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技术8-1射线CR技术
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
![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cfa19b169dc5022aaea0004.png)
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韩焱(华北工学院现代元损检测技术工程中心,太原030051)摘要:介绍多种射线数字成像(DR)系统的组成及成像机理,分析其性能指标、优缺点及应用领域。
光子放大的DR系统(如图像增强器DR系统)实时性好,但适应的射线能量低,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其它系统的检测灵敏度较高但成像时间较长。
DR系统成像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射线探测器,除射线转换方式外,影响系统检测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是散射噪声和量子噪声;可采用加准直器和光量子积分降噪的方法提高检测灵敏度。
关键词:射线检验;数字成像系统;综述中图分类号:TGll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656(2003109-0468-04DIGITAL RADIOGRAPHIC TECHNOLOGYHAN Yan(Center of Modern NDT &E,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51, China) Abstract: The structure and imaging principle of digital radiographic (DR) systems are introduced. And thecharacteristics, performance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systems are analyzed. The DR sys-tern with photon amplification such as the DR system with intensifier can get real-time imaging, but it fits for lowerenergy and its inspection sensitivity is lower. The systems working with high energy can obtain higher sensitivity,while is time-eonsurning. The imaging way of a DR system depends on the detector used,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inspection sensitivity are the quantum noise from ray source and scatter noise besides the transform way of rays.Quantum integration noise reducer and collimator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inspection sensitivity of the system.Keywords:Radiography; Digital imaging system; Survey射线检测技术作为产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手段,经过百年的历史,已由简单的胶片和荧屏射线照相发展到了数字成像检测。
CR及DR射线检测技术在长输管道中的应用实效对比_张宏亮
![CR及DR射线检测技术在长输管道中的应用实效对比_张宏亮](https://img.taocdn.com/s3/m/49d7dfe6856a561252d36ffa.png)
上必要的搭接 , 0 1 6 mm 焊 缝 约 需 要 曝 光 1 7次 1 以上 , 每次曝光后 , 都要通过机械运动将 D R 平板接 收器移动到下一个位置 , 造成现场总体曝光时间长 。 对于 1 扫查一道焊口约需 0 1 6mm×2 1mm 管道 , 在十几次 要1 0m i n左 右。 ② 射 线 装 置 效 能 方 面, 曝光的过程中 , 射 线 机 不 能 停 止, 必 须 连 续 工 作, 造 成爬行器电池的负荷增大 , 原来胶片法能透照 5 0道 焊口的 , 一套爬行器电池最多能扫查 如果采用 D R, 0~3 0道 焊 口。 造 成 现 场 大 量 时 间 被 浪 费 在 为 爬 2 行器更换电池上 , 从而降低工效 , 射线机寿命也大大 降低 。 ③ 在评定记录时间 方 面 , 采用 D R 技术的评 定记录时间比胶片 记 录 方 式 增 加 很 多 , 由评定一张 或两张 底 片 变 成 了 评 定 2 也会降低 0 多 张 底 片, 工效 。
图 2 D R 技术检测现场
小及几何变形限制 , 一次曝光只能有十几厘米长 , 加
2 C R和 D R 技术与胶片法的工效对比
( ) 但工效稍有提 1 C R 技 术 操 作 与 胶 片 类 似, 高 。 从工作方式看 , 可以如常规胶片 R 是 柔 性 的, C 一样弯曲地围绕在 管 道 焊 缝 上 , 可检测几乎各种直 几乎没有额外 径的管子焊缝 。 因为 I P 板紧贴管壁 , 增加的几何不清 晰 度 。 长 输 管 道 检 测 中 , 管道爬行 器上的 X 射 线 机 位 于 管 道 中 心 , 采 用 中 心 曝 光 法, 焊缝一次曝光完成 。 此技术的感光板被取下后可现 场进行扫描 , 而胶片 需 要 花 很 长 时 间 送 到 驻 地 进 行 冲洗才能 观 测 。 由 此 看 出 , R 与常规胶片的现场 C 操作方法相同 , 人员培训很少 。 以 1 用胶片的曝 2 1 9mm×2 1mm 管道为例 , , 用C 光时间 为 2. 5m i n R 技术曝光只需要6 0s 左 右 。 因为透照用的 X 射线 机 是 由 电 池 驱 动 , 透照时 间缩短意味着可以在一天内拍摄更多的片子 。 ( ) 主 R 技术的工效比胶片照相大幅度降低 , 2 D 因 受 技 术 水 平 限 制, 要体现在 : ① 曝 光 时 间 方 面, 受平板大 R 硬平板只 能 采 用 分 段 静 态 曝 光 方 式 , D
