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肠炎的中医治疗大全

合集下载

中医治肠炎偏方大全

中医治肠炎偏方大全

马齿苋汤治肠炎【功能主治】治肠炎,。

【组成】马齿苋60克,大蒜(捣成蒜泥)15克。

【用法用量】先以马齿苋煎汤,冲服蒜泥,加红糖适量。

顿服,每日2~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患愈21例,其中痊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

白芍白术治肠炎【功能主治】养血柔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肠炎。

【偏方组成】炒白芍25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慢性肠炎35例,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无效2例(占%),总有效率为%。

葛根黄芪治肠炎【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脾止泻。

主治急性肠炎。

【偏方组成】粉葛根6克,淡黄岑6克,川黄连克,苦参片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克(后入),青、陈皮各3克,金银花(炒)9克,赤茯苓9克,炮姜炭克,车前子(包)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医治急性肠炎19例,其中痊愈12例(占%),好转6例(占31。

6%),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

车前子金银花治肠炎【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肠胃炎。

【偏方组成】车前子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川黄连克10克,鸡内金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医治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仙鹤草桔梗治肠炎【功能主治】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常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那么,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量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偏方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克,甘草4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克,萆薛15克,秦艽9克;腹痛甚愈,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

中医治疗慢性肠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肠胃炎

慢性肠炎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 ,临床以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为其特点。

由于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依据其临床表现 ,慢性肠炎属中医“泻泄”范畴。

该病发生的原因虽多 ,但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脾胃虚弱 :多因饮食不节 ,过食寒凉 ,暴饮暴食 ;或劳倦过度 ,情绪不畅 ,忧思伤脾 ;或感受外邪等损伤脾胃 ,脾伤则食后腹胀 ,腹部疼痛 ,大便稀或者有黏液 ,肠鸣坠胀 ;胃伤则不思饮食。

二是木不疏土 :肝属木主疏泄 ,脾属土主运化。

若平时心情不畅 ,忧思郁虑 ,导致肝气不足 ,不能疏泄脾土 ,必然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中医称为“木不疏土”。

肝木不疏泄脾土 ,则脾虚失升 ,清气下流 ,也会发生泻泄。

三是火不生土 :中医说的火是指肾阳 ,土是指脾胃。

脾的运化功能除肝的疏泄外 ,还有赖于肾阳的温煦作用。

这种作用称为“火能生土”。

若肾的阳气不足 ,不能温煦脾土 ,导致脾胃的纳化功能减弱 ,也可发生泻泄。

中医称为“火不生土”。

临床上有的病人在鸡叫五更时 ,腹部作痛 ,痛即泻泄 ,手足不温 ,这便是“火不生土”所致。

慢性肠炎多属本虚标实之病 ,常常以虚中挟实的面目出现 ,但仍以脾虚为主。

因此 ,对其治疗也应该从调理脾胃入手 ,可用健脾理肠方来治疗。

药取党参 15克 ,炒白术 10克 ,炙黄芪15克 ,赤石脂 30克 (包煎 ),茅梅 30克 ,炒苡仁24克 ,防风 10克 ,炒白芍 24克 ,木香 10克 ,炙升麻 6克 ,儿茶 3克 (冲服 ),元胡 15克 ,炒乌梅15克。

上药先用温水浸泡 30分钟 ,加水煎煮两次 ,每次沸后 30分钟 ,合并药汁 ,浓缩至 300毫升 ,每天三次 ,每次 100毫升 ;也可将上药焙干 ,研成极细粉末 ,每天 3次 ,每次 15~ 20克 ,温开水冲服。

20天为 1疗程。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和肥甘厚味。

若能配合药粥辅助治疗 ,则疗效较为明显。

治疗慢性胃炎的三种经典方

治疗慢性胃炎的三种经典方

治疗慢性胃炎的三种经典方
慢性胃炎十分常见,且缠绵难愈,治疗起来得长期服药。

不过庆幸的是中药对这类慢性疾病,特别是胃肠疾病效果非常好。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部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上要症状特征有上腹部疼痛、院腹胀问、饱胀、烧心、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

本病十分常见,且缠绵难愈,治疗起来得长期服药。

不过庆幸的是中药对这类慢性疾病,特别是胃肠疾病效果非常好。

以下就是三种治疗慢性胃炎的经典方:
归脾汤
功用: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虚,食少不眠,或脾虚不能统血,致血妄行。

药方:人参、白术、茯神、枣仁、龙眼肉、黄芪、当归、远志、木香、甘草。

补中益气汤
功用:升阳补中。

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药方: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干姜、大枣。

黄芪建中汤
功用: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药方: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慢性胃肠炎中药效验方4首

