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时安排资料讲解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概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理数、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2)熟练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判定方法及应用;(4)理解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掌握概率初步知识,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数学运算能力;(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4)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与实数:(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2)实数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3)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 代数式:(1)整式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2)分式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3)代数式的化简、求值、因式分解。
3. 方程与不等式:(1)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不等式的性质、解法;(3)方程与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几何图形:(1)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判定方法;(2)相似、全等图形的判定与性质;(3)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5. 函数:(1)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性质、图像;(3)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概率初步:(1)概率的概念、计算方法;(2)事件的独立性、互斥性;(3)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统计:(1)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3)频数分布、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
三、教学安排1. 有理数与实数:1课时;2. 代数式:2课时;3. 方程与不等式:3课时;4. 几何图形:4课时;5. 函数:5课时;6. 概率初步:2课时;7. 统计:2课时。
初中数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新)第一章 有理数 教材分析
•数及其运算是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本章 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学段“数与式”的起始内 容,是在前两个学段已经学习了自然数、正分 数与正小数,并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了解了负 数的意义,在理解有关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运 算的过程中初步建立起数感和符号意识,在此 基础上第三学段通过对相反意义的量的讨论, 引入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等一系列概念, 学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比较有理数的 大小,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的 法则和运算律,从而完成数系的第一次扩充, 形成有理数集的初步知识。本章是中学数学学 习最重要的基础内容,是学生继续学习代数式、 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数学内容及其他相关学 科的基础.
• 本章的主要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 绝对值的概念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的分类方法,减法转化为加法,除法转化为乘法等.
•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本章, 数轴是联系数与形的桥梁, 主要
体现在:
•
1.利用数轴表示有理数;
描述性的表述更利于 初学者理解概念
小结中给出准确定义,有利于学生 后续学习,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学生 对有理数概念形成完整认识,是一 种螺旋上升的处理方式.
• 全书还有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原教材中概念形
成和巩固以及例题的分析与解决时,总会给学
生“留空”,让学生通过学习自主完成填空的
任务. 实践证明,这种“留空”不利于基础不
二、本章重点、难点及数学思想
•本章重点是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 本章难点 是负数的概念,绝对值的概念及对有理数运算 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 初中代数学习中运算贯穿始终,运算能力是运 算技能与逻辑能力的结合,它体现在对运算法 则和运算律的理解与使用、及选择简捷合理的 运算途径上,这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题目的结 构特点,灵活选用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进行计 算。
5.2.4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解方程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 消元法:利用方程的性质,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求出未知数的值。
9. 方程的解:
- 方程的解是指能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 方程有解的条件: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10. 检验解的方法:
- 将求得的未知数值代入原方程,检查等式是否成立。
- 如果等式成立,则求得的未知数值是方程的解。
七、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6.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 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 合并同类项的规则: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7. 化简方程的方法:
- 消除同类项:将方程中的同类项进行消除。
- 因式分解:将方程进行因式分解,化简方程。
8.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 代入法:将方程中的未知数替换为具体的数值,求出方程的解。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及课时安排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及课时安排一、数与代数:有理数(19)、整式的加减(8)、一元一次方程(18)、平面直角坐标系(7)二元一次方程组(1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实数(8)、一次函数(17)、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分式(14)、反比例函数(8)、二次根式(9)、一元二次方程(13)、二次函数(12)、锐角三角函数(12)总共182课时。
试题所占分值:110*(182/(182+135+39))=56.2分二、空间与图形:图形认识初步(16)、相交线与平行线(14)、三角形(8)、全等三角形(11)、轴对称(13)、勾股定理(8)、四边形(16)、旋转(8)、圆(17)、相似(13)、投影与视图(11)总共135课时,试题所占分值:110*(135/(182+135+39))=41.7分三、概率与统计: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数据的分析(15)、概率初步(15)、总共39课时,试题所占分值12.1分四、实践与综合应用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3有理数的加减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观察与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整式的加减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3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直线、射线、线段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角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4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2垂线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观察与猜想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平行线 5.3平行线的性质 5.3.1平行线的性质 5.3.2命题、定理5.4平移教学活动小结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平面直角坐标系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阅读与思考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教学活动小结第七章三角形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7.1.3三角形的稳定性信息技术应用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2.2三角形的外角阅读与思考7.3多变形及其内角和阅读与思考7.4课题学习镶嵌教学活动小结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二元一次方程组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阅读与思考*8.4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教学活动小结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阅读与思考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实验与探究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阅读与思考教学活动小结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实验与探究10.2直方图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活动小结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 全等三角形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阅读与思考全等与全等三角形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1第十二章轴对称12.1 轴对称12.2 作轴对称图形12.3 等腰三角形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2第十三章实数13.1 