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适合生物做的校本课程
适合生物做的校本课程一、植物的奥秘1. 课程目标- 了解常见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 探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 认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学习内容- 植物的细胞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有关于植物细胞结构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可以使用教材中的图片、实验(如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结构)来辅助学习。
- 植物的器官- 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详细介绍了根的结构(根尖的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等)和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根的形态观察实验,如观察不同植物的根系(直根系和须根系)。
- 植物的生长发育- 种子的结构与萌发: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有关于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对比学习,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可以让学生进行种子萌发的实验观察,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变化。
- 植物的开花结果:教材中介绍了花的结构(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传粉和受精的过程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内植物的开花情况,制作花的结构模型等。
-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产者的角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教材中有相关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简单介绍,可以结合实际的生态系统案例,如校园中的花园生态系统,分析植物在其中的重要性。
- 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课外资料如一些环保类书籍中提到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等。
3.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讲解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 实验教学:如上述提到的各种植物相关的实验。
-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或植物园观察植物的形态、生长环境等。
二、动物的行为与生态1. 课程目标- 认识动物的行为类型及其意义。
- 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探究动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2. 学习内容- 动物的行为类型- 学习行为:教材中提到动物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等。
高中《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
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背景:国家教育部早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的引导。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有所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内容:引言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
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
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吧!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入秋以后,红、黄、白各色的甘薯应市了。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一、第一章:生物与食物的关联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食物的关系。
认识不同生物对人类食物来源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
1.2 教学内容:生物与食物的关系介绍。
主要食物来源的生物种类。
食品卫生知识的讲解和实践。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食物的关系,食物来源的生物种类。
实践法:讲解食品卫生知识,进行食品卫生实践操作。
二、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的互动2.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2.2 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介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原则的讲解。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案例。
讨论法:讨论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三、第三章:生物与健康的联系3.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健康的关系。
认识不同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掌握健康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
3.2 教学内容: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介绍。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则讲解。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健康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实践法:讲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原则,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
四、第四章:生物与技术的应用4.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技术与生活的关系。
认识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4.2 教学内容:生物技术与生活的关系介绍。
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技术与生活的关系,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实验法:进行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
五、第五章:生物与农业的结合5.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农业的关系。
认识不同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
5.2 教学内容:生物与农业的关系介绍。
不同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案例。
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细胞的结构,了解细胞的功能,以及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 描述细胞的结构,并理解各部分的功能;
2. 了解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活动:
1. 观察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胞,比较它们的结构差异;
2.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类型细胞的图像,让学生辨认其中的结构;
3. 组织细胞模型:学生分组制作细胞模型,用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4. 演示视频:播放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视频,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5. 小组讨论:讨论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评估方法:
1. 观察实验结果;
2. 细胞模型的制作;
3. 参与小组讨论;
4. 课堂练习和问答。
教学资源:
1. 显微镜;
2. 不同类型细胞的标本;
3. 细胞结构的图片资料;
4. 细胞模型制作材料;
5. 视频资源。
拓展活动:
1. 参观生物实验室,观察和学习更多有关细胞的实验方法;
2. 阅读生物学相关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有关细胞的知识;
3. 自主设计实验,探索细胞的特性和功能。
教学反思:
1. 学生是否能清晰地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对细胞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有何认识;
3. 学生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生物与生活课程性质:校本课程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与生活的关系1.1 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第二章:植物与生活2.1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2.2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2.3 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三章:动物与生活3.1 动物的分类与特征3.2 动物的生态习性3.3 动物在生活中的作用第四章:微生物与生活4.1 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4.2 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4.3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五章:生物技术与生活5.1 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5.2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5.3 生物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与生活的关系,阐述相关生物学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与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活跃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课程结束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
3. 网络资源:相关的生物学网站、视频等资源。
4. 实践活动材料:实地考察、实验等活动所需材料。
5. 辅导资料: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料。
