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政策详细概述.pptx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政策(PPT 37张)

国际贸易政策(PPT 37张)
11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概述
三、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1.15-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重商主义 具体措施包括:
• • • • • 限制外国制成品的进口(高进口关税) 鼓励本国制成品的出口(减免出口税,出口退税) 限制本国原材料的出口,鼓励对外国原材料的进口 推行殖民扩张和垄断外贸政策(东印度公司) 促进本国产业发展
28
3、幼稚产业保护是否有效性?

关于幼稚产业保护有效性的结论:
(1)存在某种政府鼓励的情形。 (2)关税可能起到作用,也可能没有作用。 (3)其他方式,比关税更有助于幼稚产业发展。 (4)幼稚产业的选择,很难操作。
幼稚产业保护,是政府冒风险的一种投资。 案例:P200《一个高效和一个低效的汽车发展战略》
生产力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更重要!
22
李斯特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国民经济发展的5个时期:
原始未开化时期 畜牧业时期 农业时期 农工业时期 农工商业时期
——自由贸易政策: —— 保护贸易政策
摆脱落后和未开化状态
—— 自由贸易政策:
工商业已发达
根据李斯特观察:当时英国实现工业化并处于世界垄断地位, 主张贸易自由化是正常情况。德国,正处于工业建立阶段, 还不具备自由竞争的能力。
政府政策:会扭曲经济上有效率的市场。

表10-1提供了六种情况的扭曲,包括四个市 场失灵引起的扭曲和两个政府政策导致的扭曲。
5
表101
状态 边际的激励
激励的扭曲及其效应
效应
最优世界:
激励的扭曲: 外部成本
P=MR=MC= SMB=SMC
SMC>P(= MR =MC= SMR ) SMR >P(= MR =MC= SMR) P>SMC P<SMR 含税的P>SMC 含补贴的P< SMC

《国际贸易政策》课件

《国际贸易政策》课件

06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国际贸易争端的因与类型
总结词
了解国际贸易争端的起因与类型是解决争端 的第一步。
详细描述
国际贸易争端的起因多种多样,包括关税壁 垒、非关税壁垒、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争 端等。根据争端的性质和涉及的议题,可以 将国际贸易争端分为传统贸易争端和新型贸 易争端,其中传统贸易争端主要涉及关税和 贸易规则问题,而新型贸易争端则涉及知识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参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增加就业机会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它也有助 于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然 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不同国家 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政策协调的难度以及外部经 济冲击的影响等。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能对全 球经济格局造成一定影响,引发贸易摩擦和不平衡等 问题。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多种形式,包括自由贸 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等 。这些形式在一体化程度和政策领域上有 所不同,但共同目标是促进参与国家的经 济发展和区域稳定。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与进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 其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等是较为 成功的案例。
欧盟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一体化区域,实现 了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建立了统 一的货币体系。北美自由贸易区则涵盖了美 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重点在于消除关 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东盟通过建立经 济合作框架,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与挑战
总结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参与国家具有多重影响,既包括经 济上的正面效应,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各国也在逐步消除非关税壁垒,如技 术壁垒、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等,以 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

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一)精品PPT课件

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一)精品PPT课件
➢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和迅速发展促进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 加强了生产的国际化,客观上要求资本、商品和劳动力等在世 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
➢ 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广泛和深入发展,分工形式的多样化,使商品交换 范围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至今的协调管理的贸易政策
(二)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期的贸易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是指国家之间通过多边或双边的贸易条约与协定,削减关税 壁垒,抑止非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障碍与歧视,促进世界货物和服务 的交换与生产。
1、贸易自由化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 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 ❖ 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 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 ❖ 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 ❖ 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的提高。
一国对外贸易实行哪一种对外贸易政策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经济 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其经济实力和产品竞争能力决定的。
2、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强制的贸易保护主 义(重商主义)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时期(15—17世纪)
自由贸易政策 (英法)
产业革命后 (18世纪中叶)
保护贸易政策 (美德)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 时期(19世纪)
➢ 战后贸易自由化席卷全球,较之此前的自由化,原因更为深刻,充分反映 了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 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才发展起来的, 主要反映了垄断资本的利益。
➢ 战后贸易自由化主要是通过多边贸易条约与协定,并且主要是在GATT的主 持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此外,各种类型的一体化组织也均以促进商品 的自由流通、扩展自由贸易为宗旨。
GATT的基本原则,搞“灰色区域措施”。 ❖ 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从财政、组织、精神等方面鼓励出口。

