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

合集下载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力 二、重力》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力 二、重力》优质课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及重垂线的应用。

3、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并能用公式G=mg计算相关问题。

4、经历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探究,能对实验过程实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有,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水平。

2、通过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学习信息处理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水平、实验水平和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水平。

3、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使用结论对实际问题做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提升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交流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观察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手段]让学生用日常生活、学习用品做实验,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科学就在眼前,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在探究实验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猜想、操作、记录、分析论证、交流评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注意增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用具] 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玩具“不倒翁”、橡皮泥、投影仪。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课件(①苹果下落②水往低处流③抛出的球落地④羽毛飘落)引导提问:课件(①你看到的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②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讨论结论:原因是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重力。

推动新课:一、重力的由来:1、1665至1667年间,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苏科版八年级下《8.2重力》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8.2重力》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8.2重力》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8.2 重力》教案
导入新课:
1. 复习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 新课引入演示:① 让手中的粉笔自由下落;② 把杯中的水倒出来,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通过观察,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讨论得出:物体都是由高处落到低处,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由此引入本节课题。

新课教学:
1. 什么是重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例如,粉笔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
文件大小: 18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2020--2021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重力力的示意图教案

2020--2021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重力力的示意图教案

教案:20202021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8.2重力力的示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2节,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重力和力的示意图。

1. 重力:介绍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

2. 力的示意图:讲解力的示意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 让学生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

2. 教学重点:力的示意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2. 学具: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物体,感受重力的存在。

2. 知识讲解:1) 重力:介绍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

2) 力的示意图:讲解力的示意图的概念、作用和绘制方法。

3. 例题讲解:用模型演示重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表示给定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力的方向和大小,以及力的示意图的概念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重力:概念、作用点、方向、大小。

2. 力的示意图:概念、作用、绘制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表示给定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答案:根据给定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准确地绘制出力的示意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重力的应用,如重力加速度、重力势能等。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力的示意图来分析生活中的力的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力的方向和大小一、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地球的中心,即地心。

八年级物理下册8.2重力教案新版苏科版word版本

八年级物理下册8.2重力教案新版苏科版word版本
重力
课题
8.2(1)重 力
执教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归纳
教学
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9=9.8N/kg的物理意义
重点
重力 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
理解公式 :G=mg,知道9=9.8N/kg的 物理意义
结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千克/牛(是一个定 值).
关系式: G=mg m为质量, g为比值(9.8牛/千克)
g=9.8牛/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 8牛.
拓展:
假如物体的重力减小或消失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举重
宇航员在太空
三.重力的方向.
三.总结
四.作业;
补充习题、随堂练
引入课题
投影Leabharlann 实验归纳总结投影观察实验
课后练习
板书
第二节重力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大小(物重)跟质量成正比。
关系式: G=mg m为质量, g为比值(9.8牛/千克)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重力的作用点叫 重心
反思
教学
用具
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弹簧
主要教学过 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视频:黄果树瀑布
运动员跳水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重力的产生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重力教案1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重力教案1 苏科版

课题:§8.2 重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力的概念,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5)知道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

【过程与方法】⑴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对实际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⑵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3)通过组织学生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养成尊重自然规律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和重力的方向;(2)重力的概念。

【难点】重力概念的建立。

【器材】铁架台、重垂线、橡皮泥、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讲个故事,在上个世纪,有个爱思考、爱提问的小男孩,一天,他站在一棵苹果树下,突然,成熟的苹果纷纷从树上落下来,有一个苹果刚好落在小男孩的头上,于是,小男孩想到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个小男孩是谁吗?导语二师: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放手后,笔会向哪一方向运动?学生动手实验。

导语三师:包围地球的大气为什么不会逃逸?月球为什么绕着地球运转?由于上述的自然现象你能联想到什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是否存在一种引力?它是地球产生的吗?这一节课就来学习关于它的知识。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重力的产生【做一做】设计一个实验与重力的产生进行类比。

用磁铁吸引小磁针,但磁铁不能接触小磁针。

【议一议】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小磁针会被吸引吗?教学札记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重力的方向,【讨论交流】当磁铁靠近小磁针时,小磁针会被吸引,汉移动磁铁时,小磁针也会随磁铁一起移动。

原来是由于磁铁对小磁针的吸引而使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重力力的示意图》教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重力力的示意图》教案

教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2 重力力的示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8.2 重力力的示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3.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