六、人体生物学6.1 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人体器官的协同作用6.2 人体生理过程消化、吸收与营养呼吸与新陈代谢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6.3 健康与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的定义与重要性饮食与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常见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处理七、生态环境与保护7.1 生态环境的概念与重要性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2 生态环境问题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后果7.3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与措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实践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与途径八、生物伦理与法律8.1 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生物伦理的定义与发展生命尊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克隆、基因编辑等伦理问题8.2 生物法律与政策生物法律的定义与作用国际生物法律体系与主要公约我国生物法律体系与相关法律法规8.3 生物伦理与法律的实践应用生物伦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生物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执行生物伦理与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九、生物创新与未来9.1 生物科技创新的意义生物科技的发展历程生物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与影响生物科技在未来的发展趋势9.2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医学与生物制药农业与生物育种环境保护与生物修复9.3 生物创新与伦理法律生物创新中的伦理法律问题生物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生物创新的政策与法规保障十、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回顾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知识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课程中的亮点与不足10.2 课程评价学生对课程的评价与建议教师对课程的评价与反思课程改进的方向与措施10.3 课程展望生物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生物与生活课程的拓展与深化学生继续学习生物学的建议与期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与生活的关系补充说明: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生物与生活课时:150分钟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生物与生活的关系,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与生物与生活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学生:提前阅读与生物与生活相关的资料,准备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一个生活案例,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生活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3.案例分析:分享几个与生物与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生物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生物现象,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5.总结与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有趣的生物现象,进行总结和展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一个生物现象,并运用生物知识进行解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生物与生活关系的理解和运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第六课时教案课时:45分钟教学内容: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掌握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污染、破坏等。
3.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重点: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思考。
初中观察生物生活教案人教版
初中观察生物生活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观察生物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增加对生活中生物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1.观察生物生活的方法和技巧。
2.理解生物的生活嗜好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如植物、昆虫等。
2.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验器材。
3.相关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一想这些生物是如何生活的。
二、观察生物生活
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生物的生活环境,比如观察一盆养在教室里的植物,观察花朵、叶子、根系的特征。
2.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细节结构,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
3.让学生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的食性、活动规律等。
4.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微小生物,比如细菌、蚂蚁等。
三、总结讨论
结合观察的结果,带领学生总结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生物是
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
四、实验记录
让学生用实验记录表记录他们的观察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记录能力。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写一份观察报告,包括他们所观察到的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环境,以及自己的想法和
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生物生活,可以增加学生的生物素养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理解。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学生从观察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汇总
------------------------------------------------------------精品文档--------------------------------------------------------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背景:国家教育部早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的引导。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有所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内容:引言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优秀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优秀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优秀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篇一」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资源,为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学校的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的课程。
新课程内容加强了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自立和科学探究精神。
校本课程是对现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和延伸,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个性化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人的培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支点。
我们觉得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方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科的是一门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大自然生命的奥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从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四次高考分析可知,生物学的各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内容的分值占生物学科总分值的比例由20xx年的44%提高到20xx年的66.7%。
由此看来,只局限于现行教材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因此,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也是势在必行了,本课题也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的着眼点。
我校生物实验室条件的完备,校园网络的改善,新农村生态基地和星海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立以及当下石嘴山市正在大力打造新型园林化的工业城市等等,这一切都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现状《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这些都给校本课程的开发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虽然在一些地区(如山东、江苏、广东等)的一些学校已有一些成型的经验和做法。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校本课程建设仍处于初始探索阶段。
