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之送别诗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教案第一章:送别诗的概念与特点1.1 送别诗的定义1.2 送别诗的起源与发展1.3 送别诗的题材与形式1.4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与审美价值第二章:唐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2.1 唐代送别诗的背景与文化氛围2.2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鉴赏2.3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鉴赏2.4 杜甫《月夜忆舍弟》的鉴赏第三章:宋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3.1 宋代送别诗的背景与文化氛围3.2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鉴赏3.3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鉴赏3.4 李清照《如梦令》的鉴赏第四章:明清送别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4.1 明清送别诗的背景与文化氛围4.2 文征明《送别》的鉴赏4.3 纳兰性德《长相思·一重山》的鉴赏4.4 袁宏道《与朱元思书》的鉴赏第五章:现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5.1 现代送别诗的背景与文化氛围5.2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鉴赏5.3 戴望舒《雨巷》的鉴赏5.4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鉴赏第六章:送别诗的修辞手法与意象运用6.1 送别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6.2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及其寓意6.3 修辞手法与意象的结合运用6.4 鉴赏实例分析第七章:送别诗的主题与思想内涵7.1 送别诗常见的主题类型7.2 送别诗中的友情、亲情、爱情等情感表达7.3 送别诗中的生死观、人生哲理等思考7.4 鉴赏实例分析第八章:送别诗的创作方法与技巧8.1 送别诗的创作原则与方法8.2 送别诗中的起承转合结构8.3 送别诗中的抒情、描写、议论等手法8.4 创作实例与点评第九章:送别诗的翻译与解读9.1 送别诗的翻译原则与方法9.2 送别诗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处理9.3 送别诗的现代解读与价值9.4 翻译与解读实例分析第十章:送别诗的教学实践与评价10.1 送别诗的教学目标与方法10.2 送别诗的教学设计示例10.3 送别诗的教学评价与反思10.4 教学实践案例与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送别诗的定义与特点解析:送别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是教学中的重点。
送别诗高考复习教案
送别诗高考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送别诗》高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送别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 掌握《送别诗》的基本诗歌形式和修辞手法。
3. 分析《送别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 《送别诗》的课文材料和相关解读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相关视频或音频,引发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于《送别诗》这个题目的理解和猜测。
讲解诗歌背景:1. 介绍《送别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分析《送别诗》的主题和意义。
分析诗歌结构:1. 分析《送别诗》的诗歌形式和结构。
2. 解读《送别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解读意象和象征意义:1. 分析《送别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何种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情感和主题。
文学鉴赏和写作训练:1. 分组讨论学生对《送别诗》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取有关情感、人物或场景的素材,进行创作练习。
课堂总结:1. 总结《送别诗》的主题和意义。
2. 强调学生在高考中如何运用《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独立阅读《送别诗》并撰写读后感。
2. 布置学生根据《送别诗》的主题和意义,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辅助策略: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设备和互动讨论等方式提高课堂参与度。
2.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2. 学生的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于《送别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类似主题或风格的诗歌作品。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或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注:此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送别》诗鉴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送别》诗鉴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送别诗鉴赏简阳市三岔中学吴翠英教学目标:1.把握送别诗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2.体会诗的感情,分析诗的技巧教学重点: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所用的表达技巧教学设想:从分析情感入手,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写法,从而学习鉴赏送别诗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二、背诵学过的送别诗提示:我们先看看我们学过的送别诗一般表达怎样的感情。
引导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送别诗,边背边分析诗中表达的情感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茫然、怅然若失。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宽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劝慰中带难分难舍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表诗人志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情感:朋友间的友谊。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留恋、关怀,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三、鉴赏方法:这些诗在写法有什么共同特点,你们能说出来吗?析例:(一)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析: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缠绵的离愁,突出别后的怅惘、孤寂与落寞。
