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管理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文(5篇)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依据为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管理,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各级药事管理人员、药师、临床医师以及患者等相关人员。
三、责任部门及职责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部门:- 负责建立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 组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收集、整理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信息,及时汇报有关情况。
2. 临床医师:- 对患者进行用药前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记录药品不良反应;- 积极与药师和药事管理人员沟通、交流,提供准确的不良反应信息。
3. 药师:- 协助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 培训医务人员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分类和报告方法。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1. 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记录和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
2. 报告:a. 临床医师发现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记录,并将信息上报给药事管理人员和药师。
b. 药师接收到不良反应信息后应及时整理并提交给药事管理部门,同时向上级医务人员报告。
c. 药事管理部门应将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向有关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五、医务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针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的培训,要求医务人员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分类和报告方法,并加强对新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六、违规处理对违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的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追责,包括警告、记过、降级、开除等。
七、附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并由医疗机构负责监督实施。
如果有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应经相关部门批准,并及时告知相关人员。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4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是指针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报告和监测的一套制度和管理程序。
该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地了解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与药物有关的不良病理生理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对于评价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导用药决策、发现和控制药物的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是通过患者、医生、药师、药店等渠道主动报告或接受被动报告的方式进行的。
相关机构如监管部门、药监机构设立专门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心,负责接收、分析和处理不良反应报告。
报告应该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的描述等内容,并建立匿名化的报告机制,保护患者的隐私。
二、监测机制。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主要通过对不同渠道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来实现。
监测的渠道可以包括医院、药店、药物生产企业等,数据来源可以是病历、药品销售记录、市场调查等。
监测的目的是对不良反应进行长期、广泛、系统的跟踪,及时发现和评估药品的风险,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评估方法。
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评估是判断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评估主要包括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相关性以及可能的危害程度等。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临床观察、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等。
评估的结果将会影响药品的监管决策,包括药品上市许可、药品说明书修订、药店经营许可等。
四、风险管理。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结果可以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药品监管部门应该及时对有风险的药品采取控制措施,包括禁止、限制销售,加强警示标识等。
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及时修订药品说明书,增加相关预防措施和警示信息。
医生和药师应该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信息共享。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结果应该向相关利益方进行分享。
药品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促进患者、医生、药店、药品生产企业等利益方积极参与到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中来。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流程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流程背景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在正常用药剂量下,由于药物的作用、剂量或使用方法等原因导致的对患者造成伤害或产生其他不良效应的现象。
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监测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介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流程,以提高药品安全性和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分析1. 监测报告制度制定一个完善的监测报告制度是确保药品不良反应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监测和报告的基础。
该制度包括以下要素:•责任主体: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及相关部门在监测报告中的责任与义务。
•信息收集: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系统,包括患者个人信息、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描述等。
•信息传递: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不良反应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机构。
•报告流程:规定不良反应报告的流程,包括报告的内容、形式、时间要求等。
•机构协作:促进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
2. 监测报告流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发现和确认:医务人员应及时发现并确认患者是否存在药品不良反应,并记录相关信息。
•收集信息:患者个人信息、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描述等信息应被准确无误地收集。
•填写报告表格:将收集到的信息填写至指定的报告表格中,并确保表格内容完整和准确。
•上报和传递:将填写好的报告表格上报至相关部门,并通过规定的渠道进行传递。
•分析和评估:相关部门对上报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严重性和可能性。
•记录和存档:将分析和评估结果记录并存档,以备日后参考和查询。
结果经过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和流程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1.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制度是保障药品安全性的基础,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建立信息收集和传递机制,并加强机构间的协作。
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流程应包括发现和确认、信息收集、填写报告表格、上报和传递、分析和评估以及记录和存档等环节。
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的报告程序、范围、时限要求
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的报告程序、范围、时限要求
1、报告程序
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地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站→省ADR监测中心→国家ADR 监测中心)
2、报告范围
①法定报告范围不得小于以下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监测期内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非监测期内的药品,报告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进口药品代理商:首次获准进口5年内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进口满5年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②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鼓励报告所用的药品不良反应,对有重要意义的ADE也要进行监测。
3、报告时限
①一般病例采用逐级、定期报告的原则,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必须在发现三个月内完成上报工作。
