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制备和电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合集下载

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

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

实验三十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1、实验目的:①掌握电泳法测定ξ电位的原理;②测定Fe(OH)3溶胶的ζ电位的技术。

2、实验原理:在胶体溶液中,分散在介质中的微粒由于自身的电离或表面吸附其它粒子而形成带一定电荷的胶粒,同时在胶粒附近的介质中必然分布有与胶粒表面电荷相反而电荷数量相同的反离子,形成一个扩散双电层。

在外电场作用下,荷电的胶粒携带其周围一定厚度的吸附层向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在荷电胶粒吸附层的外界面与介质之间相对运动的边界处相对于均匀介质电势产生一电势,该电势称为电动电势,也称ζ电势。

它随吸附层内离子浓度、电荷性质的改变而变化。

ζ电势与胶体的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ζ电势的绝对值越大,表明胶粒荷电越多,胶粒间斥力越大,胶粒越稳定,本实验采用电泳法测量胶体的ζ电势,在外电场作用下,通过测定胶体在介质溶液中的相对移动,采用胶体界面移动法计算该胶体的ζ电势。

所用装置(电泳管)如下图所示:本实验采用电泳法测量胶体的ζ电势,在外电场作用下,通过测定胶体在介质溶液中的相对移动,采用胶体界面移动法计算该胶体的ζ电势。

当带电的胶粒在外电场作用下迁移时,若胶粒的电荷为q,电极间的电位梯度为E,则胶粒受到的静电场力为:F1 = Eq胶粒在介质中运动受到的阻力按斯托克斯定律为:F2=Kπηr uK——为与粒子形状有关的常数,对球状为5.4×1010V2S2kg-1m-1, 对棒状粒子为3.6×1010V2S2kg-1m-1;η——为介质黏度(PaS);r ——为胶粒半径(m);u ——为胶粒相对移动速率(ms-1)。

若胶粒运动速率u恒定,则有F1=F2,即qE=kπηr u (1)根据静电学原理ζ=q/εr (2)(2)带入(1)得:u=ζεE/Kπη(3)利用界面移动法测量时,若测出时间t(s)时胶体界面移动距离S(m),两铂电极间电位差Φ(v)和电极间的距离L(m),则有E=Φ/L,u=S/t (4)代入(3)式,得:S=(ζΦε/4πηL)t (5)作S-t图,由直线斜率和已知得ε和η,可求ζ电势。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一、胶体的制备1.1 实验目的通过制备胶体,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胶体制备方法。

1.2 实验原理胶体是由微粒子或分子组成的混合物,其粒径在1nm~1000nm之间。

常见的胶体制备方法有溶剂置换法、凝聚法、共沉淀法等。

本实验采用溶剂置换法制备聚苯乙烯(PS)胶体。

苯乙烯(St)在水中不溶,在甲苯中可溶。

将St加入水中后,利用超声波使其分散均匀,再加入甲苯,使St逐渐从水相转移到甲苯相中,形成PS微粒子。

1.3 实验步骤(1)将10mL去离子水放入干净干燥的锥形瓶中;(2)称取0.5g St放入锥形瓶中;(3)用超声波处理10min;(4)向锥形瓶中加入15mL甲苯;(5)摇晃均匀后静置约30min;(6)取出上层甲苯,得到PS胶体。

1.4 实验结果制备的PS胶体呈乳白色悬浮液,无明显沉淀。

二、电泳实验2.1 实验目的通过电泳实验,了解胶体的电性质和粒径分布情况,掌握常见电泳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2.2 实验原理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微粒子会向相反方向移动。

根据Stokes定律,微粒子的运动速度与其半径成反比。

在一定电场强度下,不同大小的微粒子会有不同的运动速度。

通过测量微粒子运动距离和时间,可计算出微粒子的半径大小。

本实验采用间接法测量PS胶体微粒子半径。

首先将PS胶体样品注入毛细管内,在两端施加高压形成等效于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

然后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测量微粒子移动距离和时间,并计算出微粒子半径。

2.3 实验步骤(1)将0.5mL PS胶体样品注入毛细管内;(2)在两端施加高压(+10kV和-10kV);(3)记录微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轨迹;(4)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微粒子移动距离和时间,并计算出微粒子半径。

2.4 实验结果图1为PS胶体微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轨迹。

图1 PS胶体微粒子运动轨迹根据图1可得,微粒子的运动速度随着半径大小的增加而减小。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误差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误差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误差胶体是由微粒子悬浮于一个连续介质中所组成的复合系统。

它具有多种重要的应用,如生物学、药学、化学工程以及物理学等。

因此,胶体制备和研究是当前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制备胶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溶剂沉淀法、胶体凝聚法、微乳液法和共沉淀法等。

在制备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避免因实验条件不确定而导致的误差。

首先,选择合适的胶体制备方法。

根据要制备的胶体的性质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例如,若要制备导电性胶体,则可以采用电沉积法或电化学沉积法。

其次,要控制好胶体粒子的尺寸和形态。

粒子的尺寸和形态对于胶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制备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反应条件,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使得粒子的分散度、尺寸和形态符合要求。

然后,要注意实验设备的清洁和操作规范。

胶体制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一些实验设备,如磁力搅拌器、离心机、超声波仪等。

在使用这些设备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也要注意规范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的误差。

最后,要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和数据记录。

为了避免误差的产生,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和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规定的步骤和操作流程,保证实验条件的统一。

在数据记录中,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实验条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浓度等信息,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于带电粒子的运动行为,将带电的微粒子分别移动到电极附近,并在电极表面上形成沉积层的方法。

电泳分离技术在生物医学、环境污染、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电泳实验中,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电泳溶液的制备。

电泳溶液的制备需要控制好浓度、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因素,以确保泳动电荷、电泳速度和分离效率等参数的准确性。

其次是电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电泳实验中,良好的电场均匀性和稳定性是确保分离效果和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溶胶的制备和电泳

