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统计学题库
人口统计学题库
![人口统计学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c1bb2b7ea8956bec0975e37a.png)
8、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9、年龄别性别比指相同年龄组的男女人口数之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某一年龄组女性人口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相同年龄组的男性人口数。
10、出生婴儿性别比是指某年出生的婴儿中男婴和女婴的对比比例关系。
11、虚岁年龄一般是出生后当年就算一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一岁。
12、确切年龄是从出生之日起至计算之日为止所经历的真实日数。
13、周岁年龄(实足年龄)是从出生时起至计算时为止共计经历的整年数。
14、少年人口儿童系数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15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15、年龄中位数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
16、年龄众数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
17、平均年龄是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一般特征的指标,能说明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
18、高等教育普及率通常以每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表示。
19、文盲半文盲率是指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20、就学率是指某一时刻各级学校在学人数与相应年龄人数之百分比。
21、在业人口也称为就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一部分人口。
22、非在业人口指我国城镇中达到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不能取得劳动报酬的那部分人口。
23、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处在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
24、非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
25、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26、老年人口负担系数(老年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7、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8、出生人数指一定人口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内出生的、离开母体后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数总和。
区域人口试卷(含答案解析)
![区域人口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c791c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8.png)
区域人口试卷(含答案解析)
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关于区域人口的试卷,并包含了答案解析。
试卷旨在测试读者对于区域人口的相关概念和统计数据的理解。
以下是试卷的内容。
试卷
1. 区域人口是指什么?
- A. 某一城市的人口总数
- B. 某一国家的人口总数
- C. 某一特定区域的人口总数
- D. 某一家庭的人口总数
答案:C。
区域人口是指某一特定区域的人口总数,可以是城市、国家或其他地理区域。
2. 区域人口统计数据可以用来做什么?
- A. 分析人口增长趋势
- B. 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C. 制定政府人口政策
- D. 以上所有答案
答案:D。
区域人口统计数据可以用于分析人口增长趋势、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定政府人口政策等。
3. 人口密度是指什么?
- A. 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 B. 人口增长率
- C. 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例
- D. 特定区域的人均收入
答案:A。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以平方千米或平方英里为单位。
答案解析
1. 正确答案为C。
区域人口是指某一特定区域的人口总数,例如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人口总数。
2. 正确答案为D。
区域人口统计数据可以用于分析人口增长趋势、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定政府人口政策等。
3. 正确答案为A。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通常以平方千米或平方英里为单位。
以上是试卷的内容和答案解析。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口统计学
![人口统计学](https://img.taocdn.com/s3/m/e857280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b.png)
谢谢观看
内容目录
阐述搜集整理反映人口现象的状态、变动过程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数量关系的方法论学科。它通过数量表 现揭示人口现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是人口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统计学作为方法论学科,首先阐明搜集人口统计资料的原理和方法,保证搜集的人口统计资料具有准确 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其次,对搜集的人口统计资料进行系统加工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深化对人口现 象的认识。最后,为了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必须研究人口现象之间、人口现象同社会经济现象之间 的相互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析影响这些关系的因素及数量表现。人口统计学对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提供科学的、 系统的方法论原则,人口统计学是人口统计工作和进行人口分析的理论基础。
人口统计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分支
01 内容目录
03 早期研究 05 体系
目录
02 简史 04 新纪元创新
人口统计学是研究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以及人口发展趋势的一门科学。 它包括从静态的、动态的和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这样三个方面去进行观察、研究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内在。一 定地区一定时点条件下,人口的总量规模,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行业与职业结构,文化结构和民族结构等 所显示的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即谓之静态人口特征。人口统计学又不仅仅在于孤立地去描述这些人口现象的数 量特征,而是尚要进一步去探明这些人口现象的各种内在,以揭示某一人口的性质与特点。
早期研究
人口统计学的形成与完善是从17世纪开始的。英国政治算术派创始人之一J·格兰特通过研究伦敦死亡人口, 于1662年发表了《关于死亡表的自然的和政治的考察》一书。这是人口统计学最早的著作。该书以人口问题为中 心,阐述了出生率、死亡率、婴儿出生性别比、死亡人口的城乡差别等,编制了最初形式的死亡表(见生命表), 并根据出生和死亡人数推算居民总人口数。
人口统计学简答题
![人口统计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b3b399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8.png)
人口统计学简答题
1.什么是人口统计学?
人口统计学是用来研究和分析人类人口的学问,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人口统计学有哪些重要指标?
人口统计学中有很多重要的指标,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性别比、年龄结构、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
3.什么是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指人口的总数,通常用千或百万作为单位来计算。
4.什么是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的人口数量,通常使用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量来衡量。
5.年龄结构是什么?
年龄结构是人口中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
通常按照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来评估。
6.什么是人口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是指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年度增长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7.出生率是什么?
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地区每1000人口中新出生婴儿的数量。
8.死亡率是什么?
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地区每1000人口中死亡人口数量。
9.人口统计学有哪些应用领域?