2、作者是怎样表达离愁别绪的?“劳歌一曲解行舟”,“劳歌”,本指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成为送别的代称。
高考送别诗鉴赏教案
高考送别诗鉴赏教案高考送别诗鉴赏教案2、说教学目标的设定(1)首先说“三维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情感目标: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2)其次说教学重、难点:鉴于本课文包诗的特殊文体,教学重、难点主要确定为两个: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3)最后说教学准备:准备简单课件,主要用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处以及拓展延伸处。
二、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别”1、继续学习第 25 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通过上节课反复读课文,你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3、课文是怎么通过描写两个好朋友的送别经过来表现两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
设计意图: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体现了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的理念。
(二)学习 1、2 小节,品味“赏景藏情”1、“依依惜别”这几个字我们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即将分别的好朋友来说却是那么沉重,打开书,自由读 1、2 小节,边读边注意体会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
2、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读,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
(1)两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 (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观赏景色藏惜别之情) (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1、2 小节中有一个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找出来。
_我们要善于一边读书一边想象,通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_说得真美,谁来读读看?_李白把这“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合起来称为“烟花”,这是长江边三月间特有的景象。
[副板书:烟花三月](4)可惜呀,“烟花三月”的景象虽美,两位好朋友却无心欣赏。
〖2021年整理〗《送别诗鉴赏》优秀教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送别诗鉴赏教案教材分析:赠友送别类的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
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与分析、对情感的把握以及对相关表达技巧的辨析与评价。
一、知识目标⑴复习送别类诗歌鉴赏题,牢记送别诗中常见主题和意象;⑵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二、能力目标:⑴体会送别诗的鉴赏方法;⑵总结送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⑴体会送别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古诗鉴赏能力;⑵总结送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教学难点】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一.导入新课“多情自古伤离别”。
千百年来,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
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于是故土之思、亲人之念、挚友相别无不牵动了人们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走近诗人的心,感受送别之情——鉴赏“送别诗”。
二.探究研讨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送别诗的诗题特点: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地”“留别(别)××”/“赠××”∕“××地送××”)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一)了解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1、送别习俗:唱歌送别,喝酒送别,折柳送别2、送别诗常用意象:⑴空间意象:长亭、谢亭、劳劳亭、古道、灞陵桥(亭),南浦、渡口、曲江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第一章:送别诗的定义与背景1.1 送别诗的定义解释送别诗的概念,即诗人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离别之人的情感和祝福。
1.2 送别诗的背景介绍送别诗的历史背景,包括古代的离别场景和诗人对友人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送别诗的类型与特点2.1 送别诗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送别诗,如离别亲人、离别恋人、离别朋友等。
2.2 送别诗的特点分析送别诗的特点,如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等。
第三章:古典送别诗的代表作品3.1《登鹳雀楼》王之涣解析这首古典送别诗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解析这首古典送别诗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第四章:现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品4.1《再别康桥》徐志摩解析这首现代送别诗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4.2《别了,哥哥》闻一多解析这首现代送别诗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第五章:送别诗的鉴赏方法5.1 了解诗歌背景研究送别诗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5.2 分析诗歌情感通过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5.3 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中的意境和美感,体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第六章:送别诗的情感表达6.1 友情的表达分析送别诗中表达友情的诗句,如感谢、祝福等情感。
