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高效沉淀池方案设计

高效沉淀池方案设计

20000t/d高效沉淀池方案设计二零**年**月第一章概述1.1总则***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

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通用产品畅销全球。

公司注册资金10800万元,占地面积60000余平米,拥有各类生产检测设备60余套,高、中级工程师20多名,一级建造师7名,二级建造师10名。

公司还与国内外相关行业设计院所及大专院校进行项目合作,不断研发制造适合市场需求的技术和产品,先后获得14项国家技术专利。

公司先后获得“江苏省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AAA级资信企业”等荣誉称号;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资质。

公司业务涉及项目合作、运营(BT/BOT/PPP项目),工程总承包及水处理设备制造。

公司现拥有三大不同板块产品,分别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工业废水处理设备、自来水处理设备。

公司在“清污净水,保护环境,优质美观,诚信服务”的企业宗旨下,不断拓展自己的环保治理之路,已成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投资运营多个污水处理厂,总承包20多个污水处理厂工程,产品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并出口韩国、伊拉克、古巴、毛里求斯等国家和地区。

产权驱动创新,创新引领发展。

通用人承载着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使命,正迈向全球的舞台,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清污净水,智慧环保,************集团!1.2方案说明该项目为市政污水,处理水量为830m3/h。

第二章方案基础2.1设计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JB/T2932-199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城镇给水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41-91)➢《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093-200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建设方提供的原始水质、水量等基础资料2.2设计原则(1)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用简单、成熟、稳定、实用、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以达到节省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的目的;(2)平面布置应合理紧凑,减少占地面积;(3)处理系统运行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调节余地,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4)管理、运行、维修方便,尽量考虑操作自动化,减少操作劳动强度。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3600m3/d高效沉淀池方案设计二零一三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概述总则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

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德安产品畅销全球。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德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德安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净化环境、服务全球”为己任。

通过近20年的发展,德安已形成完善的研发平台和销售服务平台,可提供:城乡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水处理及回用、水厂升级改造、污水厂升级改造、城乡垃圾资源化、河道湖泊治理等系列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服务。

还提供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服务。

德安通过持续科研创新,建有科研中心和中试工厂,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方向、多层次的深度合作,联合成立了多家科研机构。

拥有300余项专利,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继D型滤池广泛推广应用及编制行业标准,DA-EH污水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市政污水处理项目之后,又研制成功并向市场推出智慧型WTBOX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循环冷却水协同处理装置、DE型滤池、DF滤池、DA新型滤布滤池、DA 高效沉淀池、活动式螺杆污泥脱水机、DA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等多个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水处理领域工程。

近期还将隆重推出DA无污泥污水处理技术、DA 高效全自动油水分离器、水平流鳍片式沉淀池和污泥资源化治地膜技术等,期待与您的合作。

方案说明该项目为煤矿废水,处理水量为150m3/h,进水SS≤2200mg/L,经处理后,出SS度≤80mg/L。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一、设计概述高效沉淀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的设施,其设计目标是通过优化池体结构、水流流态和污泥沉淀等方面的因素,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果和污水净化效率。

本设计方案将围绕这一目标,提出一种高效、稳定且易于维护的沉淀池设计方案。

二、设计要点1、池体结构:为了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果,我们将采用平流式沉淀池结构。

这种结构简单、稳定,且在实际应用中表现良好。

同时,我们将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来增强池体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2、进水口设计:进水口的设计需考虑均匀分配进入沉淀池的污水,以避免流速不均对沉淀效果产生影响。

我们将采用宽堰进水方式,并在堰口设置挡板,以实现污水均匀分配。

3、出水口设计:为了防止已沉淀的污泥被水流带出,我们将设置虹吸出水口。

通过虹吸作用,出水口可以有效地控制水流速度,避免已沉淀的污泥被带走。

4、排泥口设计:排泥口的设计需考虑排泥的及时性和均匀性。

我们将设置多个排泥口,分布在沉淀池的底部,并使用旋转式排泥阀,以实现均匀排泥。

5、曝气系统:为了提高污泥的活性,我们将设置曝气系统。

曝气系统将通过均匀布置在沉淀池底部的曝气管进行曝气,以提高污泥的生物活性。

6、控制系统: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监测,我们将设置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将包括液位传感器、流量计、pH计等设备,以实现对沉淀池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三、具体实施方案1、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做好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基础处理等工作。

2、池体施工: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池体施工。

先进行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然后安装池壁和顶板。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池体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3、进水口施工:在池体一侧设置宽堰进水口。

进水口应保持与水平面垂直,以保证污水能够均匀分配。

在堰口设置挡板,以避免水流直接冲击沉淀池底部。

4、出水口施工:在池体另一侧设置虹吸出水口。

虹吸出水口应保持与水平面平行,以避免对已沉淀的污泥产生扰动。

在出水口处设置挡板,以防止已沉淀的污泥被水流带出。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高效沉淀池(高密度)的特点和优势高密池可用于原水净化也可用于污水混凝沉淀去除SS,或者用于中水回用,膜浓水等工艺的软化澄清。

高效沉淀池(高密度)工作原理原水投加混凝剂,在混合池内,通过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保证一定的速度梯度,使混凝剂与原水快速混合。

