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实验11: 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
必刷12 压强-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必刷实验题100例(原卷版)
必刷12 压强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例63.(2019·湖北省鄂州市)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物品在水平桌面上进行探究。
(1)实验中用______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可以得出_______;比较丙图和___图,可以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本实验还采用了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液体压强例64.(2019·山东省济宁市)小明跟着爸爸去游泳,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感觉呼吸略微有些困难,越往深处感觉越明显,由此激发了他想研究水的压强特点的想法。
(1)图中是小明利用底部和侧壁套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倒入水后的实验现象,由此可说明_____(2)下表是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水内部压强时的几组数据。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序号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5 朝上 4.9 25 朝下 4.9 35 朝侧面 4.9 410 朝侧面 9.7 5 15 朝侧面 14.6①比较前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②比较序号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早在1648年,物理学家帕斯卡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所示。
结果,他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木桶撑破了。
此实验不仅证明了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还由此说明了液体的压强与_____无关(4)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当蛟龙号潜水器下潜到7000m 深度时,所受海水的压强为_____Pa (g 取10N/kg,p 海水=1.03×103kg/m 3)。
例65.(2019·山东省枣庄市)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压强计上的U 型管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020年中考物理十四个重要测量仪器问题专题08液体压强计问题(含解析)
专题08 液体压强计问题一、用液体压强计问题都学啥1.压强计的构造和原理(1)压强计的构造。
液体压强计是由金属盒、橡皮软管、玻璃U形管(内装有液体)组成。
U形管的右管开口向上,左管通过橡皮软管跟一个扎有橡皮薄膜的金属盒相连,当金属盒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的水面相平。
(a)U形管两侧液面原先是平齐的,表示两侧液面上方的压强相等。
(b)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侧液面便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时,高度差也越大。
(2)压强计的原理。
实验室里,测量液体和气体的压强的仪器,用U形管压强计,结构如图所示,它由一小金属盒(上面蒙有一层薄橡皮膜)和U形玻璃管组成,管内装有水或水银,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为零时,U形管两边液面相平,(在同一水平线上)当橡皮膜受到压强作用时,两管内液面产生高度差,压强越大,两液面高度差越大,因此由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可知被测压强的大小。
从刻度尺上读出被测压强的值。
2.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压强计的使用方法】把金属盒放入液体中,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的作用,而向里凹,封闭在管内的气体把这个压强传递给液体,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此时右侧液面受到的压强仍是大气压,左侧液面受到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与液体压强之和再减去橡皮膜单位面积弹力的平均值.如果橡皮膜的弹力很小,两侧液柱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强就近似等于液体的压强.压强计也可以用来测气体的压强.把压强计的左侧管跟被测的气体相通,如果被测气体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压强计右侧液面比左侧的高,如果被测气体的压强比大气压小,左侧液面比右侧液面高,两侧液柱高度差产生的压强近似等于被测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的差.【使用压强计需澄清和注意的问题】(1)使用微小压强计研究不同方向液体压强的特点时要注意:压强计的金属盒应保持在同一深度。
(2)压强计的两边高度差来显示液体内部的压强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压强计只是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一个工具,并不是用来测液体压强的仪器。
中考物理_专题实验探究题(力学)(原卷版)-【迎战中考】2021年物理二轮之试卷题型解密
专题4.2 实验探究题(力学)(原卷版)【迎战中考】2021年物理二轮之试卷题型解密(通用版)1.实验探究题是中考物理试卷中必考内容。
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对认识自然、探索规律和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的考试题型。
实验探究题在中考试卷中占有较大比例,认真做好实验探究题的备考复习,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2.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实验探究问题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
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
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
所以学生进行应考时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方法、应用得当,一般都能轻松解决。
3.纵观历年实验探究题,其规律是力学一道题、电学一道题,光学或热学一道题,有的还涉及到机械运动、声现象或电磁现象等内容。
力学部分实验探究主要有物质密度测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影响动能大小因素实验、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测定机械效率实验等。
考查热点有:物质密度测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影响动能大小因素实验、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等。
一、物质密度测量1.实验内容(1)测量工具:密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量筒(量杯)、天平。
用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2)天平的使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测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拨回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表示横梁平衡;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指示值。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引言液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种容器中,如水杯、水桶等。
然而,液体内部的压强是一个我们经常忽视的概念。