6.2 亲情的表达分析送别诗中表达亲情的诗句,如思念、牵挂等情感。
6.3 爱情的表达分析送别诗中表达爱情的诗句,如浪漫、悲伤等情感。
第七章:送别诗的意象与修辞7.1 自然意象介绍送别诗中常用的自然意象,如江、河、山、月等,并分析其寓意。
7.2 修辞手法分析送别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并解释其效果。
第八章:送别诗的韵律与节奏8.1 诗歌的韵律解释送别诗中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并分析其美感。
8.2 诗歌的节奏分析送别诗中的节奏感,如诗节的抑扬顿挫、句子的长短等,并解释其效果。
第九章:送别诗的文化意义9.1 送别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探讨送别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高考专题复习:送别诗专题 教案
人教版高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总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送别诗高三语文教研组【教学目标】1.总结归纳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特点、表达技巧、情感类型;2.培养自主鉴赏送别怀人诗的能力,掌握规范答题方法;3.感受古典诗歌尤其是送别诗的意旨之美,珍惜与亲朋好友的相聚时光。
【教学重点】通过典例分析总结归纳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特点、表达技巧、情感类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鉴赏送别怀人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点播法、讲练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2022年11月21日【教学过程】一、导入《送别》音乐营造氛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的一生注定充满了聚合离散,这也让离别成为古代诗词的既定主题之一。
今天,让我们走进送别诗,去感受诗歌中流淌出的悠长韵味。
二、知识梳理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别”或“送别”等字眼。
如李白《送友人》、高适《别董大》、骆宾王的《易水送别》。
2.常见意象:⑴时间:黄昏(夕阳、日暮)、月夜、清晨、秋、暮春。
⑵空间:长亭、谢亭、劳劳亭、灞桥、灞陵亭、柳岸、西楼、渡口、南浦;⑶环境:杨柳、柳絮、杨花,春草、杜鹃、寒蝉、大雁、寒鸦、船(舟)、孤帆、流水、阳关、古道、美酒3.送别习俗:①折柳赠别②把酒饯别③唱歌送别4.意境风格特点莽苍、朦胧、凄清、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空寂寥落、萧瑟荒凉。
(伤感型)深远、辽阔、幽远、幽静、宁谧、繁丽、热烈、高昂、雄浑壮阔。
(豪迈型)5.常见主旨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直接抒写离别之情。
②以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③借送别言志,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④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思乡或抒发其他情感。
⑤综合型,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即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
6.艺术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虚实、修辞(比喻、拟人、对比)三、考点探究链接高考:1.(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第一章:送别诗的定义与背景1.1 送别诗的概念解释送别诗的含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送别诗是一种表达离别情感的文学作品1.2 送别诗的历史背景介绍送别诗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送别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第二章:送别诗的题材与情感2.1 送别诗的题材分析送别诗的常见题材,如离别亲人、朋友、爱人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题材的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差异2.2 送别诗的情感表达探讨送别诗中常见的情感元素,如思念、忧伤、祝福等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和语言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第三章:送别诗的诗歌形式与意象3.1 送别诗的诗歌形式介绍送别诗常见的诗歌形式,如五言诗、七言诗、律诗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形式对表达离别情感的影响3.2 送别诗的意象与意境分析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如长亭、孤帆、落日等指导学生通过意象的描绘和组合来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第四章:经典送别诗解析与欣赏4.1 《别董大》解析与欣赏对该诗进行逐句解析,解释诗意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欣赏该诗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的离别情感4.2 《江南逢李龟年》解析与欣赏对该诗进行逐句解析,解释诗意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欣赏该诗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的离别情感第五章:创作自己的送别诗5.1 创作指导提供创作送别诗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形式、意象和情感表达方法来创作5.2 学生创作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送别诗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强调诗歌表达的真实性和艺术性第六章:唐代送别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6.1 唐代送别诗的特点分析唐代送别诗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唐代送别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6.2 唐代送别诗代表作品解析与欣赏选取一位唐代诗人的送别诗进行解析与欣赏引导学生欣赏唐代送别诗的艺术魅力和情感表达第七章:宋代送别诗的风格与著名诗人7.1 宋代送别诗的风格分析宋代送别诗的风格特点及其与唐代送别诗的区别引导学生了解宋代送别诗在文学史上的发展7.2 宋代送别诗著名诗人及其作品介绍一位宋代著名诗人的送别诗作品对该诗人的作品进行解析与欣赏,引导学生领略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第八章:明清送别诗的新发展与特点8.1 明清送别诗的新发展探讨明清时期送别诗的新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了解明清送别诗对前代送别诗的传承与创新8.2 