人口统计学在人口相关政策制定、社会组织规划、医疗卫生规划、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0.人口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人口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城市化、性别歧视等多方面的问题。
人口统计学与分析考试试题
![人口统计学与分析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cda1c6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e.png)
人口统计学与分析考试试题题目1:人口普查数据的重要性及应用题目2:人口转变与人口增长的关系题目3: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题目4:人口结构对健康状况的影响题目5:人口统计学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人口统计学与分析是研究人口数量、结构、迁移以及其相关特征的学科。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人口数据,人口统计学为社会科学研究和决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以下是人口统计学与分析考试试题:题目1:人口普查数据的重要性及应用人口普查数据是指在特定时间点对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定期地统计调查的数据。
它对于了解和把握人口数量、分布、结构、特征等方面的信息至关重要。
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人口普查数据的重要性及应用。
首先,人口普查数据是推断人口发展趋势的基本依据。
通过对人口数量的统计,我们可以了解到人口的增长速度、增长趋势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为人口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人口普查数据是进行人口预测和规划的必备工具。
通过对人口分布、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为社会经济发展、教育、卫生、就业等方面的规划提供指导。
此外,人口普查数据是评估社会政策效果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社会政策在不同人群中的实际效果,为政策的调整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题目2:人口转变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人口转变是指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人口增长是人口数量增加的过程。
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人口转变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首先,人口转变对人口增长产生着直接影响。
随着人口转变,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因素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其次,人口增长也会影响人口转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人口结构的改变,例如年龄结构的变化、性别比例的失衡等,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政策制定带来挑战。
此外,人口增长与人口转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口转变的特征会影响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而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又会进一步影响人口结构的转变。
世界人口分布与特点练习题
![世界人口分布与特点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05a8c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d.png)
世界人口分布与特点练习题一、简答题1. 人口分布是指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人口分布指人口在地球上分布的不均匀性。
它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水资源、土壤肥沃度等,影响人口的定居选择。
-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工作机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影响人口的聚集与分散。
- 政治因素:包括政治稳定性、治理能力、政府政策等,对人口迁移和分布有一定影响。
2. 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如下:- 人口密度不均: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和温带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主要是高山地带、沙漠和寒冷地区。
- 城乡差异: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国家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 区域差异:亚洲、非洲人口众多,欧洲、大洋洲人口相对较少。
- 年龄结构差异:发达国家人口普遍老龄化,发展中国家人口年轻化趋势明显。
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因素对人口的分布影响最小?A. 自然因素B. 社会经济因素C. 政治因素D. 文化因素答案:D. 文化因素2. 世界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在以下哪个地带?A. 欧洲B. 亚洲C. 非洲D. 大洋洲答案:B. 亚洲三、解答题1. 请描述一个你所在国家的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字数不少于300字)在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人口集中,中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的现象。
这一现象主要受以下原因的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是影响中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
而中西部地区地势复杂,地形多为高山和高原,气候条件恶劣,水资源相对缺乏,限制了人口的聚集和发展。
其次,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着中国人口的分布。
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工作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丰富,吸引了大量移民和农民工的流入。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工作机会有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导致人口流出和分散。
统计学原理题库1
![统计学原理题库1](https://img.taocdn.com/s3/m/61d3d6cdda38376baf1faeb1.png)
第一章总论(一)考试题型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①每个省的人口②每一户③每个人④全国总人口2.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有①数量性、科学性、社会性、具体性②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社会性③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④数量性、大量性、科学性、具体性3.标志是①说明总体质的特征的名称②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③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④说明总体量的特征的名称4.变量是①可变的数量指标②可变的数量标志③可变的品质标志④可变的质量指标5.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①调查单位②填根单位③总体单位④重点单位6.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①该企业的全部职工②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③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④该企业职工的年龄7.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①全国的人口总数②水塘中所养的鱼③工业中连续生产的产品产量④全国工业企业数8.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①学生的性别②学生的年龄③学生的专业④学生的籍贯9.某工人月工资150元,则“工资”是①数量标志②品质标志③数量标志④质量标志10.每个总体单位都有不变标志与可变标志,如1991年末某市职工总体中有工业职工180万人,则不变标志是①职工②该市的职工③工业部门④性别11.变异是指①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不同②总体单位的标志各不相同③总体的指标各不相同④总体单位的性质不同12.有5名学生的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分别为50分、60分、70分、85分、95分、把这5个成绩相加除以5,这是①对5个标志求平均数②对5个变量求平均数③对5个变量值求平均数④对5个指标求平均数13.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①大中型企业个数②大中型企业的利润额③大中型企业拥有的设备台数④大中型企业的人数14.对某地区工业企业的结构情况进行研究,总体单位是①每个企业的职工②每个企业③每个企业的产品④所有工业企业15.属于离散变量的是①企业数②产品的质量③学生年龄④学生的身高二、多项选择题1.下面哪几个属于品质标志①职工人数②文化程度③性别④企业经济类型⑤年龄2.下面哪几个属于数量标志①企业的职工人数②企业的女职工人数③企业所属的部门④企业现有设备台数⑤企业知识分子人数3.在工业普查中①机器台数是统计指标②机器台数是离散变量③工业总产值5亿元是统计指标④工业总产值是离散变量⑤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4.要了解200户养牛专业户的生产情况,则数量标志有①养牛专业户的户数②每一养牛专业户的养牛头数②200户养牛专业户的养牛头数④每一养牛专业户的收入⑤200户养牛专业户的总收入5.对某工业企业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指出其中的统计指标①某企业为亏损企业②实际产值2000万元③职工人数10万人④机器台数75千台⑤某企业人数1000人6.对全市科技人员调查中①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②每一个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③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数量指标④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⑤科技人员的平均年龄是变量7.