平方根13.2 立方根13.3 实数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3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4.1 变量与函数14.2 一次函数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4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5.1 整式的乘法15.2 乘法公式15.3 整式的除法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代表20.2 数据的波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6.1 分式16.2 分式的运算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6.3 分式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6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7.1 反比例函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7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8第十九章四边形19.1 平行四边形阅读与思考平行四边形法则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19.3 梯形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19.4 课题学习重心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9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代表20.2 数据的波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1.1二次根式21.2二次根式乘除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1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2.1一元二次方程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观察与猜想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2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23.2中心对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3第二十四章圆24.1圆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4.3正多边形和圆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弧长和扇形面积实验与研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4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概率25.2用列举法求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阅读与思考布丰投针实验25.4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5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26.1二次函数实验与探究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6第二十四章相似27.1图形的相似27.2相似三角形观察与猜想奇妙的分形图形27.3位似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7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锐角三角函数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28.2解直角三角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投影29.2三视图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时安排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时安排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9课时)1.1正数和负数(1课时)1.2有理数(4课时)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4课时)观察与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 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8课时)2.1 整式(2课时)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 整式的加减(4课时)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 (2课时)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8课时)3.1 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4课时)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课时)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3 (2课时)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16课时)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 直线、射线、线段(5课时)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 角(4课时)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小结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课时)5.1 相交线5.1.2 垂线(1课时)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课时)5.2 平行线及其判定(3课时)5.2.1 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4课时)5.3.1 平行线的性质(2课时)5.3.2 命题、定理(2课时)5.4 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6.1 平面直角坐标系(3课时)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4课时)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七章三角形(8课时)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课时)7.1.3 三角形的稳定性(1课时)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2.2 三角形的外角(2课时)7.3 多变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7.4 课题学习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课时)8.1 二元一次方程组(2课时)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课时)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4课时)*8.4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教学活动小结(2课时)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课时)9.1 不等式(2课时)阅读与思考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4课时)实验与探究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课时)阅读与思考教学活动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课时)10.1 统计调查(3课时)实验与探究10.2 直方图(3课时)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1课时)教学活动小结(2课时)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课时)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时)阅读与思考全等与全等三角形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课时)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1 (2课时)第十二章轴对称(12课时)12.1 轴对称(2课时)12.2 作轴对称图形(4课时)12.3 等腰三角形(4课时)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2 (2课时)第十三章实数(8课时)13.1 平方根(2课时)13.2 立方根(2课时)13.3 实数(2课时)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3 (2课时)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7课时)14.1 变量与函数(3课时)14.2一次函数(6课时)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4. 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4 (2课时)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4课时)15.2 乘法公式(3课时)15.3整式的除法(3课时)15.4因式分解(2课时)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5 (2课时)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4课时)16.1 分式(3课时)16.2 分式的运算(5课时)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6.3 分式方程(4课时)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6 (2课时)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8课时)17.1 反比例函数(4课时)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课时)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7 (2课时)第十八章勾股定理(8课时)18.1 勾股定理(3课时)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8 (2课时)第十九章四边形(18课时)19.1 平行四边形(6课时)阅读与思考平行四边形法则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5课时)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19.4 课题学习重心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复习题19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2课时)20.1 数据的代表(5课时)20.2 数据的波动(5课时)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复习题20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9课时)21.1 