②发现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于发现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及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③群体不良反应/事件应立即书面(单位盖章以传真方式)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健委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立即会同同级未健委组织调查核实,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健委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④药品生产企业应对本企业监测期内的药品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定期汇总表》的形式每年集中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监测期以外药品每五年报告一次。
报告年份按日历年统计。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与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与程序引言:药品治疗和保健功能是维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但在使用药品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
为了及时发现、监测和报告这些事件,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和程序。
一、制度建立1.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的法律依据2.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的责任方制度应明确相关部门、医疗机构、药企等责任方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其在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中承担相应责任。
二、监测和报告程序1.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程序(1)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应设立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管理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相关信息。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不良反应报告流程,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并上报至上级医疗机构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管理机构。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不良反应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定期上报给上级监管部门。
(2)药企•药企应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管理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相关信息。
•药企应加强生产环节质量控制,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体系,及时发现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
•药企应建立报告流程,对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并上报给上级监管部门。
2.药害事件的监测与报告程序(1)相关部门•相关部门负责对药害事件进行监测和报告工作,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药害事件相关信息。
•相关部门应建立药害事件报告流程,对发现的药害事件及时报告,填写药害事件报告表,并上报至上级监管部门。
(2)医疗机构和药企•医疗机构和药企应通过内部审核和自查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药害事件。
•医疗机构和药企发现药害事件后应立即暂停使用相关药品并将事件报告至上级监管部门,配合对药物的召回和调查工作。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3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为了加强药品管理,做好药品的安全监测工作,保证病人用药的有效和安全,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
一、监督管理1、成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由药剂科负责宣传、组织、实施和分析、处理、保存报告档案。
2、医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各科室负责人作为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联络员,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掌握,及时督促和帮助临床医生认真地填写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保持与药剂科的密切联系。
药剂科具体承办对临床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鉴别,向临床医师提供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意见,负责汇总本院药品不良反应资料,通过网络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另外负责转发上级下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材料。
3、药剂科内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小组药师接到临床医师填写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后,必须立即到病人床前询问情况、查阅病历,与医师一起共同进行因果关系评价,提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意见。
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由药剂科专人负责存档。
二、不良反应监测1、药剂科负责提供对本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咨询指导,组织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对某些药物在使用中可能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临床医师以便做好防范措施。
2、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____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____日内报告。
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
除一般的病例外,其余病例报告时均要求向药剂科呈报药品说明书和病例摘要,死亡病例还需呈报死亡小结。
三、不良反应上报程序1、患者主诉或护士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疑似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经治医师(或当班医师),医师分析后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在药剂科处取报告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小组→→进行因果关系评价(提出初步处理意见)→→药剂科,网络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4篇)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依法保护公众的健康权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管等领域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是指对使用药品后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或药害的事件进行监测和报告的活动。
第四条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应当依法进行,遵守本管理制度的规定。
第二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机制第五条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机制是指由药品监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第六条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报告和统计工作,并依法对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置。
第七条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和人员。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发生的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并配合药品监管部门的调查工作。
第九条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药品监管部门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如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应当及时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
第三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报告程序第十条在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后,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和情况;(二)药品的名称、批号、生产企业、规格等相关信息;(三)不良反应或药害的症状、体征等详细信息;(四)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害的原因和影响范围;(五)已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第十一条药品监管部门接到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逐案调查和处理,并将调查结果报告给上级药品监管部门。
第十二条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相关信息,并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
第四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处理和追责第十三条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对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进行处理和追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一)责令停止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药品;(二)吊销涉事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三)撤销涉事药品的批准文号;(四)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一、引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合理使用的重要环节。
