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_第5章习题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基础(段标第6版) 第5章 习题参考答案
填空1层次型域名系统。
2域3第一,主机名字的唯一性;第二,要便于管理;第三,要便于映射。
4商业组织,教育机构,军事部门5一系列的域名服务器6存储一转发7POP3,IMAP4,SMTP,MIME8用户名,at,邮箱服务器的名字。
9浏览Internet上WWW页面的软件。
IO0从服务端下载文件11客户程序,服务程序12用户就可以像远程主机本地终端一样地进行工作,并可使用远程主机对外开放的全部资源。
13客户机/服务器,TeInet服务器、Te1r1et客户机和通信协议组成14DNS15一是电信的铜缆接入技术;二是基于有线电视CATV网传输设施的电缆调制解调器接入技术;三是基于光缆的宽带光纤接入技术;四是基于无线电传输手段的无线接入技术。
16NA是网络地址转换简称。
该技术可以将内部网络地址转换成指定的IP地址,一个局域网只需使用少量IP地址(甚至是1个)即可实现内部地址网络内与外部网络的通信需求。
判断:1对2错3错4错5对6错7对8错9对简答:IDNS的分层管理机制是采用一个规则的树型结构的名字空间,每个节点都有一个独立的节点名字2一个节点的域由该节点以及该节点以下的名字空间组成。
一个域是树状域名空间的一棵子树,每个域都有一个域名,域名定义了该域在分布式主机数据库中的位置。
3DNS系统采用的是一个联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4域名解析是由一系列的域名服务器来完成的。
域名服务器是运行在指定主机上的软件,能够完成从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
5Internet上的电子邮件客户机是电子邮件使用者用来收发、浏览存放在邮件服务器上的电子邮件的工具6当用户编辑好需要发送的邮件后,通过用户接口交给邮件传送程序。
发送信件时,邮件传送程序作为远程目的计算机邮件服务器的客户,与目的主机建立连接,并将邮件传送到目的主机。
接收方计算机的邮件传输程序在收到邮件后,将邮件存放在接收方的邮箱中,等待用户来读取。
由于用户接口的屏蔽作用,用户在发送和接收邮件时看不见邮件传输程序的工作情况。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_中文版)
5复习题1.虽然每条链路都能保证数据包在端到端的传输中不发生差错,但它不能保证IP数据包是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IP数据包可以使用不同的路由通过网络,到达接收端的顺序会不一致,因此,TCP需要用来使字节流按正确的序号到达接收端。
2.链路层能够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有:成帧,链路接入,可靠传送,流量控制,纠错,检错,全双工传输等。
其中,在IP中有的服务是:成帧,检错。
在TCP有的服务是:成帧,可靠传送,流量控制,检错以及全双工传输。
3.会出现冲突。
因为当一个节点在传输数据的同时,又开始接受数据,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发生冲突。
4.时隙ALOHA:1,2和4(时隙ALOHA只是部分分散,因为它要求所有节点的时钟同步)。
令牌传输:1,2,3和4.5.略6.当一个节点传送一个帧时,该节点只有在此帧在整个环网中传播一遍后才释放令牌,这样,如果L/R比传播延时小,令牌环协议的效率将是很低的。
7.248个MAC addresses; 232个IPv4 addresses; 2128个IPv6 addresses8.c的适配器会处理这些帧,但是不会将这些帧中的IP数据包传递给c。
如果A使用的是广播地址,则c不仅会处理而且会传递这些数据包。
9.ARP查询要在广播帧中发送是因为查询主机不知道哪个适配器的地址对应于要查询的IP地址。
而ARP响应时,由于发送节点知道要给哪个适配器发送响应,所以该响应在包含具体目的MAC地址的帧中发送,而不必发送广播帧。
10.不可能。
每个ARP模块管理该局域网内的适配器,并且每个适配器(MAC)拥有唯一的LAN地址。
11.这三种以太网技术具有相同的帧结构。
12.每个比特发生一次跳变,由于是全1码,因此每两个比特之间也会发生跳变。
2*10M次,即每秒2千万次跳变。
13.第5次冲突后,适配器从{0,1,2…,31}中选择K,故K为4的概率为1/32,它对应于204.8ms的时延。
第五章习题:1.最右面的一列和最下面的一行是校验比特。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第5章 习题答案
1.广义的网络互连可以在那几个层次上实现?分别需要用到哪些网络互连设备?答:广义的网络互连包括:物理层的互连、数据链路层互连、网络层互连、高层互连。
1)物理层的互连是在不同的电缆段之间复制位信号。
物理层的连接设备主要是中继器。
2)数据链路层互连是在网络之间存储转发数据帧。
互连的主要设备是网桥。
3)网络层互连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存储转发分组。
互连的主要设备是路由器。
4)传输层及以上各层的互连属于高层互连。
实现高层互连的设备是网关。
2.为什么说因特网可以在不可靠的网络层上实现可靠的传输服务?答:因为因特网的网络层使用数据报通信,没有应答,重传等保证机制,所以提供的是一种不可靠的网络服务;因特网的可靠传输服务主要由TCP协议来完成,TCP协议不仅保证可靠传输,还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服务,这样TCP与IP协议的结合就可以完成可靠的网络传输服务。
3.有人说,既然局域网接入因特网需要使用路由器,而路由器已经能完成本地网络与因特网之间的连接问题,何必还要使用NAT或PAT?请你对这个疑问做出合理的解答。
答:(略)4.因特网中存在三种地址和两种地址转换机制,这两种机制的特点和区别是什么?这三种地址存在的意义何在?答:因特网上普遍存在的三种地址分别是主机域名,IP地址和局域网卡上的MAC地址,两种地址转换机制分别是DNS(用于完成主机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是一个全球性的分布式应用)和ARP(完成局域网内主机IP到MAC地址的转换,是一种局部性的应用)。
存在的意义是主机域名可以帮助人们记忆网络主机地址,因为它是用英文拼写,IP地址则是完成TCP/IP网络通信所必须,是用IP地址可以唯一性的确定通信所需的网络主机或路由器,所有域名也必须转换成IP地址之后才能用于网络通信。
MAC地址是网卡的物理地址,它由48位二进制数表示。
MAC地址是网卡的物理地址。
每块网卡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