二次根式(2课时)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3课时)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4课时)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3课时)22.1 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6课时)黄金分割数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5课时)实验与探究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第二十三章旋转(8课时)23.1 图形的旋转(2课时)23.2 中心对称(4课时)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阅读与思考旋转对称性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第二十四章圆(19课时)24.1 圆(7课时)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5课时) 24.3 正多边形和圆(2课时)圆周率Π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3课时)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小结(2课时)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11课时)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4课时)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3课时)概率与中奖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3课时)实验与探究П的估计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小结(1课时)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12课时)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4课时)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3课时)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课时)实验与探索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6 (2课时)第二十七章相似(13课时)27.1 图形的相似(2课时)27.2 相似三角形(4课时)观察与猜想奇妙的分形图形27.3 位似(3课时)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教学活动小结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12课时)28.1 锐角三角函数(2课时)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 28.2 解直角三角形(6课时)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 (2课时)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11课时)29.1 投影(3课时)29.2 三视图(5课时)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 (2课时)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时安排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时安排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时安排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作为国内广泛使用的教材之一,其课时安排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时安排的特点和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进行编写,分为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三个年级,共六册。
其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教材每册都有10个单元,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而九年级的教材则有11个单元,增加了“概率与统计”的内容。
总体来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凑,内容涵盖面广,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根据教材的安排,我们可以将初中数学课时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数与代数第一阶段:正数与负数(第1~2课时)第二阶段:有理数(第3~4课时)第三阶段:代数式(第5~6课时)第四阶段:一元一次方程(第7~8课时)第五阶段: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10课时)二、图形与几何第一阶段:线段、角(第11~12课时)第二阶段:三角形(第13~14课时)第三阶段:四边形(第15~16课时)第四阶段:多边形(第17~18课时)第五阶段:圆(第19~20课时)三、概率与统计第一阶段:概率(第21~22课时)第二阶段:统计(第23~24课时)第三阶段:数据处理(第25~26课时)四、综合与实践第一阶段:生活中的应用(第27~28课时)第二阶段:数学游戏与数学实验(第29~30课时)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在数与代数的部分,需要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进而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2、在图形与几何的部分,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计算和证明。
同时,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教案 第课时 “角边角”、“角角边”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ASA和AAS”条件。
2.能初步应用ASA和AAS”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数学思考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解决问题会用ASA和AAS”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情感态度1.通过探索和实际的过程体会数学思维的乐趣,激发应用数学的意识.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式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天, 小明的妈妈叫他去玻璃店画一块三角形玻璃,小明不小心把画的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他为了省事,他从打碎的三块玻璃中选一块去,小明想法能办得到吗?若能,你认为小明应该拿哪块玻璃去呢?为什么?【师生行为】教师通过(Flash课件)展示视频内容,提出情境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创设性的设计问题,变“教教材”为“用教材”.①使学生快速集中精力,调整听课状态.②知识的呈现过程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学有用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引入本课课题,明确本节课的探究方向,激发学习欲望。
Ⅱ、实践操作、探索新知问题1、如图,△ABC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画△A1B1C1,使A1B1=AB,∠A1=∠A,∠B1=∠B把画得△A1B1C1剪下来放在△ABC进行比较,它们是否重合?问题2、如图,△ABC是任意一个三角形,画△A1B1C1,使A1C1=AC, ∠A1=∠A,∠B1=∠B,请你猜测△A1B1C1与△ABC是否全等?若它们全等,你能用"ASA"来证明你猜测结论成立吗?【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动手实践、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难免有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争论和启发引导下及时作出正确的结论。
人教版初一至初三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一至初三数学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人教版初一至初三数学教案一、初一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初一数学知识综合复习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复习,让学生巩固初一数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整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的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教案、教材、教具以及课堂展示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2)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做一些整数的加减法练习题,加深他们对整数运算规则的理解。
3)复习分数的加减法:同样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复习分数的加减法。
4)整数、分数的综合运用:设计一些综合题目,让学生将整数和分数的加减法结合起来进行计算。
5)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性质:介绍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它们的性质。
6)做相关练习:设计一些与平面图形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来熟悉图形的性质。
7)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1. 教学内容:初二代数方程与函数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代数方程与函数的基本概念,并能熟练应用于解题。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解方程的方法、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解复杂方程与函数的计算。
1)导入:通过带入一些代数方程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代数方程的意义。
3)方程的实际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函数的概念与初步认识:介绍函数的定义及函数的表示形式。
5)函数的性质与图像: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目,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6)解相关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代数方程和函数的掌握。
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运用和概率的应用。
1)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几何问题和概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几何图形的性质:介绍几何图形的性质,如角的性质、线段的性质等。
4)概率的基本概念:讲解概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应用方法。
