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映衬手法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散文,通过回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展现了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关爱学生、严谨治学的高贵品质。
在文章中,鲁迅运用了映衬手法来突出藤野先生的形象。
首先,鲁迅通过对藤野先生外貌的描绘,如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等,展现了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这种白描手法使得藤野先生的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
其次,鲁迅通过对比手法,将藤野先生与其他人物进行对比,进一步突显藤野先生的品质。
例如,在文章中,鲁迅描绘了清末留学生的形象,他们盘着辫子,既想学时髦,又想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
通过夸张的手法和揶揄的口吻,鲁迅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与藤野先生的品质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鲁迅还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来映衬藤野先生的品质。
在文章中,鲁迅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这种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从侧面衬托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藤野先生》通过外貌描绘、对比手法和心理活动等方式,运用映衬手法突出了藤野先生的形象,展现了一位关爱学生、严谨治学的高贵品质的学者。
藤野先生课文的赏析
藤野先生课文的赏析藤野先生课文的赏析《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店铺收集了藤野先生课文的赏析,欢迎阅读。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紧扣藤野先生来刻划,行文缜密,结构严谨。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的中国,正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中国人民也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国志士,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远渡重洋,赴先进国家,他们先进的东西,以便学成归来好振兴自己的祖国。
这就是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鲁迅先生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抱着“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志向,远渡东瀛,来到了东京,目睹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有着说不出的厌恶和心痛。
这些“清国留学生”,全然忘却了灾难深重,困苦不堪的祖国,却在异国风花雪月,安逸享乐。
他们分明是一群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的败家子,真是家门不幸。
看到这些人,鲁迅先生就很痛苦,很愤懑,无法安下心来求学。
后来,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同时,为了自己能潜心求学,学得真本领好报效祖国,就决定到别地地方去,“眼不见心不烦”。
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
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在去仙台的路上,鲁迅先生只记得两个地名。
一个是日暮里,一个是水户。
这是为呢?因为“日暮里”这地名,让鲁迅先生很自然地想起唐代诗人崔灏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也就让鲁迅先生想到了风如磐,任人宰割的祖国,想到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兄弟姐妹,他忧虑,不安,痛苦,也许他还会想到那群不肖子孙和败家子的“清国留学生”,愤激之情充盈于胸际。
而“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朱舜水对明王朝一片丹心,誓死效忠明王朝,他这样做,是忠君爱国的体现。
朱舜水的爱国思想,引起了鲁迅先生内心的共鸣,所以,他能记得“水户”这了不起眼的地名。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课文原文及赏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课文原文及赏析《藤野先生》课文原文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八年级语文下《藤野先生》内容概括
《藤野先生》内容概括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他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特别是在仙台医专学习的经历。
文章中,鲁迅讲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经历,以及藤野先生对他的影响。
在文章开头,鲁迅描述了自己在东京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清国留学生”的
不满和失望。
他觉得这些留学生在东京过着恶浊庸俗的生活,不思进取,因此决定离开东京前往仙台。
在仙台,鲁迅遇到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个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人,他对鲁迅非常关心和照顾。
藤野先生替鲁迅改了讲义,“自始至终,都用红笔补了一遍,不但有疏漏之处,而且语法上的疏漏,也一一改正。
”他还
指出鲁迅语法上的一些错误,可见他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解剖学实验非常热心和真诚,甚至在鲁迅因对清国留学生的歧视感到愤慨而想放弃医学时,藤野先生仍然鼓励他继续前进。
然而,鲁迅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医学,转而投身文学事业。
这是因为他在一次观看电影时,发现中国人非常容易被杀戮和欺凌,这使他意识到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比治疗身体上的创伤更为重要。
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唤醒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在离开仙台后,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他深深地感激藤野先生的教诲和关心,认为藤野先生的品格是伟大的。
他甚至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
总的来说,《藤野先生》这篇散文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敬重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9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4.藤野先生的作为只是尽到了老师的本分,鲁迅为什么会称他 “伟大” ?
藤野先生的“不可思议” “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作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 记。因此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合作探究
4.藤野先生的作为只是尽到了老师的本分,鲁迅为什么会称他 “伟大” ?