虽然此地址没法改变,但是可以通过软件的方法欺骗系统。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it/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答:对电路交换,当t=s 时,链路建立;当t=s+x/C,发送完最后一bit;当t=s+x/C+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对分组交换,当t=x/C,发送完最后一bit;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C,所以总的延迟= x/C+(k-1)p/C+kd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x/C+(k-1)p/C+kd<s+x/C+kd 时,(k-1)p/C<s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 bit),其中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 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 应取为多大?答:分组个x/p,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源发送时延:(p+h)x/pb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D=(p+h)x/pb+(k-1)(p+h)/b 令其对p 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p=√hx/(k-1)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3×108 。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传播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第五章习题
3.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采用的路由算法是 ( )
– – –
A.静态路由算法 C.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答案】C
B.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D.逆向路由算法
4.下列关于网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 – –
A.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B.网桥可以有效地防止广播风暴 C.网桥可以连接数据链路层协议不同的局域网 D.网桥因处理接收到的数据而增加了网络延时 【答案】B
– – –
A.转发器 B.路由器 C.网关 D.网桥 C
23.从互联网络的结构看,网桥属于DCE级的端到端的连接,从 协议层次看,网桥工作于( )
–
–
–
A.物理层范畴 C.网络层范畴 B
B.链路层范畴 D.传输层范畴
24.在网络层提供协议转换、在不同网络之间存贮转发分组的网 络设备是( )
–
– –
– – –
)
A.泛射路由选择B.最短路由选择 C.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 D.随机路由选择 A
5.IPv6把IP地址长度增加到了(___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A.32比特 C.128比特 C
B.64比特 D.256比特
6.下列不属于TCP/IP参考模型互连层协议的是( )
–
–
–
A.ICMPB.RARP C.IP D.SNMP D A.点对点网络 B.广播网络 C.非广播式的网络 D.点对多点网络 D 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C.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C B.扩散法 D.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B.拥塞控制 D.路由选择
14.中继器的作用是(
– – –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参考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广域网(P167)1、试从多个方面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这两种服务的优缺点。
答:从占用通信子网资源方面看:虚电路服务将占用结点交换机的存储空间,而数据报服务对每个其完整的目标地址独立选径,如果传送大量短的分组,数据头部分远大于数据部分,则会浪费带宽。
从时间开销方面看:虚电路服务有创建连接的时间开销,对传送小量的短分组,显得很浪费;而数据报服务决定分组的去向过程很复杂,对每个分组都有分析时间的开销。
从拥塞避免方面看:虚电路服务因连接起来的资源可以预留下来,一旦分组到达,所需的带宽和结点交换机的容量便已具有,因此有一些避免拥塞的优势。
而数据报服务则很困难。
从健壮性方面看:通信线路的故障对虚电路服务是致命的因素,但对数据报服务则容易通过调整路由得到补偿。
因此虚电路服务更脆弱。
答:(1)在传输方式上,虚电路服务在源、目的主机通信之前,应先建立一条虚电路,然后才能进行通信,通信结束应将虚电路拆除。
而数据报服务,网络层从运输层接收报文,将其装上报头(源、目的地址等信息)后,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单位传送,不需建立和释放连接,目标结点收到数据后也不需发送确认,因而是一种开销较小的通信方式。
但发方不能确切地知道对方是否准备好接收,是否正在忙碌,因而数据报服务的可靠性不是很高。
(2)关于全网地址:虚电路服务仅在源主机发出呼叫分组中需要填上源和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在数据传输阶段,都只需填上虚电路号。
而数据报服务,由于每个数据报都单独传送,因此,在每个数据报中都必须具有源和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以便网络结点根据所带地址向目的主机转发,这对频繁的人—机交互通信每次都附上源、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不仅累赘,也降低了信道利用率。
(3)关于路由选择:虚电路服务沿途各结点只在呼叫请求分组在网中传输时,进行路径选择,以后便不需要了。
可是在数据报服务时,每个数据每经过一个网络结点都要进行一次路由选择。