国际贸易政策PPT课件

国际贸易政策PPT课件
2021/3/10 12
评价:
意义:
对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开创了后起国家保护新兴产业的先河初步形成
缺陷:不成体系
成效:
美国 1789 年通过关税法案;1789 年5%-15%; 1816 年7.5%-30%;1825 年45%;1897年57%; 1900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对外贸易额居 第二
2021/3/10 17
评价
▪ 意义:
• 促进了德国由封建制度加速向资义制度过渡; • 为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指明了发展道路; • 标志着两大流派完全形成
▪ 缺陷:
• 尺度难以把握,容易造成过度保护或保护不当
▪ 成效:
• 1843年、1846年两次提高关税,使德国经济短期
内有了迅速发展,最终赶上了英法
2021/3/10 13
三、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历史学派代表人物 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内容:
理论观点、政策主张
评价 判定标准: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坎
普标准;小岛清标准
2021/3/10 14
内容
▪ 理论观点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一、国际贸易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 (一)国际贸易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的关系 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进出口贸易所 实行的政策的总称,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所组成。
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所采 取的方针、措施的总和。 从国别角度看,国际贸易政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
• 批判了自由贸易论

2021/3/10
– 古典自由贸易论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它把国 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混为一谈,完全抹杀了国家和 民族的利益的存在,忽视了各国民族经济发展的 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国际贸易政策(ppt 33页)

国际贸易政策(ppt 33页)
E=(10%-0.8×0)1-0.8=0.5=50%
关税结构对有效保护率的影响
关税升级:工业化国家对初级产品和原材料 实施较低关税,对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实施 较高关税。
随着国内加工程度加深关税税率不断上升
生产分工和境外装配条款
生产(国际化)分工:是指一种产品生产的 几个阶段在不同国家完成,其目的是降低成 本,提高竞争力,绕开贸易壁垒,还可以利 用国外资源。
③ 进口配额对实施配额管制的国家的国内市场结构 有重要的影响。进口配额能将潜在的垄断转化成 现实的垄断,使得国内工业能完全消除国外产业 的竞争。假定国内存在一个潜在的垄断产业,在 关税的情况下,该产业不能将价格提高到高于世 界价格加上关税的水平,否则,其销售量将下降 到0。而在进口配额的情况下,由于进口量被限定 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因而国内产业可以将其价 格提高而不会面临销售额下降的威胁,从而使潜 在的垄断转化为现实的垄断。
进口配额的局部均衡
P
S
Price in U.S. Market 466 World Price 280
a
bcd
=消费者剩余 (a + b + c + d)
= 生产者利益(a)
= 配额租金(c)
D
5.14 6.32 8.45 9.26
Q
配额
进口配额和关税的比较
① 配额的租(Rents of a Quota)由进口商所得; 而关税由政府所得;
5、大国的关税效应
局部均衡
P
S
= 消费者剩余 (a + b + c + d)
= 生产者剩余 (a)
PT
= 政府收入 (c + e)
PW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ppt 89页)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ppt 89页)

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 理论,他认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起 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本, 并把它们作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
李嘉图的观点
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 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两利取重,两劣取 轻”的产品进行交换,这样就可以增加 产品总量,节约社会劳动和资本,形成 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European Communities
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
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总称。又称欧 洲共同市场,简称欧共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与欧洲 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共同组成欧洲共同体。 是西欧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政府出面组成的一个 经济和政治集团,本质上是一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国际联盟。总部设在布鲁塞尔。二次大战后,由于国 际关系新格局的形成,被战争削弱的欧洲国家为了抗 衡美苏两霸,开始走联合自保与自强的道路。1957年3 月25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 卢森堡六国政府首脑和外长 ,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 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提出:“通过本条约,缔约各 方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欧洲经济共同体。”其目标是: “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 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 的均衡的扩展,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加速提高 以及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中国政府6月21日宣布,从第二天起对原产 于日本的汽车进口商品加征100%的特别关 税,以应对日方对中国出口商品实行的不公 正贸易限制措施。
区别:
自由贸易政策一般是一国(地区)经济 实力强大,经济发展迅速,本国产品竞 争力强时所采取的一种外贸政策。

