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时间与金钱等内容。

请根据题目要求,采用一种合适的格式进行书写。

一、数的认识1. 自然数:自然数是从1开始的正整数,用来表示计数。

2. 数的读写:认识各个数位的含义,并正确读写各位数。

3. 数的比较:通过大、小号进行数的比较,学习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

4. 数的顺序:掌握数字的顺序,学会按照大小排序。

5. 数的拆分与组合:了解数的拆分和组合的方法,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数的运算1. 加法运算:学习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2. 减法运算:认识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

3. 加减混合运算: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4. 乘法简介:初步了解乘法的概念,认识乘法符号和乘法口诀表。

5. 乘法运算:学习乘法的运算方法和技巧,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三、几何图形1. 图形的认识: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2. 图形的特点:了解各种图形的定义和特点,如边数、角数等。

3. 图形的排序:学习按照大小对图形进行排序,培养比较和排序的能力。

4. 图形的组合:了解图形的组合与分解,通过拼凑图形进行组合运算。

四、时间与金钱1. 时间的认识:学习一小时有60分钟,一分钟有60秒等基本概念。

2. 时间的读写:掌握时间的读写方法,包括小时、分钟和秒的读写。

3. 时间的计算: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如相加、相减等。

4. 金钱的认识:了解常见的货币单位,如元、角和分,并掌握基本的货币概念。

5. 金钱的计算:学习简单的金钱计算方法,包括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对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时间与金钱等是该册数学教材的主要内容。

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可以全面提升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及易错题(人教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
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导言】学习数学是中小学生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数学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点和技巧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文主要讲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数的认识】1、认识自然数自然数是我们最常用的数学概念之一,我们从小学习到自然数,这一概念在大家的生活中更是非常普遍。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自然数的依次增大的规律,以及从小到大数数的方法。

2、认识零和负数0和负数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同时,我们也需要掌握这两个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认识数轴数轴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说明数的大小,掌握数轴的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计算问题。

【加减法】1、认识加法加法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我们需要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律和技巧,以及如何应用加法在实际问题中。

2、认识减法减法也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运算之一,我们需要掌握减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应用减法在实际问题中。

3、认识加减法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加减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需要掌握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乘除法】1、认识乘法乘法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运算之一,我们需要掌握乘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应用乘法在实际问题中。

2、认识除法除法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运算之一,我们需要掌握除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应用除法在实际问题中。

3、认识乘除法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乘除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我们需要掌握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分数】1、认识分数分数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我们需要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应用分数在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会按要求画线段和角。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 1 厘米,伸开双臂大约 1 米。

1 米=100 厘米100 厘米 =1 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 =较大数 - 较小数,例如:从刻度“ 0”到刻度“ 6”之间是 6 厘米( 6-0=6 ),从刻度“ 6”到刻度“ 9”之间是 3 厘米 (9-6=3) ;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 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 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 6 厘米短 2 厘米的线段。

)6、角有 1 个顶点, 2 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 <直角 <钝角(钝角 >直角 >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4 个角, 4 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 3 个角,其中有 1 个是直角,另外 2 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1、1 米 21 厘米=()厘米53 厘米-18 厘米 =()厘米;一棵大树高 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1二、100 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数的认识与数的比较:学习用数字表示数量,认识数的大小关系,并通过实际物品的比较来加深理解。

2. 数的排序:学习将一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通过练习尺子的使用加深排序的理解。

3. 数的分解与合成:学习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部分,或将几个部分合成一个数,通过图形和实物的操作帮助掌握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方法。

4. 数的加法与减法:学习数的简单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图形和实物的操作加深对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理解。

5. 数的序数表示法:学习用“第几”来表示顺序,通过比较大小和排序的练习,掌握序数的表示方法。

6. 简单整数的认识:初步认识简单整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7. 数据观察与图形的认识:学习观察数据,根据数据制作简单的图表和统计图,并通过图表分析数据。

8. 线段、角和正方形的认识:学习线段的性质和测量,了解角的概念和测量,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些知识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数学基本概念和操作能力。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 认识数字:认识0-100的数字及其顺序。

2. 数的比较: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用“大于”、“小于”和“等于”来表示。

3. 加法和减法: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运算。

4. 连续数字:学会识别和写出连续的数字,例如1-20。

5. 简单的分组问题:学习将物品进行分组,理解“一些”、“有多少”等概念。

6. 位置和方向:认知左右、前后、上下等基本的位置和方向概念。

7. 数的排列组合: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数字,了解可能的组合情况。

8. 简单的图形和图形的组成:学习认识并绘制简单的图形,如圆、三角形、正方形等。

9. 长度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理解“长短”。

10. 时间的概念:学习读取和表示时间,包括小时和分钟。

11. 金钱的概念:学习认识和计算不同面额的货币,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12. 数字排列和分解:学习按照一定规则排列和分解数字。

以上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孩子们将学习许多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数的认识和数的排序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孩子们首先学习了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认识和读写数字。

他们学习了从0到100的数,并学会了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将数按顺序排列有助于孩子们在数轴上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二、加法和减法在加法和减法的学习中,孩子们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他们学会了使用竖式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孩子们还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通过练习加深了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三、长度和重量的测量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孩子们开始学习长度和重量的测量。

