流增 强,当[Fe3+]=[Fe2+]时电流最大, 然后,随着[Fe2+]变小电流减弱 终点到达时,过量的Ce4+与反应 生成的Ce3+形成可逆电对,产生 电流

玻璃膜电位的形成:
玻璃电极在水溶液中浸泡,形成一个三层结构,即中间的干 玻璃层和两边的水化硅胶层。浸泡后的玻璃膜示意图:
续前

因玻璃膜内的[H+]的浓度和Ag-AgCl电极的电位是 恒定的,则玻璃电极的电位就取决于膜外溶液的 [H+]浓度,即被测溶液的[H+]浓度。因此,通过 测定玻璃电极的电位,就可以测定溶液的pH 值。
AgCl + e
Ag + Cl E = E0 AgCl/Ag
电极电位(25℃):
- 0.059 lg [Cl-]
银-氯化银电极:
银-氯化银电极的电极电位(25℃)
0.1mol/LAg-AgCl 电极 KCl 浓度 电极电位(V) 0.1 mol / L +0.2880 标准 Ag-AgCl 电极 1.0 mol / L +0.2355 饱和 Ag-AgCl 电极 饱和溶液 +0.2000

第10章财务分析

第10章财务分析

第十章“财务分析”1、比较分析法:(1)3种方法:①趋势分析法。

②横向比较法。

③预算差异分析法。

(2)3种注意:①用于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②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作为分析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③应运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原因,趋利避害。

(3)3种应用:①重要财务指标比较②会计报表比较③会计报表项目构成比较2.比率分析法: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方法。

(1)3种方法:(2)3种注意:①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分子分母的口径一致)。

②对比项目的相关性(比率指标的分子分母必须具有相关性)。

③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科学合理的对比标准有:预定目标、历史标准、行业标准、公认标准3.因素分析法:(第8章第三节已经讲授过了) ---- 解释差异。

(1)2种方法:(2)4种注意:①因素分解---关联性②因素替代---顺序性③顺序上 ---连环性①计算结果---假设性注意:上述分析方法局限性:财务评价:【财务分析指标综合评价】对企业财务和经营情况进行总结、考核和评价。

它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分析资料为依据,注重对企业财务分析指标的综合考核。

方法分类:杜邦分析法、沃尔评分法、功效系数法(功效函数法,我国目前采用)第一节基本“财务报表”分析【考点1】“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还本身所欠债务的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均涉及“流动负债”,一般不考虑付息问题。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 不考虑利息,指标中不涉及利息。

1.营运资金:2.流动比率:3.速动比率:4.现金比率:【小结】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小结】题型:流动比率为1.2,则赊购材料一批,将会导致()方法:假设数值替计算(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既要考虑还本能力,还要考虑付息能力。

涉及债务的均为“负债总额”。

3.权益乘数:计算技巧:1)已知一个指标,要能够计算出另外2个指标——需要在计算题中注意。

文献计量学10引文分析法

文献计量学10引文分析法
(2)任何一个学科所需要的“尾部期刊”,即布拉德福 定律中所描述的非本专业的科学期刊,绝大多数构成其它学 科的核心期刊。
42
4.2评价期刊的主要测度指标
4.2.1期刊载文量 4.2.2期刊引证率 4.2.3期刊被引率 4.2.4引文率 4.2.5影响因子 4.2.6即年指标 4.2.7期刊自引率 4.2.8期刊自被引率
文献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可以定量地反 映出主体之间的联系程度。
被引文篇数分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 被引文篇数分布与论文的学科性质 有关。一般来说,基础理论学科研 究论文被引证量大于应用技术学科 研究论文。
其次, 被引文篇数分布与论文语种有关。 一 般来说,外文文献的平均被引证 量比中文每篇论文被引证量大。
信息计量学
第十章 引文分析法
本章主要内容
1 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 3 引文分布规律及主要指标分析 4 科学期刊的引文分析 5 引文网络与聚类分析 6 引文分析法的评价
2
1 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1 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 1.2 引证行为与引证动机 1.3 引文分析的基本类型和步骤
3
1.1引文分析的基本概念
1.1.1引文分析:
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 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 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证与被引证现 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
4
1.1.2 引证分析的发展
第一次引证分析是P.L.K.Cross和E.M.Cross 于 1927年进行的。
2 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
2.1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 2.2 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 2.3 国内引文分析的主要工具