第4章-国际贸易政策PPT课件

第4章-国际贸易政策PPT课件

货币外流和实现贸易顺差的办法来加速资本的积累。
2、因此为了增加财富,国家应该干预经济活动,扩
大出口,限制进口。
3、例如,英国是实行严格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的
国家。针对其最重要的纺织工业,英国一方面禁止纺织品 进口,另一方面禁止机器和工业品出口,对其他商品 (除原材料)都征收禁止性的高关税限制进口。
.
(3)保护的手段多样化。
.
13
(, 使英国最终走上了超贸易保护政策的 道路。
2、美国:保护贸易政策使美国工业
迅速发展,并在进入20世纪后逐渐取
代英国。世界经济危机后,美国成功
实行国家干预,使经济恢复很快,实
力进一步增强。
.
14
3、德国:实行超贸易保护政策。19世纪70年代末开始 恢复60年代前的关税水平,80年代末又大幅度提高。 20世纪30年代,为备战需要,在普遍提高工业品关税 同时,提高农产品关税。
.
3
(三)影响因素
1、经济力量的强弱
2、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外向型)
3、利益集团的影响
4、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一国的外交政策
总的来看,既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分工, 又要把获取贸易分工利益的代价降低到最 低程度,可以说是各国制定外贸政策的出 发点。
.
4
二、对外贸易政策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自由贸易政策
.
12
(三)帝国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政策(19世纪70 年代-二战结束)
1、此时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加上1929-1933年的 经济危机,各国失业率大增,于是纷纷采取超保 护贸易政策。
2、超保护贸易政策,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 政策的不同:
(1)保护的是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 工业。

国际贸易政策详述ppt(共68页)

国际贸易政策详述ppt(共68页)
各国制订贸易政策的目的大体相同:
1)保护本国市场
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4)积累资金
5)为本国对外政策服务
广义来讲,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 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外贸活动的方向、数量、规 模、结构和效益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干预和调节行为。
狭义来讲,贸易政策是指关税和非关税的政策措施体系,直 接涉及到国家对外贸活动的经营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和行政 干预三方面的内容。
1.废除谷物法 2.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纳税商品数目减少 3.废除航海法 4.取消特权公司 5.改变对殖民地的贸易政策 6.与外国签订贸易条约
此时,消除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理论基础有:
亚当•斯密 ——地域分工论(绝对优势理论)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 《国富论》)1776
绝对成本理论是指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 生产某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的生产成本绝对低,即具有了绝对利 益的优势,该商品就可以出口,反之就该进口。
2、贸易政策的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中性贸易政策 偏性贸易政策
外向型贸易政策 内向型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政策
战略性贸易政策
3、贸易政策的演变
15th-17th 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早期——重金主义 晚期——贸易差额论
18th-19th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英——自由贸易政策 (19th20s-70s)
该理论是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认为若两个国家生产力 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 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 得到好处。
李嘉图认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成 本,而是比较成本。

