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分为什么目标(详情)
语文教学目标分为什么目标(详情)语文教学目标分为什么目标语文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1.认知性目标:认知性目标是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它是指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修辞、文学常识等。
2.情感性目标:情感性目标是指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体验到情感和美感,从而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3.技能性目标:技能性目标是指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包括阅读技巧、写作技巧等。
这三个层次的目标相互联系,互为支撑,构成了语文教学目标的整体。
语文基本知识教学目标语文基本知识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语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了解语文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3.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
4.培养语文的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
5.培养语文的基本思维和创新能力。
6.培养语文的基本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语文教学目标分为哪三类语文教学目标分为三类,分别是:1.认知性目标:是指有关语文知识方面的目标,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如: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和文学知识等。
2.技能性目标:是指通过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如听说读写的能力。
3.体验性目标:是指语文课程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从多方面体验对生活的感受和人生的思考,体验真善美,体验生活的多彩,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如通过阅读体验、影视作品体验等。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1.第一维目标:过程与方法。
是指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以及掌握学习方法。
2.第二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是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方法。
3.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是一个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学习的兴趣,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的体现。
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分析表年级识字量阅读量(字)写字量(字)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一年级200020001000简单的听说能力简单写话二年级250030001500基本听说能力稍复杂的写话三年级300040002000较强的听说能力较复杂的写话四年级350050002500较强的听说能力较复杂的写话五年级400060003000较强的听说能力较复杂的写话六年级450075003500较强的听说能力较复杂的写话;简单的阅读理解;初步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三维目标
语文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指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语文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包括字词的识别、拼写和运用,句子的构造和运用,段落的组织和写作等。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理解、阅读鉴赏和阅读表达等。
通过学习各种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和写作,如何提炼和总结文章的主旨,如何分析和理解作者的意图。
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智慧。
同时,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和人文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有机结合的,互相促
进、互相支撑。
只有在这三个维度上都有全面的发展,学生才能真正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现代人。
因此,语文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递,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的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学的指导方针和目标,旨在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达到的水平和能力。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
下面将以中学语文课为例,分别介绍并阐述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中学语文课教学中的认知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方面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中学语文时,认知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并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课本,了解汉字的基本构成和写法,学会使用字词解释、词义辨析等基本技巧,对汉字和词汇的用法及搭配有一定了解。
2. 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各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并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意图等。
3. 培养写作能力:通过进行写作训练,在语法和修辞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写作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使学生能够写出文采飞扬、观点明确的文章。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思维习惯,让其具备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情感品质和道德观念。
在中学语文课教学中,情感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丰富多样的中文阅读材料,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2.让学生更加自信和自尊:通过不断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演讲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美学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使其能够品味文学之美。
行为目标:行为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在行为习惯和行为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
在中学语文课教学中,行为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课堂纪律的自觉性:通过严格的纪律要求和规范,培养学生的课堂纪律和自律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提高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如修改和编辑文章的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目标
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知识、智能、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的预期结果,并以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既是教学的依据和归宿,又是学科评价的标准和范围。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目标设定,始终是线性思维发展。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三个方面,注重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体现了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三个维度水乳交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这三个维度的划分只不过是对目标描述上的划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能割裂开来,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但又绝不可把三者混为一谈,它们是一个事物的几个侧面,这正如语言文字的性质是多维的一样。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
表达与情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离开了情意,表达也就没有意义了;而离开了表达,情意是无法讲出来的,是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的。
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目标,显性目标是隐性目标的基础,是为隐性目标服务的。
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过程和方法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又恰是二者之间的联系纽带。
设想一堂课仅有显性目标,那学生遭遇的只能是一堆“死”的符号型的结论,势必造成单纯的知识传递,造成死记硬背和封闭僵化,使教学缺乏“人气”,缺乏生命活力;如果一堂课仅有隐性目标,那就好比天上美丽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即;过程和方法恰似二者之间的桥梁,使得美丽的彩虹触手可得。