整体感知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 常见顺序:时间的推移 、地点的转变 、事情发展的先后
东京
仙台
北京
整体感知
4.文章根据地点转变,可划分成三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3)在东京: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东京见闻(清国留学生赏花、跳舞)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知、相处、离别)。
关心实习 —— 热情诚恳 尊重学生
了解裹脚 —— 治学严谨 求知若渴
合作探究
3.鲁迅在文中直接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情感?
感激、怀念、敬佩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 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 文字。
合作探究
1.速读6-10段,找出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见到了怎样 的藤野先生?作者是如何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的?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掌故——穿衣服太马虎
学者形象
运用白描手法,结合留级生讲的藤野先生掌故,简单勾 勒出藤野先生生活简朴、专心教学的学者形象。
当时的日本社会
合作探究
4.寿镜吾先生是鲁迅的启蒙恩师,鲁迅为什么不称他“伟大” ?
课文藤野先生缩写500字
课文藤野先生缩写500字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记录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几个关键生活片段,讲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经历。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老师,也是日本人。
可他跨越了狭隘的民族偏见,没有因为中日两国当时紧张的关系而歧视鲁迅,反而用心地教导鲁迅,有着高风亮节的品质。
同时,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严谨致学,不放过任何细节。
不仅如此,藤野先生虽然身为教师,但仍有极强的求知欲,就如,他听说裹脚一事后,便一心想明白怎样的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
藤野先生的优点深深地影响着鲁迅,使他难忘。
同时,也深深触动了我,我不禁反思起自己平常做事时的马虎,学习时的一知半解……这样想来,我还要通过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能成功啊!
本文中,鲁迅弃医从文一事也使我感触深受:课堂上,学生们看杀头的视频。
视频中,几名中国人被外国人击杀,可围观的中国人却拍手称快!读到这里,我明白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愿因:中国人精神的愚昧,比肉体的病痛更严重,更需要拯救!
是啊!当时的中国如一盘散沙,人民无法团结一心。
政府更是腐败无能,导致人民毫无民族的使命感。
此时,必须有一个人来拯救他们,使他们团结起来啊!这个人,正式鲁迅!
《藤野先生》一文,深受我的喜爱。
它所讲述的,正是所有人必备的优秀品质啊!我一定要改正我的不足,珍惜当今美好的社会,努力学
习,使未来的祖国更加富强、和谐、美好!。
《藤野先生》故事概括
《藤野先生》故事概括
1、东京见闻: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白天成群结队观赏樱花,晚上学习跳舞,鲁迅非常厌恶,离开东京,来到仙台。
2、仙台医专学医经历:
仙台医专的职员善待鲁迅。
任教骨学的老师藤野先生关心爱护鲁迅:用红笔增添、订正鲁迅讲义中内容脱漏处、文法错误处,耐心纠正鲁迅画的解剖图,担心鲁迅不肯参加解剖实习。
匿名信事件——日本“爱国青年”怀疑鲁迅的成绩,认为是藤野先生把考试内容泄露给鲁迅的。
鲁迅把这件事情告诉藤野先生,与几个同学一起去诘责干事找借口检查鲁迅讲义的无礼,要求他们发布检查结果,这才消灭了流言蜚语。
看电影事件——课余时间,同学们看时事片子,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让鲁迅意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要唤醒中国人,“文艺”是一条途径,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就向藤野先生告别,离开仙台。
3、回国以后的经历:鲁迅回国以后,经常记起藤野先生对自己的热心希望与不倦教诲。
鲁迅把讲义订成3本,作为纪念,可惜迁居时遗失了。
夜间写作疲倦时,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片,鲁迅就勇气倍增,继续奋笔疾书。
《藤野先生》课文概括
《藤野先生》课文概括一、藤野先生简介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东京医科大学学习期间的一位教授。
他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曾在仙台市第一人民医院任职,后升任教授。
藤野先生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鲁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藤野先生与鲁迅的交往鲁迅在医科大学学习期间,藤野先生担任了他的解剖学教授。
两人由此相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鲁迅在回忆中提到,藤野先生对教学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经常熬夜备课,甚至在鲁迅考试不及格时也给予了鼓励和支持。
这种关心和照顾让鲁迅深受感动,也激发了他对医学的热爱和追求。
三、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怀念鲁迅在离开仙台市后,一直怀念着藤野先生。
他在多篇回忆性文章中提到了藤野先生的教诲和人格魅力。
鲁迅认为,藤野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授,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
他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并表示愿意为藤野先生的后半生尽一份力。
四、鲁迅的爱国情怀与藤野先生的影响鲁迅在求学期间,深感国家落后、民族危亡之痛。
他曾多次参加爱国运动,并在此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爱国情怀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并鼓励他为民族振兴而努力。