溶胶的制备和电泳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Ⅱ)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12—10—25 成绩:班级:石工11 学号:姓名:教师:耿杰同组者:实验三溶胶的制备和电泳一、实验目的1.学会溶胶制备的基本原理,并掌握溶胶制备的主要方法;2.利用界面电泳法测定AgI溶胶的电动电位。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溶解度极小的固体在液体中高度分散所形成的胶态体系,其颗粒直径变动在10-7—10-9范围。

1.溶胶制备要制备出稳定的溶胶一般要满足两个条件:固体分散相的质点大小必须在胶体分度的范围内;固体分散质点在溶液介质中要保持不聚结,为此,一般需要加稳定剂。

制备溶胶原则上有两种方法:将大块固体分割到胶体分散度的大小,此法称为分散法;使小分子或粒子聚集成胶体大小,此法称为凝聚法。

(1)分散法分散法主要有3种方式,即机械研磨、超声分散和溶胶分散。

①研磨法:常用的设备主要有胶体磨和球磨机等。

胶体磨由两片靠得很近的盘或磨刀,均由坚硬耐磨的合金或碳化硅制成。

当上下两磨盘以高速反向转动时,粗粒子就被磨细。

②超声分散法:频率高于16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高频率的超声波传入介质,在介质中产生相同频率的疏密交替,对分散相产生很大的撕碎力,从而达到分散效果。

③胶溶法:胶溶法是把暂时聚集在一起的胶体粒子重新分散而成溶胶。

(2)凝聚法主要有化学反应法及更换介质法,此法的基本原则是形成分子分散的过饱和溶液,控制条件,使形成的不溶物颗粒大小在溶胶分散度内。

此法与分散度相比不仅在能量上有限,而且可以制成高分散度的胶体。

①化学反应法:凡能形成不溶物的复分解反应,水化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皆可用来制备溶胶。

由于离子的浓度对胶体的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在制备溶胶时要注意控制电解质的浓度。

②改换介质法:此法系利用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相差悬殊的特性,使溶解于良溶剂中的溶质,在加入不良溶剂后,因其溶解度下降而以胶体粒子的大小析出,形成溶胶。

此法作溶胶方法简便,但得到的溶胶粒子不太细。

溶胶的制备及电泳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及电泳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及电泳实验报告引言:溶胶是由胶粒均匀分散于溶液中而形成的胶体系统。

溶胶具有高度分散性和较小的粒径,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溶胶和进行电泳实验,探究溶胶的性质和应用。

一、溶胶的制备溶胶的制备是通过将固体胶粒悬浮于溶液中而形成的。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氧化铁(Fe2O3)作为胶粒,以水作为溶液。

制备溶胶的步骤如下:1. 首先,称取适量的氧化铁粉末,并将其加入到一定体积的水中。

2. 使用磁力搅拌器将溶液搅拌均匀,使氧化铁粉末完全悬浮于水中。

3. 继续搅拌溶液,直到观察到溶液呈现均匀的红棕色。

4. 最后,用滤纸或滤膜过滤溶液,以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得到纯净的溶胶。

二、电泳实验电泳实验是利用电场对溶胶中带电颗粒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和观察。

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包括电泳槽、电源、电极和凝胶。

电泳槽用于容纳溶胶样品和电解液,电源用于提供电场,电极用于连接电源和电泳槽,凝胶则用于分离溶胶中的带电颗粒。

2. 实验步骤(1)首先,将制备好的溶胶样品置于电泳槽中,并加入适量的电解液。

(2)将电极连接至电源,并将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至电泳槽的两端。

(3)调节电源的电压和电流,使其维持在适当的数值。

(4)开启电源,开始电泳过程。

根据溶胶样品中带电颗粒的性质和电场的作用,颗粒会在电场的驱动下向正极或负极移动。

(5)根据不同颗粒的迁移速度和移动距离,可以对溶胶样品进行分离和观察。

3.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电泳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观察到溶胶样品中不同颗粒的分离情况。

带电颗粒的迁移速度与颗粒的电荷量、大小和形状等因素有关。

通过观察颗粒的移动距离和分离程度,可以对溶胶样品中的颗粒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溶胶的应用溶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生物医学:溶胶可用于药物输送、基因传递和疫苗制备等领域,利用其分散性和稳定性,实现药物和基因的高效传递。

中国石油大学-溶胶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溶胶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油田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成绩:班级: 学号: : 教师:同组者: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会溶胶制备的基本原理、并掌握溶胶制备的主要方法;2.利用界面电泳法测定AgI 溶胶的电动位;3.掌握溶胶的聚沉原理和方法;4.理解电解质聚沉的符号和价数法则;5.掌握电解质和高分子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溶解度极小的固体在液体中高度分散所形成的胶态体系,其颗粒直径变动在791010m --~围。

1.溶胶制备要制备出稳定的溶胶一般需满足两个条 件:固体分散相的质点大小必须在胶体分度的围;固体分散质点在液体介质中要保持分散不聚结,为此,一般需要加稳定剂。

制备溶胶原则上有两种方法:将大块固体分割到胶体分散度的大小,此法称为分散法;使小分子或粒子聚集成胶体大小,此法称为凝聚法。

(1)分散法分散法主要有 3 种方式,即机械研磨、超声分散和胶溶分散。

①研磨法:常用的设备主要有胶体磨和球磨机等。

胶体磨由两片靠得很近的盘或磨刀,均由坚硬耐磨的合金或碳化硅制成。

当上下两磨盘以高速反向转动时(转速约5000-10000rpm),粗粒子就被磨细。

在机械磨中胶体研磨的效率较高,但一般只能将质点磨细到 1um 左右。

②超声分散法:频率高于16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高频率的超声波传入介质,在介质中产生相同频率的疏密交替,对分散相产生很大的撕碎力,从而达到分散效果。

此法操作简单,效率高,经常用作胶体分散及乳状液制备。

③胶溶法:胶溶法是把暂时聚集在一起的胶体粒子重新分散而成溶胶。

例如,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的沉淀实际上是胶体质点的聚集体,由于制备时缺少稳定剂,故胶体质点聚在一起而沉淀。