CR技术介绍
![CR技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c623e5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4.png)
第1章 新技术及其发展-CR 技术介绍1.1 概述CR 技术(Computed Radiography ;Computed Radiology ),是一种数字化的新的非胶片射线照相检验技术。
目前,它采用贮存荧光成像板(Storage Phosphor Imaging Plate )完成射线照相检验。
在过去的30多年里,研究了多种非胶片射线照相检验技术,大多数使用在医疗方面。
最早的是静电干版射线照相检验技术(Xeroradiography )。
它是在支持物上涂覆非晶硅层,在大约1000V 的电压下,硅层中可形成均匀的静电图像。
在对射线曝光时,由于照射量不同产生的放电不同,从而形成射线照相图像。
施加带有相反电荷的粉末,显示所形成的射线照相图像。
以后,对静电干版射线照相检验技术的改进是,采用较厚的非晶硅层(300~600μm ),在对射线曝光后,采用测微电计、用130μm 宽的孔径、以扫描的方式读出所形成射线照相图像。
一些研究者还提出了,采用绝缘塑料箔代替非晶硅层作为静电干版。
约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发明了可贮存射线图像的荧光成像板。
贮存荧光成像板,是在支持物上涂覆光激发射荧光物质(Photostimulable Luminescence ),构成的光激发射荧光成像板,简称为IP 成像板(IP 板)。
一种IP 成像板是在支持板上涂一层铕激活的氟卤化钡,它可以在准稳态下贮存吸收的X射线能量,也即潜在的射线照相图像。
该图像采用激光激发时,可产生与吸收的X射线剂量成比例的荧光发射。
使用后可用光去除图像,这样一来成像板可重新使用。
采用IP 成像板完成射线照相检验的技术,即是“CR 技术”。
关于CR 技术,目前已制定的主要标准有6项[5]~[10]。
本文依据这些标准的内容、相关文献的内容和近年我们关于CR 技术进行的一些试验结果,对CR 技术作系统性的介绍。
1.2 CR 技术原理采用贮存荧光成像板的CR 技术,是基于某些荧光发射物质,具有保留潜在图像信息的能力。
CR和DR成像技术
![CR和DR成像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2a71965aef8941ea66e053b.png)
CR和DR成像技术前言在射线无损检测中,数字化X射线照相检测(Digital Radiography,简称DR)已经越来越多地获得应用。
数字化X射线照相检测技术基本上有三种分类方式:1.按读出方式分类读出方式是指从X射线曝光到图像的显示过程,可以分为直接读出(Direct Readout)方式和非直接读出(Nondirect Readout)方式。
直接读出方式是指从X射线曝光到图像显示的全过程自动完成,经过X射线曝光后,即可在显示器上观察到图像。
这一技术称为DDR,其中D的含义即为直接读出(Direct Readout)。
非直接读出方式需要首先使用成像板(Imaging Plate,简称IP板)进行X射线曝光,然后将IP 板插入读出器(Reader)扫描,再在显示器上显示,这一技术称为CR(Computed Radiography)。
2.按转换方式分类可以分为直接转换方式(Direct Convert)和间接转换方式(Indirect Covert)。
直接转换方式采用的器件在经过X射线曝光后,X射线光子直接转换为电信号。
间接转换方式的器件则先要将X射线光子转变为可见光,然后再由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
这两种转换方式的技术所采用的器件有平板检测器(Flat Pannel Detector,简称FPD),也有采用其他器件和结构的。
当然两种方式所采用的FPD结构是不同的。
3.按工作方式分类数字化射线检测技术分为数字化透视(Digital Fluorography,简称DF或DSI,DSF,工业上又称实时成像Real-time Image)和数字化照相(Digital Radiography,简称DR)两类。
数字化透视有用影像增强器(I.I.)加摄像机采集信号和用平板检测器(FPD)采集信号两类。
数字化照相则分为直接转换方式(DDR,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和间接转换方式(IDR,In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CR技术的应用》课件
![《CR技术的应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00649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b.png)
CR技术的原理
成像原理
CR技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通过计算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重 建,生成二维或三维的医学影像。
技术流程
CR技术包括X射线曝光、信号采集、信号转换、图像处理和显示等步骤,其中图像处理是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最 终影像的质量。
02 CR技术的应用场景
特点
CR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对比度、高 敏感度等优点,能够提供更清晰、更 准确的医学影像信息。
CR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源
CR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工业 检测和无损检测领域。
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CR技术在80年代开 始应用于医学领域。
现状
目前,CR技术已经成为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手段 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类医学影像设备中。