第5章国际贸易政策(ppt32).pptx

第5章国际贸易政策(ppt32).pptx
9
5.2.1 预备知识:消费者剩余与 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 者购买一定数量的产 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与 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 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是指企业 销售一定数量的商品 愿意接受的价格与实 际得到的价格之间的 差额。
P
消费者剩余 F
P1 P2
S
E PE
D 生产者剩余 G
o Q1 Q2
QE
Q
图5-1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7
表5-1 中国2002年部分产品进口关税税种和税率
从价税(%)
从量税
货品名称
最惠国税率
普通税率
鲜荔枝
36
80
香水及花露水
22.5
150
剃须刀
30
100
真空吸尘器
22.5
130
山地自行车
17.8
130
高速摄像机
14
40
整只冻鸡
1.6元/千克
5.6元/千克
啤酒
3元/升
7.5元/升
石油原油
0
85元/吨
国外出口供给曲线
征税后出口供给曲线
H
J
I
t
c b+d
L
K
V
0 S1 S2
D2 D1
Q0
M2
M1
Q
M1 (a)国内市场
(b)进口市场
图5-2 小国关税的局部均衡效应
12
(2)关税对小国消费量、产量、贸易量和 财政收入的影响
关税消费效应:由关税带来的国内税生产效应:由关税导致的国内生产的增加,
14
5.2.2 大国的关税效应
经济学意义上的“大国”指的是该国 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甚大,以 至于其产量和贸易量的任何变化都足以影 响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限制进口减少需求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于 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国际价 格的比率,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降低可以使贸易条件 得到改善,即同样数量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 口商品,从而使整个国家获利。
以改善贸易条件为依据进行贸易保护的最终目的是
想从中获利,而获利的手段则是迫使别国降价,从别 人的口袋里捞出一部分钱来充为己有,这种做法被称 为“向邻居乞讨”。但是,通过贸易保护来改善贸易条 件的有效性仍然值得考虑。主要有两点:第一,通过 保护来获利的做法能否成功?第二,从资源利用的角 度来看,这种作法是否有益?
(4)增加政府收入论 通过关税来增加政府收入,与其说是一种政策理论,不如说 是一种利益行为。不管消费者和整个社会所付的代价如何, 作为政府,征收的关税则是实实在在的收入,这也是政府要 实行贸易保护的动力之一。
对于非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政府既没有什么自己拥 有的企业,本国工业生产能力有限,国内人民生活水平低又 没有多少收入税可征,关税就成了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另 外,征收关税比增加国内的各种税收要容易得多。国内的各 种税收,国内的消费者或生产者都直接看到,阻力自然就大 ,而关税则在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前就征收了,由此产生 的商品价格上涨似乎并不是政府的原因。虽然,最终还是消 费者支付了一定的关税,但消费者对这种间接的支付感觉并 不灵敏,反对的声浪也不大。这一点,对政府来说,尤其是 那里要靠选民投票的政治家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第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改善国际收支?要平衡收支,不 仅要“节流”,更要注重“开源”。少进口省外汇只是一种消极的 、代价昂贵的平衡方法,而提高出口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挖掘 更多的出口潜力去多赚外汇,才是积极的、代价较少的改善国 际收支的办法。
(3)改善贸易条件论 改善贸易条件论认为,用增加关税等贸易保护的手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
本章主要内容: 贸易政策的演变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定义及内容
1.定义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 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 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的有组织的管理和 调节的行为。它是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 政策和措施的总体,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对外,它服务于一国的对外经济和政治的 总政策;对内, 它为发展经济服务,并随着 国内外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
3.根本目的 (1)保护本国市场 (2)提高国民收入 (3)帮助本国生产者占领国内外市场 (4)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 (5)维护本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P336P349)
(一)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自由贸易可以带来最佳的生产效率和最大 的经济福利。 (二)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1.主要流行于欠发达国家的保护贸易理论 (1)保护幼稚工业论 核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幼稚工业的标准 保护的期限 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2)改善国际收支论
改善国际收支论认为,实行贸易保护可以减少进口,从而减 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
从理论上说没有问题,少进口少花外汇,可以减少赤字或增加 储备,但实施起来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到:
第一,别国的对策以及这种对策对本国出口的影响。我们在
前面已经谈到,贸易是双方的,一国实行保护,别的国家也会 跟进,不管是有意报复还是进口能力下降,都会反过来影响本 国的出口,其结果,虽然少买了东西省了钱,但也少出口少赚 了钱。国际收支也许没改善多少,本国消费者和出口行业都要 为之付出很大的代价。
有效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净 出口则定义为出口减去进口,也就是说,出口会增加有效需求 ,进口则减少有效需求。因此,贸易对整个社会就业水平的影 响过程可以表述为:
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增加有效需求 增加国民生产和就 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保护公平竞争论 “保护公平竞争”,这是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 发达国家用来进行贸易保护的另一依据。这 一理论最初是用来对付国际贸易中因为政府 参与而出现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后来又被广 泛用来要求对等开放市场。与前面介绍的三 种理由不同,“保护公平竞争”论以一种受害 者的姿态出现来进行贸易保护。这种保护似 乎是迫不得己的,保护的目的也似乎是为了 更好地保证国际上的公平竞争,以推动真正 的自由贸易。
2.主要流行于发达国家的保护贸易理论 (1)保护就业论 每当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时,西方国家 的一些政治家和工会领袖就把原因归罪于来 自外国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纷纷主 张以限制进口来保障本国工业的生产和就业 。八、九十年代的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的 其中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保护国内的生 产和就业。
保护就业论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来解释。从微观上说,某 个行业得到了保护,生产增加,工人就业也就增加。从宏观上 说,保护就业论是建立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基础之上的。
凯恩斯在1929年至1933年的西方大萧条中,凯恩斯看到了 古典经济学完全依赖市场机制和只重视供给方面的不足,认为 一国的生产和就业主要取决于对本国产品的有效需求。如果有 效需求增加,就会带动生产和就业的增加,反之,如果有效需 求不足,就会出现生产过剩、经济衰退,造成失业增加。因此 ,要达到充足就业,就要对商品有足够的有效需求。
要素: (1)政策主体 (2)政策客体 (3)政策目标 (4)政策工具
2.内容 (1)总政策
它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的时 期内实行的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 口总政策。
(2)进出口商品政策 它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经济结构、国内 市场状况而分别制定的政策。
(3)对外贸易国别政策 它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对外政治、经济 关系而制定的国别和地区政策。
(5)民族自尊论 进口商品并不仅仅是一种与国内产品无差别的消费
品,进口商品的品种、质量常常反映了别国的文化 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进口的商品上都带有“某某 国制造”的标签,以示与本国商品的区别。一般来 说,进口货总是比国产的要“物美”一些,在同质产 品又“价廉”一些,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进口的先进 工业商品,许多是本国不能制造的。在消费者“崇 洋赞洋”的时候,政府往往会觉得有损民族自尊心 和自信心。为了增加民族自豪感,政府一方面从政 治上把使用国货作为爱国主义来宣传,一方面企图 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减少外来冲击、发展本国工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