慢性胃肠炎中药效验方4首

慢性胃肠炎中药效验方4首处方一:五香丸。

组成:五灵脂60克,香附子60克,黑丑30克,白丑30克,醋面糊适量。

用法:上药研粉末,用醋面糊调和药粉制成小丸药,每次服3-6克,日服2-3次。

按语:煮熟的麦面糊中加点米醋即可做成醋面糊。

《本草求真》:“米醋,酸主敛,故书多载散瘀解毒,下气消食。

且同木香磨服,则治心腹血气诸痛,……面涂以散损伤积血及杀鱼肉菜荤诸毒。

至醋既酸(收),又云能散痛肿者,以消则内散,溃则外散,收处即是散处故耳。

”小麦粉甘凉无毒,补中益气和五脏,调经络续气脉,炒面和服断下痢。

五灵脂甘辛、温,散瘀止痛,治瘀血诸痛,胃痛腹痛,经闭经痛,崩漏。

香附子辛苦、平,理气解郁,活血止痛,治胃痛腹痛,月经不调,痛经,痛肿疮疡。

黑白丑苦寒有毒,泻水、下气、杀虫,治水肿,喘满、痰饮、脚气、虫积食滞,大便秘结。

功效:此五香丸治疗慢性肠炎、胃炎,伴便秘有极好疗效,深受老百姓欢迎。

处方二:白芷15克,柴胡6克,枳壳、白芍各10克,炙甘草6克,杏仁、陈皮、黄芪各10克,元胡、焦山楂各10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7天1个疗程。

功效:主治顽固性胃痛。

医案:一位患者患胃痛20多年,因溃疡或慢性胃炎引起,久治不愈,用本方2个疗程治愈。

处方三:五灵脂、蒲黄、元胡、枳壳、牡丹皮、厚朴各12克,青皮、砂仁各10克,乌药20克,山楂20克,甘草6克,丹参15克。

用法: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瘀,和胃降气。

主治顽固性胃痛。

处方四:生花生米10-18粒。

用法:生嚼吃下。

功效:主治反胃吐酸。

3分钟内即感舒服。

注意:胆囊切除人,少吃花生。

本文选自《中医特效处方集》声明:本书由北京亲仁书屋出版发行,可登陆亲仁书屋淘宝店、微店订购。

请大众认准正版,不要购买容易出现缺字少页、字迹模糊等印刷质量问题的盗版书。

一则药方有误后患无穷!王宝林大医访谈录(上集)王宝林大医访谈录(下集)《中医特效处方集》是师徒两代人义务行医百年的心血结晶,书中的所有药方都是作者及其师父百年来临床验证过的有效处方。

慢性肠炎中医治疗秘方14方

慢性肠炎中医治疗秘方14方

慢性肠炎中医治疗秘方14方慢性肠炎中药方剂方剂1 党参、泽泻、白芍、诃子肉各12克,白术、煨肉豆蔻、炙甘草、生姜各9克,云苓15克,桂枝、砂仁各6克,薏苡仁30克,大枣5枚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慢性肠炎脾胃虚弱证方剂2 党参、苏梗、陈皮各10克,白术、苍术、扁豆、莲子肉各15克,鸡矢藤30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慢性肠炎脾胃虚弱证方剂3 五倍子不拘量制用法:醋炒研细末。

每次服3克,米汤送下,日服2次。

适应症:慢性肠炎久泻不止方剂4 柴胡、川楝子、防风各6克,白术、陈皮各9克,白芍8克,山药12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慢性肠炎肝郁脾虚证方剂5 熟附片、吴茱萸、五味子各6克,肉豆蔻、党参各12克,补骨脂9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慢性肠炎脾肾阴虚证方剂6 白术9克,干姜3克制用法:水煎。

每日1剂,睡前服1次。

适应症:五更泻方剂7 柳木炭制用法:研末。

每晚睡前开水送服15克,连服3次,不可多服。

适应症:五更泻方剂8 金樱子50克制用法:水煎。

每日1剂,饭后服,连用10天。

适应症:五更泻方剂9 柴胡、白术、青皮各9克;广木香、炙甘草各6克,白芍12克,云苓15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慢性肠炎肝气乘脾证方剂10 党参、糯稻根、云苓、蚕砂、蛇舌草、火炭母各15克,春砂仁4.5克(后入),白芍12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慢性结肠炎脾虚湿困、气滞腹泻方剂11 党参、苍术各12克,阿胶6克(另烊化冲),罂粟壳、煨诃子、木香、白芍各9克,黄连、肉桂各3克(后下)制用法:水煎服。

另白及粉9克,分3次调服。

适应症:溃疡性结肠炎腹胀腹泻,大便夹脓血粘液等方剂12 黄芪、党参、白及各20克,苍术、藿香各10克,川椒5克,肉桂3克,田七3克,诃子15克制用法:制成冲剂。

每次服15克,每日2-3次,3个月为1疗程。

适应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方剂13 黄连10克,冬瓜子、炒山药各3 0克,茯苓、焦白术各20克,生地榆15克,赤石脂、党参各12克,防风6克制用法:水煎服。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效果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慢性胃炎属于中焦湿热的范畴。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注重整体调理,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疗效显著。