把全市10个大商店的营业额进行平均,这是对①10个变量值进行平均②10个变量进行平均③10个数量标志进行平均④10个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进行平均⑤10个指标进行平均8.属于连续变量的有①机器台数②身高③体重④工厂数⑤人数9.属于离散变量的有①学校数②医院数③粮食单产④建设单位数⑤年龄10.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这是指①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互相对调②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③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④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互相对调⑤在任何情况下,指标和标志都可以互相对调(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③2.③3.③4.②5.③6.③7.③8.②9.①10.③11.①12.③13.②14.②15.①二、多项选择题:1.②③④2.①②④⑤3.①②③⑤4.②④5.②③④⑤6.①②③7.①④8.②③9. ①②④10.②③④第二章统计设计(一)考试题型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从设计所包括的认识对象的范围来讲,可分为①整体设计和单项设计②多项设计和单项设计③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④多项设计和专项设计2.从工作阶段来讲,统计设计可分为①全阶段设计和多阶段②长期设计和短期设计③全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④多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3.数量指标是反映①总体内部数量关系的统计指标②总体单位内部数量关系的统计指标③总体绝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④总体的相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4.统计指标的特点是①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②总体性、广泛性、社会性③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④同一性、差异性、同质性5.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①工资总额②职工人数③劳动生产率④工业设备台数6.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①人口密度②平均工资③粮食总产量④单位产品价格7.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可分为①总量指标、质量指标和相对指标②平均指标、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③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和相对指标④平均指标、相对指标和质量指标8.设计和改进统计指标时要注意各地区、各部门的一致和不同时期的相对稳定,简称为:①统一性原则②全局性原则③科学性原则④可比性原则9.三种核算协调与统一的总目标是①通用化、科学化、综合化②通用化、标准化、系统化③系统化、科学化、条理化④标准化、综合化、统一化10.三种核算协调与统一的中心是①通用化②标准化③系统化④综合化11.反映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一般称为①中间层②最高层③重点层④基层12.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侧重点是①单项事件的核算与监督②多项事件的核算与监督③各项事件汇总和综合的核算与监督④探索总体现象数量关系上的规律性13.把统计指标分为考核与非考核指标,其根据是①统计指标说明总体现象内容不同②按指标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③按指标的管理要求不同④按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14.统计指标设计首先应该①确定一些重要指标②确定核心指标③确定统计指标内容④确定指标计量单位和方法15.整体设计是①对统计工作全过程的设计②对人、财、物统计工作的设计③对产、供、销统计工作的设计④对整个统计工作所进行的全面设计二、多项选择题1.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是①科学性原则②目的性原则③全局性原则④统一性原则⑤可比性原则2.指标和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有①确定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指标及核心指标、指标之间的关系②确定指标的名称、涵义、内容和计算范围③确定指标的计量单位④确定指标的空间范围和计算时间3.统计指标的主要特点:①数量性②总体性③综合性④具体性⑤客观性4.统计整体设计的主要内容有①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②统计分类和分组的设计③搜集统计资料方法的设计④统计工作各个部门和各个阶段的协调与关联⑤统计力量的组织与安排5.三种核算协调与统一的具体内容有①原始记录与原始凭证的协调与统一②指标口径的协调与统一③分类方法的协调与统一④计算过程的协调与统一⑤指标涵义的协调与统一6.统计设计根据包括的工作阶段可分为①整体设计②全阶段设计③专项设计④单阶段设计⑤无正确答案7.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统计指标①人口自然增长率②原煤③某厂工人年平均工资1000元④小张二月份工资96元⑤农轻重投资比例8.基本统计指标是①反映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指标②不能被分解的指标③要通过统计调查才能得到的指标④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标计算得出的指标⑤未经任何统计加工整理的指标9.品质标志表示事物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示事物量的特征,所以①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②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③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④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⑤二者都可以用数值表示10.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有①计量单位②指标数值③调查单位④指标名称⑤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③2.③3.③4.①5.③6.③7.②8.④9.②10.②11.②12.①13.③14.②15.④二、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④⑤2.①②③④3.①③④4.①②③④⑤5.①②③④6.②④7.①③⑤8.①③9.①③10. ①②④⑤第三章统计调查(一)考试题型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①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②普查和重点调查③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④专门调查和综合调查2.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统计调查可分为①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②直接观察法、询问法和报告法③统计调查和专门调查④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3.抽样调查按组织形式分,属于①非全面调查②经常性调查③专门调查④直接观察4.普查按搜集资料方法分,属于①全面调查②一次性调查③专门调查④询问法5.重点调查按搜集资料方法分,属于①非全面调查②经常性调查③报告法④专门调查6.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①这些单位在总体中有很重要的地位②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③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在总体单位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④这些单位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7.调查时间指①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②调查时登记资料的时间③进行调查的时间④进行调查的起止时间8.在国营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每一个国营工业企业是①调查对象②调查单位③填报单位④调查项目9.区分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①调查单位数目不同②搜集资料方法不同③确定调查单位标准不同④确定调查单位目的不同10.统计调查主要是搜集①文字资料②数字资料③原始资料④次级资料11.统计报表按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可分为①国家报表、部门报表和地方报表②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③定期报表和不定期报表④综合报表和基层报表12.调查大庆、胜利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石油生产的基本清况,这种调查方法属于①普查②典型调查③重点调查④抽样调查13.为了解某工业局职工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是该工业局的①全部企业②每个企业③全部职工④每个职工14.统计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是①调查的任务和目的②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③调查表④调查时间15.某市对占该市钢铁产量三分之二的五个钢铁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①普查②典型调查③抽样调查④重点调查二、多项选择题1.普查是①非全面调查②专门调查③全面调查④经常性调查⑤统计报表⑥一次性调查2.轻工系统要求对选中的500个重点工业企业每月二日前将所要求填报的月资料邮寄到轻工部,这种报表是①全面报表②国家报表③地方报表④部门报表⑤日报表⑥非全面报表⑦月报表⑧邮寄报表⑨综合报表⑩电讯报表⑾基层报表3.要调查全国乡镇企业情况,全国每个乡镇企业是①调查对象②调查单位③调查项目④填报单位4.在全国工业普查中①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②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③全国每一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④全部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⑤工业企业的隶属关系是标志⑥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关系是变量⑦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是变量5.