04 CR技术的应用案例
医学影像诊断案例
总结词
提高诊断准确率
详细描述
CR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通过CR技术,医生可以 获取更加清晰、准确的影像,从而更好地判断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 案。
古画修复案例
总结词
保护文化遗产
详细描述
在古画修复领域,CR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CR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复 制和修复古画,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它们。
印刷品质量检测案例
总结词
提高生产效率
详细描述
在印刷品质量检测方面,CR技术同样具有优势。通过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印刷品的品质 ,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遥感影像解译案例
总结词
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详细描述
cr成像原理
![cr成像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b331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5.png)
cr成像原理
CR(Computed Radiography,计算机辐射成像)是一种数字化的X射线成像技术,其成像原理基于X射线穿透物体,与物体内部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的基本原理。
在CR成像过程中,首先将待成像的物体放置在X射线扫描平台上。
X射线发射器会产生一束高能X射线射向物体,并穿透物体后到达CR感光板。
在CR感光板中,存在一种由钇和锶组成的荧光层,其主要作用是将X射线转化为荧光,并在感光板上形成一个潜像。
接下来,将感光板放入CR扫描仪中,扫描仪中的激光器会通过激光束照射到感光板上,使得潜像中的荧光层激发并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将通过一种称为光学回复的过程,被感光板上的电荷耦合器件(CCD)捕获并转换为数字信号。
最后,数字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中,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对信号进行解析和重建,形成一幅具有高分辨率和对比度的X射线影像。
这些影像可以通过计算机显示器进行观察、分析和诊断。
总体而言,CR成像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将物体的X射线吸收和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图像的存储、传输和后续处理,大大提高了成像的质量和便利性。
小径管对接焊缝的射线检测技术
![小径管对接焊缝的射线检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74074395a8102d276a22f35.png)
最少 5 ml以外的部位。 i l 6散射线的屏 蔽 61散射主要是 由康普顿效应造成的。散 . 射线按 散射的方 向分为 : 前散射 ;. b 背散射 . c . 边蚀散射 , 小径管以边蚀散射为主。
科技 论坛 III
内凹、 未熔合 、 裂纹等。 71气孔是焊接时熔池中的气体在金属凝 . 固 以前未来得及逸 出,而在焊缝金属中残 留下 来所形成的空穴。也是焊接缺陷 中最常见 的一 种缺陷。在氩气不纯或者下雨焊接 的时候会 出 次于裂纹 , 应特别注意。 75裂纹 是指材料局部 断裂形成 的缺陷。 . 此种缺陷 的危害性最大 , 出现也 非常的少 , 应特 别注 意 C 、 o 质中收 弧位 置 出现 的弧坑 裂 rM 材 纹。这种裂纹非常的小 , 不小心很容易漏评 。 现密集型的气孔。 气孔是一种体积型缺陷 。 它对 小径 管的倾斜 透照椭 圆成像是 射线检测 焊缝强度的影响主要是减少受力 面,深空 ( 针 中比较难 的一种检测方法。 各种因数 、 各个环节 孔) 有时会破坏焊缝的致密性 。 都会影响照相的质量 , 所以检测 时应 比较细心 、 7 . 2夹渣是指在焊接金属 中残 留有外来 固 认 真地控制好各个参数 ,可以获得 比较好 的底 体物质所形成的缺陷 , 氩弧焊 中主要出现的是 片 质量 。 夹钨。在底片上是一块小白点 。 7j内凹 主要出现的是根部内凹。 . 特别是 在焊接水平放置 的排管时,焊工不是 很非常熟 练地时候 , 经常会在下半圈焊缝 中出现内凹。 根 据凹的深度对其进行判断级别。 7 未熔合是指在焊接金属 与母 材金属 , A 或者焊接金属之 问未熔化结合在 一起 的缺 陷。 这种缺陷常出现在管的两侧的根部。危 害性尽
I 上接 7 2页 ) 中性氧 化铝 为 固 定相 ,H 1 C C3 为洗脱液淋洗, 收集主要色带减 压回收溶剂, 干 燥得到纯品 7 g 5r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产率为 8 %. 8 N P P Mn I E T P C 合成过程与之类似,产率为
工业X射线数字影像CR系统检测方法应用简介
![工业X射线数字影像CR系统检测方法应用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b9d690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2.png)
工业X射线数字影像CR系统检测方法应用简介贾鹏军;王联国;魏永忠【摘要】本文简述了工业X射线数字照相(CR)技术的一般知识,包括CR成像板的结构、成像原理,以及CR探伤技术的物理基础、CR检测基本原理,并以美国VMI 高性能5100MS CR检测系统为例,对20钢焊接试板人工缺陷进行了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CR检测图像质量满足GB/T 3323-1987中AB级的要求,CR可以作为取代胶片射线照相的技术之一.【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3(000)018【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计算机射线照相;无损检测;应用;简介【作者】贾鹏军;王联国;魏永忠【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山东东营2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15.22+1工业X射线数字影像(CR)系统是数字化X射线探伤机。