高效沉淀池分为絮凝与沉淀两个部分,在絮凝池,投加絮凝剂,池内的涡轮搅拌机可实现多倍循环率的搅拌,对水中悬浮固体进行剪切,重新形成大的易于沉降的絮凝体。

沉淀池由隔板分为预沉区及斜管沉淀区,在预沉区中,易于沉淀的絮体快速沉降,未来得及沉淀以及不易沉淀的微小絮体被斜管捕获,最终高质量的出水通过池顶集水槽收集排出。

高效沉淀池(高密度)与传统高效沉淀池的比较与传统高效沉淀池比较,高效沉淀池技术优势如下:1、表面负荷高:利用污泥循环及斜管沉淀,大大高于传统高效沉淀池。

2、污泥浓度高:高效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含固率高,不需再设置污泥浓缩池。

3、出水水质好:高效沉淀池因其独特的工艺设计,由于形成的絮体较大,所以更能拦截胶体物质,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污染物,出水更有保障。

高效沉淀池工艺的关键之处一污泥循环和排泥污泥循环:部分污泥从沉淀池回流至絮凝池中心反应筒内,通过精确控制污泥循环率来维持反应筒内均匀絮凝所需的较高污泥浓度,污泥循环率通常为5-10%。

排泥:刮泥机的两个刮臂,带有钢犁和垂直支柱,在刮泥机持续刮除污泥的同时,也能起到浓缩污泥,提高含固率的作用。

高效沉淀池(高密度)的四大特点:1、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显著;2、处理水质优、社会效益好;3、抗冲击能力强、适用水质广泛;4、设备少、运行维护方便。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一、设计水量二、构筑物设计1、澄清区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6.7米设计。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20m∕h o——斜管面积Al=500∕20=25m2;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m∕h o——沉淀入口段面积A2=500∕60=8.3m2;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O.9(1.5Q)0.4=0.9X(1.5X0.14)0.4=0.48m取B=0.6m o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所以取X=7∙0°即澄清池的尺寸:7.Om×7.Om×6.7m=328m3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328∕0.14=2342s=39min;Xl=8.3∕X=1.2,¾Xl=I.2m,墙厚0.2m斜管区面积:7.0m×5.6m=39.2m2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14/39.2=0.0035m∕s=12.6m∕h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7m×1.2m o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πι∕s,则水层高度:0.14÷0.05÷7=0.4m o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课件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课件

案例三:高密度沉淀池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饮用水安全保障、高标准水质要求
详细描述
针对饮用水处理的高标准水质要求,某水处理设施采用高密度沉淀池技术,确保饮用水安全。该案例 重点探讨了高密度沉淀池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优势、处理效果以及与其它水处理工艺的协同作用。
06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课件
CONTENTS
•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简介 •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的设计与构
造 •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的优点与局
限性 •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的运行与维
护 •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的案例分析
01
高密度(高效)沉淀池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高效、紧凑 的水处理工艺,通过高效的固液 分离技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杂 质。
维护与保养
设备保养
定期对沉淀池的机械设备进行润 滑、紧固等保养工作,延长设备
使用寿命。
清理与排泥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清理沉淀池内 的淤泥,保持池内清洁,同时根据 泥渣浓度及时排出。
监测与调整
定期对沉淀池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测 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行参 数,提高沉淀效果。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出水水质不达标
稳定运行
高密度沉淀池具有稳定的 运行性能,能够保证连续 稳定的出水水质。
局限性
维护难度
高密度沉淀池的结构较为复杂, 维护和检修相对困难。
01
适用范围
02 虽然适用于多种废水处理,但对 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废水,处理效 果可能有限。
投资成本
相较于传统沉淀池,高密度沉淀 池的投资成本较高。 03
操作要求

高效沉淀池的工艺设计与应用案例

高效沉淀池的工艺设计与应用案例

高效沉淀池的工艺设计与应用案例高效沉淀池的工艺设计与应用案例一、引言高效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等领域。

其通过人工设定的沉淀区域和澄清区域,将悬浮物和杂质从水中分离出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种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应用的高效沉淀池工艺设计与应用案例,分析其设计原理、效果评估及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二、高效沉淀池的工艺设计高效沉淀池的工艺设计主要包括污水进水方式、沉淀区域和澄清区域的设计,以及污泥处理方式等。

在本案例中,采用超滤膜预处理、曝气生物床和物理化学沉淀三个工艺单元组成的高效沉淀池。

1. 污水进水方式在该工程中,采用上进水方式,即将污水从高处上方流入沉淀池,利用自由落差和水流冲刷力将悬浮物分离出来。

这种进水方式具有冲刷力强、分离效果好的优点,适合处理高浓度污水。

2. 沉淀区域设计沉淀区域是高效沉淀池的核心部分。

在本案例中,沉淀区域采用了斜板沉降池和倾斜管沉淀池相结合的设计。

斜板沉降池通过设置一系列倾斜的板块,使水流和悬浮物在板块之间进行反复碰撞和下沉,加速悬浮物的沉淀过程;倾斜管沉淀池则通过设置一系列倾斜的管道,利用斜管原理将悬浮物从水中滤除。

这种沉淀区域设计结合了沉降和过滤的优势,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

3. 澄清区域设计澄清区域位于沉淀区域的下方,目的是将经过沉淀后的水体进一步净化。

在本案例中,澄清区域采用了超滤膜预处理。

超滤膜通过微孔过滤原理,能有效去除微小颗粒、胶体和高分子有机物等物质,提高水的澄清度。

超滤膜预处理还具有排水量小、处理速度快以及占地面积小的优点,适合处理大量废水。

4. 污泥处理方式在本案例中,采用了污泥压滤机处理沉淀池产生的污泥。

污泥压滤机通过物理压榨和化学固化等工艺,将污泥中的水分和杂质去除,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