当有一个很长的报文需要传输时,必须先把它分成若干个具有定长的分组,若采用数据报服务,势必增加网络开销。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第五章_习题答案
第五章传输层5—0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 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 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答:都是。
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5 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 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答:丢弃5—07 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 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 对IP 层交上来的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存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 对IP 层交上来的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发送方TC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数据块,视为无结构的字节流〔无边界约束,课分拆/合并〕,但维持各字节5—09端口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端口要划分为三种?答:端口的作用是对TCP/IP体系的应用进程进行统一的标志,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
熟知端口,数值一般为0~1023.标记常规的效劳进程;1024~491515—10试说明运输层中伪首部的作用。
答:用于计算运输层数据报校验和。
5—11某个应用进程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然而继续向下交给IP层后,又封装成IP 数据报。
既然都是数据报,可否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哪些功能UDP提供了但IP没提提供?答:不可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IP数据报IP报承当主机寻址,提供报头检错;只能找到目的主机而无法找到目的进程。
UDP提供对应用进程的复用和分用功能,以及提供对数据差分的过失检验。
5—12一个应用程序用UDP,到IP层把数据报在划分为4个数据报片发送出去,结果前两个数据报片丧失,后两个到达目的站。
过了一段时间应用程序重传UDP,而IP层仍然划分为4个数据报片来传送。
结果这次前两个到达目的站而后两个丧失。
试问:在目的站能否将这两次传输的4个数据报片组装成完整的数据报?假定目的站第一次收到的后两个数据报片仍然保存在目的站的缓存中。
答:不行重传时,IP数据报的标识字段会有另一个标识符。
仅当标识符相同的IP数据报片才能组装成一个IP数据报。
前两个IP数据报片的标识符与后两个IP数据报片的标识符不同,因此不能组装成一个IP数据报。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第5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课后练习一、填空1.在加密系统中,要加密的信息是(),经过变换加密后,成为(),这个变换的过程就称为(),通常由()来实现。
2.在大多数的()算法中,加密和解密密钥是相同的,这些算法也叫做()。
3.与传统密码体制相对应的是(),即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加密密钥不同于解密密钥,加密密钥公之于众,而解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这两个密钥分别称为()和()。
4.公开密钥加密系统的一个优点是不仅可以用于信息的保密通讯,而且可以用来()和()。
5.为了保证RSA密钥算法密码系统的安全性,最简明有效的做法就是不断增加()的位数。
二、选择1.DES算法将输入的明文分为()位的数据分组,使用()位的密钥进行变换。
A. 24B. 48C. 64D. 1282.下列密码算法,属于非对称性加密算法的是()。
A. 凯撒密码B. Vigenere密码C.Playfair密码D. RSA算法3.以下密码算法,可以用于数字签名的的是()。
A.DES/DSAB. Vigenere密码C.Playfair密码D. RSA算法4.PGP采用了()和传统加密的综合算法,用于数字签名的()算法、加密前压缩等。
A. AESB. DESC. RSAD. 邮件文摘5.分组密码算法通常由()和()两部分组成。
A. 文件压缩算法B. 密钥扩展算法C. 加密/解密算法D. AES算法三、简答1.简要描述什么是“加密”,什么是“解密”。
2.简要描述一下什么是对称密码算法,什么是非对称密码算法。
3.相比较之下,AES算法比DES,有什么优点?4.简要描述一下RSA算法的特点,安全性及其隐患。
5.简述PGP的工作原理及优点。
课后练习答案一、填空1.明文密文加密加密算法2.对称密码算法传统密码算法3.非对称密码体制公钥私钥4.身份验证数字签名5.模n二、选择1.C C2.D3.D4.C D5.B C三、简答1. 网络安全的目的根据需要的不同,有不同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网络物理安全需要,网络系统安全需要,网络应用安全需求,网络数据安全的需求,以及网络安全管理方面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五章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章:运输层1、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的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1)首先,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并为高层用户屏蔽了下层通信通信子网的细节。
其次,运输层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复用和分用功能。
第三,运输层对传输的报文提供了差错检测机制。
第四,根据应用的不同,运输层还采用不同的运输层协议提供不同的服务。
