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

初中物理: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

2024年中考物理16个重点实验高频考点复习汇总实验0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1.水浴法加热的优点(受热均匀)2.搅拌器的作用(通过搅拌使固体受热均匀)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三、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2.选用较小固体颗粒实验的目的(易均匀受热)3.水浴法加热固体熔化的条件(固体的熔点低于水的沸点)四、实验分析1.熔化前后的图像的倾斜程度为什么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2.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给烧杯加热,而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的原因(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水不会继续吸热)3.烧杯口处的“白气”、试管与烧杯壁上水珠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五、实验结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2.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非晶体没有熔点;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态;4.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实验0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实验图示二、基础技能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并比较二者的大小关系)三、注意事项1.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便于观察像与另蜡烛在水平桌面上重合)2.实验在较暗处做的目的(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应与物体同侧四、实验分析1.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也体现了等效代替法)2.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防止有重影形成,以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做此实验时在桌面辅一张白纸的目的(留实验痕迹,便于测量)4. 实验中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的目的(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选用方格纸比白纸好的原因(能更加准确地确定像与物的位置)6. 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实验的目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五、实验结论1.像和物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左;右相反的虚像。

初中物理中考备考中的常见难点

初中物理中考备考中的常见难点

初中物理中考备考中的常见难点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中考备考中,物理常常成为学生们的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知识的抽象性和一些概念的理解困难。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中的常见难点进行讨论和解析,帮助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初中物理学中,力的合成与分解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概念。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合成为一个力,而力的分解则是指将一个力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分解为多个力。

对于这一概念,同学们需要理解力的性质与受力分析的方法,掌握如何准确地进行合成与分解。

在备考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高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解答力的平衡问题、构造力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等练习进行巩固。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在光学中,光的反射与折射是一个相对较难理解的概念。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的方向变化,而光的折射则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需要同学们掌握光的传播路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的速度变化规律等。

在备考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实验和习题练习来加深对光的反射与折射的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反光镜的实验观察光的反射规律,通过水面反射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解答相关习题来提高运用能力。

三、电路图的分析与计算电路图的分析与计算是初中物理中的另一个常见难点。

同学们需要通过电路图来解析电流的路径、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

在备考中,同学们可以通过解析电路图、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等数值来提高分析与计算能力。

此外,可以借助电路实验进行验证与实践,从而加深对电路图的理解。

四、力学中的公式运用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公式。

同学们在备考中常常会遇到运用力学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的题目,例如重力、加速度和牛顿三定律等。

(整理)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

(整理)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第一章声现象一、复习要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初中物理中考力学重难点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中考力学重难点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中考力学重难点知识总结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二、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三、功1、力学中的功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2、功的计算: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 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焦),不要把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个难点,也是易混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区分!熔化和凝固熔化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6.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对曲线(1)的分析: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初中中考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完全解析

初中中考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完全解析

【导语】电学⼀直是整个初中阶段物理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很多同学看到复杂的电学题⼼⾥就会不⾃觉的头脑发懵,不知道要怎么下⼿,整理了电学中综合问题难点和易错点分析,也就是说,把这篇⽂章看懂,基本上电学不在话下!⼀、理清“短路”概念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

⽽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将某个⽤电器(或某部分电路)⾸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

局部短路仅造成⽤电器不⼯作,并不损坏⽤电器,因此是允许的。

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个难点。

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可⽤实验突破此难点。

实验原理如图1,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L2仍发光(较亮)。

为帮助⼤家理解,可将L1⽐作“有阻”,⽽开关S的局部短路通道则⽐作是“⽆阻”。

电流只会“⾛⽆阻”⽽不会去“⾛有阻”。

即L1短路不⼯作,电流从导线经过。

⼆、识别串并联电路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法,电流法;等效电路法;去表法。

⑴电流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如果有,则所分的⼏个分⽀之间为并联,(分⽀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条(⽆分⽀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