第10章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第10章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10-1 数均分子量的测定
一、端基分析法
使用端基分析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条件:
1)聚合物必须是已知化学结构的线型或支链型 大分子; 2)大分子链端带有可供定量分析的基团; 3)每个分子链上所含的基团数量是一定的;
端基分析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的程序:
1) 精确称量出试样重量W;
2) 测出重量为W的试样中端基的摩尔数nt; 2) 根据每个大分子链所带有的端基数X,得到试样 的摩尔数 n
实验仪器——小角激光光散射仪
1—注射器;2—激光器;3—倒向镜;4—衰减器; 5—透镜; 6—试样池;7—固定衰减器; 8—光电倍增管;
使用LALLS测定溶液的Relay因子(Rθ),其优点为 在小角度时(2~7o)可以省去角度外推。
(П/C)1/2 =(RT/M)1/2(1 +Г2C/2)
以(П/C)1/2 对C作图可得到直线 ,由直线截距 可以计算出分子量。
§10-2 重均分子量测定——光散射法
一、基本原理
光线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会产生散射现象, 散射光的强度为:
cIo dn 2 I (r , ) (4 / N o r )n ( ) dc 1 / M 2 A2c
溶剂池
溶液池
半透膜
W /M C RT ~ RT M n1V1
C —— 溶液浓度g/ml; M —— 溶质分子量;

高分子溶液的П/C与溶液浓度C有关:
1 RT ( A2C A3C 2 ) C M
一般情况下取前两项即可:
1 RT ( A2C ) C M
以П/C 对C作图,由直线斜率可求得A2,由直线截 距可计算出分子量。 渗透压测量聚合物的分子量是一种比较好的方 法(方便、精确),该方法测量分子量的范围是 104—106之间,得到的也是数均分子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重量分析法(6课时)第十章 重量分析法 10 — 1、概述1、重量分析法:采用适当方法,将被测组分从式样中分离,终称量得到其质量和含量。

优点:不需配制或标定标准溶液,引入误差的机会相对较少,故准确度较高(0.1%~0.2%); 缺点:分离时涉及一系列操作(加热、沉淀、过滤、烘干、称量),故操作繁琐(费时)。

2、分类:按分离被测组分不同,可分四组(P302-303):①.沉淀法②.气化法③.提取法(利用被测组分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④.电解法加提取剂其中,沉淀法是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章只讨论此法。

10 — 2、沉淀法1、原理:利用沉淀反应使被测组分生成↓,M +(被测物)+L -(沉淀剂)→ML ↓再将ML ↓→过滤→洗涤→烘干→称量→确定M +的含量从过程看,关键是第一步沉淀和最后一步称量——操作好坏直接影响分析结果,故要求较高。

2、对沉淀形式的要求:沉淀形式——被测组分经沉淀后所得到的物质形态(ML ),其要求有4条:①.沉淀的溶解度要小——以确保沉淀完全(一般要求未沉淀部分不超过0.2mg ——即天平称量误差);②.沉淀应容易过滤和洗涤——应尽量创造条件使↓成为大颗粒; ③.沉淀必须纯净——不应混进沉淀剂或其他杂质,以减小分析误差;④.应易转变为称量形式——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后所得的物质形态。

[注意:有时,沉淀形式=称量形式。

如:Cl -−−→−+Ag AgCl ↓−−−−−→−烘干洗涤过滤、、AgCl 有时二者不等。

如:Mg 2+−−−−→−424)(HPO NH MgNH 4PO 4·6H 2O −−−−−−−→−烘干或灼烧洗涤过滤、、)(722焦磷酸镁O P Mg 3、对称量形式的要求:也有三条(见P304)①.应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否则无法计算含量;②.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受空气中的H 2O 、O 2、CO 2影响; ③.应具尽可能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误差。