明清送别诗代表作品解析与欣赏选取一位明清诗人的送别诗进行解析与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明清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第九章:送别诗在现代文学中的传承与创新9.1 送别诗在现代文学中的传承分析现代文学中送别诗对传统送别诗的传承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现代送别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9.2 送别诗在现代文学中的创新探讨现代送别诗在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引导学生欣赏现代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第十章:送别诗鉴赏的综合练习与拓展10.1 送别诗鉴赏综合练习设计一份综合练习题,包括诗歌解析、情感表达、创作练习等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10.2 送别诗鉴赏拓展活动提出一些关于送别诗的拓展活动,如诗歌朗诵、写作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对送别诗的兴趣和热爱重点和难点解析六、唐代送别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补充和说明:唐代送别诗的特点包括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等。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第一章:送别诗的定义与背景1.1 送别诗的定义解释送别诗的概念,即以离别为主题,表达诗人对离别对象的思念、祝愿或感慨的诗歌。
1.2 送别诗的背景介绍送别诗的历史起源和发展,以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分析送别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如离别场景、交通不便、离别情感等。
第二章:送别诗的类型与特点2.1 类型介绍分析送别诗的不同类型,如友别、师生别、离别故乡等,并简要介绍各类型的代表作品。
2.2 送别诗的特点阐述送别诗的共同特点,如深情厚意、寓意深刻、抒发情感等。
强调送别诗中的意象运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独特之处。
第三章:经典送别诗鉴赏方法3.1 了解作者背景研究送别诗的作者背景,包括其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以便更好地理解诗作。
3.2 解读诗句意义分析送别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修辞手法,解读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3.3 感受情感表达注重诗中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方式,感受诗人对离别对象的思念、祝愿或感慨。
3.4 品味诗歌手法鉴赏送别诗的艺术手法,如韵律、节奏和音乐性,以及其对情感表达的贡献。
第四章:经典送别诗案例解析4.1 王之涣《登鹳雀楼》分析该诗的主题、情感和意象,解读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着重鉴赏该诗的韵律、节奏和音乐性,以及其艺术手法的运用。
4.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解读该诗的主题和情感,感受诗人对离别对象的思念和感慨。
分析该诗的意象运用和修辞手法,解读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第五章:送别诗的创作与鉴赏实践5.1 创作指导提供送别诗的创作指导,包括选择离别场景、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强调创作送别诗时要注意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和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5.2 鉴赏实践提供一些经典的送别诗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实践。
指导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鉴赏方法,分析和解读送别诗的意义和艺术魅力。
第六章:唐代送别诗的风格与特点6.1 唐代送别诗的风格探讨唐代送别诗的独特风格,如豪放、婉约、悲凉等。
高考复习送别诗鉴赏学案通用优质教案
送别诗鉴赏教案编制者:黄小兰【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认识送别诗的特色,掌握送别诗各异的感情。
、掌握经过意象鉴赏送别诗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课前小组合作,自主研究认识送别诗的特色。
、讲堂上沟通议论,重点掌握送别诗的意象和思想感情。
、思练联合,鉴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送别诗。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鉴赏古典诗歌中,感觉我国传统文化的广博精湛,提高审美情味和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经过意象鉴赏送别诗思想感情的方法。
【学习难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课前作业】课外达成作业,每人找两三首送别诗,分小组沟通议论:1、先人送别有哪些风俗?2、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3、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概有几种?【讲堂学习步骤】一、沟通作业。
、先人送别有哪些风俗?(学生代表讲话,展现找到的送别诗,看先人送别风俗。
)(投影显示)、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概有几种?(学生代表讲话,展现找到的送别诗,看送别诗的感情。
)(投影显示)、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学生代表讲话,展现找到的送别诗,看送别诗的意象。
)(投影显示)二、小结作业达成状况及结果:、送别风俗:、送别诗的感情种类大概有:、送别诗常意图象:三、鉴赏送别诗的方法:(一)明确“意象”与送别诗“感情”的关系。
议论:诗人选用的意象与送别诗的感情有什么联系?、“柳”与送别感情(以典型诗句为例,议论后小结)。
诗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渭城曲》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今宵酒醒哪处?杨柳岸,晨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分别多。
——王之涣《送别》、“夜晚”的时间意象与送别感情。
诗例: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月亮”的时间意象与送别感情。
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莽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
送别诗鉴赏教案完美版第一章:送别诗的定义与背景一、教学目标1. 了解送别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送别诗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3. 能够分析送别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内容1. 送别诗的定义:介绍送别诗的定义和特点,解释送别诗是诗歌中的一种题材,用以表达诗人对离别对象的思念、祝福和感慨。
