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反应性增生PPT.ppt

合集下载

淋巴结 ppt课件

淋巴结 ppt课件
ppt课件完整10淋巴结副皮质区淋巴结副皮质区ppt课件完整11淋巴结副皮质区的高内皮微静脉光镜图淋巴结副皮质区的高内皮微静脉光镜图ppt课件完整12髓质包括髓索和髓窦呈索状的淋巴组织为髓索相互连接成网状主要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结Leabharlann 淋巴结基本知 识2
3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24
T细胞
目前对T的认识远不如B细胞,对T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分化演变 过程还不太清楚,目前在光镜下可辨认的T细胞很少。 1、T-小淋巴细胞:形态和大小与B小淋巴细胞非常相似,在光 镜下不能区分。主要分布于滤泡间区和副皮质区。也就是说, 通过分布的部位,大致可以判断是T小淋巴细胞
25
2、曲核淋巴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很难辨认出T-曲核淋巴 细胞,但当淋巴结出现T区增生时,可以见到。该细胞体 积中偏小,多为圆形,胞浆少,核的形态具有特征,呈不 规则状,有点类似于B细胞中的中心细胞,但核扭曲,似 分叶状,有的象胚胎状或脑回状。在T细胞淋巴瘤中,具 有这些特征的细胞容易见到。
18
淋巴结髓索和髓窦模式图
19
4.血管系统:淋巴结门区是血管的出入部分,有1-2条进入淋巴结 的小动脉。小动脉的分支沿小梁进入皮质和副皮质,部分分支进入 髓质,这些小血管进一步分支,在淋巴结内形成毛细血管网,营养 皮质区、副皮质区和髓质。毛细血管网在副皮质和滤泡间区形成毛 细血管后静脉,再汇集成1-3条静脉经淋巴结门区离开淋巴结。
20
二、淋巴细胞的形态
B细胞
1、小淋巴细胞(B2细胞,成熟小淋巴细胞):主要位于套区。是淋巴 结中见到的最小的小圆形细胞,直径约为7mm,核圆形,染色质成 块状,浓密,染色深,或深蓝一片辨认不出染色质,多不见核仁,胞 浆稀少或几乎见不到胞浆。该细胞发生的淋巴瘤是小淋巴细胞性淋巴 瘤(SL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瘤细胞较正常小淋巴细 胞稍大,直径约10mm,染色质可辨认,成块状,核仁不明显或少见。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PPT课件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PPT课件
1.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2.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肝脾及全身淋巴 结肿大,常伴三系减少。
•淋巴结肿大,可有触痛 •受累范围与病因有关(如一侧化脓性扁桃腺 炎往往累及同侧颈部淋巴结;病毒血症可以 导致全身淋巴结肿大) •发热、免疫功能紊乱等(与病因有关) •良性病变,预后较好
淋巴造血系统
Kikuchi病 (Kikuchi’s disease)
别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ubacute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淋巴造血系统
共同点:
Langerhans细胞增生伴有多少不等的嗜酸 性粒细胞浸润。 *Langerhans细胞特点:
LM:胞浆嗜酸性,核椭圆形或肾形, 有纵行核沟; 免疫组化:S-100(+) EM:Birbeck小体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S-100 (+)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别名: 组织细胞增生症X(Histiocytosis X)
淋巴造血系统
定义
是Langerhans 细胞或其前身的 增生性疾病,包括一组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和生物学行为各不相同的 疾病。
淋巴造血系统
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血管壁异常
淋巴造血系统
红细胞性疾病,eg:
贫血(Anemia) 红细胞增多症
出血性疾病,eg:
血小板减少症 血友病
淋巴造血系统
白细胞性疾病: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超声表现ppt课件【40页】