5. 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一种图示方法,用来表示物体受到的力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能用公式 G=mg 计算物体的重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物体受力情况的能力。

3. 通过对重力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重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投影片。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演示实验: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2)提问: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什么力?这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方向是什么?2. 知识讲解:(1)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

3. 例题讲解:(1)题目: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多少?解答:G=mg=2kg×9.8N/kg=19.6N。

(2)题目:一个重力为 10N 的物体,它的质量是多少?解答:m=G/g=10N/9.8N/kg≈1.02kg。

重力教案

重力教案

置(由引力常数 g 决定)
掌握了重力大小的方法 G=mg 并能灵活
运用
方 知道物理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法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
熟悉课堂中探究活动的步骤
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大小 技 能 实验探究操作规范
能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能交流归纳观察实验结论及规律的能力
课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动手、动脑,发
堂 言次数多
指出有些学生测物重时的错误 做法(例如弹簧测力计不校零, 测力计放置不竖直,钩码没有静 止就迫不急待地读数等).
学生探究 2:提出问题:重力 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点拨:我们怎样来设计实验 研究物重和质量之间具体关 系.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怎样
1、讨论探究方案; 2、选取所需器材; 3、制定实验步骤;
根据计划完成 实验和实验记录, 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问:
什么叫重力?
拿起学生桌上的笔和书
提问:笔和书都受到受到重
力吗?请一位同学两手分
别拿笔和书, 提问:谁的重力大?怎样知
学生参与体验
道重力的大小呢?
提问:重力可用什么仪器进 行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包括弹簧测力计如何放置,手 提在哪里,测量时物体和弹簧测
一位同学演示 如何用弹簧测力计 测量钩码的重力
对本节内容进行知识 梳理,帮助学生掌握 所学内容
5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流程图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提问)
引入重力的概念(教师演示、 课件展示重力定义)
组织学生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 素
让学生了解重锤线的应用 (演示并展示 ppt 图片)
组织学生观感察重力的方向 (演示) 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 (图片及动画展示)

苏科物理第八章重力教案设计.docx

苏科物理第八章重力教案设计.docx

课时数教学内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课题8.2重力力的示意课型:新授课程标准维甘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2.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二mg,知道g=9.8N / kg的意义。

3.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对实际问题做出分析。

4.知道用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

知道力的三要素。

5.通过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重力的方向;力的示意图教学难点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重力的方向;力的示意图教具学具弹簧测力计、若干个钩码、剪刀、线(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小球、铁架台、线、剪刀(探究重力的方向)学习内容.过程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一、引入课题观察关于“瀑布”的一些图片,从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引入问题。

①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跳伞的人为什么会落向地面?观察“蹦极”、“苹果下落”、“航天飞机绕地球运动”、“月亮绕地球运行”等图片。

②出示以一小球,我们来共同做几个实验:上述现象都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事例又说明了什么?总结: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二.重力的产生1.重力产生的原因:曲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的施物体:地球注意:①生活屮常把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②物体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学生回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观察图8-16, 了解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的方法。

测量:圆珠笔,椽皮擦,物理课本……三、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生活中你感觉到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所受的重力也越大吗?2.(活动)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

过程:改变钩码的数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钩码所受的重力,并将各钩码的质量和所受重力的大小记录在表格相应的栏目中。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 教案

八年级物理学科电子教案教材: 苏科版物理1 / 3【实验】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提出猜想:重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形状、质量、体积等……(2)设计实验:学生设计验证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方案.学生自行尝试设计;小组交流探究方案;形成完善实验方案。

回答以下问题:A.你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B.要用到的器材有哪些?C.如何进行实验?D.如何进行实验数据记录?(3)进行实验、记录数据A、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器材:弹簧测力计、橡皮泥过程: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橡皮泥所受的重力。

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B、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

过程:改变钩码的数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钩码所受的重力,并将各钩码的质量和所受重力的大小记录在表格相应的栏目中。

设计实验表格:次数钩码质量(kg) 钩码重力(N) 重力和质量的比值(N/kg)123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对错误的数据,分析出错的原因,要求出错小组再实验一次。

(4)结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G = mgG—重力(N) g = 9.8 牛/千克g的物理意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粗略计算时取10 N/kg)3、重力的方向(1)通过演示课本图8-17实验,让学生明确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两次对比实验,静止和运动时)(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学生实验】检查墙壁是否竖直、窗台是否水平等(重垂线)。