此⽅法学⽣容易接受。

⑵节点法:没经过⽤电器,导线再长都相当于⼀个节点,观察每个⽤电器两端的端点确定它在电路中的位置。

图2、图3是对各电阻的连接情况分析。

如上图2各个A点都与电源正极相连,各个B点与电源负极相连,可以简化为图3。

在图3中,R1、R2、R3的并联关系也就显⽽易见了。

⑶去表法: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的电流很⼩,可忽略不计。

故在电路中去掉电压表,不会影响电路结构,电压表所在之处可视为开路。

⽽电流表的内阻很⼩,串联在电路中⼏乎不影响电路的电流强度,因⽽,在电路分析中,电流表可以看成⼀根导线,去掉后改成⼀根导线即可。

三、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特点1.两个电阻⽆论是串还是并联,其中⼀个电阻增加,总电阻都增加。

中考物理热学问题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

中考物理热学问题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
(1)实验中,冰熔化的时间为___________min。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冰在熔化过程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J。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液体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给出的猜想可知,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四个因素有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控制了三个量相同,只有要探究的量发生了变化,用到的是控制变量法;
[2]验证猜想(3)蒸发的快慢与液体面积的空气流动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应控制液体温度和表面积相同,改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由此可知应选择AD两图;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我国研制的大客机C919于2017年5月5日首飞成功,发动机巡航推力为3.6×104N,巡航速度为920 km/h。
(1)飞机水平匀速巡航时,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2)若飞机以巡航速度飞行0.5 h的过程中,耗油1800 kg,求此过程中发动机的机械效率。(燃油热值q取4.6×107J/kg)
(7)[10]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初始温度太低或水的质量太大。
3.实验小组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以下的几种猜想:
(1)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2)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3)蒸发的快慢与液体面积的空气流动有关;(4)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质量有关。
(3)[4][5]水沸腾时气泡越来越大,最后到达液面破裂,故水沸腾时的现象为图乙所示。由记录的实验表格可知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6]由记录的实验表格可知水额沸点为98℃;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正电和负电中考重难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正电和负电中考重难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物理正电和负电中考重难点汇总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负电荷)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构造:导电金属球、金属棒、金属箔、绝缘外壳原理:箔片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带电多少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用Q表示。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情况,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

原子结构元电荷1)原子核与原子相比,原子核体积更小。

2)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且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3)电子的电荷量最小,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

其电荷量为:e =1.6×10-19 C原子结构示意图带电实质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束缚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荷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验表明,以下几种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由弱到强,依次是:兽皮-羊皮-石英-玻璃-丝绢-木条-胶木-松香-硫磺摩擦起电实质:电子的转移脱离了原子核束缚的电子在原子间无规则运动自由电子导体和绝缘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金属是靠内部能自由移动的电子即自由电子导电。

盐的水溶液是靠自由离子导电。

绝缘体之所以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没有自由电荷。

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是容易与不容易导电的问题,而不是能够与不能够的问题。

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导电:电荷能够在金属一类的物体中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

这个物体就起到了定向移动电荷的作用。

习题演练1. 用绝缘细线悬挂A B C三个带电小球,在所示位置处于平衡状态,若已知A球带负电,则B球、C球的带电情况是()A、A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B、B 球、C球都带正电C、B 球、C球都带负电D、无法判断。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知识点归纳一、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比男低音歌唱家的音调高。

- 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大。

-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乐器或人说话的声音。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二、光现象。

1. 光的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如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 = 3×10^8m/s。

2. 光的反射。

-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的反射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仍然平行;漫反射的反射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后反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3. 平面镜成像。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 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4. 光的折射。

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11机械效率的计算含解析

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11机械效率的计算含解析

专题11机械效率的计算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力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是中考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机械效率知识综合性强,学生考试中普遍感觉较难,很多学生往往是机械的模仿,一味的套公式,不理解公式成立的条件,出错率偏高。

一、机械效率1、三功——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机械效率(1)定义:物理学中,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η表示。

(2)公式:100%W W η=⨯有用总(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大重物、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减小机械自重、改进结构等。

注意: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故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的高低与使用机械是省力还是费力无关。

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物体匀速运动)当滑轮组竖放使用时,克服物体重力做有用功,所以有用功是W 有用=Gh,总功W 总=Fs,额外功W 额=W 总-W 有=Fs -Gh,机械效率100%=100%W GhW Fsη=⨯⨯有用总(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W 额=G 动h,机械效率100%=100%W GhW Gh G hη=⨯⨯+有用总动=100%GG G ⨯+动(不考虑绳子和摩擦的情况下适用)。

