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1青藏地区 名校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深度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深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cc947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f.png)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深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熟知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特征。
2.了解青藏地区的真实面貌,包括人类生活,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
3.掌握一些地图技巧,了解垂直和水平交通线路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青藏地区气候、地貌、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征。
2.垂直和水平交通线路的相关知识。
3.地图技巧和绘制地图。
三、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本课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包括PPT讲解、图片展示、实地参观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2.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丰富的图片素材,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青藏地区的特点。
2)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分析青藏地区的特点,分享自己对于高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理解。
3)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体验高原环境,感受气候环境和群山环绕的景色。
3.课堂评估为了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课堂评估:1)谈话记录和课堂笔记,评估学生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通过课堂测验和考试,评估学生对于地图绘制、交通线路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评估学生对于青藏地区生态和自然环境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保证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书籍:教师将会准备相关的书籍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借阅。
2.PPT:教师将会制作相关的PPT,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3.视频:教师将会收集和筛选相关的课程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具体的展示方式。
4.实地考察: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青藏地区的真实面貌。
五、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知识,通过讲解、展示和实地参观等手段,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能为后续的地理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3aa8f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2.png)
《青藏地区》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青藏地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资源分布情况;2.了解青藏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动物资源情况;3.了解青藏高原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4.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保护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3.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植被;4.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5.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30分钟)1.通过地图展示青藏地区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介绍青藏地区的面积和海拔情况;2.讲解青藏地区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高原,讲解原因和特点。
第二课时: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情况(30分钟)1.展示青藏地区的资源分布地图,讲解青藏地区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等;2.引导学生思考青藏地区资源分布的原因,并分析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三课时: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植被(30分钟)1.介绍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干燥、寒冷和多风等;2.介绍青藏地区的植被,如高山草甸、高山针叶林等;3.分析青藏地区气候和植被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四课时: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30分钟)1.介绍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如野生动物和牦牛等;2.介绍青藏地区的植物资源,如高山植物和草原植物等;3.引导学生讨论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第五课时:青藏高原的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30分钟)1.了解青藏高原对环境的影响,如水源涵养、全球气候调节等;2.介绍青藏高原的保护措施,如禁牧、植树造林等;3.讲解学生个人在保护青藏地区环境中的责任和行动。
四、教学方法1.信息传输法:通过讲解和展示,传递有关青藏地区的知识;2.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责任意识;3.观察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加深学生对青藏地区的了解。
五、教学资源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图;2.青藏地区资源分布图、气候图和植被图;3.青藏地区动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4.青藏地区环保和保护资料。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详细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详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445c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2.png)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资源等。
2.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包括民族、文化、人口和经济发展等。
3.掌握青藏高原地区在中国国家安全、生态保护、经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2.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
三、教学内容:一、青藏地区概况1.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包括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省区。
2.地形地貌:青藏高原是我国的最大高原,高原平均高度4000米以上,主要由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贡嘎山等山脉及其附属的高原地带组成,地形起伏较大。
3.气候: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0℃,降水不足,在大部分高原区域,寒冬和盛夏交替。
4.水资源: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长江、黄河、澜沧江、金沙江等河流的发源地均在青藏高原。
二、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1.民族和文化:青藏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主要有藏族、羌族、回族、苗族、彝族等民族,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2.人口和经济: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基础薄弱,但是随着近年来的发展,青藏地区的旅游、矿业、农业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状况逐渐好转。
3.生态环保:青藏地区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尤其是草原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大力保护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
三、青藏地区的国家安全和作用1.边疆安全:青藏地区是我国西南部边疆地区,对保障我国边疆安全至关重要。
2.国家和民族团结:青藏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保持和谐稳定的与各民族和谐相处,是保障国家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