本实验旨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揭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性和相关规律。
实验一: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我们首先进行了一项实验,以探究液体深度对压强的影响。
我们选取了一个透明的容器,并在其中注入了不同深度的水。
然后,我们使用一个压强计在不同深度处测量了液体的压强。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液体内部的压强也随之增加。
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因为液体的重力作用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强,从而导致液体内部的压强增加。
实验二: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另一个实验,以研究液体密度对压强的影响。
我们选取了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分别是水和食用油,并在相同深度处测量了它们的压强。
实验结果显示,尽管水和食用油的深度相同,但由于两者的密度不同,其内部的压强也存在差异。
具体来说,食用油的密度较水小,因此其内部的压强也较低。
这说明液体的密度会直接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
实验三:压强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在实验二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液体种类对压强的影响。
我们选取了水、酒精和甘油三种液体,分别测量了它们相同深度处的压强。
实验结果显示,尽管三种液体的密度并不相同,但它们的压强却非常接近。
这表明,液体的种类对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影响较小。
这一结果可能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不同种类的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较小,从而导致了它们内部的压强相似。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2. 液体的密度会直接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3. 不同种类的液体对液体内部的压强影响较小。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液体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使用各种容器,从而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液体压强的探究实验
液体压强的探究实验液体压强的探究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探索液体内部的压强分布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物理定律、实验准备和过程,以及实验的应用和其他专业性角度对这一实验进行详细解读。
一、物理定律在进行液体压强的探究实验之前,我们需要熟悉一些液体压强的相关物理定律。
首先是帕斯卡定律,即液体在静力平衡状态下,任意一点的压强大小与方向都相同。
根据帕斯卡定律,液体内的压强仅与液体的密度和高度有关,并且对液体内部的任意一点来说,压强只与该点所处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形状和容积无关。
另外还有浸没定律,该定律指出,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挤出的液体的重量,与物体的形状和材质无关。
二、实验准备和过程1. 实验材料和仪器本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包括: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玻璃瓶)、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水、橙汁、食用油)、一个支撑物(如长木棍)、一些标尺或尺子等。
2. 实验步骤(1)将透明容器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使其底部与桌面保持平行。
(2)在容器中直立放置一根支撑物,这根支撑物的高度可以通过放置标尺或尺子并调整其位置来设定。
(3)将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别倒入容器中,要保证液体的高度不同,并且顶部要与容器的边缘平行。
(4)通过观察液体的高度以及液体顶部与容器边缘的相对位置,来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分布情况。
(5)如果需要进一步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高度和密度的关系,可以调整容器的高度和液体的种类,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实验。
三、实验应用和其他专业性角度实验结果的应用与涉及液体压强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关。
以下从应用和其他专业性角度对实验进行详细解读。
1. 水塔和水压控制液体压强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水塔和水压控制的原理。
水塔中储存的水会通过重力作用施加压力,带动水流通过管道供应给上层建筑。
而水的流动速度和水压大小与液体高度和密度有关。
通过测量不同高度和密度的液体所产生的压强,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设计水塔的高度和管道的直径,以确保合适的水压供应。
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经典题练《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解析版)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一、实验探究题1.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______问题。
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有关。
小强保持丙图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______,观察中发现U形管两边的高度差没有改变,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的结论。
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
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
小宇认为他的结论是不可靠。
原因是:______。
2.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形管压强计通过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______ 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_____ 的关系.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______ 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__ .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 两个图进行对比.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______ ,发现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方向的压强______ 填相等或不等.3.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
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
2020年北京中考物理复习题型大全031-10.2实验解答题-力学-压强-液体内部压强-22道题6页
3.(单选)如图3所示实验,将压强计放入液体中的某一深度,然后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朝向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保持不变,这个现象说明所示,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常会用到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
他们把这根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按照水面位9.水平实验桌上有微小压强计、刻度尺、水和大小不同的A、B两个空烧杯。