O B 图53 / 3。

淮安市八年级物理下册 8.2 重力教案 (新版)苏科版

淮安市八年级物理下册 8.2 重力教案 (新版)苏科版

重力课题8.2(1) 重力执教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归纳教学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9=9。

8N/kg 的物理意义重点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难点理解公式:G=mg,知道9=9。

8N/kg 的物理意义教学用具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弹簧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视频:黄果树瀑布运动员跳水二教学过程设计一.重力的产生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二.重力的大小(物重)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形状,体积等有关设计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量,填入课本表中。

结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它们的比值是9。

8千克/牛(是一个定值).关系式:G=mg m为质量, g为比值(9。

8牛/千克)g=9。

8牛/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引入课题投影实验归纳总结投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牛.拓展:假如物体的重力减小或消失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举重宇航员在太空三.重力的方向.演示: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的方向是跟水平面相垂直的。

四.重垂线:依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制成重垂线。

作用: (1)建筑(墙壁是否竖直)(2)物理天平上(检查横梁是否平衡)五.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规则:几何中心.小结:重力和质量的区别六.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影观察实验课后练习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三.总结四.作业;补充习题、随堂练板书第二节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大小(物重)跟质量成正比。

关系式:G=mg m为质量,g为比值(9。

8牛/千克)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4.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反思。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教学设计

《重力力的示意图》教学设计作者:陕西省三原县嵯峨中学孙县锋一、教材依据九年义务教育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力的示意图》二、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依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学生的实际从三个方面出发设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包括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在探究重力的大小和重力的方向知识时设计了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知识,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

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和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较差,为此在设计时一是改变了原来教材的编排,力的三要素教材上是在学完了重力后才提到,我在设计教学过程,讲重力知识时就按照三要素去讲,隐含着力的三要素,重力势能教材上是学完了整节课后才学习,我在设计时把此部分知识安排在了重力讲完后,这样做以调整让教材中的知识思路更清晰,更便于学生去学习;二是重视物理课的实验性,物理课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实验中获得知识,所以在教学时依据内容需要,设计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培养学生的能力;三是重视物理教学的生活性,物理内容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教学中列举了大量的与本节知识相关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培养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势能,力的描述方法,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尝试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科学的猜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现代教学手段:注重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实物的观察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点四、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五、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力的示意图六、教学准备1、把本班48名学生进行分组,分成12组,每组确定组长一人,便于在小组实验时的操作。

2、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13个,钩码若干,铁架台13个,细线13条3、所需的其他器材:小黑板2个,建筑用重垂线1个,不倒翁1个,旧式落地扇1个4、把本节课的练习题、例题写在小黑板上附表1:附2:网络教学资源1、不倒翁的原理及制做/view/182676.htm#8(让学生浏览该网站,并制做不倒翁)2、重力势能:/view/60577.htm(让学生课外学习,拓宽学生知识面)八、教学反思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习惯为主,所以在本节课中处处以学生为主,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目的,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本节课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教学中更加注意到了学生的情况,学生的实际。

八年级物理下册 重力教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重力教案 苏科版

重力教案苏科版物理课题名称:重力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2、探究重力的大小和重力的方向3、 3、知道重力势能及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2、判断重力的方向教具:多媒体展示台、课件、铁架台、重垂线、陶土、钩码、弹簧测力计、细线教学设计:讲授、练习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讲个故事,在上个世纪,有个爱思考、爱提问的小男孩,一天,他站在一棵苹果树下,突然,成熟的苹果纷纷从树上落下来,有一个苹果刚好落在小男孩的头上,于是,小男孩想到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个小男孩是谁吗?生:牛顿师:那么他想到的是什么问题呢?生: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师:我们班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解答牛顿的疑问啊?生:是因为受到地球的吸引生:可能是受到了一种力量吧师:同学们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啊,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课件展示)重力的英语怎么读?生:Gravity师:我们就用Gravity的第一个字母大写“G”来表示重力,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在座的每位同学,这里的桌子,仪器等受不受重力作用?生:受师:那么天上的飞机和小鸟它们受不受重力作用?生:受的师:怎么证明呢?它们都在飞啊?生:如果飞机突然没油了,小鸟受伤了的话,它们都会往下掉。

师:嗯,很好。

像“9·11”事件,飞机失事后就坠落了,很悲惨的一幕。

生活中啊,物体重力的大小,称为物重,也可叫做重量。

二、重力大小师:平时说一辆卡车比较重。

一张纸比较轻就是指它们重力大小不同。

老师这有一个钩码,谁有办法帮老师测一下它有多重?生:要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它的重力是1N。