此时若加入少量的电解质,胶体质点因吸附离子而带电,沉淀就会在适当的搅拌下重新分散成胶体。

有时质点聚集成沉淀是因为电解质过多,设法洗去过量的电解质也会使沉淀转化成溶胶。

利用这些方法使沉淀转化成溶胶的过程成为胶溶作用。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一、胶体的制备胶体是一种由微小颗粒组成的分散环境,颗粒大小通常在1-100nm之间,它们可以稳定地分散在介质中,而不会沉淀或凝聚。

胶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因此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生物学、医学、能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胶体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溶胶-凝胶法、还原法、共沉淀法、化学合成法、生物合成法等。

其中较为常用的是溶胶-凝胶法和还原法。

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经典的胶体制备方法,它利用化学溶胶,在水溶液中形成胶体。

该方法将适当比例的金属离子加入到含有淀粉或硅酸盐的溶液中,待溶液经富含结晶核的热处理后,胶体颗粒就由小分子“自发”组合而成。

溶胶-凝胶法的优点是能够生成形态各异、形状均匀的纳米颗粒,而且制备过程简单、容易控制。

但是,它的缺点是需要长时间的制备过程,而且得到的胶体产品往往体积较大,不便于应用。

2. 还原法还原法是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纳米颗粒,它是制备淀粉、碳酸钙、氧化铁等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

还原法包括两种方法:化学还原法和光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是指使用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颗粒,还原剂可以是还原气体、还原液、还原固体等。

一般来说,还原剂中的草酸、吡啶、乙醇等有机化合物能够促进金属离子的还原,并促进纳米颗粒的形成。

光化学还原法利用光辐射,将光子能量转化为激励能量,使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纳米颗粒。

这种方法具有选择性、非常容易控制颗粒大小和形状,但是光化学还原法需要特殊的光源和光敏剂,成本较高。

二、电泳电泳是利用电场力驱动胶体颗粒在液体介质中移动和分离的一种方法。

它是胶体科学中的基础实验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分析、生物分离、纳米加工等领域。

在电泳过程中,一定电场在带电胶体粒子间建立电张力差,粒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由电泳迁移运动向一定方向移动,最终在电极上沉积形成定向结构。

在电泳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控制电场力电场力对电泳效果非常关键,过小的电场力无法推动颗粒移动,而过大的电场力则会导致颗粒粘聚或沉淀,因此需要精确调整电场力以获得最佳电泳效果。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其粒子大小介于溶液中的分子和悬浮液中的颗粒之间。

胶体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溶胶-凝胶法、乳化法、胶体溶胶法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电泳实验探究胶体的制备以及其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胶体溶液、导电性容器、电极、电源、电阻器、示波器等。

2. 实验方法:a. 将胶体溶液注入导电性容器中,保证容器内无气泡。

b. 将电极插入容器中,确保电极与胶体溶液接触良好。

c. 连接电源、电阻器和示波器,调节电压和频率。

d. 观察并记录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和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胶体溶液进行实验观察。

首先,我们注入胶体溶液并确保容器内无气泡,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插入电极并调节电源、电阻器和示波器,以便观察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胶体颗粒会在电场中产生电泳现象,即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胶体颗粒会向电极移动。

这是因为在电场中,胶体颗粒表面带有电荷,根据电荷的性质,胶体颗粒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发生移动。

我们还观察到,胶体颗粒的移动速度与电场强度和胶体颗粒的大小有关。

当电场强度增加时,胶体颗粒的移动速度也会增加。

而胶体颗粒的大小对移动速度的影响较为复杂,一般来说,较小的胶体颗粒移动速度较快,较大的胶体颗粒移动速度较慢。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胶体的制备和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胶体的制备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条件,以获得所需的胶体溶液。

而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则与胶体颗粒的电荷性质、电场强度和颗粒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

总结: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是研究胶体性质和应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进一步探究胶体的特性。

胶体的制备方法多样,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电泳实验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直观、可观测的手段,帮助我们研究胶体的运动行为。

第13章[3]_胶体化学-应用化学1

第13章[3]_胶体化学-应用化学1

11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东) 应用化学
--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下)-
胶体化学
二、溶胶的聚沉 导致溶胶聚沉主要因素: 导致溶胶聚沉主要因素: 外加电解质、 外加电解质、温度变化、 温度变化、溶胶浓度, 溶胶浓度,不同电性 溶胶的互相影响等。 溶胶的互相影响等。 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1.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电解质的作用是降低电动电势。 电解质的作用是降低电动电势。 当电动电势小于某一值时, 当电动电势小于某一值时,溶胶开始聚沉, 溶胶开始聚沉,此时的 电动电势称临界电势 临界电势。 临界电势绝对值越小, 电动电势称 临界电势 。临界电势绝对值越小 ,聚沉越 临界电势为零时, 胶体稳定性最低, 聚沉最快。 快,临界电势为零时 ,胶体稳定性最低 ,聚沉最快 。
--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下)-
胶体化学
§1313-5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作用
一、溶胶的稳定性及DLVO理论( Derjaguin- LandauWerwey- Overbeek) 1. 溶胶相对稳定的原因 溶胶是高度分散的、 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的、 多相的、热力学不稳定 ① 高分散使胶粒具有动力稳定性 体系, 体系,但在一定条件下又能相对稳定地存在相当 ② 胶粒表面双电层的稳定作用 长的时间, 长的时间 ,如:半径为1.5×10-9m的金质点下降 -8m的苯质点下降0.01m —— 胶体的抗聚结稳定性 0.01m需3.5年,半径为 10 需12年。 ③ 溶剂化的稳定作用
9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华东) 两胶粒相距较远时, 两胶粒相距较远时,离子氛尚未重合, 离子氛尚未重合,粒子间“远距 离”吸引力起作用, 吸引力起作用,引力占优势, 引力占优势,曲线在横轴以下, 曲线在横轴以下,总 位能为负; 位能为负; 两胶粒相距较近时, 两胶粒相距较近时,离子氛重叠, 离子氛重叠,斥力起作用, 斥力起作用,总位 能逐渐上升为正值, 能逐渐上升为正值,至一定距离处, 至一定距离处,位能最大 — E0 , 表明胶粒不能进一步靠近, 表明胶粒不能进一步靠近,或者碰撞后又分开; 或者碰撞后又分开;如能克 服这个能垒, 服这个能垒,位能即迅速下降, 位能即迅速下降,表明胶粒间距很近时, 表明胶粒间距很近时, 吸引能EA随胶粒间距变小而激增, 随胶粒间距变小而激增,使引力又占优势, 使引力又占优势,位 能下降为负值, 能下降为负值,意味着胶粒将发生凝聚。 意味着胶粒将发生凝聚。