常见淋巴结疾病及其超声表现ppt课件【40页】

2024/8/29
29
病例4
72岁女性,发现颈部肿物3月。肿物逐 渐增大伴疼痛,在当地医院抗炎后先缩小, 后又增大。
电子喉镜发现“右侧扁桃体肿物
2024/8/29
30
超声检查考虑淋 巴瘤可能
2024/8/29
31
五、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2024/8/29
32
是全身各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之 一
回声:皮质所占比例增大,髓质回声消失或 者成细线状。门位明显偏心或者消失,特征 性回声改变为淋巴结内回声近似无回声的极 低回声。(此种病理改变基础为单一成分肿 瘤细胞克隆性增生,浸润所致,成分过于单 一,声阻抗过于均一所致)
2024/8/29
28
典型血流改变( CDFI ):淋巴结内血流信 号丰富,红、蓝色血流信号充满整个淋巴结。 CDE检查可见门部血管呈粗大主干状,从主 干血管发出许多分支伸向髓质和皮质,分布 于整个淋巴结。受病程和病变严重程度影响, 少数血供可以表现为稀少甚至无血供
血常规示:WBC 15.6×10E9
2024/8/29
13
首次检查示: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2024/8/29
14
半个月后复查示: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考虑 淋巴结炎,左侧最大者考虑合并脓肿
临床穿刺可见脓液,细菌培养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穿刺活检:化脓性炎
2024/8/29
15
病例2
患者,男,50岁,发现左侧颈部多发 包块3年余
25
四、淋巴瘤
2024/8/29
26
是淋巴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男性多见,各 年龄段均可发生,国内以50~60岁发病 率高。主要侵犯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 以颈部淋巴结最常见。
分为两类,即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 奇金淋巴瘤HD,我国以NHL多见。

T-γ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护理措施PPT课件

T-γ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护理措施PPT课件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升高, 持续时间较长
肝脾肿大:肝脏、 脾脏肿大,可能出 现腹部不适
呼吸道症状:咳嗽、 胸闷、呼吸困难等 呼吸道症状
淋巴结肿大:颈部、 腋下、腹股沟等部 位淋巴结肿大
皮肤损害:皮疹、 红斑、瘙痒等皮肤 问题
神经系统症状:头 痛、头晕、癫痫等 神经系统症状
2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01
药物剂量:按照 医生处方,按时 按量服用药物
药物副作用:了 解药物可能产生 的副作用,并采 取相应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避免 不良反应
药物停用:在医 生指导下,根据 病情停用相关药 物
生活护理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 律,保证充足的睡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避免辛辣、油
腻、刺激性食物
04
促进康复: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率
05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焦虑
患者满意度
01Biblioteka 护理人员态度:亲切、 耐心、细心
02
护理措施实施:及时、 准确、有效
03
患者病情改善:症状减 轻、生活质量提高
04
患者心理状态:情绪 稳定、乐观积极
05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满意、认可、感激
护理质量改进
3.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 生冷
4.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避免暴饮暴食
5. 饮食卫生:注意食物清洁,避免 交叉感染
4
护理效果评估
护理目标达成
01
减轻症状:缓解患者疼痛、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02 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03
预防并发症:预防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周伟坏死性淋巴结炎》课件模板

《周伟坏死性淋巴结炎》课件模板

实验室检查
血象: 多数病例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分类提示淋巴细胞增 高,部分患者可见异形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亦可出现异淋,但白细胞总数往往明显升高,异淋比例亦 较高,常>10%)。本病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血小板计 数多在正常范围内。
骨髓象:多数呈感染性骨髓象伴粒细胞退行性变,个别患 者可见到粒细胞成熟障碍及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
血细胞分析(住院)HCT36.1%,RDW12.92%, MPV7.9fl ,PCT0.117%,NEUT%85.1%, LYMPH%9.7%,EO%0.33%, LYMPH0.76*10~9/L,WBC7.89*10~9/L, HGB121g/L。
降钙素原检测PCT-定量PCT<0.05ng/ml。
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女性病人长期反复发热、皮疹、蛋白尿、多脏器受 累的HNL ,由于有时出现一过性抗核抗体阳性,易被 误诊为风湿热、类风湿热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 织疾病
对这一类疾病的惟一有效鉴别诊断就是通过淋巴结活 检病理诊断
病理鉴别诊断
本病确诊必须依靠淋巴结活检,但应与以下情况 相鉴别 ①干酪样结核,病理呈完全坏死 ②恶性淋巴瘤,被膜常破坏, 细胞有异型 ③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细胞异型性显著,且可见异
可能与变态性反应有关
– 在坏死灶内及灶周组织中,可见纤维素样坏死性血 管炎
临床分型
症状 受累器官
单纯型 典型 淋巴结
病程
3 个月内
变态反应型
变应性发热
淋巴结、脾脏、肝脏、 肾脏、血液、 多次复发,病程较长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年女性,以春夏发病较多,部分患者病前常有病 毒感染史、咽峡炎史等。
发热 热型不一,可呈弛张热、低热或不规则热、最高可达 39~40℃,亦可呈间歇性发热,部分患者体温可正常。发 热可持续1~2周,个别患者可持续高热达1~2个月或更长, 一般可自行消退。

