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松肩
太极拳肩部松开的感觉
![太极拳肩部松开的感觉](https://img.taocdn.com/s3/m/a7abf61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7d.png)
太极拳肩部松开的感觉
上回我们说了说练太极拳意识放松的问题,这回咱们说说练拳时形体松开的感受,我们在练拳过程中,身体的几个大关节是比较难松开的,比如肩关节、胯关节、胸骨、肋骨等。
松肩,是练好太极拳的基本环节之一,松肩沉肘(或曰沉肩坠肘)为太极拳要领之一,其深刻的内涵,恐非经久操练、明师点化,难得其三味。
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在这句话的“主宰于腰”后面可以再加一句“传导在肩”,应该更完整一些,个人认为,所以肩部是从下肢和躯干的劲力传递到手臂的关键,另外由于现在人伏案工作较多,肩部很容易紧张或耸起,因此多数人在没有练习太极拳之前,肩部是很僵硬的。
肩部松开时,感觉胳膊好像掉下去了似的,肩背部会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再举个例子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拨浪鼓,肩部松开就像两个小鼓槌挂在鼓身上一样,摇动时鼓槌睡鼓身而动,藕断丝连的感觉。
俺也不知道表达清楚没有,文字就是这样有局限性,不可说,不可说!
有些中用“沉肩”来描述,这种说法容易产生误导,会使人误以
为是用力向下“沉”,这样反而会导致肩部更紧张,所以用“松肩”来表述更好些。
太极拳的松肩、松腰和松胯
![太极拳的松肩、松腰和松胯](https://img.taocdn.com/s3/m/3cb1612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4.png)
太极拳的松肩、松腰和松胯初学太极拳的人,开始一般都有一个僵硬的过程,这是应该允许的正常现象。
因为当你刚刚接触,还没有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之前,必然是精神紧张、动作生疏。
往往是顾此失彼。
此时要求你“一动无有不动”,动作谐调而松柔,那是难以做到的。
精神紧张必然带来动作上的僵硬。
因此,应该允许初学者有一个生疏而僵硬的初学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记住动作顺序、路线和方位,弄清虚实、顺逆和力点。
当学员基本上学会了拳架套路之后,教练就应该及时地提出放松的要求。
并且要强调太极拳的这—特殊要领。
同时要求从以下几个环节上锻炼,逐步做到周身放松的要求。
1、是从正中求松。
放松,一定要在身法中正的基础上寻求。
否则容易出现松懈、松斜。
以及跪膝、突臀、幌肩等病。
2、是从慢中求松。
陈氏大极拳要求快慢相间,对初练者来说,特别是在未能放松之前;要强调练慢。
从慢中才能逐节检查全身各个部位放松的程度,细细品尝放松的味道。
3、是从缠绕中求松。
动作必须注意走顺逆缠丝的螺旋劲,从缠绕之中求放松,因为太极拳的松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须从园活旋转中求放松。
时刻注意四肢的顺逆缠丝。
直来直去的动作则很难育松。
4、是从关键部位入手,寻求节节放松。
比如把松肩与坠肘、塌腕结合起来,做到节节松沉,节节贯串。
从蚕蛹、毛毛虫的蛹动状态中去悟节节松动的规律。
5、是从紧中求松。
太极拳要求全身各个部位松沉,必然加大下盘的支撑负担。
因此,上盘中盘的松沉必须是建立在下盘稳固的基础上。
尤其是在锻炼低势拳架时,下盘就更加吃力。
实践证明,拳走低架最有利于增强下盘的稳固,也只有下盘扎实,才更有利于腰以上各个部位的放松,同时也有利于虚腿的灵活性。
从此处可以理解松与紧的辨证关系。
为此,平时就要注意锻炼低架,锻炼下盘,特别是独立步的支撑力,而为周身放松创造条件。
怎样正确练习太极拳的松功方法
![怎样正确练习太极拳的松功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a774a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6.png)
怎样正确练习太极拳的松功方法要掌握好太极拳的松,就要掌握练习太极拳松的正确方法,这样对于练习太极拳是非常有利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怎样正确练习太极拳的松。
欢迎阅读!正确练习太极拳的松的方法第一,顶头悬也叫头部“松”。
就像是头顶有绳悬着一样,感觉自己头部有悬空的感觉,要找到让头坐到脖子架上,舍掉脖子肌肉的感觉。
在脖子僵硬时,“松”颈部肌肉,摆正头颅,把头放在颈椎架子上。
有这个位置,可让头颅不偏不倚,仿佛悬空,轻盈灵活。
练拳时,最容易紧张的还有脸部,而脸部的紧张还反映身体的僵硬,脸部真正做到“松”了,精神就能真正的“松”。
关键做法是头颅要放正,眼睛平视,下巴处分开两股力量沿着两脸颊骨下侧紧贴两耳后根上行至两耳正上方,再由双耳正上方上行至百会穴,练习时找到这两股力量并在百会穴汇集。
如此,就能很容易做到顶头悬,此时,不但能反观内听,且能耳听后方。
第二,松肩也叫沉肩。
要松肩,先体会胳膊的“松”感觉,两腿站直后弯腰,两臂自然下垂,感受此时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觉,记住这种感觉,在练拳中始终保持这种感觉。
检查肩关节,想象着这两条胳膊不属于自己,而像两件身外物挂在肩上,手指就会慢慢有肿胀的感觉,如果微微把手指张开,感觉更强,如此长时间练习,就可以将胳膊“松”透。
在练习中,注意肩膀不能上提,注重上肢梢节的“松”,手指千万不要用力,寻找或者保持“松”透的感觉,即涨、热、麻的感觉,仿佛有细绳拴在手腕处,来牵动两臂上移,长期如此练习,胳膊松透指日可待。
经过上述方法练习,肩关节好“松”开,肩胛骨不容易“松”,但只要肩关节由着肘尖的动作方向外展,不久肩胛骨也会“松”开。
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内劲贯通,含胸后形成拔背,含胸拔背、劲由脊发就是这个道理。
但如果肩胛骨没“松”开、内劲没贯通,而是仅仅用意念执著妄想,往往会引起后背、脖子僵硬,身体不能中正,练到肩胛骨“松”开后,自然一点即通、一说就明,这是初学者必须注意的一点。
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溜臀、松腰、抽胯、顶头悬
![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溜臀、松腰、抽胯、顶头悬](https://img.taocdn.com/s3/m/c88a122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78.png)
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溜臀、松腰、抽胯、顶头悬打太极拳和太极拳推手都是强调不用力气的,而是以松力、沉气、用意为主,顺乎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而制定了“轻慢圆匀”四个要点,作为初学阶段的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要从身法着眼,因为身法既是最基本的、也始终是最主要的一个法规。