鲁迅曾表示,藤野先生的教诲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心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藤野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鲁迅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创作过程中深受藤野先生的启发和影响。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的文学作品能够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鲁迅也曾在文章中提到,藤野先生的教诲使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文学的本质和价值。
六、鲁迅对藤野先生及其教学的评价鲁迅在回忆中提到,藤野先生的教学风格非常独特,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湛的医术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鲁迅认为,藤野先生的教学方法不仅对他的学业有很好的帮助,而且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对藤野先生的教学风格和医术水平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藤野先生》读后感(精选15篇)
《藤野先生》读后感(精选15篇)《藤野先生》读后感1《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鲁迅去东京留学,看到清国留学生“标致”的形象,感到厌恶,便去仙台学医,认识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十分欣赏鲁迅,教给了他许多医学方面的知识(鲁迅也十分尊敬他)。
后来,鲁迅因为许多事情的发生,明白了只有文学才能拯救国人的灵魂,让他们坚强起来。
因此,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离开了仙台,也离开了藤野先生。
读完这篇散文,我感触很多:一群清国留学生,在看到他们的国人被屠杀时,竟然一个个拍掌欢呼!他们去日本本是为了学习知识,报效祖国,可没想到的是,他们离开了中国,倒像是去移了民,换了心,卖了国!可作为一名日本人的藤野先生,却是一位有着高尚品格并且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好老师。
藤野先生对鲁迅十分关心,每周都为鲁迅改一次讲义,在工作上十分严谨,在笔记上画的一个血管的位置有一些偏,他都会指出来,鲁迅十分感激藤野先生,虽然后来鲁迅弃医从文,但他仍然十分感激藤野先生。
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样对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十分少见,所有人都认为中国人智力低下,就连鲁迅得到一个中等的成绩都认为是作弊的。
可藤野先生却没有。
他不像别人一样岐视中国人,反而是加以细心关照。
他能够尊重中国人的民族习惯,对新的知识充满探索与钻研精神。
在这一个个片断中,我看到了那个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藤野先生,那个对鲁迅关爱有加,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那个对科学严谨求实的藤野先生,这样一位有着高贵人格的.老师,也难怪鲁迅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最使我感谢,给我鼓励的一个。
”良师令人难忘,师恩更令人难忘!《藤野先生》读后感2早晨凋落的花,夕阳时分,把它拾起,心中仍会翻起热潮。
回忆起来,漫漫长路,记忆中的恩师,格外鲜明。
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因当时中国为弱国,所以鲁迅时常遭到日本学生和老师的嘲笑,而只有藤野先生,在暗暗地帮助鲁迅,给他添讲义,该解剖图,关心鲁迅的解剖实习,并了解中国女子裹小脚······在鲁迅准备回国时,先生尊重他的选择——尽管对鲁迅有太多太多的不舍。
《朝花夕拾》之《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写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一.主要情节《藤野先生》则是鲁迅在回忆于日本留学时的作品,其中讲述了自己与藤野严九朗的种种师生往事。
《藤野先生》是作者怀抱学医教国的思想东渡日本遇到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正直热情,激励鲁迅投入新的战斗。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二.人物形象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没有民族偏见)三.基本知识点(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范爱农) (2)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藤野先生)(3)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寿镜吾先生)(4)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陈莲河) (5)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阿长) (6)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衍太太)(2)该书中《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分别写到了“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个事件先后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不超过20字)先想“学医救国”,后决定“弃医从文”(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藤野先生》- -文中“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
藤野先生课文(精选7篇)
藤野先生课文(精选7篇)藤野先生课文(精选7篇)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他生于1874年7月1日,9岁时父亲亡故,由大哥二哥抚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藤野老师课文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藤野先生课文篇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收录于《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的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与他的老师的故事。