怎样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是后面讨论的问题。

先分析怎样满足沉淀形成的第一条要求。

10 — 3、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一、沉淀的溶解度:分两种情况讨论。

1、1∶1型难溶化合物:其化学式用MA 表示,将其放入水中,MA 将部分溶解,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显然:S ’=[M +]= [A - ],而溶解度表示饱和溶液中所有溶解在水中的物质的量的浓度,通常用S 表示,则:S =S 0+S ’= S 0+[M +]= S 0+[A -] 式中S 0又称固有溶解度,∵绝多数难溶盐均为强电解质,S 0很小可忽略(仅HgCl 2等少数除外):∴S = [ M + ] = [ A -]按溶度积关系,溶解达到平衡时:[ M + ]·[ A -]=Ksp ←溶度积 故:S ·S=Ksp S= ←可见,Ksp 越大,S 越大,故要使被测组分沉淀完全,应选用Ksp 较小的物质做 沉淀剂若考虑了离子间的相互影响——离子强度,则平衡时有:a M+·a A -=Kap ←活度积按浓度与活度的关系:a M+=γM+·[ M + ] ,a A -=γA -·[A -],可推得Ksp 与Kap 相互关系:γM+·[ M + ]·γA -·[A - ]= γM+·γA -·[ M + ]·[A -]= γM+·γA -·Ksp =Kap ∴Ksp =,代入S 的计算式:S =①一般资料告知的是活度积Kap 而非Ksp ,但大多数情况下,溶液浓度不大(难溶物),故γM+=γA -=1,∴S= ,由此可由Kap 直接算出S ,只有在浓度较大,且强调要考虑离子强度时,才由①式计算S2、m ∶n 型难溶化合物:化学式可用MmAn 表示,放入水中,溶解达平衡时,有:同样:S=S 0+S ’=S ’,按溶度积关系:[M n +]·[Am -]=Ksp【这里不必再讨论活动积和条件溶度积(可按副反应系数自然算出结果)】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较多,分析时以定性为主。

1、同离子效应:按沉淀平衡,若向溶液中加入任何一种与沉淀有关的离子(称构晶离子),将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从而使难溶物的溶解度减小。

如向MmAn 溶液中加入A m -,使其加入之浓度C A S ,则[m ·S]m ·[nS+C A ]n =Ksp , 由于C A S ,∴[nS+C A ]= C A ,代入,解之 m n AC Ksp m S ⋅=1 可见,S 与加入的A m -浓度成反比——加入越多,S 越小(但不能太多,否则将出现盐效应)2、盐效应:当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大时,可不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若浓度较大,则须考虑相互间的影响,应用活度关系考虑平衡:以MmAn为例,平衡时,a M m·a A n= Ksp,其中:a M =γM·[M n+]=γM·mSa A=γA·[A m-]=γA·nS上式左边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右边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离子强度I有关,其关系式为:lgγi=-0.50Z i2( -0.30I)而I又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有关:I=∑C i Z i2,显然,C i,I →离子间相互作用,γi相应↓,S ,可见:盐效应使溶解度增大。

此影响称“盐效应”3、副反应(包括酸效应和络合效应):以MmAn型难溶化合物为例。

设M n+、A m-皆有副反应(其副反应系数分别为Mα、Aα),则][][/++=nnM MMαMnn MMα][]['++=⇒][][/--=MMA AAαAmm AAα][]['--=⇒按平衡关系,有()()nAmAmMnMnmAmnMnAmMAMAMaa⎪⎪⎭⎫⎝⎛⋅⋅⎪⎪⎭⎫⎝⎛⋅=⋅⋅⋅=⋅-+-+αγαγγγ][][][][''而[M n+’]= m S ;[A m-‘]= n S。

代入,得KapnSmSaanAAmMMnAmM=⎪⎪⎭⎫⎝⎛⋅⋅⎪⎪⎭⎫⎝⎛⋅=⋅αγαγ解出S :)()(nmnAAmMMnmnm nmKapS++⎪⎪⎭⎫⎝⎛⋅⎪⎪⎭⎫⎝⎛⋅⋅=γαγα显然,副反应越大,Mα、Aα亦越大—→难溶盐的溶解度S也越大。

10 —4、沉淀的形成←前讨论的是如何使↓完全,本节讨论如何使↓便于处理(如何形成大颗粒↓,若得不到大颗粒,又如何处理)一、沉淀的类型:按物理属性不同,可分三类:①.晶形沉淀:颗粒大(d=0.1~1μm),故晶离子排列有序,结构紧密→密度大,总体积小,易↓(如BaSO4);②.无定形沉淀:颗粒小(d<0.02μm),故晶离子杂乱无序,结构疏松→密度小,总体积大,不易↓[如Al (OH )3];③.凝乳状沉淀:物理属性介于二者之间(如AgCl);显然,第一种沉淀便于处理(过滤或洗涤),希望得之——需从形成过程探讨。

