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伦理 观
治国 为政以德,对于缓和矛 仁政,要求统 理念 盾、调整人际关系、稳 治者给人民最 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 基本的生产生 改良政治的主张体现与 活条件,有利 时代同步的精神 于缓和矛盾促 进社会发展
民本 思想 “仁” 历史 观
仁;为政以德
爱人
民贵君轻
仁政
君舟民水
仁义
主张克己复礼,有一定 顺应时代潮流 保守性,也与时具进 主张社会进步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孔子 老子 墨子 韩非子 法家主张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反对因循 守旧,主张实行严明的法度,符合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加强 中央集权的需要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在王朝统治初期,社会经济凋敝,统 治者用无为的思想治理国家,实行修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 和发展经济 儒家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 重要作用,儒家思想注重经世致用,服务于当时社会,主张社 会的和谐与统一,讲究等级,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统治思想。 今天,我们对于儒家文化 和儒家思想,既要继承其精华,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民族气 节、注重社会责任感等;又要剔除其中糟粕,如君臣等级观念、 男女不平等、专制等思想
3.新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①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汉初“无为”思想已不适应加 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土地兼并、边境匈奴为患、王国问题困扰着西汉统治者,西 汉需要一种新的统治思想来维护封建统治,开拓发展大一统事 业 ③武帝“举贤良对策”,董仲舒改造儒学,被武帝接受 (2)新儒学的思想 形成——《公羊春秋》+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 (3)新儒学目的——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以加强君权, 维护专制统治 (4)“罢独”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教育思想: 教育范围——有教无类 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学习态度——实事求是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有恒心、学思结合、独立思考、 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学习目的——学而优则仕 文化成就: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 等典籍。
(2)思想历史地位: 课本P3(这一目的第三页)
4.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孔子死后为什 么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 (1)他主张的“仁”“礼”都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但企图恢复周朝的奴隶制度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 制度发展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提高 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3)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 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4.墨家——墨子—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代表 (1)严密组织:墨者 巨子 (2)主张: 兼爱—— 非攻—— 尚贤事能、尚同—— 尚力—— 节用、节葬—— (3)历史地位 P8第4段 《墨子》中有《墨经》:杠杆原理、浮力原理、声学、光影关 系、小孔成像等
5.道家——庄子—没落奴隶主贵族代表 《庄子》 庄子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是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 (1)主张 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 (2)历史地位 P9第3段:思想、文学、美学 老子客观唯心——庄子主观唯心
• 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学派内前后的思想家之 间。如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发展 为“仁政”。
• 2、相对立的思想: 荀子“人定胜天”——庄子“天与人不相胜” 孔子、孟子“以德治国”——韩非子“以法治 国”
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
孔子“克已复礼”——韩非“社会永远不会倒 退”
7.兵家——孙膑—地主阶级代表 《孙膑兵法》——后学整理 (1)主张 军事思想: 重视战争规律;利用、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2)历史地位 不主张穷兵黩武,对后世影响深远 8.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最后一段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 足以止乱。”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派别思想家的言论,他 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请按顺序列出。 (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学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什么? (3)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 原因是什么?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6.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地主阶级代表 《韩非子》——后人整理,也有不是韩非所作 文风:论说文用寓言比喻现实, (1)主张 政见——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社会观——社会在发展,政治要革新 (2)历史地位: P10第3段 韩非和庄子主张对立最明显:积极进取——消极避世
春秋战国主要思想对比
5.老子——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代表(楚国人) 历史地位——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1)《道德经》——战国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 哲学思想 (2)思想体系核心——“道”——凌驾于天之上的万物本源 “天法道,天法自然”剔除“天命”绝对权威 (3)辩证法思想——万物运动、变化(精华) 政治思想 (4)“天道自然无为”——“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5)小国寡民——没落奴隶主贵族要求——保守消极 思想地位: 课本P4最后一段
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分析“畏天命”的真 实内涵。 孔子对鬼神持怀疑的态度,因此,他把现实人事放在 首位,对神灵崇拜作模糊淡化处理,强调“天命”与 “人德”合一,上天给人的命运就是要求人修身养德。 所以,畏天命的真实内涵就是:要敬畏上天,修 身待命。
三种天命观的差异,并分别作出评价。
天是最高的主宰神。 道是凌驾于天的万事万物的本原。 相信天命的存在,但摆在首位的是强调人事, 要求人修身养德,顺应天命。 第一种观点说明人民对自然认识不足,产生了有神论。 第二种观点是老子的哲学思想,剔除了“天命”人格神 的绝对权威。 第三种观点是孔子的“天命”与“人德”合一的儒家思 想, 淡化神,注重人的道德修养。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就定社会意识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小农经济) 政治——分封制崩溃,奴隶主贵族势力削弱,新兴封 建势力正在兴起 阶级——士阶层活跃,希望用自己的主张实现治国平 天下 文化——打破“学在官府”,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统 治者礼贤下士 环境——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 论的空前自由 (2)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批评别人,抬 高自己
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哪家,对后世影响最 大的是哪家,为什么?