由于每一个姿势都是通过手法、步法、身法和眼神等动作变化协调配合而形成的,所以对于身法必须严格要求,方能练出精湛的功夫。
太极拳的身法主要有九种,就是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溜臀、松腰、抽胯、顶头悬。
第一为什么要松肩?肩、肘、腕这三个部位有密切的连带关系。
肩关节若能松开的话,就可以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到手上去。
反之,肩不能松,则必僵硬,便影响了手法的灵敏性。
这就是所谓的松肩作用。
手法要求有欲动之势,无散漫之意,主要在于两肩必须松开,不使丝毫之力。
手势本无一定,不管抬起、垂下、伸出、屈回总要有相应之意,何时意动何时手到,换句话说,就是得心应手。
松肩的练法,就是用意想像把肩部的肱骨头向里和肩胛骨相贴紧,之后,马上离开再向下引长。
掌握松肩的方法,只要用意念想一下“肩井穴”就可以了。
第二为什么要沉肘?因为要把全身的力量运到手上去,故而不但要松肩,还必须沉肘。
所谓“肩松气到肘,肘沉气到手,手心空气到指梢”就是这个意思,这也就是沉肘所起的作用。
沉肘的练法,就是以意想着肘尖好似接触到地面上,使手腕产生有活动女的感觉就成了。
掌握沉肘的方法,只要肘尖常有下坠之意,或用意一想“曲池穴”就成g了。
第三为什么要含胸?含胸有两种显著的作用。
第一是含胸可以使气不上浮,为了能使气向下沉,则必须含胸;第二是含胸动作对于两腿的起落和进退,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
拳之谚语“腿之变化、运筹在胸”就是含胸的作用。
含胸的练法,应注意胸部不要挺凸,也不可向内太凹陷,而是往下松,两肩微向前一合就成了。
掌握含胸之法,是以意想两乳,从乳头往下沉气至肚脐以下即可。
第四为什么要拔背?为了避免脊柱松弛过度和产生低头弯腰等现象,所以用拔背来控制。
太极拳的必修要领:沉肩坠肘与松肩
![太极拳的必修要领:沉肩坠肘与松肩](https://img.taocdn.com/s3/m/ae0410e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b.png)
太极拳的必修要领:沉肩坠肘与松肩一、沉肩坠肘(也说松肩坠肘)沉肩坠肘属于上肢动作要领,在太极拳中是几大不可或缺的术语之一,也有人称“松肩坠肘”。
但实际上,松肩与沉肩既有密切联系,却也有根本的差别,因此太极拳运动中需要同时做到既松肩又沉肩。
我们先说沉肩。
基于太极拳的内劲,劲力要节节贯穿,依次向下传递,就需要做到我们形容的把骨架码顺码直。
作为整个骨架的上半部分,上肢的順直直接关系着劲力的传递,尤其在打拳与敌交手时,上肢的作用更是明显。
它既要通过与对手接触感知对方力的变化,即听劲,同时又是向下传递对方之力的第一道关卡,随之调集周身之力用于打击对手的要塞,因此肩与肘的贯穿顺畅是至关重要的。
练拳时,提肩架肘是我们最常犯的毛病之一。
提肩架肘时,上肢骨骼之间很容易形成不顺畅的夹角,不能形成有弹性的弓形,使大臂与小臂的延长线全部向身体外部伸展,就像两根焊在一起成V形的铁棍,两头用力一压,就很容易折断。
我们知道,铁棍虽直,能有效地传递力量,却无弹性和韧性;手臂如此,就会僵直,没有伸缩变化的余地,使力量无法向身体内部传递,久之很容易造成身子倾斜,后仰,重心不稳,进而失去平衡,陷入被动的局面。
而呈弧形则既有利于传递力量,又富有弹性。
因此弓形是坠肘的标准,如同汽车轮胎上用来减震的车弓子相似,又像大家更熟悉的拱桥的图像,大小臂既不成直线,也没有角。
手臂这张弓才最符合力学原理。
具体来说,对方来推,我抬臂棚住。
如果架肘,小臂(它由尺骨与桡骨组成)与大臂(肱骨)就会用力,并产生错位,这时从肱骨传来的力就会向肩部斜后方传出去,无法通过锁骨传到脊柱。
比如打拳时肩向上提着,架着肘。
此时大臂骨骼(肱骨)与锁骨形成夹角,这时手或前臂承接的力量,顺着大臂骨骼往身后延长。
结果显而易见,力会沿着倾斜线外传,并没有传到下面,而此时,如我肩部下沉,让大臂与肩胛骨对接順直,形成一条圆弧线,这时承受的力才能顺畅传递到中轴,也即传到脊柱。
以此类推,往下配合含胸、松腰等要领,力量才沿脊柱继续向下传递。
杨氏太极拳十大注意事项
![杨氏太极拳十大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43e83d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d.png)
杨氏太极拳十大注意事项杨氏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拳术运动,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巧胜力的理念。
在学习和练习杨氏太极拳时,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下是杨氏太极拳十大注意事项。
第一、胸背平直。
在杨氏太极拳中,胸背平直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胸背的平直可以使气血畅通,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同时,胸背平直还可以保护脊椎,防止腰椎受伤。
第二、头颈挺拔。
头颈挺拔是指要保持头颈与脊柱成一条直线。
这样做可以保持呼吸畅通和气血流动,同时也可以提高注意力集中和身体平衡的能力。
第三、下巴微收。
下巴微收是指下颌轻轻向内收紧。
下巴微收可以使呼吸更加自然,喉咙更加宽松,提高声音的共鸣力和清晰度,同时还可以预防颈部压力和颈椎问题。
第四、双目平视。
在杨氏太极拳中,双目平视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双目平视可以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第五、肩膀放松。
在杨氏太极拳中,肩膀的放松是非常重要的。
肩膀放松可以减轻肩颈部的压力,提高手臂和手腕的柔韧性,同时还可以使上半身的力量更好地传导到下半身。
第六、腰部发力。
腰部发力是指在练习杨氏太极拳时要把力量集中在腰部。
这样可以提高腰部的灵活性和力量,同时还可以使身体的动作更加自然流畅,提高整个身体的协调性。
第七、呼吸调节。
在杨氏太极拳中,呼吸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呼吸调节可以使气血运行顺畅,提高气息的控制力和呼吸的深度。
同时还可以帮助身体放松,减轻紧张和压力。
第八、手指分开。
在杨氏太极拳中,手指分开是非常重要的。
手指分开可以增强手部的力量和敏捷性,同时还可以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控制力,使动作更加精确和准确。
第九、重心下沉。
在杨氏太极拳中,重心下沉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重心下沉可以使身体更加稳定,增强腿部的力量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第十、动静结合。
