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城市管理学课件
2024市政管理学课件
![2024市政管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f67a6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0.png)
01定义02特点市政管理学是研究城市公共权力如何有效配置城市公共资源、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的科学。
综合性、实践性、动态性。
市政管理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随着城市发展而不断更新。
市政管理学定义与特点市政管理学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对象城市公共权力、城市公共资源、城市公共事务、城市公共利益等。
研究内容市政管理体制与机制、市政公共政策、市政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市政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供给、城市安全与危机管理等。
市政管理学意义与作用意义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城市发展提供指导、为市民参与提供平台。
市政管理学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03指城市政府为了履行其城市管理职能,实现城市发展目标,而建立的组织结构、职能配置、运行机制和法规制度的总和。
市政管理体制的概念包括系统性、动态性、规范性和法制性。
市政管理体制的特点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如按行政层级可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和均权型;按管理方式可分为直接管理型和间接管理型。
市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市政管理体制概述01市政职能的概念指城市政府在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02市政职能的划分一般可分为经济职能、社会职能、文化职能和生态建设职能等。
03市政职责的界定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能交叉和重叠。
市政职能划分及职责界定市政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市政机构的概念指城市政府为实现其管理职能而设立的各类机构的总和。
市政机构的设置根据城市规模、管理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设置市政机构,包括综合管理机构、专业管理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等。
市政机构的运行机制建立科学、高效、协调的市政机构运行机制,包括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等。
03规划实施与监督规划经批准后,需制定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时序,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城市管理学PPT课件
![城市管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bac9517e21af45b207a832.png)
第十二章 各国城市管理概况
内容体系
• 第一节 美国的城市管理 • 第二节 英国的城市管理 • 第三节 日本和韩国的城市管能 • 美国城市管理组织形态 • 美国城市管理的主要特点
美国城市政府的类型
• 契约政府 :是指根据州政府颁发的特许状,或按 照州的法律规定设立的政府。契约政府管理着具 有明确区域划分的居民聚居单位,即市政自治体。
管理系统 • 训练和演习
危机反应机制
• 确定危机的性质和严重等级,建立分 级危机应对系统
• 成立应急指挥中心或指挥部 • 根据危机的性质、种类和严重程度,
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调动应急 力量,应对危机
第二节 国外的危机管理经验
• 危机管理在国外的实践 • 国外大城市的全政府型综合危机管理系统 • 国外大城市的全社会型危机管理网络系统
• 宪章政府:是因有些州的法律允许州内的市制定 自己的宪章而得名的城市政府。市宪章又称市特 许状,是市的基本法。市宪章详细规定市的疆界, 市政府的宗旨、职能、权力、组织结构和各类官 员权利以及选举程序等。美国的市政府只拥有市 宪章明文授予的权利。州宪法既规定了公民有自 愿组成市政自治体的权利,又赋予了州议会制定、 授予、修改和撤销市宪章的权利。因此,州对市 拥有最后的决定权和控制权。
英国城市委员会的类型及职责
• 一是法定委员会,即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为处理特 定事务而必设的。其地位受法律保护。法定委员 会拥有一定的行使权,其职权范围非常明确,主 要是负责处理教育、财政、警察、卫生、消防和 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事务。法定委员会的职权只能 由法定委员会行使,市议会不得行使。
• 二是常设委员会,其职责是处理城市的大量日常 管理事务,如城市公共事业,城市环境卫生等行 政事务。除财政委员会和警察委员会的全体委员 均须为议员以外,其余各委员会可由议员组成, 也可由议员和非议员共同组成,一些专业委员会, 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专家作为其成员。
2第3章 城市管理理论PPT课件
![2第3章 城市管理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51f071c1c708a1284a44db.png)
3.2.1 市场机制的功能
1.需求满足功能 ❖
(最有效地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2.情报传递功能 ❖
(市场通过价格变化、供求关系、产品质量、竞争情况等市
场信息,帮助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了解市场行情,从而作出理性选择)
3.检验评价功能 ❖
(一种商品或服务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检验)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3.1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
3.1.3 公共部门的含义
❖ 1.公共部门的概念
❖ 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 优势:(1)政府具有征税权、禁止权和处罚权。 它可以凭借公权力,强行获得政府收入,禁止某 些社会活动,对违法者实施处罚;(2)政府可以 通过产权等强制性制度安排,对经济主体的活动 提供激励约束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进行 管制;(3)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对消费者提供信息 以及其他必要的支持。
(2)政府 ❖
(广义:行政、立法、司法)
(3)事业单位 ❖
(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种延伸,科教文卫体环等)
❖ (4)国有企业
❖ (5)其他公共部门(行业协会、社区组织)P51
10
11
私人部门的运行和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近代以来的经验表明,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 有效率和最富有活力的资源配置方式。
3
城市管理可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个场域。私人领域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而公共领域以公共选择 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相应地,各种组织也可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两类。
3.1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
3.1.1 私人部门的含义
❖ 1.私人部门的概念
第一章城市管理学是什么课件