经过处理后的污泥可以用于土地改良、填埋或制成无害化肥料等。

该处理方式具有污泥含水率低、体积小、排放量小等优点。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3600m3/d 高效沉淀池方案设计二零一三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概述.................................................................1.1 总则...................................................................1.2 方案说明...............................................................第二章方案基础. ............................................................2.1 设计依据...............................................................2.2 设计原则...............................................................2.4 设计进水水量...........................................................2.5 设计进、出水水质.......................................................2.5.1 设计进水水质. .......................................................2.5.2 设计出水水质. .......................................................第三章工艺设计. ............................................................3.1 处理方案选择...........................................................3.2 工艺选择...............................................................3.2.1 混合...............................................................3.2.2 反应...............................................................3.2.3 沉淀...............................................................3.2.4 工艺比选. ...........................................................3.3 原则流程...............................................................3.4 工艺说明...............................................................第四章工艺单元设计. ........................................................4.1 主要工艺构(建)筑物、处理设备. .........................................4.1.1 加药系统. ...........................................................4.1.2 高效沉淀池. .........................................................4.2 管材及防腐、防渗措施...................................................4.2.1 管材...............................................................4.2.2 防腐措施...........................................................第五章电气设计. ............................................................5.1 设计依据...............................................................5.2 设计范围...............................................................5.3 电动装置控制要求.......................................................第六章自动化系统及仪表. ....................................................6.1 设计依据...............................................................6.2 防雷、接地.............................................................6.3 自控要求...............................................................第七章建筑结构设计. ........................................................7.2 建筑装修...............................................................7.3 抗震等级...............................................................7.4 耐火等级...............................................................7.5 地基处理...............................................................第八章环境保护、节能与劳动卫生.............................................8.1 环境保护...............................................................8.2 节能措施...............................................................8.3 劳动安全卫生措施.......................................................第九章设备(构筑物)材料...................................................第十章运行成本分析. ........................................................第十一章质量及售后服务承诺.................................................。

高效沉淀池方案

高效沉淀池方案

高效沉淀池方案1. 概述高效沉淀池是一种用于处理液体悬浮物的设备,常用于水处理、废水处理和矿石浮选等领域。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重力沉淀原理,将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物沉淀到底部,从而实现液固分离。

本文将介绍高效沉淀池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以及使用注意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高效沉淀池。

2. 工作原理高效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基于重力沉降。

当液体中的颗粒物由于重力作用而向下沉降时,它们会遇到阻力,从而减速并最终沉积在底部。

一般来说,高效沉淀池主要通过以下几个过程实现沉淀效果:2.1. 进料区在高效沉淀池的进料区,液体悬浮物通过进料管进入池内。

进料区一般设计成扩散形状或者通过设置导流板等结构来均匀分配悬浮物。

2.2. 沉淀区沉淀区是高效沉淀池的核心部分。

在沉淀区中,液体会因为减速而使颗粒物沉淀下来。

为了增加沉淀速度,通常会在沉淀区内设置斜板、折流器等结构,通过增加界面面积来提高沉淀效果。

2.3. 出料区在出料区,沉淀下来的固体颗粒物会通过底部的出料口排出。

为了防止固体颗粒物带出过多的液体,需要设置合适的出料结构,例如卧式螺旋输送机、管道等。

3. 结构设计高效沉淀池的结构设计对于实现高效沉淀效果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构设计要点:3.1. 尺寸设计高效沉淀池的尺寸设计需要根据处理的液体流量、颗粒物浓度以及沉降速度等参数来确定。

通常来说,池的长度应保证液体在池内停留的时间足够长,以便颗粒物沉降。

此外,沉淀区的高度和角度也需要考虑进料的方式和沉淀效果。

3.2. 材料选择高效沉淀池常用的材料主要包括碳钢、不锈钢和玻璃钢等。

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液体的性质、工作环境以及经济因素进行考虑。

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但容易生锈;不锈钢抗腐蚀性好,但成本较高;玻璃钢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但加工复杂,一般适用于大型沉淀池。