溶胶的制备和电泳

溶胶的制备和电泳

中国石油大学溶胶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石油工程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溶胶的制备和电泳一实验目的1、学会溶胶制备的基本原理,并掌握溶胶制备的基本方法2、利用界面电泳法测定AgI溶胶的电动电位二实验原理1溶胶制备(1)分散法主要有机械研磨超声分散溶胶分散(2)凝聚法主要有化学反应法更换介质法2 溶胶的电泳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正向或者负向移动计算ζ电势的基本公式ζ=ηld∕εtv三仪器与药品仪器电泳仪电泳管秒表电极2支100ml烧杯三个胶头滴管两支25ml量筒2个药品0.01mol∕l AgNO3溶液四实验步骤(1)溶胶的制备胶溶法更换介质法化学反应法(3) AgI溶胶的电泳电势的测定①洗净电泳管②将电泳管固定在铁架台③往电泳管中加入溶胶④加入KCl,使用电极⑤黑色挡板放在U型管后⑥插入电极⑦通电⑧测量时间⑨量出L⑩洗净仪器五数据处理表一实验记录表介质的动力粘度η=0.0009548Pa.s移动距离d=0.005m电极间的距离l=0.083m介电常数ε=7.096×10¯10F∕m两极间的电位差=220v电泳时间t=2’32”×60s=152s所以电动势ζ(1)=ηld∕εtv=0.1836848v同理电动势ζ(2)=0.3262822v ζ(3)=0.5039247v所以电动势的平均值ζ=0.3379638v五思考题1、比较不同溶胶的制备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共同点是均要把固体制作到达到胶体粒子大小;不同点是制作过程不同,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2、为什么要求辅助液与溶胶的电导率相同?这对计算电动电势有什么作用。

答:因为在测电势时,电势对辅助液的成分敏感,只有控制辅助液的电导率与待测溶胶的电导率相等才能保证辅助液的移动速度与溶胶相等,可以避免因界面处电场强度突变造成两壁界面移动速度不等产生的界面模糊。

这样能使计算电动势更加方便简单。

3、注意观察,电泳时溶胶上升界面与下降界面的颜色、清晰程度及移动速度有什么不同。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详解]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详解]

四、仪器药品1.仪器直流稳压电源1台;万用电炉1台;电泳管1只;电导率仪1台;直流电压表1台;秒表1块;铂电极2只;锥形瓶(250mL)1只;烧杯(800、250、100mL)各1个,超级恒温槽1台;容量瓶(100mL)1只。

2.药品火棉胶;FeCl3(10%)溶液;KCNS(1%)溶液;AgNO3(1%)溶液;稀HCl溶液。

五、实验步骤1.Fe(OH)3溶胶的制备及纯化(1)半透膜的制备在一个内壁洁净、干燥的250mL锥形瓶中,加入约10mL火棉胶液,小心转动锥形瓶,使火棉胶液粘附在锥形瓶内壁上形成均匀薄层,倾出多余的火棉胶于回收瓶中。

此时锥形瓶仍需倒置,并不断旋转,待剩余的火棉胶流尽,使瓶中的乙醚蒸发至已闻不出气味为止(此时用手轻触火棉胶膜,已不粘手)。

然后再往瓶中注满水,(若乙醚未蒸发完全,加水过早,则半透膜发白)浸泡10min。

倒出瓶中的水,小心用手分开膜与瓶壁之间隙。

慢慢注水于夹层中,使膜脱离瓶壁,轻轻取出,在膜袋中注入水,观察有否漏洞,如有小漏洞,可将此洞周围擦干,用玻璃棒蘸沾火棉胶补之。

制好的半透膜不用时,要浸放在蒸馏水中。

(2)用水解法制备Fe(OH)3溶胶在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加热至沸,慢慢滴入5mL(10%)FeCl3溶液,并不断搅拌,加毕继续保持沸腾5min,即可得到红棕色的Fe(OH)3溶胶,其结构式可表示为{m[Fe(OH)3]nFeO+(n-x)Cl-}x+xCl-。

在胶体体系中存在过量的H+、Cl-等离子需要除去。

(3)用热渗析法纯化Fe(OH)3溶胶将制得的40mLFe(OH)3溶胶,注入半透膜内用线拴住袋口,置于800mL的清洁烧杯中,杯中加蒸馏水约300mL,维持温度在60℃左右,进行渗析。

每30min换一次蒸馏水,2h后取出1mL渗析水,分别用1%AgNO3及1%KCNS溶液检查是否存在Cl-及Fe3+,如果仍存在,应继续换水渗析,直到检查不出为止,将纯化过的Fe(OH)3溶胶移入一清洁干燥的100mL小烧杯中待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原理2 应用物理化学 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与电泳+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原理2 应用物理化学 实验报告 溶胶的制备与电泳+21

溶胶的制备与电泳一、实验目的1.学会溶胶制备的基本原理,并掌握溶胶制备的主要方法。

2.利用界面电泳法测定AgI溶胶的电动电位。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溶解度极小的固体在液体中高度分散所形成的胶态体系,其颗粒直径变动在范围。

1.溶胶制备要制备出稳定的溶胶一般需满足两个条件:固体分散相的质点大小必须在胶体分度的范围内;固体分散质点在液体介质中要保持分散不聚结,为此,一般需要加稳定剂。

制备溶胶原则上有两种方法:将大块固体分割到胶体分散度的大小,此法称为分散法;使小分子或粒子聚集成胶体大小,此法称为凝聚法。

(1)分散法分散法主要有3种方式,即机械研磨、超声分散和胶溶分散。

①研磨法:常用的设备主要有胶体磨和球磨机等。

胶体磨由两片靠得很近的盘或磨刀,均由坚硬耐磨的合金或碳化硅制成。

当上下两磨盘以高速反向转动时(转速约5000-10000rpm),粗粒子就被磨细。

在机械磨中胶体研磨的效率较高,但一般只能将质点磨细到1um 左右。

②超声分散法;频率高于16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高频率的超声波传入介质,在介质中产生相同频率的疏密交替,对分散相产生很大的撕碎力,从而达到分散效果。