好的教学目标应是三个维度的完美结合,既有知识、技能的增长,又有适度恰当的过程和方法,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生成和发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是用概括的语言表述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为了便于贯彻实施,教学总目标又可分解为阶段目标。
就阶段目标而言,七至九年级的阅读教学,只有15条,应该说是高度概括的。
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目标-教育文档
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知识、智能、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的预期结果,并以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既是教学的依据和归宿,又是学科评价的标准和范围。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目标设定,始终是线性思维发展。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三个方面,注重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体现了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三个维度水乳交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这三个维度的划分只不过是对目标描述上的划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能割裂开来,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但又绝不可把三者混为一谈,它们是一个事物的几个侧面,这正如语言文字的性质是多维的一样。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
表达与情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离开了情意,表达也就没有意义了;而离开了表达,情意是无法讲出来的,是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的。
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目标,显性目标是隐性目标的基础,是为隐性目标服务的。
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过程和方法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又恰是二者之间的联系纽带。
设想一堂课仅有显性目标,那学生遭遇的只能是一堆“死”的符号型的结论,势必造成单纯的知识传递,造成死记硬背和封闭僵化,使教学缺乏“人气”,缺乏生命活力;如果一堂课仅有隐性目标,那就好比天上美丽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即;过程和方法恰似二者之间的桥梁,使得美丽的彩虹触手可得。
好的教学目标应是三个维度的完美结合,既有知识、技能的增长,又有适度恰当的过程和方法,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生成和发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是用概括的语言表述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为了便于贯彻实施,教学总目标又可分解为阶段目标。
就阶段目标而言,七至九年级的阅读教学,只有15条,应该说是高度概括的。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
尽管以前的大纲中也强调知识、情感、技能三个目标,但是今天提出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比原先更丰富,除了知识、技能,还有过程与方法。
笼统的情感目标也细化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为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学生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与养成主要在课堂,所以如何在课堂内具体落实三维目标,并将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成为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与实践的课题。
一.教师要改变观念反思语文课程走过的百年历史,其失败或不够成功之处,首先是目标定位模糊或失误。
单一的知识能力目标,使教师、学生迷失在语文知识系统与应试训练的胡同里。
要想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
我们应认识到,语文课堂目标应该是三维的、立体的、多元化的,一个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
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它的整合应该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二.要把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关键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不但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要研究和关注学生在什么样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理验,其中之一就是“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觉得“探究性学习方式”值得大力提倡。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得出结论。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强调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和合作性。
在教学中,我们要摒弃那种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摒弃那种简单的重复、机械的充分、题海战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是提高学生能力最为关键的一步。
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请举例阐释高中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答:高中语文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理解。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如,阅读教学,教学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程标准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阅读方法的运用、个性发展等,这些都是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应有新的理解,应具备的语文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
比如课程标准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就如一篇课文,我们在处理的时候首先要确定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获得什么能力。
这个是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最实际的、最直观的一个目标。
比如:我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文言文《项脊轩志》的教学中,首先要确立了明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得、然、凡、而、若、汝;以及一些重要的文言语法知识:词类活用、句式倒装、判断句等等。
二、过程和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总目标”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运用语文”。
“过程”,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进行《项脊轩志》的教学时,作为老师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获得应得到的能力呢?这就需要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实现了。
字词的理解需要在阅读课文后,让学生在结合课文注释下来掌握,没能掌握的就放到语句中结合语境来体会,理解。
语文教案三维目标模板(共8篇)
语文教案三维目标模板(共8篇)第1篇:语文三维目标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一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
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的奠基性的,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在动力和激励力量。
三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简称三维一体。
我们要真正的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设计一节语文课,才能使这节语文课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所以,在开发和设计三维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是否突出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与能力”列为三维度之首,这就说明,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学科特点,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知识”,形成弩驾汉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识字教学中,设计时就要适当的渗透字理,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有些文字不便于依据其本来字理析解形义的,对这部分汉字我们可以灵活的析解,或引导按照生活的实用义依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自主识记。
此外,我们还可以辅以趣味游戏、猜谜、增减部分等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在教学时首先注意“三品”,“品词、品句、品读”;其次要注意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最后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
二、看“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是否增强主体性。