第三课-肿瘤ppt课件

第三课-肿瘤ppt课件
(2)核的多形性 瘤细胞核的大小,形态,染色不一致
a、细胞核体积增大 b、核大小、形态、数目不一 c、核染色质凝集成块,分布不均 d、核仁肥大、数目增多。 e、核分裂像多,病理性核分裂像, (3)胞浆的改变
嗜碱性,染色偏兰。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1、肿瘤的生长速度 2、肿瘤的生长方式,如下三种: (1)膨胀性生长(expansile growth) (2)浸润性生长(invasive growth) (3)外生性生长(exophytic growth)
1、结缔组织染色法
区分肌纤维和胶原纤维 Van Gieson、Masso
网织纤维 银染色
弹力纤维 Schmorl染色
2、组织细胞中特殊成分染色
显示糖原和粘液
PAS
显示脂肪 油红O、苏丹III
骨髓增生性疾病
Giemsa
显示神经内分泌细胞
浸银染色
(二)肿瘤标记物(tumor marker) 由肿瘤细胞产生、与肿瘤的性质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或体液中,
肿瘤
tumor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一、定义
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 ,表现为局部肿块。
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 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和分化的正常 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tumor 拉丁语 neoplasm 希腊语
二、特点: 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 成体干细胞/祖细胞
分期:描述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
根据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T),范围
淋巴结转移情况(N),远处脏器转移 情况(M),TNM分期,要结合临床综 合考虑。
第五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肿瘤 对机体的影响小,局部压迫和阻塞 内分泌腺的良性肿瘤

内科学淋巴瘤PPT课件

内科学淋巴瘤PPT课件
各期按全身症状分A、B两组。无症状者为A,有症状者为B。 全身症状:1.发热38℃以上,连续三天以上,且无感染原因; 2. 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3.盗汗。
HL与NHL的比较
鉴别点 年龄 起病
结外侵犯
播散 肝脾肿大 皮肤损害
预后
HL 青年多,儿童少 60-80%以无痛性颈锁 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 表现,其次为腋下 可有,多为病情后期,
生物治疗:单克隆抗体/干扰素/抗HP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取得长期缓解及无病存活
治疗/放化疗/HL
IA,IIA期:扩大野照射 IB,IIB,III,IV期:联合化疗为主,可局部
照射 方案:MOPP(氮芥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
+甲基苄肼)或ABVD(阿霉素+博莱霉素+ 长春碱+甲氮咪胺) HL是第一种用化疗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
其他治疗
手术治疗
预后
预后与细胞类型及分期相关
HL:5年生存率:淋巴细胞为主型94.3%; 淋巴细胞削减型27.4%;I期与II期90%,IV 期31.9%
NHL:还与年龄,结外病变,LDH升高等有 关
PET/CT:淋巴瘤疗效和预后评估价 值几何?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作为常用的分 子影像技术,采用与生物体内分子类似的 放射性药物,观察活体的生物学变化。 PET/CT整合了功能分子影像与解剖结构 影像,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和高对比 度的优点,从不同角度提供了病变的生物 学特征信息,已成为临床肿瘤分期和治疗 后再分期的常用方法,而且其在很多肿瘤 的疗效和预后监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病理分型/霍奇金淋巴瘤
组织学发现R-S细胞为特征 四种病理类型:淋巴细胞为主型、结