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无尽的怀念和崇敬。
在这一篇文章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藤野先生没有把鲁迅先生当成低人一等的人,而是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知己,要知道当时鲁迅先生的周围都是日本学生或者是不学无术的中国留学生,他们都不愿意与鲁迅在一起,可是藤野先生却并没有这样的歧视。
他不仅安顿好了鲁迅先生的衣食住行,而且还关心鲁迅先生的学习,要鲁迅每个月都把讲义拿给他看,在鲁迅先生决定弃医从文的时候,藤野先生用各种方法挽回,还送给鲁迅先生一张照片。
我不禁想到,人和人之间就应该有这种真诚的感情啊,真正的感情并不是建立在血缘,不是建立在地域,不是建立在所谓的社交关系上的,而是我们之间的心灵和思想要彼此相通,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他们虽然并不是一个国籍的人,在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前,也没有什么交集,可是藤野先生却依然把鲁迅先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当成自己的朋友,这可见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如果藤野先生没有做到平等待人,那么藤野先生可能就会错失一个好的学生,错失一名好的朋友,而鲁迅先生也不能得到好的老师的教导。
所以我们要平等待人,这样才能交到更好的朋友,结交更优秀的人。
在这篇文章中,我也再一次更深刻的理解了,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的原因。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匿名性事件,所谓匿名信事件就是鲁迅先生在心态优秀的时候成绩优异,可是其他日本学生却认为中国人一定是通过作弊取得这个分数的,并且极具奚落的给鲁迅写了一篇匿名信。
这时,鲁迅先生感受到了极大的人格侮辱,虽然后来藤野先生出手当鲁迅先生解决了这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依然给鲁迅先生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概括《藤野先生》内容
概括《藤野先生》内容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鲁迅在东京和仙台的经历,以及他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知和分别。
故事中鲁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志向和使命,并最终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故事中,鲁迅首先离开了东京去仙台学医,因为他对清朝的失望和不满,认为医学只能治疗身体上的疾病,而不能治愈心灵上的痛苦。
在仙台,他遇到了藤野先生,一个生活简朴但思想深刻的老师。
藤野先生鼓励和帮助鲁迅,让他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然而,鲁迅在仙台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
他因为与当地人发生冲突而被驱逐出境。
在离开之前,鲁迅向藤野先生告别并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之情。
藤野先生得知鲁迅的决定后并没有失望,反而鼓励他继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鲁迅回到东京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他在写作中不断思考和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风格。
在这个过程中,藤野先生的教诲和帮助一直伴随着他。
鲁迅在文学创作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即使在藤野先生去世后,鲁迅仍然怀念他并感激他的教诲和帮助。
他认为藤野先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之一,对他的成长和事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藤野先生》这篇小说概括了鲁迅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展现了他对文学事业的追求和坚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藤野先生》文体
《藤野先生》文体讲解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这篇散文回忆了鲁迅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在文章中,作者以自己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通过描绘藤野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展现了他严谨、认真、负责的品质和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
同时,作者也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对于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变化。
《藤野先生》的文体具有以下特点:
1.散文形式:文章采用散文的形式,自由灵活,不拘泥于固定的结构和形式。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主线,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文体风格。
2.回忆性内容:文章主要回忆了鲁迅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通过对过去的追忆和怀念,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感情。
这种回忆性的内容使文章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3.叙事线索清晰:文章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通过描绘藤野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这种清晰的叙事线索使文章的结构紧凑有序,层次分明。
— 1 —
4.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于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仰,表达了自己对于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这种思想感情的变化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