本文将探讨和介绍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以及其效果。

一、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香砂养胃汤”、“四君子汤”、“白术健脾汤”等。

这些方剂通常由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止痛、保护胃黏膜、调和胃气等功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舌诊、脉诊等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中医医生会调整剂量和组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中脘”等。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调节消化系统功能,改善胃肠蠕动,增强胃肠蠕动,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也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

通过按摩腹部、胃部和背部的相关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脏腑功能,舒缓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二、中医治疗效果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如下:1. 缓解症状: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胃痛、胃灼热、胃胀等症状。

针灸和推拿按摩也可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促进胃肠道的正常运动,提高消化功能。

2. 改善胃黏膜炎症: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

同时,针灸和推拿按摩疗法也可以通过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组织修复,加速胃黏膜的愈合进程。

3. 调整整体身体状况:中医治疗强调调整整体身体的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脾胃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减少慢性胃炎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总之,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有着较好的效果。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效果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前,一定要找到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慢性胃肠炎怎样治疗?几种超有效中西医治疗法!

慢性胃肠炎怎样治疗?几种超有效中西医治疗法!

慢性胃肠炎怎样治疗 ?几种超有效中西医治疗法 !一、前言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慢性胃肠炎在临床年治疗上,一般需要有漫长的治疗周期。

当前临床在慢性胃肠炎患者的治疗上,主要采取的是西医治疗方案。

但事实上,在为慢性胃肠炎患者提供临床治疗上,除了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外,中医治疗也是不错的方式。

在慢性胃肠炎患者的林查滚治疗上,若是过多使用消炎药会导致患者肠道活菌平衡被破坏,从而导致患者有更低的抵抗力。

所以在慢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上,采取中西医治疗法进行患者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

二、中西医结合养生治疗在慢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上,进行疾病治疗的重要前提是要求患者保持好的心情。

好的心情不仅有助于患者对疾病保持乐观态度,也可以让患者坚定对疾病治疗的自信,有更高临床治疗依从度。

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只有让患者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才能够让患者在面对慢性胃肠炎治疗上,不恐惧、不畏惧,有较好的疾病治疗积极性。

患者在接受临床慢性胃肠炎治疗上,要观察自己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情况。

比如有些患者一旦喝牛奶就会出现腹泻,但是停止摄入牛奶,腹泻情况也会随之停止。

部分患者对食物过敏,在临床症状表现上主要是胃肠反应,为此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在临床上被误诊为胃肠验证。

在患者临床检查上,若是发现患者存在消化酶不足的情况,那么在治疗上,可以要求患者进行酶片或是其他药物的服用,从而促使人体在药物的作用下分泌出更多的消化酶。

1.做好临床检查在患者临床的检查上,要做好胃肠器官的检查工作。

一般来说,必要的检查主要是彩超、胃镜以及尿液、血常规和血糖、血清的检查。

结合患者的病情表现确定是否需要为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

通过上述检查,能够基本就患者是否有严重的病症进行评估。

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检查的过程中,还要评估患者是否有其他炎症存在,诸如咽喉炎、鼻炎等。

若是经过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其他炎症,则要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临床治疗,确保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能够消除炎症。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本病多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或因饮食所伤,胃失和降,或脾胃虚弱,纳运失常而发病,或因久病血液运行不畅,络脉不通而发病。

一、一般治疗1、精神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精神情绪,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饮食治疗:选择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避免吸烟、酗酒、咖啡、浓茶,进食细嚼慢咽。

二、中医辩证治疗(1)肝胃不和: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白芍20g、枳壳10g、川芎6g、香附10g、陈皮10g、佛手10g、苏梗10g、延胡索10g、甘草6g。

中成药:气滞胃痛颗粒,一次6g,一日3次。

(2)脾胃虚弱:温中健脾,益气和胃。

代表方剂:香沙六君子汤和黄芪建中汤加减党参20g、茯苓10g、炒白术10g、陈皮6g、广木香6g、砂仁3g、黄芪20g、桂枝10g、白芍30g、生姜6g、炙甘草10g。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3g,3次/日。

(3)脾胃湿热:清热化湿,和胃醒脾。

代表方剂: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6g、黄芩10g、白寇仁6g、蒲公英30g、生苡仁30、法半夏12g、茯苓10g、厚朴12g、、陈皮12g 、枳实10g、竹茹6g、栀子10g、苍术10g、甘草6g。

中成药:摩罗丹 9g 3次/日。

(4)胃阴不足:养阴益胃,和络止痛。

代表方剂:一贯煎和芍药甘草汤加减。

北沙参12g,太子参15g、麦冬15g、生地10g、栀子10g、当归10g、金铃子10g、白芍20g、甘草6g、鸡内金10g 、玉竹15g、蛇舌草15g、半枝莲15g。

中成药:养胃冲剂5克,3次/日(5克/袋) (5)胃络瘀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代表方剂:失笑散和丹参饮加减。