2. 送别诗的历史背景:讲解送别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的送别诗。
3. 送别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析送别诗中常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如友情、亲情、爱情、离别之情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送别诗的定义、历史背景和主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送别诗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送别诗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能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送别诗的理解和感受。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送别诗鉴赏作业,评估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和理解程度。
第二章:古代送别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送别诗的特点和常见主题。
2. 掌握古代送别诗的鉴赏方法。
3. 能够分析和欣赏古代送别诗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送别诗的特点:介绍古代送别诗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古代送别诗的常见主题:讲解古代送别诗中常见的主题,如友情、离别之情等。
3. 古代送别诗的鉴赏方法:介绍如何鉴赏古代送别诗,包括理解诗意、分析诗structure 和欣赏艺术魅力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送别诗的特点、常见主题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代送别诗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送别诗的鉴赏技巧。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能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古代送别诗的理解和感受。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古代送别诗鉴赏作业,评估学生对古代送别诗的鉴赏能力和理解程度。
第三章:近现代送别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现代送别诗的特点和常见主题。
2. 掌握近现代送别诗的鉴赏方法。
高考语文复习:《唐代送别诗鉴赏》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唐代送别诗鉴赏》学案学案博苑10-09 0619高考语文复习:《唐代送别诗鉴赏》学案学习目标:1.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在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李白《送友人》,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李颀《送魏万之京》,重点掌握其炼句的技艺。
4.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
学习过程:一、鉴赏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一)诵读《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二)诗歌鉴赏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
2.找出诗中分别写“夜”、“别”的语句。
(银烛――“夜”;离堂――“别”。
)3.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离情别意。
)4.具体分析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
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歔。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到户外的所见。
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
高考复习送别诗鉴赏教案1精选
⾼考复习送别诗鉴赏教案1精选⾼考复习送别诗鉴赏教案1执教者:黄⼩兰【课程标准】⾼中语⽂课程应帮助学⽣获得较为全⾯的语⽂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以适应未来学习、⽣活和⼯作的需要.⾼中语⽂课程必须充分发挥⾃⾝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受到优秀⽂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明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态度.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的知、情、意全⾯发展.⽂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中语⽂课程应关注学⽣情感的发展,让学⽣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觉的审美意识和⾼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教材分析】学⽣从各种渠道⾃主寻找风格各异的送别诗,教师精选⼏⾸典型的送别诗印发给学⽣供课堂⼀起鉴赏,课后再以《名师⾯对⾯》作为辅助教材,选⾥⾯的送别诗作巩固训练.【学情分析】本班是历史选科重点班,学⽣的语⽂基础和感悟能⼒相对较好.但正处于⾼三第⼀轮复习的他们,知识体系尚未形成,诗歌鉴赏能⼒还较薄弱.不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已进⾏⼏周了,他们对诗歌的“形象、语⾔、表达技巧”等已有所了解.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需要掌握⽅法和规律,才有利于以后的独⽴学习.教学设计【教学⽬标:】(⼀)知识与能⼒:、了解送别诗的特点,把握送别诗各异的情感.、掌握通过意象鉴赏送别诗思想感情的⽅法 .(⼆)过程与⽅法:、课前⼩组合作,⾃主探究,了解送别诗的特点.、课堂上交流讨论,重点掌握送别诗的意象和思想感情.、讲练结合,鉴赏⼏⾸有代表性的送别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鉴赏古典诗歌中,感受我国传统⽂化的博⼤精深,提升审美情趣和能⼒.【教学重点】掌握通过意象鉴赏送别诗思想感情的⽅法.【教学难点】提升诗歌鉴赏能⼒.课型:专题课课时:⼀课时⼯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前⾯已讲授了诗歌的“形象、语⾔、表达技巧”三个考点,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按内容分类(⼭⽔⽥园诗、边塞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送别诗、思乡诗)讲,掌握各类诗歌的特点,从⽽更好地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前准备】布置学⽣课外完成作业,每⼈找两三⾸送别诗,分⼩组交流讨论:1、古⼈送别有哪些习俗?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致有⼏种?3、送别诗常⽤哪些意象?【教学步骤】⼀、导⼊:(先播放歌曲“送别”,渲染⽓氛.