非全面调查的方式有①重点调查②抽样调查③典型调查④非全面统计报表⑤统计报表6.全国人口普查中①全部大口数是总体②每个人是总体单位③调查单位是“户”④填报单位是“人”⑤男性是品质标志⑥年龄是数量标志7.在科技人员普查中①所有科技人员是调查对象②每一个科技人员是调查单位③填报单位是科技人员所在单位④工资是数量标志⑤技术职务是品质标志8.重点调查①可用于一次性调查②可用于经常性调查③既可用于一次性调查,也可用于经常性调查④不能用于一次性调查⑤不能用于经常性调查9.重点调查是①非全面调查②全面调查③专门调查④统计报表⑤结果不能用于推算总体10.一次性调查可以有①定期统计报表②普查③重点调查④典型调查⑤抽样调查(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③4.④5.③6.②7.①8.③9.③10.③11.①12.③13.③14.③15.④二、多项选择题1.②③⑥2.④⑥⑦⑧⑾3.②④4.②③④⑤⑦5.①②③6. ②⑥7.①②③④⑤8.①②③9.①③⑤10.②③④⑤第四章统计整理(一)考试题型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按组距分组而编制的变量数列叫①分组数列②分配数列③分布数列④组距数列2.将某地40个商店按纯销售额分组而编制的变量数列中,变量值是①纯销售额②商品数③各组的纯销售额④各组的商店数3.各组变量值在决定总体数量大小中所起的作用①与次数或比率大小有关②与次数大小有关,与比率大小无关③与次数或比率大小无关④与变量的性质有关4.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①重叠②连接③不等④间断5.按同一数量标志分组时,①只可能编制一个分组数列②只可能编制组距数列③只可能编制一个组距数列④可能编制多种分布数列⑤只可能编制分组数列6.统计整理的关键是①统计汇总②统计分组③编制统计表④对资料审核7.统计表的主词是①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②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③统计表的内容④总体的数值表现8.统计表主词排列的是全部总体单位,这种表是①分组表②简单表③复合表④复合分组表9.对总体按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是①简单表②简单分组表③复合分组表④相关表10.属于数量标志分组的是①职工按性别分组②人口按民族分组③劳动者按收入水平分组④工人按文化程度分组11.属于品质标志分组的是①企业按所有制形式分组②人口按年龄分组③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④职工按工资分组12.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就叫①简单分组②复合分组③混合分组④标准分组13.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①各组的频率相互之比②各组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③各组分布次数与频率之比④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14.在全距一定的条件下,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是①正比关系②反比关系③有时为正比关系,有时为反比关系④两者之间无关系15.按统计数列的性质分类、统计表有①调查表、整理表、分析表②单一表,一揽表③空间数列表、时间数列表、时空结合数列表④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是①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②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③划分社会经济类型④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⑤研究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2.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①选择分组标志的内容②组距与组数③组限与组中值④变量性质不同⑤变量值的大小3.对统计资料汇总前审核的主要内容有①资料的完整性②资料的系统性③资料的广泛性④资料的及时性⑤资料的准确性4.统计表按作用可分为①简单表②调查表③时间数列表④汇总表或整理表⑤分析表5.统计表的主词可以是①各个总体单位的名称②总体的各个组③总体单位的全部④总体的统计指标⑤总体的指标名称6.分配数列的组成要素是①次数②频率③各组名称④组距⑤组限7.统计表按主词的分组不同,可以分为①基层表②综合表③简单表④简单分组表⑤复合分组表8.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①选择分组标志②确定组限③确定组数④划分各组界限⑤研究目的的确定9.从形式看,统计表的构成有:①主词②宾词③标题④横行⑤纵栏⑥数字资料⑦编表说明10.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按数量标志分组①人口按性别分组②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③产品按合格与不合格分组④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⑤成年人口按受教育年限分组(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④2.③3.①4.①5.⑤6.②7.①8.②9.②10.③11.①12.②13.④14.②15③二、多项选择题1.③④⑤2.②③3.①④⑤4.②④⑤5.①②③6.①②③7.③④⑤8.①④9.③④⑤⑥10.②④⑤第五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考试题型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①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与标志单位总量指标②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与总体标志总量指标③总体指标与标志指标④基本指标和考核指标2.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①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②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③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④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3.比例相对指标所反映的比例关系,是属于一种①结构性的比例②比较性的比例③强度性比例④速度性指标4.比例相对指标是用以反映总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①质量关系②计划关系③密度关系④数量关系5.总量指标是①有计量单位②没有计量单位的③有的有计量单位、有的无计量单位④无所谓有无计量单位6.下面的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①废品率②劳动生产率③工人人数④平均工资7.下面的统计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是①人口数②设备数③商品库存量④商品销售量8.将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做静态对比得出的相对数叫做①比例相对指标②比较相对指标③强度相对指标④动态相对指标9.要反映有联系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就需要计算①比较相对指标②结构相对指标③比例相对指标④强度相对指标10.人均粮食产量属于①比较相对指标②比例相对指标③结构相对指标④强度相对指标11.某厂1992年实现利税12000万元,上交国家、企业留利和用于职工福利分别占85%、12%和3%,后三项指标属于①计划完成相对指标②强度相对指标③结构相对指标④比较相对指标12.某企业本年产值计划比上年提高10%,而实际产值比上年高15%,则产值提高的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①125% ②104.55% ③150% ④126.5%13.某企业本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比去年降低10%,实际比去年降低12.1%则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①110% ②2.1% ③121% ④97.67%14.某厂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提高8%,执行结果仅提高4%,则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计划完成程度为①8%—4% ②4%÷8% ③104%÷108% ④108%÷104%15.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没有①实物单位②劳动时间单位③百分数④价值单位二、多项选择题1.运用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原则有①可比性原则②联系性原则③多项指标综合运用的原则④结合经济内容的原则⑤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相结合运用原则2.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可以易位的有①比例相对指标②强度相对指标③比较相对指标④结构相对指标⑤动态相对指标3.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①某地区平均每人粮食产量②某企业工人平均工资③某地区平均每人钢产量④某地区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提供的粮食产量⑤某企业平均每个职工新创造的价值4.总体单位总量是①表示总体本身规模的指标②表示某种特征总数量的指标③是说明总体单位数多少的指标④是总体总是指标⑤是总体各单位某种数量标志值的总和5.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①企业固定资产②商品销售量③牲畜存栏头数④出生人口数⑤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实物单位可分为①自然单位②标准实物量单位③劳动单位④度量衡单位⑤价值单位7.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①死亡人口数②耕地面积③物资库存量④在校学生数⑤毕业学生数8.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有①百分比和千分比②倍数、系数、成数③实物单位④劳动时间单位⑤价值单位9.下列指标中的强度相对指标是①1992年工业总产值超额完成计划1.7% ②人口密度为112人/平方公里③全国人均粮食产量达400公斤④每人平均工资为532元⑤1989年我国钢产量为美国的58.6%10.相对指标中属于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有①结构相对指标②比较相对指标③动态相对指标④强度相对指标⑤比例相对指标(二)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②2.②3.①4.④5.①6.③7.④8.②9.④10.④11.③12.②13.④14.③15.③二、多项选择题:1.①③④⑤2.①②③3.①③⑤4.①③④5.①③⑤6.①②④7.①⑤8.①②9.②③10.②④第六章平均指标(一)考试题型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平均数反映了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②总体分布的离散趋势③总体变动的趋势④总体指标的趋势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①仅受各组次数的影响②仅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③既受标志值影响,也受次数影响④不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3.