3.生态保护:青藏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对于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和民族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本教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实践操作、展示等。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52fa1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9.png)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教学难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吗?2.学习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1)展示青藏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它与哪些地区相邻?3.学习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1)展示青藏地区地形地貌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4.学习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1)展示青藏地区气候特点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5.学习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1)展示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什么特点?6.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需要保护?7.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我们要认识到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要性,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8.课后作业(1)熟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2)思考:如何为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合理建议?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在课后作业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生态环境。
(1)地理位置教师:同学们,如果你们要给远方的朋友介绍青藏地区,你们会怎么说?学生甲:我会说青藏地区在中国的西南部。
教师:很好,那你能告诉你的朋友,它还和哪些地区接壤吗?学生乙:青藏地区北接新疆,东邻四川和云南。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7eb4d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4.png)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第一篇: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当教师已经8年了,平时想的最多的就是读书对于学生来时,确实是一个很辛苦的事情。
有时甚至想,学生读书十几年,学了那么多的知识,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有多少?究竟是知识点本身重要还是学习过程所形成的能力重要?湖南版教材我教过几年了,我觉得这本教材对于我来说,最有用之处在于让我改变了原来的固有观念。
明白了,对于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点总体是简单的,探究过程可能知识本省更重要。
为了更真实的反映情况,我们这次专门采用单台摄像机摄像,全过程不剪辑,对学生不排练,真正把探究性学习、启发性学习的观念用于实践。
我们就是想看看,探究性学习究竟在初中地理中能否实现,怎么实现?青藏地区这节课内容简单,除个别知识点需要老师讲解外,多属于展示型内容。
主要内容有青藏地区的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青藏地区的交通情况。
除了要记住地理知识外,更要让学生明白国家在科技、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让学生树立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最后通过对青藏铁路的优缺点树立事物都有两面性,事物的好坏关键是看弊和利的比较。
为了让学生清晰的了解青藏地区,同时加强逻辑上的引导,增强学习兴趣,故创设一个情景,用老师沿青藏铁路旅行为线索,开始整堂课的学习。
一、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展示西宁市与重庆市楼房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两者的不同。
师:西宁市楼房夏季少有空调?生:西宁市夏季凉爽师:为什么凉爽呢?生:西宁市在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
2.展示藏族老大娘用太阳能烧水和太阳能发电站的图片。
师:藏族老大娘在干什么?生:用太阳灶烧水。
师:我们重庆能这样做吗?(同时展示太阳能发电站图片)生:不能。
因为重庆太阳辐射少。
老师引导学生:发过来说明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怎么样?生:青藏太阳辐射多。
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为什么多呢? 生:海拔高,太阳辐射丰富。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区域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区域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6432b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e.png)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区域特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第九章第1 节《青藏地区-区域特征》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运⽤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3.举例说明区域内⾃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进⽽相互影响。
⼆、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运⽤地图描述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以及各类地形区的名称、分布;运⽤资料,说明⾼寒是青藏地区显著的⾃然特征;说出青藏地区⾃然条件对畜牧业的影响;说出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区分布特点及原因;在教学中提⾼学⽣读图、析图的能⼒;在探究过程中提⾼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2.过程与⽅法问题引领,⾃主探究,⼩组合作,层层推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学⽣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壮志。
三、学⽣分析通过前⾯三个地理区域的学习,学⽣已经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般⽅法,构建起区域地理学习的知识框架结构,具有⼀定的读图、析图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对于青藏这个有着神秘美丽的景⾊、淳朴热情的藏族同胞充满兴趣浓厚,也为本节的学习起到了的很好的促进作⽤。
四、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共设置两个⽬题:“世界屋脊”和“⾼寒农牧业”。
第⼀个框题“世界屋脊”,⾸先通过阅读分层设⾊地形图,认识到青藏地区的“⾼”这⼀主要⾃然环境特征。
由7 ⽉平均⽓温等值线图得出青藏地区夏季的“凉”,进⽽得出⽓候的“寒”,由此了解本区是众多⼤江⼤河的发源地。
第⼆个框题“⾼寒农牧区”,主要介绍在⾼寒的⾃然环境下,青藏地区农牧业所具有的突出特征——⾼寒牧区和河⾕农业区⽐较发达。
教材侧重分析青藏地区“⾼寒”的⾃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居民⽣产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所学习的重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青藏地区主要的⾃然地理特征;2.了解青藏地区其主要畜种、农作物及主要农业区,说明⾃然特征对⽣产、⽣活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情景导⼊】欣赏“天路”歌曲,看到哪些美丽的景⾊?青藏地区以其美丽神秘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英国著名探险家、旅游家贝尔也踏上了青藏之路,他需要⼀名导游为其介绍青藏地区的风⼟⼈情、美丽景⾊,看看要想成为他的导游,要满⾜哪些条件?出⽰“导游标准”,明确学习⽬标。
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地理《青藏地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0e60f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8.png)
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掌握我国青藏地区的地理概况。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我国青藏地区的地理概况。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青藏高原地区的风光视频,引出青藏高原的学习。
2.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含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西部和甘肃省南部。
3.地形:青藏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
它的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
4.气候:冬寒夏凉,气温年较差小。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从雅鲁藏布江谷地吹入青藏高原,使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
东南地区降水较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
5.河湖: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水塔。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分布珍稀野生动物70余种;是三江流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