“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要义是:应十分的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
我们教师不要一味地进行终结性结果评价。
要十分的注重形成性评价。
所以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揭示规律,掌握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是否渗透人文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几点思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设立三维目标,即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情感维度。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需要设立不同的目标,以帮助他们全面地发展。
以下是我对这三个维度的几点思考:一、知识维度知识维度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包括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知识和文化知识。
1.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拼音、词语、语法等。
我们需要教学生如何正确地发音、拼写、理解并使用形态各异的词语和语法知识,使他们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文学知识:包括诗歌、词曲、散文、小说等。
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习和领悟名著、名篇的文学语言、文学技巧、文学思想和文学情感,引导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创造。
3.文化知识:包括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同时让他们了解当代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情况,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文化素养和创造力。
二、能力维度能力维度是我们紧密关注的另一个维度。
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表达、阅读理解、文学创作和批评分析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口头、书面方式正确地使用语言,展示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见。
2.阅读理解能力: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让他们理解、解析、评价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常识、阅读技巧和阅读修养。
3.文学创作能力:我们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学会表达文学情感、体验文学思想和展现文学才能,通过阅读、模仿和创新来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4.批评分析能力: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会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分析和评价,增强他们对文学的执着和热情,同时提高他们的批评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维度情感维度是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关心学生心理发展、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培养的维度。
我们需要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展性格美德,积累情感经验,同时要让他们具备人文情怀、民族自尊和国家荣誉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几点思考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目标在不断更新完善。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包含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方面。
这个目标的提出,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具备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动力和能力,从而提高其整体素质。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应该如何实现呢?下面就让我来谈一谈,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几点思考。
1.知识维度的教育知识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它是培养学生的基础,也是其他两个目标的前置条件。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传授知识的方式经常被用到。
但是,教师不仅应该传递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如讲解、讨论、实验等,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掌握知识,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2.能力维度的培养能力目标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另一重要目标。
在现阶段,很多学生在知识方面可能已经掌握得不错,但是几乎没有机会进行能力培养。
为了达到三维目标,教育者应该认真考虑如何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的能力培养机会。
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思考、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此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好奇心也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学生掌握了知识,他们的能力也会不断增长,在实现三维目标的过程中,他们会从中受益。
情感目标是三维目标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其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基础。
教育者应该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充满爱、信心、勇气。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践、班级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辅导,培养学生对人和事的关爱、同情和善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情感丰富的优秀学生。
总之,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
“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第一篇:“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精选)“三维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摘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称为三维目标。
它们互相渗透、不可偏废。
作为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促进者、能力的培养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互相渗透全面发展整体提高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称为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是“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魂”,过程和方法就是让“魂”附于“体”的过程和方法,同知识和能力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健康、高尚的形象。
这三个方面互相渗透,不可偏废。
在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教育性、文学性的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应把这三个方面融为一体,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知识和能力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看。
掌握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
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应用,要从多方面应用知识的角度来学习知识,促进语文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
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将知识要求转化为能力要求。
例如,在学习课文时,要让学生去看、去听、去说、去想、去感受,要让学生主动学习,逐渐培养学习自主性。
在积累应用中,要让学生多读读多记记,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和对短文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
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奠定必要的能力基础。
学生的语文能力一般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他们要接触许多来自语言文字方面的信息,必须要有阅读和理解文章的能力;二是他们有时想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看法传递出来,还要与他人沟通思想,这都需要言语或写文章来表达。
因此,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它不如知识和能力好把握,因而在教学中不易落实。
语文三维教学目标范例
语文三维教学目标范例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我们需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三维特性出发,探讨一些具体的教学目标范例。
维度一:语言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首要目标之一。
