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年GDP、通货膨胀率、总人口数汇总(1952-2012)
中国历年gdp一览表
![中国历年gdp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0ebc580b27284b73f342500e.png)
中国历年gdp一览表(1952-2018)
-----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增长飞速
排行榜123网讯,我国的GDP增长情况一直是国人关注的焦点,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9月24日发布会上,叙述了我国从1952年到2018年,我国GDP 总量从679.1亿元到90.03万亿元实现了174倍的增长,而人均GDP119元提高到6.46万元,也达到了实际70倍的增长,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上也增长了59.2倍。
其次,随着经济稳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和对外投资第二大国。
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年gdp一览表的详细情况吧。
中国历年gdp一览表(1952-2018)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2—2012年)
![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2—2012年)](https://img.taocdn.com/s3/m/713ee67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0.png)
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2—2012年)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2—2012年)中国大陆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览(1952—2012)——————————————————————————————————————————————中国历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I(国民总收入)一览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年2月1日发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658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1074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96亿美元,收益逆差218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1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318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516亿美元。
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40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347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7亿美元。
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173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965亿美元。
2012年,我国收益项目逆差235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7亿美元。
以此测算,2012年我国国民总收入(GNI)约为82034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99.7%;人均国民总收入约6073美元。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NDI)约82071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99.8%;人均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约6076美元。
——————————————————————————————————————————————中国与西方七国集团GDP和GNI数据一览(世界银行版)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及七国集团现价GDP分别是:美国145265亿美元、中国59266亿美元、日本54609亿美元、德国33097亿美元、法国25600亿美元、英国22461亿美元、意大利20514亿美元、加拿大15741亿美元。
中国历年GDP(CPI通货膨胀)数据xx-2010年
![中国历年GDP(CPI通货膨胀)数据xx-2010年](https://img.taocdn.com/s3/m/98fe5826aaea998fcc220e23.png)
11.70% 7.60% 7.80% 5.20% 9.10% 10.90% 15.20% 13.50% 8.80% 11.60% 11.30% 4.10% 3.80% 9.20% 14.20% 14.00% 13.10% 10.90% 10.00% 9.30% 7.80% 7.60% 8.40%
111.70 107.60 107.80 105.20 109.10 110.90 115.20 113.50 108.80 111.60 111.30 104.10 103.80 109.20 114.20 114.00 113.10 110.90 110.00 109.30 107.80 107.60 108.40
2.05% 0.58% 2.61% 6.91% 4.17% 3.23% 7.98% 11.36% -0.62% 5.97%
100.70 99.20 101.20 103.90 101.80 101.50 104.80 105.90 99.30 103.30
0.70% -0.80% 1.20% 3.90% 1.80% 1.50% 4.80% 5.90% -0.70% 3.30%
名义GDP 名义 亿元人民币) (亿元人民币)
GDP实际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 相对上一年) (相对上一年)
国内生产总 国内生产总 值指数 值指数 上年=100 1978年=100 年 上年
276.00
467.00
916.00
2,683.00 3,332.00
3,638.00
6,913.00
10,801.00
100.00 107.60 115.99 122.02 133.13 147.64 170.08 193.04 210.03 234.39 260.88 271.58 281.90 307.83 351.54 400.76 453.26 502.66 552.93 604.35 651.49 701.00 759.89
建国以来的通货膨胀分次整理
![建国以来的通货膨胀分次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a17008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7.png)
建国以来的通货膨胀分次整理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它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每次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特点。
以下是对建国以来主要通货膨胀阶段的分次整理。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 1952 年)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
长期的战争破坏导致经济凋敝,物资匮乏,而大量的货币发行使得物价飞涨。
当时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战争导致的财政赤字、货币超发以及物资短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首先是统一货币发行,整顿金融秩序,打击投机资本。
其次,通过加强物资调配,组织物资供应,稳定物价。
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增加商品供应。
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功地遏制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 1965 年)“大跃进”运动期间,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工业生产急剧扩张,农业生产大幅下降,物资供应紧张。
加上错误的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货币发行量过多,引发了通货膨胀。
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包括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加强农业生产,控制货币发行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 1976 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生产停滞,物资短缺。