— 2 —。
八年级语文下《藤野先生》赏析
《藤野先生》赏析《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篇散文中,鲁迅通过对自己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经历的回忆,展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恩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内心历程。
首先,鲁迅在文章中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在东京所见所闻的“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不满和失望。
这些留学生在异国他乡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不思进取,让鲁迅深感绝望和愤怒。
而当鲁迅来到仙台医专学习时,他遇到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治学、为人正直的医学教授,他不仅关心鲁迅的学习情况,还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教诲和关心,让他重新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在文章中,鲁迅详细描述了藤野先生为他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细节,展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对学生负责的精神。
同时,藤野先生还鼓励鲁迅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这种关心和教诲让鲁迅感受到了超越国界的师生情谊,成为他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宝贵记忆。
除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和感激,鲁迅在文章中也表达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内心历程。
在一次观看电影时,他看到了中国人被杀戮和欺凌的场景,深感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比治疗身体上的创伤更为重要。
因此,他决定放弃医学,转而投身文学事业,用文字唤醒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这一决定充分展现出鲁迅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也让我深受启发。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的选择和行动可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这种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综上所述,《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不仅展现了鲁迅对恩师的怀念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精神面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现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进程。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做《藤野先生》。
这篇文章是鲁迅对于自己余光中老师的回忆和怀念。
藤野先生是余光中先生在东京大学的教授,以下是藤野先生在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1. 学识渊博:藤野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广泛涉猎各种学问,并能够深入探究。
他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内研究透彻,还对其他学科具有深刻的了解,使得他的学问丰富而全面。
2. 指导悉心:藤野先生对学生非常关心和指导,他对余光中的学术问题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指导。
他不仅教会了余光中许多知识,还培养了他的批判和批评意识,使他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3. 严谨认真:藤野先生是一位非常严谨认真的学者,对待学术问题非常细致和严谨。
他要求学生在研究和学术上也要保持这种态度,注重精确、全面考察和逻辑推理。
4. 高雅风度:藤野先生在教学和为人方面都有着高雅的风度和举止。
他谦虚、正直、纪律严明,以身作则,深受学生敬重。
藤野先生在鲁迅笔下形象鲜明,具有学识渊博、指导悉心、严谨认真和高雅风度等优秀品质。
他作为一位老师,在鲁迅心中留下了深刻而正面的印象,并对余光中和其他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 (共53张PPT)
简述看电影事件
Page 37
一中国人被当作俄国侦探,被日军斩首,围观的中国民众神情麻木。 (1905年摄于中国东北开原城外)
Page 38
1.“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你能看出有哪些中国人?
1.指给俄国人作侦探,被日军捕获,被枪毙的中国人(做毫无意义 的示众材料的人); 2.围着看的一群中国人(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 3.讲堂里的我(被刺痛了的人)。
相识
离别 相处
Page 13
2.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 后顺序,全文共分哪几个部分?
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 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 处和离别;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 感情和行动。
Page 14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 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 (叙事线索是什么)?
Page 44
第32自然段最后一句“变说了一句慰安他的 谎话”,“我”为啥要说“谎话”?
这是善意的谎言,既是在安慰藤野先生, 也是在掩饰“我”内心的不安。
第36自然段“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中,“竟”字流露出“我”的什么感情?