五灵脂10g、檀香10g(后下)、丹参20g、砂仁6g、三七粉5g(冲服)、延胡索12g、蒲黄6g、郁金10g、枳壳10g、炒莪术10g。

慢性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慢性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慢性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1.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则无法运化水谷,导致湿邪内生,湿热蕴结,进而引发慢性肠炎。

2. 湿热内蕴: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之品,损伤脾胃,湿邪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导致肠道传导失常。

3.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导致肠道传导不畅,血瘀内生,引发慢性肠炎。

二、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1)健脾利湿:适用于脾胃虚弱、湿邪内蕴者。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2)清热解毒:适用于湿热内蕴者。

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白头翁等。

(3)理气活血: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当归、丹参等。

(4)调和脾胃: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5)温中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腹泻者。

常用药物有干姜、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等。

2. 饮食调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生冷、坚硬食物。

(2)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燕麦、蔬菜、水果等。

(3)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3. 针灸治疗(1)主穴:足三里、天枢、气海、脾俞、胃俞。

(2)配穴:根据病情加减,如湿热内蕴者加曲池、内庭;气滞血瘀者加膻中、血海。

4. 推拿治疗(1)按摩足三里、天枢、气海、脾俞、胃俞等穴位。

(2)按揉腹部,顺时针方向,力度适中。

(3)揉按腰部,放松腰部肌肉。

三、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入不洁食物。

3. 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4. 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5. 如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总之,慢性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案以调理脾胃、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为主。

通过中药、饮食、针灸、推拿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注意生活调理,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慢性胃炎中药处方有哪些

慢性胃炎中药处方有哪些

慢性胃炎中药处方有哪些
引言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患者常常感到胃痛、消化不良和恶心等症状。

中药被广泛运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并且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处方,供参考。

中药处方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处方,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
- 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调理胃肠功能。

- 用法用量:一次煎服,每日2-3次。

2. 六君子汤六君子汤
- 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

-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调理胃肠功能,解痉止呕。

- 用法用量:一次煎服,每日2-3次。

3.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
- 组方:柴胡、黄芩、半夏、人参、大枣、生姜、甘草。

- 功能:疏肝解郁,调理脾胃功能,消炎止痛。

- 用法用量:一次煎服,每日2-3次。

4. 益胃汤益胃汤
- 组方:砂仁、白术、茯苓、陈皮、甘草。

- 功能:健脾开胃,调理胃肠功能,缓解胃痛。

- 用法用量:一次煎服,每日2-3次。

5. 大建中汤大建中汤
- 组方:黄芩、黄连、人参、白术。

- 功能:清热解毒,健脾胃,改善胃肠不适。

- 用法用量:一次煎服,每日2-3次。

结论
中药处方在治疗慢性胃炎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使用中药
前应咨询医生,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此处所述中药处方仅供参考,请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治疗慢性肠炎中医方子

治疗慢性肠炎中医方子

治疗慢性肠炎中医方子治疗慢性肠炎是中医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为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慢性肠炎的方子:1. 健脾益气方:-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厚朴、炒麦芽。

- 功效:健脾益气,调和脾胃。

- 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体倦乏力的患者。

2. 清热利湿方:-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苍术、泽泻、滑石、薏苡仁。

- 功效:清热燥湿,利水消肿。

- 适应症:适用于湿热内蕴,腹痛腹泻,大便臭秽的患者。

3. 疏肝理气方:- 组成: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白芍、甘草。

- 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 适应症:适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情绪抑郁的患者。

4. 温阳健脾方:- 组成:干姜、附子、肉桂、白术、茯苓、炙甘草。

- 功效:温补脾肾,助阳化湿。

- 适应症:适用于脾肾阳虚,腹痛喜按,四肢不温的患者。

5. 养血润肠方:- 组成:当归、生地、熟地、白芍、阿胶、火麻仁、郁李仁。

- 功效:养血润燥,润肠通便。

- 适应症:适用于血虚肠燥,大便干结,面色无华的患者。

6. 清热解毒方:- 组成: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牛蒡子、甘草。

-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热。

- 适应症:适用于外感风热,热毒内蕴,腹痛腹泻的患者。

7. 健脾养胃方:- 组成:山药、扁豆、薏苡仁、莲子、芡实、茯苓、白术。

- 功效:健脾养胃,益气生津。

- 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口干舌燥的患者。

在使用这些中医方子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助于病情的恢复。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也是治疗慢性肠炎不可忽视的方面。

十个小偏方治疗胃肠炎最佳偏方

十个小偏方治疗胃肠炎最佳偏方

十个小偏方治疗胃肠炎最佳偏方渭肠炎通常因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学毒物或药品导致。

多发生于夏秋李,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及腹痛。

对于健康成人,胃肠类通常只会引起不感及生活上的不便,并不会导致严重后果;対病重、虚弱、年幼或年老的者。

却可能导致成胁生命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生姜治胃炎※用料与用法※生姜连皮1大块。