尤其对高中学校来说,如何在高考升学压力下,根据学生全面成长的具体需要,建设好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始终是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教案【篇一: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目录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2.腐乳的制作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四.酶的应用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五.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课题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七.生态环境与生活课题1.环境保护课题2.低碳生活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制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 教育。
教学重点:①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②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教学过程引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
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
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
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
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
生物和生活校本课程
生活中得生物教学背景:国家教育部早在2000年1月颁布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
它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与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得活动。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但大凡已经进入高中得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得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得惯性,缺乏主动学习得习惯与主动探索得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得引导。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得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得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得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得能力。
3、让学生学有所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得理解与渗透。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内容:引言我们生活中所需要得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您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您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得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您得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您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得雌雄呢?⋯⋯在屋子里,您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您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您留心得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得问题:水果店里卖得都就是水果吗?柿子得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您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色色得关于生物学方面得问题。
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就是个谜,等待着您去揭晓。
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吧!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入秋以后,红、黄、白各色得甘薯应市了。
生物校本教研活动教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校本教研活动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与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条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2. 光合作用的条件3. 光合作用实验4. 学生讨论与交流5. 教师总结与反思四、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实验指导书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准备实验记录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回顾光合作用的过程。
2. 讲解光合作用的条件(1)教师讲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如光照、二氧化碳、水等。
(2)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条件的重要性。
3. 光合作用实验(1)教师演示实验步骤,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学生讨论与交流(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2)学生讨论光合作用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5. 教师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2)教师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3)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活动评价1. 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情况。
3.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提高情况。
七、活动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果园等,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探究光合作用的其他相关内容。
初中生物校本教材教案
初中生物校本教材教案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运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来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法: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的功能,并分享给全班。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细胞,引发学生对细胞的认识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实验: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实验片中的细胞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的功能,然后每组分享给全班。
5. 总结: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观察结果和对实验的理解。
2. 知识检测: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细胞基本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1.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认真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
1. 结合生物学中的其他知识,如细胞分裂、细胞器官等,拓展学生对细胞的理解。
2. 让学生自主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生活中的生物学》校本课程汇总
引言 (2)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 (3)第二课时:第二节玉米和健康 (6)第三课时:第三节多吃蔬菜 (8)第四课时:第四节水果种种 (13)第五课时:第五节公鸡为什么能及时报晓? (14)第六课时:第六节狗鼻子嗅觉灵敏 (19)第七课时:第七节蚊子叮人 (21)第八课时:第八节馒头和酒酿 (24)第九课时:第九节藕断丝连 (27)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
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
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吧!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入秋以后,红、黄、白各色的甘薯应市了。
它的别名可多啦:河南叫红薯,四川叫红苕、红芋,北京叫白薯,江苏、天津叫山芋,山东叫地瓜,浙江福建叫番薯等等。
隆冬时分,甘薯变得更甜了,你爱吃蒸甘薯,味道细腻象栗子;烤甘薯的香甜味儿,更使你爱上了它。
可是,甘薯适宜熟吃,却不宜生吃。
甘薯除含水分、糖类和维生素以外,主要成分是淀粉。
生甘薯的淀粉粒外面包着一层坚韧的膜,你生吃的时候,淀粉酶就很难跟淀粉接触,没法把它水解,胃肠不能很好消化,只能吸收一些糖分和维生素。
高中《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
高中《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材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背景:XXX早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研究。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研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研究能充分调动学生研究兴趣和积极性,但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研究生活,形成了接受式研究的惯性,缺乏主动研究的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的引导。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有所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课时安排:10课时。
讲授内容:引言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
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固然你认识了它们,其实不等于说它们中的很多问题全都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渴死,??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
你只需仔细观察,勤于考虑,就会提出五花八门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
很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件事儿都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