与传统X射线探伤机相比,它的影像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且以成像速度快、图像清晰、对微小缺陷检出率高、无需使用胶片、曝光剂量小等优点,目前已经得到无损检测行业的广泛欢迎和认可。
常规射线拍片检测周期长、费用高、胶片保管困难。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射线检测对检测质量和检测速度的要求就越来越高。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检测速度快且图像质量好、影像保管方便的射线检测技术。
数字射线照相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图像保存方便,易于复制,容易实现远程分析和诊断,是未来射线检测发展的方向。
常用的数字射线照相技术包括:工业CT、射线DR和射线CR。
工业CT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佳无损检测手段,但CT设备复杂,检测效率低、成本高,不适于大批量检测。
射线DR采用成像板或成像线阵列成像,成像快,但探测器和工件不能紧密贴合,带来图像的几何放大,散射线使得图像整体不清晰度增大,降低了检测的灵敏度。
CR技术是近年正在迅速发展的数字射线照相技术中一种新的非胶片射线照相技术,采用存储荧光成像板代替胶片完成射线照相检测。
CR系统的技术原理
![CR系统的技术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cd6f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c.png)
CR系统的技术原理
第一步,曝光:患者在X射线设备上接受曝光。
X射线通过患者的身
体部位,然后被记录在专门设计的CR磁盘上。
CR磁盘是由荧光和屏幕构
成的,能够将X射线能量转化为光能。
第二步,扫描:一旦曝光完成,CR磁盘将被送入CR扫描器。
扫描器
将使用一个受控的激光光束,从荧光屏幕中读取曝光的信息。
第三步,图像获取:CR扫描器将所获得的光能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
这些数字信号被保存在计算机中,以便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第四步,图像处理:CR系统使用图像处理算法对数码信号进行处理
和增强。
这些处理包括对图像的对比度、亮度和锐度进行调整,以优化图
像的可视化效果。
1.数字化存储:CR系统中生成的图像是以数字形式存储的,相对于
传统的胶片照片,它们更容易处理、存储和共享。
2.高质量图像:CR系统的图像质量比传统的胶片照片更好。
数字信
号能够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增强和优化,以提供更清晰和细节丰富的图像。
3.快速结果:CR系统能够在几秒钟内生成图像,相较于传统照片需
要进行胶片显影和化学处理的时间,CR系统提供了更快速的结果。
4.节约资源:由于CR系统中使用的是可重复使用的CR磁盘,可以减
少对胶片和化学药剂的依赖,从而减少了人工和物质资源的消耗。
总结起来,CR系统通过将曝光的X射线信息转变为数字信号,然后
进行图像处理和存储,最终生成高质量的可以用于诊断和分析的放射图像。
CR系统的技术原理提供了更快速、高质量和可靠的成像结果,为放射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射线检测教学课件ppt作者张小海第7章数字射线成像检测技术.pdf
![射线检测教学课件ppt作者张小海第7章数字射线成像检测技术.pdf](https://img.taocdn.com/s3/m/2be38ac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6.png)
1. 常规胶片照相与数字射线照相
1.1 常规胶片照相
胶片照相是工业射线照相的主要方式。 胶片照相法的不足
检测周期长(布片、暗室处理等)、检测效率低 成本偏高(胶片价格上涨快) 底片保管困难 底片难以共享、不利于环境保护等。
射线检测的发展趋势:数字射线照相检测
典型代表:射线CR和DR
扇型分辨率测试卡和线型 分辨率测试卡
无论哪种设计的线对卡,其 基本结构都是由高密度材料 (常用铅箔)的栅条和间距 形成占空比为1:1的线对图 样,即栅条的间距等于栅条 的宽度,密封在低密度材料 (常用透明塑料薄板)中构 成。塑料厚度约1mm,铅箔 厚度等于最窄栅条的宽度。
线对测试卡
栅条宽度(mm)
平板探测器的选择
闪烁体类型 有效像素数量 像素尺寸 AD位数 射线能量范围 最大刷新频率 动态范围 平板校正效果 开放数据接口(提供驱动) 数据端口(支持千兆以太网端口) 密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利用视频图像采集卡完成检测图像
闪烁体/荧光物质+光电二极管
3.4 线阵DR工作过程
线阵探测器的扫查方式是线型扫描,每次扫描结果 是一条直线,一条条直线排列组成一幅图像。检测 时工件移动,经过相对固定的线阵探测器的扫查, 得到一幅连续的图像。该装置的动态范围大(相当于 胶片宽容度),超过了普通胶片,可以获得更多的图 像细节信息,图像质量完全达到了胶片照相的效果
第7章 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
主要内容
1. 常规胶片照相与数字射线照相 2. 图像增强器的成像系统 3. 线阵列DR技术 4. 平板探测器(面阵列)DR技术 5. 射线数字成像系统 6. 射线数字成像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7. 射线数字成像基本技术 8. 图像质量、评定及存贮 9. 平板DR检测工艺卡 10. 胶片/CR/DR对比 11. 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12. 数字射线照相需要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操作细则