本制度旨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提高药品监管水平。
二、监测范围与对象1. 监测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医疗机构。
2. 监测对象:所有在中国市场上市销售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制剂等。
三、组织与管理1.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应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明确职责,配备专业人员。
2. 职责分工:(1)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政策、标准和规范,组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价工作,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反馈。
(2)医疗机构: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和处置,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
(3)药品生产企业: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评价、报告和风险控制,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研究,提高药品安全性。
(4)药品经营企业: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报告,协助药品生产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时报告。
(2)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时报告。
2. 药品不良反应(1)报告原则:及时、准确、完整、规范。
(2)报告程序:①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应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提交至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
② 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收集到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后,应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提交至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
③ 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对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必要时开展调查核实。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危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与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危害事件监测报告制
度与程序
概述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危害事件(以下简称“不良事件”)是指药
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利的、不预期的反应或事件。
为了及时、准确地监测、报告和评估不良事件,保障药品使用者的安全,国家
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危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与程序。
监测报告制度与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与程序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局统一制定和管理的。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范围包括药品批准上市前
的临床试验和药品批准上市后的监测。
不良事件的报告主要分为医
疗机构和企业两种渠道。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国家药监局的网站或其
他途径直接报告,必须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药品生产企
业则必须在事件发生后72小时内报告。
如果药品不良反应严重或
紧急,医疗机构和企业可以直接拨打药品不良反应应急电话报告。
监测工具及内容
为了规范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监测工具和内容标准。
监测工具主要包括不良事件报告卡和相关文档,检测内容包括不良事件的基本信息、严重程度、药品使用情况及其他相关信息。
监测过程中,相关监督部门会对不良事件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并对严重或紧急的不良事件及时进行处理,直到事件得以解决为止。
总结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危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与程序是一个严格的制度体系,旨在规范不良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处理过程,确保药品使用者的安全。
为了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和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制定的监测工具和内容标准进行监测和报告。
同时,监督部门也需要加强对不良事件的管理和处理,力保药品市场的公平健康。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与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与程序一、目的为加强药品上市后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设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工作的有关事宜。
2.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部、药剂科负责人任副组长,临床科室、药学部门等相关人员为成员。
三、职责与分工1. 医务部:负责组织临床科室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对疑似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确认,并填写相关报告表。
2. 药剂科: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对临床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上报监测管理小组。
3. 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对疑似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确认,并填写相关报告表。
4. 药学部门: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对临床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上报监测管理小组。
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1. 监测范围:全院临床应用的所有药品。
2. 监测方式:(1)临床科室、药学部门、药剂科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及时发现、报告疑似药品不良反应。
(2)临床科室在诊断过程中,如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医务部。
(3)药学部门、药剂科在药品采购、配送、调剂、使用等环节,如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药剂科。
3. 报告程序:(1)临床科室、药学部门、药剂科发现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后,应立即上报医务部或药剂科。
(2)医务部、药剂科对上报的疑似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确认,并填写相关报告表。
(3)医务部、药剂科将填写好的报告表上报监测管理小组。
(4)监测管理小组对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向全院通报。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检测报告管理制度及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检测报告管理制度及程序一、目的为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由分管副院长担任组长,医务部、药剂科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药师等。
2.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监测、报告、评价和控制工作。
三、监测范围1. 药品不良反应:指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药品使用后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2. 药害事件:指因药品使用不当、药品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患者受伤或死亡的事件。
四、监测程序1. 发现与报告(1)医师、护士、药师等人员在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时,应立即向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并通知药剂科。
(2)各临床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报告工作。
2. 评价与控制(1)药剂科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评估风险程度。
(2)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对疑似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3)对确认的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组织实施。
3. 信息收集与整理(1)药剂科负责收集、整理全院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信息,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
(2)临床科室应定期将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信息上报药剂科。
4. 培训与教育(1)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负责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的培训与教育工作。
(2)临床科室医师、护士、药师等人员应积极参加药品不良反应培训,提高识别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
五、报告时间与要求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一般不超过7个工作日。