(2)网络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而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如下图所示:(3)虽然无连接的运输服务和无连接的网络服务十分相似,但是运输层依然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因为:事实上,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假设网络服务质量不可靠,频繁地丢失分组,网络层系统崩溃或不停的发出网络重置,这将发生什么情况呢?因为用户不能对通信子网加以控制,所以无法采用更好的通信处理机来解决网络层服务质量低劣的问题,更不可能通过改进数据链路层纠错能力来改善低层的条件。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网络层的上面增加一层,即运输层。
运输层的存在使得运输服务比网络服务更可靠,分组的丢失、残缺,甚至网络重置都可以被运输层检测到,并采用相应的补救措施,而且由于运输服务独立于网络服务,故可以采用一个标准的原语集提供运输服务。
2、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答:如果下层的网络十分可靠,例如提供虚电路服务,那么用于完成数据传输的运输层协议就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
当网络层仅使用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时,运输层就需要使用一些复杂的协议,以便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连接的?答:在网络层IP提供的是无连接的服务,但是在运输层TCP提供的服务是面向连接的。
但是最终,该应用程序使用的还是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
4、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
计算机网络_第5章习题答案解析
计算机⽹络_第5章习题答案解析第五章练习题答案5.1⽹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络互连使得相互连接的⽹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通信,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络组成了⼀个⼤型的计算机⽹络。
⽹络互连可以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进⾏通信,⽅便了信息交流,促成了当今的信息世界。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案;不同的最⼤分组长度;不同的⽹络介⼊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户接⼊控制;不同的服务(⾯向连接服务和⽆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式;等等。
注:⽹络互连使不同结构的⽹络、不同类型的机器之间互相连通,实现更⼤范围和更⼴泛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5.2转发器、⽹桥和路由器都有何区别?答:1)转发器、⽹桥、路由器、和⽹关所在的层次不同。
转发器是物理层的中继系统。
⽹桥是数据链路层的中继系统。
路由器是⽹络层的中继系统。
在⽹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为⽹关。
2)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桥时,⼀般并不称之为⽹络互连,因为仍然是⼀个⽹络。
路由器其实是⼀台专⽤计算机,⽤来在互连⽹中进⾏路由选择。
⼀般讨论的互连⽹都是指⽤路由器进⾏互连的互连⽹络。
5.3试简单说明IP、ARR RARP⼝ICMP协议的作⽤。
答:IP :⽹际协议,TCP/IP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IP使互连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络能够进⾏通信。
⽆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数据报路由。
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地址转换,将IP地址映射成物理地址。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将物理地址映射成IP地址。
ICMP: 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进⾏差错控制和传输控制,减少分组的丢失。
注:ICMP协议帮助主机完成某些⽹络参数测试,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报告,但它没有办法减少分组丢失,这是⾼层协议应该完成的事情。
IP协议只是尽最⼤可能交付,⾄于交付是否成功,它⾃⼰⽆法控制。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_第5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练习题答案5.1 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网络互连使得相互连接的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通信,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互连可以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方便了信息交流,促成了当今的信息世界。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介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等等。
注:网络互连使不同结构的网络、不同类型的机器之间互相连通,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广泛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5.2 转发器、网桥和路由器都有何区别?答:1)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所在的层次不同。
转发器是物理层的中继系统。