在杨氏太极拳中,动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动静结合可以使动作更加流畅和连贯,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软性,同时还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松沉劲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松沉劲](https://img.taocdn.com/s3/m/0517341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3.png)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松沉劲练习太极拳首先就是要学习好它的基本功,其中就有各种劲法的练习。
那么要怎样练习太极拳的松沉劲呢?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练习太极拳的松沉劲的方法放松是要神松、意松、气松、形松。
松的意思是松展、松柔、松沉、松通、松空、松开。
而不能松懈、松瘪。
一定要在静中松、在松中静,在松中沉、在沉中松,松要松得透,要一松到底。
逐步达到通、空、开。
通就是上下通、内外通,空就是空荡荡,无一丝滞点,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此时也就明白什么叫真正开合了。
1、做动作时不许端肩膀,也就是做动作时最大限度地使肩膀保持自然站立时的高度放松状态。
2、动作慢,运劲如抽丝,虽动尤静。
慢才能随时检查肩膀及手臂的状态(都不准使劲)。
3、除了动作的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肘抬起的高度必须低于手腕(以手腕把手臂领起,如同有一根绳把手腕吊起来,肘和肩即下坠,但又跟着向上走)。
4、腰胯的放松必须建立在中正安舒的基础上。
上身自然直和正。
5、做动作时,慢慢体会出最佳“松舒点”,比如做到动作的“定式”时,上身动作保持不动,腰胯可往左和往右转一下,找找哪一个地方腰跨觉得没使劲,哪个地方腰跨不别扭,哪个地方最自然舒服,找到这个点,以后做动作就直接往这个点上做。
6、膝盖任何情况下不许绷直,也想着放松。
7、手臂长时间不使劲,手臂自然的重量会使得手臂有一种往下掉的重量感,有了这种重量感,就是手臂的松沉感,这种手臂的松沉感就是手臂的松沉劲。
8、松沉劲练出来了,其他劲自然也就出来了。
松沉劲是逐渐练出来的,个人体会是由上往下的练出来,先是练出松肩坠肘,把松肩坠肘保持住,再把腰跨的松沉练出来。
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就是不让使劲还要把手臂抬起来,不使劲能抬起来吗?能。
注意使的不是肌肉力,而是用关节之间的韧带劲。
其实,松肩坠肘,松腰松跨的目的就是要把身体各处的关节练得松开,骨关节韧带拉长,使得气血节节贯通,韧带长了,发出的松沉劲就越长,这一点非常重要,功力全在这里面,身体整体放松的结果就是身体的关节练活练开了,也就练出整体的弹簧劲,这种劲有一种穿透力,这才是太极拳的内力。
太极拳的松肩方法
![太极拳的松肩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feb92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b.png)
太极拳的松肩方法太极拳的松肩方法松肩,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如何将其练好,还是需要掌握一定的办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松肩方法。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松肩方法太极拳的松肩方法一、静功法太极拳是一个练意的运动,静功法是先静意。
再由意带动作,这个原则是贯彻始终的。
此式全身的要求与太极拳的无极桩相同,双脚平展与肩平,肩、胯与足外踝呈一直线,唯手臂自然下垂,两肩后平展、微沉且对拉开,两掌心斜相对,收视内听,自然呼吸,意想周身松,站10至15分钟。
太极拳的松肩方法二、倒挂法接上式,两臂舒展由体侧缓慢上举至头顶,注意两臂不要用力,仅腰部用力下弯,两臂随之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弓身成90度,头仰,意想大椎与尾间成一直线。
用腰带动,荡双臂前、后、左、右及划圆各20次。
注意周身不要用力,尤其双肩,唯腰部成一动点。
由其带动双臂,不要弯膝,双腿伸直。
当然,有相关疾病的人此方法不宜使用,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太极拳的松肩方法三、旋肩法双腿横开比肩宽,腿伸直,腰下弯,脊柱尽量成垂直,头部要松弛,意想大椎与尾闾成一线垂直于地面。
两手呈抱球状,由腰催动,以右肩为起点,引领上身及双肩同时顺时针划圆弧5次,逆时针以左肩引领划圆5次。
此动作幅度大,注意肩颈松弛,不要用力,随腰转。
太极拳的松肩方法四、拍击法1.两腿略开窄于肩,收尾闾,微屈膝,以腰际为轴左右旋转。
左旋时将左臂伸直以右手拍打左肩,反之亦然。
注意以腰带动,旋转时不要拧膝,甩头,腰部以下勿动,勿昂头。
2.站姿同上,唯旋转时两臂亦同时左右甩动,像两条鞭子般拍打身体各部位,由颈、肩、胸到腰。
注意两臂甩动的力量是由腰际带动而起,非转动肩膀而出,勿昂头。
用力需注意均匀,切忌用力太猛。
太极拳的松肩方法五、伸缩法站姿同静功法,双手握拳在腰侧,向斜上60度方向直线快速冲拳,左右单式练习各5次。
此式要求松肩、肘,出拳快速,像弹簧一样弹出,收回。
注意用肩、肘、拳的整体一线,非单纯用肘力。
太极拳松肩松腰松脊椎的小方法
![太极拳松肩松腰松脊椎的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ad6c23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0.png)
太极拳松肩松腰松脊椎的小方法
下面我再讲一个我自己总结的松脊椎的方法,这个法可以连带着把胸椎腰椎颈椎跟尾椎调整到一个舒适状态。
先练习自然站立状态的练法,双脚自然站立,与肩同宽,然后,开始,意念进行引导,让头部百会感觉到往天上钻,意念让百会尽量的往上去贴天或者天棚,然后,意念感觉到,下面的颈椎的一节一节也跟着往上相随,紧接着,下面的胸椎腰椎,尾椎都在跟着往上一节贴一节的往上升,要用心去感知,脊椎会真的在微微随着自己的意念在朝上生长。
如同小草一样钻出土面一样,注意一点,当意念,在腰椎的时候,感觉到两侧的盆骨往两遍分开了一道缝隙,然后尾椎骨就松活的有了间隙没有了盆骨的阻力,就会随着腰椎胸椎颈椎往百会直到天棚聚集。
这是升起的方法,还要注意,升起来的时候,尾椎骨最末端的尖不要动要如同针尖一样扎在地面保持固定。
当初我师父就是经常针对我的特点给我制定计划比如有一阵子我的肩很紧老是松不下来。
后来老师就找了一个方法,让我面对墙体,手臂朝前伸展,指尖朝前两掌心相对,与肩同宽,指尖距离墙体大概一寸远,然后,开始,尽量的让两掌指尖往墙体伸展意念要去触碰墙体,直到感觉到把肩也就是大臂的根部从膀子里面有脱臼感一样的抻拉出来,坚持十几秒,自然呼吸,然后在意念转移,离开指尖,意念感觉到大臂的根部渐渐的松下来回复到帮子里面。