2. 药剂科每月对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汇总,并向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报告。
3.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管理小组每季度对全院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向院领导报告。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规程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规程一、目的为加强药品的上市后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上市销售药品的不良反应的监测报告的管理。
三、职责1. 质量管理部:收集本公司所生产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的反馈信息并进行详细记录,负责对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评价、上报,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2. 营销中心:收集本公司销售人员及用户反馈的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有关的信息并进行详细记录,并向质量管理部报告。
3. 公司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小组:负责本单位生产的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收集、报告和管理工作。
严格监测本单位生产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一经发现可疑不良反应,需进行详细记录、调查,按国家规定的表格要求填写并按规定报告。
负责与药品经营单位、医疗单位、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工作联系。
按国家的相关法规处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理赔工作。
四、内容1. 定义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是指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有害的怀疑与药品有关的医学事件。
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5)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1)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2)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 导致死亡;② 危及生命;③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④ 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⑤ 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范本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依据为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时发现和评估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利益,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应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医务人员,涉及的药品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药和生物制品等。
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程序1. 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合理使用条件下,使用特定药品后发生了与该药品相关的、临床上意义的、非预期的有害反应。
2.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1)责任部门医务人员在发现和确认药品不良反应后,应及时向医疗机构药品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2)报告内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反应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性质;- 反应的患者基本信息和用药情况;- 其他相关信息。
(3)报告要求医疗机构药品安全管理部门应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收集、汇总、分析和评估,并将有关信息及时报送至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管理(1)监测人员医疗机构药品安全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
(2)监测内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发生率及时间趋势;- 不良反应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的影响程度和危害性。
(3)监测措施医疗机构药品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科学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四、责任与奖惩(1)医务人员在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如有故意隐瞒或拖延报告,将按照医疗纪律进行相应处罚。
(2)医疗机构药品安全管理部门未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将承担相应责任。
五、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如有需要修改的部分,应及时进行修订。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制度(6篇)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制度1.护士、医生或药师等一旦发现可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当立即报告患者的主管医生,并通告医疗主管部门及药剂科。
2.药剂科在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或报告电话后,药师应当即时(至少报告的当日)前往调查,要与临床医师沟通,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分析因果,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3.在病历上记录发生的不良药物反应及采取的措施。
4.临床医师与药师及时跟踪/随访所报告的不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的治疗及预后情况。
评价所报药品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如有重要发现及时通知医疗主管部门(科)。
5.医疗主管部门及药剂科有责任将本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及时通报临床医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同类事件在本院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第四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管理制度目的:规范企业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
适用范围: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责任人:品保部、销售部。
1、定义:1.1药品不良反应(adr)主要是指。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1.2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
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1.3药品群体不良反应。
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1.4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5药品重点监测。
指为进一步了解药品的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征、严重程度、发生率等而开展的药品安全性监测活动。
1.6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2、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的机构及职责:2.1机构: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管理办公室,由品保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____人员2.3职责:3、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3.1新药监测期内(注册批准日起五年内)及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五年内,报告所有的不良反应;3.2过了新药监测期的及进口满五年的药品,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范本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和目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及时收集和分析药品的不良反应数据,改进药品监测和管理工作,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报告的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
三、报告的程序1. 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应由用药人员、医生、药师等相关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
2. 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相关人员应立即将情况上报给医院药学部门。
3. 医院药学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初步评估。
4. 如果初步评估认为是药品不良反应,应将不良反应报告上报给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
6. 相关部门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决定是否采取措施,比如暂停使用药品、修改药品说明书等。
7.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报告进行归档和分析,以便后续的药品评价和调查工作。
四、报告的内容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发生的严重程度、相关症状、处理方法和结果等。
2. 报告还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用药史等。
3. 如果有多起相同或类似的不良反应报告,应进行整合和分析,并报告给上级部门。
五、报告的义务1. 医药机构和个人有义务及时报告所有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