小金学习了液体内部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液体产生的压3.(2019朝阳二模)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小阳用微小压强计进行实验。
(1)使用前用手指按压(不论是重压还是轻压)压强计的橡皮膜时,发现U型管两侧液面没有高度差,则说明该装置________(选填:(2)装置调整好后,若将探头先后放在同一容器的A、B____pA、B两处的压强pA。
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有关。
5.(2019顺义一模)水平实验桌面上有微小压强计、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
小亮进燕山一模)小红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实验中,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膜,竖直插入水中某一深度处。
2.(2018房山二模)(多选)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小丽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情景如图所示。
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刻漏是人类最早制造的不完全依赖天象、相对独立运行的计时仪器。
刻漏以水等液体(也有少数例外,如水银或沙等)为工作物质,根据流水的量与流逝时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漏壶或箭壶中的水量变化来度量时间的。
我国使用刻漏的时间非(3)小明实验中还发现: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也越大。
为了寻找二者变化的具体规律,小明又采用在液体中可以直接显示所在位置压强的数字式液体压强计,进行了定量探究。
他首先在空气中调整压强计示数为零,然后进行实验,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小红同学做的实验如图8所示。
主要实验过程如下:将压强计的金属探头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同一深度保持静止,观察比较U型管两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时,情景如图9甲和乙所示,由此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变______(选填“大”或“小”)。
研究液体压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体压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和方向的关系;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力,其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深度和方向有关。
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与液体深度成正比,与液体方向无关。
三、实验器材1. 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1套;2. 大烧杯2个;3. 水和盐水(密度不同);4. 刻度尺1把;5. 实验记录本1本。
四、实验步骤1. 将U型管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烧杯中的水中,观察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记录数据;2. 保持探头所在深度不变,将探头分别朝上、朝下、朝侧面放置,观察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记录数据;3. 改变探头所在深度,分别记录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4. 将探头放入烧杯中的盐水中,重复步骤1-3,观察并记录数据;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1. 水中:- 深度3cm时,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为1cm;- 深度6cm时,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为2cm;- 深度9cm时,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为3cm。
2. 盐水中:- 深度3cm时,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为1.5cm;- 深度6cm时,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为3cm;- 深度9cm时,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为4.5cm。
六、数据分析与结论1. 在相同深度下,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
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深度下,盐水中的压强大于水中的压强,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2. 在相同液体中,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实验数据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液体压强也随之增大,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
3. 在相同液体和相同深度下,液体压强与方向无关。
实验数据表明,在不同方向放置探头时,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液体压强与方向无关。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液体压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探究了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和方向的关系。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初中物理实验
【仪器和器材】 微小压强计 (J2114型),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
(J2113型),玻璃容器(量筒、烧坏或玻璃杯),方座支 架(J1102型),水,红水。 【注意事项】 1、让学生知道观察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是通过微小压强计
中两液面高度差来反映的; 2、一定要向学生介绍清楚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每个构件的作
用和用法; 3 、用橡皮胶管连接压强计和试验器时一定要注意观察两液
面高度是否相平; 4 、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如何改变橡皮膜的方向和所处深度
以及液体密度; 5、不作实验时,要将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和微小压强计分别
拆开,易碎元件用纸包好,放入包装盒内保存。
实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⑴器材:压强计,水,盐水,大烧杯, 刻度尺
③换用盐水,看看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 强是否与密度有关
该实验说明什么?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
该实验说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
明什么? 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该实验说明什么?
③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 等
④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密度有关,深度 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压强计的原理:当探头上 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 两边高度差表示出压强的 大小,压强越大,液面高 度差越大
⑵步骤:
①把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看看液体内部是否 存在压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 头的方向,看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 是否相等.