再语⾔引⼊)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千百年来,故国乡⼟之思、⾻⾁亲⼈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的⼼弦,"送别"⾃然成为多情的诗⼈歌咏的重要内容.“桃花潭⽔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篇篇千古绝唱震撼了历代⼈的⼼!今天,我们⼀起来⾛近诗⼈的⼼,感受送别情——鉴赏“送别诗”.⼆、检查作业.、古⼈送别有哪些习俗?(学⽣派代表发⾔,展⽰找到的送别诗,看古⼈送别习俗.)(投影显⽰)、送别诗抒发的感情⼤致有⼏种?(学⽣派代表发⾔,展⽰找到的送别诗,看其思想感情类型.)(投影显⽰)、送别诗常⽤哪些意象?(学⽣派代表发⾔,展⽰找到的送别诗,看送别诗的意象.)(投影显⽰)⼩结作业完成情况及结果(师⽣⼀起⼩结):、送别习俗:折柳送别、唱歌送别、喝酒送别.(课件显⽰)、送别诗的感情⼤致有三重类型(课件显⽰):哀伤凄婉慷慨豁达坦陈⼼志、送别诗常⽤意象:(课件显⽰)空间:长亭、灞陵、南浦时间:黄昏、⽉夜、清晨景物:杨柳、柳絮、杨花秋、明⽉、⼣阳孤⾈、孤帆、流⽔三、鉴赏送别诗的⽅法:(⼀)明确“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过渡问题:诗⼈选取的这些意象与送别诗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学⽣讨论回答后,师⽣⼀起⼩结(课件显⽰):、“柳”与送别情感(以典型诗句为例,师⽣⼀起讨论,然后⼩结)诗例: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王维《渭城曲》秦楼⽉,年年柳⾊,灞陵伤别.——李⽩《忆秦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柳永《⾬霖铃》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王之涣《送别》(讨论后⼩结)“柳”与送别情感:()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常相似. ()“柳”与“留”谐⾳,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柳枝有随地⽽⽣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在异地他乡⽣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傍晚”的时间意象与送别情感.诗例:⼭中送别王维⼭中相送罢,⽇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送灵澈上⼈刘长卿苍苍⽵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阳,青⼭独归远.讨论后⼩结:离别诗中常出现“⽇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诗⼈喜欢傍晚时分送别,⽽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融).⽽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的离情别绪(反衬).、“⽉亮”的时间意象与送别情感.诗例:送友⼈薛涛⽔国蒹葭夜有霜,⽉寒⼭⾊共苍茫谁⾔千⾥⾃今⼣,离梦杳如关塞长.明确:⽉光给⼈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致的;再则,⽉亮含有思乡、思亲、多情的象征义,因⽽诗⼈常借⽉抒怀.通过⽉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深长.(⼆)⼩结(意象与送别诗情感关系):可见,“⼀切景语皆情语”,诗⼈选择意象是有⽬的的,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过渡问题)这样看来,我们鉴赏送别诗最好的⽅法的什么呢?(学⽣发⾔,师⽣⼀起⼩结)(课件显⽰)鉴赏送别诗的⽅法:抓意象品位意境注意借景抒情、烘托的作⽤四、⾼考链接、⾼考题回顾(课件显⽰):阅读下⾯两⾸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分)(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送⾏⾈,⼀别⼼知两地秋.⽇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悠悠.暮春浐⽔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莫听宫前⽔,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1)两⾸送别诗都写到的“⽔”,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分)答:上⼀⾸⽤“⽔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借“宫前⽔”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明确考纲考点(课件显⽰):《考试⼤纲》在“古代诗⽂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学作品的形象、语⾔、表达技巧()评价⽂章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五、精题巧练(⽤刚才所学的⽅法鉴赏送别诗的思想感情)(课件显⽰)、淮上与友⼈别郑⾕扬⼦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问题:这⾸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情感的. (学⽣讨论、⾃主回答,再明确答案)答:离愁.⾸先,作者借景抒情,选取了⼤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根据刚才学⽣回答时出现的问题,进⾏规范答题指导)注意答题规范增强得分意识(课件显⽰)()审清题⽬,找准切⼊点.()采点得分:总说观点—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样)—效果(感情)()表述准确、简练,⽤术语.、送杜⼗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暮征帆何处泊?天涯⼀望断⼈肠.问题:这⾸诗中的“渺茫”⼀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渺茫”⼀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中的茫然,写出诗⼈送别友⼈时的怅然若失之情.、(能⼒迁移):给下⾯这⾸诗设置考题,要清楚考点和答题思路《别董⼤》千⾥黄云⽩⽇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知⼰,天下谁⼈不识君?六、⼩结本节课内容(见板书设计).七、课后作业:、把课前找到的诗歌分类装订,在教室后⾯展出,⼤家交流阅读.、找出《名师⾯对⾯》中的送别诗,进⾏巩固训练.附板书设计:送别诗常⽤意象情感类型空间:长亭、灞陵、南浦哀伤凄婉时间:黄昏、⽉夜、清晨慷慨豁达景物:杨柳、柳絮、杨花、坦陈⼼志春草、秋、明⽉、⼣阳、孤⾈、流⽔鉴赏⽅法:抓意象、品意境析感情借景抒情烘托。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送别诗鉴赏++课件22张+
李白《赠汪伦》
情感2: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3:友人离去后的茫然、伤感。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4:表明志节,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5:情深意长的勉励,劝慰中带着难分难舍。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伍
方法指导
5、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 —— 直抒胸臆 (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衢州别李秀才 方干
千山红树万山红, 把酒相看日又曛, 一曲骊歌两行泪, 不知何地再逢君?