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生应综合运用这些语言技能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设立语言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例1:听力理解教师应通过各种听力活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例如,通过听录音,学生能够理解不同语速和口音的语音内容,从而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例2:口语表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参与讨论和表达观点,学生能够培养自信心和清晰表达思想的能力。
例3: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文本,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例4:书面表达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通过写作练习,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日记、作文等,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维度二:文学素养除了语言能力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文学素养包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鉴赏和创作能力。
例1:文学作品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文学鉴赏能力。
例2:文学作品鉴赏通过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要素,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赏析和评论,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3:文学作品创作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潜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包括写诗、撰写故事等,培养他们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维度三:人文情怀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
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
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
语文课程目标是指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制定的具体目标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目标包含了三个维度,分别是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技能维度。
在认知维度上,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认知和理解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则,包括字词的认读、造句和句子的构成规律等。
其次,学生需要学习掌握各类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法,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语文学习,了解和理解文化传统,培养对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能力。
在情感维度上,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喜欢和欣赏能力。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语文课程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在技能维度上,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语言运用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
其次,学生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此外,学生还需要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总之,语文课程的目标应包含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技能维度。
通过培养学生的正确的语文认知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语文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相互关系的理解(整理精校版)
关于语文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相互关系的理解教学相长0303 21:50::问题22 关于语文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相互关系的理解要准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的实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一)从教学过程上理解第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对语文学科而言,过程表征语文学科的研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语文学科的探究结果。
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一方面,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
另一方面,探究过程与方法又内在于知识体系之中,并随着知识体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因此,知识能力与过程方法,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第二,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1)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2)认知过程指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运用);情意过程指感受情感意志、性格(包括行为)。
因此,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互渗透,彼此交融。
第三,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
(1)教育活动中,学生主体参与在两个层面展开:接受性参与和体验性参与。
(2)接受性与体验性互为前提、互为因果。
接受世纪初,体验师生升华。
有意义,有规律的接收性与合目的的体验性,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一目标上,统合为一个螺旋上升的整体。
因此,情感体验、知识接受、方法习得相互关连,有机结合。
(二)从《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设计上理解:(1)三个纬度的目标存在彼此交融,相互渗透的关系。
三个维度作为一条隐性线索,始终贯穿于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之中。
三者之间不分主次,地位同等重要。
考虑到以往大纲的偏失和目前的实际需要,在设置目标时,加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并将过程和方法维度置于重要位置。
(2)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课程目标共有十条,这十条不是随意排列的,总目标之下设阶段目标,即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划为四个阶段,然后按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要求各个学段相互关连,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是指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三个维度的目标。
这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能力维度、情感态度维度和实践能力维度。
知识能力维度是指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技能。
这包括词汇的积累、语法的掌握、阅读理解的能力等等。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会正确书写和运用各种汉字,并且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和文章的意义。
在这个目标下,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力的培养,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维度是指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兴趣,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这个维度强调的是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塑造。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要尊重和欣赏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特点。
实践能力维度是指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培养学生用语文进行实际活动的能力。
这包括口头表达,文章写作,读书笔记等等。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并且能够借助语文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维度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三维目标包括知识能力维度、情感态度维度和实践能力维度。
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用语文进行实际活动的能力,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一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
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的奠基性的,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在动力和激励力量。
三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简称三维一体。
