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论“诚信”·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论“诚信”·一

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论语》第七节微课。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矣,可见诚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所占的份量。不过,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不讲诚信,却似乎活的也很潇洒自在,难道诚信真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吗?今天我们还到底需不需要诚信?怎么做才是诚信?今天的课程,我们将从这方面开始为大家讲起。

《论语》微课第七节大纲

1、诚信对我们的重要?

2、如何建立诚信。

3、《论语》中关于诚信的论述的解读

4、有关学习的经典出自《论语》名言警句。

5、历史典故与现代实践的结合。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大纲,提前发给大家,我们将从这几方面进行讲述。诚信呢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那么在整部15800字的《论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作为做人的一个前提,人生的基础,《论语》提出了“信”原则,“信”就是书信的信,信用的信。孔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矣,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么就没什么可肯定的了。譬如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如何能行动呢?"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的话,那真不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怎么能度过一生,这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啊,他靠什么能够行走呢?

在这里呢我解释一下,大车小车分别是指牛车和马车,大车小车车辕前面都有驾牲口用的横木,那么这个横木要怎么铆住呢?我发了一个照片,就是用木削剥了皮以后插在这个小孔里,才能把横木给固定住,这輗和軏就是牛车和马车上的木削,如果车上没有这样的木削,那肯定无法套住牛马,自然你的车就不能跟牛马一起往前行走。

说到这儿,孔子又说了,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誉,就好像这个车子有了横木也是虚架子,没有关键的木削不就无法真正地行走了吗?对于一个人来讲,信誉是什么呢?是你行走于世界那个最基础最关键的那个保障。

换句话说,用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只有靠信誉,你才能把人生这辆马车给驱动起来,啊,才能把人生这辆车给驱动起来,只有信誉才能够让你不管穿越什么样的风险、坎坷,你都倒不了、坏不了。而在坦途上一路前行的时候,这也是能够保障你的速度。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你有信誉,才让你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人,可以立的起来,要是没有信誉,没有这个小插销,好,就相当于缺少了安身立命最根本的条件。

讲到这儿呢,我们接下来学习今天微课第二句出自《论语》的话,那么孔子关于“信”的阐述都很简单,但这是他核心中的教育理念之一,在《论语·述而》里面记载了一句话,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这句话翻译我们现代文就是,孔子用四种内容来教育学生,什么呢?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以及与人交往的诚信。文、行、忠、信这些东西啊,就是孔子教导学生的基本内容,而在里面,忠和信占了很大的比重。

孔子还说啊,一个人要想坦坦荡荡的走过一生,凭的就是他为人的正直,正直的人就能安身立命,这个人的一生理应走的更远一些。但是,那些不正直的不守信的人,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他们也不是活下来了吗?好像活的也不错,这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说了,说他们是侥幸逃脱了很多本应该发生的责罚,才磕磕绊绊的活下来,但是,换锋一转,他们迟早得摔跟头。

的确,人要凭着正事去生活,如果靠的是投机取巧不守信誉地去生活,那只是侥幸的躲过了灾祸。那么,在那么久远的年代,中国儒家提出的诚信的道德理念,放到今天,不仅有价值,好像它的价值显得更加的光辉和伟大。

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里啊,信誉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张无形的通行证,也许信誉并不直接写在你的档案里,但是,信誉是一个人的口碑,一个人做事如何,为人怎么样,这都会反应在口碑里,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心中掂对一下信誉的份量。说到这儿,我想给各位小同学和家长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江西德兴市有一个小村子,叫宗儒村,村里有一个普通的农民叫王云林,有一年村里呢发生了一场山火,他帮助别人去救火,不幸牺牲了,他走后留下了一笔糊涂账,这债务怎么办呢?他的遗孀叫陈美丽,就是我刚才放的这个照片,三十一岁,一个普通的农妇,陈美丽上有年迈的婆婆,下面带着两个女儿,一个七岁,一个才几个月大,丈夫走了,整个家庭的重

任,都落在了她肩上。陈美丽呢从悲痛中撑过来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就是在村子里贴了一张告示,还债的告示。

她说自己的丈夫云林生前在村子里口碑很好,他为欠债的事一直心不能安,她说我不希望他走的不踏实,所以我要把债还上,但是他欠了谁的债我都不知道,如果他真的欠了你的债,你就来找我要吧。那么在还债告示贴出以后,很多人来找陈美丽讨债,真个债款前前后后加起来超过五万块钱,而其中将近四万没有任何的凭据,但是陈美丽全都人了下来,并且她替丈夫一点一点来还这些良心债。

这个故事啊在当时中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其实我们也不知道,找她的这些人当中,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债权人,陈美丽的还债告示就像一面镜子,它照亮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是高尚还是卑微,是贪欲还是无欲。

这个故事的确很感动人心啊,一个像追着别人讨债一样去追着还债,而生活在如此困境当中的农妇,什么力量让她这么做?按说她丈夫为了救火牺牲,就算他欠债,他的这条命已经把他的债还上了,但是他的妻子一定要还这个债,因为她不愿意让这自己良心不安,她这样做,就是为了一字,什么呢?我们在《论语》中提到的“信”字,这个“信”字不仅仅是对别人的,有时也是对自己内心的。

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更迭着制度变化着环境,但是人性中一定有一些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价值被传承下来,这才是我们真正心里的火种,我们看到,诚信不仅仅是传统经典中一项基本道德原则,它也成了普遍的一个民间的信仰。接下来我想讲一讲关于关羽的故事,关羽归汉的故事。

建安5年,也就是公元200年,曹操攻破了徐州,刘备张飞败逃,关羽被抓,曹操对关羽是惺惺相惜,一直希望这样一个忠勇之人可以辅佐自己。但是他也看出来了,关羽不会久留,所以他一方面是诚心相待,一方面派自己的大将张辽去探听关羽的口风,他到底怎么想?关羽跟张辽说,我知道曹公对我恩重如山,但是我已经跟刘备有兄弟之约,生死结盟,我对他的忠心绝对不会改变,我一定不会留在这里,但是我会报答了曹公之后才走。那么过了几个月,机会来了,关羽斩杀了袁绍军中大将颜良,这时候曹操知道关羽已经报恩了,非走不可了,于是曹操对关羽是厚加赏赐,关羽呢把所有的赏赐都封存起来,并不带走,留下书信告辞,去找刘备。关羽走的时候,曹操的部将要去追,曹操把他们都拦住了,说各为其主罢了,不要追了。

于是我们看啊,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舞台上的关公形象,永远都是红脸的忠勇,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形象呢?就是因为他诚实守信,从正史到小说,都记载或流传关于关羽心恋雇主的忠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