5)概率的实际应用:设计一些与概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教案(7篇)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教案(7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
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
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
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
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
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
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时安排一、一元二次方程(约13课时)1. 21.1 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 第1课时:- 通过实际问题(如面积问题、增长率问题等)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 + c = 0(a≠0)。
- 举例让学生判别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 第2课时:-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讲解方程的各项系数a、b、c的确定方法。
- 进行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巩固练习,如已知方程求系数,根据系数写方程等。
2.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6课时)- 第1 - 2课时:配方法。
- 第1课时:- 通过简单的完全平方公式(x + m)^2=x^2+2mx + m^2的复习引入配方法的概念。
- 以x^2+6x + 5 = 0为例,讲解如何将方程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即x^2+6x+9 - 9+5 = 0,转化为(x + 3)^2=4的形式,进而求解。
- 第2课时:- 进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包括二次项系数为1和不为1的情况。
- 总结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移项、配方、开方、求解。
- 第3 - 4课时:公式法。
- 第3课时:- 利用配方法推导一元二次方程ax^2+bx + c = 0(a≠0)的求根公式x=frac{-b±√(b^2)-4ac}{2a}。
- 强调求根公式使用的前提是b^2-4ac≥slant0。
- 第4课时:- 进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的代入计算。
- 通过对比配方法和公式法,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 第5 - 6课时:因式分解法。
- 第5课时:- 复习因式分解的知识,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 以(x + 1)(x - 2)=0为例,引出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原理:若ab = 0,则a = 0或b = 0。
- 讲解如何将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因式分解转化为两个一次因式乘积为0的形式来求解,如x^2-3x + 2 = 0因式分解为(x - 1)(x - 2)=0。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及进度表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及
进度表
教学内容
1. 第一章:有理数
- 有理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 有理数的比较与顺序关系
-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 第二章:代数式与整式
- 代数式的概念与基本运算
- 整式的概念与基本运算
-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4.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 点、线、面的认识
- 点、线、面的简单性质与关系- 直线与曲线的认识
5. 第五章:比例与比例关系
- 比例的概念与性质
- 比例的等价与比例的倍数
- 比例与图形
6. 第六章:百分数与利率
- 百分数的概念与表示法
- 百分数的计算与应用
- 利率的概念与利息的计算
7. 第七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方法
- 数据的整理与表达
- 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教学进度表
以上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及进度表。
内
容涵盖了有理数、代数式与整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初步认识、比例与比例关系、百分数与利率以及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根据教学
进度表,每章的授课时间大约为1-2周。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全套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全套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全套pdf篇一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2.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
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
再例如-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等。
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如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12-7+5。
教学设计示例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四)美育渗透点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9+(+6);(-11)-7.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教法说明】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师: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教学说明: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讲评(-9)+(-6)-(-11)-7.(1)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师:看到这个题你想怎样做?学生活动: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教法说明】题目出示后,教师不急于自己讲评,而是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先把减法都转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计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师: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原式=(-9)+(+6)+(+11)+(-7)=-9+6+11-7.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学生活动: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教师纠正).【教法说明】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1)(+9)-(+10)+(-2)-(-8)+3;(2)+()-()-().2.判断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a.负7、正1、负5、负9;b.减7、加1、减5、减9;c.负7、加1、负5、减9;d.负7、加1、减5、减9;学生活动: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结果,其他同学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2题抢答.【教法说明】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2.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师:既然算式能看成几个数的和,我们可以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通常同号两数放在一起分别相加.-9+6+11-7=-9-7+6+11.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填空:1.-4+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9-1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3+2-4=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教法说明】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9+7+11-6”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师:-9-7+6+11怎样计算?学生活动:口答[板书]-9-7+6+11=-16+17=1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1.计算(1)-1+2-3-4+5;(2).2.做完前面两个题目计算:(1)(+9)-(+10)+(-2)-(-8)+3;(2).学生活动:四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教法说明】针对一道例题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组相应的巩固练习,这样每一步学生都掌握得较牢固,这时教师一定要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使分散的知识有相对的集中.师小结: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的步骤为:1.减法转化成加法;2.省略加号括号;3.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三)反馈练习(出示投影4)计算:(1)12-(-18)+(-7)-15;(2).学生活动:可采用同桌互相测验的方法,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测验的方式来达到及时反馈.(四)归纳小结师:1.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题目?2.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的两种读法?学生活动:口答.【教法说明】小结不是教师单纯的总结,而是让学生参与回答,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将本节的重点知识纳入知识系统.八、随堂练习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1)(-5)+(+7)-(-3)-(+1);(2)10+(-8)-(+18)-(-5)+(+6).2.说出式子-3+5-6+1的两种读法.3.计算(1)0-10-(-8)+(-2);(2)-4.5+1.8-6.5+3-4;(3).九、布置作业(一)必做题:1.计算:(1)-8+12-16-23;(2);(3)-40-28-(-19)+(-24)-(-32);(4)-2.7+(-3.2)-(1.8)-2.2;(二)选做题:(1)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2)当时,,,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十、板书设计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全套pdf篇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常见的有)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及课时安排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及课时安排一、数与代数:有理数(19)、整式的加减(8)、一元一次方程(18)、平面直角坐标系(7)二元一次方程组(1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实数(8)、一次函数(17)、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3)、分式(14)、反比例函数(8)、二次根式(9)、一元二次方程(13)、二次函数(12)、锐角三角函数(12)总共182课时。