当滑轮组横放使用时,克服摩擦力做有用功,所以有用功是W有用=fs 物,总功W 总=Fs 绳,额外功W 额=W 总-W 有=Fs 绳-fh,机械效率100%=100%W fsW Fs η=⨯⨯有用物绳总,此时与物体重力无关,绳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运动的距离的关系为s 绳=ns 物。

注意:(1)当用竖放滑轮组提水中物体时,克服的不再是物体的重力,而是G-F 浮,在计算机械效率时,只有将G 换成G-F 浮即可。

(2)由于物体和绳端同时运动,将s=nh 或s 绳=ns 物两边同时除以时间t,所以得v 绳=nv物。

尤其在计算拉力的功率选用P=Fv 计算时,一定要用v 绳,不要用v 物。

(3)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提升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有关,与绳子股数、提升高度无关。

初中物理中考电与磁重难点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电与磁重难点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电与磁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磁现象磁场1、磁现象: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吸铁性)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磁体的分类: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②来源:天然磁体(磁铁矿石)、人造磁体;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极在磁体的两端。

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若两个物体互相吸引,则有两种可能:①一个物体有磁性,另一个物体无磁性,但含有钢铁、钴、镍一类物质;②两个物体都有磁性,且异名磁极相对。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2.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磁场的方向。

磁场中的不同位置,一般说磁场方向不同。

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店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对磁感线的认识:①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的一些假想曲线,本身并不存在,作图时用虚线表示;②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 极。

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

③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应磁场的强弱,磁性越强的地方,磁感线越密,磁性越弱的地方,磁感线越稀;④磁感线在空间内不可能相交。

典型的磁感线3、地磁场: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中考物理重难点—变阻器考点分析

中考物理重难点—变阻器考点分析

中考物理重难点—变阻器考点分析变阻器种类一般初中阶段遇到的变阻器有三种:滑动变阻器、旋钮式电阻箱、插块式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自身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滑动变阻器能够逐渐地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起到连续改变电流大小的作用,但不能准确知道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2.电阻箱:电阻箱是一种可以调节电阻的并且能够显示出电阻阻值大小的变阻器。

电阻箱能表示出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但阻值变化是不连续的。

旋钮式电阻箱上的“×1000”,表示这是数据的千位,和水表读数相似。

图中读数是3204Ω.插块式电阻箱则是拔掉那个铜塞,就表示对应的电阻接入电路中,如果拔掉多个铜塞,只要将拔掉的铜塞下方所对应的电阻值加起来即可。

1. (多选)如图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将该滑动变阻器与一只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改变灯泡的亮度,由此判断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两个接线柱应为( )A.接线柱A和DB.接线柱B和DC.接线柱C和DD.接线柱A和B答案:AB2.如图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 )答案:C3. 如图所示电路,导线a固定在铅笔芯上,当导线b的一端在铅笔芯上左右移动时,灯泡亮暗会发生变化.这个实验说明铅笔芯是______(填“导体”或“绝缘体”),还能说明导体的电阻与________有关.受此启发,人们制造了一种可以改变电阻的元件,叫做______________.答案:导体导体长度4.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量多少的装置,R1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指针所指的刻度,就能知道油箱内油量的多少.则( )A.油量增加,R1的电阻值增大,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小B.油量增加,R1的电阻值减小,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大C.油量减少,R1的电阻值增大,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大D.油量减少,R1的电阻值减小,油量表指针偏转变小5. 如图为“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1)在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移动到最______(填“左”或“右”)端.(2)滑片向A端滑动时,小灯泡______(填“变亮”“变暗”或“不变”)(3)开始实验后,如果甲同学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灯的亮度都不发生变化,而且一直很暗,这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左(2)变暗(3)滑动变阻器接入的是下面两个接线柱。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个难点,也是易混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区分!熔化和凝固熔化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6.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对曲线(1)的分析: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重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重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重点归纳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

中考物理的知识点重点归纳如下:力学部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垂直向下。

3.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4.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 压强: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6.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热学部分: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2.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4.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电磁学部分:1. 静电:物体带电的状态。

2. 电流:电荷的流动。

3. 电压:推动电流流动的力。

4.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属性。

5.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6.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3. 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4. 色散:不同颜色的光在折射时速度不同,导致光的分离。