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中继系统。
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中继系统。
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为网关。
2)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网桥时,一般并不称之为网络互连,因为仍然是一个网络。
路由器其实是一台专用计算机,用来在互连网中进行路由选择。
一般讨论的互连网都是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的互连网络。
5.3 试简单说明IP、ARP、RARP和ICMP协议的作用。
答:IP:网际协议,TCP/IP 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一,IP 使互连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能够进行通信。
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 数据报路由。
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地址转换,将IP地址映射成物理地址。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将物理地址映射成IP 地址。
ICMP: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进行差错控制和传输控制,减少分组的丢失。
注:ICMP 协议帮助主机完成某些网络参数测试,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报告,但它没有办法减少分组丢失,这是高层协议应该完成的事情。
IP 协议只是尽最大可能交付,至于交付是否成功,它自己无法控制。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解析[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思考题1.在TCP/IP网络上,主机和在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各自用什么来标识DA。
端口号B。
主机地址IP地址C。
IP地址主机地址D。
IP地址端口号2.TCP协议的慢启动中,若初始发送方设置拥塞窗口大小为1,在经过三个往返时延后,拥塞窗口变为 DA。
3 B。
3 C.6 D.83.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3个连续的TCP段,分别包含300B、400B和500B的有效载荷,第3个段的序号为900。
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1和第3个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BA.300 B。
500 C.1200 D。
14004.假设UDP报头的十六进制数为06 32 00 35 00 1C E2 17。
求:(1)源端口号与目的端口号。
(2)用户数据长度。
(3)这个报文是从客户端发出,还是从服务器端发出?(4)它访问哪种服务器?源端口号1586,目的端口号53,用户数据长度20B,报文由客户端进程发出,访问域名解析DNS服务器5.已知TCP头部用十六进制表示为:05320017 00000001 00000055500207FF 00000000。
请回答以下问题:(1)源端口号是多少?(2)目的端口号是多少?(3)序号是多少?(4)确认号是多少?(5)头部长度是多少?(6)报文段的类型是多少?(7)窗口值是多少?源端口号1330,目的端口号23,序号1,确认值85,头部长度5,窗口大小20476.假设:TCP拥塞控制的AIMD算法中,慢开始SST1的阈值设置为8,当拥塞窗口上升到12时,发送端检测出超时,TCP使用慢开始与拥塞避免。
试给出:第1次到第15次传输的拥塞窗口分别为多少?2,4,8,9,10,11,12,1,2,4,6,7,8,9,10。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设备 习题与答案
第五章计算机网络设备习题与答案一、判断题1.(×)集线器上所有的端口独享同一个带宽。
2.(√)三层交换机的主要用于骨干网络和连接子网。
3.(√)路由协议是指路由选择协议,是实现路由选择算法的协议。
二、填空题1.网络适配卡又称网络接口卡,简称(网卡)。
2.网卡属于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设备。
3.网卡按网络类型分类分为(以太网卡)、(令牌环网卡)和(ATM网卡)。
4.连接非屏蔽双绞线的连接头简称(RJ-45 )连接头。
5.按传输速率,目前常用的网卡是(10/100Mbps自适应)网卡。
6.(集线器)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一种连接多用个用户节点的设备。
7.自适应集线器又称(双速)集线器,其中内置了两条总线,分别工作在两种速率下。
8.集线器按可管理性可分为(不可网管集线器)和(可网管集线器)两种。
9.集线器按扩展能力可分为(独立集线器)和(堆叠式集线器)两种。
10.集线器之间的连接方法有(堆叠)和(级联)两种。
11.集线器上的BNC端口用于与(细同轴)电缆连接的端口。
12.集线器上的AUI端口用于与(粗同轴)电缆连接的端口。
13.网桥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设备。
14.交换机的(帧)交换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
15.(交换机)是组成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
16. 交换机是OSI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
17.(VLAN )是交换机的重要功能,是建立一个可跨接不同物理局域网、不同类型网段的各站点的逻辑局域网。
18. 三层交换机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设备。
19. 路由器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设备,主要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互联。
20.路由器的主要功能为(路径选择)、(数据转发)和(数据过滤)。
21.路由器是应用于(网状网)拓扑结构的计算机网络设备。