对当时影响最大的是:法家,适应了新兴地主阶 级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适应了各国富国强 兵的需要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儒家思想到汉代经 董仲舒发挥,提出大一统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确立了其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学说在春秋战国、秦、汉各朝的地位 (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出 “仁”的学说,要求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 刑杀。战国时孟子认为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民为贵, 君为轻”,主张仁政,并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 于人”的思想。这种温和的思想,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 据、实现统一的需要。所以在战国时受冷遇,在秦朝遭 封杀。 (2)西汉时期:王国问题日益严重,并威胁到中央集权。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宣扬“大一统”。这时的 儒家思想实际上也掺合了不少法家思想的成分,适应了 当时解决王国问题的需要,所以得到重视。“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实施,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 会的统治思想。
(1)民本思想 (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 (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 敛”。 (4)继承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 唐太宗君臣以此为鉴,出现了贞观之治。 (5)同:都包含对民的重视 异: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一种统治者通过改善民生,防 止人民反抗的统治思想,人民是被统治者,没有民主权利; 古希腊“民主”则是人民掌握国家主权。实践上的差异: 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践民本思想主要是通过减轻农民的负担, 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借以实现某种“治世”或 “盛世”局面。 古代雅典实现民主则是通过创造一系列的民主运作形式, 实现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西汉初黄老之学 (1)原因: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适应休养生息政策 (2)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3)特点: ①来源——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博采众家之长 ②具体——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反对 盲目行动,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时制宜”,积极无 为 (4)社会影响:使西汉迅速恢复了元气,出现了“文景之治”的 盛世局面 (5)衰落: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发展需要;儒家自我调整, 整理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心得理论体系。
2.儒家——孟子—地主阶级代表—儒家学派奠基人 《孟子》——后来孟子和弟子的言论的汇编 孟子文风: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理论严肃凝重、深沉慷慨 (1)主张 政治学说——仁政—政治思想的核心(实质是建立小农经济, 内容是给农民以土地,不犯农时,宽刑薄税) “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天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伦理思想——性本善,天赋四德 义利学说——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 (2)历史地位 P6最后一段
2.孔子——是鲁国人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代表 历史地位——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1)思想主张《论语》 思想体系核心——“仁”(仁者爱人)和“礼”(克己复礼) 为政思想: “仁”、“礼”、
以“德”治民、
以“礼”治国(保守)、
逐步改良 哲学思想: 天是最高的人格神 存疑鬼神,敬鬼神而远之 ①敬畏——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不足 ②远之——强调关注现实社会,把处理现实问题放在首位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 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 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__《论语·颜渊》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 (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候,得乎诸候为大 夫。……” __《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__《荀子·王制》 (1)三段材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 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 少统治者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5)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含义与古希腊“民主”思想的含义有 何异同?两者在实践上存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7分)
第1课
(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
理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1.背景:
经济上——随着生产力发展,“公田”转为“私田”,生产关系 随之发生变化,土地私有现象日益普遍,奴隶制开始瓦解。 政治上——诸侯兼并土地的争霸战正日益频繁,奴隶主贵族 势力大大削弱,新兴封建势力日益兴起 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被逐渐打破;“周礼尽在鲁”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3.儒家异端——荀子—地主阶级代表 《荀子》——保存荀子主要思想,经后人编排 (1)主张 唯物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 伦理思想——性本恶,后天教育 治国思想——礼法兼施,王(德)霸(力)兼用,以王道为主 “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2)历史地位 P7第5段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观点比较: 孔子 性相近 孟子 人性本善 荀子 性恶论 主张治国以 礼教为主, 强调礼法并 用,有利于 巩固新兴地 主阶级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