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①权数本身数植的大小②各组标志值的大小③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④权数的经济意义4.在分组资料中,标志值小的组拥有较大的次数时,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①倾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②倾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③接近于大小合适的标志值④不受权数影响5.1991年某机械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20元,工具车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140元,1992年各车间的工资水平不变,但机械车间工人增加20%,工具车间工人增加10%,则1992年两车间工人总平均工资比1991年:①提高②不变③降低④不能做结论6.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废品率为1.5%,第三批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25%,第二批占30%,则产品平均废品率为:①1.5% ②1.6% ③4.5% ④1.48/%7.各组的总体单位数(权数)均扩大100倍,则加权算术平均数就①扩大100倍②缩小100 ③数值不变④缩小一半8.简单算术平均数可以说是①众数的一种特例②调和平均数的一种特例③几何平均数的一种特例④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种特例9.某单位有两个部门,1991年甲部门、乙部门平均工资分别为180元,190元;1992年甲部门工作人员在全单位工作人员所占比重提高,乙部门所占比重下降,如两部门工作人员平均工资不变,全单位平均工资1992年比1991年①提高②下降③持平④不一定10.几何平均数主要适合于计算①具有等差关系的数列②变量值为偶数项的数列③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变量值之和的数列④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数列11.如果变量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①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②算术平均数和众数③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④几何平均数和中位数12.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①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②组中值能取整值③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④各组必须是封闭组13.对某一数列,直接利用未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和先分组再计算算术平均数,两者结果①一致②不一致③往往有一些差异但不大④会有较大差异14.加权算术平均数受标志值大小的影响,也受比重的影响。
人口统计学题库讲解
![人口统计学题库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5050afd852458fb760b5680.png)
人口统计学题库一、填空1、人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3个方面:人口现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关系、人口再生产过程及其模式、人口发展趋势。
2、人口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研究方法。
3、人口统计指标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指标名称、指标计量、指标特定范畴。
4、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时间属性不同,可分为人口静态指标和人口动态指标。
5、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规模和数量关系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
6、按照指标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各个不同类别的指标族。
7、人口数具有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和确定的人口范畴等基本特点。
8、人口数按其反映的时间范围的不同,有时点人口数和时期人口数两种表现形式。
9、平均人口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在一定时期的平均规模,是人口研究中最基础的指标之一。
1、按统计分析的目的不同,描述人口性别构成关系的基本指标有两种,即性比重和性别比1、在我国计算年龄的口径基本上有周岁年龄、确切年龄和虚岁年种1、人口年龄构成的基本指标有平均年龄、年龄中位数、年龄众数、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和老化指数1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口在总体中的比重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少年儿童人口系数老年人口系数老化指数和年龄中位数个指标把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1、从经济标志出发来研究人口构成可将人口总体划分为在业人口和非在业人口1、根据非劳动适龄人口的年龄构成,有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和总负担系种1、死亡人数常以大写英文字表示。
在统计死亡人数时,往往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构成,即可根死亡人口的性别、年龄和死亡原因等分别予以统计、死亡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17.18、在死亡分析中常同时使用两类指标,即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前者说明死亡的规模,后者说明死亡的速度和趋势,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19、婴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社会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人口素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社会学:人口统计学考试题
![社会学:人口统计学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f5d28d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5.png)
社会学:人口统计学考试题1、问答题人口老化和老年型人口是同一概念吗?正确答案:老年型人口是指某一时点上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一个静态的时点概念;人口老化则是指一个人口总体的年龄结构在一段时期内不断向老年型转化(江南博哥)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时期概念。
人口老化的结果是人口逐渐变成老年型的人口类型。
2、单选人口资源是指()A、人口总数B、就业人口C、求业人口D、劳动适龄人口正确答案:D3、填空题从生命表的结构看,生命表由7个基本元素组成:年龄;尚存人数;();平均生存人数;();平均生存人年数累计;平均预期寿命。
正确答案:表上死亡人数;死亡概率4、填空题按人口迁移的()划分,可分为自愿性迁移和强制性迁移。
正确答案:意愿5、填空题()是一种最基础的人口调查方法,同时它也是经历了时间的检验、不断发展而延续下来的最重要的人口调查方法。
正确答案:人口经常性登记6、问答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评估的内容、要实现的3个目标以及要确保的3项投入保障措施分别是什么?正确答案:(1)评估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即目标、效果、活动、投入保障。
(2)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要实现的3个目标是:①实现计划生育“两个转变”;②稳定低生育水平;③满足群众要求。
(3)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要确保的3项投入保障措施包括:①人员、机构、设施;②经费投入;③领导责任。
7、填空题总和()是各个分年龄组生育率相加之和。
正确答案:生育率8、名词解释人力资源社会构成正确答案:是根据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质的规定性,是按照一定的经济特征或者社会特征来划分和组合人力资源结构比例关系。
9、填空题按时期长短划分可以将人口预测分为长期人口预测、()和短期人口预测3种。
正确答案:中期人口预测10、填空题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人口流动状况,可以通过人口()、()、构成和流动特点等指标来进行描述和分析。
正确答案:流动数量;流向11、填空题按我国现行的教育层次,可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5个层次分别进行计算,即小学就学率、初中就学率、高中就学率、大学和()。
最新电大《人口统计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人口统计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88e336b4daa58da0114ac1.png)
最新电大《人口统计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通过2015年秋期河南电大把《人口统计学》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CTRL+F)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1.从经济标志出发来研究人口构成可将人口总体划分为:在业人口和()。
(4.00分)A. 非在业人口B. 学生C. 平均人口D. 总人口2.()指人口总体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4.00分)A. 总负担系数B. 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C. 劳动适龄人口D.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3.按照指标所反映的研究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各个不同类别的()。
(4.00分)A. 动态指标B. 静态指标C. 相对指标D. 指标族4.()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
(4.00分)A. 在业人口B. 非劳动适龄人口C. 劳动适龄人口D. 非在业人口5.按照指标所反映的人口现象的规模和数量关系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指标和()。