让我们从生活中研究生物学吧~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入秋以后,红、黄、白各色的甘薯应市了。
高中生物学科校本课程方案
高中生物学科校本课程方案展开全文高中生物学科校本课程方案[日期:11/10/2009 10:04:00]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指导及实验拓展》校本课程方案课程开发者:潘明山、施阳、刘春雷、何俊、廖金花、苏燕卿、谢启燕审稿:范淑秋、潘明山《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指导及实验拓展》课程说明本课程由我校初、高中生物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编写。
第一部分:“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指导”,通过对生物学基本观点的学习、主要题型的分析,结合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方向地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部分:“高中生物实验拓展”,重视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包括试剂配制、器材选择、步骤设计、现象记录等。
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
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为:实际授课18课时《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指导及实验拓展》课程方案一般项目:课程名称: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指导及实验拓展授课对象:高一学生课程类型:自然科学素养类教学材料:自编(共18课时)授课时间:半学期(每周二课时)具体方案:Ⅰ、课程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的方法,锻炼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基本的生物学观点,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和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2.开辟一个实验空间,提供一个实验平台,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
采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并用电脑软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充分利用生物培养室的先进仪器设备,拓展中学生物实验的空间,展现生物学作为实验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Ⅱ、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第一部分高中生物学习方法指导(9课时)第一讲:认清自己的学习能力状态编写:刘春雷第二讲:谈谈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编写:刘春雷第三讲:概念图学习法编写:何俊第四讲:必修一: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编写:潘明山第五讲:必修二:假说演绎法编写:潘明山第六讲:必修三:系统观点,调节观点编写:潘明山第七讲:选修三:理论联系实践、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编写:何俊第八讲:高中生物试题的解题技巧(2课时)编写:刘春雷第二部分高中生物实验拓展(9课时)第一讲:临时装片的制作(1课时)编写:谢启燕、苏燕卿第二讲:DNA模型的制作(2课时)编写:何俊第三讲:建立减数分裂(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2课时)编写:潘明山第四讲:测定某种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2课时)编写:施阳第五讲: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2课时)编写:施阳。
高中生物优秀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生物优秀校本课程教案
科目:生物
年级:高中
课题:细胞生物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3. 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4. 进一步认识细胞器官的功能和协作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3. 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细胞器官的功能和协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呈现一张细胞结构图,让学生讨论细胞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二、讲授(20分钟)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膜的特点和功能
3. 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分裂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学中的知识。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例如自主探究细胞器官的功能和协作,或者了解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生物体中的分布情况。
教学评价:
通过实验操作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以上仅为一份示范的高中生物优秀校本课程教案范本,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
一、教案名称:生物与生活——走进微生物的世界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作用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
3.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制作、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4.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微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 开展实践活动,如制作微生物标本、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微生物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的掌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微生物作用及应用方面的认识。
3.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制作微生物标本、观察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1. 微生物图片、视频资料。
2. 微生物实物模型、标本。
3. 微生物相关书籍、资料。
4. 网络资源:微生物相关网站、科普文章等。
七、教学进程:1. 导入: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实例分享:介绍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5. 实践活动:制作微生物标本,观察微生物生长。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微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搜集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
生物实验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实验校本课程教案【篇一:高二生物校本课程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校本教材教学设计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糖类代谢,识记脂类和蛋白质代谢,掌握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了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维持人体健康,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学重点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
教学难点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葡萄糖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氨基酸转换过程;脱氨基过程;思考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启发式教学发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型:新课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屏显思考题。
1.食物中的葡萄糖代谢途径有几条?回答:①分解成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②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③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二.新课:(一)脂质的代谢1.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1) 脂质主要包括哪几种物质?(2)食物中的脂肪在人体和动物体内怎么变化?2.学生回答:①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②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③转变成糖元等。
3.教师总结并点拨4.学生讨论探究:人体内血脂增高会患病吗?5.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过渡:在细胞内含量只比水少,占细胞干重50%以上的化合物是什么?(回答:蛋白质。
)(二)蛋白质代谢11.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包括什么?(回答上:植物性蛋白质,动物性蛋白质。
)经消化最终分解成什么?(回答:氨基酸。
)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随血液到全身各组织细胞,首先发生什么变化?(回答:合成各种组织蛋白质和一些特殊蛋白质。
)提问:你能说出几种组织蛋白质和特殊蛋白质的名称吗?(回答: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酶、胰岛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生物与生活校本课程教案一.二.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2.腐乳的制作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四.酶的应用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五.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的粗提取与鉴定课题2.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六.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七.生态环境与生活课题1.环境保护课题2.低碳生活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制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教育。