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原发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癌 颈内淋巴结群
原发于非头颈部肿瘤的癌
锁骨上窝 颈后三角
淋巴瘤
颌下区 颈上区 颈后三角
结核
锁骨上窝 颈后三角
2、淋巴结大小
在同一切面图上测量最大纵径L与横径T,横径比纵径更有价 值。(图4-4-1)
正常淋巴结横径上限为5-8mm,若以5mm为限,则敏感性较 高而特异性下降;若以8mm为限,则敏感性下降而特异性增 高。
恶性淋巴结:形态趋向于圆形,(图4-4-3)但恶 性淋巴结早期可能呈卵圆形。
良性淋巴结肿大
正常淋巴结
恶性淋巴结肿大
4、淋巴结边界
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瘤其边界锐利(图4-4-3) ,而反应性增生和正常淋巴结边界光滑不锐利 。
恶性淋巴结具锐利边界归因于淋巴结内肿瘤浸 润和脂肪沉积的减少,这种改变增大了淋巴结 和周围组织的声阻抗差。
淋巴门增大主要是因 淋巴管和血管数量的 增加,这与慢性炎症 时的增生有关。
注 意:正常的颌下淋巴结及腮腺淋巴结更近似 圆形。
内部回声:周边皮质呈均匀的低回声,中间的 团状强回声是髓质 ,淋巴结门部位于中部或偏 向某一端,可呈小的凹陷。

颈内静脉上段正常淋巴结 颈内静脉中段正常淋巴结
淋巴结超声诊断
静脉血流始于副皮质区的 后微静脉,这些微静脉组 成较大的微静脉,向心性 汇入淋巴门的静脉主干, 管 径 平 均 0.14mm 。 动 脉 和 静脉通常相互平行。
血流信号显示率与淋巴结 大小、部位、病理状况相 关。颈部90%的横径> 5mm的淋巴结可显示血流 信号;50%的腮腺淋巴结、 60%的颈后三角淋巴结不显 示血流信号;颏下与下颌 下淋巴结血供较其它区域 的淋巴结血供丰富;老年 人的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显 示率低。