![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操作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e1c0e9e790c69ec3d4bb755a.png)
计算机X 射线摄影(CR )质量控制检测操作细则 为规范实施普通医用X 射线机性能检测,参照行标WS 76-2020《医用X 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结合我单位检测设备,制定《 计算机X 射线摄影(CR )质量控制检测操作细则》。
本细则采用Ray Safe X2多功能数字测量仪及辅助设备,模体进行检测,检测时按照说明书及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细则顺序按照检测最优化检测流程进行排序。
通用检测项目1.管电压指示的偏离(验收/状态)、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验收)、有用线束半值层(验收/状态)将医用诊断X 射线机(CR )系统球管与探测板垂直,调节高度,使球管中心与诊断床的距离为1m ,即SID 为1m ,打开Ray Safe X2主机,连接R/F 探头,并置于光野焦点中心。
(1)验收检测:①管电压指示的偏离在允许最大射线管电流的50%或多一些,加载时间(曝光时间)约为0.1s,分别在大小焦下的条件下至少应进行60kV 、80kV 、100kV 、120kV 或电压接近这些值的各档曝光测量至少三次,并根据偏差公式计算。
计算公式:%100oo ⨯-=V V Vi Ev )。
千伏(管电压预设值,单位为)单位为千伏(管电压测量的平均值,管电压测量相对偏差,kV V kV V Ev O ---;i %;②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选择80kV 或最接近档位,常用管电流时间积50mAs 或近似,重点检测临床常用时间档,如:100ms,250ms,500ms,测量三次,计算偏差。
为曝光时间预设值,单位,单位为曝光时间测量的平均值;,曝光时间测量相对偏差ms ;ms %-%100--⨯-=T T E TT T E(2)状态检测:③有用线束半值层选择80kV 或最接近档位,常用管电流时间积50mAs 或近似,曝光至少三次直接读取半值层测量值,以三次测量值做平均值,记录平均值为最终的半值层。
2.输出量重复性、输出量线性(验收/状态)(1)输出量重复性调节焦点到探测器的距离为100cm ,即SID 为1m ,[小型便携式机及透视实时摄影(点片)系统可采用实际SID 值],诊断床上设置照射野为10cm ×10cm ,中心线束与台面垂直,照射野内放置一块规格厚2mm ,面积15cm ×15cm 的铅板。
计算机X射线照相检测技术(CR)及其应用
![计算机X射线照相检测技术(CR)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5a087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9.png)
计算机X射线照相检测技术(CR)及其应用李宏雷;王广坤;武亮亮;范春雷;庞彦平;姜凯【摘要】本文以与传统工业射线胶片照相检测方法作比较的方式,着重论述了计算机X射线照相检测技术(CR)的基本原理、检测工艺、与X射线胶片照相法的异同,澄清了一些数字射线照相检测方法的概念,并介绍了该种新型无损检测方法在国内外的工程实践应用前景和现状,对大规模普及和开展计算机数字X射线检测技术应用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期刊名称】《影像技术》【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5页(P59-63)【关键词】计算机X射线照相;CR;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像素;信噪比【作者】李宏雷;王广坤;武亮亮;范春雷;庞彦平;姜凯【作者单位】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北京 100029;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15.28+1计算机X射线照相检测(CR)的原理如图1所示,穿透材料或工件的X射线投射到成像板(IP)上,IP感光后,其表面涂覆的荧光物质把材料或工件内部的信息以潜影方式储存下来,完成影像信息记录。
其后带有潜像的IP板经专用激光扫描仪扫描,荧光影像(模拟信息影像)被逐行聚光导入光电倍增管(PMT),转换为电信号,经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化信息图像)而被读出,成为数字图像而输出。
基于CR检测方式得到的图像都是数码图像,其描述参数则要比X射线底片模拟影像复杂得多,现将主要表征参数描述如下:2.1 空间分辨力①空间分辨力是数字图像中能够辨认的在垂直于射线束中心轴线平面视场内,临近区域几何尺寸(微小细节)的最小极限,也就是对图像细节的分辨能力。
②空间分辨力的数值通常以像素尺寸(μm)或以单位空间距离内有多少个线对数来表示(Lp/ mm)。
cr的工作原理
![cr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e3226c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e.png)
cr的工作原理CR(磁共振)的工作原理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简称MR)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成像技术,常用于医学领域的诊断和研究。
CR(Computed Radiography)则是一种数字化的X 射线成像技术,用于获取和处理X射线图象。
CR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暴光:患者被放置在X射线机器下,经过适当的定位和调整,X射线束通过患者的身体,与感光媒介相互作用。
感光媒介通常为一张柔性的磷光屏,其表面涂有一种荧光粉。
2. 感光媒介的激发:当X射线束通过患者的身体并被感光媒介吸收时,荧光粉会被激发,发出可见光。