黄泥包火煨,闻香气后取出,去泥切片,开水泡代茶饮。

2.吴茱萸治胃炎※用料与用法※吴茱萸(开水泡,去苦水)9克,水煎服,或加生姜3克,共煎服。

[出处]:《中医杂志》4.诃子白豆蔻治胃炎※用料与用法※诃子、白豆蔻、藿香各6克,共研末每次3克,姜汤送服。

[荐方人]:湖北范文远5.陈皮治胃炎※用料与用法※陈皮30克。

陈皮炒至皮黄色、起珠,取出研细末,每次9克,冲白糖空腹服。

又方:青皮9克,水煎空腹服。

治胸胃胀痛。

6.糯米粉熟羊油治糜烂性胃炎[荐方由来]:几代家传的秘方。

※用料与用法※阴糯米粉30克,熟羊油3克,红糖适量。

以上三药用冷水调匀,煮熟即可食用。

1日3次,每次1剂,以空腹时食用疗效较好[注]:阴糯米粉制法:糯米用清水冲洗1次,水泡半小时,置瓶中放水蒸熟,晾千,磨成细粉即成。

[功效]:润养牌胃。

[荐方人]:昆明王汝俊7.旋覆花、苏梗治胃炎※用料与用法※旋覆花(包)、苏梗各9克,清炙枇把叶(去毛)12克,水煎温服。

8.银鱼砂仁治慢性胃炎[荐方由来]:彝族地区广泛流传应用的秘方。

※用料与用法※银鱼50克,砂仁30克,大枣60克。

炖服,每天1剂,分3次服。

患者服药10-20天后,病情明显好转。

[注]:无银鱼,可用其他鱼代替。

[功效]:醒脾和胃、消食理气。

[荐方人]:云南郭维光9.炒扁豆川木瓜治胃炎※用料与用法※炒扁豆45克,川木瓜18克,水煎服。

[出处]:《四川中医》10.牛胃、贝母治慢性胃炎、胃溃疡所致疼痛[荐方由来]:牛胃入药,汉医首载于唐代《食疗本草》,《本草纲目》亦有记载。

本方长期流传于彝族民间。

中药土方舒缓肠胃炎症的草药组合

中药土方舒缓肠胃炎症的草药组合

中药土方舒缓肠胃炎症的草药组合肠胃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等。

中药土方中有许多草药可以有效缓解肠胃炎症的症状,并有助于胃肠道的修复和康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土方草药组合,供大家参考。

组合一:苍术降火敛症组合苍术,味苦、辛,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的功效,对于肠胃炎症引起的腹痛和腹泻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降火敛症组合的配方如下:1. 苍术10克2. 干姜5克3. 白芍10克4. 陈皮5克以上药材可视个人需要进行加减,加入适量的水煎服用。

每日3次,每次服用15毫升。

这个草药组合能够改善肠胃道的炎症症状,减轻疼痛,并促进胃肠道的愈合。

组合二:黄连清热解毒组合黄连为中药土方中常用的草药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抑制细菌感染的作用。

黄连清热解毒组合的配方如下:1. 黄连10克2. 黄柏10克3. 茯苓10克4. 苍术10克以上药材可研碎后加入适量的水煎服用。

每日3次,每次服用15毫升。

这个草药组合能够抑制炎症的发展,减轻肠胃炎症引起的腹泻和恶心的症状。

组合三:白茅根护胃组合白茅根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护胃、健胃的功效。

该组合适用于慢性肠胃炎症患者。

白茅根护胃组合的配方如下:1. 白茅根20克2. 泽泻10克3. 炙甘草10克4. 干姜5克以上药材可视个人需要进行加减,煮沸后加入适量的水煎服用。

每日3次,每次服用15毫升。

这个草药组合能够舒缓胃肠黏膜,促进胃肠道的修复。

总结:中药土方舒缓肠胃炎症的草药组合有苍术降火敛症组合、黄连清热解毒组合和白茅根护胃组合。

每种组合的配方均可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整,但需量力而行,遵循医嘱,避免过量使用。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请及时就医。

慢性胃炎中药方剂

慢性胃炎中药方剂

慢性胃炎中药方剂导言慢性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病,其特点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西药治疗慢性胃炎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长期使用西药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

中药作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供医生和患者参考。

方剂一:四君子汤组成: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胃,益气血。

适应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用法用量:每日1剂,一般分2次服用。

方剂二:六君子汤组成:人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大枣5枚,生姜3片。

功效:健脾胃,益气血,理气止痛。

适应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痛。

用法用量:每日1剂,一般分2次服用。

方剂三:金匮肾气丸组成: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炙草10克,山药12克,熟地黄10克,牡蛎10克,泽漆10克,鹿茸10克,黄疸羊肉15克。

功效:补肾益气,健脾胃。

适应症:慢性胃炎伴肾气不足,腹胀,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每日1剂,一般分2次服用。

方剂四:小柴胡汤组成:柴胡10克,黄芩10克,白术10克,人参6克,栀子10克,半夏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甘草6克。