颈部淋巴结pptppt课件

颈部淋巴结pptppt课件

颈部囊性肿块影像学诊断
1、脏层间隙
2、颈动脉间隙 3、颈后间隙 4、椎旁间隙 5、咽后间隙
6、颈前间隙
Ⅰa区是一个位于中央的三角形区域,包括颏下淋巴结。引 流颌、下唇中部、舌尖和口底前部的淋巴结。是口底、舌 前、下颌骨前牙槽突和下唇肿瘤发生隐匿性转移的高危区 域。
Ⅰb区包括下颌下淋巴结,位于二腹肌前后腹、茎突舌骨肌 和下颌骨体之间,接收来自颏下淋巴结、内眦、鼻腔下部、 硬软腭、上下颌骨牙槽突、颊、上下唇和舌前大部淋巴管。 口腔、前鼻腔、面中部软组织和下颌下腺肿瘤易发生这一
颈部淋巴结分区
颈部淋巴结分区 为便于临床应用,1991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 科基金学会将颈部淋巴结分区划分,文献上应 用渐多趋向一致。颈部淋巴结分区划分规定如 下:
第Ⅰ区(1evelⅠ):颈Ia区上 界:颏舌骨肌或下颌骨下缘 切线;下界:舌骨;两侧边 界;二腹肌前腹内侧缘。颈 Ib区位于二腹肌前后腹、茎 突舌骨肌和下颌骨体之间 第Ⅱ区(1evelⅡ):为颈内静 脉淋巴结上组,即二腹肌下, 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 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 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为该肌 所覆盖。 第Ⅲ区(1evelⅢ):为颈内静 脉淋巴结中组,从舌骨水平 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 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淋巴结转移癌 就诊年龄最大,无性别差异,病 程较长, 淋巴结较大。 淋巴结核 以女性多见,病程长。 淋巴结炎 患者多较年轻,平均病程短,淋巴结较小。 恶性淋巴瘤 男多于女,淋巴结肿大明显,常伴发热。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为多部位性,常有发热,平均病程较短。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发病年龄小,伴高热, 淋巴结肿痛明显。
下咽癌伴右侧颈上、中深组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形态不规 则,边缘不清楚,不均匀环状强化,内部呈低密度区,侵犯右侧胸 锁乳突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的主要病变为全身淋巴结肿大,淋 巴结直径一般约为2~3cm,灰白色,质软,活动,有时 有压痛。镜下可见淋巴结的结构消失,淋巴滤泡和淋巴窦 不明显。淋巴结内有大量免疫母细胞和转化的淋巴细胞浸 润。有时还有多数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上 皮样细胞。毛细血管后小静脉明显增生呈分支状。血管内 皮细胞肿胀增生。淋巴结间质内可见无定形伊红色蛋白样 物质沉积。除淋巴结外,肝、脾、骨髓和肺内也可见类似 病变。
❖ 本病预后差别很大。约半数病人不经任何治 疗可生存2~4年,约25%用激素治疗或并用 其他化疗药物可缓解。有些病变为进行性, 可发展为恶性淋巴瘤,预后不佳。到晚期由 于免疫功能低下,多数病人死于继发感染。
❖ 淋巴结增生的类型较多:
❖ 一、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 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nonspecific reactive follicular hyperplasia)主要特点为淋巴 结肿大,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明显扩大。淋 巴滤泡数量增多,不仅分布于淋巴结皮质,并可 散在于皮髓质交界处和髓质内。滤泡大小形状不 一,界限明显。生发中心明显扩大、增生,内有 多数各种转化的淋巴细胞,核较大,有裂或无裂, 核分裂像多见,并有多数吞噬细胞,胞浆内含有 吞噬的细胞碎屑。生发中心周围有小淋巴细胞环 绕。在滤泡之间的淋巴组织内可见浆细胞、组织 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 巴窦内的网状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 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易与滤泡性淋巴瘤混淆, 后者的淋巴结结构破坏,滤泡大小形状相似, 界限不明显。滤泡内增生的细胞呈异型性, 但类型比较一致,核分裂像较少,一般不见 吞噬异物的巨噬细胞,增生的淋巴细胞为单 克隆性;而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时增生的淋 巴细胞为多克隆性。
❖ 淋巴结内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明显扩大,周围 的淋巴细胞较少。生发中心内各种细胞增生,核分 裂像多见,并有许多吞噬了细胞碎屑的巨噬细胞。 但中央没有血管,也没有玻璃样变物质。淋巴滤泡 之间有大量浆细胞,其间也可有较少数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 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各种损伤和刺激常引起淋 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使淋巴结肿大, 称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 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毒物、代谢的毒性产物、变 性的组织成分及异物等,都可成为抗原或致敏原刺激淋巴 组织引起反应。
❖ 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不等,有时可达10cm。镜下,由于致病 原因不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成分和分布情况不同。刺 激B细胞的抗原物质主要引起淋巴滤泡增生增大,生发中心 扩大增生;刺激T细胞的抗原物质主要引起滤泡旁区淋巴细 胞增生。有些抗原物质则主要引起淋巴窦内的组织细胞增 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为良性病变,但肿大的淋巴结无论 肉眼观或镜下都容易与淋巴结的肿瘤混淆,但其治疗和预 后差别很大,应注意鉴别。
❖ 有些病人在同一淋巴结内二种亚型的变化可同时胞型可能是早期病变,以后发展 为玻璃样-血管型。
❖ 三、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又称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多发生于中、老 年人。主要表现为发热,体重减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 脾肿大,皮肤斑丘疹,瘙痒,并常有多克隆性高丙种球蛋 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 原因和性质尚不清楚。有些病人在上呼吸道 病毒感染后发病,有些病人发病前有用某些 药物如抗菌素的病史。过去曾认为本病是T 细胞调节障碍引起的B细胞过度增生。近年 研究发现,很多病人是T细胞淋巴瘤。基因 重组研究证实为单克隆性T细胞增生。目前 认为本病可能是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克 隆性淋巴细胞增生,在此基础上出现恶性细 胞株大量增生,发展成为恶性淋巴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