②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 和深度有什么关系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解析版)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一、实验探究题1. 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 .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 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图乙和图丙是将该装置的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情况,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图丙和图丁,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___ 有关.2.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________________ 时,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相同。
(2)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 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同一深度不同的方向,并比较每次的橡皮膜方向及相应的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 。
(填符号)3 3 3 3A.酒精(ρ酒精=0.8 ×103kg/m3)B .植物油(ρ植物油=0.9 ×103kg/m3)(4)若图乙中U 形管左右两侧红墨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3. 下列四幅图是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四个场景,外,其余杯中装的都是水。
除图④杯中装的是盐水与大气压之差约为(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_____________ 的变化而知道压强大小变化的;(2)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 ;(3)比较②④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 ;(4)比较②③两幅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____________ 无关。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解析版)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装置的名称是______ .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______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图乙和图丙是将该装置的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情况,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图丙和图丁,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 有关.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______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相同。
(2)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同一深度不同的方向,并比较每次的橡皮膜方向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这是为了探究______。
(3)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______。
(填符号)A.酒精(ρ酒精=0.8×103kg/m3)B.植物油(ρ植物油=0.9×103kg/m3)(4)若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红墨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______Pa.(ρ红墨水≈1.0×103kg/m3)3.下列四幅图是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四个场景,除图④杯中装的是盐水外,其余杯中装的都是水。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______的变化而知道压强大小变化的;(2)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3)比较②④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4)比较②③两幅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______无关。
4.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型管的两端液面的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专题实验13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含解析
实验13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考点聚焦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经典例题1.(2019•宜宾)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2)分析图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4)牛顿第一定律(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答案】(1)相等;摩擦力;(2)快;(3)静止;匀速直线运动;(4)不是【解析】(1)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摩擦力;(2)根据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毛巾表面最粗糙,阻力最大,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快;(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分析】(1)该实验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才有意义,所以要控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释放,实验中的阻力来自于下车与接触面的摩擦力;(2)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
液体压强实验报告
液体压强实验报告液体压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我们进行了一次液体压强的实验,并撰写了这份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液体深度下的压强,验证液体深度与压强之间的定量关系,进一步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实验仪器与材料:1. 液体压强实验装置2. 多种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水、油等)3. 密度计4. 刻度尺5.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将液体压强实验装置放置在水平台上,并调整仪器使其水平。
2. 在液体压强实验装置中加入所选液体,记录液体的种类和密度。
3. 使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 依次在液体中不同的深度处测量液体的压强值,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不同液体深度下的压强数值。
6.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液体深度与压强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测量和计算,我们得到了不同液体深度下的压强数值,并绘制成图表。
我们发现,在相同液体密度下,液体深度与压强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即压强随液体深度增加而增加。
结论:本实验验证了液体深度与压强之间的定量关系,为我们深入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提供了实验依据。
通过实验我们还发现,液体的密度对压强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不同密度的液体在相同深度下的压强值是不同的。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及改进:1. 实验中由于仪器精度等因素可能导致测量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液体的温度变化对密度和压强值的影响,可以控制液体温度或进行相应校正。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基础。