这样反复的做。
后来坚持了三个月,每次打拳之前当作基本功来练习,我自己觉得受益很大。
当手臂拉出去的时候,肩井的窝会往下深陷的更多,这样看窝的
深浅就知道自己的肩松的情况。
超实用的松肩秘法,一招解决你的架肩问题,助你正确“恋”太极
![超实用的松肩秘法,一招解决你的架肩问题,助你正确“恋”太极](https://img.taocdn.com/s3/m/dbf1d9d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2.png)
超实用的松肩秘法,一招解决你的架肩问题,助你正确“恋”太极刘左龙老师:打拳时如何保持松肩,行拳时容易架肩如何避免?刘左龙:陈正雷老师关门弟子,曾获得全国武术锦标赛太极枪术第一名,河南省首届武动中原太极拳比赛中拳枪双科一等奖第一名,多次在太极拳年会中取得拳枪双科一等奖在我们打拳时候,松肩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应用,那么在行拳的时候如何避免挑肩架肘?首先,我们从我们的上肢部开始进行一个合理分析,在我们练拳时,我们老师经常会讲一句话,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上下对拉,咱们只有保持在这样的一个上下通透的前提下,你才能保证你的上肢部关节的一种松沉,也就是咱们经常所说的练拳要先具备三个点,松、静、自然,这三个点结合了以后,那么从身心上我们先产生了一种放松,那么你的四肢肌肉自然会产生一种下坠沉胀感,当我们保持在这样的一个感受,你再抬起你的手臂,你会发现你的手中指指尖在领着劲,你的肩关节与肘关节都处于一种和地心吸力自然下垂的一种情况。
那么,保持在这样的一个感受,在行拳过程当中,如果,某一个时段你丢失了这种虚灵顶劲,气息向下沉的这种情况,你就会造成自己的身体进行捋带或者穿掌时产生了一种挑肩架肘。
当我们将捋劲、掤劲,包括穿劲,全部都应用了咱们所说的虚灵顶劲,身体自然下沉,你的肩膀自然就会落下。
在我们行拳的过程当中,最容易遇到的一种情况就是,在做发力时,你一发力肩膀就架起来,我们在发力的同时,没有更好的通过你的腰胯转换,进行拧转去发力,所以这个时候发力的时候,你大多数用的是肩背关节,一发力,背向前拱,肩向上提,觉得这种力量发的很大,其实反之,你这样发力,还会让自己的力量变得更小,咱们太极拳所说的松出来的力,你越放松,那么你手上的这种边梢劲就越大,你越是紧张,反而会拉着你的拳头往回去走。
同样,行拳也是这个道理,当我们进行放松的时候,你的掤劲反而是可以做到最大,但是一但当我们架肩,我们的肘关节和肩关节角度发生变化,你再向外掤,向外撑的这个过程当中,你的肘关节就会非常容易造成弯曲。
太极拳境界的八个层次
![太极拳境界的八个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5ab0764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6.png)
太极拳境界的八个层次太极拳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在每个阶段修炼中,不断提高太极拳境界。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境界的八个层次。
欢迎阅读!太极拳境界的八个层次初学太极拳要求放松、慢练,在练习中不断领悟太极拳的精神要领,然后将呼吸与动作结合练习。
太极拳境界的层次(一)粗练所谓“粗练”。
指初涉拳场,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知之甚少,或粗知,浅知。
老师此时无须深讲开合、虚实、阴阳、动静,只教授动作,使学生先学会“划道”。
为了便于学生记牢每个动作的姿势和起止点,不要画葫芦似瓢。
要一招一式做准确,不要落人“学拳容易改拳难”之境地。
如果有时间,可以先学练“定势”,待定势熟练后,再练“联势”。
浮躁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在打拳的时候,就会出现照葫芦画瓢,没有内在含义。
太极拳境界的层次(二)严练严练是严格要求,循规蹈矩,要教授“中正学”课程,也就是练拳注意中正安舒。
即使不能达到心、神、意、气的内静,也一定要达到外形的中正。
拳法中正关系到将来向高层而的修炼,身形中正对于推手、技击也是优势。
所以在练拳起步之时,必须注意身形的中正。
太极拳境界的层次(三)心练中正和安舒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心、神、意、气不安舒,很难达到外形的中正,故内修安舒,外示身形中正。
有位拳家说,“心意松,肢体松”,以达到“神舒体静,刻刻在心”之境界。
太极拳境界的层次(四)中正练每个动作都应该注意重心。
“揽雀尾” (8动)阴阳重心变换八次,始终保持单腿重心,即立柱式身形,在盘拳动态运行之中,重心脚始终与顶保持上下一条线。
想要提高太极境界,就要练好基本功,扎实的基本功是提高太极境界的最快捷径,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
不可双重,双重为病,从“小学”开始,行功要避免双重。
拳论明示“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初学不要“带病”练功。
太极拳境界的层次(五)被动练太极拳的重要特性是三不动,没有动意、不主动、不妄动。
盘拳不要主动,而是似手表表芯的齿轮,一个齿轮带动另一个齿轮,丝丝相扣被动运转。
杨式太极拳的松肩
![杨式太极拳的松肩](https://img.taocdn.com/s3/m/9f32b225011ca300a6c3904b.png)
杨式太极拳的松肩杨式太极拳的松肩松肩坠肘(或曰沈肩坠肘)为太极要领之一,其深刻的内涵,恐非经久操练、明师点化,难得其三味。
松肩是全身放松要领的组成部分。
要懂得松肩,必须懂得全身放松,要做好松肩,必须从全身放松去整体实现它。
太极拳无论是走架还是推手,放松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能松才能沉,能沉才能柔,能松柔采能轻灵,能轻灵才能练就虚无气势,从而步入太极拳的上乘境界。
因此,全心全意的去想松、去放松,使全身肌肉和关节没有任何一点拘滞之力,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
由稳静松柔登向轻灵虚无,是修炼太极功夫的途径和方向。
太极拳的架势也是一套引导动作。
通过心意、身势的一开一合、开合交替,引导气血畅流全身,从而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要充分达到这一效果,必须让身心完全放松,使气血运行丝毫不受阻滞,就推手而言,只有大松大软,松得彻底,才能练出灵觉,练好听劲,练就“一羽不能加,绳虫不能落”的知人功夫;也只有大松大软,松的干净,才能在发劲时候不致受到任何牵连,不致受到身上僵力的束缚,也就才能形成确定方向的整劲,达到无坚不摧的效果。
这就是《十三势行功论》所说的“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
为了做到放松,首先要求心意完全放松,由心意的完全放松,通过意念的作用,让全身肌肉、关节统统放松,这就是所谓的“由内在的心意放松”,进而达到外在的形体放松”。