3.3. 结构优化为了增强沉淀效果,高效沉淀池的结构还可以进行一些优化。

例如,在沉淀区内可以设置多层斜板,增加沉淀面积;或者设置折流器,增加液体与颗粒物的接触,提高沉淀效率。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3600m3/d高效沉淀池方案设计二零一三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概述.................................................................1.1总则...................................................................1.2方案说明 ...............................................................第二章方案基础.............................................................2.1设计依据 ...............................................................2.2设计原则 ...............................................................2.4设计进水水量 ...........................................................2.5设计进、出水水质 .......................................................2.5.1设计进水水质........................................................2.5.2设计出水水质........................................................第三章工艺设计.............................................................3.1处理方案选择 ...........................................................3.2工艺选择 ...............................................................3.2.1 混合...............................................................3.2.2 反应...............................................................3.2.3 沉淀...............................................................3.2.4工艺比选............................................................3.3原则流程 ...............................................................3.4工艺说明 ...............................................................第四章工艺单元设计.........................................................4.1主要工艺构(建)筑物、处理设备..........................................4.1.1加药系统............................................................4.1.2高效沉淀池..........................................................4.2管材及防腐、防渗措施 ...................................................4.2.1 管材...............................................................4.2.2 防腐措施...........................................................第五章电气设计.............................................................5.1设计依据 ...............................................................5.2设计范围 ...............................................................5.3电动装置控制要求 .......................................................第六章自动化系统及仪表.....................................................6.1设计依据 ...............................................................6.2防雷、接地 .............................................................6.3自控要求 ...............................................................第七章建筑结构设计.........................................................7.2建筑装修 ...............................................................7.3抗震等级 ...............................................................7.4耐火等级 ...............................................................7.5地基处理 ...............................................................第八章环境保护、节能与劳动卫生.............................................8.1环境保护 ...............................................................8.2节能措施 ...............................................................8.3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第九章设备(构筑物)材料...................................................第十章运行成本分析.........................................................第十一章质量及售后服务承诺.................................................第一章概述1.1总则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高效沉淀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有害微生物等,提高水质。

本文将介绍高效沉淀池的设计方案,包括设计原则、特点、应用场景、技术参数、设计流程、运行管理等方面。

一、设计原则高效沉淀池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利用地形,减小土地占用面积;2、充分考虑工艺流程的合理性,保证沉淀效果;3、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或更高要求;4、注重环保,减少噪音、恶臭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考虑工艺操作的简易性和灵活性,方便维护和管理。

二、特点高效沉淀池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了斜板沉淀池技术,增加了沉淀面积,提高了沉淀效率;2、集成了悬浮生物预处理技术,有效去除有机物和有害微生物;3、可根据水质、水量等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组合,满足不同需求;4、出水水质稳定,可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5、占地面积小,节约土地资源。

三、应用场景高效沉淀池适用于以下场景:1、工业废水处理,包括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行业;2、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出水水质;3、水体修复和治理,改善水环境。

四、技术参数高效沉淀池的技术参数包括:1、处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达每小时数吨至数百吨;2、水质标准:根据国家排放标准或更高要求而定;3、沉淀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达数百平方米至数千平方米;4、停留时间:根据水质、水量等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在1-3小时之间;5、维护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在数月至一年之间。

五、设计流程高效沉淀池的设计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设计任务和目标,收集相关资料;2、确定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3、设计沉淀池的总体布局和结构,考虑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4、设计设备选型和配置,包括泵、管道、闸门等;5、进行水力计算和参数优化,确定各环节的水流速度、停留时间等;6、设计沉淀池的内部结构,包括斜板、悬浮生物预处理装置等;7、进行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确保设计方案的环保和安全性能。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3600m3/d高效沉淀池方案设计二零一三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总则 (1)1.2方案说明 (1)第二章方案基础 (2)2.1设计依据 (2)2.2设计原则 (2)2.3项目范围 (3)2.4设计进水水量 (3)2.5设计进、出水水质 (3)2.5.1设计进水水质 (3)2.5.2设计出水水质 (3)第三章工艺设计 (4)3.1处理方案选择 (4)3.2工艺选择 (4)3.2.1 混合 (4)3.2.2 反应 (4)3.2.3 沉淀 (5)3.2.4工艺比选 (7)3.3原则流程 (8)3.4工艺说明 (8)第四章工艺单元设计 (9)4.1主要工艺构(建)筑物、处理设备 (9)4.1.1加药系统 (9)4.1.2高效沉淀池 (10)4.2管材及防腐、防渗措施 (11)4.2.1 管材 (11)4.2.2 防腐措施 (11)第五章电气设计 (12)5.1设计依据 (12)5.2设计范围 (12)5.3电动装置控制要求 (12)第六章自动化系统及仪表 (13)6.1设计依据 (13)6.2防雷、接地 (13)6.3自控要求 (13)第七章建筑结构设计 (14)7.1设计依据 (14)7.2建筑装修 (14)7.3抗震等级 (14)7.4耐火等级 (14)7.5地基处理 (14)第八章环境保护、节能与劳动卫生 (15)8.1环境保护 (15)8.2节能措施 (15)8.3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15)第九章设备(构筑物)材料 (16)第十章运行成本分析 (17)第十一章质量及售后服务承诺 (18)第一章概述1.1总则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

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德安产品畅销全球。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德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沉淀池方案

沉淀池方案

沉淀池方案沉淀池方案一、介绍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设施,主要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悬浮有机物。

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固体颗粒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本文将介绍沉淀池的原理、设计要素以及常见的沉淀池方案。

二、沉淀池原理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基于重力沉降的原理。

当废水进入沉淀池时,流速减慢,使固体颗粒开始沉降。

较重的固体颗粒会快速下沉到底部,而较轻的颗粒则会悬浮在水中。

经过一定的停留时间,底部积聚的固体颗粒形成污泥层,而清水则从沉淀池的出口流出。

沉淀池的设计要素将在下一节中详细介绍。

三、沉淀池设计要素1. 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是影响沉淀池效果的重要参数。

流速过快会导致固体颗粒无法沉降,流速过慢则会降低处理能力。

一般来说,适宜的水流速度为0.1-0.3 m/s。

2. 水深沉淀池的水深决定了沉降时间和处理能力。

较大的水深可以提高沉降时间,但同时也会增加建设成本。

一般来说,水深应该在2-4米之间。

3. 池体形状沉淀池的形状对沉降效果有一定影响。

常见的沉淀池形状有长方形、圆形等。

长方形沉淀池有较大的底部面积,有利于固体颗粒的沉降。

圆形沉淀池则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适合场地有限的情况。

4. 污泥处理沉淀池中底部积聚的固体颗粒形成的污泥需要进行处理。

常见的污泥处理方式有机械捞取、污泥脱水等。

污泥处理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四、沉淀池方案1. 高效沉淀池高效沉淀池是一种利用内部构造来增加固体颗粒沉降面积的沉淀池。