22.网络互联中常用的路由协议有(RIP )、(OSPF )和(IGRP )三种。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传输层5—01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答:都是。
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4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
画图说明许多个运输用户复用到一条运输连接上,而这条运输连接有复用到IP数据报上。
5—05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答:丢弃5—07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 对IP 层交上来的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 传输层 (1)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第五章传输层一、习题1.在TCP协议中,采用()来区分不同的应用进程。
A.端口号B.IP地址C.协议类型D.MAC地址2.下面信息中()包含在TCP首部中而不包含在UDP首部中。
A.目标端口号B.序号C.源端口号 D.校验号3.在TCP/IP模型中,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在互联网络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
A.点到点连接B.操作链接C.端到端连接D.控制连接4.在TCP/IP网络中,为各种公共服务保留的端口号范围是()。
A.1-255 B.0-1023C.1-1024D.1-655355.假设某应用程序每秒产生一个60B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被封装在一个TCP报文中,然后在封装到一个IP数据报中。
那么最后每个数据报所含有的应用数据所占的百分比是()(注意:TCP报文和IP数据报的首部没有附加字段。
)A.20%B.40%C.60%D.80%6.如果用户程序使用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那么()层协议必须承担可靠性方面的全部工作。
A.数据链路层B.网际层C.传输层D.应用层7.有一条TCP连接,它的最大报文段长度2KB,TCP拥塞窗口为24KB,这时候发生了超时事件,那么该拥塞窗口变成了()。
A.1KBB.2KBC.5KBD.7KB8.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连接的功能是(1)______的;采用(2)_______技术来实现可靠数据流的传送。
为了提高效率,又引入了滑动窗口协议,协议规定重传(3)_______的报文段,这种报文段的数量最多可以(4)________;TCP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可以实现(5)_______。
(1)A.全双工 B.单工C.半双工D.单方向(2)A.超时重传 B.肯定确认C.超时重传和肯定确认D.丢失重传和否定性确认(3) A.未被确认及至窗口首端的所有报文段B.在计时器到时前未被确认的所有报文段C.未被确认及至退回N值的所有报文段D.未被确认的报文段(4)A.是任意的 B.1个C.大于发送窗口的大小D.等于发送窗口的大小(5)A.端到端的流量控制B.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C.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和网络的拥塞控制D.整个网络的差错控制9.OSI 7层模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层是()。
计算机网络第八版第五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八版第五章答案1、下列关于对等网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中[单选题] *A.网络中只有两台计算机B.网络中的计算机型号是完全一样的C.网络中不存在具有特殊功能的计算机,每台计算机都处于平等地位(正确答案)D.网络中的计算机总数不超过台2、()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单选题] * AWiFi(正确答案)BWi-FiCIEDDS3、具有路由功能的第层交换技术,出现于()[单选题] *A年B年C年(正确答案)D年4、DNS 是用来解析下列各项中的哪一项?()易[单选题] *A. IP 地址和MAC 地址B. 主机名和IP 地址(正确答案)C. TCP 名字和地址D. 主机名和传输层地址5、一台兼容机,加载鼠标驱动程序后,鼠标只能左右移动,不能上下移动,经检测驱动程序安装正确,试判断故障最可能发生的部位是()。
[单选题] *A. PS/口B. 鼠标(正确答案)C. 串口D. 主板6、10.字长是CPU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之一,它表示的是()。
[单选题] *A.CPU的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长度B.CPU一次能处理二进制数据的位数(正确答案)C.CPU能表示的最大的有效数字位数D.CPU能表示的十进制整数的位数7、A:汇编程序B:编辑程序C:编译程序(正确答案)D:解释程序下列设备组中,完全属于外部设备的一组是______。
[单选题] *8、C:UNIXD:Linux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单选题] *A:字长为16位表示这台计算机最大能计算一个16位的十进制数B:字长为16位表示这台计算机的CPU一次能处理16位二进制数(正确答案)9、.Windows的窗口分为类,下面()不是Windows的窗口类型。
[单选题] *A. 对话框B. 快捷菜单(正确答案)C. 文档窗口10、Windows窗口的标题栏上没有()。
[单选题] *A. “打开”按钮(正确答案)B. “最大化”按钮C. “最小化”按钮11、WLAN是()的缩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练习题答案5.1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网络互连使得相互连接的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行通信,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互连可以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方便了信息交流,促成了当今的信息世界。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介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等等。