试题所占分值:110*(182/(182+135+39))=分*二、空间与图形:图形认识初步(16)、相交线与平行线(14)、三角形(8)、全等三角形(11)、轴对称(13)、勾股定理(8)、四边形(16)、旋转(8)、圆(17)、相似(13)、投影与视图(11)总共135课时,试题所占分值:110*(135/(182+135+39))=分三、概率与统计:数据库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数据的分析(15)、概率初步(15)、总共39课时,试题所占分值分四、实践与综合应用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1.3有理数的加减法实验与探究填幻方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观察与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1.5有理数的乘方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2.2整式的加减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3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多姿多彩的图形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4.2直线、射线、线段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4.3角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4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 5.1.2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观察与猜想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命题、定理平移教学活动小结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阅读与思考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教学活动小结第七章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信息技术应用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的外角阅读与思考多变形及其内角和阅读与思考课题学习镶嵌教学活动小结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阅读与思考*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教学活动小结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阅读与思考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实验与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阅读与思考教学活动小结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实验与探究直方图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学活动小结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阅读与思考全等与全等三角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1第十二章轴对称轴对称作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2第十三章实数平方根立方根实数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3第十四章一次函数变量与函数一次函数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4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教学活动小结复习题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据的代表数据的波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分式分式的运算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分式方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6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7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8第十九章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阅读与思考平行四边形法则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梯形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课题学习重心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19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据的代表数据的波动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0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21.1二次根式21.2二次根式乘除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1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2.1一元二次方程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观察与猜想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2第二十三章旋转23.1图形的旋转23.2中心对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3第二十四章圆24.1圆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4.3正多边形和圆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弧长和扇形面积实验与研究设计跑道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4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1概率25.2用列举法求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阅读与思考布丰投针实验25.4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5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26.1二次函数实验与探究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6第二十四章相似27.1图形的相似27.2相似三角形观察与猜想奇妙的分形图形27.3位似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7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锐角三角函数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28.2解直角三角形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8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29.1投影29.2三视图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数学活动小结复习题29。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师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师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平面图形的概念及分类2. 常见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桌面、黑板、课本封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平面图形。
2. 提问:你们能够找出这些图片中的平面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及分类。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对平面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三、课堂讲解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平面图形的概念及分类。
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常见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理解。
2.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总结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环节:观察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概念、性质和特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2. 课堂练习环节:检查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
3. 总结拓展环节: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以及对平面图形的深入理解。
人教版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案,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小学学过的整数乘法,引出有理数乘法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 课堂讲解: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规律。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理数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有理数乘法知识。