液体压强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通过这份实验报告,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液体压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5.实验五: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五: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一、实验要点巧提炼烧杯、水、盐水、U形管压强计二、跳出陷阱看本真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且甲、乙两容器中装有相同高度的同种液体,比较两容器底所受的液体压强p1、p2的大小三、针对训练再巩固1.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实验室里,用图甲所示的U形管压强计测量液体的压强.调节装置使橡皮膜未受到挤压时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实验中通过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选填“有色”或“无色”)的.要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实验探究方法称作法.(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时,应选取图乙和图来进行研究.对比图丙和图丁,可得结论:.(4)在图丙中,固定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属盒处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这是为了探究同一深度处,液体向的压强大小关系.(5)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当蛟龙号潜水器下潜到7000m深度时,所受海水的压强为Pa.(ρ海水=1.03×103kg/m3)2.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如图甲所示,小华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橡皮膜并扎紧.(1)将瓶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如图乙所示,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强;将瓶向下压,橡皮膜内凹的程度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2)接着将某液体缓慢倒入瓶中,当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如图丙所示,说明倒入液体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3)将图甲中的装置倒置,然后在瓶口紧密连接一根无色透明胶管,并灌注红墨水,如图丁所示.使胶管内液面高于橡皮膜,将塑料瓶蒙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4)使装置保持图丁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会有部分液体从洞口流出,最后稳定时,塑料瓶和胶管里的液面相平,此时塑料瓶与胶管构成一个 .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已知:①a、b两点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保持不变);②a点压强等于a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左管内气压p1之和;③b点压强等于b点上方液柱压强与右管内气压p2之和;④液体1和液体2密度不同.该小组同学先关闭K2、打开K和K1,用抽气机抽气,进行多次实验.再关闭K1、打开K和K2,重复上述操作.具体数据记录如下表:(1)以下研究过程所用到的方法与本实验中所用的方法明显不同的是 .A.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B.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C.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D.研究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被举高高度的关系(2)通过比较第一次和第四次所测得的数据,可以研究 .(3)通过比较第四、第五、第六三次测得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该小组同学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参考答案1.(1)相平 U型管液面的高度差(2)有色控制变量(3)丙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各个方向上(5)7.21×1072.(1)深度 (2)小于 (3)压强 (4)连通器3.(1)A (2)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3)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压强随液柱的升高而增大(合理即可)(4)换不同密度的液体重复实验(合理即可)。
科学液体压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液体压强的分布规律;2. 确定液体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3. 学习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液体压强是指液体对单位面积所施加的压力。
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深度以及重力加速度有关。
根据流体静力学原理,液体压强在液体内部是均匀分布的,且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的大小相等。
三、实验器材1. 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2. 大烧杯3. 水、盐水(不同密度)4. 刻度尺5. 橡皮膜6. 实验台四、实验步骤1. 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观察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记录数据;2. 保持压强计的探头所在的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如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观察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记录数据;3. 改变探头的深度,例如先移至6cm深处,再移至9cm深处,分别记下压强计液面的高度差;4. 换用盐水(密度大于水),保持探头深度不变,观察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记录数据;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1. 深度与压强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的大小相等;- 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2. 液体密度与压强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同一深度处,密度较大的液体压强较大;-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 液体压强的均匀分布通过改变橡皮膜的方向,我们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始终相等,说明液体压强在液体内部是均匀分布的。
六、实验结论1. 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深度越大,压强越大;2.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 液体压强在液体内部是均匀分布的。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压强计的探头在液体中的位置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进行实验时,要确保探头位于液体内部,避免探头与容器底部或侧壁接触;2. 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受到液体表面张力、容器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一、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实验器材】:压强计;相同的大烧杯2个;食盐;水;刻度尺。
【实验设计】:提出问题: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或假设:可能与液体深度,液体的密度,液体重力,方向等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①将水倒入烧杯,如图a,控制探头在水下深度不变,调节旋钮改变探头的朝向,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②如图b,控制橡皮膜的朝向不变,改变探头浸入水中的深度,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③如图c,控制探头在水和盐水下的深度相同,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记录】:实验内容液体物质探头浸入水下深度橡皮膜朝向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cm)a 水相同(5cm)向下相同(5cm)向前相同(5cm)向上不同(3cm) 向下b水不同(5cm)不同(7cm)向下向下c水相同(5cm)向下盐水相同(5cm)向下【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种液体在同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考点方向】1、由图1、图2可以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因此在太空失重情况下液体不会产生压强)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采用了哪些方法?答:。
3、通过观察什么知道液体压强大小的?答“”。
4、实验前的两个操作:(1)。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实验时发现U型管内高度差没变化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答:。
6、使用的U型管是不是连通器?答:。
7、此实验U型管内液体为什么要染成红色?答:。
8、比较甲乙实验结论是:。
9、比较乙丙实验结论是:。
9、如图甲乙,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和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答:。
10、如图丙,左侧金属盒的深度和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答:。
11、测量出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能否算出金属盒在左侧液体中的压强?答:。
【创新母题】: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的两端液面的__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这种实验探究方法称为法。
(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________的增加而增大.(3)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应选择图________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4)在进行(2)和(3)的实验中都是采用的法。