二、沉淀的形成过程:当难溶物的构晶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溶解度S对应的浓度时,溶液呈过饱和状态,开始出现↓,其过程为:过饱和构晶离子→晶粒产生↓∴形成过程分为二环节:一是形成晶核,二是晶核成长产生↓,分述之:1、晶核的形成过程:有两种方式:①.均相成粒:完全由构晶离子.......的相互缔合而形成晶核(晶种);②.异相成粒:由溶液中的其他固体颗粒[如尘埃、杂质(玻璃小颗粒)等]吸附构晶离子在其表面形成晶粒。

物质以何种形式成核取决于自身浓度的大小——可用相对过饱和度进行量化。

:S——难溶物的溶解度Q——加入沉淀剂的瞬间构晶离子的总浓度一般:越大,离子浓度越大,相互间越易缔合形成晶核——离子以均相成粒为主;越小,离子浓度越小,相互间越不易缔合形成晶核——离子以异相成粒为主。

均相成粒的特点:溶液中晶核(晶种)数量多→晶体颗粒小,结果:易形成无定形沉淀。

犹如在资金总额一定的条件下,申请贷款人越多,每人所得到的资金少一样。

异相成粒的特点:溶液中晶核数量少,晶体颗粒大,易形成晶形沉淀。

故沉淀时应注意控制操作条件:减小过饱和度,避免均相成粒,促成异相成粒。

缓慢加入沉淀剂,边加边搅拌,使Q↓2、晶体的成长过程:晶核形成后,溶液中的构晶离子因吸附作用,将向晶粒表面沉积,使晶体颗粒的体积V逐渐增大,从而最后形成↓——此即成长过程。

在此成长过程中,有两种现象值得讨论:①.聚集过程:指构晶离子向晶体表面沉聚的过程,相应的速度称“聚集速度”,用V聚表示,其值和相对过饱和度成正比,V聚=K·可见,越大,V聚越大;②.定向排列过程(简称“定向过程”):当构晶离子聚集到晶体表面以后,受晶体内离子作用力的影响,将按一定的规律整齐排列在晶体表面形成更大的晶粒,此过程称为“定向过程”,相应速度称“定向速度”,用“V定”表示,其值大小与物质的极性有关——大致成正比:V定∝物质的极性。

可见,极性越大,V定越大。

【上述现象与沉淀类型的关系:显然,在晶体的成长过程中,若V 定>V 聚:构晶离子排列有序,结构紧密,密度大——易形成晶形沉淀犹如进剧院 陪看电影若入院速V 定<V 聚:构晶离子排列无序,结构输送,密度小——易形成无定形沉淀度>找座位 速度,则乱序;反之则有序】 故沉淀操作时应注意控制条件,使V 定>V 聚,方法:有两个方向:增大V 定:需增大物质极性(但这由物质本性所决定,难以改变);←行不通 减小V 聚:减小过饱和度。

←可缓慢加入沉淀剂(前叙)可见,无论从晶核的形成还是晶体的成长,要得到晶体,均需减小饱和度——缓慢加入沉淀剂并不断搅拌(前一原理由冯·准曼,后一原理理由哈伯提出)。

10 — 5、影响沉淀浓度的因素重量分析中,不仅沉淀S 要小,颗粒大,还要求↓较纯净,所含杂质少——关系到影响↓纯度的因素:主要有两种:共沉淀和后沉淀。

一、共沉淀:构晶离子↓的同时某些可溶性杂质混杂其中一起↓的现象(见P263)。

产生原因:表面吸附、包夹和吸留、混晶。

沉淀剂、缓慢、少量加入 (滴定剂) (被测物)1、表面吸附:以AgNO 3沉淀NaCl 为例:AgNO 3+NaCl →NaNO 3+AgCl ↓如:前一滴沉淀剂反应完全后,后一滴沉淀剂又随之加入2、吸留与包夹:若可溶性杂质离子(如上例中的Na +)被晶体吸附后,该晶体又继续成长,从而将杂质离子包藏在晶体内,此现象曰“吸面”(与表面吸附不同的是:表面吸附的杂质处于沉淀表面,而吸留则处在晶体内)。

此外,若溶液的过饱和度大→则.V .留.则很大...,将有一部分靠近晶体表面的溶剂分子和其他非构晶离子来不及离开包裹在晶体内,此现象称为“包夹”(与吸面的区别是:吸面有选择性,包夹则无选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