功效:和胃理气,消食导滞。

适应症:脾胃虚弱,气滞胃脘痛,恶心呕吐。

用法用量:每日1剂,一般分2次服用。

方剂五:四逆散组成:人参9克,干姜6克,黄芩6克,陈皮6克,甘草6克,大枣3枚。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和胃。

适应症:脾胃虚寒,腹痛寒胀。

用法用量:每日1剂,一般分2次服用。

方剂六:干姜救心汤组成:干姜10克,炙甘草6克。

功效:温中散寒,安抚气机,止呕止纳。

适应症:胃气上逆,反胃呕吐。

用法用量:每日1剂,一般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1.方剂疗程一般为2-4周,具体视病情而定。

2.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慢性胃炎时,应先到正规的中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忌口禁忌,避免食用生冷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酸性食物等。

慢性胃肠炎的中医治疗大全

慢性胃肠炎的中医治疗大全

慢性胃肠炎的中医治疗大全导语:慢性肠胃炎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产生的原因最主要是对症下药,要注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除了采用西药治疗之外还可以尝试中药慢性肠胃炎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产生的原因最主要是对症下药,要注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除了采用西药治疗之外还可以尝试中药治疗,以下会给大家分享几味中药,希望给予大家帮助,食用中药之前先把方子给医生瞧瞧,找寻合适自己的药方子最重要,平时要少吃多餐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运动。

1.可能是肠炎腹泻,与肠道湿热,细菌感染,消化不良等有关。

建议到医院检查确诊。

也可以选服盐酸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肠炎宁,复方地芬诺酯片等治疗。

也可以找中医辨证用中药治疗。

或服补脾益肠丸,参苓白术丸等治疗。

2.用传统中药虫草,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厚朴,三棱,穿山甲,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等治疗,可以快速治愈.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胃肠湿热,荡涤胃肠浊气,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肠道紊乱的功能,从而彻底根治不复发。

希望你正确的治疗,早日康复!建议做个肠胃镜检查,可以更好的明确治疗,配合指导用药。

3.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食滞肠胃: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莱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10弱。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方药:人参3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如上所述希望给予患者一些参考,慢性肠胃炎需要好好的调养,多吃些养胃的食物,这个病若不及时重视会引起一系列病变,比如,胃出血,慢性肠胃炎出血的例子并不少见,这个病最主要注意饮食,注意就医,通过锻炼改善自己的身体也是很重要的,保持好的生活规律少吃多餐,保证三餐正常。

中医十大治胃病名方

中医十大治胃病名方

中医⼗⼤治胃病名⽅1、胃神经管能症:慢性胃炎,胃痛⽽伴胃脘灼热胁嗳⽓纳呆等,肝郁⽓滞,湿浊阻痹者。

R:佩兰10g 延胡10g 普洱茶5g 厚朴5g 炙⽢草5g 素馨花12g功效:有芳⾹解郁,⾏⽓⽌痛之功。

2、胃痛胃胀嘈杂灼热,⼝⼲苦等,肺虚肝热胃阴不⾜型萎缩性胃炎:R:北沙参30g ⽯斛20g 怀⼭药130g 焦⼭查30g 桑寄⽣20g ⽟⽵20g 青代10g ⽩勺 10g 浙贝10g功效:有养阴建中之效.⽤法:在服法上要求冷⽔浸过药⾯浸泡10分钟煮沸后改⽤⽂⽕15分钟服取药液约400ml。

3、萎缩性胃炎或溃疡并发胃炎久治不愈,胃酸缺乏者,尤以胃脘隐痛,烦渴思饮,⼝燥咽⼲,⾷少便秘为主症。

R:乌梅⾁6g 炒⽩勺10g 北沙参10g ⼤麦冬10g ⾦钗⽯斛10g 丹参10g ⽣麦芽10g 炙内⾦5g 炙⽢草3g 玫瑰花3g功效:有滋养胃阴,舒肝柔肝之效。

此⽅为经验⽅,⽅似不出奇,确含妙理,复胃阴者,莫若苦寒;复酸味者,酸⽢化阴,⾜资吾等效法。

4、慢性胃炎之脾不建运者,有增进⾷欲之效:(为脾胃良⽅,对胃炎有卓效)R:麦芽30g ⾕芽30g 内⾦15g ⼭药15g 党参10g ⽢草5g⽤法:加清⽔超过药⾯⼀⼨,浸泡⼀⼩时,沸后继沸5分钟即服,不宜久煎。

功效:有健脾和胃,复元益⽓之功。

5、适应于各种慢性胃炎之属脾胃阴虚者:R:沙参20g ⽩芍20g 麦冬15g ⼭楂15g ⽯斛15g 知母12g 花粉12g 内⾦10g 丹⽪10g 乌梅10g 陈⽪10g ⽣⽢草3g功效; 养阴和胃,理⽓清热。