我们要真正的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设计一节语文课,才能使这节语文课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所以,在开发和设计三维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是否突出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与能力”列为三维度之首,这就说明,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学科特点,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知识”,形成弩驾汉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识字教学中,设计时就要适当的渗透字理,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有些文字不便于依据其本来字理析解形义的,对这部分汉字我们可以灵活的析解,或引导按照生活的实用义依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自主识记。
此外,我们还可以辅以趣味游戏、猜谜、增减部分等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在教学时首先注意“三品”,“品词、品句、品读”;其次要注意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最后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
二、看“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是否增强主体性。
“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要义是:应十分的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
我们教师不要一味地进行终结性结果评价。
要十分的注重形成性评价。
所以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揭示规律,掌握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篇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所谓价值观。
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来自: 小龙文档网:小学语文教学三维目标)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三结合”和“一为本”。
一、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学习语文与塑造人格相结合。
语文教学在教书和育人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内容提要:现在的教育教学模式很多的都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特别是在教学中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程目标的首要保证;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目的;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目标的载体和终极伴随者。
只有让这三个维度紧密地结合,达到三点的平衡,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完整的学生关键词:三个维度课程目标学生全面发展现行的教育模式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校教学中,强调知识本位的观念,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等观念泛滥成灾。
这势必会造成学生发展的单一化,知识的孤立,理论的空洞,因此,常常会有高分低能的感慨,会有读书无用的沉重叹息。
而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及过程与方法。
本次新课程改革,在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强调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这课程改革的三个维度,缺一不可,否则,培养的学生就不是完整的学生。
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中,特别强调了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强调除了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之外的两个方面。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及实践之后,笔者总结出了一点浅见,供同行参考并指正。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首要保证。
在课程的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等培养目标。
其在总目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人成长的一生中,往往所作出的行为是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支配的。
因此,良好的情感,适宜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了取得良好成就的最根本的保证;反之,如果情感堕落,没有良好适宜的态度及偏激的价值观,则会在自己的行为中做出比较出格甚至是违法乱纪的事。
语文三维目标(精品收藏)
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一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的奠基性的,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在动力和激励力量.三者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简称三维一体。
我们要真正的依照三维一体的要求来设计一节语文课,才能使这节语文课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所以,在开发和设计三维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是否突出工具性.《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与能力”列为三维度之首,这就说明,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学科特点,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知识”,形成弩驾汉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识字教学中,设计时就要适当的渗透字理,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教学,有些文字不便于依据其本来字理析解形义的,对这部分汉字我们可以灵活的析解,或引导按照生活的实用义依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自主识记。
此外,我们还可以辅以趣味游戏、猜谜、增减部分等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在教学时首先注意“三品”,“品词、品句、品读”;其次要注意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最后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的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
二、看“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是否增强主体性。
......感谢聆听“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要义是:应十分的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
我们教师不要一味地进行终结性结果评价。
要十分的注重形成性评价。
所以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经历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揭示规律,掌握方法。
......感谢聆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是否渗透人文性。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目标是什么
教学⽬标的三个维度⽬标是什么 教学⽬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的、培养⽬标相联系,⼜不同于教育⽬的和培养⽬标。
但是你知道什么是教学⽬标的三个维度坐标呢?下⾯跟⼩编⼀起来了解⼀下吧! 什么是教学⽬标的三个维度坐标 《新课标》: 1、课程⽬标根据知识和能⼒、过程和⽅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相互渗透,融为⼀体,注重语⽂素养的整体提⾼。
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成达成总⽬标。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解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是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不应把它们当成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对⽐研究》: 更多的是在“知识与能⼒”的⽬标中渗透了“过程与⽅法”。
它们的意义在于: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引导学⽣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法,对教学过程有正确引导,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
如果说,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组成了⼀个纵横交织的协调的平⾯系统,那么,⽬标中三个维度的交融则使这个平⾯的系统⾎⾁丰满,成为⼀个⽴体化的⽣命体。
《有序备课》: 能⼒与⽅法,是认知⼼理学中相关联的两个基本范畴。
能⼒是指顺利完成某⼀活动必需的⼼理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理特征。
⼀般能⼒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通常也叫智⼒。
⽅法泛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动等问题的门路、途径、程序等。
《疑难解决》: 评价的三个维度: 1、“知识和能⼒”评价。
根据现代社会的知识内涵分析,知识分为四种:①“是什么”的知识; ②“为什么”的知识;③“怎么样”的知识;④“如何做”的知识;。
2、“过程与⽅法”评价。