通过安装斜板、填料等内部构造,可以有效地增加沉降面积,提高沉淀效果。

高效沉淀池适用于处理悬浮物较多的废水。

2. 调节沉淀池调节沉淀池在沉淀池的进口处设置了流量调节装置,可以根据进水流量的变化调节水流速度。

这种沉淀池适用于进水量变化较大的场合,可以有效地保持沉降效果稳定。

3. 深池沉淀池深池沉淀池是通过增加水深来增加沉降时间,提高处理能力的沉淀池方案。

深池沉淀池适用于处理悬浮物浓度较高的废水。

4. 串列沉淀池串列沉淀池是将多个沉淀池串联起来使用的方案。

沉淀池设计方案

沉淀池设计方案

沉淀池设计方案一、引言沉淀池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分离和清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浮渣。

设计一个有效和高效的沉淀池是确保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沉淀池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考虑因素和步骤。

二、原理沉淀池是通过重力作用实现固体颗粒沉降的设备。

当污水进入沉淀池时,由于停留时间的延长和减慢,固体颗粒会因重力作用而沉降到底部,形成污泥。

水流持续从上方流入,经过沉淀过程后,水质会得到较大程度的净化。

经过沉淀的水从沉淀池的上方滕流出,底部的污泥则会定期或逐渐地排除出来。

三、设计考虑因素1. 水流量和停留时间:设计沉淀池时,需要确定预计的水流量和需要的停留时间。

水流量决定了沉淀池的尺寸和容量,而停留时间则与水质的净化效果有关。

2. 污水特性:不同类型的污水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悬浮物浓度、颗粒大小和密度等。

这些特性对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都有影响,需要进行适当的测试和分析。

3. 污泥管理:沉淀池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对于污泥的处理和管理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这包括污泥的处理方式、储存和处理设备的选型等。

4. 污水处理系统的前后工艺:沉淀池需要与其他污水处理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

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前后工艺的关系和协调。

四、设计步骤1. 确定污水流量和水质要求:根据预计的水流量和水质要求,确定沉淀池的尺寸和容量。

2. 确定沉淀池的结构和布局: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沉淀池的结构和布局,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污泥排放口等。

3. 确定沉淀池的深度和倾斜度:根据污水特性和设计要求,确定沉淀池的深度和倾斜度,以促进固体颗粒的沉降。

4. 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涂层:沉淀池需要使用耐腐蚀的材料,以确保长期稳定的性能。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涂层。

5. 设计污泥处理系统:对于产生的大量污泥,需要设计合理的污泥处理系统,包括储存、固液分离和处理等。

6. 考虑污水处理系统的前后工艺:确保沉淀池与其他污水处理设备的顺利衔接和协调。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要想使水体中颗粒相互碰撞,就必须使其与水流产生相对运动,这样水流就会 对颗粒运动产生水力阻力。由于不同尺度颗粒所受水力阻力不同,所以不同尺度之 间就产生了速度差。这一速度差为相邻不同尺度颗粒的碰撞提供了条件。如何让水 中颗粒与水流产生相对运动呢最好办法是改变水流的速度。改变速度方法有两种: 一是改变水流时平均速度大小。二是改变水流方向。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徳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 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徳安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 工作站,以“净化环境、服务全球”为己任。通过近20年的发展,徳安己形成完 善的研发平台和销售服务平台,可提供:城乡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 业水处理及回用、水厂升级改造、污水厂升级改造、城乡垃圾资源化、河道湖泊治 理等系列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服务。还提供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销 售一条龙服务。
设计进水水量
根据提供的资料,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3600m7d,按24h运行。
设计进、出水水质
2. 5. 1设计进水水质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进水SS≤2200mg∕Lo
2. 5. 2设计出水水质
要求经过处理后,出水SS≤88 mg/Lo本方案仅考虑SS的去除,其余指标不
做考虑。
第三章工艺设计
处理方案选择
根据提供的水质情况,主要是对水中的SS进行处理和去除。在此方案设计中 考虑造价和技术成熟的原因,本方案对混凝沉淀部分进行设计。
工艺选择
3. 2. 1混合
混合是絮凝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混凝剂的水解产物迅速混合到水体的每一个 细部,并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同时产生凝聚是取得好的絮凝效果的先决条件,也 是节省投药量的关键。混合问题的实质是混合剂水解产物在水中扩散问题。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3600m3/d高效沉淀池方案设计二零一三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总则 (1)1.2方案说明 (1)第二章方案基础 (2)2.1设计依据 (2)2.2设计原则 (2)2.3项目围 (3)2.4设计进水水量 (3)2.5设计进、出水水质 (3)2.5.1设计进水水质 (3)2.5.2设计出水水质 (3)第三章工艺设计 (4)3.1处理方案选择 (4)3.2工艺选择 (4)3.2.1 混合 (4)3.2.2 反应 (4)3.2.3 沉淀 (5)3.2.4工艺比选 (7)3.3原则流程 (8)3.4工艺说明 (8)第四章工艺单元设计 (9)4.1主要工艺构(建)筑物、处理设备 (9)4.1.1加药系统 (9)4.1.2高效沉淀池 (10)4.2管材及防腐、防渗措施 (11)4.2.1 管材 (11)4.2.2 防腐措施 (11)第五章电气设计 (12)5.1设计依据 (12)5.2设计围 (12)5.3电动装置控制要求 (12)第六章自动化系统及仪表 (13)6.1设计依据 (13)6.2防雷、接地 (13)6.3自控要求 (13)第七章建筑结构设计 (14)7.1设计依据 (14)7.2建筑装修 (14)7.3抗震等级 (14)7.4耐火等级 (14)7.5地基处理 (14)第八章环境保护、节能与劳动卫生 (15)8.1环境保护 (15)8.2节能措施 (15)8.3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15)第九章设备(构筑物)材料 (16)第十章运行成本分析 (17)第十一章质量及售后服务承诺 (18)第一章概述1.1总则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