(5)已知乙图中U形管左侧液柱高为 4 cm,右侧液柱高为10 cm,则U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____________Pa(ρ水=1×103 kg/m3,g取10 N/kg)。
(6)小明在进行上述实验时,增加金属盒的深度,发现U形管两侧的高度差不发生变化,其可能的原因是。
(7)如图丙,如果将金属盒上的橡皮膜保持深度不变,上下左右旋转后,看到的现象是;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练习1:(2019•枣庄)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压强计上的U型管(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其调节的方法是(选填“A”或“B”),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有关。
(4)比较两图,可以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5)已知图丁中U型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10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为Pa.(ρ水=1.0×103kg/m3,ρ盐水=1.1×103kg/m3,g=10N/kg)。
练习2:(2019•济宁)小明跟着爸爸去游泳,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感觉呼吸略微有些困难,越往深处感觉越明显,由此激发了他想研究水的压强特点的想法。
(1)图甲中是小明利用底部和侧壁套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倒入水后的实验现象,由此可说明;(2)下表是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水内部压强时的几组数据。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序号深度/cm 橡皮膜方向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1 5 朝上 4.92 5 朝下 4.93 5 朝侧面 4.94 10 朝侧面9.7图甲图乙5 15 朝侧面14.6①比较前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②比较序号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早在1648年,物理学家帕斯卡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图乙所示。
结果,他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木桶撑破了。
此实验不仅证明了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还由此说明了液体的压强与无关(4)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当蛟龙号潜水器下潜到7000m深度时,所受海水的压强为 Pa(g取10N/kg,p海水=1.03×103kg/m3)。
练习3:(2019·杭州)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
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状变化。
(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人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将注人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植中,慢慢向下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________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4:(2019·菏泽)小明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的实验情形,如图所示。
(1)小明安装好实验仪器后,发现U型管两侧的液面不相平,如图A所示,实验前需要将U型管两侧液面调整相平,方法是。
(2)小明调整好仪器,将探头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多次调整探头方向,如图B、C、D所示,其探究的问题是。
(3)根据C、E两个图中的现象可以看出: _。
练习5:(2019·湘潭)如图1所示,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ρ盐水>ρ水)(1)实验中,将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转换为用U型管两侧液面的_ __来表示。
(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_ __(选填“有色”或“无色“)。
(3)将探头放在图2所示液体内部的A.B位置,观察到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 B>h A,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这说明同种液体內部的压强随_ __的增加而增大。
(4)将探头放在图2中所示液体内部等深的B.C位置,观察到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 C___h B(选填”<””=”或“>“),这是为了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___ 关系。
(5)由以上实验可知图2所示液体内部A. B. C.D四个位置压强最大的是位置_ __。
练习6:(2018•衡阳)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的变化,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选填“内凹”或“外凸”)。
(2)通过比较C、D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同一液体的压强的增加而增大。
(3)通过比较D、E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越大,压强越大。
(4)通过比较A、B、C三个图,可得到结论:。
练习7:(2018•呼和浩特)小涵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压强计(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2)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她所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调节的方法是(选填“A“或“B”)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3)调好后,将探头放入水中,并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如图乙所小,同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这是为了探究。
实验十一、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解析版【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实验器材】:压强计;相同的大烧杯2个;食盐;水;刻度尺。
【实验设计】:提出问题: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或假设:可能与液体深度,液体的密度,液体重力,方向等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步骤】:①将水倒入烧杯,如图a,控制探头在水下深度不变,调节旋钮改变探头的朝向,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②如图b,控制橡皮膜的朝向不变,改变探头浸入水中的深度,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③如图c,控制探头在水和盐水下的深度相同,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实验记录】:实验内容液体物质探头浸入水下深度橡皮膜朝向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cm)a 水相同(5cm)向下相同(5cm)向前相同(5cm)向上b 水不同(3cm) 向下不同(5cm)不同(7cm)向下向下c水相同(5cm)向下盐水相同(5cm)向下【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种液体在同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考点方向】1、由图1、图2可以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有流动性。
(因此在太空失重情况下液体不会产生压强)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采用了哪些方法?答: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通过观察什么开知道液体压强大小的?答“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4、实验前的两个操作:(1)先检查U型管左右两边的液面是否相平。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型管中液面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明显,则气密性良好)。
5、实验时发现U型管内高度差没变化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答:气密性不好,拆下来重新安装。
6、使用的U型管是不是连通器?答:不是。
7、此实验U型管内液体为什么要染成红色?答:使实验效果明显,便于观察。
8、比较甲乙实验结论是: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9、比较乙丙实验结论是: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9、如图甲乙,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和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答:相等,因为两侧产生的压强相等,液体密度相等,所以深度也相等。
10、如图丙,左侧金属盒的深度和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答:U型管内高度差比金属盒的深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