此法操作简单,效率高,经常用作胶体分散及乳状液制备。

③胶溶法:胶溶法是把暂时聚集在一起的胶体粒子重新分散而成溶胶。

例如,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的沉淀实际上是胶体质点的聚集体,由于制备时缺少稳定剂,故胶体质点聚在一起而沉淀。

此时若加入少量的电解质,胶体质点因吸附离子而带电,沉淀就会在适当的搅拌下重新分散成胶体。

有时质点聚集成沉淀是因为电解质过多,设法洗去过量的电解质也会使沉淀转化成溶胶。

利用这些方法使沉淀转化成溶胶的过程成为胶溶作用。

胶溶作用只能用于新鲜的沉淀。

若沉淀放置过久,小粒经过老化,出现粒子间的连接或变化成大的粒子,就不能利用胶溶作用来达到重新分散的目的。

(2)凝聚法主要有化学反应法及更换介质法,此法的基本原则是形成分子分散的过饱和溶液,控制条件,使形成的不溶物颗粒大小在溶胶分散度内。

胶体的制备与电泳实验报告

胶体的制备与电泳实验报告

胶体的制备与电泳实验报告胶体的制备与电泳实验报告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由微小的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

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胶体的制备方法以及电泳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一、胶体的制备方法胶体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溶胶-凝胶法、乳化法、共沉淀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且简单的方法。

它通过控制溶胶的凝胶过程来制备胶体。

溶胶-凝胶法的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将所需的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溶胶。

然后,通过加热或加入适当的试剂,使溶胶逐渐凝胶,形成胶体。

最后,将胶体分离和纯化,得到所需的胶体产品。

二、电泳实验的原理电泳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于带电粒子的运动现象。

在电泳实验中,通过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场,使带电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相应的电极移动。

电泳实验的原理可以用库仑定律来解释。

根据库仑定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与电荷量成正比,与电场强度成正比,与带电粒子的大小和形状无关。

因此,在电场中,带电粒子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发生运动。

三、电泳实验的应用电泳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带电粒子在凝胶介质中的迁移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

凝胶电泳可以用于DNA分离和检测。

通过将DNA样品加入凝胶孔道中,施加电场,DNA片段会根据其大小和电荷迁移速度的差异在凝胶中分离出来。

通过观察凝胶中的DNA迁移距离,可以确定DNA片段的大小和浓度。

此外,电泳还可以用于纳米颗粒的分离和纯化。

通过在电场中施加电泳力,可以控制颗粒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颗粒的分离和纯化。

总结胶体的制备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可以通过溶胶-凝胶法等方法来实现。

电泳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它利用电场力作用于带电粒子的运动来实现分离和纯化。

电泳实验在DNA分离和纳米颗粒纯化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胶体的制备方法和电泳实验的原理和应用,可以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化学原理Ⅱ实验王业飞吕开河葛际江戴彩丽焦翠于连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2019 年 2 月目录前言..........................................................................................1 实验一三组分相图的制备.............................................................3 实验二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6 实验三溶胶的制备与电泳............................................................11 实验四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16 实验五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20 实验六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24 实验七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26 实验八原油/水界面张力测定(滴体积法).......................................31 实验九聚合物综合性能评价.........................................................33 附录一苯-水的相互溶解度.........................................................35 附录二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36 附录三某些液体的密度...............................................................37 附录四不同温度时某些液体的表面张力..........................................38 附录五彼此相互饱和的两种液体的界面张力....................................39 附录六不同温度时水的介电常数...................................................39 附录七 722 型分光光度计 (40)1前言一. 化学原理(Ⅱ)实验的目的化学原理(Ⅱ)实验是化学原理(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1. 了解化学原理(Ⅱ)的研究方法,学习化学原理(Ⅱ)中的某些实验技能,培养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的能力;2. 训练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 验证化学原理(Ⅱ)主要理论的正确性,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4. 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测测电电势势时时电电势势对辅助液的成分敏感只对辅助液的成分敏感只有控制辅助液的电导率与待测溶胶的电导率相等才能保有控制辅助液的电导率与待测溶胶的电导率相等才能保证辅助液的移动速度与溶胶相等证辅助液的移动速度与溶胶相等可以可以避免因界面处电避免因界面处电场强度突变造成两壁界面移动场强度突变造成两壁界面移动速度不等产生的界面模速度不等产生的界面模糊
插入溶胶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电极插入胶体,通电后,可能会产生絮凝现象, 界面不清,干扰了电泳现象的观察。
化学化工学院
胶粒吸附了溶胶中的正离子,因而带正电荷。
化学化工学院
实验5: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4)测ζ电位时,为什么要控制所用的辅助液的电导率 与待测溶胶的电导率相等?根据什么条件选择作为辅助 液的物质? 答:测ζ电势时,ζ电势对辅助液的成分敏感,只 有控制辅助液的电导率与待测溶胶的电导率相等才能保 证辅助液的移动速度与溶胶相等,可以避免因界面处电
相等。记下界面的位置。
d. 把正负极接于 30V 直流电源上,按下电键,开始 记时,记下界面的位置。每隔10 min记录一次。 e. 测完后,关闭电源,用铜丝量出两极间的距离。 (不是水平距离)共量3~5次,取平均值。
化学化工学院
实验5: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四、注意事项
(1)溶胶净化要彻底,否则将影响电泳速度。 (2)辅助液电导率必须与溶胶电导率相等。 (3)掌握好装电泳管技术,必须做到辅助液
化学化工学院
实验5: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在同一外电场(电压为V)和同一温度下, 胶粒移动的速率(即电泳速率)U与 ζ电势的大小有关。二者之间有下关系:
(l / V )U
式中,η为介质的黏度,l为两极间距离, ε为介质的介电常数。
化学化工学院