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德安产品畅销全球。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德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高效沉淀池方案

高效沉淀池方案

高效沉淀池方案方案设计说明本方案处理水量为31500m³/d。

目录1概述 (2)1.1概况 (2)1.2设计依据 (2)1.3设计原则 (2)1.4设计范围 (2)2工艺方案 (3)2.1处理量及处理目标 (3)2.2工艺流程及说明 (3)3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参数 (5)3.1运行条件 (5)3.2主要设备 (5)3.3主要工艺设备表 (6)4电气自控设计 (8)4.1设计依据 (8)4.2设计范围 (8)4.3自动控制 (9)4.4用电负荷 (9)5经济分析 (9)5.1处理费用估算 (9)5.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1)1概述1.1概况本方案高效沉淀池系统处理水量为31500m³/d。

1.2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JB/T2932-1999)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7.《城镇给水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41-91)8.《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9.《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1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3设计原则1.工艺可靠,处理效果好,运行安全;2.自动化程度高;3.设备运行寿命长;4.操作容易,管理方便。

1.4设计范围本方案设计的水处理工程自高效沉淀池进水至高效沉淀池出水。

2工艺方案2.1处理量及处理目标根据业主提供,本方案处理水量为31500m³/d,设计两座,每座处理量为15750m³/d的高效沉淀池。

2.2工艺流程及说明2.2.1工艺流程图PAC PAM进水——配水池——混合区——絮凝反应区——沉淀浓缩区——斜管分离区剩余污泥——出水池——出水2.2.2工艺流程说明1)混合区:在混合池内设置快速搅拌机,使投加的混凝剂快速分散,与池内原水充分混合均匀,用以形成小的絮体。

沉淀池施工方案设计

沉淀池施工方案设计

沉淀池施工方案设计一、项目概述沉淀池是水处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起着分离悬浮固体颗粒和液体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为沉淀池施工方案设计提供指导,确保沉淀池的建设符合技术要求和工程规范,保证水处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二、施工流程1. 前期准备在开始施工前,需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项目组织与协调,确定工期和质量要求,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采购所需材料和设备等。

2. 材料准备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准备所需的材料。

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并经过质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常用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铁板等。

3. 地基处理在进行沉淀池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地基处理。

根据工程土质条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地基坚实、稳定。

4. 模板搭设根据设计图纸,制定模板搭设方案。

搭设模板时,应确保平整、牢固,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 钢筋加工与安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加工和安装。

钢筋应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加工,准确安装在模板内,并使用扎实可靠的连接件进行连接。

6.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是沉淀池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先进行混凝土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工程要求。

在浇筑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混凝土塌陷和偏析。

7. 养护与检查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要进行养护和检查工作。

养护期间,应及时浇水湿润,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待混凝土养护完全后,进行验收检查,确保质量合格。

8.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应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施工现场产生的噪音、粉尘、废水等污染物,确保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并做好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工作。

三、安全措施1. 施工现场要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并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防止杂物堆放和积水。

2.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严禁穿拖鞋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装束。

3. 对设备、工具及施工材料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换。

4. 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设置防护栏杆或穿戴安全带,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

沉淀池设计计算(平流式设计一个平流式沉淀池可以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悬浮物。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设计方案:1.确定池的尺寸和形状:根据处理的废水流量和悬浮物的浓度,确定池的尺寸和形状。

一般来说,池的长度应尽可能长,以增加停留时间,而宽度和深度则根据可用空间和处理效果进行确定。

2.内部结构设计:池内应设置适当的分隔板或屏障,以增加悬浮物的沉降时间和距离。

分隔板的高度应根据废水的流速和悬浮物的密度来确定,以确保废水通过时具有足够的停留时间。

此外,池底部应设置斜坡,以便悬浮物可沉积到池的底部。

3.入水和排水口位置:入水口应设在池的上部,以便废水进入沉淀池后尽快遇到停止流动的环境,并开始沉降。

排水口应设在池底部,以便从沉淀池底部收集和排出沉淀的悬浮物。

4.污泥处理:沉淀池底部应设置污泥收集装置,以便定期清理和处理沉淀的悬浮物。

污泥可以通过进一步处理,如浓缩、干化或消化,以减少体积并处理有害物质。

5.流量控制和调节:根据废水的流量和浓度,可能需要在入水口和排水口处设置流量控制和调节装置,以确保池内的水流速度适当,以便达到最佳的悬浮物沉降效果。

6.定期维护和清理:沉淀池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清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这包括定期清理池底的沉淀物和污泥,检查和更换设备和管道,以及监测水质和悬浮物的浓度。