3. 数字化处理:经过暴光后,感光媒介上的荧光图象需要被数字化处理。
通常,感光媒介会被放入一台CR扫描仪中,该扫描仪会使用一束激光扫描整个感光媒介,将荧光图象转化为数字信号。
4. 图象重建:得到的数字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后,会被计算机重建成高质量的X射线图象。
计算机通过对数字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调整图象的对照度和亮度,以获得更清晰、更准确的图象。
5. 图象存储和传输:最后,重建的X射线图象可以被存储在计算机中,也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其他设备或者打印出来,以供医生和病人进行诊断和分析。
CR的工作原理相对于传统的胶片成像具有以下优势:1. 数字化处理:CR技术可以将X射线图象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图象,并且可以进行后期调整和优化。
2. 节省时间和成本:CR技术不需要使用传统的X射线胶片和化学药品进行显影,大大减少了图象处理的时间和成本。
3. 灵便性和便利性:CR技术可以将数字图象存储在计算机中,方便随时查看和传输,也可以进行远程会诊和备份,提高了诊断的灵便性和便利性。
4. 辐射剂量低:相比传统的X射线成像技术,CR技术可以通过调整暴光参数,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降低了对患者的伤害。
总结起来,CR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X射线图象转化为数字信号,并经过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到高质量的X射线图象。
CR系统的技术原理
![CR系统的技术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ff713667ec102de2bd89a3.png)
CR系统的技术原理自从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1845-1923)在1895年发现了由阴极射线管产生的X线以来,具有100多年历史的X线摄影经历了从最旱的干板摄影到后来的屏/胶系统,现在的CR.CT.DR.DSA.SPECT.PET等。
这些技术不仅丰富和提高了形态学诊断信息的领域和层次,同时实现了诊断信息的数字化。
在医学影像领域中,尽管X线摄影是临床放射学检查中应用最早和最普遍的成像方式,但却是医学影像中最后实现信息数字化的检查手段。
这不仅妨碍了X线摄影信息直接进入图像存贮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PACS)以及远程医学(telemedicine)系统,而且传统的屏/胶系统固有的敏感性和分辨力的限制也促使X线摄影方式必须改良。
CR(computed radiology)就是实现X线平片数字化的方式之一。
CR是用存储屏纪录X线影像,通过激光扫描使存储信号转变成光信号,再用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经A/D转换后,输入计算机处理,成为高质量的数字图像。
一.CR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1,CR系统由IP板.激光阅读器(ADC COMPACT).图像处理工作站(VIPS).图像存储系统(QC3000)和打印机(LR5200)组成。
根椐CR系统工作流程主要有四部分组成:信息采集,信息转换,信息处理,信息记录和存储。
2,CR工作原理1)信息的采集(acquirement of information)常规X线摄影中使用增感屏/胶片组合系统的成像方式已众所周知,在X线照上最终形成的影像无法直接数字化。
CR系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即是开发了一种即可接受模拟信息,又可实现模拟信息数字化的载体,即成像板(IP)。
这样,采集的信息则可应用数字图像信息处理技术进一步,实现数字化处理,贮存与传输。
成像板为外观很像普通X线增感屏的一种薄板,由保护层,成像层,支持层和背衬层构成。
CR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铸件射线检测中的应用
![CR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铸件射线检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43fa11114791711cc791731.png)
CR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铸件射线检测中的应用班级:080812班组员:吴越王文迪饶高翔郭春雨邱劲达导师:高洪波目录摘要 (3)简介 (4)CR技术检验原理 (4)射线CR的发展 (4)航空精密铸件射线CR检测试验方案 (5)IP板的感光特性曲线制作 (5)制作射线CR曝光曲线 (5)航空发动机精铸叶片CR检测 (5)数据、曲线及结果 (6)将得到的三组数据绘制成曲线 (7)CR曝光曲线的制作 (8)结论 (10)总结 (11)致谢 (12)附录 (13)摘要:射线CR 技术(Computed Radiography;Computed Radiology),是近年正在迅速发展的数字射线照相技术中一种新的非胶片射线照相技术。
CR技术系统一般应包括:射线源、成像板(Imaging Plate)成像板读出器(扫描器)和电子处理系统、图像显示器和数据记录系统。
关键字:射线CR技术IP板曝光曲线曝光量简介CR技术检验原理:射线通过物体经过部分衰减后被IP板接收,到达IP板射线强度不同,IP板中荧光颗粒的电子在半稳态或更高能量的状态下被这些不同强度的射线激发,CR读出扫描仪用激光束对IP板进行扫描,激光的能量使得这些电子返回它们的初始能级,并以发射可见光的形式输出不同的能量,这些能量信号被俘获并转化为一个数字流,它是数字图像的编码。
数字流信号送到磁盘暂存,这些数字流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出可以重建一幅图像的数据后再存于磁盘上,最后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将这些图像数据从磁盘送出,经过数模转换变成模拟信号并通过电子系统的一些必要转换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出图像。