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

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

胶体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
本实验旨在研究胶体制备和电泳方法。

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除雾滴装置、高压恒温加热装置、电泳装置及必要耗材剩余所有药品;
实验内容:
1.准备胶体。

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通入水溶液、乳化剂、稳定剂和可溶性乳化剂,以形成混合胶体,然后使用纱布过滤器将胶体过滤出来,使之变得清晰透明。

2.准备电泳溶胶。

分别将高中低离子表面活性物质加入实验溶胶中,搅拌10分钟后液力学比表(VBT)与标准比较。

3.胶体电泳。

使用电泳装置以2.5-5kV/cm的电压梯度实施电泳,在20-200μL/min 的流速范围内可以调节,记录调节后的实验结果。

胶体制备结果表明,实验室经过过滤的胶体的清晰度达到90%以上,并且胶体中乳化剂的含量不超过2.0%。

电泳实验中,当流速调至20μL/min时,离子表面活性的吸附比例为65%,当流速调至100μL/min时,离子表面活性的吸附比例为93%,当流速调至200μL/min时,离子表面活性的吸附比例为98%。

结论:
1.胶体准备结果表明,胶体清晰度可以达到90%以上,将提供有效的条件以加速药物的蒸发。

2.通过电泳实验,不同流速下离子表面活性物质的吸附变化情况得出,低离子表面活性物质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达到98%。

因此,该方法可以优化胶体制备实验。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实验报告1. 背景1.1 胶体的定义和特性胶体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至少有一种是固体颗粒,另一种是液体。

胶体具有以下特性:•颗粒大小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颗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液相中;•颗粒与溶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胶体具有很多应用领域,如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环境工程等。

1.2 胶体的制备方法常见的胶体制备方法包括机械研磨法、化学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等。

本实验采用了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并利用电泳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

3. 实验步骤3.1 制备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1.将适量的FeCl2和FeCl3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两个溶液A和B;2.将溶液A缓慢滴加到溶液B中,并同时搅拌;3.搅拌一定时间后,停止滴加,继续搅拌1小时;4.用磁力搅拌器将悬浮液静置一段时间,使颗粒沉淀;5.用离心机将沉淀物离心分离,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几次以去除杂质。

3.2 电泳实验1.准备电泳仪器和试剂:电泳槽、电源、导电液(如TAE缓冲液);2.在电泳槽中倒入适量的导电液,并连接正负极;3.将制备好的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分散在导电液中,并进行超声处理以保证颗粒均匀分散;4.将样品注入预制好的琼脂糖凝胶孔板中;5.打开电源,设置适当的电压和时间参数进行电泳分析。

4. 实验结果4.1 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制备结果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观察到颗粒呈现黑色,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4.2 电泳实验结果根据电泳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移动。

通过测量移动距离和时间,可以计算出颗粒的电动迁移率。

5. 数据处理与分析5.1 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尺寸分析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制备的铁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进行观察和测量。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目的1.了解胶体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2.学习胶体的制备,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3.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原理将三氯化铁滴入沸水中,三价铁立即发生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FeCl3 +H2O ===Fe(OH)3 +HCl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较大,能够对光发生散射,使每一个胶粒成为一个发光体,当强光照射时,会形成一条光路。

其次,胶粒一般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电极,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加深。

若与相反的电荷作用时,电荷被中和,胶体微粒会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发生聚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烧杯、蒸发皿、U形管、玻棒,酒精灯、量筒、滴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石棉网、玻璃纸、导线、细线,火柴饱和氯化铁,2mol/l氯化钠溶液、0.001mol/l亚铁氰化钾、0.001mol/l铁氰化钾、0.01mol/l 硫酸铝、0.01mool/l硝酸钾、5%硝酸银、1%明胶溶液、甲基橙、蒸馏水、尿素五.注意事项:【板书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胶体制备,渗析,电泳和凝聚等性质2.学习胶体的制备,性质实验的演示技能3.学会使用直流稳压电源。

二.实验原理将三氯化铁滴入沸水中,三价铁立即发生水解,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FeCl3 +H2O ===Fe(OH)3 +HCl由于胶体微粒的直径较大,能够对光发生散射,使每一个胶粒成为一个发光体,当强光照射时,会形成一条光路。

其次,胶粒一般带有电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向电极,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加深。

若与相反的电荷作用时,电荷被中和,胶体微粒会凝聚成较大的颗粒而发生聚沉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烧杯、蒸发皿、U形管、玻棒,酒精灯、量筒、滴管、直流电源、钢笔式电筒、石棉网、玻璃纸、导线、细线,火柴饱和氯化铁,2mol/l氯化钠溶液、0.001mol/l亚铁氰化钾、0.001mol/l铁氰化钾、0.01mol/l 硫酸铝、0.01mool/l硝酸钾、5%硝酸银、1%明胶溶液、甲基橙、蒸馏水、尿素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烧杯+75ml蒸馏水(加热煮沸)----1ml饱和氯化铁(逐滴)------溶液为深红褐色(煮沸)2.胶体性质(1)丁达尔现象盛有胶体的烧杯置于黑暗处----电筒照射-----观察胶体溶液---记录现象(3)电泳U形管+胶体+2g尿素---轮流加入0.01mol/l硝酸钾----插入电极---通直流电---观察现象(4)凝聚1号试管+ 胶体3ml+1ml2mol/l氯化钠---观察现象2号试管+ 胶体3ml+1ml 0.01mol/l硫酸铝---观察现象3号试管+ 胶体3ml+1ml 0.001mol/l铁氰化钾---观察现象(5)胶体的保护如实验4,先分别加入1ml 1%明胶---振荡—分别加入1ml同浓度氯化钠、硫酸铝、铁氰化钾—观察现象五.注意事项。

溶胶的制备和电泳

溶胶的制备和电泳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二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一、实验目的1.学会溶胶制备的基本原理、并掌握溶胶制备的主要方法;2.利用界面电泳法测定AgI溶胶的电动位。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溶解度极小的固体在液体中高度分散所形成的胶态体系,其颗粒直径变动在10-7~10-9m范围。