7.其他附加设备和控制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安装其他附加设备和控制系统,如流量计、浊度计、溶解氧计等,以监测和控制废水的流量和品质。

设计一个平流式沉淀池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废水的性质、流量和浓度,以及可用的空间和经济条件。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计算和模拟,可以设计出一个高效的平流式沉淀池,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悬浮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3600m3/d高效沉淀池方案设计二零一三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概述总则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

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德安产品畅销全球。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德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德安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净化环境、服务全球”为己任。

通过近20年的发展,德安已形成完善的研发平台和销售服务平台,可提供:城乡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水处理及回用、水厂升级改造、污水厂升级改造、城乡垃圾资源化、河道湖泊治理等系列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服务。

还提供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服务。

德安通过持续科研创新,建有科研中心和中试工厂,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方向、多层次的深度合作,联合成立了多家科研机构。

拥有300余项专利,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继D型滤池广泛推广应用及编制行业标准,DA-EH污水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市政污水处理项目之后,又研制成功并向市场推出智慧型WTBOX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循环冷却水协同处理装置、DE型滤池、DF滤池、DA新型滤布滤池、DA高效沉淀池、活动式螺杆污泥脱水机、DA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等多个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水处理领域工程。

近期还将隆重推出DA无污泥污水处理技术、DA高效全自动油水分离器、水平流鳍片式沉淀池和污泥资源化治地膜技术等,期待与您的合作。

方案说明该项目为煤矿废水,处理水量为150m3/h,进水SS≤2200mg/L,经处理后,出SS 度≤80mg/L。

据此,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推荐以下处理方案。

第二章方案基础设计依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JB/T2932-199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城镇给水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41-91)➢《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093-200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建设方提供的原始水质、水量等基础资料设计原则(1)本设计方案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水处理首先必须确保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符合投资方的标准要求;(2)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用简单、成熟、稳定、实用、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以达到节省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的目的;(3)平面布置应合理紧凑,减少占地面积;(4)处理系统运行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调节余地,以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5)管理、运行、维修方便,尽量考虑操作自动化,减少操作劳动强度。

设备选型采用通用产品,选购的产品在国内应是技术先进、质量保证、性能稳定可靠、工作效率高、管理方便、维修维护工作量少、价格适中及售后服务好的产品;(6)在保证处理高效率的同时工程设计紧凑合理、节省工程费用、减少占地面积,尽量降低运行费用;(7)设计美观、布局合理、降低噪声及合理处置固体废弃物。

项目范围(1)本技术方案设计范围包括高效沉淀池进水至高效沉淀池出水1米范围内的工艺、电气及设备等;(2)不考虑地基的特殊处理;(3)本项目提供系统成套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操作人员培训等服务。

设计进水水量根据提供的资料,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3600m3/d,按24h运行。

设计进、出水水质2.5.1设计进水水质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进水SS≤2200mg/L。

2.5.2设计出水水质要求经过处理后,出水SS≤88 mg/L。

本方案仅考虑SS的去除,其余指标不做考虑。

第三章工艺设计处理方案选择根据提供的水质情况,主要是对水中的SS进行处理和去除。

在此方案设计中考虑造价和技术成熟的原因,本方案对混凝沉淀部分进行设计。

工艺选择3.2.1 混合混合是絮凝中最主要的环节之一。

混凝剂的水解产物迅速混合到水体的每一个细部,并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同时产生凝聚是取得好的絮凝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节省投药量的关键。

混合问题的实质是混合剂水解产物在水中扩散问题。

目前常采用的混合形式一般分四种,管式混合,隔板混合,水泵混合及机械搅拌混合。

1)管式混合,静态混合器和扩散混合器,缺点是混合效果一般,不适合流量变化,流量减少时,在管中易产生沉淀;优点是混合快速,安装、维护简单,造价低,运行费用低。

2)隔板混合,是靠水流本身消耗能力来产生大的紊流,以达到混合目的。

虽然此种池型不需机械设备,但对流量变化适应性差,能耗大,增大了后续构筑物的埋深。

3)水泵混合,适应于一级泵站距净化构筑物较近的情况,一般用在水量较小的工程上,它的缺点是:药品易腐蚀水泵,造价高,运行费用高。

4)机械搅拌混合:是依靠外部机械供给能量,使水流产生的絮流,它的优点是水头损失小,适应各种流量变化,能使药剂迅速而均匀的分布在原水胶体颗粒上,具有节约投药量等特点;缺点是增加相应的机械设备,需消耗电能。

3.2.2 反应反应是给水处理的最重要的工艺环节,絮凝长大过程是微小颗粒接触碰撞的过程。

絮凝效果的好坏取决下面的两个因素:一是混凝剂水解后产生的高分子络合物形成吸附架桥的连接能力,这是由混凝剂的性质决定的;二是微小颗粒接触碰撞的机率和如何控制它们进行合理的有效碰撞,这是由设备的动力学条件决定的。