2. 课堂讲解: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技巧,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规律。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理数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有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成果。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理数乘法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时
安排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19课时)
1.1正数和负数(1课时)
1.2有理数(4课时)
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3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
实验与探究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4课时)
观察与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有理数的乘方(4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8课时)
2.1整式(2课时)
阅读与思考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整式的加减(4课时)
信息技术应用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2课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8课时)
3.1从算式到方程(4课时)
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4课时)实验与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4课时)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2课时)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16课时)
4.1多姿多彩的图形(4课时)
阅读与思考几何学的起源
4.2直线、射线、线段(5课时)
阅读与思考长度的测量
4.3角(4课时)
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4课时)
5.1相交线
5.1.2垂线(1课时)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2课时)
5.2平行线及其判定(3课时)
5.2.1平行线
5.3平行线的性质(4课时)
5.3.1平行线的性质(2课时)
5.3.2命题、定理(2课时)
5.4平移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7课时)
6.1平面直角坐标系(3课时)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4课时)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8课时)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课时)
7.1.3三角形的稳定性(1课时)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2.2三角形的外角(2课时)
7.3多变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
7.4课题学习镶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2课时)
8.1二元一次方程组(2课时)
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4课时)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4课时)
*8.4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
教学活动
小结(2课时)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2课时)
9.1不等式(2课时)
阅读与思考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4课时)
实验与探究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课时)
阅读与思考
教学活动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9课时)10.1统计调查(3课时)
实验与探究
10.2直方图(3课时)
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1课时)
教学活动
小结(2课时)
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课时)
11.1全等三角形(2课时)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时)
阅读与思考全等与全等三角形
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课时)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1 (2课时)
第十二章轴对称(12课时)
12.1轴对称(2课时)
12.2作轴对称图形(4课时)
12.3等腰三角形(4课时)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2 (2课时)
第十三章实数(8课时)
13.1平方根(2课时)
13.2立方根(2课时)
13.3实数(2课时)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3 (2课时)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7课时)
14.1变量与函数(3课时)
14.2一次函数(6课时)
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4. 4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4 (2课时)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4课时)
15.1整式的乘法(4课时)
15.2乘法公式(3课时)
15.3整式的除法(3课时)
15.4因式分解(2课时)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5 (2课时)
八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分式(14课时)
16.1分式(3课时)
16.2分式的运算(5课时)
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
16.3分式方程(4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6 (2课时)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8课时)
17.1反比例函数(4课时)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课时)
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7 (2课时)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8课时)
18.1勾股定理(3课时)
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8 (2课时)
第十九章四边形(18课时)
19.1平行四边形(6课时)
阅读与思考平行四边形法则
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5课时)
实验与探究巧拼正方形
19.3梯形(5课时)
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
19.4课题学习重心
数学活动
小结(2课时)
复习题19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2课时)
20.1数据的代表(5课时)
20.2数据的波动(5课时)
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
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
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数学活动
小结(2课时)
复习题20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9课时)
21.1 二次根式(2课时)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3课时)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4课时)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3课时)
22.1 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6课时)
黄金分割数
22.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5课时)
实验与探究
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计算
第二十三章旋转(8课时)
23.1 图形的旋转(2课时)
23.2 中心对称(4课时)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旋转的性质
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阅读与思考
旋转对称性
数学活动
小结(2课时)
复习题23
第二十四章圆(19课时)
24.1 圆(7课时)
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5课时)
24.3 正多边形和圆(2课时)
圆周率Π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3课时)
实验与探究
设计跑道
小结(2课时)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11课时)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4课时)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3课时)
概率与中奖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3课时)
实验与探究
П的估计
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
小结(1课时)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12课时)
26.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4课时)
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3课时)
信息技术应用
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课时)
实验与探索
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6 (2课时)
第二十七章相似(13课时)
27.1图形的相似(2课时)
27.2相似三角形(4课时)
观察与猜想奇妙的分形图形
27.3位似(3课时)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7 (2课时)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12课时)28.1锐角三角函数(2课时)
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28.2解直角三角形(6课时)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8 (2课时)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11课时)29.1投影(3课时)
29.2三视图(5课时)
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9 (2课时)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