同时,由于管理混乱,财政赤字增加,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再次出现。
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虽然相对较为温和,但也对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经济秩序的逐步恢复和整顿,通货膨胀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四、改革开放初期(1978 1988 年)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推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经济过热、投资规模过大、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以及价格改革等因素引起的。
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直接打印版、含走势图)
![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直接打印版、含走势图)](https://img.taocdn.com/s3/m/d94f360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79.png)
中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历史数据
GDP总量(亿元/%) 其中:三大产业(亿元/%)
总量
增速 一产总量 增速
二产总量
9,098.90 13.40 2,541.70
1.80 3,886.40
10,376.20 8.90 2,764.10
3.30 4,515.10
12,174.60 11.70 3,204.50
746,395.10 6.80 60,139.20
3.30 295,427.80
832,035.90 6.90 62,099.50
4.00 331,580.50
919,281.10 6.70 64,745.20
3.50 364,835.20
990,865.00 6.10 70,467.00
3.10 386,165.00
608.50
1,888.70 10.70
702.20
7.20
715.40
1,794.20 -5.70
714.20
1.90
608.00
1,744.10 -4.10
726.30
-1.60
542.60
1,962.20 16.90
736.20
0.80
695.00
2,279.70 19.30
793.30
7.70
161,840.200 74,285.00
187,318.90 11.40 21,806.70
5.10 88,082.20
219,438.50 12.70 23,317.00
4.80 104,359.20
270,092.30 14.20 27,674.10
3.50 126,630.50
中国历年GDP及人均GDP一览(1952
![中国历年GDP及人均GDP一览(1952](https://img.taocdn.com/s3/m/de1b7e1076c66137ef061902.png)
中国历年GDP及人均GDP一览(19521953-2013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11.7%;1953-2013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8.2%;1953-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年均变化:3.2%;1953-2013年,中国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9.8%。
分阶段来看,改革开放前(1953-1977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6.4%;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5.9%;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年均变化:0.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7.2%。
改革开放后至今(1978-201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15.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9.8%;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年均变化:5.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11.6%。
分五年计划来看一五计划(1953-1957):名义GDP年均增速9.5%,实际年均增速9.2%,平减指数年均变化0.2%,美元GDP年均增速6.1%;二五计划(1958-1962):名义GDP年均增速1.5%,实际年均增速-2.0%,平减指数年均变化3.6%,美元GDP年均增速2.6%;调整巩固(1963-1965):名义GDP年均增速14.3%,实际年均增速15.1%,平减指数年均变化-0.7%,美元GDP年均增速14.3%;三五计划(1966-1970):名义GDP年均增速5.7%,实际年均增速6.9%,平减指数年均变化-1.2%,美元GDP年均增速5.7%;四五计划(1971-1975):名义GDP 年均增速5.9%,实际年均增速5.9%,平减指数年均变化0.0%,美元GDP年均增速10.7%;五五计划(1976-1980):名义GDP年均增速8.6%,实际年均增速6.5%,平减指数年均变化1.9%,美元GDP年均增速14.8%;六五计划(1981-1985):名义GDP年均增速14.7%,实际年均增速10.7%,平减指数年均变化3.6%,美元GDP年均增速0.1%;七五计划(1986-1990):名义GDP年均增速15.7%,实际年均增速7.9%,平减指数年均变化7.2%,美元GDP年均增速4.9%;八五计划(1991-1995):名义GDP年均增速26.6%,实际年均增速12.3%,平减指数年均变化12.8%,美元GDP年均增速13.3%;九五计划(1996-2000):名义GDP年均增速10.3%,实际年均增速8.6%,平减指数年均变化1.5%,美元GDP年均增速10.5%;十五计划(2001-2005):名义GDP年均增速13.3%,实际年均增速9.8%,平减指数年均变化3.2%,美元GDP年均增速13.5%;十一五规划(2006-2010):名义GDP年均增速16.8%,实际年均增速11.2%,平减指数年均变化5.0%,美元GDP年均增速21.3%;十二五规划(2011-2015)前三年:名义GDP 年均增速12.3%,实际年均增速8.2%,平减指数年均变化3.8%,美元GDP年均增速15.7%。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报告及相关大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报告及相关大数据](https://img.taocdn.com/s3/m/b156ccaa9ec3d5bbfd0a74ba.png)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大致可把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①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②1957-1966 年: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③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④1977-1992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⑤1993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9-1952年,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1949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50%,农业总产值下降20%,原煤下降48%,原油下降62%,钢下降83%,电力下降28%,棉布下降32%,粮食下降24.5%,棉花下降48%。
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 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408亿元);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达到349亿元,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281亿元)。
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
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为1950年数字,下同),美国为538.3公斤;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
因此,为了改变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与此相适应,在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
计划规定,五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是42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又占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