注:网络互连使不同结构的网络、不同类型的机器之间互相连通,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广泛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5.2转发器、网桥和路由器都有何区别?答:1)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所在的层次不同。
转发器是物理层的中继系统。
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中继系统。
路由器是网络层的中继系统。
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为网关。
2)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网桥时,一般并不称之为网络互连,因为仍然是一个网络。
路由器其实是一台专用计算机,用来在互连网中进行路由选择。
一般讨论的互连网都是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的互连网络。
5.3试简单说明IP、ARR RARP口ICMP协议的作用。
答:IP :网际协议,TCP/IP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一,IP使互连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网络能够进行通信。
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数据报路由。
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地址转换,将IP地址映射成物理地址。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将物理地址映射成IP地址。
ICMP: 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进行差错控制和传输控制,减少分组的丢失。
注:ICMP协议帮助主机完成某些网络参数测试,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报告,但它没有办法减少分组丢失,这是高层协议应该完成的事情。
IP协议只是尽最大可能交付,至于交付是否成功,它自己无法控制。
5.4分类IP地址共分几类?各如何表示?单播分类IP地址如何使用?答:IP地址共分5类,分类情况如下所示:A 类0 Netid Hostid (24 比特)B 类10 Netid Hostid (16 比特)C 类110 Netid Hostid (8 比特)D类1110组播地址E类11110保留为今后使用IP地址是32位地址,其中分为netid (网络号),和hostid (主机号)。
根据IP地址第一个字节的数值,能够判断IP地址的类型。
单播分类IP地址用于表示主机的网络连接。
5.5试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答:网络层及以上使用IP地址;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
IP地址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MAC帧的首部。
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而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的是硬件地址。
在IP层抽象的互连网上,我们看到的只是IP数据报,路由器根据目的站的IP地址进行选路。
在具体的物理网络的链路层,我们看到的只是MAC帧,IP数据报被封装在MA帧里面。
MAC帧在不同的网络上传送时,其MAC帧的首部是不同的。
这种变化,在上面的IP层上是看不到的。
每个路由器都有IP地址和硬件地址。
使用IP地址与硬件地址,尽管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的硬件地址体系各不相同,但IP层抽象的互连网却屏蔽了下层这些很复杂的细节,并使我们能够使用统一的、抽象的IP地址进行通信。
5.6简述以太网上主机如何通过ARP查询本地路由器的物理地址。
答:本地主机与目的主机通信之前,先判断目的主机是否在本地网络上,如果不是,则要将IP包先发给本地路由器,此时如果本地主机不知道本地路由器的物理地址,则广播发送一个ARP请求报文询问,路由器收到后发送ARP向应报文告知自己的物理地址,本地主机收到ARP向应后再真正发送目的地址为目的主机的IP包给路由器,由它进行转发。
5.7试辨认以下IP地址的网络类别:(1)138.56.23.13 (2)67.112.45.29 (3)198.191.88.12 (4)191.62.77.32 答:(2)是A类,(1)和(4)是B类,(3)是C类。
解题思路:A类地址以1-126开始,B类地址以128-191开始,C类地址以192-223开始。
5.8 IP数据报中的首部检验和并不检验数据报中的数据,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答:在首部中的错误比在数据中的错误更严重。
例如,一个坏的地址可能导致分组被投寄到错误的主机。
许多主机并不检查投递给它们的分组是否确实是要投递给它们的。
它们假定网络从来不会把本来是要前往另一主机的分组投递给它们。
有的时候数据不参与检验和的计算,因为这样做代价大,上层协议通常也做这种检验工作,从而引起重复和多余。
因此,这样做可以加快分组的转发,但是缺点是数据部分出现差错时不能及早发现。
5.9当某个路由器发现一数据报的检验和有差错时。
为什么采取丢弃的办法而不是要求源站重传此数据报?计算首部检验和为什么不采用CRC佥验码?答:之所以不要求源站重发,是因为地址字段也有可能出错,从而找不到正确的源站。
CRC检验码需要使用多项式除法,逐站使用代价太高。
数据报每经过一个结点,结点处理机就要计算一下校验和。
不用CRC就是为了简化计算。
5.10在因特网中分片传送的IP数据报在哪儿进行组装,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答:在目的站组装,这样做的优点是:(1)路由器处理数据报简单些;(2)并非所有的数据报片都经过同样的路由器,因此在每一个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可能总会缺少几个数据报片(3)也许分组后面还要经过一个网络,它还要给这些数据报片划分成更小的片。
如果在中间的路由器进行组装就可能会组装多次。