方法指导
5、送别诗常用的艺术手法之 —— 借景抒情 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
请简要分析。
随堂实练
1、鉴赏步骤指导: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首先,辨题目 从“闻、左迁、寄”、可看出属送别诗。
其次,抓意象 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和寄寓相思的明月。
再次,品情感
一二句表达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三四句将自己心中的愁思 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
6、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情感6: 别后情境的想象、对友人的担忧与思念。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
教材回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送别诗鉴赏复习教案
常见的时间意象:傍晚、月夜 常见的空间意象:长亭、南浦、渡口
常见的物象:柳枝、杨花、秋水、芳草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青,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 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 潇湘在南,秦在西,诗人与朋友从此分别,谁知 何时再能相会?暮春的杨花,更增添了诗人的愁 思。 • 诗词大意:扬子江渡口,岸边的杨柳职业青翠, 一派浓郁的春色,时近暮春,天空弥漫着如絮般 的杨花,像我心头滋长的愁绪,煎熬着即将分手 渡江远去的人。晚风中,传来几声短促凄清的竹 笛曲调,暮色苍茫,渡口旁的离亭里两位朋友正 在告别。从今后你走向遥远的南方,那潇水湘江 之畔;而我却要向北旅行,到三秦之地去。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情感:朋友分别时的伤痛之情和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总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怎样的情感
送别诗鉴赏教案
送别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特点和常见意象。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中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鉴赏送别诗的能力,提高诗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理解送别诗中表达的各种情感。
2、难点(1)体会送别诗中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
(2)能够对不同的送别诗进行比较鉴赏。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困难,亲友之间一旦分别,往往数年甚至终生难以相见。
因此,古人特别重视送别,在送别时,往往会作诗赠别,以表达对亲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送别诗,感受古人在离别时的那份深情厚谊。
(二)知识讲解1、送别诗的特点(1)题目往往有“送”“别”“赠”等字眼。
(2)常用的意象有:杨柳、长亭、酒、南浦、夕阳、芳草等。
(3)情感多为依恋与不舍、安慰与勉励、担忧与思念、感慨与豁达等。
2、常见意象分析(1)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柳表达挽留之意。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长亭:是古人送别的地方,成为离别的象征。
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酒:在送别时,饮酒可以缓解离别的痛苦,也能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如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4)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是送别之地的代称。
如白居易的《南浦别》中“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5)夕阳:夕阳西下,给人一种落寞、凄凉之感,常用来烘托离别的氛围。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芳草:芳草萋萋,绵延不绝,常象征着离情别绪的绵长。
如李煜的《清平乐》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情感类型(1)依恋与不舍:这是送别诗中最常见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写送别时的场景、动作、语言,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和不舍。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送别诗鉴赏专题复习 教学设计
送别诗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设计【设计思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而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在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迁移能力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对学生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检测。
同时也符合《课标》“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
通过对课内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一些基本的鉴赏方法,虽然高考的素材来自课外,但高考试题的设计上多与课内结合,来考察学生鉴赏能力,学生也可以根据课内的经验快速的进入做题。
根据备考经验,古诗鉴赏是高考中的难点,因此特以送别诗为例设计这节复习专题课。
【学习目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四层”即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四翼”即考查要求符合“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了高考“怎么考”的问题。
据此,设计以下三个学习目标:1、了解送别诗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考什么)2、体会送别诗的意象和感情,掌握送别诗的情感表现方法(怎么考)。
3、提高考场做题能力,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为何考)【学习重难点】现在高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古诗文鉴赏知识积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学情,以及高考中的题型设置和学生常犯错误而设计以下重难点:重点:体会送别诗的意象和感情。
难点:掌握送别诗的情感抒发的方法,提高考场做题能力。
【学习时数】1学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代别离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
究其原因,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友人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正所谓“一别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二、合作交流利用课内经典的诗词做范例,重在引导学生在范文中发现规律,学会归纳知识,达到了解送别诗的相关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解决高考中考什么的问题。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 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夕阳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别诗中常出现黄昏月夜等时间意象。莫非古人喜
欢黄昏时分送别?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的 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送别诗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送别诗鉴赏
• 教学目标: • 1、把握送别诗题目的形式特点,了解古人
送别的习俗及送别诗的常见意象。
• 2、掌握送别诗常见的思想情感。 • 3、通过真题明确高考考察方向。 • 4、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浓浓深情及古人深厚
的文化底蕴。
?送魏二?、?送沈子福归江东??别董大?、? 赋得古原草送别?、?饯别王十一南游?、 ?巴陵夜别王八员?……
• 2、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 3、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寄托对友人诚挚的抚慰、劝勉和祝愿; • 4、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说明心志。 • 5、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自己未来的
担忧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8分) 〔2007 年高考〕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 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 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作业
•
?配套检测与评估?:
•
P69左边1、2题
•
注:明天语文课前检查
谢谢观赏