![第一章城市管理学是什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0958bd5022aaea988f0f1f.png)
• 书名: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文集
• 作者:【美】帕克,等著;宋俊岭,吴建华,王登斌 译
•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87年6月
• ISBN:7-80053-017-5/Z006
• 评价:
• “从1915年到1940年这段时间内,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著述曾 风靡一时,影响深远。这个学派的几位大师对城市问题的学术性 研究产生过经久的影响,他们所提出的这些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都是些根本性的决策问题。他们的学术贡献甚至泛溢到人文科学 的许多学科中。”
➢ 区别:综合性vs技术性;整体性vs具体的空 间布局
➢ 联系:城市管理学所揭示的城市经济社会发 展规律是城市空间研究的出发点;城市规划学 的理论和方法丰富了城市管理学的内容
第一章城市管理学是什么
•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中最早的分支学科之一。社会学的芝加哥学 派。主要研究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 研究内容包括:①人类生态学;②城市社区的划分;③城市问题 对策与规划;④城市化。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城市化 国家,城市社会学与任何一门社会学科都有联系,
第一章城市管理学是什么
• 3、城市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1)城市管理学与城市学 • (2)城市管理学与城市经济学 • (3)城市管理学与城市规划学 • (4)城市管理学与城市社会学 • (5)城市管理学与行政法学 • (6)城市管理学与行政管理学
第一章城市管理学是什么
与城市学的关系
• 城市学主要研究城市发展中宏观的、具有战略性的和综 合性的问题。现阶段主要针对城市发展中重大实际问题进 行研究,
• 例如,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城市发展与生产力布局的关系,城市发展与乡村 发展的关系,城市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 发展相结合的问题等等。
PPT课件 城市管理学
![PPT课件 城市管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ab86eba831b765ce0408146d.png)
二、信息化时代的产业融合趋势
• (一) 产业融合:产业模式的重大变革 • (二) 产业融合与产业的新发展 • 首先,产业融合大大促进了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开发 • 其次,产业融合大大促进了传统服务及其产业的创新 • 再次,产业融合可有效突破产业边界的桎梏,催生新的产业形态 • (三) 跨越产业边界,寻找新的产业机会
• (3) 转租赁
• (4) 杠杆租赁
(三) 融资租赁介入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领域
• (1) 城市大交通。主要包括飞机、火车、汽车、轮船和机场、铁路、 公路、码头等立体交通。
• (2) 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医院、学校、路灯 节能、“七通一平” 旅游设施。
• (3) 厂房、住宅和办公用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通常以融资租赁的 方式进行整体性建设。
二、城市政策的主要手段
续表
三、反应性政策与公共决策回应机制
• 政府回应机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 ①政府决策承诺制 • ②政务公开与决策公示制 • ③重大决策听证制度 • ④政府决策复决权制度 • ⑤政府决策法规回应制度 • ⑥政府决策责任制度
第十二章 城市产业发展 与结构调整
第一节 城市主导产业选择
(二) 公共决策科学化
• 1. 建立健全公共决策系统 • 2. 遵循科学的公共决策原则 • 3. 提高公共决策参与者的素质与能力
(三) 公共决策法制化
• 1. 理顺公共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 • 2. 决策程序法制化 • 3. 充分发挥决策监控系统的作用
第四节 城市政策的制定
• 一、政策制定与决策 • 问题产生 • 议程建立 • 问题解决 • 政策执行 • 政策结果、评估和反馈
电大城市管理学课件
![电大城市管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acbe9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2.png)
目录
CONTENTS
• 城市管理学概述 • 城市规划管理 • 城市公共设施管理 • 城市经济管理 • 城市社会管理 • 城市环境管理
01 城市管理学概述
城市管理学的定义
城市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城市规划、建 设、管理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旨在 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 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城市环境的概念
城市环境是指围绕城市人群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环境 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特点
城市环境具有空间密集、人口密集、资源密集、信息密 集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城市环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城市环境管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社会发展 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依法管理原 则等。
城市社会管理的方法
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社会手段 等。
城市社会稳定的策略和措施
要点一
城市社会稳定的策略
要点二
城市社会稳定的措施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供 给、推进社区治理等。
加强社会矛盾调解、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 系建设、推进文化建设等。
06 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推进环境污染 治理、推广绿色出行、建设生态公园等,这些措施有助 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城市环境管理的方法
城市环境管理的方法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 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这些手段相互配 合,共同实现城市环境管理的目标。
城市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城市管理学City Management.ppt
![城市管理学City Management.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0130b56294dd88d1d26b34.png)
服务中心);城市经济力由物质要素集聚转向主要是人力 资本集聚;城市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SOHU一族等缓解交 通等)城市的人本特征进一步突出(闲暇,娱乐等);城 市运行的民主性效率性得到根本性提高。
2019-9-18
谢谢你的观赏
2
教学基本要求
1、对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正 确的认识。
2、了解城市管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 系并掌握其方法论。
3、明确城市管理所涉及相关概念。 4、掌握城市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5、学会运用城市管理的原理解决实际问
题。
2019-9-18
谢谢你的观赏
城市化第一次大回落,形成严格的“户籍管制”