要想使水体中颗粒相互碰撞,就必须使其与水流产生相对运动,这样水流就会对颗粒运动产生水力阻力。

由于不同尺度颗粒所受水力阻力不同,所以不同尺度之间就产生了速度差。

这一速度差为相邻不同尺度颗粒的碰撞提供了条件。

如何让水中颗粒与水流产生相对运动呢最好办法是改变水流的速度。

改变速度方法有两种:一是改变水流时平均速度大小。

二是改变水流方向。

由此,如果能在絮凝池中大幅度的增加湍流涡旋的比例,就可以大幅度的增加颗粒碰撞次数,有效的改善絮凝效果。

这可以在絮凝池的流动通道上增设反应设备的办法来实现。

反应型有:穿孔旋流反应池、涡流反应池、折板反应池、孔室反应池、机械反应池、隔板反应池等。

1)穿孔旋流反应池、涡流反应池、孔室反应池,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低,施工方便;缺点是不适合水量的变化,反应时间长20~30分钟,水头损失大,反应效果比较差,占地面积较大,大型水厂一般不宜采用。

2)折板反应池、隔板反应池虽然反应效果好,所需反应时间15~24分钟,也相对较短,但对大水量,且存在低温、低浊期情况的不宜采用且结构较复杂,造价高。

3)机械反应池反应效果好,水头损失小,反应时间12~15分钟,但机械设备维护量大,管理比较复杂。

3.2.3 沉淀沉淀设备是水处理工艺中有机物与水分离的最重要环节,其设备运行状况直接影响了出水水质。

沉淀池常用的型式有:平流式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澄清池,高效沉淀池等。

1)平流沉淀池:施工方便,水力条件好,适应性强,操作管理简单等优点。

但有占地面积大,排泥困难等缺点。

2)斜管沉淀池:占地面积小,沉淀效率高,一般应用较多。

排泥不好是由于斜管的结构形式造成的,因为其排泥面积只占其沉淀面积的一半,在特殊时期,如高浊期、低温低浊期,加药失误期,污泥沉降性能、特别是排泥性能明显变坏,在斜管排泥面的缘处由于沉积数量与由斜面上滑落下来的污泥的数量大于排走数量,造成了污泥堆积,这样就使斜管过水断面减少,上升流速增加,增加了污泥下滑的顶托力,进一步增加污泥堆积。

3)机械搅拌澄清池澄清是利用原水中的颗粒和池中积聚的沉淀泥渣相互碰撞接触、吸附、聚合,然后形成絮粒与水分离,使原水得到澄清的过程。

澄清池综合了混凝和分离作用,在一个池内完成混合、絮凝、悬浮物分离等过程的净水构筑物。

设计上升流速一般采用~s,低温低浊或有机物较多时一般选用低值;占地面积大,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工作量较大;初次运行及停池后重新运行,调试困难,一般需要2~3天;抗冲击负荷能力弱,当原水由于洪水等情况出现变化时,出水不稳定,需重新调试;深度大、圆形池施工困难。

最大缺点是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高。

4)高效沉淀池工作原理在混合反应区内靠搅拌器的提升作用完成泥渣、药剂、原水的快速凝聚反应,然后经叶轮提升至推流反应区进行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再进入斜管沉淀区进行分离。

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后续处理构筑物,沉淀物通过刮泥机刮到泥斗中,经容积式循环泵提升将部分污泥送至反应池进水管,剩余污泥排放。

高效沉淀池,是一种高速一体式沉淀/浓缩池,其工艺基于以下五个技术特点:●独特的一体化反应区设计;●反应区到沉淀区较低的流速变化;●沉淀区到反应区的污泥循环;●采用有机絮凝剂;●采用斜管沉淀布置。

由以上机理决定了高效沉淀池具有的优点为:污泥循环提高了进泥的絮凝能力,使絮状物更均匀密实;斜管布置提高了沉淀效果,具有较高的沉淀速度,可达20 m/h;澄清水质量较高;对进水波动不敏感,并可承受较大范围的流量变化。

高效沉淀池主要由混合区、絮凝区、澄清区组成。

混合区原水在混合池内通过快速搅拌机与絮凝剂搅拌混合。

絮凝区快速混凝搅拌絮凝池:将原水(通常已经过预混凝)引入到絮凝池底板的中央。

一个叶轮位于中心稳流型的圆筒内。

该叶轮的作用是使絮凝池内水流均匀混合,并为絮凝和聚合电解质的分配提供所需的动能量。

在该区加入适量的助凝剂,采用叶轮搅拌机进行均匀搅拌,同时通过污泥循环以达到最佳的固体浓度。

助凝剂根据水质情况确定,一般采用PAM。

为保持絮凝池中悬浮絮状或晶状固体颗粒的浓度在最佳状态,通过调整来自污泥浓缩区的浓缩污泥的外部再循环系统使池中污泥浓度得以保障。

慢速混凝推流式絮凝池:其作用就是产生扫粒絮凝,以获得较大的絮状物,达到澄清区内的快速沉淀。

因此,整个絮凝池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以达到最初设计的要求。

澄清区的速度应比其他系统的速度快得多,以获得高密度矾花。

澄清区矾花慢速地进入到澄清区,这样可避免损坏矾花或产生旋涡,确使大量的悬浮固体颗粒在该区均匀沉积。

矾花在澄清池下部汇集成污泥并浓缩。

浓缩区分为两层:一层位于排泥斗上部,一层位于其下部。

上层为再循环污泥的浓缩。

污泥在这层的停留时间为几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