6.、适应于浅表性,反流性和萎缩性胃炎:R:党参15g 丹参15g 蒲公英15g ⽩芍15g 制半夏10g 黄连3g ⽢姜3g 炙⽢草6g功效:有益⽓健胃,⾟开苦降,和中开痞之功(此⽅溶古⽅三⾸为⼀炉,适⽤于寒热错杂证)7、凡急慢性胃炎,胃⼗⼆肠溃疡,胃N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症,慢性胰腺炎,内脏植物N功能紊乱等所致之痛属⽓⾎不调者均可服⽤:R:延胡索9g 川楝⼦9g ⽣⽢草9g 乌贼⾻9g 制⾹附9g 沉⾹曲9g ⽩芍12g 蒲公英20g 台⽚6g功效:有缓解脘腹疼痛之效。

肠炎中医治疗方法

肠炎中医治疗方法

肠炎中医治疗方法肠炎是指肠道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肠炎有细菌性肠炎、病毒性肠炎和阿米巴肠炎等。

传统中医学认为肠炎多是由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肝胆湿热等因素导致,因此在治疗肠炎时可以采用中医药的方法。

下面将从饮食调理、中药治疗、穴位按摩和中医外治法等方面介绍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肠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首先要调整饮食结构,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其次,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炎症。

建议患者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软糯的食物等,帮助肠道恢复。

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瘦肉、鸡蛋等,有助于肠道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此外,要保持水分的充足摄入,补充体液,预防脱水。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认为肠炎主要是湿热蕴结,因此可以选用清热解毒、宣散湿热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板蓝根等,可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此外,还可以选用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参、白术、当归等,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肠道的修复和康复。

中药的用法可以有煎汤、膏方、丸剂等多种形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

穴位按摩是中医治疗肠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在人体上有一些特定的穴位与肠道有密切联系,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调理肠道、缓解炎症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气海等,可以通过按摩、拍打、轻揉等方法进行刺激。

在肠炎发作时,可以每天两次,每次按摩10-15分钟,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此外,在平时也可以经常按摩这些穴位,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

中医外治法也是中医治疗肠炎的一种重要方法。

中医外治法主要通过熏蒸、灸疗、贴敷等方式来治疗肠炎。

常用的外治法有艾灸、中药熏蒸、贴敷凉药等。

艾灸可以通过热力刺激肠经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消散。

中药熏蒸可以将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草药放入热水中进行蒸煮,然后将煮好的中药蒸气导入肛门或外阴,以达到治疗肠炎的目的。

中医医案——慢性肠炎

中医医案——慢性肠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健脾益气、疏肝温肾法治愈慢性腹泻病案:丁某,男,32岁。

主诉及病史:肠鸣、腹痛、腹泻反复发作5年,呈稀软便,伴有黏液。

在某医院诊为慢性肠炎,曾经多方治疗未效。

诊查:面容清癯,精神尚佳,大便日2~3次,质稀,便前腹痛,时有腹胀,纳食尚可,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气虚不固,水泛为湿之泄泻。

治法:健脾益气,疏肝,温肾。

处方:人参6g(亦可用党参15g)炒白术9g 茯苓9g 炒山药9g 炒扁豆6g 炒白芍9g 柴胡6g 台乌药6g 焦山楂9g 黄芪20g 甘草3g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6剂后,便泻次数减少,腹痛肠鸣已止。

苔薄白,脉弦细。

继服上方20剂,腹泻止。

因届婚期,未再服药。

1年后其妻来诊月经痛,询及病情未复发。

按语泄泻一证,古人分型颇多。

泄有漏泄之意,为大便溏薄。

泻者,谓其势急,有倾泄之意。

按时间划分,有暴久之别。

暴泄者其1势急,多为水泄;久泄者其势缓,多为稀软便。

久泄又称慢性腹泻,有濡泄、飨泄、五更泄等。

本病比较顽固,时有复发。

笔者数十年临床经验证明,在辨证的基础上固本培正方可痊愈,且无复发之虞。

本病病机为气虚不固,水湿内停,病位在脾。

多由暴泄失治致脾气虚衰,运化失权,脾胃积湿不化,升降失司所致。

盖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虚弱,水湿内停,每因情志刺激、饮食不节或起居不慎等而引发泄泻。

泄泻日久,脾虚肝乘,又可累及肾阳,故治疗除健脾益气,尚须疏肝温肾。

以上病例,以健脾益气为主,疏肝温肾为佐,使脾健、湿消、气充,既无下陷之患,又防肝气乘脾之弊,且不致肾阳受累。

但应注意,健脾药物均有利湿功效,而利湿药物未必有健脾之能,选方用药当须识此。

此外,健脾能助气血化生,但不等于益气,只有在健脾的基础上加益气之品,才能相得益彰。

病程虽长,但不宜妄用固涩之药。

因为固涩虽有暂时之效,终非治本,故难痊愈。

慢性肠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肠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慢性肠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导语:慢性肠胃炎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女性朋友的身上,它是由于女性朋友平时饮食不规律导致的,希望女性朋友们可以纠正过来。

治疗慢性肠胃炎这种
慢性肠胃炎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女性朋友的身上,它是由于女性朋友平时饮食不规律导致的,希望女性朋友们可以纠正过来。