(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 低度城市化
(5)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集中性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在中心大城市出现逆城
市化,少数城市开始重视“生态城市化”,农村出 现“小城镇化”。
2019-9-18
谢谢你的观赏
22
4、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的发动和发展以政府为主导 (城市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 转移受政府控制;城市化初期的资金积累以政府
1999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30%;
2004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37%;
预计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45%, 205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将超过65%。
未来20年将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大转型 的时期,也是中国实现由农村化社会向城 市化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将会有8亿人口 进入城镇生活。
3
本课程框架结构
四川大学城市管理学课件
![四川大学城市管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df99a40975f46527d3e196.png)
1 第 节 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构成
5.民族构成
– 在民族既定的情况下,人口的民族构成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各 民族人口的增长水平。
除上述几个指标以外,城市人口构成还有职业 构成、家庭构成、文化程度构成等分类方式。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1 第 节 城市人口管理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
1.户籍管理
户籍管理是指对城市常住人口或暂住人口进行户口 登记和变动管理,以确定管理对象的城乡身份以及 迁入、迁出的变动情况。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1 第 节 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构成
人口构成是指按人口的自然、社会、经济、 民族、生理等特征划分后的各组成部分所占 的比重。
1.年龄构成 – 我国一般可以将城市人口分为四个年龄组:婴幼儿组
0-6岁,小学中学组:7-18岁,成年组:19-60岁,老年 组: 60岁以上。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城市管理学
第10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十章 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
城市人口管理
城市户籍管理
主要问题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城市安全管理与社区管理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一节 城市人口管理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第 节 城市人口管理
1一、城市人口构成
城市人口的 界定
在我国,城市人口包括两个 含义,一是在城市居住并且 具有城市户籍的人口,另一 方面是居住在城市但没有城 市户籍的人口,也就是城市 的外来人口。
一、城市人口构成
3.阶层构成
– 阶层构成是指城市人口由于收入差距而形成不同经济 阶层分类。它反映了城市社会的贫富悬殊状况。
城市管理学1章
![城市管理学1章](https://img.taocdn.com/s3/m/9a5054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3.png)
活动(水平、总量、分布、活动内容等)、政治生活(公 民道德、民主制度等)、社会治安,等等
城市的发展-p5
❖ (1)古代城市阶段 ❖ (2)近代城市阶段 ❖ (3)现代城市阶段
❖ (二)现代城市的成长背景及特征 ❖ 1.信息化 ❖ 2.网络化 ❖ 3.全球化
1.城市起源 城市=城+市-p2
7
二、城市的念义-p4
❖ 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和非农 产业聚集的地方和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 会和文化中心。
❖ 二、城市区别于乡村的基本特征 ❖ ——高度集中 ❖ 人口高度集中 ❖ 活动高度集中 ❖ 设施高度集中 ❖ 物资高度集中 ❖ 文化高度集中
❖ 二、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
❖ 现代城市的特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p28
❖ 第一,聚集经济与分散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在现代城市 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即现代城市已成为聚集的社会经济 活动中心。
❖ 第二,城市的人工环境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适聚性和 宜居性空前提高,但城市生态问题对发展提出了新的制约。 如果新产生的城市生态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会
第三节 怎样认识城市管理与城市管理学
❖ 一、城市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 一)城市管理的内涵-p24 ➢ 一、城市管理的含义 (名词解释) ➢ 广义:城市政府以城市为对象,为实现特定目标
对城市运转和发展所进行的控制行为和活动的总和。 ➢ 狭义:基本等同于市政管理,主要是指政府部门
对城市的公用事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 的控制、指导。
第一章 导 论
主讲:朱明
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经济师 高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商学。
电大最新《城市管理学》课件第一章导论
![电大最新《城市管理学》课件第一章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c693cf8ce2bd960591c67724.png)
•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
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 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 市民生活质量。
• 2.商人和手工业者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自然地 趋向于有利于加工和交易的交通便利的地点,或 者说是在临近集市的地方聚居,产生了固定的交 换商品的居民点,逐渐形成了最早的城市雏形。
二、城市的含义
•1.“城”和“市”的统一
①“城”——城堡、城池,具有防御功能; ②“市”——市场、集市,具有商品交换商
趋势 ①城市产业结构的信息化----信息产业占比较大
②城市信息中心职能日趋加强 ③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④城市管理和规划手段科学化
(2)网络化
• 网络化---指经济、社会各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网络化结构的现象。
• 城市经济呈现网络化的特征,城市的生产 和管理向网络形式转变,金融流动出现网 络化。
• 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揭开了城市革命性发展的序幕。
• 特征是:
• ⑴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 的中心,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 及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迅速向城市集中;使城市 成为了商贸中心。
