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作业,延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创新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作业,延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历史与社会》
作业的创新设计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手段;是训练学生历史与社会思维、培养学科能力的过程;是衡量学生
历史与社会学习水平、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工具;是学生获得历史与社会情感体验和学习方
法的途径。
但一直以来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作业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一方面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
局限于学科知识的范围,有时甚至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社会学科常常被
视为一门“副”课,所布置的作业更是得不到学生积极的响应;加上作业设计方法、手段、技
术日趋单一,注重作业程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
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因此,社会作业不仅没有成为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反而成了教师强加
给学生的沉重负担,导致学生对社会科作业的心态更多的是应付和排斥,甚至是厌烦。
一、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作业设计缺乏开放性
虽然现行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上的开放性作业有所增加,但还存在着封闭题偏多、问答缺少弹
性的问题。开放性作业指的是结构开放、答案或答题过程不唯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
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的作业。现行教科书作业中数量最多
的选择题是封闭题,数量占第二位的问答题中也有很多封闭题,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等问答题在教科书中
非常普遍。这种封闭性的问答题,只要照抄书本相应知识就能完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没有多大帮助。长期接触这样的历史与社会作业,学生很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以死记硬背
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
当然,现行教科书中有许多思维含量颇高的作业,如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请你谈谈对秦始
皇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实行“焚书坑儒”的看法。然而,这类作业的答案一般是唯一的,也缺少
一定的开放性。解题过程则过于注重独立思考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对于“合作”、“探究”等实
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考虑得较少,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目标也极少顾及。这种作业训练出来的
学生,解题方法可能是一套一套的,考试成绩也可能是出类拔萃的,然而,其实践能力很可
能是低下的,情感世界很可能是贫乏的。在这些学生身上,科学与人文、知识与实践的天平
很难真正保持平衡。
2.作业设置缺乏系统性
作业作为教科书辅助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担负着巩固、拓展、延伸教学内容的独特功能,作业设计应考虑到与相应课文的重点难点联系,并能在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和延伸;同时
作业本身也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业设计时,编者对全册教科书作业的内容、形式、功
能等应该有一种宏观的、全局性的把握,要符合不同年段学生学习的逻辑顺序。现行教科书
在这方面显然存在着不足。
首先是拓展和延伸功能不够突出。如《汉唐盛世》第二目《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涉及到“东汉三国以来江南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一知识点时,教科书中适时地设置了一个作业,分别问“东汉三国以来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想想其中主要原因有哪些?”这两个问题。
不难看出这两个问题紧紧围绕课文知识,基本没有什么拓展或延伸。如果再追问一下:结合
历史上的江南开发,请你为当前西部大开发提出建议。那将会使学生学到更多新知识。
其次,就作业的内容而言,问某一方面内容的作业不断重复出现,问其他方面内容的则很少
出现。笔者曾经对现行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作业进行逐一分析,统计后发现:在教科书的问答
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两类题———问历史现象的原因、条件或影响、意义。现行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教科书,有一半左右的问答题涉及到历史现象的原因和影响。笔者在教学实践过
程中,曾询问过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的看法,其中有不少学生抱怨“现在的历史与社会课单调的只剩下‘原因、经过、影响’了”。那么,教科书作业不断地重复“原因”、“影响”,实际上是
在强化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的这种消极感受。
二、历史与社会作业价值的新定位
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作业的价值观需要进行明显的转变。它不应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应
成为学生“学”的强化,是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课堂热烈
讨论的结晶和延伸,也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
从时空来看,多样化的历史与社会作业将构成学生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时空。历史与社会
作业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之一,有利于激发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一次
历史与社会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生长点。教师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作业,
如生活中的一些常识问题的探究,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惑,或者社会交往中发现的问题,等
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学生社会科作业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成问题、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探究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这样一来,社会科作业就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也是他们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手段。设计历史与社会作业应当从人的发展需
要出发,尽量避免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倾向。
三、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创新设计形式
如何进行历史与社会作业的创新呢?不仅要形式创新,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
感活跃起来。
1.设计分析型作业
分析型作业从本质上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必须与正在发生、发展的国
内外新闻时事相联系,所以它对课程、学生、教师等方面肯定会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从
内容上讲,新闻是用事实说话,新闻的真实性和师生在研究、分析新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严谨态度,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分析型作业的重点在于分析,即开动脑筋进行思维。新闻搜集要做到主题集中,给学生提供
高质量的思维材料;设计思考题既要依据教学目标,又要贯彻创造性思维的要求,新闻分析
课在组织应用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①教师发布新闻──学生分组讨论──全班讨论总结;②
学生课前搜集新闻──师生共同评选重点新闻──对重点新闻分析评论。
例1:2009年是我国确定清明节为法定传统节日的第二年,4 月5 日这一天自古就有祭拜先
祖的习俗。过去长久以来的祭拜方式以烧纸、点香烛为主,更有甚者为图风水吉利而不惜乱砍、乱伐坟墓周围的树木等。今年,我市文明办开展文明祭奠活动,大力提倡为已故先人种
一棵树、献一束花、读一篇祭文。
(1)烧纸、香烛、砍伐树木等祭奠旧俗会带来什么危害?(3 分)
(2)我国确定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有何意义?(4 分)
(3)请你设计一条开展文明祭奠活动的标语。(2 分)
2.设计观看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