他们学会了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并掌握了常用单位,如厘米、米和千米。

此外,孩子们还学会了使用天平测量重量,并熟悉了常用单位,如克和千克。

四、图形的认识和分类在图形的学习中,孩子们学会了认识和描述各种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他们学会了观察图形的特征,并将它们进行分类。

孩子们还学习了一些图形的性质,如正方形的边长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五、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孩子们开始学习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他们学会了观察钟表,并能够识别整点和半点。

孩子们还学习了小时和分钟的概念,并能够使用时钟进行时间的读写和计算。

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数据的学习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他们学会了制作简单的调查表,并能够统计数据并将其表示在柱状图上。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

七、分数的认识和初步计算在二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孩子们开始接触分数的概念。

他们学会了将形状等分,并将等分的部分表示为分数。

孩子们还学习了简单的分数计算,如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的比较。

八、解决问题和思维训练在课程的各个章节中,孩子们将遇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情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厘米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米用字母“m”表示。

在尺子上,每两个相邻的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为1米=100厘米或1m=100cm。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物体没有对准刻度,就用右端数字减去左端数字得到物体的长度。

3.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

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例如,1米>98厘米(因为1米=100厘米)。

2.线段1.线段的特点有两个端点、直直的和可测量出长度。

测量线段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右端对准数字几,线段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画线段时,通常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几就是几厘米,并标出线段的长度。

3.生活常识1.选择长度单位时,要看清单位前面的数。

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

2.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图钉的长约1厘米,食指的宽约1厘米,田字格宽约1厘米,铅笔长2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约30厘米,数学书长26厘米,课桌宽60厘米,字典厚4厘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灯管长50厘米。

3.一些场景中的长度: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跳绳长2米,房间高3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爸爸的身高为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约为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加减法1.笔算加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

2.笔算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当十,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减。

要记得写退位点。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用加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大汇总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大汇总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学会尺量物体长度和画线段的方法。

概念公式:1米=100厘米0刻度的认识: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线段的特征:都有两个端点(物体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验算方法及混合运算和估算概念公式: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相加超过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有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三位数。

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在本位加十再计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差有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一位数。

验算方法:掌握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到实际运算中。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需要估算出大致结果,引出加减估算。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关系,学会用直尺画角,判断是否是直角。

概念公式: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顶点。

角有两条边一个顶点,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一个三角板中,最大的角是直角。

直角是90度,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

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重点:体会乘法的意义。

感知乘法是相同加数的简便方法概念公式:乘法口诀表(略)巩固练习:针对乘法口诀表出题,如补充乘法口诀和一些具体运用。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2、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含义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概念公式: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1、对称轴是一条直线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3、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一、知识大纲一、加与减知识点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①口算连续加法:把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24+15+33=72先算: 20+10+30=60 再算: 4+5+3=12 最后: 60+12=72 练习:32+21+19=先算:再算:最后:②列竖式计算时:A连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B连减时(分步列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注意: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问题。

无论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算式,建议分步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二、乘法知识点:1、通过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可以相应列出2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例: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一共有( 15 )个。

加法算式:5+5+5=15 竖着看:每列( )个,有()列,一共有()个。

加法算式:2、(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3 )×( 4 ),3×4表示( 4个3相加的和).练习:5+5+5+5=()×(),5×4表示().3.乘法各部分名称:3 ×4 = 12 (读作:)¦¦¦¦()()()()4、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4×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5×9=?,圈一圈,填一填。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厘米用字母“cm”表示。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米用字母“m”表示。

(2)在尺子上,每两个相邻的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1 m=100 cm。

(4)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注意:物体没有对准刻度0时用:右端数字-左端数字=物体的长度)(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例如 1米>98厘米(因为1米=100厘米) 100厘米2.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有两个端点、②直直的、③可测量出长度。

(2)测量线段: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左端。

右端对准数字几,线段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画线段时,通常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几就是几厘米,并标出线段的长度。

3.生活常识(1)选择长度单位时,一定要看清单位前面的数。

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

(2)、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3)、铅笔长2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数学书长26厘米;课桌宽60厘米字典厚4厘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灯管长50厘米(4)、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跳绳长2米房间高3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爸爸的身高大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大约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知识点1.笔算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不要忘记写进上来的“1”)。

2.笔算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十,与个位上数相加再减。

(不要忘记写退位点。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用加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 1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无进位两位数加法的计算规则:将同一列中相同的数字对齐,将相同数字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概念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概念知识点整理资料讲解

二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 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 刻度是几, 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0厘米 100 厘米=1 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长度的 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 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 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刻度数减去起点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 1(米) 30(厘米) 练习本宽 13(厘米)第二单元 100 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

不要遗漏进上来的“ 1”。

、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减法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 位退 1,在个位上加 10再减。

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 1再算。

铅笔长 17(厘米)黑板长 2(米) 一口井深 3(米) 宝宝身高 80(厘米) 一把钥匙长 5(厘米) 门高 2(米) 一棵小树苗高 1(米)图钉长 1(厘米)学校进行 100(米)赛跑 跳绳长 2(米)一个文具盒长 24(厘米)教室长 12(米)一张床长 2(米) 教学楼高 25(米) 一棵树高 3(米) 讲台高 90(厘米) 筷子长 20(厘米)小朋友的身高 120 厘米或 1 米 20 厘米 爸爸的身高 1 米 75 厘米或 175 厘米小朋友的头围 48 厘米从十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