射线CR的发展:CR 技术是一种数字化射线照相检测技术,曝光时间短,不需显影、定影、烘干等工艺处理,其高动态范围可大大降低重拍率,检测时间远远短于使用胶片的传统照相技术。
作为一种射线检测新技术,虽然CR技术现阶段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照相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但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充分利用CR技术的优越性,获得最大收益。
cr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cr的原理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d83db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d.png)
CR的原理及临床应用1. 什么是CRCR即Computed Radiography,是一种数字化的放射影像技术。
它是在1980年代初期引入医学影像领域的一种新型数字影像系统。
CR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X射线传感器上的荧光屏上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最后生成数字化的X射线影像。
2. CR的工作原理CR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包含荧光屏的图像平板:CR使用一种含有荧光物质(一般是碘化铯或碘化钐)的图像平板,用于接收和存储X射线能量。
•数字扫描仪:扫描仪用于将荧光屏上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
•计算机: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存储,并生成数字化的X射线影像。
CR的工作流程如下:1.患者接受X射线拍摄,X射线透过患者身体部位并照射到荧光屏上。
2.荧光屏记录下X射线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可读的荧光图像。
3.数字扫描仪扫描荧光图像,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4.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包括去噪、增强和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5.计算机存储和显示数字化的X射线影像,供医生进行诊断。
3. CR的优势CR相比传统的胶片X射线影像有以下优势:•数字化:CR生成的影像是数字化的,可以方便地存储、传输和备份。
•增强和调整能力:数字化的影像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调整和增强,以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
•快速成像:CR的成像时间相对较短,可以更快地获取影像结果。
•低剂量辐射:CR系统使用较低的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曝露。
4. CR的临床应用CR在临床应用中广泛用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放射影像。
以下是CR的一些常见临床应用:4.1 骨骼影像CR在骨骼影像中应用广泛,可以显示骨骼结构和损伤。
比如:•检测骨折和骨质疏松症。
•观察骨关节疾病(如关节炎)和骨肿瘤。
4.2 胸部影像CR在胸部影像中也是常用的,可以检测肺部疾病。
比如:•检测肺炎、肺结核和肺气肿等疾病。
•观察肺部肿瘤和转移瘤。
4.3 腹部影像CR在腹部影像中应用广泛,可以观察腹部脏器的结构和疾病。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98d8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c.png)
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一、射线检测(RT)射线检测(RadiographicTesting),业内人士简称RT,是工业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Testing)的一个紧要专业门类。
射线检测紧要的应用是探测工件内部的宏观几何缺陷。
依照不同特征,可将射线检测分为多种不同的方法,例如:X射线层析照相(X—CT)、计算机射线照相技术(CR)、射线照相法,等等。
射线照相法,利用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或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γ射线穿透工件,以胶片作为记录信息的器材的无损检测方法。
该方法是最基本、应用广泛的的一种射线检测方法,也是射线检测专业培训的紧要内容。
(一)射线照相法的原理射线检测,本质上是利用电磁波或者电磁辐射(X射线和γ射线)的能量。
射线在穿透物体过程中会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因吸取和散射使其强度减弱。
强度衰减程度取决于物质的衰减系数和射线在物质中穿透的厚度。
假如被透照物体(工件)的局部存在缺陷,且构成缺陷的物质的衰减系数又不同于试件(例如在焊缝中,气孔缺陷里面的空气衰减系数远远低于钢的衰减系数),该局部区域的透过射线强度就会与四周产生差别。
把胶片放在适当位置使其在透过射线的作用下感光,经过暗室处理后得到底片。
射线穿透工件后,由于缺陷部位和完好部位的透射射线强度不同,底片上相应部位等会显现黑度差别。
射线检测员通过对底片的察看,依据其黒度的差别,便能识别缺陷的位置和性质。
(二)射线照相法的特点1、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熔化焊接方法(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电渣焊、气焊等)的对接接头,也能检查铸钢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用于检测角焊缝或其他一些特殊结构工件。