只有这样去松,才能松得整,松得净,松得均匀,松得一致。
松肩在放松要领中占有极为突出得地位。
松肩除引导意气下沉并使力下聚于肩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内容和作用。
上肢三大关节肩、肘、腕。
上肢的放松,肩关节的放松起着主导作用。
事实上,肩松才能肘松、腕松,才能有整体上肢关节、肌肉的放松。
而且,肩松自然肘松、腕松和整个上肢松。
在太极拳的走架中,手(上肢)不可以自动做出动作,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它全靠身腰来引动。
所以有“太极拳不动手,动手非太极”之说。
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松开肩关节,在意念的引导下,让臂与肩象松脱开了似的,这样,当身腰转动时,让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去牵动手旋转;当身下沉时,让地心吸引力去引动手沉降;当身腰前进或后退时,让前进或后退的惯性带动手的向前或移后;如此等等,需要提一下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尚应借助地对脚的反坐力,让这个反坐力由脚而腿而腰传递而手。
传统杨式108式太极拳学习要领
![传统杨式108式太极拳学习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c24b4e282af90242a895e54e.png)
十个要领:提顶、敛臀、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气提顶:虚灵顶劲、“百会”上顶,正直不歪斜,头上如顶一碗水的感觉。
敛臀:臀部内收,不撅不突、保持身体正直尾闾中正。
吊裆:“会阴”向上提,抽拔之意,“命门”着力后弓。
松肩:肩胛放松下沉,微向前合,含包裹之意。
沉肘:微屈不直,肘尖有下垂之意,所谓“沉肩坠肘”,松肩不松沉,肘难下垂,同样肘不下垂,肩难松沉。
含胸:含而不凹,胸部平整,不凹不凸,持内含之意。
沉肩坠肘,肩微向前包裹,自然呈含胸之意。
拔背:与含胸沉肘相关联,能含胸沉肘就必有拔背之形。
塌腰:腰为体动之主宰,不塌腰则下盘无力,不稳。
手动腰先动,腰摧四肢行,腰要保持松沉竖直松塌园活。
松胯:松胯乃调整腰腿动作之关键,松胯才能下盘灵活,胯与腰是相连的,胯不松腰不活。
沉气:全身松沉,气息下沉,气沉丹田(肚脐下三指),意守丹田,全身有向下沉坠之感。
十个准则:松、沉、柔、匀、圆、稳、正、实、灵、健。
松:精神放松、身体放松、松而不懈、松静自然、松中有紧,紧而不僵,松与紧乃矛盾之统一沉:体态松沉,气沉丹田,意守丹田。
能松则能沉,松是沉的前提、能松沉则能稳实。
柔:柔乃韧中之柔,柔韧合一。
柔非软,软则无力,柔非无力。
匀:招招式式速度均匀,不可突断突快。
劲如抽丝,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应为匀速运动,式断意不断,前式结尾即后式的启动。
圆:太极的招招式式都是圆,出手出脚圆弧线,圆得连绵柔顺。
稳:虚实分清,沉着松静,腹实腿固,松腰活胯,腰裆灵变,虚灵顶劲,腰身正直才能稳。
正:头顶、脖胫、腰身要端正,整体做到中、正、安、舒。
实:落脚踏地要实,意如入地三分。
气沉丹田,全身松沉,如千金坠地。
灵:精神放松,头脑清晰,反映迅速才能灵;肩背腰胯松活才能灵;意、气、力相结合才能灵,所谓轻灵圆活。
健:健康体魄,健步如飞,刚健有力,整体配合协调,健而美之。
各部位要求:身法: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沉着稳重,支撑八面形体:舒展大方,潇洒优美,气魄雄伟,风格朴实,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头部:百脉之宗,领起全身之纲,虚灵顶劲,正直不歪斜眼部:眼要平视,延展用远,意欲何方,眼神先领颔部:微向内收,不可仰起,不仰不收,恰到好处颈部:松而竖之,不歪不斜,端正竖起,不僵不软肩部:松而沉之,微向前合,包裹之意,腋离拳距肘部:微屈不直,意执下垂,每在定式,直对膝盖太极拳的各种动作,每招每式都是在意念的引领下运动神经系统的综合协调,比如,力起于脚,发于腿,主于腰胯,通过脊背、肩胛形于手,这一过程都是每个骨节、每块肌肉在神经系统的综合反映中,节节贯穿协调一致,一气哈成,形成一个整体的劲力,集中于手上。
太极拳的松肩、脊发与脚按
![太极拳的松肩、脊发与脚按](https://img.taocdn.com/s3/m/6495578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8.png)
太极拳的松肩、脊发与脚按松两胯是修理自己,松两肩是修理别人,因为肩松得不好,所以不能按不敢发.松肩很重要.松肩不是沉肩,但沉肩也很重要,松肩要从沉肩做起.沉肩就是不耸肩,不寒肩,不起肩.在冬天因为天气冷,很容易耸肩,耸肩时,缩脖子,弓脊背.所以,沉肩时,其相应的动作因该是头向上顶,直背竖脊.肩向下沉.可以试试看,不论是站是坐是走,都可以,头正直,使劲向上顶,同时以手带肩,拼命向下沉.十秒钟后,两手会发麻.之前有讲过,两肩的松沉位置跟第7颈椎的位置有关,而虚灵顶劲也跟第7颈椎有关,直背竖脊也跟第7颈椎的位置有关,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椎骨.我是09年十月中旬开始有两肩臂松沉的感觉,十一月中旬又有了头向上顶的感觉.到十二月中旬,不论是走步还是行拳,都感觉第七颈椎开始竖正并带动整个胸部的舒展。
还是讲我们的松肩,09年十一月中旬起,我曾重点松肩了两个月.方法是坐着,提起手臂松肩,效果一般.现在练太极拳讲放松,有人认为应该是在静中松.我的体会还是要在拳架中松开才是真松,也才经的住考验.有些人认为把各关节松开之后才能练拳,简直是因噎废食.我的肩臂松的一般.但我的两胯关节松得很好,李雅轩说,两臂,要松的如绳儿拴在肩上一样,这我做不到,但我的两条大腿却像绳儿拴在胯上一样松的不错,胯关节的松就是走猫步练出来的.我从09年十二月起练拳走步都很注重松肩,其实打太极拳本身就是一种松肩的方法,有位太极名家,学拳之初是总是耸着肩,练拳时老师让其师兄弟按着他的肩练,几十年后,他才发现,他打拳时肩不耸了.我性子稍急,别说几十年,几个月我都嫌慢,因为我练拳已经多年了,肩或多或少的也有些松了.有没有办法让两肩在最短的时间完全松开呢,我试了几种方法,终于找到我认为的高效率的松肩方法.力由脊发,就是力由第7颈椎发.这种松肩的方法就是坐着打拳,打拳时意在两肩.两肩不能起,另外,打拳时意在第7颈椎,第7颈椎的竖直,是虚灵顶劲的基础.第7颈椎的位置摆正了,两肩才好松沉,两臂两肩通过第7颈椎成为一个整体,太极拳的发力是由脚而腿而骨盆至脊椎,由第7颈椎再经肩臂手掌而出,所谓力由脊发,就是力由第7颈椎发,发时头向上顶,也是向上拔第7颈椎.多么重要的第7颈椎.太极拳的功夫,主要在腰腿,但要把练的功夫用上,头肩的作用也很重要.平时正常练拳时,要注意的东西太多了.头肩分到的注意力,只有十分之一或二.但如坐着练拳,可以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两肩的松沉和第7颈椎的正直.这种方法崔毅士和郑曼青都用过.松肩的效果好过正常练拳很多.我用这种方法,时间不是很久,已感到有了一些效果.比如以前虽知道并研究过郑曼青郑子太极拳的起势,但在做手腕八变的动作时,做时并无感觉.但在坐着打拳一段时间之后,两肩又松了一些之后,再来做手腕八变的起势,感觉一下子有了.手腕八变是松腕的练习,但如肩还不松,腕又怎么能松呢,肩松腕松,神奇八变,学太极拳,一定要认真研究郑曼青.这样练习一段时间,打拳时会比以往开展很多,而最初开展的感觉是需要用一点力来完成,之前的话,先紧凑后开展就变成了,先松后展,展后再松.坐着打拳对拔直脊椎有很好的作用,对健康会有很大帮助.所谓人的脊椎好,身体就健康.如能坚持用此方法,三五个月,每天坐打太极三至五遍.绝对有很大的益处.按时意在脚。