黄昏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 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 情别绪〔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 的〔情景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之送别诗鉴赏教案分两步走:1、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2、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黯然销魂者,唯在别也”“人有悲欢离合”“多情自古伤离别”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而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是盛唐送别诗的特色。
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
一、我们先了解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
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2、时间:夕阳、日暮。
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季节: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
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4、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折柳是送别的习俗。
/无边的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的满怀愁绪。
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以水(连绵不断)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二、古代送别诗种类繁多,根据其内容及主题倾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直接抒写依依惜别之情意。
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都是对友情的咏唱。
第二,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倘若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逢坎壈,其送别诗还可以裹挟着个人的身世之感。
“寒雨连江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是借托玉壶、冰心比拟诗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亲友,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这类诗往往是诗人在艰难困厄之际写就的,注意送别背景。
第三,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友人。
劝勉之中带有明显的“君子赠之以言”的倾向,如高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因为是知音,说话才质朴而豪爽,又因别离,才以希望为慰藉,于慰藉之中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
这类送别诗内涵丰富,表意的侧重点也不明显。
往往把离别之情、劝慰之情和内心的希冀巧妙地融为一体。
三、送别诗从情感基调上看,可分为以下几种:1、写景之昏暗、寒冷、迷茫、凄清,表达凄婉感伤、悲伤痛苦、惆怅迷惘的感情。
此类送别诗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缠绵悱恻,意极为凄悲。
2、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清新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抒发无限眷恋、依依惜别的深情。
对朋友的深切关怀与无限思念,此类送别诗给人情感上的审美感受。
3、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健康高雅的格调。
有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体现高远的志趣和开阔的胸襟。
四、古典诗歌的鉴赏是什么?揭示出其中感人的因素:诗人是用何种艺术手法,抒发了何种人生感慨。
送别诗主要艺术手法:一、托物寓情:1、《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2、《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托劝酒表达对友人的情谊。
)二、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好多送别诗,表面上看犹如一幅幅秀美的风景画,没有什么情啊谊的。
但仔细一品味,便可以从中体验到一股浓浓的、深沉的情愫。
1、《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三、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佳句,《别董大二首》四、虚实相生。
送别诗常在作者触景生情的基础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所当经见的特定环境或所当体验的离别的孤独与惆怅。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
[附晚上练习]诗歌鉴赏·训练二(送别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3分)2.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
(3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3-4题。
(6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离群之马。
3.首联用哪些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图景?答:4.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5题。
(6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5.这首诗的特点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送别之情?请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赏析这种手法运用的妙处。
(6分)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6-7题。
(6分)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色④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离歌:离别之歌。
②关城:潼关、函谷关。
③御苑:皇家的宫苑。
④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6.第一、二联中,哪两个意象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气氛特征?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7.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8-9题。
(6分)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8、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9、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10-11题。
(6分)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1、本诗运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12、从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诗歌鉴赏·训练二(送别诗)答案1.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渡头,送客之;罟师,船夫,桨,开桨即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2.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的想象),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
(生动形象1分,诗人情感1分,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无处不在”1分)3.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4.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5.“乐景写哀情”(1分)“乐景”是由“红叶青山”构成的艳丽画面,(1分)“哀情”就是离别的哀伤情感,(1分)。
以景色的美,反衬欢聚的难舍和离别的难堪(或分离的悲伤)。
(3分)6.“微霜”“鸿雁”两个意象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1分)从中表达了诗人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怀。
(2分)7.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1分):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或劝勉对方要珍惜时光。
(2分)8、“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
9、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
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
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
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10、烘托手法以流水、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
反衬手法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请。
对比手法用作者与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有流露出答对友人的牵挂。
11、艺术效果营造了一个开阔的意境思想感情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