1.溶胶制备要制备出稳定的溶胶一般需满足两个条件:固体分散相的质点大小必须在胶体分度的范围内;固体分散质点在液体介质中要保持分散不聚结,为此,一般需要加稳定剂。

制备溶胶原则上有两种方法:将大块固体分割到胶体分散度的大小,此法称为分散法;使小分子或粒子聚集成胶体大小,此法称为凝聚法。

(1)分散法分散法主要有 3 种方式,即机械研磨、超声分散和胶溶分散。

①研磨法:常用的设备主要有胶体磨和球磨机等。

胶体磨由两片靠得很近的盘或磨刀,均由坚硬耐磨的合金或碳化硅制成。

当上下两磨盘以高速反向转动时(转速约5000-10000rpm),粗粒子就被磨细。

在机械磨中胶体研磨的效率较高,但一般只能将质点磨细到 1um 左右。

②超声分散法:频率高于16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高频率的超声波传入介质,在介质中产生相同频率的疏密交替,对分散相产生很大的撕碎力,从而达到分散效果。

此法操作简单,效率高,经常用作胶体分散及乳状液制备。

③胶溶法:胶溶法是把暂时聚集在一起的胶体粒子重新分散而成溶胶。

例如,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的沉淀实际上是胶体质点的聚集体,由于制备时缺少稳定剂,故胶体质点聚在一起而沉淀。

此时若加入少量的电解质,胶体质点因吸附离子而带电,沉淀就会在适当的搅拌下重新分散成胶体。

有时质点聚集成沉淀是因为电解质过多,设法洗去过量的电解质也会使沉淀转化成溶胶。

利用这些方法使沉淀转化成溶胶的过程成为胶溶作用。

胶溶作用只能用于新鲜的沉淀。

若沉淀放置过久,小粒经过老化,出现粒子间的连接或变化成大的粒子,就不能利用胶溶作用来达到重新分散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原理(二)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实验三溶胶的制备和电泳一.实验目的1.学会溶胶制备的基本原理、并掌握溶胶制备的主要方法;2.利用界面电泳法测定A gI 溶胶的电动电位。

二.实验原理溶胶是溶解度极小的固体在液体中高度分散所形成的胶态体系,其颗粒直径变动在10-7~10-9m 范围。

1.溶胶制备要制备出稳定的溶胶一般需满足两个条件:固体分散相的质点大小必须在胶体分度的范围内;固体分散质点在液体介质中要保持分散不聚结,为此,一般需要加稳定剂。

制备溶胶原则上有两种方法:将大块固体分割到胶体分散度的大小,此法称为分散法;使小分子或粒子聚集成胶体大小,此法称为凝聚法。

(1)分散法:分散法主要有 3 种方式,即机械研磨、超声分散和胶溶分散。

①研磨法:常用的设备主要有胶体磨和球磨机等。

胶体磨由两片靠得很近的盘或磨刀,均由坚硬耐磨的合金或碳化硅制成。

当上下两磨盘以高速反向转动时(转速约 5000-10000rpm),粗粒子就被磨细。

在机械磨中胶体研磨的效率较高,但一般只能将质点磨细到 1um 左右。

②超声分散法;频率高于 16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高频率的超声波传入介质,在介质中产生相同频率的疏密交替,对分散相产生很大的撕碎力,从而达到分散效果。

此法操作简单,效率高,经常用作胶体分散及乳状液制备。

③胶溶法:胶溶法是把暂时聚集在一起的胶体粒子重新分散而成溶胶。

例如,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的沉淀实际上是胶体质点的聚集体,由于制备时缺少稳定剂,故胶体质点聚在一起而沉淀。

此时若加入少量的电解质,胶体质点因吸附离子而带电,沉淀就会在适当的搅拌下重新分散成胶体。

有时质点聚集成沉淀是因为电解质过多,设法洗去过量的电解质也会使沉淀转化成溶胶。

利用这些方法使沉淀转化成溶胶的过程成为胶溶作用。

胶溶作用只能用于新鲜的沉淀。

若沉淀放置过久,小粒经过老化,出现粒子间的连接或变化成大的粒子,就不能利用胶溶作用来达到重新分散的目的。

(2) 凝聚法主要有化学反应法及更换介质法,此法的基本原则是形成分子分散的过饱和溶液,控制条件,使形成的不溶物颗粒大小在溶胶分散度内。

此法与分散度相比不仅在能量上有限,而且可以制成高分散度的胶体。

①化学反应法:凡能形成不溶物的复分解反应、水化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皆可用来制备溶胶。

由于离子的浓度对胶体的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在制备溶胶时要注意控制电解质的浓度。

②改换介质法:此法系利用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相差悬殊的特性,使溶解于良溶剂中的溶质,在加入不良溶剂后,因其溶解度下降而以胶体粒子的大小析出,形成溶胶。

此法作溶胶方法简便,但得到的溶胶粒子不太细。

(一)溶胶的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向正极或负极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电泳现象证实胶体粒子的带电性。

胶体粒子带电是因为在其周围形成了扩散双电层。

按对固体的关系,扩散双电层离子可沿滑动面分为吸附层离子和扩散层离子两部分,使固体表面和分散介质之间有电势差,即ξ电势。

ξ电势的大小可通过电泳实验测得。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根据胶体粒子的相对运动速度计算ζ电势的基本公式是:ξ=ηldεtv(3-1)式中: ξ-胶体粒子的电动电势(V);η-介质的动力粘度(Pa.s);d-溶胶界面移动的距离(m);l-两电极之间的距离(m);ε-介电常数(F/m);V-两级间的电位差(V);t-电泳进行的时间(s)。