2.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义务及时处理和反馈报告的结果,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3.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公布报告处理情况,并向社会公众公开相关信息。
六、报告的保密和保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工作涉及患者隐私等敏感信息,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护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
七、报告的监督和评估1.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报告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对于未按规定报告或隐瞒报告信息的医药机构和个人,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控制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控制程序1.简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药品监管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程序涉及到监测、管理和控制药品的不良反应,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药品的风险。
2.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为了监测药品的不良反应,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测系统。
该系统应包括以下步骤:- 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都应被记录下来,包括患者或医生的报告、药店的报告或其他相关方的报告。
- 分析和评估报告:收集到的报告应当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药品的风险程度和其他相关信息。
- 确认不良反应:对于被认定为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应进行进一步的确认,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并确认与特定药品的相关性。
- 报告和通知:对于已确定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及时向相关方报告和通知,以便他们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
3.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管理药品不良反应是确保药品安全的关键一环。
以下是一些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的关键步骤:- 患者保护和警示:对于已确认的药品不良反应,应采取措施来保护患者的安全,并警示医护人员和患者。
- 调查和跟踪:对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应进行调查和跟踪,以确定药品的原因和相关信息。
-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了解药品的风险和效果。
- 风险管理: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的数据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减少潜在的风险。
4.控制药品不良反应控制药品不良反应是为了防止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并确保药品的安全使用。
以下是一些控制药品不良反应的关键措施:- 修订药品说明书:针对已确认的不良反应,修订药品说明书,准确描述药品的风险和使用注意事项。
- 教育和培训:向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 监测和报告:继续监测药品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机构报告,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持续改进:根据监测和控制过程的结果,进行持续改进,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程序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程序
一、一般不良反应
科室医务人员获知或者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立即采取停药和治疗等相应措施→详细记录、分析和处理,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7日内通知药剂科不良反应监测员→不良反应发生后30日内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
二、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发生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后→停药,立即采取抢救和治疗措施→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讨论、调查、核实后→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并作出关联性评价→在15日内上报,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
三、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发生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暂停药品的使用,积极救治患者→药剂科立即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药剂科监测人员协助科室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对每一病例还应当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药品不良反应(ADR)监察报告。
2.职责
综合部:负责收集、整理ADR的信息,并进行分析、评估、分类。
负责组织讨论ADR处理方案(措施),以及方案(措施)的制订,提交审批。
负责ADR处理方案(措施)的具体实施、跟踪、监督、检查及所
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
并将ADR报告给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质量部:负责组织对B型ADR进行生产过程及质量检验、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调查。
3.内容
3.1.定义
3.1.1.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
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药品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以及对生育力的影响等。
根据药物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药物药理作用的关系,一般将药品不良反应分为A
型和B型。
3.1.2.A型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其程度轻重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
3.1.3.B型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在具体病人身上是否会出现,在药物研究阶段的常规毒理学试验中难以发现,一般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
3.2.范围
3.2.1.所有危及生命、致残直到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不良反应。
3.2.2.新药投产使用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
3.2.3.疑为药品所引致的突变、癌变、畸形。
3.2.
4.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3.2.5.非麻醉药品产品的药物依赖性。
3.2.6.疑为药品间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3.2.7.其它一切意外的不良反应。
3.3.原则
3.3.1.监测原则
新药投放市场的头5年内,综合部对药品安全有效性实行连续追踪。
随
时收集所有可疑不良反应病例,并由有资历的专业人员(必要时外请专
家)对其进行评价,按季度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专业机构集中报告,对其中严重、罕见或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须
用有效方式快速报告,最迟不超过15个工作日。
3.3.2.评价原则
3.3.2.1.用药在前,ADR在后,时间间隔合理;
3.3.2.2.综合考虑(病理状态;合并用药;并用疗法;并用医疗单位;病史;
家庭史;停药、降低剂量症状减轻或消失,再次接触出现同样反应;
ADR即往史)
3.3.3.保密原则
3.3.3.1.原因:ADR不属于医疗事故,不作为医疗纠纷或诉讼依据。
3.3.3.2.原则:对ADR涉及的相关内容(患者、医生、医院、病例、药物及
生产厂家等)保密。
3.4.处理流程
3.4.1.各类不良反应信息均由综合部登记,进行初步评估、分类。
3.4.2.不良反应的处理
3.4.2.1.综合部要立即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如下工作。
●有关人员应立即走访用户,按规定取样,必要时封样。
向用户了解情况,
询问用药、发药复核情况和致使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实物或包装残盒。
所有调查、取证,全部记录在案,不得遗漏。
●详细审查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批留样检查记录、批销售记录,并立
即对留样样品进行全项检查,不得耽误。
●质量部对从用户处取回的样品进行确认:检查包装是否完整,封口是否严
密,确认为本企业药品无误后,开封,进行全项检验。
确认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是药品不良应。
3.4.2.2.一经确认可能系药品不良反应,立即报告总经理。
总经理召集有关部门
(质量部、生产技术部、综合部)经理,必要时请有经验的专家、医生
参加,迅速磋商、调查,必要时做出产品紧急回收决定。
并由综合部立
即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调查内容主要如下:
●药物方面
✧合并用药
✧用药方法、剂量
✧药物的剂量、辅料
✧药品质量(如混入致敏性杂质)
●机体方面
✧性别、年龄、各族
✧过敏史(本人、家庭)
✧病程、病史
✧用药史
✧生活习惯
✧ADR初始时间、ADR继发时间
✧病理状态(如肝肾功能不全)
3.4.2.3.紧急收回决定下达后,立即执行公司《产品收回管理程序》,不得延误。
3.5.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3.5.1.综合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5.2.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或相应计算机软件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编制。
详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国药管安[1999]401号)。
4.相关文件
《产品收回管理程序》1210·005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国药管安[1999]401号)。