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咸水湖有5000多个,盐湖有100多个,最大咸水湖青海湖,纳木错被称为世界最高的大湖,是藏人心目中的圣湖。
三江源地区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原因是:不合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
主要体现在:湖泊萎缩;湿地干化;径流量减少;土地沙漠化迅速扩展;生物多样性减少。
6.能源:我国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热能: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羊八井)拉萨北面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汽田,有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
水能: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7. 农业:河谷农业。
①农业发展条件:气温日较差大,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科学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6cfe5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a.png)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科学教案地理科学是一门富有启发性的学科,也是研究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了解我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与特征十分重要,其中青藏高原作为我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其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经济特征对初中学生来说十分有吸引力。
因此,本篇文章将呈现一份初一第二学期地理课程的教案,主题为“青藏地区科学教学”,以帮助初中学生深入了解青藏地区这个神秘而又壮美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和资源特征,了解并分析青藏地区对中国的地理和经济发展的影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课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神奇自然地貌的热爱,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和人口资源特征;2.难点:分析青藏高原对中国地理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了解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的分布与特征,包括高原的北部、东部、南部和西藏地区。
(2)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了解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高原上的平原、盆地、山地和高山。
(3)青藏高原的气候水文:介绍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和水文特征,包括雨量、气温、湿度和水资源等。
(4)青藏高原的人口资源:了解青藏高原的人口分布和资源特征,包括人口密度、城市建设、农业和畜牧业、旅游等。
2.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教学,讲解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点。
(2)案例法:通过真实有关青藏高原的事例,如雪豹等,来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危害和保护措施。
(3)实践法:通过拓展阅读、实地观察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青藏高原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内容具体实施方案1.教学准备(1)教材:教师准备初中地理教材,学生也要有配套的教材,在课堂和课后进行了解和学习。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ffa921312b3169a451a4ad.png)
地理教学设计课题:5.3.2 青藏地区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总结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通过学习青藏地区,增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二、重点、难点、考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分布、青藏铁路及修建意义三、基础积累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自治区、青海省和省西部,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仅占1%左右,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
2、青藏地区是许多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的源头,拥有很多珍稀动物(如藏羚羊),但是自然环境严酷,生态脆弱,因此,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青藏地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地带,著名的农业区有谷地和谷地,农作物主要有等,单产高的原因是。
这里也是全国重要的牧区,重要牲畜有(被称为“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等。
4、青海省南部被称为“三江源地区”,这三江主要是、、。
5、青藏地区的交通在逐渐发展中,公路网和航空网以为中心;新建了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该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四、填图训练①山②山③山④山⑤山⑥山峰⑦湖⑧河⑨河⑩盆地(聚宝盆)五、能力提升1、青藏铁路已经全线通车,它从()A.兰州到西宁B.成都到格尔木C.西宁到拉萨D.西宁到格尔木2、在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是()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3、我国下列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海南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青藏高原4、藏民的主食是()A.稻米B.糌粑C.小麦D.牛羊肉5、下列地区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区的重要农业区是()A.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B.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C.青海省西部的柴达木盆地D.四川省东部的四川盆地6、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 )A.青海省B.西藏自治区C.四川省D.甘肃省(2014中考)中考过后,小刚决定利用假期出去旅游一趟,他向妈妈说了自己最想去的地方。
初中地理 青藏地区 教案
![初中地理 青藏地区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9b6db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9.png)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1. 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使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植被、动物等自然资源。
3. 培养学生对青藏地区风土人情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和山脉3.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4. 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植被5. 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6. 青藏地区的人文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和山脉3.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4. 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植被5. 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6. 青藏地区的人文特点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
3.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 采用提问和解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青藏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通过地图和图片,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在我国的位置和周边环境。
3. 讲解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和山脉利用地图和图片,介绍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和山脉,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使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4. 讲解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讲解青藏地区的高原气候、季风气候等气候特征,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5. 讲解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植被介绍青藏地区的河流、湖泊(如长江、黄河、青海湖等)和植被(如高寒草甸、高山植被等),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
6. 讲解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介绍青藏地区的动物资源,如藏羚羊、雪豹、金丝猴等,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7. 讲解青藏地区的人文特点介绍青藏地区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人文特点,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历史文化。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