师:这还有一个钩码,来,你来测测它有多重?生:测量,它的重力是2N师:这两个钩码还不一样重,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如何来测量物重,那么请同学们猜一下,重力的大小可能会与哪些因素有关啊?同桌讨论,商量一下看。

八年级物理下册 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教案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教案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b.
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c.箭头末端标明力的名称和力的大小。

[例题选讲]:
例3:一个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其质量为30Kg ,受到大小
为200N,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的拉力,画出物体所受重力和
拉力的示意图。

[巩固练习]:
画出下列各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观察flash视频,思考一下问题:
①从大坝流下的水为什么能发电?
②举高的重锤为什么能将桩打入地下?
六、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被举高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能对其它物体做功,而具有重力势

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统称为势能。

七:课堂小结:[略]
被举高的物体具有
能量
列举物体具有重力
势能的事例
观看flash视频材
料-空间站内失重现
象(根据时间安排)
三、思考与作业假如有一天地球上所有物体所受重力突然消失,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想
得越广越好,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教。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力的示意图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力的示意图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力的示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无关。

6. 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掌握重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

2. 培养学生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的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大小、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重力的作用点的确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提问: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到地面上?(2)学生回答:因为地球的吸引。

2. 重力的概念:(1)教师提问:重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哪一端的?(2)学生回答:重心。

3. 重力的方向:(1)教师提问:重力的方向是什么?(2)学生回答:竖直向下。

4. 重力的大小:(1)教师提问: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学生回答: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无关。

5. 力的示意图:(1)教师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2)学生练习画力的示意图。

6. 重力的作用点:(1)教师提问:如何确定重力的作用点?(2)学生回答: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08重力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08重力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08 重力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2节“重力”。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2. 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其中g=9.8N/kg。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认识重力,理解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和方向。

2. 让学生掌握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点和方向。

难点: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重锤、测力计、质量器。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力的概念,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重力。

2. 知识讲解:a. 通过地球仪和重锤,讲解重力的概念和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b.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c.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3. 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b. 给出重力计算公式 G=mg,并解释其含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计算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

2. 施力物体:地球3. 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物体4. 作用点:重心5. 方向:竖直向下6. 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G=mg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纸上画出重力的方向。

2. 根据重力计算公式,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二、重力力的示意图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二、重力力的示意图_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二、重力力的示意图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重力”。

本节主要介绍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4. 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一种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作用点。

2. 培养学生掌握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作用点。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现象吗?请解释这一现象。

学生回答: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因为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2. 知识点讲解:(1)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

3. 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示例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绘制力的示意图。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求重力的大小。

解题步骤:(1)确定物体受到的重力公式:G=mg(2)代入物体的质量m=2kg和重力加速度g=9.8N/kg(3)计算重力的大小:G=2kg×9.8N/kg=19.6N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求重力的大小。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doc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doc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3. 引导学生发现“水平”的意义•4.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各个地区的“竖直向下二板书: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过程 设计教 师 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其它类似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对重力的认识° 板书: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二、探究发现重力的方向 1.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去探究重力的方向。

%1 不经任何实验,仅凭印象、凭经验; %1 剪断细线,引导学生发现重力方向与小球 下落方向的关系; %1 引导学生发现重力方向与悬线下垂方向的 关系O 2.引导学生发现“竖直”的意义。

学生 活动 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讨论。

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讨论、 改进,确定观察重力方向的最 佳方案。

设计实验,发现“竖直”与“垂 直”的差别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初步感知 重力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 交流能力,和实事 求是、探索真理的 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比较和 分析的能力。

通过充分的直观体验,发现“竖直,,与“水平,,的关系 丰富学生生活经 验,交流生活体 验。

深化对重力的方 向的认识。

活动:请利用手边的工具,你能用多少种方法 检验我们的桌面是否水平? 动手动脑,在活动中深化对知 识的理解。

引导学生利用已 有的物理知识解 决实际生活中问 题,培养学生关注 生活。

过程 设计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容 组别、\ 重力大小可能的相关因素第一组 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三、探究重力教大小解关黑素动 ―1,引宇猜福;重力的木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蔬 争当小小科学家 2.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重力的相关 因素。