(4.00分)A. 总量指标B. 相对指标C. 动态指标D. 静态指标6.()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4.00分)A. 总负担系数B. 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C.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D. 劳动适龄人口7.()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
(4.00分)A. 少年儿童系数B. 平均年龄C. 年龄中位数D. 年龄众数8.人口统计指标必须具备3个基本要素:指标计量、指标特定范畴和()。
(4.00分)A. 指标数值B. 指标计算方法C. 指标计量单位D. 指标名称9.()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e55c7e551810a6f424867a.png)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1.下面是我国人口和国土面积资料:────────┬───────────────│根据第四人次人口普查调整数指标├──────┬────────│1982年│1990年────────┼──────┼────────人口总数│101654 │114333男│52352 │58904女│49302 │55429────────┴──────┴────────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试计算所能计算的全部相对指标。
2.某企业2014年某产品单位成本520元,2015年计划规定在上年的基础上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6%,试确定2015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与实际数,并计算2015年单位成本比计划降低多少3.某市共有50万人,其市区人口占85%,郊区人口占15%,为了解该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市区抽查了1500户居民,每人平均收入为1400元;在郊区抽查了1000户居民,每人年平均收入为1380元,若这两个抽样数字具有代表性,则计算该市居民年平均收入应采用哪一种形式的平均数方法进行计算4根据上表资料计算:(1)哪个班级统计学成绩好(2)哪个班级的成绩分布差异大哪个班级的成绩更稳定5.2014年8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斤)────┼──────┼─────────┼─────────甲│││2乙│││1丙│││1────┼──────┼─────────┼─────────合计│──││4────┴──────┴─────────┴─────────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6.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36件,标准差件。
乙组工人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个生产小组哪个组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比较哪组的产量更稳定比较哪组的产量差异大第四章抽样调查检验结果如下:1.某进出口公司出口茶叶,为检查其每包规格的重量,抽取样本100包,(1)确定每包平均重量的抽样平均误差和极限误差;(2)估计这批茶叶每包平均重量的范围,确定是否达到规格要求。
人口监测培训测试题答案
![人口监测培训测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0eb5a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a.png)
人口监测培训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监测的目的是什么?A. 掌握人口数量和结构B. 了解人口健康状况C. 监测人口迁移流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个指标是衡量人口监测有效性的关键?A. 监测频率B. 数据准确性C. 监测范围D. 监测成本答案:B3. 人口监测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A. 问卷调查B. 面访C. 电话访问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人口监测数据的主要应用领域是:A.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B. 公共卫生政策制定C. 教育资源分配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在人口监测中,如何处理个人隐私信息?A. 公开发布B. 匿名处理C. 仅供内部使用D. 出售给第三方答案:B二、填空题1. 人口监测是一种持续性的________活动,旨在获取关于人口数量、健康状况、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数据。
答案:数据收集与分析2. 人口监测的首要原则是确保数据的__________,以便为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答案:准确性3. 在进行人口监测时,应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来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质量。
答案:随机抽样4. 人口监测的结果可以帮助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更好地理解__________的需求和挑战。
答案:社会5. 为了保护受访者的隐私,人口监测数据应该进行__________处理,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答案:匿名化三、简答题1. 简述人口监测的主要步骤及其重要性。
答:人口监测的主要步骤包括:确定监测目标和指标、设计数据收集方法、实施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解释与应用。
这些步骤的重要性在于确保监测活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从而收集到准确、可靠的数据,为政策制定和社会服务提供依据。
2. 人口监测中常见的数据来源有哪些?答:常见的数据来源包括:政府统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非政府组织进行的专项调查、医疗机构的健康档案、教育机构的学生登记资料、企业员工信息等。
这些数据来源为人口监测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
人口统计数据练习题及答案
![人口统计数据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e566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2.png)
人口统计数据练习题及答案人口统计数据是指对一个特定地区或整个国家的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的数据。
通过对人口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人群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下面是一些人口统计数据的练习题及答案,帮助大家加深对人口统计的理解。
练习题一:人口数量统计1. 2019年某国总人口为12亿,到2020年底总人口增加至13亿。
计算出2020年该国的人口增长率。
答案:人口增长率=(2020年总人口-2019年总人口)/ 2019年总人口 × 100%=(13亿 - 12亿)/ 12亿 × 100%= 8.33%2. 某省人口数量从2010年的8000万增加到2020年的9000万。
计算出该省十年间人口的年均增长率。
答案:年均增长率=(2020年总人口-2010年总人口)/ 10=(9000万 - 8000万)/ 10= 10%练习题二:人口结构统计1. 在某市总人口中,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5%,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5%,计算出男女性别比。
答案:性别比=男性人口 / 女性人口= 45% / 55%≈ 0.8182. 某县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如下表所示,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年龄段(岁)人口比例(%)0-14 2015-64 7065及以上 10(1)计算出该县城市的老龄化指数。
答案:老龄化指数=(65及以上人口 / 15-64人口)× 100%=(10% / 70%)× 100%≈ 14.29%(2)写出该县城市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分别为多少。
答案:0-14年龄段人口数量 = 总人口 ×人口比例= 总人口 × 20%15-64年龄段人口数量 = 总人口 ×人口比例= 总人口 × 70%65及以上年龄段人口数量 = 总人口 ×人口比例= 总人口 × 10%练习题三:人口分布统计1. 某城市总人口为100万,分布在三个区域。
人口统计学基础知识及答案
![人口统计学基础知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977fe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5.png)
人口统计学基础知识及答案人口统计学是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科学,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群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人口统计学采集和分析各种与人口相关的数据。
下面将介绍人口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常见问题的答案。
一、人口统计学基础知识1. 人口统计学的定义和目的人口统计学是对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其目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人口相关数据,了解人口的构成、分布、发展变化等,为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人口数量的测算人口数量可以通过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式来测算。
普查是对全体人口进行全面调查,而抽样调查则通过抽取一部分人口进行调查来综合推断人口总量。
3. 人口结构的分析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等。
通过对人口结构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的人口比例,为社会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4. 人口分布的研究人口分布反映了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通过研究人口分布,可以了解到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密度、城乡分布等情况,为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二、人口统计学常见问题及答案1. 人口的增长和减少原因有哪些?人口的增长和减少原因多种多样。
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生育率的提高、死亡率的下降以及移民等因素。