青藏地区-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钟作慈主编)教案
![青藏地区-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钟作慈主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72fa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c.png)
青藏地区-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钟作慈主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区域和利用情况;•了解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文化特色。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能初步进行地图阅读,绘制和简单的分析;•能够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珍惜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其对这片广袤天地的好奇心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青藏地区的概况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部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
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区域之一。
地形地貌: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方海拔超过4000米。
青藏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有高原、山地及丘陵、盆地和戈壁等。
气候特点:青藏地区的气候属于寒温带半干旱气候和高寒荒漠气候,年均气温低于0℃,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温差都很大。
2. 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青藏高原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草原上有大量牦牛、羊、马、骆驼等牲畜,还有藏羚羊、野驴、雪豹、藏狐、黑颈鹤、金钱豹等稀有野生动物。
矿产资源:青藏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铜、铝、锌、铅、钴、锡、金、银等金属矿,以及硼、钾等非金属矿和燃料矿产。
水资源: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水源地之一,藏区河流众多,主要河流还有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等重要河流源头。
3. 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文化特色经济发展:青藏地区的经济以农牧业和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畜牧业是青藏高原的传统产业,现在也在逐渐发展非物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
文化特色:青藏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有独特的建筑、手工艺、服装、音乐、舞蹈、美食和宗教文化等等。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文化特色。
2. 教学难点•青藏地区的高海拔环境和寒冷气候,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影响;•青藏地区各类资源的分布比较分散和一些资源尚未完全开发利用。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重点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重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8e854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9.png)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重点教案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和其他人类活动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几年中,教育领域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彰显出在教育中将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重要性,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革。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重点教案。
1.背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持续了近6000万年的构造运动,使青藏高原成为一个典型的高原溶岩地貌区。
青藏地区的冰川、峡谷、高山湖泊构成了美丽的地形和风景,同时让人们对它的独特魅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也加大了对它的研究和了解的需求。
地理课程通过教授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使学生了解和加深对青藏地区的认知和理解。
2.目标通过本教案,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从以下方面对青藏地区有所了解:(1)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学生的地理知识,如青藏地区的生态、气候、地貌等。
(2)结实践和观察,理解青藏高原的的自然特征和人类特征。
(3)通过多媒体手段和图表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的特点和魅力。
(4)在青藏地区人类活动的方面,挖掘和研究相关文化事物,了解茶马古道、藏族服饰等民族风情。
3.重点教学内容3.1.青藏地区的地理概述通过PPT展示青藏地理区域的图示,让学生明确认知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势、地形、土壤和气候等特性。
同时,“三江源”、“玛旁雍错”、“昌都”、“拉萨”等地方的生态和人文特点进行讲解。
3.2.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特有生物,例如野生动物、高原植被和果树种植等内容。
学生还要了解青藏地区的生态变化及其原因。
3.3.青藏高原的气候通过气象专家的讲解,让学生知道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导致气候寒冷、雨量稀少等特点。
同时,了解青藏高原的季风雨量规律及其对青藏高原的重要性。
3.4.青藏高原的地貌通过讲解青藏高原地貌的基本构成,帮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大地形、小地形、地形演变等方面的内容。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3872c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5.png)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和对人类的影响;–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 教学内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2.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3.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4.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2.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3. 教学难点•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青藏地区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第一课时: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青藏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展示与讨论:通过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向学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教师讲解:结合教学课件和地图,详细讲解青藏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
4.小结与提问: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问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1.导入: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等数据,引出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2.学生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和调查研究,了解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填写相关表格。
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其调查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4.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第三课时: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1.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并讨论其对人类的影响。
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同步8.3.1 青藏地区
![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同步8.3.1 青藏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c995fe1f02020740be1e9bd3.png)
新课导入
设疑思考: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青藏地区是怎样的呢?