2、射线照相法的优点①缺陷显示直观:射线照相法用底片作为记录介质,通过察看底片能够比较准确地推断出缺陷的性质、数量、尺寸和位置。
②容易检出那些形成局部厚度差的缺陷:对气孔和夹渣之类缺陷有特别高的检出率。
③射线照相能检出的长度和宽度尺寸分别为毫米数量级和亚毫米数量级,甚至更少,且将近不存在检测厚度下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2 CR的发展历程
CR技术方法最早由Kodak(Luckey,1975)提出 。 1980年日本富士公司注册了影像板技术专利。 1981年,CR概念首次在RSNA(北美放射学年会) 上亮相,富士公司向业界宣告:CR技术对曝光条件 要求宽松,不用担心曝光剂量不足或者过度曝光, 它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图像质量,减少因曝光剂量不 当导致的重复拍片。
第8章 射线CR与工业CT技术
8.1 射线CR技术 8.2 工业CT技术
8.1 射线CR技术
CR技术是近年正在迅速发展的数字射线照 相技术中一种新的非胶片射线照相技术, 用储存荧光成像板代替胶片完成射线照相 检测。
与其它数字射线照相技术相比,CR技术是 最有希望的胶片替代技术。
8.1.1 CR的概念
丝号
13D 12D 11D 10D 9D 8D 7D 6D 5D 4D 3D 2D 1D
不清晰度 丝的直径 U(mm) d(mm)
0.10
0.050
0.13
0.063
0.16
0.080
0.20
0.100
0.26
0.130
0.32
0.160
0.40
0.200
0.50
0.250
0.64
0.320
0.80
8.1.3 射线CR检测原理-IP板
磷光物质层是成像板的主要部分,含有钡氟卤化物和铕 触媒剂。铕原子吸收射线被电离释放具有一定能量的电 子,电子在磷光晶体结构附近移动,直到被以氟离子组 成的感光中心捕获。被捕获的电子数量正比于吸收的射 线剂量,形成半稳定状态的潜影。
CR扫描仪
•I能量。
射线CR检测原理
射线束经过工件衰减后,以不同的强度照射在IP板上,IP 板中荧光物质内部晶体的电子被激励并被俘获到一个较高 能带(半稳态或更高能量的状态),形成潜在影像(光激发荧 光中心)
将IP板置入CR扫描仪内用激光束对IP板进行扫描,在激 光激发下(激光能量释放被俘获的电子),光激发射荧光中 心的电子将返回它们的初始能级,并以发射可见光的形式 输出不同的能量。
•双丝像质计 P 1
2d
•影像分辨率测试卡 直接读出线对值 •
双丝像质计
•根据EN462-5标准规定双 丝像质计是由放置于刚性 半透明塑料盒中的13个线 对组成,塑料厚度约为 1mm。双丝像质计丝的直 径与丝与丝之间的距离相 等(即栅条和间距形成占空 比为1:1的线对图样),每 个线对包含两条圆形截面 的线。1D至3D线对是金属 钨,其它线对是金属铂。
(1) 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指从CR图像中能够分辨物体最小细 节的能力,单位是Lp/mm(线对/毫米)
对CR技术来说,分辨率不仅仅取决于IP板(传统 胶片的替代品)本身,还包括扫描仪。
一般而言,IP板中荧光颗粒晶体尺寸越大,IP板 的基本空间分辨力越低,但光激发光现象越强。
•
空间分辨率测量方法
射线CR核心技术
核心: IP板+CR扫描仪 射线照射发出荧光,发光原理复杂
8.1.4 射线CR系统
射线CR系统由射线机、IP板、CR扫描仪、 计算机和相关处理软件组成。
便携式扫描仪
IP板
射线CR系统
操作过程 刚性暗盒
柔性暗袋
CR系统分类
• 按照CR系统的主要性能,即信噪比SNR和基本空
0.400
1.00
0.500
1.26
0.630
1.60
0.800
双丝像质计
测量不清晰度和空间分辨率
双丝识别准则:最大线对,其影像正好是两双线 间距可以识别极限下的两独立线过渡到单线的影 像,此时被认为是可辨别的极限值。
射线CR系统核心指标
激光焦点尺寸12.5μm 丝型像质计灵敏度要求 图像的最大不清晰度,即空间分辨率,可达10 Lp/mm(50μm) 图像像素尺寸≤25μm(与IP板有关) 16 bit原始数据,65536灰阶 最小信噪比SNR(反映对比灵敏度) 最小读出强度IIPX(其中X代表IP等级)
A X-Ray
步骤2
扫描。将IP板装入专用扫描器,用激光扫描被射 线照射过的荧光物质,处于激发态的电子获得激 光能量后发生跃迁,产生蓝色光辐射。
He-Ne 激光器
旋转反光镜
光电接收 器
光电倍增 器
IP板
B Blue emitted light
Red laser beam
步骤3
成像。蓝色光辐射被光电接收器捕获转换为 数字信号,通过电脑合成图像。
可见光打到CR扫描仪内部抛物面反射镜或反射层上,发 生全反射,被反射的可见光最终打到光电倍增管上被接收 ,同时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数字 化射线照相灰度图像。
曝光过程-步骤1
曝光形成潜影。透照方式与常规照相相同。射线 照射到IP板,与IP板上的荧光物质相互作用击出 荧光物质原子的轨道电子,使原子产生电子跃迁 而处于激发态。
间分辨率SRb,可将CR系统分类。
CR系统的分类
EN 14784-1:2005
IP1/Y IP2/Y IP3/Y IP4/Y IP5/Y IP6/Y
ASTM E2446-05 IP-特级/Y
IP-Ⅰ/Y IP-Ⅱ/Y IP-Ⅲ/Y
最低信噪比值 SNR
130 117 78 65 52 43
IP板类型的表示方式是:IPX/Y。其中,X为类别代号:Ⅰ、Ⅱ、Ⅲ、 …(或1、2、3、…);Y为系统最大的基本空间分辨率,以微米(μm )为单位表示。例如,IPⅡ/100,表示的是:为Ⅱ类系统,系统最低的 规格化信噪比不小于52,系统最大的基本空间分辨力为100μm。
1983年,富士公司向美国市场推出了CR及配套的激光成 像仪,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CR技术商品化的公司。 1989年开始,富士胶片将FCR技术应用于工业探伤领域, 开发出IP成像板用于取代X射线胶片。
美国1992年接受富士FCR-7000型和AC-1型CR系统。 柯达公司的第一个CR系统也于1992年安装 爱克发公司1994年推出ADC70型CR系统。 •CR设备的研制典型代表有日本富士胶片、爱克发、美国柯 达、美国GE、德国德尔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