而人口减少则可能因为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疾病传播等原因。
2.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劳动力人口减少,养老负担增加,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资源压力加大。
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3. 城市化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是什么?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化对人口分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人口在城市聚集,导致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农村人口减少。
这也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4. 人口统计数据的应用有哪些?人口统计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经济学、人口学等领域。
人口学基础知识试题
![人口学基础知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b3a06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7.png)
人口学基础知识试题1. 试题一:选择题1. 人口学的定义是:a. 研究人口数量变化的学科b. 研究人口结构和特征的学科c. 研究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学科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a. 出生率b. 死亡率c. 婚姻率d. 迁移率3. 人口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a. (出生率 + 迁入率) - (死亡率 + 迁出率)b. (出生率 + 迁出率) - (死亡率 + 迁入率)c. (出生率 + 死亡率) - (迁入率 + 迁出率)d. (出生率 + 死亡率 + 迁入率) - 迁出率4.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结构和特征的主要因素?a. 年龄结构b. 性别比例c. 教育水平d. 职业分布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原因?a. 就业机会b. 教育机会c. 政府政策d. 社会福利2. 试题二:填空题1. 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人口数量除以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在特定时期内,每千人中新生儿的数量。
3. 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在特定时期内,每千人中死亡人数的数量。
4. __________________是指人口中男性和女性的比例关系。
5. 人口迁入率的计算公式是迁入人口数量除以_________________。
3. 试题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趋势。
2. 请解释人口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请解释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4. 简要说明人口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4. 试题四:论述题请结合实际案例,论述人口变化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谈论人口数量变化、人口结构变化以及人口迁移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5. 试题五:应用题假设某国的出生率为每千人中4人,死亡率为每千人中2人,迁入率为每千人中3人,迁出率为每千人中1人。
请计算该国的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
(文章结束,可以适当增加文字,进行排版美化,注意语句通顺和流畅度。
初中地理人口统计综合计算题
![初中地理人口统计综合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f5e24c4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c.png)
初中地理人口统计综合计算题题目:某国A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请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2000年和2015年的总人口分别是多少万人?2. 2000年到2015年的总人口增长了多少万人?3. 2000年到2015年的总人口增长率是多少%?4. 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各自在该时期内的增长率是多少%?解答:1. 2000年的总人口 = 男性人口(2000年) + 女性人口(2000年)> 2000年的总人口 = 600万人 + 550万人 = 1150万人2015年的总人口= 男性人口(2015年)+ 女性人口(2015年)> 2015年的总人口 = 750万人 + 700万人 = 1450万人所以,2000年的总人口是1150万人,2015年的总人口是1450万人。
2. 2000年到2015年的总人口增长 = 2015年的总人口 - 2000年的总人口> 2000年到2015年的总人口增长 = 1450万人 - 1150万人 =300万人所以,2000年到2015年的总人口增长了300万人。
3. 2000年到2015年的总人口增长率 = (2000年到2015年的总人口增长 / 2000年的总人口) * 100%> 2000年到2015年的总人口增长率 = (300万人 / 1150万人) * 100% ≈ 26.09%所以,2000年到2015年的总人口增长率是约26.09%。
4. 男性人口在该时期内的增长率 = (男性人口(2015年) - 男性人口(2000年)) / 男性人口(2000年) * 100%> 男性人口在该时期内的增长率 = (750万人 - 600万人) / 600万人* 100% ≈ 25%女性人口在该时期内的增长率 = (女性人口(2015年) - 女性人口(2000年)) / 女性人口(2000年) * 100%> 女性人口在该时期内的增长率 = (700万人 - 550万人) / 550万人* 100% ≈ 27.27%所以,男性人口在该时期内的增长率约为25%,女性人口在该时期内的增长率约为27.27%。
人口练习题
![人口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387e47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9.png)
人口练习题一、填空题1. 人口是指某个地区或国家的________总数。
答:人口。
2.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
答:中国。
3. 人口出生率指每年出生的婴儿人数与该地区总人口的________。
答:比例。
4.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的现象,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________因素。
答:社会和经济。
5. 人口密度是指某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与该地区的________之比。
答:面积。
6. 人口流动主要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这种流动分为人口________和人口________。
答:迁入,迁出。
7. 人口素质是指人口的文化水平、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以及________。
答:就业状况。
8. 人口政策是指国家对本国人口发展采取的有关措施和政策,主要包括控制________、调控人口________和促进人口合理________等方面。
答:人口数量,结构,流动。
9. 人口问题不仅是一个________问题,也是一个________问题。
答:单个国家,全球性。
10. 人口红利是指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人口数量超过非劳动力人口数量时,可以通过有效的________来实现经济增长。
答:就业。
二、问答题1. 请简述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适度的人口增长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促进生产力的增加,推动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增长还可以扩大内需市场,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推动经济的循环往复。
然而,如果人口增长过快,超出了经济的容纳能力,就会导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 请解释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答: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寿命的延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导致社会养老压力的增大,需要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和福利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性别比指总人口中男女人口数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当女性人口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
9、年龄别性别比指相同年龄组的男女人口数之间的对比比例关系,表明某一年龄组女性人口数为10 0时所对应的相同年龄组的男性人口数。
10、出生婴儿性别比是指某年出生的婴儿中男婴和女婴的对比比例关系。
11、虚岁年龄一般是出生后当年就算一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一岁。
12、确切年龄是从出生之日起至计算之日为止所经历的真实日数。
13、周岁年龄(实足年龄)是从出生时起至计算时为止共计经历的整年数。
14、少年人口儿童系数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15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15、年龄中位数是描述人口总体年龄构成分布状况的一个指标,是按年龄标志把人口总体划分为对等两半的那个年龄数值。
16、年龄众数指人口总体中最频繁出现的年龄值,即在年龄分布上包含人数最多的那个年龄。
17、平均年龄是综合反映人口年龄构成一般特征的指标,能说明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
18、高等教育普及率通常以每万人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表示。
19、文盲半文盲率是指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
20、就学率是指某一时刻各级学校在学人数与相应年龄人数之百分比。
21、在业人口也称为就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一部分人口。
22、非在业人口指我国城镇中达到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但没有就业,不能取得劳动报酬的那部分人口。
23、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处在适合于劳动年龄段内的人口。