• ⑵城市规模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 • ⑶城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对立、差距拉大。
发展速度很快。
③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发
展速度大幅降低,进入平稳阶段。
四、城市的未来
• (一)新技术对城市发展产生革命性推动 • 技术创新的水平和方向决定着未来城市发展的形态
与内容。 • 1.新技术拓展城市居民的空间活动范围(交通发展) • 2.新技术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 3.新技术为城市生活和城市管理提供优化的解决方
四川大学城市管理学课件
![四川大学城市管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2f548b83d049649b665849.png)
第三章 城市管理理论
第三章 城市管理理论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
市场失灵与公共管理 城市管理的理论发展 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
主要内容
第
1节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
1 一、私人部门的含义
私人部门的 概念
所谓私人部门,即私人领域的 行动主体,是指参加市场交换 活动的各种组织和个人。 具体地讲,私人部门包括各类 企业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 私人部门以市场的自愿交易和 自发秩序为核心机制来组织社 会行动,私人部门并不排斥政 府干预。
1 四、政府失灵问题
(2)公共决策失误
– 政府所掌握的公众偏好的信息常常带有随机性和片面性, 容易受到失真信息的误导,从而导致决策失误。 – 政府决策还受制于决策者的政策水平和个人素质。
第
2节
市场失灵与公共管理
1 四、政府失灵问题
(3)政策执行低效
– 传统习惯的阻力,政策宣传和实施准备不够,人们对新 政策不理解,利益受损者不配合,缺乏必要的执行资源 等,都会导致政策执行存在一定的失效。
第
1节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
1 二、公共部门的含义
公共部门的 概念
公共部门是以公共权力为基础 组织起来的,其行动对社会成 员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组织体系。 公共部门一般是指政府及其附 属机构,它们主要负责提供公 共产品。公共部门负责管理公 共事务,谋求公共利益,不以 营利为目的。
第
1节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
第
1节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
1 二、公共部门的含义
公共部门的 特征
(1)公有产权 (2)公共利益 (3)集体行动 (4)非市场化
第
1节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
1 三、城市公共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2节
城市户籍制度
一、中国的二元户籍制度
2. 中国实行二元户籍制度。
所谓二元化户籍体制,就是将户口分为农业和非农业进行登记,农 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享有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待遇。 这种制度存在很多弊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划 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 结构,已经越来越阻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 越来越不利于城市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 展的要求。
5.最低生活保障
1999,9,《城市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条例》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七、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1.社会保障覆盖面过于狭窄。 2. 社会保障结构不合理,对弱势群体保障不足。 3.社会保障改革方案缺乏统一论证。 4.社会保障运行机制尚不完善。 5.社会保障管理政出多门、效率低下。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四、城市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
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 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
(一)城市社会保险 – 它是指根据国家和城市立法,由城市劳动者、工作单位和政府共同 筹集资金,用以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遇年老、疾病、生育、工 伤、残疾、死亡、失业等风险时,为防止收入中断、减少和丧失, 而提供基本物质帮助的保障制度。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 生育和疾病保险、失业保险。 – 社会保险是一种事先预防机制,参加保险的成员资格通过立法确定, 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
3.人口普查和预测
人口普查是在某一时点内对一个国家人口情况的普 遍调查,人口普查的目的在于掌握人口的职业构成、 文化构成、年龄构成、民族人口构成及分布情况、 城乡人口结构、地区人口分布及人口迁移情况。 人口预测又称城市人口发展现状的预测,就是根据 城镇人口的现状和发展特点,运用科学方法,推测 若干年后城市人口的状况。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2节
城市户籍制度
四、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改革
1)逐步降低城市户籍的“含金量”,剥离附加在城 市户籍之上的就业、住房、医疗和教育等社会福利, 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差别; 2)弱化人口迁徙的制度壁垒,对于那些具有合法职 业、收入稳定、固定住房的外地劳动力进城落户。 3)取消二元户籍制度,建立一元户籍制度。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
4.流动人口管理
城市流动人口是指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停或滞留在 城市的人口。 流动人口问题,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
5.计划生育管理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 家的基本国策。
第十章 市社会管理
第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四、城市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
(二)城市社会救助
–它是指劳动者在不能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 法律规定,有权要求国家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 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物质援助的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目标是通过救济克 服贫困。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灾害、职业竞争失 败、个体生理、个人能力等四个方面。与此相对应,社 会救助一般包括自然灾害救助、失业救助、孤寡病残救 助和城乡困难户救助等项目。 –社会救助强调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责任,它在权利义务 上具有单向性特点。
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