谈谈太极拳的“松肩沉肘”
![谈谈太极拳的“松肩沉肘”](https://img.taocdn.com/s3/m/79b7eb9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a.png)
谈谈太极拳的“松肩沉肘”太极拳身法有松肩沉肘的基本要求,又称松肩垂肘、沉肩坠肘、垂肩沉肘或松膀沉肘。
这里的松和沉是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
有人这样描述:肩膀头骨缝要开,始则不开,不可使之强开。
功夫未到开时,心说已开,究竟未开。
必攻苦日久,自然能开,方算得开。
此处一开,则全胳膊之往来屈伸,如风吹杨柳,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皆系于此,此肱之枢纽,灵动所关,不可不知。
所谓松肩沉肘,无非指肩关节须松沉,使锁骨平准而微下沉,肘关节始终保持适度的弯曲和沉垂,从而达到“三垂”,即气垂、肩垂、肘垂。
气垂则气降丹田,身稳如山;肩垂则臂松劲活,肩催肘前;肘垂则两膊自圆,能固两肋。
这样才符合劲以曲蓄而有余的技击原理。
拳谚有“肘不贴肋、肘不离肋”两句规范沉肩垂肘的很辩证的话。
肘不贴肋,就是使腋窝保持适度悬空,保证肘部有足够的回旋余地。
肘不离肋,就是在保证肘有回旋余地的情况下,尽量靠近,不离开肋部,便于保护两肋、两腰等要害部位。
以免肘部扬起,造成举高腋空,侧门(两肋为侧门)洞开,侧门空虚,易为敌所乘。
拳谚云:“手如两肩门”。
则肩关节就是门轴,即为枢纽。
上肢又为手三阳经,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及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之所在。
从技击角度看,肩若不能松垂,两肩耸起,则气血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
肘若不能屈坠,扬肘悬起,肩、肘、腕等关节自然难以松沉,造成气血阻塞,劲力滞涩,两臂无劲,劲不能由脊发,亦不能贯于手指,攻则不能放人致远,近乎外家之断劲矣。
而守则不能上护头面,中不能护胸腹,下不能护裆膝,起不到“两扇门”的作用。
此外,不能松肩沉肘,势必因寒肩而导致胸背腰脊的僵硬,使经络为之阻塞,同时使输送氧气和血液的颈动脉受阻迫,大脑缺氧少血,从而造成大脑指挥失灵,智慧顿失;肩不能松沉,气血涌拥胸间,则上重下轻,脚跟浮起;气不能贴背,真气不自然熏蒸,以绵密寂照,冲合丹田。
则遍体僵塞,虚灵荡然无存,劲力顿失,变化全无矣。
太极拳的松肩坠肘这样练,很快就能找到感觉
![太极拳的松肩坠肘这样练,很快就能找到感觉](https://img.taocdn.com/s3/m/837207a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6.png)
太极拳的松肩坠肘这样练,很快就能找到感觉练太极拳,能做到松肩坠肘,才能使手臂与躯干连为一体,构成一个整体的间架,有了这个间架,才能做到力贯指尖。
今天小疗君就为您分享松肩坠肘的一些要领,重要的是后面有体验练习方法哦~首先,具体地讲,松肩坠肘主要是为了达到以下三方面的锻炼效果:第一,练出手臂的沉劲,就像杨澄甫宗师讲的“如棉裹铁”。
第二,是练出手臂的内撑外包之劲,以此做到六面支撑。
这一点有个很有意思的小实验,你以浑圆桩的姿势抱球站好,把松肩坠肘做到位,然后请一位朋友在双臂上加一个推力,如果你和他顶的话,很容易就被推进来了,“掤”不住,换个方式,朋友推你时,你也顺势向内抱,就像抱一个大气球一样,他越推,你越抱,这样对方反而推不进来。
这就是“内撑外包”,当然,如果松肩坠肘不到位,没有形成结构,这个实验是不容易成功的。
第三,练出手臂的气感。
所谓的气感,不要想得太玄乎,一开始基本上都是气血流通比以前顺畅,从而有了感觉,这个不必刻意去“以意导气”,顺其自然就好。
为什么做到了松肩坠肘就会有感觉呢?因为我们平时肩膀是会无意识地紧张的,一紧张就会影响肩部的气血流通,进而影响到手臂,当我们试着放松肩、肘之时,就相当于疏通了淤阻的河道,自然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以上是松肩坠肘的三个目的,其实从肌肉的运动原理来看的话,做到了松肩坠肘,就会减少肌肉的用力、紧张程度,从而让平时很少运动到的筋、关节肌得到锻炼,进而显现出来,逐渐增大筋和关节肌的力量。
其实这就是太极拳的大原则“松”的结果“沉”,放松练习让肌肉力慢慢的递减,筋和关节肌的力逐渐递增,渐渐地就会有“如棉裹铁”的感觉。
而松肩坠肘的练习,就会让手臂慢慢得沉重。
我们最后还是用起势给大家讲一下松肩坠肘的体验方法:首先,做个小实验,闭着眼睛,手里拿起一个物品,用心感知物品的重量,掂量掂量,掂量的时候,相信你是很放松的。
那么,我们练习起势的时候,双臂上抬之时,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掂量一下自己的手臂呢?有个要点,上抬时,多感受大臂的重量,小臂和手都不用管,慢慢的向上抬大臂即可。
太极拳的身法要求
![太极拳的身法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6c36a612af90242a995e51f.png)
太极拳的身法要求太极拳的身法要求1、松肩:肩为上肢的根节,从肱骨头到肩胛骨。
肩胛骨这个部位就像是一个盘子,叫做肩盂(关节盂),肱骨头与肩盂相吻合形成肩关节,来回能转动。
周天太极拳要求松肩,松肩的目的与作用,是为了把全身劲力传输到手上去,并达到对方身上。
因为手是跟对方接触的,只有放松肩部肌肉,消除对气血的阻力,才能把劲力传输过去。
如果不松肩,僵硬的手上再使一点力,比如握紧拳头,那么,你的手臂就会有飘的感觉。
你把肩关节一松,那你手上的气血马上就过去了。
所以,练拳的时候也要松肩,肩一紧张,手就凉,气血到不了末梢。
所以,必须放松肩关节。
松肩的方法很简单,即意想肩井穴,肩关节就松开了。
在技击中,即便是用肩直接去靠击对方,也必须松煎,那样深沉劲才会释放出来。
2、坠肘:也有叫做沉肘的。
沉即下沉,坠也是下坠。
肘关节,就是大臂、小臂曲折后的突出部。
坠肘,就是使肘关节常保持松沉的状态。
坠肘与松肩有着密切的连带关系。
因为肘为上肢的中节,手为稍节。
要使全身劲力达到手上去,在放松根节(肩)之后,必须通过中节才能达到稍节。
所以,肘(中节)必须要松沉。
如果肩松了,肘没有松沉,还是僵硬的,那样气血就会回到肩上去。
因此,肘必须要沉下去。
肩一松,肘一沉,意、气、力就到手上了。
老拳谱上说:“肩松气到肘,肘沉气到手,手心一空,气贯指稍。
”无论是出拳或发掌,都必须松肩坠肘才有内劲。
坠肘的目的和作用与松肩同。
习练坠肘的要诀是,意想曲池穴从肘外下去找少海穴即得。
松肩坠肘应时刻注意养成习惯。