“竟” 流露出“我”无限愧疚之情。
Page 45
精读第38段,“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 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 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 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 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 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 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Page 40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藤野先生》批注
《藤野先生》批注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散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期间与藤野先生的相识、交往以及藤野先生对作者的关心、教诲。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和性格特点进行了描绘,并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以下是《藤野先生》中的一些批注:
1. 藤野先生的外貌: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这段正面描写展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教学态度。
2. 藤野先生的穿着: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这段侧面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
3. 藤野先生修改作者抄的讲义,表现了他对学生关心、认真负责的态度。
4. 藤野先生纠正作者绘制的解剖图,表现了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
5. 藤野先生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表现了他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关心学生思想意识的进步。
6. 藤野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况,表现了他严谨求实的精神,对骨学的浓厚兴趣。
通过这些批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以及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之情。
同时,这篇文章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受到歧视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弃医从文、寻求民族解放的决心。
《藤野先生》启发七篇
《藤野先生》启发七篇小说《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作品,他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启发七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藤野先生》启发1读了《藤野先生》这本书,我感受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恪尽职守,不持偏见的高尚品格。
文章主要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历。
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而藤野先生作为一位日本的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质朴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
、在现今社会中,也有许多好老师,正如在网上热传的“最美教师”张丽莉,为了救几名孩子,失去了双腿,下半身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即便是自己的老师,也无不是恪尽职守,用汗水和青春来哺育我们,教育我们。
她们就如红烛一般,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体会,便可感受到老师的伟大!《藤野先生》启发2在文中,我能感受到藤野先生是一个潇洒洒脱,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前面有提到,当藤野先生上讲台的时候,会有学生发笑。
是因为他的穿着“模糊”。
有一次鲁迅甚至看到他教课的时候没有带领结。
这个“特点”常常引起令人发笑的事情——像是在坐公交的时候,会被司机认为是小偷,被乘客们提防着。
可见他穿衣是很随性,洒脱的人。
藤野先生也是一个细心的人,会为鲁迅先生纠正他的语法,帮他做点笔记。
一步步帮他提高成绩。
当鲁迅先生实习解刨尸体一星期后,藤野先生很高兴地说出自己对于鲁迅不会恐惧解刨尸体而感到的开心。
在后文看到日本人对于鲁迅,不更准确的说是,对于中国人的不屑和小看。
当鲁迅先生成绩并没有垫底的时候,仗着对“中国人都是低能儿”的想法,他们竟然提出鲁迅先生作弊这个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的《藤野先生》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写的文章有哪些?(学生回忆回答,教师肯定归纳)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ao”,“早晨”的意思,这表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
我们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这个集子。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藉贯。
3.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进,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
二、学习指导: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在阅读时1.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阅读课文可请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大家边听边看边想,但一定要有情感。
还可以用放课文录音的方法进行)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三、阅读完毕,根据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归纳,提示要点:1.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提问,补充书中的没有的注释。
1)绯红(fei):鲜红2)宛如:好像3)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4)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代的人c 大礼后遗留下来的人民5)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6)陌(mo)生:不熟悉7)不逊(xu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8)畸(ji)形:不正常的形状9)匿名(ni):不具名或隐藏赵名10)疑惑:心里不明白,不相信11)杳(yao)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12)瞥见(pie)很快地看一下13)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14)喝彩(he):大声叫好15)决意:拿定主意16)发髻(ji):挽束在头顶或脑后的头发17)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2.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3)变换了三个地点:a“我”在东京b“我”在仙台c“我”离开仙台后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
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5)段落层次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
全文38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及转到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6)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请一学生朗读,同学们看书并考虑: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的?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学生议论,教师归纳明确要点:1.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子盘在头上,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
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是去逛上野公园就是在会馆里学跳舞,这儿不是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作者的栖身之所,因此决心离开这个乌烟瘴气的环境,而“到别的地方看看”。
这也就是作者想要离开东京去原因。
第3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由记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转到记叙在仙台的见闻和感受这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实际上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离开了东京,前往仙台,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板书段意:写“我”在见到藤野先生的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习课文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作业,复习第一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
二、在课后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明确:该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24-31)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32-35)写作者离开时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三、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的内容学生默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从东京到仙台的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点?用意何在?“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都是归纳,明确要点:1.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者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
“水户”则是反清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
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达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
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
“物以稀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
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
3.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将作者在生活上的刻苦精神与东京“清国留学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地对比4.“居然睡安稳了”中“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竟没有想到的意思。
该词前面写的内容是说明这个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对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的生活上的刻苦精神。
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板书第层层意:写“我”到仙台途中的所见和在仙台受到的优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四、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二层次内容:学生快速诵读说明文的6-23段,并思考下列问题: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作者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学生边复述课文内容,边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归纳,明确:1.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俭朴的崇高品德2.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
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1)检查添改讲义----表现了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指出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他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3)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他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4)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了他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这四件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高尚品质。
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忱地教育鲁迅的原因板书第二层层意: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中的几件事,赞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五、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内容指导学生结合文中有关注释,仔细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反映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情感?作者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从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1.写了“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
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
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
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结合课文注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作者这样做的原因: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有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道德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
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中“何尝”与“不”连用,以反问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上述两件事,尤其是后一件事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