教学重点:①②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③④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教学过程引言: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
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
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
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
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
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积累脂肪和赘肉。
此外,与其他酒类相比,果酒对于护理心脏、调节女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课题1从课题背景人手,然后从实验原理、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较全面的介绍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一、基础知识1.果酒制作的原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1)果酒的制作需要什么微生物?(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3)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如何?(4)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是多少?(5)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6)什么叫发酵发酵等同于无氧呼吸吗酵母菌有何实际应用(1)酵母菌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①形态、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细胞大小为1~30um,呈圆形、椭圆形等。
思考:你认为酵母菌的细胞中有哪些结构?你认为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有什么区别?②繁殖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③菌落:讨论:你知道什么的菌落吗在生态学上一个菌落属于什么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湿润、黏稠,呈白色或粉红色。
(在液体培养基中,有些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壁上出现酵母环,或产生沉淀。
)④生存的环境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广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中,如水果、花、树皮上,(有些可与昆虫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假丝酵母引发鹅口疮、肺感染。
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鲁氏酵母(酱油酿造)、球拟酵母属、粉状毕赤氏酵母等。
)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
思考:在发酵制作葡萄酒的时候,要对葡萄进行消毒吗为什么其他微生物与酵母菌的关系是什么?(2)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①酵母菌的呼吸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酶C6H126+6O26CO2+6H20+能量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酶C6H12O62C2H5OH+2C02+能量思考:在发酵过程中,如果要使酵母菌进行大量繁殖,应怎样处理?如果要获得酒精呢为什么(3)发酵1).发酵概念广义: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
包括有氧发酵(如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和无氧发酵(如酒精发酵)。
狭义: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包括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2).所以:发酵≠无氧呼吸。
3).应用:酿酒、发馒头、面包制作、酒精制造、生产药用酵母片、生产维生素、生产抗菌素等。
(4)温度要求繁殖的最适温度:20℃;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18~25℃。
思考:你知道酵母菌需要适宜温度的原因吗?酵母菌有不同的最适温度说明了什么?补充:温度对发酵的影响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生活。
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
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
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
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究竟的损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你知道吗?1、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在发酵的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红色。
)2、葡萄酒分成干红、干白等种类的依据是什么?(1、根据葡萄酒的颜色分成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三种。
白葡萄酒:用白葡萄酿造,皮汁分离发酵;红葡萄酒:用红葡萄酿造,皮汁混合发酵;桃红葡萄酒:颜色介于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之间,皮的发酵时间短。
2、根据葡萄酒的含糖量分成干、半干、半甜、甜四种。
干葡萄酒:含糖量低于4克/升;半干葡萄酒:含糖量介于4克-12克/升之间;半甜葡萄酒:含糖量介于12克-50克/升之间;甜葡萄酒:含糖量高于50克/升。
)(5)菌种来源:⎩⎨⎧。
:。
:菌菌种分离获得得纯净的酵母人工培养型酵母菌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自然发酵(在果酒的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也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例如:干酵母或酒药)2、果醋制作的原理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1)醋酸菌的形态细胞结构(2)醋酸菌有哪些方面的实际应用?(3)醋酸菌的代谢类型?(4)果醋的制作原理?(1)醋酸菌形态1).从椭圆到杆状,有单个,有成对,有成链状,以鞭毛运动或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属原核生物,以分裂方式繁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醋酸菌与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2).应用:食醋、果醋(2)果醋制作的原理 ,醋酸菌是—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
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茵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C6H12O6 →3CH3COOH (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如下)。
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一35℃。
2C2H5OH+O2 →2CH3CHO (乙醛)+2H2O 2CH3CHO+O2 →2CH3COOH (醋酸)过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是怎样设计果酒、果醋制作方案的?提示: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选材、设计实验装置、操作过程二、实验设计1.果酒和果醋实验流程示意图酶 酶 酶阅读教材3-4页,对A、B两同学的实验装置进行讨论:A: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制醋时,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进行葡萄醋的发酵。
(来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B:分析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
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2、实验操作(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①、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叶子。
②、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
(注意冲洗次数不宜太多,为什么)讨论: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灭菌讨论: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如图右图所示),并封闭充气口。
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
及时的监测。
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结果分析与评价1.由于发酵作用,葡萄浆中糖分大部分转变为CO2和C2H5OH,及少量的发酵副产品。
C02排出越来越旺盛,使发酵液出现沸腾,CO2从排气口排出,在发酵10天后,现象最明显。
发酵过程产热,会使发酵液温度上升,但酒精发酵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发酵过程中,果皮上的色素及其他成分逐渐溶解于发酵液中;在发酵瓶表面,生成浮槽的盖子。
2.设置对照组,将葡萄汁进行高压灭菌,分别装入A、B两个发酵瓶,并各留有1/3空间,A组加入酵母菌,B组不加,进行发酵,可证明葡萄酒的产生是由于酵母菌的作用。
证明葡萄醋中有醋酸生成,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3.制作的葡萄酒色泽鲜艳、爽口、柔和、有浓郁的果实香味;果醋具有琥珀色或棕红色,具有特有的果香,酸味柔和,稍有甜味,不涩。
教学反思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检测时,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人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的变化。
想一想,如果要使检验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应该如何设计对照?课题2 腐乳的制作[教学目标]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3.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重点与难点]1.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2.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过程]你知道吗?1、制作腐乳的原料是什么?2、为什么腐乳的味道比较鲜美?3、腐乳是如何制作的?引言:腐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微生物发酵大豆制品,品质细腻、营养丰富、鲜香可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其营养价值可与奶酪相比,具有东方奶酪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