3、涵胸(含胸):胸部是保护内脏的,并影响下肢。
一涵胸,腿就轻灵。
涵胸还有助于跳跃。
我们练拳是以兽为师,学习猫窜、狗闪、兔滚、鹰翻、鲤鱼打挺、槐虫蠕动,以及龙腾虎跃等等的技能特长,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只要是比人灵巧高妙之技,都要模仿,这是武术仿生学。
例如猫窜,当其胯膝足关节卷曲之后,还必须涵胸,其目的就是要使身弓有弹性。
涵胸的诀要也是很简单的,意想锁骨放松即得。
太极拳如何松肩
![太极拳如何松肩](https://img.taocdn.com/s3/m/379fc8c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4.png)
太极拳如何松肩实践中,经常见到练习太极拳时间较长的爱好者仍然没有开肩开胯,更不可能知道如何才肩胯相合。
太极拳是心脑意识拳,因而凡习拳起步就是从意道进行研习的,不然,仅仅做了一些简单的体操运动而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如何松肩。
欢迎阅读!太极拳如何松肩肩是松沉的第一关卡,沉肩墬肘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後面还有一句就是(沉肩,墬肘)提腕,坐腕,跟立掌劲透指,为何呢?因为手掌是上半身劲的出口,如果肩没有松透的话劲就无法贯串出去,如此就会僵硬,一般为了要掩饰此一缺奌变成了慢慢来,比手划脚的太极拳,这是错的,太极拳要能慢能快才对沉肩坠肘,是太极拳对上肢运动状态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在于肩胛骨的松沉与外展,也就是说只要肩胛骨沉降外展,自然就一定是“沉肩坠肘”。
肩胛骨的基本运动为上提、下沉、内对缩、外展四种,所谓力走后背,实际就是指腰腿部大肌肉群发力时,力沿脊柱上传,至肩胛骨部,通过肩胛骨的支撑传导作用(肩胛骨处在沉下外展状态),传递给臂、手。
要求在发力之前手臂先到,所谓稍节起,根节催。
“松肩”,但“肩”的问题不要多问、也别多想,记着“松”这个大要领,先站去。
松肩涉及的要素太多,说不明白,越说越糊涂。
其实就是耗的肌肉没劲了,筋就抻开了,筋一开就不用别人给讲了,自己就明白了。
如果能把肩松下来,手就沉了,这是个标准。
利用手的沉劲,进一步松肩,慢慢就把颈、背的筋腱抻开了。
这样劲才能顺着脊椎沉下去,然后才能谈到练腰在盘拳架时,“上盘”(肩)始终要松沉、虚腋,与“肘”相随,与“顶劲”配合,与“开胸开背”协作。
“肩”要松沉,就须“虚腋”,不“虚腋”,双臂就会贴着躯干,僵硬劲去不掉,使得内气受阻。
肩的放松,须与肘相随;肘的曲坠,可以加大肩松的程度,使之达到松沉境地。
尤须注意的是,要与“顶劲”配合,与“顶劲”配合起来,才能体现出轻灵劲势,否则,就会导致“上盘神不顶,一身难轻灵”的毛病。
这里,要特别留神,“顶劲”时,“肩”不能相随俱上(相随俱上是拙力,或叫生活习惯用力);相反,肩要松沉,肘要曲坠,劲向底下,这样,有顶有沉,有上有下,对拔对拉,就出现一种伸展虚灵劲势。
松肩坠肘秘传
![松肩坠肘秘传](https://img.taocdn.com/s3/m/5b64e8d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e.png)
松肩坠肘秘传龙一太极周打好一套太极拳很难,难就难在身体上上下下内内外外所有的器官关节点都要调动起来,习练者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协调得周全。
所以习练太极拳一定要注重单个节点的功法练习,只有把每一个节点功法都练好了,才能够做到习练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周身节节贯穿。
松肩坠肘是对太极拳练习双肩的功法要求。
习练太极拳要求双臂柔中带刚。
柔似鞭子,练拳时双臂又松又柔,但是一般人难以用双手擒拿住拳师的一只手臂。
刚如铁棍,一般人与拳师劈手,感觉到如和一根铁棍劈手,疼痛直往骨头里钻。
手臂可像金箍棒,放在肩上可以轻如鸿毛,感觉不到重量;又可以重似千斤担,感觉要把骨架压散。
这些功力的练就,都离不开平时练拳做到了松肩坠肘。
因为只有松肩坠肘这一功法做好了,丹田之气(真气)才能够通过肩关节灌入双臂。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宽泛的关节,上下左右360度旋转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平时人们疏于肩关节锻炼,导致肩关节周围的筋腱与肌肉慢慢地发生粘连,活动范围也大大缩小,其功能就慢慢衰减。
以至于很多人在40-50岁就患上肩周炎疾病,摸摸后脑勺都困难。
毫无疑问,这就如城市的交通堵塞一样,人体的丹田之气(真气),就难以通过肩关节灌入到双臂。
练习拳架时要做到松肩坠肘,简单的直观的就是双臂下垂时,双肘尖稍往外顶,打开夹窝。
这就是一些拳师说的,练拳架时犹如胳窝里放了两个热馒头,不能掉下来,用力夹又会感觉烫。
另外还可以进行单独的双肩关节松柔练习。
比如双臂反向360度大旋转。
练习时双脚与肩平开,膝盖微微弯曲,扎实下盘,松要塌跨,气沉丹田,双臂上举。
此时要注意的是肩关节及双臂一定要放松,想象双臂不是自己的了,不能用劲。
然后由脚而腿而腰用力带动整个身体转动,同时丹田配合用气,带动双臂一个往前,一个往后同时360度旋转,十圈后又双臂反方向旋转。
这样可以使肩部关节的筋腱拉松拉长,粘连分离,达到松肩坠肘的功效。
尤其是电脑伏案工作人员,一定时间工作之后就应该起来松松肩。
内家拳之松肩
![内家拳之松肩](https://img.taocdn.com/s3/m/7eeb1924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8.png)
内家拳之松肩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
说起容易做起难,放松就是练出来的功夫,功夫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放松也永无“成了”之日。
关键是找到正确的放松之路。
我在前面文章中屡次谈到胯的作用和胯的放松,之所以先讲胯,是因为胯实在是第一重要的,无论是承重、运动、发力------,只要我们在用自己的身体,首当其冲的就是胯。
前面讲了许多,这里不再重复。
那么,第二重要的就是肩了。
从我们人体生理结构来看,躯干是我们最主要的部分,四肢尽管缺失不得,但毕竟缺了还不至于危及整体,躯干就不同,干之不存,枝将焉附?如果不算头,那么两肩两胯这四个点所圈定的范围,就是躯干。
我们讲“弹拱结构”,主要就是针对躯干而言。
这个结构是两横一竖组成的,一竖是从头顶开始到尾闾(这是实体部分,从虚线还可延长到足跟),两横的上横就是肩,下横就是胯。
胯之所以难松,是因为它承重还要发力;而肩之难松,则是因手臂也要承重也要发力。
胯松不下来,上下身的劲就断在那里,重心就坐不满脚跟,气也不能真正沉到丹田;肩松不下来,手臂就是僵硬的,身手脱节,全身的劲到不了手上,而气也一定会聚在胸而沉不下去。
拙力和浊气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手上使拙力,胸中必努气。
常常听到夸赞一个人功夫好会说“这人好身手”,身和手一定要协调一致,浑然一体,中间不能有阻碍。