水的粘度和介电常数查附录二和附录七。

利用电泳测定电动电势有宏观法和微观法两种。

宏观法是观察在电泳管内溶胶与辅助液间界面在电场作用下的移动速度。

微观法借助于超显微镜观察单个胶体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移动速度。

本实验用宏观法测定,所使用的电泳管如图3-1 所示。

图3-1 电泳管示意图1.电极;2.辅助液;3.界面;4.溶胶;5.活塞二.仪器与药品1.仪器电泳仪,电导率仪,电炉,秒表,电泳管,电极2 支,100mL 烧杯2 个,50mL、150mL、250mL、500mL 烧杯各1 个,滴定管2支,滴管6 支,10mL 量筒2个,250mL 量筒1个,100mL、500mL 的锥形瓶各2个,试管2支,漏斗2个,洗瓶1个。

2.药品20 %FeCl3, 3% FeCl3,, 0.02mol/L AgNO3, 0.02mol/L KI, 0.1mol/LAgNO3,10%NH3.H2O, 0.01mol/L KCl, 2%松香乙醇溶液,火棉胶。

四.实验步骤1.AgI 负溶胶的制备用 25mL 量筒量取 20mL0.01mol/L 的 KI 溶液大,倒入100mL的烧杯中。

溶液,用胶头滴管向量然后,用另一25mL量筒量取18.7mL0.01mol/L 的AgNO3取的KI溶液中滴加量取的AgNO溶液,并不断搅拌,滴加结束即得AgI负溶胶。

32.辅助液的制备先测定溶胶的电导率。

用少量溶胶将试管及电导率池洗 3 次,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溶胶,插入导电池,测定室温下溶胶电导率。

向 0.01mol/L KI 溶液中加蒸馏水至其电导率与溶胶相同,本实验用的辅助液是浓度约为 0.005mol/L 的KCl。

3.电势的测定(1)仔细洗净电泳管,检查活塞是否润滑良好,且不漏。

用少量已配好的 AgI 溶胶将电泳管的漏斗至活塞的支管洗一遍。

用滴管由漏斗加入少量溶胶,使活塞孔内充满溶胶,迅速关闭活塞。

用辅助液洗涤 U 形管部分。

活塞以上若由溶胶也应洗去。

(2)关闭电泳管活塞,将电泳管垂直固定在铁支架上。

(3)用胶头滴管由漏斗向电泳管中加入制得的溶胶直漏斗细支管顶部,然后倒入烧杯中剩余的溶液。

(4)用烧杯取一定量的KCl辅助液,沿U型管倒入电泳管。

若使用长电极,则将辅助液倒入U型管至刻度线4;若使用短电极,则将辅助液倒入U型管至刻度线9。

(5)将黑色挡板放在U型管后,慢慢打开活塞使溶胶缓慢上升。

注意,不要全部打开,一定要慢,否则得不到清晰的溶胶界面。

至溶胶上升至刻度线0左右时,关闭活塞。

(6)将两个电极轻轻插入电泳管的U型管中。

整个过程注意保持平稳,不使电泳管受振动。

(7)将电泳仪电源开关扳下(关),将输出调节选钮反时针方向旋至输出电压最小位置,接好电源线,做好开机准备。

将两电极引线接在电泳仪上,将电泳仪电源开关扳上(开),指示灯亮,预热 5 分钟后,调节输出旋钮到电压指示为 150V。

按电泳仪的开始按钮,同时计时,指示灯显示为R。

注意:由于电泳仪输出电压较高,在通电过程中不要接触电极,否则有触电危险。

(8)观察溶胶上升界面清晰后,用秒表测量界面上升 0.5、1.0、1.5cm 所需时间。

测量完毕,按电泳仪的停止按钮,指示灯灭。

拆下电极引线,卸下电泳管,将管内的液体倒入指定的废液杯中。

(9)用钢尺仔细量出U型管两端的距离,减去U型管的两个半径,即为两电极之间的距离。

(10)实验结束,洗净使用过的所有玻璃仪器。

将药品和仪器放回原处。

注意:由于电泳仪输出电压较高,在通电过程中不要接触电极,否则有触电危险。

电压:200V 实温:19℃ L:7.62cm五.数据处理1.总结溶胶的制备方法。

答:分散法和制备法。

2.计算A gI 负溶胶的ξ电势,并取平均值。

答:ξ1=ηld1/εt1v=1.027*10-30.0762*0.005/(7.130*10-10*252*200)=0.0109Vξ2=ηld1/εt2v=0.0107Vξ3=ηld3/εt3v=0.0113Vξ=(ξ1+ξ2+ξ3)/3=0.0110V胶体界面移动距离与时间数据记录表六. 思考题1.是比较不同溶胶的制备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药品的用量一定;需要用滴管滴加药剂;需要使用玻璃棒搅拌,并且添加药剂时要缓慢,边滴加边搅拌。

不同点:具体步骤不同,注意事项不同,具体步骤具体分析。

2.为什么要求辅助液与溶胶的电导率相同?这对计算电动电势有什么作用。

答:调节辅助液与溶胶的电导率,使其相同,以确保辅助液移动速率和溶胶的移动速率相等,进而保证界面清晰,此外还可以简化计算,减小误差并提高实验的精度。

3.注意观察,电泳时溶胶上升界面与下降界面的颜色、清晰程度及移速度有什么不同。

分析产生这些差别的可能原因。

答: 溶胶上升界面颜色较深,清晰度高,移动速率快。

由于AgI溶胶显电负性,通电后向电源正极移动,正极下的胶体于辅助液的端界面上升。

由于胶体粒子向正极移动,所以高界面聚集胶体粒子较多,颜色较深、清晰度高、界面的移动速率快。

负极液面下降,移动速度慢,胶体粒子下降,较少,颜色浅,清晰度低。

4.Fe(OH)3 溶胶渗析的目的是除去什么电解质?有什么办法检测 Fe(OH)3 溶胶纯化的程度?渗析时是将溶胶中分散的所有离子都除去吗?答:除去NH4Cl以及未反应的FeCl3。

向最后一次Fe(OH)3胶体洗涤后的溶液中滴加HgNO3,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Fe(OH)3胶体的纯化程度较低;反之,则说明Fe(OH)3胶体纯化程度较高。

渗析时并不是将溶胶中分散的所有离子都除去,由于H+、OH-这些离子永远存在于溶剂水中,并且在溶质中依旧会产生Fe3+和OH-,所以这些离子是去不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