治疗慢性肠胃炎这种疾病,我们可以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利用菊花、白术等药材去治疗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慢性肠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吧。

中药灌肠疗法
菊花30g,白术15g,防风10g,甘草10g,白芷8g,米壳15g。

便血重时加防风炭、云南白药适量,溃疡较广泛者加雷公藤6g。

上药水煎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再回锅浓缩至60-80ml,以药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黄芪、白术、丹参、白芍各20g,黄连、黄芩、侧柏叶、防风各15g,金银花、连翘、白及、生地各10g,每剂药煎3次,每次煎药液250ml,3次共750ml,其中早、午饭前各服250ml,余下250ml药液于晚上睡前用于灌肠。

苦参30g,地榆15g,槐花15g。

水煎浓缩至100-250ml,另将珍珠层粉6g溶于药液中,保留灌肠。

若腹痛明显可加没药、莪术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若大便次数增多,结肠水肿明显者,可加生苡仁利水消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生蒲黄10g,仙鹤草、败酱草、乳香各15g,没药6g,煅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0g(先煎),赤石脂10g(先煎)。

将上药煎成200ml药液,每晚睡前灌肠,15天为1个疗程。

肠胃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肠胃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肠胃炎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概述: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等。

在中医药学中,肠胃炎被归为“脾胃湿阻”范畴,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导致脾胃失调,湿邪侵袭体内。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典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一、中成药治疗1. 合并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表现,可以采用多种中成药进行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常用的复方黄连素就是由黄连、黄柏、黄芩等多味草药组成,可清热解毒,并具有抑制细菌感染和改善肠胃道功能的作用。

2. 消食导滞类对于伴有饮食积滞或者脘腹胀闷等症状较重的患者,可选用消食导滞类中成药进行治疗。

如木香、枳实等可以舒肝理气、健脾和胃,促进消食道化。

3. 健脾胃类对于脾胃虚弱或者长期饮食不当导致的肠胃炎,建议使用健脾胃类中成药进行调理。

例如六君子丸,由白术、半夏、茯苓等多种补益草药组成,可调和脾胃,增加消化能力。

二、中医针灸治疗1. 腹部针灸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与肠胃功能有关,利用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起到舒缓炎症、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可有效减轻症状并加速康复。

2. 耳针治疗耳针是将特定穴位贴在耳廓上进行刺激,以达到调节体内功能的目的。

对于肠胃炎患者,诸如胃部、腰腹部等相关穴位常被选择。

针贴耳廓穴位可以缓解疼痛、舒缓消化不良和恶心等症状。

三、中医推拿按摩1. 脘腹按摩通过脘腹部的按摩可以刺激肠胃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改善肠胃功能。

在按摩时可以使用适度的力度,顺时针方向为主进行旋转揉捏,并结合适当的指压来放松消化系统。

2. 足底足三里穴按摩中医认为足底是人体重要的反射区之一,通过在足底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促进消化功能和加速代谢。

具体方法是用手掌轻力在足底进行前后、左右滚揉数分钟,每日可进行多次。

四、中草药治疗1. 苦味草药苦味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除湿等功效,在治疗肠胃炎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胃肠炎的中医治疗大全
慢性肠胃炎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产生的原因最主要是对症下药,要注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除了采用西药治疗之外还可以尝试中药治疗,以下会给大家分享几味中药,希望给予大家帮助,食用中药之前先把方子给医生瞧瞧,找寻合适自己的药方子最重要,平时要少吃多餐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运动。

1.可能是肠炎腹泻,与肠道湿热,细菌感染,消化不良等有关。

建议到医院检查确诊。

也可以选服盐酸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肠炎宁,复方地芬诺酯片等治疗。

也可以找中医辨证用中药治疗。

或服补脾益肠丸,参苓白术丸等治疗。

2.用传统中药虫草,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厚朴,三棱,穿山甲,上甲,下甲,红花,海南沉,铁胆粉,蜂胶,蜂蜜,蜂蜡等治疗,可以快速治愈.这些药物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胃肠湿热,荡涤胃肠浊气,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肠道紊乱的功能,从而彻底根治不复发。

希望你正确的治疗,早日康复!
建议做个肠胃镜检查,可以更好的明确治疗,配合指导用药。

3.清热化湿,理气止泻。

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食滞肠胃: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莱菔于10克、大腹皮10克。

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素体脾虚,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泻,大便溏薄,呕吐清水,且时作时休,面色不华,乏力倦怠,舌淡,脉10弱。

治法:健脾理气,和胃止泻。

方药:人参3克、白术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陈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如上所述希望给予患者一些参考,慢性肠胃炎需要好好的调养,多吃些养胃的食物,这个病若不及时重视会引起一系列病变,比如,胃出血,慢性肠胃炎出血的例子并不少见,这个病最主要注意饮食,注意就医,通过锻炼改善自己的身体也是很重要的,保持好的生活规律少吃多餐,保证三餐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