5.11假设互联网由两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连接起来。
第一个局域网上某主机有一个400字节长的TCP艮文传到IP层,加上20字节的首部后成为IP数据报,要发向第二个局域网。
但第二个局域网所能传送的最长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只有150字节。
因此数据报在路由器处必须进行分片。
试问第二个局域网向其上层要传送多少字节的数据?答:进入本机IP层时TCF报文长度为400字节,进入第1个局域网IP数据报长度为400+20= 420B ;在第二个局域网,报文要进行分片,已知最长数据帧的数据部分只有150B,由于3*130<400,所以共分成4片,故第二个局域网向上传送400+4*20=480字节(TCP报文长度+4个IP首部长度)的数据。
5.12 一个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包含固定长度的首部)。
现在经过一个网络传送,但此网络能够传送的最大数据长度为1500字节。
试问应当划分为几个短些的数据报片?各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片偏移字段和MF标志应为何数值?答:4000-20=3980 字节。
3 片;第一片:数据字段长度1480、片偏移是0, MF是1;第二片:数据字段长度1480、片偏移是185,MF是1;1480/8=185第三片:数据字段长度1020、片偏移是370和MF是0;1480*2/8=3705.13如何利用ICMF报文实现路径跟踪?答:(1)源站向目的站发送TTL=1的ICMP echo request报文,然后第1个路由器将返回ICMP超时报文,从IP数据报首部即可以得到第1个路由器的IP地址;(2)将TTL增1,源站向目的站发送ICMPecho request报文,将依次收到ICMP超时报文,如果返回的是ICMP echo reply 报文,则说明探包已经到达了目的站。
5.14划分子网有何意义?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某网络的现在掩码为255.255.255.248 ,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台主机?某一A类网络和一B类网络的子网号分别占16比特和8比特,问这两个网络的子网掩码有何不同?答: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表示IP地址的前24bit表示网络地址,包括网络号和子网号,后8位表示主机号。
可以代表C类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默认值。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 ,根据掩码的定义,后三位是主机号,一共可以表示8个主机号,除掉全0和全1的两个,该网络能够连接6台主机。
5.15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表所示的路由表:此路由器可以直接从接口0和接口1转发分组,也可通过相邻的路由器R2、R3和R4进行转发。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站IP地址分别为:(1) 128.96.39.10(2) 128.96.40.12(3) 128.96.40.151( 4)192.4.153.17(5)1924153.90试分别计算其下一站。
答:(1)接口0,( 2)R2,( 3)R4,( 4)R3,( 5)R4。
5.16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网络号为129.250.0.0。
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平均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
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号码,并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答:一种答案:每一个地点分配其中一个子网号码:129.250.1~16.0 ,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254。
5.17设某ISP (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拥有CIDR地址块202.192.0.0/16 。
先后有四所大学(A BC、D向该ISP分别申请大小为4000、2000、4000、8000个IP地址的地址块,试为ISP给这四所大学分配地址块。
答:A 202.192.0.0/20 (2A12=4096); B: 202.192.00010 0002/21 (2A11=2048);C:202.192.0010 0000/20 (2人12=4096); D : 202.192.010 000002/19 (2人13=8096 )。
5.18简述采用无分类编址时的IP数据报转发算法。
从数据报DG中取出目的IP地址I D;for 表T中的每一表项do将ID与表项中的子网掩码按位相“与”,结果为N;if N 等于该表项中的目的网络地址,贝U【与直连网络的匹配也可以放在for外】if下一跳指明应直接交付,则把DG直接交付给目的站(包括解析I D得到对应的物理地址,将DG封装入帧并发送);else把DG发往本表项指明的下一跳地址(包括完成下一跳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将DG封装入帧并发送);return.for_e nd所示:5.195.20有个IP 数据报从首部开始的部分内容如右所示输层首部,并回答:(1) 数据报首部长度和总长度各为多少字节? (2) 数据报的协议字段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3) 源站IP 地址和目的站IP 地址分别是什么?(用点分十进制 表示)(4) TTL 、校验和字段是多少?(5) 源端口和宿端口是什么?并请推测所用的应用层协议是 什么?答:(1)数据报首部长度 5 X 4=20字节,总长度=027916=633字节 (2) 协议字段值为6,表示TCP(3) 源 IP 地址:10.10.1.95 ,目的 IP 地址:218.30.115.123 (4) TTL=128,校验和=00 00(5) 源端口: 073816=1848,宿端口: 5016=80,推测应用层协议为 HTTP5.21以下地址前缀中的哪一个与 2.52.90.140匹配?(1) 0/4(2) 32/4( 3) 4/6(4) 80/4答:(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