声学部分: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传播。

2.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3.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技能:1. 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刻度尺、天平、量筒等。

2. 实验设计:设计实验验证物理规律。

3.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结束语:掌握这些知识点是应对中考物理的关键。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练习,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分析初中物理中考命题难点

分析初中物理中考命题难点

分析初中物理中考命题难点初中物理中考命题难点分析初中物理在中考中占有较大比重,而物理命题难度也是考生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分析初中物理中考命题难点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题目设问方式多样在初中物理中考中,命题往往采用多样的设问方式,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有的题目可能会要求学生解释物理现象的原因,有的则需要学生计算物理量的大小,还有的会要求学生描述物理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这种多样的设问方式会增加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思考难度。

二、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初中物理的知识点众多,考试中的命题难点常常体现在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进行解决问题。

例如,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问题中,题目可能会涉及到力的合成、摩擦力、重力等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这就要求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能够灵活地将不同的物理概念和公式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去,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三、图表和实验题的解答初中物理中的命题往往会涉及到图表和实验题的解答,这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理解图表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例如,在光的反射和折射问题中,题目可能会给出光线通过不同介质的情况,并要求学生描述光线的传播路径和发生的现象。

这种类型的题目对学生的图示和实验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也是命题难点之一。

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中考中命题也会着重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机械能转化问题中,题目可能会要求学生根据物体的质量、速度等参数计算其动能、重力势能等,并分析能量转化的情况。

这需要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中考命题的难点主要体现在题目设问方式多样、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图表和实验题的解答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除了熟悉并掌握物理知识,还应注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初中物理中考命题的挑战。

初中物理各章中考考点归纳

初中物理各章中考考点归纳

中考物理试卷分析题型个数分值比例选择 6 12 17%填空9 18 26%计算 2 10 15%简答 3 6 8%3(作图) 6 8%综合5(实验)18 26%1、中学物理主要考四大板块:光学(13%)、热学(12%)、力学(40%)、电磁学(35%)2、选择题共6题,其中力学、电磁学分别2题,光学、热学分别1题填空题共6题,其中力学、电磁学分别3题,光学1题,热学2题计算题共2题,力学、电磁学分别1题简答题共3题,声、光、热、力、电5选3,题型多变,但原理相同,比较容易得分综合部分大约9题,其中作图3题(光、力、电分别1道),实验题5题(力学2题,电磁学、光学、热学分别1题)3、力学和电磁学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其中力学部分重点难点在浮力、压强、机械效率部分;电磁学部分重点难点在欧姆定律、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应用上。

4、力学常考实验题:探究摩擦力影响因素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哪些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结合密度、液体压强)测量物体密度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探究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因素5、电磁学常考实验题: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哪些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电阻缺表法求电阻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测量小灯泡实际功率)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结合比热容)黄色:平时学习重难点红色:平时、中考重难点初中物理各章中考考点明细表一、声现象(4个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选择题2 声音的特性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防治噪声4 声的利用声的利用二、光学(两大块)(一)、光现象(5个考点)1 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选择填空作图实验2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3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4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光的折射现象光与颜料的三原色及其物体的颜色5 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二)、透镜及其应用(2个考点)1 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中考物理热学问题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

中考物理热学问题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1.一支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位置不准的温度计,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读数是97℃,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是2℃,若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恰好等于物体的实际温度,则该物体的温度是_____.如下图所示,图甲的温度为_____。

【答案】40℃ -22℃【解析】【详解】[1]因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设不准确温度计示数y与真实温度x之间满足方程:y=kx+b;将y=97℃时,x=100℃和y=2℃时,x=0℃分别代入方程,得:97=k×100+b;2=k×0+b;解方程组得:k=95100,b=2,故方程可变为:952100y x=+,根据题意,它的读数恰好等于物体的实际温度可知,x=y,代入方程可得解为:x=40℃;[2]由图知,温度计10℃之间分成5等份,所以一等份代表2℃,也就是分度值为2℃;“20”在“10”的下端,说明温度低于0℃,为-22℃。