24、非劳动适龄人口指人口总体中未达到劳动年龄或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
25、少年儿童人口负担系数(少儿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26、老年人口负担系数(老年抚养比)指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7、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适龄人口数之比。
28、出生人数指一定人口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内出生的、离开母体后有生命现象的婴儿数总和。
29、人口出生率又称总出生率或粗出生率,表示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平均每千人中出生人数所占的比例,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按全部人口计算的人口出生状况的相对指标。
人口出生率计算通常以年为单位,所以又称年出生率。
30、一般生育率,指的是一年中每千名育龄妇女所拥有的活产婴儿人数,反映育龄妇女总体生育水平。
31、分年龄组生育率,又称年龄别生育率或按龄生育率,即年内每千名某年龄组妇女拥有的活产婴儿数。
32、总和生育率是各个分年龄组生育率相加之和。
33、终身生育率是某地区某一时点上已经度过育龄期(年龄超过50岁)的一批妇女平均每人所生育过的孩子数目。
34、所谓的标准化生育率(或出生率等),即按同一年龄结构来计算不同地区或不同时期的生育率(或出生率等),使其生育率具有可比性。
35、平均世代间隔年数:反映母女两代人世间间隔的长度,在人口统计学上称为平均世代间隔年数。
36、死亡人数即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失去生命的人数总和。
死亡人数是一个动态指标对应一段时间,一般用年度作为时间单位。
37、粗死亡率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相对于每千人的死亡人数所占的比例。
通常以一年内死亡人数与同年平均人口数之比表示,反映该地区人口的死亡强度。
38、年龄别死亡率(Age—Specific Mortality Rate)即指一个人口在一定时期某一年龄(或年龄组)的死亡人数与相应年龄的平均人口数之比。
39、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是反映一周岁以内婴儿死亡水平的指标,可用一周岁以内死亡的婴儿数与未满周岁的婴儿平均人数比较而得。
40、尚存人数是指某一确切年龄X的人数,或刚进入某一年龄组时的初始人数,通常用lx表示。
41、表上死亡人数是指在生命表上x岁年龄组的死亡人数(非实际死亡人数),通常用dx或者ndx (年龄组组距为n)表示。
42、平均生存人年数是指到到某一确切年龄x岁的一批人(lx),按照某一死亡水平计算的他们在未来可能存活的时间。
43、死亡概率是指已经活到确切年龄x岁的一批人在年龄区间(x,x+n)内死亡的可能性。
平均预期寿命指到到某一确切年龄x岁的一批人(lx),按照某一死亡水平计算的他们在未来可能存活的平均时间长度。
44、净再生产率是指女儿一代接替母亲生育的人数与母亲一代人数之比,其数值的大小说明人口再生产的不同类型。
45、粗再生产率:女儿一代出生的人数与母亲一代人数之比是粗略反映世代繁衍的基本指标,该指标在人口学上成为粗再生产率。
46、自然增长率反映的是当前人口的自然变动情况,通常它由人口出生率与人口死亡率之差得到。
47、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是指稳定人口中固定的自然增长率。
48、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范围内非定居性的移动。
49、人口迁移(Migration)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或动机而有意识地改变常住地,从而引起人口地区分布上的变动。
50、国内迁移指在一个国家内部,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移动。
51、自愿性迁移指人们为了满足物质或精神上的需要自愿迁往生活工作条件较好的地区。
强制性迁移指利用强制手段、违背本人意愿的迁移。
52、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分别指一定时期内迁入或迁出某地区的人口。
53、人口流动指人们由于工作、学习、探亲、旅游等社会经济原因,改变常住地但不改变户籍关系的人口移动现象。
54、流入人口指不属于本地区常住人口但又在本地临时居住或停留的人口,也称为外来人口;流出人口指本地区常住人口中暂时外出的人口,也称为外出人口。
55、人口流动圈指人口经常流动的地域范围;56、人口流动半径指这个地域范围到其中心点的地理距离。
57、初婚率表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每1000名人口中初婚事件的发生数。
58、一般初婚率表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每1000名育龄妇女中初婚事件的发生数,反映了育龄妇女的初婚强度。
59、分年龄组初婚率表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每1000名某一年龄组育龄妇女中初婚事件的发生数,代表了了该年龄组育龄妇女的初婚强度。
60、综合初婚率是分年龄组初婚率之和,它表示某一时期人口的初婚趋势。
61、平均初婚年龄表示某一年内初次结婚的育龄妇女的平均年龄。
62、结婚率表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平均每千人中登记结婚的人数,反映了总人口的结婚强度。
63、离婚率表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平均每千人中解除婚姻关系的人数,反映了总人口的离婚强度。
64、不婚率是指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全部人口中不婚者人数所占的比重,反映了不婚的强度。
65、早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早婚人数与同期初婚总人数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反映早婚的强度。
66、晚婚率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初婚(包括事实婚姻)的人群中,符合晚婚晚育的人数。
67、早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未到法定婚龄(我国为20周岁)而初育的妇女人数占同一时期生育第一个孩子(初育)的妇女人数的百分比,68、出生孩次率为在某年内出生的婴儿中,一孩、二孩、三孩及以上(多孩)所占的比重。
69、计划生育率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人数与该地区同一时期总出生人数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即每100个出生婴儿中符合当地计划生育要求的出生婴儿数70、已婚育龄妇女的孩次结构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点的已婚育龄妇女中,现有不同孩子数目的妇女占全体已婚育龄妇女的百分比。
71、避孕措施构成比是指某地区某时点上使用某种避孕方法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占落实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总人数的比重,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72、综和避孕率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点(通常为年末)上,育龄妇女(或已婚育龄妇女)中落实各种避孕措施的人数占育龄妇女(或已婚育龄妇女)总人数的比例。
73、人工流产例数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育龄妇女采取人工方法终止妊娠(不包括自然流产)的例数,反映了人工流产的规模。
74、人工流产率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工流产例数与育龄妇女人数之比,反映了人工流产的强度,一般以每1000名育龄妇女的人工流产数来表示。
75、人流出生比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工流产例数与同期活产婴儿数(出生人数)之比,即每出生1000个活产婴儿所对应的人流数,反映了人工流产的强度。
76、出生婴儿缺陷率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的所有婴儿中有缺陷的人数之比,通常以万分率来计算。
77、自然生育率是指所研究人口中没有采用任何避孕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生育率。
78、粗潜在生育率指所研究人口没有计划生育的服务时自行采取避孕措施后的生育率。
79、净潜在生育率指部分自行避孕者在有计划生育服务后转向使用计划生育方法后所研究人口的生育率。
80、人口预测是根据人口现状以及对影响人口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假设条件,按人口过程变化的规律,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所作的各种测算。
81、所谓算数级数推算法,既按照基期人口总数和未来每年固定增加(或减少)的人口绝对数,直接推算未来人口总数的发展趋势。
82、几何级数推算法即总人口数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增长(或减少),那么总人口数将呈几何级数增长(或减少),可以用几何级数推算法对未来的人口总数进行预测。
83、人口年龄移算法就是根据基年某时点的各个年龄组的人口数按某种生存比例推算未来某年相同时点上的相应年龄组的人口数。
84、人口调查是指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特定的调查方法,搜集与整理预定的人口资料,对所搜集的人口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统计分析,并将研究结果运用于社会经济实践的调查活动。
85、人口经常性登记,是指伴随人口事件的发生,人口事件的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到指定的人口管理机构或部门进行登记,有关机构或部门通过对各种人口事件的连续观察、登记,把原始资料搜集起来并进行整理分析的全过程。
86、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使各样本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单位的结构而引起的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的绝对离差。
三、简答1、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二者的区别:(1)反映人口现象的性质不同,静态指标具有相对对立性,而动态指标具有可加性;(2)取得资料的方式不同,静态指标一般采用一次性的调查方式,而动态指标一般采用经常性登记的方式;(3)指标数值和时间间隔的关系不同,静态指标的指标数值不受时间间隔长短制约,而动态指标的指标数值与其统计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2、影响人口性别构成的因素第一,出生婴儿性别比对未来人口的性别构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不同年龄组男女死亡水平的差异和总生育水平的差异也是影响总人口性别构成的主要因素。
第三,经济因素对人口性别构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布局不合理和经济开发性移民两个方面。
第四,社会因素方面,对人口性别有影响和损害最大的莫过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