学生活动:谈论各自的想法。
新课导入
青藏地区
观察
在地形图上找到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 山脉。
预习导学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一个独特的地区,高原的河谷海拔较低,
有利条件
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草场广阔
不条件 海拔高,所以气温低,积温低,无霜期短,降水较少
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
自然资源:太阳能、水能、地热、风能、钾盐 太阳能: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到达地面的太阳 辐射多 地热能: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目标展示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2)在地图上识别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掌握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 (4)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2.过程与方法
由展示青藏地区的图片导入新课,采用读图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
互动探究
青藏地区的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青海省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
互动探究
高原山地盆地地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互动探究
高原山地气候,冬寒夏凉,年较差小,日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互动探究
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 东南地区降水较丰富,但季节分配不均, 干湿季明显。
互动探究
多条大江大河源头、青藏高原湖区,多内流湖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a5575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5.png)
初中地理青藏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 掌握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3. 了解青藏地区的文化和民族特色。
教学重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2. 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
3. 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
4. 青藏地区的文化和民族特色。
教学难点:1. 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2. 青藏地区的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有关青藏地区的章节。
2. 青藏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青藏地区的地图,让学生对青藏地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你们对青藏地区有什么了解?青藏地区有哪些特点?二、地理位置和地形(10分钟)1. 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掌握青藏地区在我国的方位和周边地区。
2. 介绍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如青藏高原、昆仑山、祁连山等。
3. 分析青藏地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三、气候特点(10分钟)1. 讲解青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高寒、缺氧、干燥等。
2. 分析气候特点对青藏地区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四、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10分钟)1. 介绍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如草原、矿产、水能等。
2. 讲解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如畜牧业、旅游业等。
3. 分析青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五、文化和民族特色(10分钟)1. 介绍青藏地区的文化特色,如藏医药、唐卡、藏传佛教等。
2. 讲解青藏地区的民族特色,如藏族、回族、汉族等。
3. 分析青藏地区文化和民族融合的情况。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青藏地区的特点。
2. 提问:你们认为青藏地区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青藏地区实地考察或开展相关主题的研究。
2. 邀请青藏地区的专家或居民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青藏地区。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让学生掌握青藏地区的基本情况。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完整教案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完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3366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8.png)
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完整教案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研究,包括地球的组成、结构、地形和地貌、水文和气候、动植物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
初中地理有着重点,其中就包括青藏地区的学习。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初一第二学期地理青藏地区完整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到青藏地区的意义和位置。
2.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现状。
能力目标:1.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2.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信息的整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爱护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意义。
2.青藏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3.青藏地区的资源和生态保护。
三、教学难点1.青藏地区的资源和生态保护。
2.学生对于藏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了解。
四、教学方法1.展示法。
通过图片展示、地图阅读和PPT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资源情况。
2.问答法。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和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五、教具准备1.讲解用的投影仪、电脑、PPT等。
2.地图、图片等相关教学资料。
3.扩音器等听课设备。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青藏地区的位置和意义1.教师简介本课主要内容是青藏地区的位置和意义,这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区,也是我们的祖国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2.形成情境通过展示青藏地区的照片和地图,让学生看到青藏地区的位置和意义,并做问题解答。
3.教具使用使用PPT展示图片和地图,画出简单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相关信息。
4.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地铁特征和资源情况,并深刻认识到青藏地区的重要性。
5.教学难点让学生关注青藏地区的资源情况和生态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初一年级下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课件教案
![初一年级下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cd8bf42cc58bd63186bdd3.png)
精心整理初一年级下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课件教案以下是初一频道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年级下学期地理青藏地区课件教案》,供大家参考!相关推荐:七年级语文练习册答案|七年级数学练习册答案|初一数学[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
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学生齐答:北京对,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
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
学生介绍。
(略)[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根据时间要求,1.指图(板书),地势较高。
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
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峰。
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
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
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
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
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
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
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
()夏季7~8;流入渤海。
注: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
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
板书:三、北京的对外交通讲述:(大屏幕显示北京市交通图)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北京是全国的铁路枢纽。
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中图版(京改)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8.3 青藏地区2
![中图版(京改)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8.3 青藏地区2](https://img.taocdn.com/s3/m/a2a8c3ee5727a5e9846a61b3.png)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能够举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四、教学工具课本、多媒体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应用网络查找一组典型的青藏地区图片,及添加相关背景音乐,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设计【情景导入】:教师:某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如果你要去这个地方旅游会选择什么时间出发,同时想去哪些景点?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学生组内合作交流,并请小组回答分享。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的课前检测:多媒体展示课前检测答案,小组同学订正并讨论,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青藏地区。
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讨论一: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在图中标注出来)2、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并根绝实际需要进行引导、补充及强调等。
教师:通过讨论一的学习,我们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而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对其生产生活又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悠久历史的民族,从唐代就与汉族交往密切。
西藏一直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与部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二.高原山地地势
1.提出问题:请简要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学生指图回答。
这是去年7月31日,同学在海拔大约4800米的地方拍摄的照片,他说:“冷啊,三九天的感觉”,请结合青藏地区位置、地形图探究,为什么此时南方炎炎夏日,而这位同学穿着长袖衣衫却还感觉寒冷?
因为青藏地区地势高,(高寒):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空气稀薄、日照充足、辐射强烈
2.青藏地区地势高,会对哪些方面带来影响?
气候、河流、动植物、农业、生活……
3.下面请同学们自主探究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问题(1):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并用笔在图中圈出来。
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2)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