2.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比较图乙中BC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BC段处于__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温度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①装如图丙的实验装置时,对M、N两个铁圈高度的定位,_______(选填:需要/不需要)点燃酒精灯,先固定铁圈_________(选填M或N),再固定另一铁圈的高度;②你指出图丙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表:③第3min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上面戊图中的______(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④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有同学认为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沸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_______(填“高”或“低”);(3)生活中使用的电烙铁的烙铁头是一种合金.所谓合金就是不同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融合物或冷却后的固态.如表列出了几种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其中难以与表中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固液共存不变需要 N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 96 a 不变低锌【解析】【详解】(1)[1]该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是熔化过程;[2]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2)①[3] [4]因要使酒精灯的外焰正好能给烧杯加热,所以需要先点燃酒精灯,组装实验仪器时,应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高度先固定铁圈N,再固定铁圈N上面的部分,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整;②[5]由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③[6]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6个小格处,读作96℃;[7]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是因为水沸腾时上下温度一致,气泡在深度大的水中受到的压强比在深度小的水中受到的压强大造成的,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是因为下面的水比上面的水温度高,热胀冷缩的缘故,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④[8]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9]温度计从水中取出读数,由于空气温度低于液体温度,所以示数会下降,导致所测温度偏低;(3)[10]由于金属锌的沸点低,小于其它金属的熔点,因此锌和其它金属无法完成液态时混合.3.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一、光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和像距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2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物像与镜的位置关系能否用光屏接收到应用正倒大小实虚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异侧能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异侧能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异侧能投影仪u=f不成像u<f正立放大虚像同侧不能放大镜3、实像和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u f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2f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u<2f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2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当u>v时,像比物小;当u=v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v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三、热学难点: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在压缩冲程中,飞轮带动活塞压缩吸入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活塞、飞轮的机械能.汽油机的主体是一个汽缸,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汽缸上部有进汽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右图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机构示意图,图中1是进气门;2是火花塞;3是排气门;4是活塞;5是汽缸;6是连杆;7是曲轴. 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四、电学难点 (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 ★电流定义式:t Q I欧姆定律:电功公式: W = U I t W = U I t 结合U =I R →→W = I 2Rt 物理量 单位I ——电流 AQ ——电荷量 库C只能用于如电烙铁、电热器、白炽灯等纯电阻电路(对含有电动机、 日光灯等非纯电阻电路不能用)物理量 单位I ——电流 AU ——电压 V R ——电阻 Ω 提示: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物理量 单位 W ——电功J U ——电压 V I ——电流 A t ——通电时间 s提示:(1) I 、U 、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

(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1度=1 kWh = ×10 6 J 。

同一性:I 、U 、R 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U 2t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P = W / P = I U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③ 电阻:R=R 1+R 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 总=nR分压原理:2121R R U U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2121R R P P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 总= 1/R 1+1/R 2分流原理:1221R R I I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1221R R P P(2)电磁部分重要知识点:1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3.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4.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

(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 5.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6.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 极)。

7.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

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 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8.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9.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0.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

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2.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3.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14.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5.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16 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17.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 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18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 线方向有关。

19. 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0.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1.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五、一些常考数值:声学部分: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 最慢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低于20Hz叫次声波地震狗耳朵;高于20000Hz 超声波蝙蝠回声定位 B超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轻则会妨碍工作、休息、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会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甚至会使听觉器官失去听力。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光学部分:真空中光速为:c=3×108 m/s=3×105 km/s 电磁波同样,光是一种特殊电磁波。

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在空气中的光速接近在真空中的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这个值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这个值的2/3白光由7种色光混合而成,都是可见光⑴红外线在光谱的红光区域的外侧,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最突出的性质就是热作用强,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不分昼夜)发射和吸收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⑵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区域的外侧,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主要特点是化学作用强,紫外线还有杀菌消毒作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但过量照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力学部分:(1)1m/s=s(2)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5帕=米水柱电学: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U =2V ,家庭电路的电压U =220V ,动力电压:380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

速度公式:t s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s t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合力公式: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物理量 单位G ——重力 Nm ——质量 kg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单位换算:1 m==10dm=102cm=103mm1h=60min=3600 s ; 1min=60s浮力公式:F 浮=G – FF 浮=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压强公式:p =ρghF 1L 1=F 2L 2或写成:1221L L F F滑轮组:F = n 1G总s =nh对于定滑轮而言: ∵ n =1 ∴F = G s = h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1G s =2 hW =F s P =t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