语⽂学习的“过程与⽅法”可以建构下列环节:①听说与读写;②观察与积累;③联想与想象;④实践与内化;⑤⾃学与互学;⑥研究与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知识、智能、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的预期结果,并以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既是教学的依据和归宿,又是学科评价的标准和范围。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目标设定,始终是线性思维发展。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三个方面,注重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体现了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三个维度水乳交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这三个维度的划分只不过是对目标描述上的划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能割裂开来,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但又绝不可把三者混为一谈,它们是一个事物的几个侧面,这正如语言文字的性质是多维的一样。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
表达与情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离开了情意,表达也就没有意义了;而离开了表达,情意是无法讲出来的,是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的。
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目标,显性目标是隐性目标的基础,是为隐性目标服务的。
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过程和方法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又恰是二者之间的联系纽带。
设想一堂课仅有显性目标,那学生遭遇的只能是一堆“死”的符号型的结论,势必造成单纯的知识传递,造成死记硬背和封闭僵化,使教学缺乏“人气”,缺乏生命活力;如果一堂课仅有隐性目标,那就好比天上美丽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即;过程和方法恰似二者之间的桥梁,使得美丽的彩虹触手可得。
好的教学目标应是三个维度的完美结合,既有知识、技能的增长,又有适度恰当的过程和方法,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生成和发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是用概括的语言表述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为了便于贯彻实施,教学总目标又可分解为阶段目标。
就阶段目标而言,七至九年级的阅读教学,只有15条,应该说是高度概括的。
这就意味着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必须制定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每节课必须有明确的课时目标。
现行人教版的语文教科书,单元课文都是以生活内容为纽带组构而成,淡化知识体系。
“语文课不能仅仅进行思想教育,语文课堂还必须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还要注重过程和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目标做到从整体上心中有数,在每节课前进行精心设计。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倾向。
其一,草率盲目型,缺乏准确性、系统性与渐进性。
不假思索,或按照教参一抄了之,或仅凭感觉随意而定。
其二,笼统模糊型,对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指导。
大而空,许多教学目标里充满了“学习”、“认识”、“了解”、“体会”、“品味”等要求,这些要求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或不能达到,其中每一个要求要经过哪几个阶段或层次,都很难操作、观察和测定。
其三,肤浅认知型,没有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教学目标中大都是一个个知识性问题。
问题肤浅、答案明显,没有深度价值,与教育的终极目标大相径庭。
由谁制定教学目标?如何制定?何时出示最合适?对此众口难调,笔者更倾向于让学生课前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当然,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大多是显性目标,即知识与技能。
一般是在课前预习新课时,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这样,学生可先查找资料、搜集信息,以便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对话,让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形成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一般来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的情况出发,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以及对文本的个性化体验、理解,结合课后的练习,很容易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学
习目标。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使其巧妙、和谐地落到实处?简单说,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行为,要能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改《纲要》语)。
知识与能力,更多的是从学生的角度着眼,提出了基本的发展要求,它能反映学科的特点,是另外两个维度的重要支柱,它是基础,是条件,也更应该是核心,是工具。
关于另外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纵观全局,适度把握,做到胸中有数,在全面了解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情况下,适时完成。
第二个维度是过程与方法。
我认为,过程与方法更多的是从教师的角度着眼,教师不但应该关注自己的教法,还应关注学生的学法;不仅关注方法,还应关注过程。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习方法更为重要。
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研究教法,而新的课程改革更加注重了学法的研究和指导。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的学法是实现终极目标的最有效途径。
执教多年的语文教师大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解,换取的是学生们的厌倦和无奈,到头来自己的付出与学生们的收获不成正比。
甚至会不停的报怨:我讲得很明白呀!分析得也很透彻呀!学生们也全都懂了!为什么学生的收效甚微?寻求症结,还是老师们注重自身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
忽略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忽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根据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课堂教学应是自主的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主体活动,它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必由之路。
常言道:“学会”赶不上“会学”,“会学”的关键还是一个“法”,法从哪里来?这正是教师的关键所在,教师的“教”即适时的教给学生“方法”。
关于学会方法,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曾说过:“向学生传授方法很重要。
这是因为教师无论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都是有限的;而教师把方法传授给了学生,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知识将是无限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向学生‘奉送真理’,而应引导学生‘发现真理’。
这种发现真理的能力只有经过求知的训练才能获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方法,揭示规律,比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第三单元,通过教《济南的冬天》、《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观察描写的一般方法:①选典型;②按顺序;
③多角度;④多方式;⑤抓特征;⑥用修辞等。
学生在进行综合性实践时,再以这些方法作理论指导,在大自然中,亲自进行观察和实践。
最后达到实践有方法来指导,写作有理论作依据,得心应手,一挥而就。
第三个维度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三个维度中的终极目标,它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习实践的熏陶、渗透来潜移默化地实现。
其中热爱和兴趣至关重要,于漪老师认为,情感实际上是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与倾向性,对于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
设想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具有正确科学价值观的人,即使知识、技能稍欠缺些,也会激励他奋斗,钻研知识,学习技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
科学知识、技能的积累也会使人逐步建立起对世界及周边事物的科学认识,培养对科学的情感,形成科学价值观,孕育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可依此对课文内容进行大幅度取舍。
这里涉及到不同的“教材观”问题,即“教教材”与“用教材”。
新课程的教材观应该是“用教材”,其实质是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教材本身,而是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
制定教学计划,使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及学年目标,形成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每位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
当然,新课程淡化了原来的知识体系。
淡化并非取消,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必备的语文知识。
我们的教学应该择取其精华,按照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逐步积累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每个阶段的知识和能力,在各篇课文中渐次、合理有序的进
行整合。
通过整合,使各环节的教学线索清晰,指导有序,学起来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