第二阶段,1958~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 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2节
城市户籍制度
三、中国户籍制度变迁
二元户籍制度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之所以要建立严格的户籍管 理制度,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1. 经济原因。 –2. 为了稳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 –3. 毛泽东“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的乌托邦梦想。 当然,不可否认户籍制度曾经发挥过重要的历史 作用。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
2.居民身份证管理
居民身份证管理是为了证明居民身份,便利公民 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 权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其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登记、制作和发放; 2.对身份证的效力和期限规定;3.挂失和补领,4. 到期换领;5.收缴旧证和错证,6.查验和扣留。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2节
城市户籍制度
二、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
1.二元户籍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1)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 2)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3)遏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4)加剧了城乡割裂,阻碍了城乡统筹,加剧了社会分化。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2节
城市户籍制度
二、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四、城市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
(四)城市社会福利
–即由城市政府为保障辖区内所有公民维持一定生活水平 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为辖区范围内所有公民普遍提 供一定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形式。 –社会福利偏重于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它不带任何 附加前提条件地提供给符合规定的所村公民,囊括了除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之外的其他社会保障内 容。例如,我国城镇居民享受的物价补贴、交通补贴、 书报补贴等,就是一种社会福利。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
1.保障性 2.强制性 3.互济性 4.福利性 5.社会性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三、社会保障的作用
(1)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3)有利于保障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发展。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六、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2.养老金保险:
1984年试点。1997,8,《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3.失业保险
1993,4,《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4.医疗保险
1998,《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一、城市人口构成
5.民族构成
– 在民族既定的情况下,人口的民族构成的变化主要决定于各 民族人口的增长水平。
除上述几个指标以外,城市人口构成还有职业 构成、家庭构成、文化程度构成等分类方式。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二、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
1.户籍管理
户籍管理是指对城市常住人口或暂住人口进行户口 登记和变动管理,以确定管理对象的城乡身份以及 迁入、迁出的变动情况。
第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构成
2.性别构成
– 性别构成是男性与女性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有 两种表示法: – ①分别计算男、女人口各自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 ②国际上一般以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的比值来检视一个国家或 一个民族的性别比。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构成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3节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八、我国城市社会保障的改革措施
4.严格社会保障资金的独立管理、把社会保 障的分配活动纳入国家预算,有利于加强保 障基金的收支管理,有利于贯彻国家的社会 保障政策。 5.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 6.加强社会保障的宏观管理。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Thank you Thank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构成
人口构成是指按人口的自然、社会、经济、 民族、生理等特征划分后的各组成部分所占 的比重。
1.年龄构成 – 我国一般可以将城市人口分为四个年龄组:婴幼儿组 0-6岁,小学中学组:7-18岁,成年组:19-60岁,老年 组: 60岁以上。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2节
城市户籍制度
二、中国的城市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
3.二元户籍制度引发的社会不公
1)就业机会 2)受教育机会 3)社会保险 4)房屋所有 5)公用设施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2节
城市户籍制度
三、中国户籍制度变迁
户籍管理制度变化三阶段
–属自由迁徙期,中国是允许人口的自由流动的。1954年, 中国颁布实施第一部宪法,其中规定公民有“迁徙和居 住的自由”。 –1958年1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 中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 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 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在事实上废弃了1954年宪法关于 迁徙自由的规定。
城市管理学
第10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十章 城市人口与社会管理
城市人口管理
城市户籍管理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
城市安全管理与社区管理
主要问题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一节 城市人口管理
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第
1节
城市人口管理
1 一、城市人口构成
城市人口的 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