容 组济、 m/kgG/N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第四组 结论 探索与发现板书:重力的大小G=mg3.补充说明:g 的值随着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的变化而变化。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补充:重心与几何中心重合的条件。

五、信息速递1、 人类身高受重力的影响;2、 “神州五号”飞船的相关信息;3、 万有引力的初步知识。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水平”的意义。

.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各个地区的“竖直向下”板书: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活动:请利用手边的工具,你能用多少种方法《重力》教后反思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孙雯在认真的备课、上课之后,我根据实际上课效果反复思量教学设计,现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节课的看法。

首先,我对这一节课的整体印象是:这节课以重力的知识为载题,围绕重力的方向和大小设计探究活动。

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了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后,知道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G=mg;掌握了对重垂线、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的操作技能;体验到了科学探究成功后的快乐;初步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下面,我就将结合具体事例来谈一谈这节课中的一些亮点:1、创设了适宜的探究情景在课的一开始,我展示了两组镜头——美丽的瀑布引人入胜,田亮跳水则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这两个情境,既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一下子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位置。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探究重力的方向的环节里,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垂直或是竖直,我首先问“能不能凭空想象?”学生们经过思考,一致认为“应通过实验验证。

”在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里是用眼睛观测重物下落方向的,我问“这样观察清楚吗?”引导学生发现“由于重物下落的速度太快,看不清,所以这是由大概的印象得出的结论,不可信。

”最后,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系重物的细线下垂方向可以体现重力的方向。

这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完善方案。

在这里,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正是所谓的“授人以渔”。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俩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俩交流一下,每个人就会有两种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会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

●知道重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实验探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得到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重力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社会中的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和道理。

.引导学生发现“水平”的意义。

板书: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教后反思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孙雯
在认真的备课、上课之后,我根据实际上课效果反复思量教学设计,现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节课的看法。

首先,我对这一节课的整体印象是:这节课以重力的知识为载题,围绕重力的方向和大小设计探究活动。

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了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后,知道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G=mg;掌握了对重垂线、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的操作技能;体验到了科学探究成功后的快乐;初步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下面,我就将结合具体事例来谈一谈这节课中的一些亮点:
1、创设了适宜的探究情景
在课的一开始,我展示了两组镜头——美丽的瀑布引人入胜,田亮跳水则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

这两个情境,既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一下子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位置。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在探究重力的方向的环节里,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垂直或是竖直,我首先问“能不能凭空想象?”学生们经过思考,一致认为“应通过实验验证。


在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里是用眼睛观测重物下落方向的,我问“这样观察清楚吗?”引导学生发现“由于重物下落的速度太快,看不清,所以这是由大概的印象得出的结论,不可信。


最后,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系重物的细线下垂方向可以体现重力的方向。

这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完善方案。

在这里,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正是所谓的“授人以渔”。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俩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俩交流一下,每个人就会有两种思想。

”但,个人认为这仍只是停留在浅表的交流,高水平的交流不应是简单的叠加,而应是两种思想的碰撞上升,其结果必然会大于二者之和。

在这一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不断的质疑思辩,这就是一种高水平的交流。

这一节课为什么能够活力四射,那正是因为在交流碰撞中不断迸发出的创新的火花。

4、注重实验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

在这一节课的几个环节中,我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自己获得知识,让他们尽可能的贴近科学
的真实,学生们也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主动。

5、注重启发的策略
当有一名学生说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时,我没有直接道出这种做法的缺点,而是给学生留足了时间,点拨其思维,引导学生们自行发现、自行完善,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化认识,有能保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6、注重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从课一开始的构建探究情境,一直到最后的站立游戏,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他们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我始终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协助者,在和谐愉快的气氛里,实现了教与学的共振。

最后谈一谈需要修改的地方。

1、信息速递这个环节稍显突兀
信息速递中的第三条信息忽然提到万有引力,如果在此之前先谈一谈月球引力,那就可以为后面阐述万有引起作好铺垫,知识结构也更加合理。

此外,其他的信息可以充分利用尖端教育技术,辅以图象、声音、数字等,使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海里更加的丰富、立体、鲜活。

2、科学探究过程开放性不够
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时,学生们提出了七个猜想,而当时课上准备的实验器材只能探究与形状和质量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课前,还应先充分设想学生有可能提出的猜想、充分准备实验器材,在课上就可以让学生们充分的自选器材,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这样做可能需要在课前花费很多的工夫,但对学生来说,由他们自行探究出来的实验结论更加的有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