强调松肩,就是要打通障碍,拓宽通道,让肩成为“信息”和“物流”的高速公路。
怎么松?其实也很简单——第一,让肩别耸起来,而是沉下去;在这里顶头是松肩的必要条件,头顶得越好,肩越耸不起来。
第二,让手越轻越快越好。
手轻了,不使拙劲了,肩自然就松了。
无论自己打拳还是与人过手,手都尽可能不使劲,使劲就僵,僵了就慢。
不要老想着用胳膊的动能去打,手是全身整体运动的一部分。
手上的劲不靠手自己,而是靠以脚蹬为原动力的整个弹拱结构发出的。
手只是个传感器,把能量传递过去了。
用意念去领,用腰背的力去带,就好像手是被身体甩出去的,手自然就轻快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松肩
太极拳的松肩
太极拳无论是走架还是推手,放松至关重要。
这是因为能松才能沉,能沉才能柔,能松柔采能轻灵,能轻灵才能练就虚无气势,从而步入太极拳的上乘境界。
因此,全心全意的去想松、去放松,使全身肌肉和关节没有任何一点拘滞之力,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
由稳静松柔登向轻灵虚无,是修炼太极功夫的途径和方向。
太极拳的架势也是一套引导动作。
通过心意、身势的一开一合、开合交替,引导气血畅流全身,从而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要充分达到这一效果,必须让身心完全放松,使气血运行丝毫不受阻滞,就推手而言,只有大松大软,松得彻底,才能练出灵觉,练好听劲,练就“一羽不能加,绳虫不能落”的知人功夫;也只有大松大软,松的干净,才能在发劲时候不致受到任何牵连,不致受到身上僵力的束缚,也就才能形成确定方向的整劲,达到无坚不摧的效果。
这就是《十三势行功论》所说的“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
为了做到放松,首先要求心意完全放松,由心意的完全放松,通过意念的作用,让全身肌肉、关节统统放松,这就是所谓的“由内在的心意放松”,进而达到外在的形体放松”。
只有这样去松,才能松得整,松得净,松得均匀,松得一致。
松肩在放松要领中
占有极为突出得地位。
松肩除引导意气下沉并使力下聚于肩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内容和作用。
上肢三大关节肩、肘、腕。
上肢的放松,肩关节的放松起着主导作用。
事实上,肩松才能肘松、腕松,才能有整体上肢关节、肌肉的放松。
而且,肩松自然肘松、腕松和整个上肢松。
在太极拳的走架中,手(上肢)不可以自动做出动作,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它全靠身腰来引动。
所以有“太极拳不动手,动手非太极”之说。
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松开肩关节,在意念的引导下,让臂与肩象松脱开了似的,这样,当身腰转动时,让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去牵动手旋转;当身下沉时,让地心吸引力去引动手沉降;当身腰前进或后退时,让前进或后退的惯性带动手的向前或移后;如此等等,需要提一下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尚应借助地对脚的反坐力,让这个反坐力由脚而腿而腰传递而手。
身势的进退、升降、旋转均应如此,不然就会懈。
要做到松而不懈,这是关键。
在太极拳的走架中,一般说来两肩的放松不完全是均衡的,往往是应略微着意去松虚脚所对应的肩,或者略微着意去松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
太极拳无论是走架或推手,求得自身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就做不到沉稳、轻灵、或者就会因身势不稳而为人所制。
这里,实质是如何控制自身的重心问题。
在太极拳的走架中,重心不断在两脚之间的上方变化。
当重心偏靠在那只脚的一边,该只脚就为实,而另一只脚则虚;当重心完全位于一只脚的正上方,则该只脚就实到极点,而另一只脚则虚到极度。
太极拳脚的虚实变化,实质上就是身体重心在两脚上方的往复变动。
在太极拳的走
架中,身体重心应始终控制在两脚连线的正上方(在某一只脚的正上方为其极端情况),决不许可有所偏离。
重心离开两脚连线的正上方,在力学上叫作重心偏离基底,就会出现倾倒的趋向。
在通常开与合的过程中,重心是容易控制的,一般不会发生身势不稳的现象,但是,当遇到开合而变换、或者出脚收脚时,就不那么轻而易举了。
这时若略微着意去松虚脚所对应的肩,或者略微着意去松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就能平稳地进行重心转移,或者就能将重心收控在实脚的正上方,从而有效保持自身的平衡,实现行拳的轻灵、沉稳。
以白鹤亮翅转左搂膝右拗步掌为例,当欲出左脚时,开始缓缓略微着意松左肩,并在迈出左脚的过程中略微着意松沉左肩,将重心稳衡稳收控在右脚的正上方,这样的出脚就自然轻灵、沉稳,就能实现“迈步如猫行”的要求。
在太极拳的走架中,两脚的虚实变换应该是渐进的,不可以突变。
要“此虚一分,彼实一分”地过渡。
这就是说重心的转移应当是连续、平稳的。
如此才能行拳如行云流水,既无断续处,也无凹凸处。
如果在两脚的虚实转换中,略微着意去松沉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就能帮助重心平稳转移,从而实现上述脚的虚实变换要求。
以云手为例。
在左云手的过程中,右脚由实逐渐变虚,此时略微着意松左肩,帮助重心向左脚方向转移,直到重心完全移到左脚的正上方,才缓缓提起右脚;在右云手的过程中,左脚由实逐渐变虚、此时略微着意去松沉左肩,帮助重心向右脚转移,直到重心完全移动到右脚的正上方,才缓缓提起左脚。
略微着意去松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也是手(上肢)的虚
实变换的需要。
当正弓步出手时,略微着意去松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通过松肩推动该手变成实手。
如左搂膝拗步掌的出右手,应略微着意松右肩,让右肩催动右肘,右肘推右腕,右腕摧右掌,内气直贯指尖,使右手成为实手,当半弓步出手时。
略微着意去松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通过松这只手推动另一只肩所对应的手成为实手。
如单鞭掌的出左手,应略微着意松右肩,让右肩摧左肩,左肩摧左肘,左肘摧左腕,左腕摧左掌,内气直贯指尖,使左手成为实手(以上肩摧肘、肘摧腕、腕摧掌,是通过松肩附肘自然产生的,不可着意去做,不然会僵)。
略微着意去松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在许多场合还有助于立身中正。
以如封似闭为例,当身势后坐,双手回收时,微微偏重去松左肩;当右脚前蹬,双手探出时,微微偏重去松右肩。
如此则可避免身子歪斜,实现在运行过程中的立身中正。
综上所述,放松是太极拳最为重要、也最为根本的要领,松肩在放松这一要领中占极为突出的地位。
要懂得放松,首先须懂得松肩。
懂得如何去松肩,是练好太极拳的基本环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